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谁把业力串起来,让它有生命力?

谁把业力串起来,让它有生命力?

净界法师 

其实业力本身不可怕。因为业力每个人都有,阿罗汉也有业力,就是说念珠本身不可怕,但是到底是谁拿一条线,把它串成一条念珠的,可怕的是念珠中间的那一条线。
 就是说,到底是谁把业力串起来的,让它变成有生命力?本来业力是一片一片的,这个片状的业力不能得果报。你要形成一个生命体,它必须要有个贯穿业力的力量,那个是谁?佛法说,就是我执。无明缘行,行缘识……生、老、病、死。就是说是什么力量让你片段的业力,串成一种相续的业力,这才可怕。变成辗转相续,这是一种主宰的概念,一种我。

 因为我们凡夫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当我们的业力把今生的果报创造出来时,可能是一个男众, 可能是一个女众, 总之你有色身、有内心。色身刹那刹那生灭,生老病死;内心也是刹那刹那生灭。但是,我们就很奇怪,就起颠倒, 会把这种生灭的身心世界, 捏造成一种自我的概念,有一个我住在这个身心世界,然后要去操控、去主宰这个身心世界。

 佛陀说五蕴,但是我们凡夫的概念认为有六蕴,色受想行识我,有六个蕴。那么佛法就是说,这个“我”是多余的,而且它是问题,这个我就是那一条线。所以,它整个消除业力的关键,就在消除我见。没有人能消除业力,业力是没办法消除的!你无量劫的业力就是尽虚空不能容受,你怎么消除业力呢?

消除业力简单地说,就是断除业力的相续!你不能让这个业力结束以后,又产生另外一个业力。那种相续的力量把它破坏,那个就是主宰性跟爱取这两个,你对来生有所期待,你的期待来自于自己的妄想。
 我们人很奇怪,我们吃的痛苦都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好的东西都留下来了。我们一直会把人生想象得很美好,我们对人生太包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临终的时候,一直想要去取代来生的生命,一个主宰性,一个攀缘性,所以佛陀就从这里下手。

 首先你修空观,诸位,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空观是一把刀子,你不能拿它乱砍, 把你的菩提心也砍没了。 空观的对治有两个:一个爱取,一个是我见——主宰。
所以你今天培养一个空观的智慧,你要知道空观到底是在干什么用的,它就是消除你生命当中主宰性跟爱取的力量。
--净界法师《问答释疑》(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对中观学者来说,“缘起而生”意味着并非真实的生起——这非常重要

对中观学者来说,“缘起而生”意味着并非真实的生起——这非常重要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胜义层面上并没有所谓的胜义与世俗,因此当我们说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时候,只能在世俗谛的层面上做讨论。这里我必须请大家注意,你们听到的这些关于没有证悟、没有轮回、没有涅槃的偈颂,谈论的是胜义谛。在相对层面上,则有轮回,有涅槃,就如同你的脖子上有脑袋一样。

世俗谛是非常主观的,实际上它就是主观的,是约定俗成的。如先前所说,即使是出于共识而做的决定也不表示这个决定是究竟的。顺带一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因为如果一周之内你的全家人都梦到大象,你立刻会去找一位喇嘛打卦:“肯定有什么事情不对,他梦到大象,我梦到大象,她也梦到大象,一定有什么事情不对了。”

简要地说,世俗谛也就是中观人士称之为“不经检验和分析的经验”。当你不运用这些应该是用来帮助我们寻求胜义谛的分析工具时,那个状态以及在那个状态中发现的一切,就是世俗谛。

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哲学学生,你必须注意这一点,因为研读哲学的学生经常会犯下这种错误。例如昨天有人问我:“如果一切都是空性,为什么我在受苦?”这就是你在用胜义谛的分析方法来驳斥世俗谛,这是行不通的。我的意思是,你可以使用那个分析来解构世俗谛,作为修行人,这是被允许的,但你不能用它来建立见地。

举例来说,你在此处一个非常狭小的酒店房间里睡觉,房内已经塞满了你的行李箱和鞋子,完全没有空处,然后你睡着时梦见了大象,这时你不能说“这只大象是怎么进来的?这个房间这么小,我甚至连自己都塞不下,这只大象是怎么进来的?”当然,如果你想要破除自己认为大象实有的执著,那么你可以说:“我知道了,我是在做梦。来吧,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更多的大象家族成员都带来。”你可以那样做,但是当我们学习哲学时,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我们会区分世俗谛与胜义谛。而在做讨论的时候,你必须小心,不能把这两者的定义混淆在一起。更令人困惑的是,实际上并没有超出世俗谛的胜义谛,这是最令人迷惑之处。

设若蕴未灭,惑尽非涅槃;
何时彼亦灭,尔时当解脱。

这一偈的意思类似我昨天讲过的:佛陀从未说过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轮回,并不是要舍弃这个轮回才是涅槃,了知没有真实存在的轮回即是涅槃。

我的记忆力退化,这些二十年前熟记于心的根本文现在全都记不得了。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有个叫Google的东西,否则我才不会花那么多时间背诵它们。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都很严厉,我们必须背诵根本文,甚至连论释都要背诵。我有一位老师严格到甚至有时会突然问说现在背诵的是第几页!但是现在我什么都不记得,我必须有个能记事的人在身边。

这对今天要讲的偈颂或许有些必要,所以我们之后会再回来讲二谛。请记得刚才讲的内容,听闻下面这些偈颂的时候,要把之前讲的作为背景信息。

 - 凡是由因缘而生者皆非实有 - 

无明缘生法,真智照见前;
生或灭亦可,尽都不可得。
现法即涅槃,亦所作已办。
设若法智后,于此有差别;
有为法极细,谁计自性生。
彼诸非智者,不见缘起义。

这段根本文尤其有些难度。

顺便说一句,在这里读甲操杰大师的论释令我感到挺骄傲的,因为今天在座有很多人是萨迦派或宁玛派的,他们与我在读的这部论释的作者有一些哲学方面的争论。这一直是我的小爱好,我喜欢惹恼别人。

记得我们讨论过真实与存有、真实的生吗?第一天我们谈过真实与存有,并在某种程度上讨论了真实的灭。这里的争论是:当我们获得证悟时,是否就是轮回的真实灭止呢?关于这一点,许多声闻乘的人——可能不是有意的,但是从其主张的结果来说是如此——最终是在说:“涅槃是轮回的真实灭止。”对于中观学者来说,这是有问题的。

让我们再次引入大象的例子:当你从恶梦中醒来,如果你说大象离开了,那是有问题的,因为那表示曾经有一只大象和你一起睡在那小小的房间里。那你会有多大的麻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佛教徒会说:“对,轮回不好,轮回是个幻相,但是涅槃棒极了,涅槃存在,是我想要的。”而你这是在自相矛盾,你把大象的消失变成真实发生的事,因此你在主张曾经有大象在你房间里,但是你的门依然完好无缺,你的行李箱、一切都还好好的在你的小房间里。

论释中讲到“此生已尽,所作已办”,这是对涅槃之大乐状态的描述。意思是:好,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工作,我已经放下了我的包袱。我已经渡过轮回大海,我的手掌和虚空等宽,我将不再回来(不受后有)。如果我们不小心谨慎,所有这些词语可以让你认为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灭。“我将不再回来,我已放下包袱”,这些全都好像在表示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灭,而这正是龙树在此所解构的。

尽烦恼比丘,生死已还灭;
有始然正觉,何因未曾说。
有始则决定,为见所执持。
诸缘起生法,如何有始终。
先已生如何,后复变成灭。
离前际后际,趣向如幻现。
何时幻像生,何时当成灭;
知幻体不愚,不知幻遍爱。
诸法如阳燄,以智现见者,
则不为前际,后际见所损。

这句也类似:“尽烦恼比丘,生死已还灭;有始然正觉……”假如有真实存在的染污是僧人或修行人要战胜或断除的,结果就是你在主张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束。“何因未曾说。有始则决定,为见所执持。”如果你主张有真实存在的染污,就是在主张有真实存在的法道。那么这种真实存在的道会成为“为见所执持”,意思是它会成为一个“见”,在这里指极端,它会成为一个极端的见地(边见)。因此,龙树在这里说的是:“如果有真实存在的染污,那么对于这个染污就有真实存在的解决之道,而这个解决之道将会成为一个极端的见地。”

“诸缘起生法,如何有始终。先已生如何,后复变成灭。离前际后际,趣向如幻现。何时幻像生,何时当成灭;知幻体不愚,不知幻遍爱。诸法如阳燄,以智现见者,则不为前际,后际见所损。”你们很多人对此很熟悉,这是我会称之为中观狮子吼的其中部分教言,意思是:因为缘起,所以没有真实存在的开始,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结束。

