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上焦宣痹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上焦宣痹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看到梅核气只想到半夏厚朴汤?上焦宣痹汤也可以试一试

看到梅核气只想到半夏厚朴汤?上焦宣痹汤也可以试一试

中医书友会 

I导读:上焦宣痹汤和半夏厚朴汤组方格局类似,都有辛散透发、利水渗湿和降气化痰的药物,可以宣发肺气之郁闭,而在药性上寒温对称。来看看章老是怎样在临床上运用上焦宣痹汤的吧~(编辑/依伊)

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点赞】【在看】
建立深度阅读(友谊)关系

上焦宣痹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章湘侯
简介:章湘侯,1902-1986,名臣沅,淮安河下人。出身于一个中医药世家。幼年通读“四书”、“五经”。常自习《伤寒赋》《温病条辨》《温病赋》。十五岁随父侍诊。后又随堂叔在药店学药三年,业满时又拜山阳医派名医汪筱川为师。1929年,挂牌悬壶行医,时年27岁。
1955年,任淮安县人民医院中医师。1956年淮安成立中医院,章先生即调任中医院中医师。1958年,中医院撤销,章先生又回人民医院任中医师。1959年,受聘于原淮阴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任兼职研究员。
“文革”期间,章先生蒙冤受屈,被淮安县公检法、军管会于1968年8月始关押审查一年有余,1971年在街道诊所行医,1975年安排在淮城医院工作。1981年调至中医院(现为淮安吴鞠通医院)工作,并被推选为淮安县第五、六届政协常委,八、九届淮安县人大代表。
上焦宣痹汤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由黄郁金、通草、射干、淡豆豉、枇杷叶五味组成。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的呃逆证,功能轻宣肺郁、理气化湿。

吴氏宣痹汤有二:

一是上焦湿温、寒湿篇治呃逆的附方,余称之为“上焦宣痹汤”;

一是中焦湿温篇治湿痹的附方,余称之为“除湿宣痹汤”。

余临床几十年来,用上焦宣痹汤加减治疗“咳喘”、“梅核气”、“呃逆”、“肺痹”等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一、咳喘

咳喘为呼吸道常见的疾患。肺主气,肺气宣发肃降,便能维持肺的正常生理机能。肺脏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气机出入宣降,就可能出现咳嗽、气喘等病症。

用辛苦之味,可以开泄肺气。上焦宣痹汤轻宣肃降化湿,方中郁金可调节血运,有利于肺气宣肃。肺为娇脏,清虚而位高,选方用药应注意轻清,而忌重浊,故有“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说。

本方用豆豉一味取“轻清透发”之功。佐通草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寓有“开源导流”之意。枇杷叶、射干降气和胃消痰。用上方加减治疗痰浊阻肺之证,见咳嗽痰量多而白粘,或见气喘,胸部满闷,苔白腻,脉滑等,多获佳效。

  • 病案




病者王××,男,50岁,1979年5月23日诊治。


有慢性气管炎,近又感受外邪,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咳嗽气喘,投以杏苏散加减,服后汗出热退。但咳嗽气喘未减。症见咳痰量多而白粘,气喘胸闷,甚则不能平卧,喉痒及咳,苔白腻,脉滑。


此属痰浊阻塞于肺,肺气不得宣降。治宜宣降肺气,化痰理气。方用上焦宣痹汤加减。




处方




黄郁金10克,香豆豉6克,射干6克,枇杷叶10克(布包),苦杏仁10克,桔梗6克,通草3克,制半夏6克,广陈皮6克,甘草5克,苏子6克。




三剂服后,咳喘均愈。


二、梅核气


梅核气系因情志郁结,气滞痰瘀所致。其症状为咽喉不红不肿,但自觉咽中似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满气闷,中脘痞痛,或咳或呕。其治法宜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上焦宣痹汤方中郁金解郁行气,又能行血;射干能消痰散肿,清火解毒,对咽喉气阻声闭、咳逆痰涎壅塞均有疗效。枇杷叶清肺和胃,化痰降气。佐通草利水渗湿;取豆豉轻清透发。有升有降,上下分消,所以效显。


  • 病案


病者张×,女,48岁,1980年3月21日诊治。


患者因情志不舒,自觉咽部有阻塞感,如物贴之,咽不下,咯不出,久治不愈,病延年余。症见面㿠少华,精神不振,气短太息,咽部似有所塞,舌苔薄白,脉沉弦滑。


此属痰气凝结,肺胃失于宣降。治宜行气开郁,降气化痰。拟上焦宣痹汤加减。




处方




黄郁金10克,射干6克,枇杷叶10克(布包),香豆豉5克,白通草3克,姜半夏6克,厚朴花6克,金沸草5克,代赭石15克,生甘草3克。




五剂服后,诸症消失。



三、呃逆


呃逆一证,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因素,或久病、重症之后,导致胃气失降,上逆而为呃。


吴氏用本方治疗呃逆,是由湿邪困于上焦,清阳阻郁,肺气不宣所致,故用上焦宣痹汤轻宣肺郁、化湿,则呃逆自止。其它病证引起的呃逆,本方并非所宜。


  • 病案


病者李×,男,28岁,1978年8月15日诊治。


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溲黄,胸闷。前医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后,诸症均退。


前天因家庭操劳过度,情志不适,昨发胸闷不舒,症见喉间连声作呃,声短而频,不能自主,舌苔白,脉弦而濡。


此是由湿邪困于上焦,清阳阻郁,肺气不宣所致。治宜轻宣肺郁化湿。方拟上焦宣痹汤加味。




处方




枇杷叶10克(布包),黄郁金10克,射干5克,通草3克,豆豉6克,白蔻仁3克,苦杏仁10克,生苡仁15克,法半夏6克,柿蒂10克,代赭石15克。




两剂服后,诸恙若失。


四、肺痹


肺痹一证,常因患者平素肺气虚弱,外邪侵入,无力抵抗而成。症见胸满烦躁,气喘咳嗽,汗不得出,得温症减。本证亦可称为“汗痹”。


余曾诊治一患者,按叶氏“治肺痹以轻开上”之旨,用上焦宣痹汤合三拗汤治疗,以表散风寒,轻宣肺痹,服十剂而获效。兹录于下:


  • 病案


病者史××,男,57岁,1980年9月13日诊治。


病经十年余,始因内热畏寒,下肢不温,遇寒则喘咳,经温咳平,久久如此,汗不得出,经云:毛窍通于肺,肺主呼吸。


一呼一吸毛窍相应开合,毛窍痹阻,则汗腺不通,而汗不得出,气闷不舒,心急不安,甚则咳喘,舌苔白,脉沉弦,此属肺痹之证。




处方




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5克,郁金10克,通草5克,射干6克,枇杷叶10克(布包),豆豉5克,丝瓜络6克,桔梗6克,生苡仁10克。




上方加减服用十剂,汗出喘平咳止,诸症见愈。随访一年未发。


五、总结


上述咳喘、梅核气、呃逆、肺痹四例,病虽不同,但均属肺气失于宣发或肃降,引起诸症,故采用上焦宣痹汤加减治疗,都取得良好疗效。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