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之王”麻黄汤,辛温发汗峻剂,却能治疗许多慢性病!
艾御享堂
麻黄汤,《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伤寒之主方,辛温解表之祖方,散寒解表第一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之第一峻剂,八法中“汗”法的代表方。万方之王,辛温发汗峻剂。
《伤寒论》35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麻黄( 去节,三两), 桂枝 (去皮,二两) ,甘草 (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常用组成:麻黄(去节)9g ,桂枝6g,杏仁(去皮尖)6g,炙甘草3g。水煎服,温覆取微汗。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温经通脉。主治外感风寒、腠理闭塞之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乃外感风寒之邪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营气涩滞,肺气不宣。治当发散风寒,通畅营卫,宣通肺气。药用麻黄发散寒邪,宣肺平喘,祛在表之风寒,开闭郁之肺气,合证之病机,含治之方法,是为君药,方亦以此为名。桂枝发汗解肌、温经散寒,助麻黄通营达卫,为臣药。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杏仁助麻黄降肺气,与麻黄一宣一降,泄皮毛、止喘急,是为佐。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为使,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诸药合而为方,使表寒散,营卫通,肺气宣,诸症平。先圣配此四味之剂,以治伤寒者,乃专主伤寒脉浮紧恶寒无汗之所至也。
临床应用于正气不虚,寒邪重,邪气旺盛,表实郁闭之外感病,太阳伤寒表实证:风寒袭表,形证俱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恶寒,无汗、发热、身痛、喘满,舌淡苔薄白或薄腻,脉浮紧。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药;或有一症,如恶寒,无汗,身痛,不必悉俱;或太阳合阳明、少阳等证,先解表邪,后治里证,待太阳一开,邪有出路,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逐一突破,以竟全功。仔细辨证,总以风寒郁滞为病机。不圄病种,灵活用药,经方之妙也。
古今以麻黄汤加减方达40 首,应用广泛,常见的麻黄汤类方通常包括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越婢汤、麻黄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半夏麻黄丸、文蛤汤等。如喘者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痛如表痛、寒痛、痹痛,治痹常用小续命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现代文献报道中麻黄汤治疗疾病更达几十种,其中以肺系疾病为多,还有肢节痹痛、水液代谢失常等,以表、痛、喘三大证为主。有学者总结用药变化一般规律是:风寒咳喘较甚者,加生姜、五味子、桔梗、橘红、款冬花、前胡、紫菀、苏子,痰阻气窍者, 加法半夏、瓜蒌皮、贝母、胆星、陈皮、枳实、香橼;伤寒夹湿者, 加苍术、藿香、佩兰叶、薏苡仁; 兼风水小便不利者,加浮萍、大腹皮、泽泻、通草、车前子、茅根;兼痹痛者,加附子、川乌、丝瓜络、独活、羌活、秦艽、木瓜、防己、防风、寄生、威灵仙、甲珠、红花;头痛较甚者,加藁本、菊花、蔓荆子、川芎、白芷;饮食不佳者,加白术、鸡内金、大枣、茯苓、山药;寒甚肤冷者, 加附子、肉桂、干姜、细辛。
也有学者总结麻黄汤应用减少的原因:一是全球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寒性的感冒相对减少;二是由于人的生活起居、饮食越来越不规律,熬夜,过食辛辣、煎炸、肥腻的食物,使得体质越来越“火”,即便感受寒邪,也马上会化热;三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感冒后并不是立即就诊中医,出现感冒治疗四部曲,即先在家里找点药对付,两天后不行再去药店找药,还不行的话就去打吊瓶了,最后还是不行才去找中医吃中药。而这时的感冒早就不是感冒初起那种情况了。
从临床看,感冒初起绝大部分还都是寒性感冒,但疾病是随时发展的,如治疗不当,很快就转化了。不是单纯的寒性感冒或太阳伤寒证了,多是由寒转为热,有的经过打了一周、两周的吊瓶,舌苔又黄又腻又厚,发烧也从高烧变为低烧,这就转成了湿热,所以这种情况下麻黄汤多半用不上,只能是辨证论治,或采用辛凉解表的治法,或采用清热化湿的治法,如果再用麻黄汤、桂枝汤辛温解表方剂,等于是火上浇油,一治就坏,甚至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青壮年多用,北方多用。有汗者禁用,咽痛者不用。体质嫩弱,肌腠疏松者慎用。“亡血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疮家不可发汗”,“下利不可发汗”。伤津耗血严重者不可发汗,耗伤较轻者则要谨慎对待。正气不足用之,大汗后恐亡阳欲脱。
麻黄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临床多将其运用于风寒郁滞腠理导致的经络不通和肺气失宣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国医大师许润三凭70年中医临床感悟,对麻黄汤的运用独辟蹊径。
抑郁症