这是你们需要知道的一点:“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这非常重要。凡夫听到某个事物是由于因和缘而生起的时候,这等于确认了它的生、它的存在,它成为真实存在的;但是对于中观学者而言,当他听见某个事物是由于因缘而生的时候,他会认为听到的是“无生”,因为“生起”一词在这里是有问题的,尤其是“真实的生起”—我们现在又再次谈到起源,这是我们在第一天讨论过的,有些难度。

我会尝试举个例子,虽然不一定管用,不过让我试试。例如你去化妆间整理睫毛时,你不会盯着一面白墙看,而是会到镜子前面。每次你在镜子前整理仪容——不管是领带还是什么时候,你都自动接受这一点:因为有走过来的你、镜子等等的这一切,所以无论是谁出现在镜子里,都不是实有的。如果你看着镜子做整理,在你离开后,镜中影像却还在那里,那就有问题了。但实际情况是,只要你一移动,镜中影像也移动,你怎么动,它都跟着一样动,于是你明白:“这只是一个映像。”这就是“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镜中的这个鼻子并不存在,你知道“如果我不看着镜子,镜中映像就不在那里。”你甚至可以用手捂住眼睛,只露出一条细缝偷看——“它在看着我吗?”当你闭上眼睛时,我们就不知道了,也许它也闭上了眼睛,也许没有。所以这是非常深奥的说明:“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这句教言来自佛经,是佛陀宣说的。正因为你这样动而镜中影像也跟着这样动,证明了镜中的那个人不是你,它没有生起。这就是龙树和中观人士听到“一切皆由因缘而来”时的理解,“因此一切如幻如梦,如海市蜃楼,如镜中映像”,所以不是真实生起的。

实际上,这一点与此时此地相关。闭上你的眼睛,我在这里吗?睁开眼睛,你看见我。当然,当你闭上眼睛时,你会想:“现在他依然在这里,当然如此。”但这是因为你的心在这样认为,是你的心把过去的影像投射出来。你也可以投射到未来:“大概再过二十年,这个人会没有牙齿,拄着根拐杖走路等等。”对你们有些人而言,一个月前,我并不存在。对有些人来说,四十年前,我是不存在的,我的颜色、形状、味道都不存在——我的味道如何,你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当然,我们总是可以使用逻辑推论的方法来揣测,你可以尝尝自己:“他是人,我也是人,我尝起来有点咸,他应该也是咸的。”但那取决于你。你们有些人可以认为我是大梵天王本人,有些人可以认为我是克里希那(黑天),有些人可以把我想成任何事物,那只是打开了想象、假设和造作的奇妙大门,而重点在于那永远都不会是我自己认为的我。

回到我刚才讲的镜子等例子。关于“缘起”,对中观学者来说,“缘起而生”意味着并非真实的生起——这非常重要。因此,这里他说:“趣向如幻现。何时幻像生,何时当成灭;知幻体不愚,不知幻遍爱。”就如同魔术,魔术师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女子,而那些不知道这是魔术的人会认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诞生了”。然后魔术师继续魔术表演,让这个美女死去,于是观众会想“她死了”等等的那一切。但对魔术师而言,没有人出生,也没有人死去。

这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其中有三个要素。从观众的角度而言,美女的生令人快乐,美女的死令人不悦,这是第一个要素“轮回”,是观众感受到的。而魔术师和他的助手也有其见解:同样的女孩出现,同样的女孩死去。每次他们去不同的马戏团都表演同样的老套节目,这是第二个要素,但这不是涅槃,这称作“瑜伽士的体验”,是道上行者的觉受,对于女孩的生死不感到快乐或痛苦。而第三个要素非常重要,是各位务必知道的,这个要素既不是观众,也不是魔术师,而是远处卖甜点的人,他甚至不知道正在进行魔术表演。对他而言,没有魔术,没有女孩的生,没有女孩的死,什么都没发生,没有乐,没有苦——那是佛,那是佛的见地。


©悉达多本愿会 · 版权所有
(文章为节选有删减,
全文复制建议从官方平台获取)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为什么人际关系会那么复杂?

为什么人际关系会那么复杂?

净界法师 

有一个母亲跟一个女儿共住。这个女孩辛苦了一个月,领工资了。为了犒赏自己,她到百货店去买了一个她喜欢的帽子,戴在头上一看,很满意,就回家了。回家以后她妈妈在炒菜,一下子跑厨房,一下子又把菜端到客厅,客厅厨房两边跑。这个小女孩的想法,是希望她妈妈能够赞美她几句,这个帽子买得好。但是她妈妈跑来跑去也没有时间看。小女孩没办法,只好把这个帽子放在冰箱上面,她想,你迟早会开冰箱。结果她妈妈去开冰箱的时候也没看到。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这小女孩就很有挫折感,闷闷不乐。

她妈妈说: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太快乐?她女儿说:是啊,我今天买一个帽子,要给你看,你也没看到。就很委屈地这样讲。结果她妈妈更委屈,她说:你只知道你的帽子,我今天做了新的头发,你也没看到。

所以众生无解。为什么呢?各打各的妄想。其实,人世间如果只有业力,没有这么复杂。你看人际关系为什么那么复杂?因为现在大家妄想越打越重。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續命湯與小續命湯的區別,可以借鑑

續命湯與小續命湯的區別,可以借鑑


1、《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並治咳逆上氣,但伏不得卧,面目浮腫者。

麻黃 桂枝 石膏 甘草 乾薑 人參 當歸(各三兩) 川芎(一兩五錢) 杏仁(四十枚) 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復脊,憑几坐,(坐則升發陽氣,足以敵邪外散。)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此亦唐人校訂《金匱》附方,非仲景方也。然其方頗合仲景之旨,故選之。)


《錄驗》續命(湯)麻桂姜,芎歸杏草石參 。中風拘急(風邪入絡)成風痱,(「痱」,廢而不用也。)今古相傳此法良。(方名「續命」者,有卻病延年之功也。)風入絡中痰火壅,驅風自必佐清涼,兼調氣血扶其正,絡痹通而拘急康。(風入經絡,則內風與外風相煽,以致痰火一時壅塞。惟宜先驅其風,繼清痰火,而後調其氣血,則經脈可以漸通。此方即從大青


當歸活血,甘草和諸藥。蓋邪風中人身痱,必由表虛,絡脈弛縱,必由里熱,故氣宜固,血宜活,風寒宜散,絡脈宜涼,自當內外施治,以辟邪風,非處方之冗雜也。)證既屬風風藥主,因人加減法當商,誤投溫補將邪斂,輕則偏枯重必亡。(凡古人定病之名,必指其實,既曰「中風」,則其病屬風可知。既為風病,則主病之方,必以治風為本;其中或有陰虛、陽虛、感熱、感寒之別,則於治風方中,隨所現之證加減之。即使正氣內虛,亦宜於驅風藥中少加扶正之品,以助驅邪之力,從未有純用溫補者。今人一遇此證,即用參、地、桂、附等溫補,將風火痰涎盡行補住,輕者變重,重者必死。或有元氣未傷,而感邪淺者,亦必遷延時日,以成偏枯永廢之人。此非溫補誤之耶!)續命(湯)中風之祖劑,若無絕證用皆臧。


口開眼合兩手撒,直視搖頭面赤妝,遺溺汗淋俱絕證,陰陽離決命難長。(續命為中風之祖方,苟非中髒之絕證,皆可治之。惟口開眼合,手撒鼻鼾,遺尿吐沫,直視搖頭,面赤如妝,汗出


2、小續命湯


(孫思邈《千金要方》) 治中風 斜不遂,語言謇澀,及剛柔二痙,厥陰風泄。此六經中風之通劑。


防風(一兩半) 生薑(五兩) 桂心 麻黃 杏仁 川芎 白芍 人參 甘草 黃芩 防己(各一兩) 附子(一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筋急語遲,脈弦,倍人參,加薏苡、當歸,去白芍。煩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藥,加竹瀝。


身痛發搐,加羌活。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黃、枳殼。口渴,加麥冬、花粉。髒寒下利,去防己、黃芩,倍附子,加白朮。汗多,去麻黃,加術。嘔逆,加半夏。語言謇澀,手


