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頸椎病的防治與調理


近年來,由於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例如開車、閱讀、過度使用手機和電腦等,令頸椎病個案逐年增加。此病的主要表現包括頸部及其周圍部位酸困不適、疼痛、麻木、冷涼感、活動受限等,嚴重者可以出現心慌、頭痛、眩暈、嘔吐、走路不穩等症狀。


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頸部長時間的姿勢不良造成的。過度和長期的低頭、仰視或者單側方向的姿勢,勢必造成頸椎局部的肌腱韌帶緊張疲勞,血流不暢,神經根受壓,甚至頸椎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刺激和壓迫相鄰的神經和血管,出現相應的症狀。

臨床上一般將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脊髓型和混合型。神經根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最為常見,其他類型可在此基礎上加重發生,也可以直接爆發。

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表現為脖子局部或兼有肩背部的疼痛麻木,頸椎活動不適;如果交感神經受到刺激,病人還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慌等症狀,這就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如果勞損較久,出現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刺激或壓迫脊髓,形成脊髓型頸椎病,就會出現四肢無力,動作不靈活,走路不穩或失去平衡,重者可致部分或完全癱瘓;如果病變影響到椎動脈,出現體位性眩暈,特別是在患者扭頭、低頭或抬頭時突發眩暈,或伴有噁心嘔吐等,就是椎動脈型頸椎病。

當然患者發病不可能像教科書所描述的那樣界限分明,還會同時出現不同類型的症狀和體徵,就是混合型頸椎病。

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剛發病的輕症患者通過適當休息,保持正確體位,熱敷、按摩等就可以緩解。重者就要找醫生幫忙了。中醫臨床多採取針灸、推拿的方法,一般都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常用穴位有風池、翳風、頸部夾脊穴、大椎、肩井、阿是穴等。有經驗的中醫會辨證進行各種針刺方法,或推、拿、按、摩、滾、扳、拉伸、復位等方法,也可酌情配合牽引、火罐、艾灸、電療等。

怎樣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首先注意保持健康的頸部姿勢,使頸椎處於自然挺拔的生理狀態,不要長時間低頭或固定姿勢工作,如果閱讀、開車等時間過長,要適當休息,做些簡單的頸椎活動,增強血液循環,避免勞損的發生。另外,枕頭的高低也很重要,不用過高的枕頭,古語「高枕無憂」現在來看是值得商榷的,它使得頸椎處於過曲狀態,很容易造成頸椎病的發生。
此外,平時的身體鍛煉,包括全身鍛煉和局部的頸椎操(用頭做8字運動,包括前屈、後仰、左右旋轉)等,可以活血通絡,增強機體免疫力,對防治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孫素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