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受戒 [解脱庄严宝·第八品-1]
巴沃法影
༄༅།། དམ་ཆོས་ཡིད་བཞིན་གྱི་ནོར་བུ་ཐར་པ་རིན་པོ་ཆེའི་རྒྱན་ཞེས་བྱ་བ་བཀའ་ཆག་ཆུ་བོ་གཉིས་ཀྱི་ཐེག་པ་ཆེན་པོའི་ལམ་རིམ་གྱི་བཤད་པ་བཞུགས་སོ། །
噶当派与大手印两大传河之大乘道次第疏
正法如意摩尼大宝解脱庄严论
[冈波巴大师著 罗卓仁谦译] 教言摘引
接下来要介绍发起殊胜菩提心的各个细节,这些是对治不了解成佛方式的法门,总的来说:所依体分类,所缘因求境,作法利恶等,失因还净学,十二门大要,摄发菩提心。
首先,能够发起菩提心的所依补特伽罗,必须“具备大乘种性”、“皈依三宝”,持有七类别解脱戒中的任何一种,并发起愿菩提心,这些是行菩提心的基础条件。而“具备大乘种性”与“皈依三宝”这两个条件,则是发起愿菩提心的所依补特伽罗。为什么呢?《瑜珈师地论》曾说过,发起“行菩提心”前,必须先具备“愿菩提心”,而《菩提道灯论》则谈到,发起愿菩提心之前必须先皈依。
另外,《菩提道灯论》主张,行菩提心的所依必须持守别解脱戒;而《阿毗达磨俱舍论》谈到,求得“别解脱戒”前必须先皈依;《瑜珈师地论》也提到,不具有大乘种性就不可能发起殊胜菩提心。
可见,这些都是互相连结,必须依序成就的。首先,行者不但整体上必须具备大乘种性,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种性必须苏醒过来,细节如前所述。
第八品:皈依受戒
法即师教授
1皈依
其次是介绍皈依:皈依的对象,是世间的大力神、梵天、毗纽天、摩诃提婆等神明吗?还是家乡的山神、石神、湖神、树神等天人或大力龙族?他们是否能作为我们皈依的对象呢?
事实上,他们无法救护我们,所以不能作为皈依的对象,如经典所云:人多求自归,山川树木神,园观及神祠,望免苦患难,此非自归上。
那么是否可以皈依父母、亲友等疼爱并照顾我们的人呢?事实上,他们也无法救护我们,所以不能作为皈依的对象,《佛说大净法门经》:计于父母者,亲属及知友,不能为仁者,蠲除此患难。
为什么以上这些对象都不能救护我们呢?所谓“能够救护”,必须是自己本身已经脱离恐惧、毫无痛苦者,而以上的他们都尚未脱离恐惧,并且仍然具有痛苦,所以无法救护我们。可见能彻底脱离痛苦的唯有佛陀,成佛之道唯有正法,修行正法的伴侣唯有僧伽,因此应该皈依这三种对象,所谓:唯有诸世尊,能加施无畏,当至归命佛,及法与圣众 。
不过他们虽然具备救护的能力,我们皈依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救赎吗?这是无庸置疑的。《大般涅盘经》云:如是归三宝,则得无所畏。所以,接下来要介绍皈依三宝,总的来说:分类所依境,时念法作业,学处及利益,九要摄皈依。
1.1 皈依的分类
首先,皈依的方式有两类:普通的皈依与特殊的皈依。
1.2 皈依的所依补特伽罗
皈依的所依补特伽罗也有两类:普通补特伽罗,也就是害怕轮回痛苦,并将三宝视为救星者;而特别的所依补特伽罗,是具备大乘种性,并拥有天人或人类的肉体者。
1.3 皈依的对象
皈依的对象也分成两类,普通的皈依对象包括:“佛宝”,圆满具足断德、证德与大德的世尊佛陀;“法宝”,包括十二分经等教法,以及道灭二谛的证法这两类;“僧宝”,包括四人以上的清净比丘团体的凡僧宝,与四双八辈的圣僧宝这两类。
殊胜的皈依对象,则可以分为现前境、现观境与真如境。现前境中,佛宝是指如来的形象,法宝是大乘经卷,僧宝是菩萨僧伽;现观境中,佛宝是指三身自性,法宝是涅盘寂静的正法,僧宝是登大地菩萨。而从真如境来看,只有佛宝可以作为皈依的对象。《宝性论》:世间皈依处唯一,究竟皈依唯向佛。
为什么只有佛宝可以作为真实的皈依处呢?所谓:牟尼已具法身故,僧众依之为究竟 。诸佛都是不生不灭、清净离欲、法身具足的,因此说是真实的皈依境。此外,三乘的行者们终究也都会得到清净法身,方得究竟,所以才说清净法身的佛宝是究竟的皈依境。《宝性论》:如是二种法及僧,究竟非胜皈依处。
那么,法宝与僧宝难道不是真实的皈依处吗?