小續命湯桂附芎,麻黃參芍杏防風,黃芩防己兼甘草,六經風中此方通。(麻黃、杏仁,麻黃湯也,治寒。桂枝、芍藥,桂枝湯也,治風。參、草補氣,芎、芍養血,生薑散寒,防風治風淫,防己治濕淫,附子治寒淫,黃芩治熱淫,故為治中風之通劑。劉宗濃《玉機微義》曰∶「此方無分經絡,不辨寒熱虛實,雖多亦奚以為。」汪 庵《醫方集解》曰∶「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旭高按∶此方即從《古今錄驗》續命湯加減。

小續命湯與中風治療

小續命湯與中風治療


作者: 邱宇鋒中醫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一級榮譽),於牛頭角普仁中醫診所私人執業,從事中醫臨床全科、針灸及外展到診服務,定期撰文於HealthyD.com網站、《健康動力》雜誌,並在香港中醫網解答疑難及拍攝youtube短片教育市民中醫知識,出版《註冊中‧醫師》一書,個人sinablog網誌「醫道人生」。


續命湯最早記載在《古今錄驗》,漢代醫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他引述《古今錄驗》中的續命湯,有關的條文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其大概意思是指治療中風後肢體不能控制、感覺障礙,肢體僵硬強直、失語。


小續命湯的方名在多部中醫典籍中都有記載,以後世《奇效良方》和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的小續命湯最常用。《千金要方》中的小續命湯藥物組成為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枝、甘草、白芍、川芎、杏仁、附子、防風、生薑。各位先不要被小續命湯的方名誤導,不要從字面上解釋藥方的作用,它的療效是相當實際的,小續命湯主要治療中風後氣血虛弱,風寒閉阻而出現一連串的病癥。或者不少人會疑問既然有小續命湯,那應該還有一條方子叫大續命湯,對了,在《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風下》中有另一條方劑稱為「大續命湯」,方藥組成為麻黃、杏仁、桂心、川芎、石膏、黃芩、乾薑、當歸、炙甘草、荊瀝。


小續命湯的方義包含扶正和袪邪兩部份,扶正藥物為當歸、人參補益氣血,此外有麻黃、桂枝的解表發散、附子逐少陰之邪、杏仁宣通肺氣,川芎、黃芩、防風、防己治標除熱。中醫認為中風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是由於氣血不足、內有伏寒,因感受風邪或內傷積損,便可發病;至於標實是指中風出現的症狀,如邪熱內閉可見高熱神昏、肢體抽搐,狂躁;痰濕蘊結可見痰多;寒邪閉阻經絡可見肢體癱瘓等,或可同時見到乏力、嗜睡等正虛表現。小續命湯便是根據中風後的身體特點而立方的,不過臨床使用要視乎正邪的多寡而調節用藥份量。


不少人十分擔心藥方中的麻黃、桂枝有升高血壓的作用,因此在中風病情不穗定或在血壓偏高下都把使用麻黃、桂枝列為禁忌。其實中藥的作用不是單味中藥的效果疊加,而且運用中藥要根據中醫辨證,而不是參照西醫病名。病人如見高熱、神昏、抽搐、痰多,一派肝陽化風、痰熱內閉的症狀,麻黃、桂枝是不能用的,即使只用一點點都會出問題,但是在某些中風個案患者肢軟癱、乏力、喘咳、脈浮大者,麻黃、桂枝倒是可以用的,有個案在用小續命湯後血壓反而降了下來,可見中藥治療是建立在中醫的辨證論治上的,而不是單單考慮血壓、驗血報告上的結果。


在香港,不少病人及家屬在病者中風後都會聽從其他親友、藥店的售貨員的介紹,便買來各種中藥材及成藥給病者服用,他們都覺得這是安全的、適合病者的(甚至連病人都沒有親自看過),即使不適合,倒也認為沒甚麼害處,當作是保健調理。這很多時都是賣藥賺錢的技倆,亦是輕視中藥的治療作用。我相信如果那是西藥的「強心針」、「糖尿藥」,親友們是絕對不敢隨便買來給病人試試的,為何他們卻不是用這樣嚴謹的態度來看待中醫藥?特別是面對像中風一類的危急重病,中醫治療絕對不是調理身體,而是治病救人,是中西醫療一同配合,提高治療效果。所以當這些病人需要接受中醫治療時,最少應該由中醫師親自為病人評估,在未有判斷下不宜隨便給病人服食任何中藥或成藥,不對證的病人吃錯了藥是會出事的,如果使用中藥無論對證不對證都是差不多的效果,這是中成藥質量不斷下跌的問題,因篇章所限暫不深究。

法界本来清净就是悟

法界本来清净就是悟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法界本来清净就是悟

据说:有些印度的婆罗门教或吠陀外道信徒为了改变佛法,彻底从源头上破坏佛教,就假装放弃他们的宗教,转而改学佛法,实际上是企图把他们的见解,带到佛教的诸如如来藏、空性等概念里面,这样就使佛教实际上变成了吠陀外道的教派。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秘密行动,但他们不可能达到目的,因为成就者的境界无法改变,加上很多佛教徒非常重视传承,每个字都必须要有耳传,以防与外道论典相同的名词混淆。

堪布菩提萨埵在《中观庄严论自释》的后面,用了大量的外道偈颂,其目的,就是用来与佛教的观点加以对比。论中不是往上破如来藏,而是往下破唯识宗:你唯识宗说得再好,你说这是佛的智慧,外道也在说智慧;你说没有任何戏论,外道也在说没有任何戏论;你说没有生灭,外道也在说没有生灭;你说不可思议,外道也在说不可思议;你说没有所取能取,外道同样也说二取都不存在。从字面上根本分不清楚内教与外道。

所以阿底峡尊者到西藏的时候也说过:印度当时有很多班智达,但真正能区分外道和佛教的人,应该只有我一个。


后来藏传佛教的学者根登群培也研究了非常多的外道经典,最后他得出结论:“像我这么懈怠的人,是没有办法区分外道和佛教见解的差别了。但关键问题在于一点,那就是:任何外道最终会紧紧抓住一个“遍计”的自我。”佛教虽然用了‘我’、‘常’、‘实有’的词句,但实际上却不执着,把所有的念头都破掉了,这就是区分的要领。

法王如意宝曾经为了警示大家,写过一篇短短的论文。尽管此论文里面用的全都是大圆满的名词,但实际上讲的是吠陀外道的我,所以根本就是颠倒的东西,如果不小心,就会误入外道的弯路。

>>>>>>>>>>
虽然觉囊派的见解不是外道的见解,但一些藏传佛教的学者为了警示,仍然会告知他人:觉囊派的观点字面上与外道完全一样,如果不小心,就会理解成外道的观点。当然,其中也不乏人云亦云者。
  
其他人看了他们写的文章,就会仔细分析,研究觉囊派到底是不是外道,最后才发现,原来觉囊派的见解不是外道的观点,而是佛教内道中非常高的境界,这样就可以防止误解的产生。
  
觉囊派没有改动佛的本意,而是原原本本地搬用佛经原文而建立的宗派,实际上他们也认为:佛的境界或者菩萨入定的境界,就是远离一切执着、戏论的空性,故而他们的见解,也绝不可能是龙树菩萨驳斥的那种实有,而是根据不同人的根基应机传法的示现。这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当中也讲得很清楚。

《赞法界颂》中云:“法界理清净,贪瞋痴本无,迷悟从心起,三毒法假名。”

从胜义谛实在的角度来说,如来藏法界的本性永远是清净的,没有任何妄念烦恼,尽管从清净的如来藏当中,产生了贪嗔痴,但贪嗔痴三毒本身也是空性的,只有一个名义上的名称,实际上是找不到的。

“迷悟从心起”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法界本来清净就是悟,贪嗔痴是迷,无论迷也好,悟也好,二者的来源就是心:从如来藏光明心当中产生了轮回,这是迷;也产生涅槃,这是悟。贪嗔痴三毒之法也是本来不存在,徒有假名。这个问题,在密宗,特别是大圆满里面讲得非常清楚。


比较完整的大圆满论典,是分十一个内容来讲的。其中第一个,是讲轮回和涅槃或者佛和众生在没有产生的时候是什么状况;第二个,是讲在没有任何佛和众生分别的清净法界当中,第一个众生或者第一个佛是怎样诞生的;第三个是讲,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是众生,已经迷惑地流转于轮回当中,但实际上我们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原始光明,心的本性周遍于我们的任何一个念头,包括贪嗔痴在内;从第四个开始,就讲回归的方式,如何回归最原始的光明境界呢?这就需要修学大圆满。

弥勒菩萨归纳第三转法轮的佛经密意,编写了《宝性论》,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佛经的依据。
 
《宝性论》中讲道:我们现在的身心五蕴,来自于烦恼和业;而烦恼和业,则来自于我们的非理作意,也即错误观念;错误观念,来自于心的本性光明。而光明就像太空一样没有来去,已经是最原始的源头了。从心的本性当中,产生了万事万物。密宗的证悟者随时都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以前给读者多次介绍过,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很遥远之前的轮回之始与整个轮回结束,才是从原始光明当中产生,又回归到光明中去的。其实,在时时刻刻,无论是轮回的起始到结束,众生从诞生到死亡,进入深度睡眠到苏醒,以及每一个念头的诞生直至消失,全部都是从原始光明当中产生,也是在原始光明当中消失的。但这对我们来说没有用,相当于一个传说,因为我们没有修行,所以感觉不到,这是一种解释方法。
  
“迷悟从心起”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说:迷与悟都是从阿赖耶识开始的,虽然阿赖耶识肯定不是悟,而是迷,但相对来说,阿赖耶识的执着没有那么粗大,是所有第六意识的念头与眼、耳、鼻等五根的感知来源,所以他也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的基础。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梦参老和尚】最好的业障对治方法!