患者某,女,41岁,初诊:7年前诊断为抑郁症后长期口服西酞普兰20mg/d,症状改善不明显,平素仍有情绪低落,胸中满闷,郁郁寡欢,常独自泣下,近2个月抑郁加重,刻下症见:情绪低落、胸中满闷不舒,身重乏力、心悸健忘、烦躁不寐,纳差,大便溏,舌黯苔白腻,脉浮数。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郁证。治法:宣肺解郁。处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6g,郁金6g,石菖蒲10g。30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服药后,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心悸健忘、身重乏力减轻,睡眠改善,饮食二便好转,舌黯苔白,脉弦。患者药后症减明显。效不更方,嘱其继服上方90剂后复诊,煎服同前。
三诊:药后患者情绪条畅,胸中满闷感消失,乏力改善明显,无心悸健忘,余症悉除,纳眠可、二便调。
按:患者“郁证”日久,遂而求医,许润三教授选用麻黄汤,旨在开宣肺气,佐以郁金、石菖蒲解郁,药后患者情绪改善明显。许润三教授选方用药不循常道,从“肺”治“郁”,源自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思悟。历代医家对“诸气”的解读有“燥气”、“六气”、“气病”3个层面。“膹”,据王冰注解为“愤”,《说文解字·心部》载:“愤,懑也”,因而,“膹,谓膹满”,形容烦满郁闷。许润三教授结合历代医家及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不应仅拘泥于呼吸系统疾病,正如《理虚元鉴》云:“肺气一伤,百病蜂起”。“肺”与“诸气”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后,易引发诸多疾病,因气机失调而出现的气机阻滞、郁滞,用肺药可加强疗效。在“郁证”的治疗中,许润三教授首先关注到了“肺”与“诸气”的动态平衡,从肺论治,疗效显著。
慢性便秘
患者某,女,35岁,初诊:慢性便秘病史10余年,口服西药导泻,用药期间症状缓解,停药后仍便秘,口服六磨饮子、麻仁丸等中成药,未见明显好转。辅助检查:B超、肠镜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刻下症:大便3-4日1次,便质不干,大便无力,伴胸 腹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慢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辨证属肺气郁滞,传导失司。治法:肃肺降气、通便导滞。方用麻黄汤去桂枝加生白术、枳实: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生白术30g,枳实10g。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便秘、胸腹胀满较前好转,现1-2日一行,仍有腹胀及排便无 力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调整药物如下: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生白术30g,枳实15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药后大便1日一行,便质正常,排便无力感、胸腹胀满消失。嘱患者停药观察,如有不适,门诊随诊。
按:患者便秘日久,伴胸腹胀满明显,曾对症口服西药及中成药,疗效不佳。《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阐述了肺与大肠互为相表里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布散津液,濡润大肠助其传导之功,同时大肠腑气通畅,可助肺气之肃降,此二者升降相成,润燥相济。便秘一病与大肠之功能密切相关,许润三教授深究其理,以藏象学说中“肺与大肠相表里”为据遣方,从肺论治,用药思维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特色。选用麻黄汤加减旨在通达肺气,方中杏仁有润肺下行之功效,可助降肺气、润肠通便,生白术、枳实健脾导滞,增强通便之功效。
失眠
患者某,女,52岁,初诊:夜寐不安 7年余,加重半年。患者诉其7年前因强烈情绪波动后出现白天精神萎靡,胸闷气短,夜间精神亢奋,难以入寐,每日入睡前口服“舒乐安定”1片,仍辗转反侧,入眠困难。近半年患者失眠加重,彻夜不能入睡,心烦如火,情绪不佳时常与家人发生口角。口服加味逍遥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刻下症见:心情抑郁,胸脘闷满,倦怠懒言,善太息,神情淡漠、憔悴,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属肺气郁滞、心肾不交。治法:宣肺散郁,交通心肾。方用麻黄汤去杏仁合交泰丸:麻黄10g,桂枝10g, 黄连10g,肉桂10g,甘草6g。14剂,水煎,每日1剂,早 晚服用。
二诊:患者药后,睡眠情况好转,偶尔可自行入眠,无需口服西药助眠,胸脘闷满及 心烦如火消失,食欲明显好转。舌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去桂枝,加玄参10g,生地黄15g,麦冬10g。30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用。
三诊:患者精神状况良好,每晚可自行入眠,睡眠时间5-6h左右,饮食二便正常。继服上方14剂,煎服法同前。嘱其不适随诊。
按:人之睡眠与卫气循行相关,卫气行于阴分时则可入眠,卫气行体表之阳分,人便醒寤。肺主卫气,体内卫气之循行皆与肺相关,许润三教授治疗失眠以肺为切入点,可谓深入疾病之本源。该患者因情绪波动后出现失眠,日久郁而化火,灼于胸中,戕害肺金导致太阴失宣,继而火扰心神,心火独亢于上,肾水难济心火,患者失眠日益加重。患者首诊,许润三教授给予麻黄汤加减合交泰丸,意在宣达华盖,交通心肾,患者药后睡眠明显改善,华盖宣通,久郁得解,肾水上济,心火当消,胸脘闷满及心烦如火明显改善。二诊时在上方基础上加入益气养阴药,旨在滋养久郁之火所伤之气阴,以求固本。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