法宝与僧宝并非坚定的皈依处,因为法宝中的教法不过是词句的组合,它们就像过河就会抛下的船筏一般,所以不是真实的皈依处。证法之中的道谛是有为的无常法、是有幻之法,所以不是真实的皈依处。最后声闻宗认为,灭谛就像熄灭的油灯一样是断灭、空无的状态,所以也不是真实的皈依处。
至于凡僧宝,其仍是惧于轮回、皈依佛宝的凡夫,因此更不是真实的皈依处。《宝性论》:以可舍及欺法故,以无有及怖畏故,如是二种法及僧,究竟非胜皈依处。无着阿阇梨也解释道:如是如来应正等觉常恒、坚固、 寂静、不变之唯一皈依。
这不就违背了前述的三种皈依吗?其实,安立三种皈依只是为了引导弟子,《大解脱经》:不过有一为初中后善。一切众生分别说三。是故名为一相三宝。那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方便安立三种皈依呢?《宝性论》云:导师教法及弟子,三者功德摄三乘,复为三种信皈依,故说三者为三宝。这些角度包括三种功德,也就是三乘、三种依止与三种信念:
“皈依佛两足尊”是彰显导师功德,而深信佛宝最为殊胜,希望进入菩萨乘的行者,以佛宝作为皈依处。
“皈依法离欲尊”是彰显教法功德,而深信法宝最为殊胜,希望进入独觉乘的行者,以法宝作为皈依处。
“皈依僧众中尊”是彰显弟子功德,而深信僧宝最为殊胜,希望进入声闻乘的行者,以僧宝作为皈依处。
世尊为了让弟子们暂时能够依序进入三乘,而从这三个面相来分出六种众生的角度,宣说了三类皈依的对象。
1.4皈依的时限
皈依的时限也分两类:普通的时限是“今起尽形寿”;特别的时限则是“今起直至成菩提藏”。
1.5 皈依的心态
皈依的心态也有两种:普通的心态是难忍个人的痛苦而皈依;特别的心态则是难忍他人的痛苦而皈依。
1.6 皈依的作法
皈依作法分成两类:普通的作法是先迎请阿阇梨,再由阿阇梨向三宝所依献上供养,如果无法如此完整进行,至少要观想三宝出现在空中,再观想自己献上顶礼与供养。接着,弟子跟着阿阇梨发自内心地诚恳复诵三次:
诸佛菩萨存念,阿阇梨存念:我某甲,从今时起直至得菩提藏,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特别的作法,包括“加行”、“正行”与“结行”三个部分。首先是“加行”,行者要向合格的善知识,献上带花的曼达供并虔诚祈请,如果这位弟子具备大乘种性的法器,那阿阇梨在答应他的请求后,第一天晚上要先摆上三宝的所依并陈列供品,再向此弟子宣说皈依的利益与不皈依的坏处。
第二天晚上则进行“正行”,弟子要先视面前的三宝所依为真正的三宝,在礼拜供养之后,跟着阿阇梨复诵三次:
诸佛菩萨存念,阿阇梨存念:我某甲,从今时起直至得菩提藏,皈依世尊佛两足尊,皈依涅盘寂静法离欲尊,皈依不退转菩萨圣僧众中尊。
接着迎请现观境:观想他们如亲临在前一般并礼拜供养,抱持着“您尽知我”的心态,如前再念诵三次皈依文。最后是三轮清净地礼拜、供 养、皈依真如境,观察一切法本来无我,自性本空,佛、法、僧三宝也是如此。此皈依处就是坚固皈依处、常恒皈依处、不变皈依处。《阿耨达龙王请问经》:云何无欲心皈依?知诸法无,非色非相非法而见如来者,是为自皈依佛。见一切法随行法界,是为自皈依法。见有为无为二者无别,是为自皈依僧 。
第三天晚上进行“结行”,也就是要对三宝献上作为酬谢的供养。关于皈依的用处,《大乘庄严经论》云:诸灾及恶趣,身见亦小乘,如是诸众生,一切皆救护。
1.7 皈依的作用
共通的皈依,能够保护我们远离一切迫害、三恶道、非法和萨迦耶见,而殊胜的皈依,则能保护弟子超越小乘以下的一切状况。
1.8 皈依的学处
皈依的学处,包括三种整体学处、三种支分学处与三种顺分学处。
a 整体学处
首先是“三种整体学处”,也就是日常要持续供养三宝,就算是吃一口饭,也要先供养三宝;不能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或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而舍弃三宝:要在忆念三宝的状况下,学习一再一再皈依三宝。
b 支分学处
“三种支分学处”,是在皈依佛后、不皈依外道天神,《大般涅盘经》:“归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天神。”皈依法后,不害众生,此经也说:“归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皈依僧后,不依附外道徒,此经又说:“归依圣僧者,不求于外道。”
c 顺分学处 “三种顺分学处”,指在皈依佛后要恭敬,下至佛陀泥像的碎块等一切佛宝所依;皈依法后,要恭敬经典、卷函等一切法宝所依,就算是一个字也要恭敬;皈依僧后,要恭敬僧宝的所依,包括出家人的袈裟,乃至一小块黄色补丁都要恭敬。
1.9 皈依的利益
皈依有八种利益:成为佛教徒、得到一切戒律的基础、过去的一切恶罪将会消散、不受人与非人的迫害、所愿成就、得到广大福德的诱因、不堕恶趣、快速成佛。
正法如意摩尼大宝解脱庄严论
皈依受戒品 第八-1 终
冈波巴大师融合由阿底峡尊者开启之噶当派教法与密勒日巴大瑜伽士所传之大手印两大法脉,相融显密,创立适于众人修习,无论根器利钝,皆可速证佛果之噶举传承。如此伟业之精华,尽于《解脱庄严论》中诠释彰显。是故,此部论著诚可谓集教证要义之大成,为噶举传承之巨论。
冈波巴大师曾言:“未来凡于我具信,又感无缘谋面者,若能阅读我所撰写之《解脱庄严论》或《胜道宝鬘论》等各部论典,则将与亲见我本人无异。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