【梦参老和尚】最好的业障对治方法!

梦参老和尚 

 
梦参老和尚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办?你认识它了,安一安吧!
 
     当你心不安的时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参禅。做什么?读诵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
 
     第二个好的方法,磕头礼拜,以动制动。当你心里不安的时候,烦恼来了,这是动态。依着动态的法门,礼拜、读诵大乘,来降伏它。这时候你还去打坐,容易入魔,烦恼愈来愈重;读诵大乘,它就减少了。再不,出坡劳动。出坡干什么?搬砖运瓦。
 
     过去晋朝时候有个贤人陶侃,他一天早晨起来就搬一百块砖,搬到外头去,晚上回来他又把一百块砖搬进来。别人看他跟疯子一样,什么事没有,就搬进来、搬出去。有个人这样问我,说他干什么?我说他断烦恼,这叫断烦恼的方法。我们不必来搬砖,你烦恼来了,爬黛螺顶,或者一步一个头磕上去;或者朝五个台,朝完了业障也消了,烦恼也好了,你就安定了。
 
     佛跟我们说的法门很多很多,得看你是什么烦恼。过去大善知识,你一请他,他就知道你应该怎样,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你的烦恼。当你一用,把这段克服过去了,烦恼轻了,智慧就长了。所谓“智慧长,烦恼轻”,有了智慧,就用智慧一照,它就不现形了。
 
     所以师父们在这住了十年了、八年了、二十年了,为什么?磨炼。过去有这句俗话,“不受磨,不成佛。”这个磨不是“魔障”的“魔”,磨炼,磨炼你的心。我们这有些个老道友看着很平平静静的,他经过一二十年在佛门中磨炼,不容易!
 
     我出家七十八年了,还有两年就八十年了,我感觉到磨炼得还不行。现在就是业障发现了,腿也不听使唤,手脚都不听使唤。病吧?没病啊!没病,它就指挥不动,没有以前灵活,我就给定为我自己的业障发现。
 
     那业障发现怎么消?头几天我刚把五个台朝完了。怎么消?朝台啊!自己消不了,消不了怎么办?请文殊菩萨帮着消。到台顶上拜拜,特别拜中台——说法台。你看文殊菩萨在那说法,你去听听法吧。或者你跟我说,“我什么也没看见。”那还被业障障住了。没有业障,你就发现了,文殊菩萨在中台说法不停的。
 
     我这回朝中台,我回想起如瑞法师带着我们道友,那回全寺爬中台,爬得大家那个汗流,晚上到什么时候才都回来。我们是走上去的,可没有坐车,走上去的。走上去,走回来,我们陆陆续续地回来,夜间十点多钟才回来。干什么?咱们疯了?不是的,消业障!如果大家感觉业障还没消了,那不能单独行动,你在家里头拜佛可以,乃至念文殊师利菩萨也可以。



從我的iPhone傳送

当你挣扎于修持出离,思维无常时,也应该试图记得空性的教法,那肯定能增强你的出离心...

当你挣扎于修持出离,思维无常时,也应该试图记得空性的教法,那肯定能增强你的出离心...

宗萨钦哲仁波切 

||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可能为自己能出离很多世俗事物而感到自豪,例如丝质内衣和法拉利跑车等等,但是有时候如果有人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学生说“宗萨钦哲仁波切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批评宗萨钦哲仁波切,我们会觉得很难受、很痛苦。而且因为转世这个概念现在很流行,可能我会相信自己和后代子子孙孙会被上师照顾,使得对上师的执著更严重,因此更难区别是对上师的虔心还是贪执。您刚才讲到,实际上佛陀和过去所有那些都是摇铃玩具。所以意思是说上师也是给我们的摇铃玩具?

是的,非常昂贵的玩具。

|| 这有点令人迷惑,可以请您就此给些开示吗?

首先我需要告诉你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我说过见地非常重要。禅修、行为、道德、伦理等等的这一切如果缺乏正见,会成为另一种挣扎、另一种教条、另一种束缚。寂天曾经说过:“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1如果缺乏智慧,缺乏见地,诸如布施、持戒、精进、禅定等等的这一切,就如同盲人给盲人引路。

我也说过,是见地将佛教与印度教以及所有其它宗教区分开来。因为关于行动方面的爱、慈悲和某些特定价值观,许多宗教都在说。像是出离,其它宗教也谈到出离,其它宗教也讲不要执著于物质,诸如此类。而在佛法中,我们出离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被出离的事物是邪恶的、诱惑的或是一种散乱,实际上不是因为这些。我们应该出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什么是真实存在的——总是会回到这一点。

我相信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关于一个僧人正在禅修不净、无常等等。这是僧人会做的事,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观修来减少贪执: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是污秽的,一切事物都是丑陋的。如果观修者正好是位僧人,尤其会观修女人是不净的、无常的等等。当然,如果是尼师,就会反过来观修——我必须说明这点。理想上,僧人看见女子时,会思维:“这是一个装满血的袋子,这是脓和肉在移动。”尼师看见六块腹肌时,则是思维:“这不过是六堆肉。”大致是这样。

总之,有个僧人正在如此禅修,这时文殊师利示现成一名貌美女子来到僧人面前。这位僧人很不错,没有散乱,“哦,这儿来了一坨肉。”但是没有人比智慧之主更知道如何诱惑人了!文殊菩萨使出更高深的诱惑手段,这时僧人开始动摇,开始变得散乱。他非常忧虑,“我的禅修技巧怎么了?”于是他逃跑,而美女在紧追在后。他跑呀跑呀,终于瘫倒在地,心想“完了,她要拥抱我了。”但这并没有发生,于是他睁开眼睛,女孩碎裂成千片后,文殊师利站在他的面前说:“你的不净观禅修技巧很好,令我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你认为某个人美丽,这是个概念。如果你认为某个人丑陋,这也是个概念。你必须超越一切概念,那才是唯一的解脱方法。”

因此,我对你的建议是,当你挣扎于修持出离,思维一切无常、一切如幻、一切皆无实质等等的时候,也应该试图记得空性的教法,那肯定能增强你的出离心。如果你对空性具有胜解,确信空性,你的出离心修持会比较轻松,不再是个负担。目前它有点是个负担,是一种苦行,好比说你知道你不应该吃冰淇淋,你真的应该不再吃冰淇淋,但是你想要吃,我们现在拥有的出离心就像那样。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物质世界是不好的”,但是我们又想要拥有它,所以目前修持出离心是一个负担,是一种苦行。但是一旦你了解空性后,它就不再是个重担。

你说到上师、虔心和贪执,对上师的虔心属于密续教法,因为这次我们在探讨大乘论典,所以实在不是说这些的合适时机,不过我会简略回答。对密乘修行人来说,对上师的虔心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密乘行者来说,最终虔心是无二的,不是一个二元分别的虔心。对于你在提问中所谈论的上师,我听起来感觉你指的是外在的上师,但是实际上还有内上师与密上师——这两者与外上师同等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外上师有如桥梁,能引导我们发现内上师与密上师。此外,虔信上师是一种修持净观的法道。对于修持密续来说,净观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修持,而这个修持从上师开始。作为人类,作为道上的行者,表示我们还不完美,我们有欲望,我们有贪执,我们有各种概念——像是我的上师、他的上师、她的上师、两个上师、三个上师、一个上师、根本上师、枝上师、果上师等等的所有问题 —— 但是密续并不拒绝这些,密续接受这些。

