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看见即疗愈 看见即转化


看见即疗愈 看见即转化

那是一幅长满紫色、橙色线条的画纸,右侧停着一只仿佛被黏住的深紫色蝴蝶。70双眼睛正盯着看,企图发现一些端倪。

拱形玻璃屋顶,暖黄的灯光,我们在极美丽的天堂书屋,来一场即兴艺术创作和心理解读的沙龙。出题的人是来自印度的阿育韦达整体疗法专家迪帕克博士,他说,请任意选择一种情绪,用画笔去表达自己对那种情绪的感受,什么都可以画,什么颜色都可以用,不必事先规划是画一朵花还是画一个头像,在这里不比拼绘画技巧,只单纯去表达那种情绪带来的意象。请随意写一首诗,以“我恨你”作为第一句。


然后,这幅画被选中作为参与解读的作品之一。

你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迪帕克博士问大家。

众说纷纭。有人说看见了蝴蝶、树、哭泣的脸、还有的看见了鱼网。

慢慢地,回答开始延伸,有人说作者很挣扎,希望得到快乐,有人说看到了混乱。

博士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下了五颜六色的回复,然后,郑重地说:

我们只去观察,不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评判。

全场静寂了一会儿,然后,回答不太一样了,说长头发,湖水的倒影,心脏和血管;还有山,感觉很热。

所有这些都是什么呢?博士问。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于这幅画的解读。

“当我们看这幅画的时候,我们会在记忆中寻找对应的内容,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头脑心智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每幅画对于每个观者来说都不一样。那么,如果我们忘掉记忆,也不附加任何我们自己的东西,就是去看这幅画,试着感受它,不用语言。试着感受画家想要说什么,又隐藏了什么。可以试试吗?”

有人说很浪漫,有人说看起来很自然,有人说美丽。

看起来这一次的回复更接近画的真实状态了。迪帕克博士说,的确,这幅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丽,而在它美感的后面有一种悲伤,这种难过或者悲伤,是画者试图要隐藏起来的。因此,画完这幅画之后,作者会有很轻松的感觉,而每一次看它,都会觉得舒服、释放。我看到画者在那里频频点头。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博士一再强调,“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艺术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解读艺术。尽管是自己在作画,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依然可以看着自己的画,看见情绪,和它保持一个距离。从而,画画的过程就成了一个疗愈的过程,消融的过程,”


看见。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词。为什么他可以看见而我看不见,为什么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给出自以为的判断?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脑子已经存储了许多知识和见解,偏见与判断,让我们无法很直接去看见眼前的一幅图景呢?

看见,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却意味深长。阿凡达中最神奇的一句话是I see you. 事实是,若把生活比作一间屋子,我们看见的往往只是一个小小角落,我们的“看”和旧日的记忆、已知牢牢锁在一起,以至于新东西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常常只能看见已经发生的“果”,难能看见因。我想,眼中有因果脉络,心中才有湖海江河。

接下来的画、诗和故事也是一样。迪帕克博士先引导大家自己去观察画上有什么,去听诗人的语言表达,然后全身心去感受作品当中蕴含的情绪,一点点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和试图隐藏的。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为静心,我突然领悟:原来静心就是思想和记忆不干扰感知的状态啊。

我第一次听博士讲艺术治疗的课程。有人问说艺术治疗不应该是专业学艺术的人才能更好驾驭的吗?然而并不是这样。艺术是什么?博士这样回复:艺术不是某个专业技艺形成的专业作品,而是一个和内心交流的过程:我们的语言太有限了,但是我们的感受和理解远远超越语言。当某个作品和我们的内心发生了关系,我们从中咂摸到的滋味、产生的无法表达的感受,就称为艺术。

博士用吃苹果举例,当我们吃了一口苹果,我们很清楚苹果带给我们的味道,却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滋味;当我们看到一幅画,内在有些东西受到了触动,那个内在的流动就是艺术。这种流动是非常自然的、直觉性的存在于我们心灵中的东西。各种情绪,如忧伤、害怕、憎恨、愤怒……都是我们的头脑意识和深层记忆,当艺术作品帮助我们观察到了自己的头脑意识时,这些意识就发生改变了。这就是一个艺术的过程。

所以,无论我们是不是所谓的艺术家,我们都可以,也都应该去重视表达。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害怕自己的某些念头和想法,然而回避没有用,它们依然在头脑的某个角落。所以,艺术创作是主动把它们翻出来,让它们晒晒太阳的过程。看见即疗愈,看见即转化。

通过艺术表达,我们得以看到自己的情绪和心智状态,从而把它们消融。艺术表达是一件非常自由的事,不要设定任何条条框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疗愈师。


生活在尘世间,我们关心的事真的很多,工作、关系、环境,美食、娱乐,还有各种生活方式,然而,所有这背后的驱动力——我们的心灵/心智——我们对此知之甚少,甚至并不关心,只是按照惯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活着。何时才能够对心灵有足够细微的体察呢?

听迪帕克博士的课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和领悟。对心灵的了解是一个长期而日渐精微的过程,至少这次我学到了,多尝试用艺术形式去自我了解和自我疗愈。这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 En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