你们许多人感觉自己受到上师的激励可能是因为他也喜欢你喜欢的披萨,那没关系,那是一个好的开端——可能是你拥有的唯一开端!通过这样的开端,你可能会因此听闻佛法等等。

人类有喜好,因此颜色、形状、名号、帽子、随从等等的这一切必定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许多人来说,佛陀赤足托钵的情景如此启迪人心,但是有些人会想:“他是看起来很安详,但是我可做不到,我得穿鞋。”因此看到莲师戴着帽子,持杖、金刚杵,穿戴全套的外袍、衣服等等,会让这些人想:“这比较是我喜欢的类型。”就好像说,也可以用这个方式趋近。我要说的是,没错,我们凡夫的确会有贪执,但是让我们发愿能够利用这些贪执将我们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最后我要说,我对你感到有些抱歉,因为我想你以后会受很多苦,因为你将会听到很多针对这个叫做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人的批评,但是因为你我之间可能有些业债要还,所以或许我们就卡在这里了。再一次,我们只能发愿让这一切能引导你到某个好的地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这里的重点是,涅槃并非真实存在的灭,要铭记这一点。

宗萨钦哲仁波切 

若谁于有为,计实有生灭;

彼等即不知,缘起轮所行。

依彼彼缘生,即非自性生;

既非自性生,如何说性生。

由因尽息灭,乃说名为尽;

非有自性尽,如何说性尽。

若无少法生,即无少法灭。

说生灭之道,是有所为义。


接下来的偈颂看起来是复述:“若谁于有为,计实有生灭;彼等即不知,缘起轮所行。依彼彼缘生,即非自性生……”凡是由缘起而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生起。因此,如果某个事物并非真实存在,那么它其实没有一个“生”。灭也是相同道理,维持事物的因缘耗尽时,即称之为“灭”,除此之外,没有真实存在的灭。这里的重点是,涅槃并非真实存在的灭,要铭记这一点。


“非有自性尽,如何说性尽。”因此,“若无少法生,即无少法灭”——因此没有任何事物真实生起,也没有任何事物真实地灭止。


于是会有这样的问题:那我们何必讨论法道、前世和来生?为什么还要谈论生老病死?大家都知道,这些是促使悉达多离开王宫的首要原因。“说生灭之道,是有所为义。”这又是一句极为重要的宣言——如此重要,也有点烦人——这也是月称在《入中论》里说过的。基本上,它说的是:为什么会有教法等等的这一切呢?因为你请求的缘故,都是出于你的请求,然后有点像这样:“但是我理解你为什么要请求这些教法,因为你在受苦,因此你请求这些教法。虽然我知道这些事情并非真实存在,但我必须说些话引导你至实相,因此我说了这些。”“说生灭之道,是有所为义。”所以基本上是因为你的请求,出于悲心,于是给了回答。


由知生知灭,知灭知无常;

由知无常性,正法亦通达。


接下来详细阐述这一点,这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由知生知灭,知灭知无常;由知无常性,正法亦通达。”如果你能对“生”、“生起”的来龙去脉有些微了解,就会知道什么是“死”,什么是“灭”。


诸于缘生法,远离生灭相;

彼等了知者,越渡见有海。


接下来这一偈也是,每一偈都很宝贵,每一偈都是珍宝,如同钻石。如果你知道生,就会知道死;如果你知道死,就会知道无常。不要停留在这里,知道无常还不是最终的答案。“由知无常性,正法亦通达。”最终的答案是:甚至连变得无常的事物也不存在。


会有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说:“那么无常是常吗?是的,一切和合事物皆是无常,这是不可撼动的无欺真理,那么无常是常吗?”对龙树来说,那种问题是幼稚的,因为会变得无常的事物也不存在。


那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你要教导无常呢?像是生命无常这个教法,每次开始做前行的时候,首先都要思维出离心和无常。为什么要教导那些?”婴儿即将掉下悬崖时,你会怎么做?你会晃动一个摇铃玩具把婴儿吸引到你身边来。无常的教法就如同摇铃玩具,因为我们知道你现在贪执于“常”,这样的贪执会给你带来迫在眉睫的麻烦,而且我们知道没有太多时间拯救你,也就是说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讨论推理、无生等等的那一切,所以我们用无常把你吸引过来。要知道,即使像“轮回是苦”之类的说法也是摇铃玩具。


因为我正在教授中观,所以必须以解构的方式来教导,但是请大家不要成为断见者。为了教授“没有轮回”、“没有苦”,不得不告诉你“轮回是苦”——这是龙树说的,不是我。我和大家一样,完全是习气的受害者。


在休息之前,把这些全都忘掉。即使是佛,龙树也做过分析,实际上他有一整个章节都是用来分析佛,而<观如来品>的结论是:佛以及佛的示现,摩揭陀国、菩提伽耶、瓦拉纳西、两千五百年前传法的那个人……这些全都是最精巧的摇铃玩具。那些读《金刚经》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


我已经可以听到有人在问:”那我们在这里做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即将掉落悬崖的婴儿,所以我们在这里听闻摇铃声。



什么是痛苦?

什么是痛苦?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如何面对痛苦和幸福

什么是痛苦?

很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

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因为我们的学佛,往往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修行却没有跟上,所以只有听经闻法的福德,而不会有实际的效果。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也与非佛教徒毫无两样。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进步、需要成长。

如何面对痛苦

六道轮回处处皆是痛苦,不是苦苦就变苦,不是变苦就是行苦,尤其是末法时代,更是离不开痛苦。尽管所有生命都不愿意接受痛苦,但不管愿不愿意,所有的生命都要面对痛苦,谁都无法逃避。

世人没有面对痛苦的方法,所以渴望幸福,害怕痛苦。包括动物也一样——都希望不愉快的事情早点过去,幸福快快来临。在这样的期盼中,一生就这样蹉跎过去了。

修行人也会面临痛苦和幸福这两种境遇,如何把幸福,尤其是痛苦,转变成修行的助缘、顺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痛苦和幸福就会变成修行的障碍,这样不但修行没有进步,连正常的生活都会受影响。

在面对痛苦时,如果能以正知正见去对治,痛苦就不一定有害;反之,如果没有正知正见,痛苦就会让我们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甚至走上绝路。

我曾经写过麦彭仁波切的一个《病苦转为道用》的修法(见《慧灯之光》),但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病苦,而是现实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痛苦,该怎么样去面对呢?

此处我不是凭自己的经验,而是根据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丰富的修行经验、教言与证悟,来为读者作简单的引导。

面对痛苦的方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认定什么是痛苦;二、确定痛苦的来源;三、战胜痛苦;四、解决痛苦的方法。

一、什么是痛苦

从佛教的观点简单地说,痛苦不是物质,也不是任何物质的运动,而是精神的一种特殊感受。

感受是属于精神领域特有的东西,钢筋、水泥、砖头、玻璃等物质不会有感受——既不会感到痛苦,也不会感到幸福。人死了以后,尸体也和石头、砖头一样,在接触外界的任何东西——地、水、火、风时,都不会有反应。因为它没有意识,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痛苦或幸福。

精神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别精神,也即“分别念”;另一种叫做无分别精神,也即“无分别念”。

眼、耳、鼻、舌、身的感受,只有感受没有思维,所以叫无分别念。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管我们的意识怎么样想,身体却能分分明明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痛苦,这就是无分别念。

当看到、听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以第六意识去思维、分析对境的好坏与否,就叫做“分别念”,第六识所感觉到的痛苦,就叫做分别念的痛苦。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为什么我们要读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经典?

净界法师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你自己沟通,你必须跟你深层的自我意识沟通。

说:你不要这样子,不要老是喜欢攀缘,你看你攀缘的结果,你得到什么?无量劫来你攀缘也该够了吧!每一生都攀缘,你看你现在得到什么?什么都没得到,除了生老病死,得到什么?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新的生命?回光返照,听佛陀的开示改变自己。修行不能强迫,说:诶,你不可以怎么样,没有用,反弹更厉害!不能用压抑式的修行,要用道理来说服自己。所以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你用佛陀的教理跟自己沟通,跟过去的你沟通。

 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你开始修《楞严经》你会发觉,你遇到事情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是过去的声音:诶!要怎么做…要怎么做…;不可以!会有两个声音在你内心当中同时出现,那你就必须要选择正确的声音,你每一次都选择正确,你那真实的力量就慢慢扩大。

我们不是说听了《楞严经》就马上把妄想抛掉,不容易的!因为它跟着我们太久、太熟悉了,这一条路闭着眼睛都可以走了,太熟悉了!但是你先明白道理,你先有一个目标,你每一次的失败当中就呵责自己!让你自己从失败当中,累积一种改变的力量,至少你就有希望。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你聽說過『來復湯』嗎?『來復湯』是扶危救脫神劑,你相信嗎?

你聽說過『來復湯』嗎?『來復湯』是扶危救脫神劑,你相信嗎?


『來復湯』是山西名醫張錫純所創,是由山萸肉60克,生龍牡粉各30克,白芍18克,黨參12克,炙甘草6克組成。方中重用山萸肉60克是因為山萸肉的救脫之功比參,術,芪更勝。凡人身之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救脫之藥當推萸肉為第一。

李可先生盛讚此方『確是扶危救脫神劑』他在臨床上經常以紅參代黨參,山萸肉也會加至90克,有時候還會根據病情加生黃芪,山藥,腎四味。


治療痢疾脫症病案; 

xx,女,50歲,發病初期即噤口,飢不能食,渴不能飲,水米不入,頻頻嘔逆。痢下赤白相交,腹痛後重,日夜不休,約10分鐘一次,喘汗如油,脫肛不收,面赤如妝,

心悸躁擾不寧,體溫39,5度,聲低神萎,舌胖齒痕,中有黃膩苔,脈大如波濤洶湧,重按則似有似無。經過詳細詢問得知,患者已經病休10年,素有晨瀉之疾,時時昏眩傾倒,稍觸風寒即感冒纏綿病榻,顯系脾腎大虧,暴感時邪作痢,起病正氣先潰,已見脫象。此乃古人謂『痢疾脈大身熱者死』之脫症。


處方;生山藥120克,山萸肉90克,生山楂30克,當歸30克,白芍30,紅參10克,『另燉』,炙甘草10克,肉桂10克,黃連10克,石蓮子10克,生龍牡粉30克,三七粉6克『沖』紅糖,白糖各30克,『沖入』薑汁一小盅『兌入』2劑。


1劑的服法是先將第一次的藥煎好後倒出來放在一邊,又將藥煎第2次,然後把2次的藥汁混合在一起,用文火濃縮成300毫升,按照每小時50毫升,小量多次的頻服。第2劑的煎法只是把二次的藥汁混合在一起,按照每2小時服一次,分3次服完。服藥前應該用針點刺舌下的金津,玉液,以及在手上的雙尺澤穴放血,以泄其毒。服藥後嘔勢已平,能夠安然入睡,次日全好。

现在的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吃的好,穿的好,为什么抵抗力却反倒没有上一辈人好?

现在的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吃的好,穿的好,为什么抵抗力却反倒没有上一辈人好?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吃的好,穿的好,为什么抵抗力却反倒没有上一辈人好?


很多家长心中都充满着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儿童健康大揭秘!

冰箱的普及,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各种冷饮,生冷水果,脾胃大量受寒。

脾胃乃后天之本,食品安全的恶化让孩子从饮食上能吸收到的大地精华极少极少,毫无营养的勾兑奶制品,各种食品添加剂。

农药、激素、抗生素等调和而成的三餐与零食!让孩子脾胃非常虚弱,体内毒素超载。

中国传统文化衰落。西方生活方式进入国门,短时间内改写了中国人的生活,短时间内摧毁了中国人的体质。如今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承受各种错误的生活、育儿方式带来的健康恶果。

1

四季反常:空调暖气副作用



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冬冷夏热。


可是暖气让北方冬天室内温度在20度以上,冬不藏精,阳气收藏受损;空调让夏天室内温度在10-20度,夏天伤阳,阳气无法升发。


孩子们在产房出生,从小吸入的第一口空气,就是带着空调味的冷气。宝宝从母体出来,原本被温暖包裹,结果一呼吸,就遭受了巨大温差,肺部首先遭受寒邪。想要改变孩子体质,首先要让孩子恢复夏热冬寒的正常四季生活。   
 

对于医生来说,只了解“冬寒夏热”还远远不够。还要懂河图洛书,五运六气,才可做到”上工治未病“。

因为中医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医学,五运六气、河图洛书、阴阳术数,是中医的必备知识。谈到中医传承问题严峻,必须要重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但我对中医未来比较乐观,是因为学好《伤寒杂病论》仍可以做个治已病的下工。

并不是说五运六气等古中医理论不重要,而是相对于更无效的现代西医,《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上的疗效,足以保住中医延续法脉。


有的医生可能说,那么温病呢?我说经方可以治温病你信吗?我接手了不少孩子的“温病”,经过温病派各种寒凉药物摧残后,最后都是用经方治好的。

温病学派的出现是中医的衰落;汉唐以后中医就在逐渐衰落了,到了清朝已经是衰到极点。结果呢?

穷则思变,中医又在清朝、民国开始慢慢出现复苏现象,出现了一批恢复中医正法的大医。如果真的笃信传统文化,那么应该等待中医否极泰来,阴极转阳的曙光。

2

饮食寒凉:食物引发的疾病



冰箱的普及,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各种冷饮,生冷水果,脾胃大量受寒。

脾胃乃后天之本,食品安全的恶化让孩子从饮食上能吸收到的大地精华极少极少,毫无营养的勾兑奶制品,各种食品添加剂,农药、激素、抗生素等调和而成的三餐与零食,让孩子脾胃非常虚弱,体内毒素超载。

看到孩子脾胃虚弱、寒湿,生长发育得不好,家长们误以为孩子吃不饱而营养不良,每顿都给娃塞得满满的,买各种补品乱补一气,孩子们原本虚弱的脾胃负荷真是苦不堪言。




有些家长说我相信中医,我用中医育儿。于是看到专家说,夏天热,要吃绿豆海带下火,西瓜香蕉清热;多吃新鲜水果,多喝酸奶牛奶。结果熊孩子又被摧残了一把。为啥?这些全是寒凉食物。



例如有个5岁男孩,妈妈在专家指导下给他每天一个猕猴桃,说需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坚持吃了一年半,出现顽固难愈的咳嗽。小儿脾胃娇嫩,猕猴桃性寒凉,长期食用使得脾胃重伤。


例如有位家长,带着7岁黑眼圈的孩子来找我,说孩子体质很差。“但是我很注意中医养生啊,长期给孩子煮百合、绿豆、薏苡仁、莲子心吃”。

我默默拿出药典让她自己查,给孩子吃的一堆全是寒凉之物。


再例如:有个患哮喘8年的女孩,吃一小只螃蟹腿,哮喘大发作一次;吃一口冰淇淋,哮喘大发作一次;吃一次燕窝,哮喘大发作一次。我看到此类因为吃了寒凉食物而生病的故事,真可以写一本小说,书名就叫《警世育儿录》。


《黄帝内经》谈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人体是“外热内寒”,因而腹泻的病人最多见于夏天。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行很痛苦,不修行更痛苦!

修行很痛苦,不修行更痛苦!

净界法师 


我们一般人修行很难,难在哪里呢?因为它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你不是说只是修行三五年,你一辈子都要修行。所以这个长时间的马拉松赛跑,很多人前面几年拼得很厉害,到最后慢慢懈怠下来,因为长时间的用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到了老参的时候,做功课就开始悠悠泛泛,初学者还不错,老参悠悠泛泛。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惟了,你为什么要求你不断进步呢?因为你现在面临的是一种轮回的痛苦的一种压力。就是说,你今天不提起精神做重大的加持,那么你来生会继续轮回下去,轮回下去,你遭受的痛苦更厉害。如果你觉得拜佛念佛持咒,提前起床很痛苦,你不去做,但是你今生不处理生死问题,你来生会遇到更大的痛苦。更大的痛苦你开始修行,你还得乖乖地走这条路,你还是要提前起床,每天强迫自己拜八十八佛念佛持咒,做种种的功课。换句话说这种痛苦是必经的过程,你早走,这个问题早点处理对你越好,你说不着急我来生再做,今生没有往生下次再来一次,下次再来一次,你每一次的生命,你都要受到轮回的痛苦,而这个痛苦是白受了,所以你既然要走你就早一点处理,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修行很痛苦,是的,但是你不修行更痛苦,就是这个意思。你现在可以选择,我们必须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因为你没有退路,不是说你闪过了眼前的痛苦你就可以快乐,因为你这个眼前的痛苦,是必经的过程,你不去走,你就要经过轮回的痛苦,然后你下一次觉悟的时候你还是要走这条路,迟早要走。

所以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既然是要走,我们就要产生勇悍之心,因为迟早要面对的,你就早一点面对,你就不要再退怯了,是这个意思。

六度——它每一度都是要先调伏你对身体的执着,引导你一种勇悍,它完全是调伏力、引导力的智慧的一种观照。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19个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

19个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背背背!)


以下是正文

视频号



导读:女生在遇到心爱之物时最爱听“买买买”三个字,而小编在看到这篇干货文章时的心情真是不次于“买买买”啊,只是需要合时宜的换成这三个字“背背背”!十九个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有法有方,外加作者经验,真是忍不住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针灸常用方

一、治感冒病歌诀

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
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咳嗽加尺泽。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

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
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

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
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腹泄可隔姜灸神阙穴。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四、治肿胀歌诀

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
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五、治小儿遗尿歌诀

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
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六、治妇女病歌诀

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
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
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痛经针归来、太冲。月经过少不畅取气海、带脉,月经过多取隐白、大敦,点刺出血。如属虚证,可灸隐白。

七、治心神病歌诀

心神三里三阴交,神门关元合谷捎,
头痛太阳列缺好,失眠涌泉印堂要,
眩晕内庭百会刺,内关中脘呕吐消,
心悸内关合心俞,肾俞太冲可通调。

心主神,心神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或神门、关元、合谷。头痛可加太阳、列缺。失眠加涌泉、印堂,眩晕加内庭、百会,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心悸加内关、太冲、心俞、肾俞,交通心肾,养血镇静。

八、治阳痿早泄歌诀

阳痿早泄需开导,再刺三里三阴交,
命门曲骨太冲穴,关元肾俞加灸烤。

阳痿早泄病人,常与缺乏生理知识,还有思想负担较重,因此治疗时要问清情况,给以正确解释开导,暂时夫妻分居,容易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九、治癫狂病歌诀

风府少商加上星,隐白申脉并大陵,
曲池颊车承浆穴,轻刺舌下重劳宫,
男刺会阴女玉门,常用之穴是人中。

此歌诀即唐代名医孙思邈治癫狂症十三鬼穴所改编,歌中舌下即舌下中缝,它在金津和玉液两穴之间。玉门穴位于大阴唇上方,少用,病情若重者可一次用十三穴,轻者可选五至七穴,每次交换使用,但都要用泻法强刺。另外,百会、间使、丰隆、太冲也为常用穴,可作备用。

十、中风急救歌诀

中风闭证针百会,劳宫涌泉紧相接,
脱证内关灸关元,莫忘隔姜灸神阙,
人中闭脱可通用,闭症十宣可放血。

中风急救,首先区分闭证、脱证,方能有的放矢。不论闭证、脱证皆可应用人中,对于闭证可在十宣放血。脱证千方不能多用灸的办法。《医宗金鉴》云:“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固紧牙关”,可供辨别闭、脱证时参考。

十一、口眼歪斜歌诀

口眼歪斜合谷先,地仓攒竹丝竹空,
百会颊车二白用,再取内庭和太冲。

口眼歪斜属风邪中于经络,可用歌中穴位尽早治疗。二白指阳白与四白,初起针患者患侧,久则两侧均用。配合葱白煎汤来熏洗患侧,避风寒,忌烟酒,收效较快。

十二、治四肢病歌诀

四肢病用局部穴,分经取穴轮流医,
患侧病久健侧治,针刺阿是功效奇,
下肢环跳足三里,绝骨阳陵并解溪,
上肢外关曲池刺,合谷后溪并肩髃。

四肢疼痛、半身不遂等,均可局部取穴,但是还要辨证分经取穴,一般先针患侧,病程日久针刺感觉迟钝时,亦可先针健侧,再针患侧,遇到疼痛,有时取阿是穴效果好。

十三、治眩晕证歌诀

目眩头晕足三里,百会印堂风池取,
太冲曲池兼合谷,三阴交穴并后溪。

眩晕因肝阳偏亢,上冲头目而致,可用太冲调治肝经,足三里导气下行,再配其它各穴,再配其他各穴。若痰热盛者可加中脘、丰隆。针刺治疗多用泻法。

十四、口齿咽喉歌诀

齿痛颊车并下关,喉痛风池和廉泉,
齿痛人中喉照海,两症合谷全承担。

四总要穴:面口合谷收,故齿痛喉痛可应用大肠原穴合谷,一般加局部穴,痛重时可加人中。肾阴虚火旺齿痛喉痛,可加肾经照海养阴清热,润喉止痛。

十五、治疗耳病歌诀

耳病下关及听宫,耳门完骨风池行,
外关中渚合谷穴,久病再把肾俞针。

耳部为少阳经所过,取手足少阳经耳门、完骨、中渚、外关和其它局部穴,加面部治疗总穴合谷即可。耳为肾窍。耳病久者,治疗要加刺肾俞。

十六、治疗眼病歌诀

眼病太阳和睛明,攒竹鱼腰四白中,
合谷光明一般刺,其它穴位手要轻。

—般眼病局部取穴加合谷即可。胆经起于眼外角的瞳子髎,刺光明对目疾较好。眼部的各穴位要轻刺不要捻转、提插,另配风池治眼病,治疗时针感由穴位传向同侧眼部效果明显。

十七、治疗腰痛歌诀

腰痛主穴选委中,肾俞命门大肠俞,
咳嗽痛增不能动,加刺阳陵问轻重,
风寒急性难俯仰,攒竹二穴可用上,
腰痛连腹卧不安,天枢针后可起床。

四总要穴:腰背委中求。急性腰痛可在委中放血治疗,局部配肾俞、命门、大肠俞。若痛甚以致不能咳嗽,咳则疼痛增加,刺阳陵泉,用泻法。边针边令患者咳嗽,问疼痛是否减轻。因风寒而致急性腰背疼痛,前俯后仰困难,可针两眉头攒竹穴,出眼泪效果更好,此为笔者经验。如果是腰痛连腹可针天枢,从阴引阳。

十八、五十肩痛歌诀

五十肩痛不能举,攀头摸脊穿衣难,
先刺条口透承山,合谷曲池肩髃全,
还要配合多锻炼,阳陵泉穴不能忘,

五十肩又叫肩凝症,多在五十岁左右得此病,表现肩部疼痛不能上举,攀探头部,后摸脊柱,穿上衣等俱感困难。先以针从条口透承山穴,再依次针合谷、曲池,最后针肩髃。还要令患者高举患肢上下活动或者以肩为圆心以患肢为半径作画圆活动,以加强功能锻炼。

十九、治疗落枕歌诀画

头项强痛难回顾,先刺承浆后风府,
前后困难刺后溪,左治难转昆仑寻。

“先刺承浆后风府”出自玉龙歌,屡用屡效。如果前后低头抬头困难加后溪通督脉。若左右回顾转头因难,针昆仑,以疏通太阳经气以止痛。
本文摘自《针灸心悟》,转载请注明出处。



從我的iPhone傳送

明就仁波切:内心习气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

明就仁波切:内心习气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



想象你戴上一副深绿色的太阳眼镜,你看到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绿色的,绿色的人,绿色的车子,绿色的建筑物,绿色的米饭和绿色的比萨,甚至你的手脚也是绿的。

如果摘下太阳眼镜,你整个经验都会改变。“噢!人不是绿的!”“我的手不是绿的!”“我的脸不是绿的!”“比萨不是绿的!”

如果你永远不摘下眼镜呢?如果你认为不带眼镜就无法生活,坚持要戴上眼镜,你甚至从未想过要摘下来,连睡觉的时候都带着呢?

你当然可以在视万物都是绿色之下生活,但你会失去看到许多不同颜色的机会。一旦你习惯看到的都是绿色.

你几乎不会停下来思考,或许绿色不是你唯一能看到的颜色,你全然地相信万物都是绿色的。

同样的,特定的习性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我们执着“太阳眼镜的观点”,我们认为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是它们实际的状态。

我们的生理构造,文化和个人经验携手合作,误将相对的特质当做究竟的真理,误将概念当做直接体验。

这种不一致性总是造成我们的不安,这是一种潜藏在觉性背后的“自由浮动”的痛苦,是一种不完整、孤立和不安定的纠缠不休的感觉。

为了努力对治这个根本的不安,我们习惯使相对世界的“居民”,包括自己、他人、事物和环境等等,具有种种能增强它们外在坚实和稳定的特性。

但是,这种做法反而更进一步掩盖了我们的观点。我们除了误将相对特性当做究竟特性之外,还将错谬的见解掩盖在幻相之下。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下气汤解析

下气汤解析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化裁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9 -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 -15克或猪苓皮9-12克易茯苓。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 30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 -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苡仁15- 20克易甘草。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芩炭9 -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木6-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 -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 -12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俸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芎6-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祛瘀。
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 - 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 -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蒌9 -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蒌皮9-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咳唾痰涎,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蒌仁9-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
此主方之随证随病化裁也,总而谓之“舟”。

凭脉察舌,据症据病,于主方内加入主治某症某病之品,而组成治疗各个具体病症之方,且据各症各病之兼症,加减所需之味,灵活化裁,而治诸内伤杂病。如如悸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12克、延胡索9-12克、柏子仁9-12克、北沙参
15P30克、白蔻仁6-9克、赤丹参15-20克、白茅根9-12克。肾寒腰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12克、炒干姜3-5克、草蔻仁4-6克。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6克。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l5克、软柴胡9克、焦山栀3-5克。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此各病之主方也。据各病之兼症,而加减相应之药。如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肾寒而膀胱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于姜,加焦山栀3克……。此随证随病之加减也。统而谓之“捋”

拨千钧之舟者,一捋之木也。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之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主方以黄芩易杭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主方以桂枝易杭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此乃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葚佳之原委也。所以然者,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而内伤杂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麻瑞亭已业医60余年,愈疾无计,主要取法于黄元御医术,得力于下气汤之灵活加减化裁。而麻瑞亭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又灵活变换原方两味,以之治诸内伤杂病,医迹卓著,则既是对黄氏医术之继承弘扬发展之明证,亦是异病同治大则之具体实践与发扬也,是乃麻瑞亭医术之精蕴特色也。

黄元御日: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下气汤灵活加减变化,虽能愈诸多内伤杂病,然非万病之灵丹妙药,诸病皆能用之,而效若桴鼓。以病症之轻重有别,治疗之难易不同,即使辨证无误,针药无差,重危者,亦非轻易能愈,绝证者,难免倾亡,以下气汤治之亦然。然麻瑞亭六十余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以下气汤治某些危重疾患,疗效较为理想,用治某些不治之症,亦可减轻患者之病痛,延缓其踏入冥途之时日。因之,下气汤虽不能尽愈诸疾,然仍不失为治疗内伤杂病之良方也。再者,麻瑞亭也并非以下气汤而治百病者。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另用他方,以脉症为转移,此即善用与好用之别也。
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汤也,补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也。医圣仲景、先贤东垣,以之建立中气、补益中气,效若桴鼓。由此可见圣贤医术精湛之一斑,制方严谨精萃之奥蕴。所以干余年宋,医者习用之,以之治其所主之疾,活人无计。此乃方剂之生命力取决于其愈疾也。麻瑞亭善用之下气汤,可谓是一则调中方剂。调中与建中、补中有所不同。调中者,是在调理中气的基础中,兼及四维,而使诸脏腑因邪之所凑而导致的升降紊乱,复其升降之常,则正气因之充旺,自能祛邪外出而病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之虚,虚在脏腑功能紊乱失序,气血生化匮乏,无力祛邪。攘外必先安内,内安方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御外侮。以之论病,安内即复其脏腑功能,俾使气血化生,祛邪外出而病愈。
犹后勤供应之优劣,乃战争胜负之先决条件之一也。下气汤可谓安内之良资,其加减化裁之药味,可谓攘外之精兵,粮足兵精,焉有不胜之理?!此非欲比美于圣贤,意在明建中、补中、调中之别,下气汤制方愈疾之机理也。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快乐"也是痛苦,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快乐"也是痛苦,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净界法师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佛陀对人天安乐的果报,并没有加以否定,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五戒、十善的时候,佛陀要我们断恶修善,干什么呢?创造人天的快乐!

但是到了出世间的圣道的时候,佛陀的口气改变了,佛陀说三界没有快乐。这是什么情况,安立说三界没有快乐呢?因为不管你是在痛苦当中,还是在快乐当中,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相状就是逼迫,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逼迫你,当然这个就是无常。

因为你在三界当中,它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所以在这个动态当中,你看到身心的变化,就有一种非常严重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它会刺激我们内心的一种安稳,所以它是一种逼迫。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首先佛陀先指出逼迫的相状,叫示相状,此是苦,逼迫性。

佛陀用很简单地比喻,说这个“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是说整个三界,是一个起火燃烧的房子,即使你造了善业,今生能够有好的房子住,有好的衣食使用,但是你大方向还是没有离开这个起火燃烧的房子。所以你还是在这个起火燃烧当中,去吃饭睡觉,整个结构,这种无常大火的燃烧并没有改变。

所以说佛陀安立的痛苦,是逼迫性,这个很重要!诸位!很多人学佛以后,会产生一个错觉,他以为不需要修苦谛观,我问他为什么不修苦谛观呢?他说我吃的苦够多了!不对!
佛法讲的痛苦,指的是快乐也是痛苦。也就是说你从人生的经验当中,所体验的痛苦只是痛苦的一部分,假设你不修苦谛,你会对安乐的这一块没有免疫性,你对痛苦这一块会有厌离心,但是你不可能在安乐当中,体验到痛苦,不可能!

这个只有从道理观察,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因为你的出离心不完全的时候,你今生所做的善业,你今生所念的佛,它就有漏洞。你没有把整个三界的漏洞,把它填满,临命终的时候就变成你的致命伤,因为你这个佛号的底盘不稳定,有漏。

这个苦谛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你那个往生的力量才能够坚定!你一旦这个痛苦觉悟得不完全,只是觉悟了一小块,你三分之二的都是漏洞,这个时候你临终的时候,你就会跑到快乐的地方去,因为快乐的地方你没有觉悟到,这就变成你往生的一个破洞,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我们再讲一次,佛陀对于痛苦的定义,不是逆境,而是你只要有逼迫的感觉,这个就是痛苦,你只要有一种不安全感,这就是痛苦。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这个痛苦的定义是“逼迫”。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大黑闇故,故名无明 | 稻秆经系列 · 174

大黑闇故,故名无明 | 稻秆经系列 · 174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佛说稻秆经》

具如是等及随烦恼者,名之为恼。

随烦恼是另外一种烦恼,贪嗔痴在佛教里面叫作根本烦恼,贪嗔痴疑慢,根本烦恼,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是佛教的一个术语,随烦恼就是随着贪嗔痴疑慢,随着贪嗔痴,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都会跟它们一起诞生,就是这样。

比如说下暴雨的时候,随着暴雨还有刮风、还有打雷等等,这样随着苦和忧而来的其他的很多烦恼叫作随烦恼。如果大家想了解这个,我们可以学《俱舍论》,还有大乘佛教的《阿毗达磨》,这些里面一个一个讲得非常清楚。

随烦恼有很多其他的烦恼,这些叫做烦恼“名之为恼”。

大黑闇故。故名无明。

因为这个是大黑暗,所以就叫作无明。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前面我们讲了十二缘起支,十二个缘起支最后的,愁、叹、苦、忧、恼,这些不是十二缘起支的某一个,这些都是结局,结局都是这样。凡夫人、我们普通人最后的结局都是这样。

这以上就讲完了十二个缘起支。什么叫作十二个缘起支?它一个一个简单介绍了。这个当中我们要知道:首先前几天讲过这十二个缘起支,分别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它涵盖了我们的前世、今生、来世;然后从因果的角度来讲,这个当中有两种因果:一个是前世和这一世的因果,另外一个是这一世跟下一世的因果。已经有了两对因果,涵盖了人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了知空性即是最大的悲心...

了知空性即是最大的悲心...

宗萨钦哲仁波切 

|| 能否请您再解释一下无生的概念?我理解的无生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在世俗谛中有12缘起这个环……

我们肯定会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讲解,基本上这是我们要继续讨论的内容,但是你应该思维“非真实的生起”,这样可能容易些。要用“真实”这个词。并且当你使用“真实”这个词的时候,要记得我们先前讲过的定义。你必须用这样的思维来学习这个哲学。

|| 能否请您给一个具体的禅修方法让我能够实证龙树菩萨的理论?因为对我来说,仅仅通过逻辑、分析是不够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佛陀曾经告诉舍利弗,理解空性的最佳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是通过虔心。我们现在谈论的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佛说:“言胜义者,唯是正信之所证得。”因此,你们应该去大佛塔那里,供花,“愿我能理解这个真实的无生”,供花,“愿一切有情众生理解真实的非有、真实的无生”等等。

|| 虽然我们被教导在胜义层面上没有梦、没有醒来,但在实修层面上我们必须修持,而修持也是一个梦。这样的梦如何能将我们引至觉醒?换句话说,梦本身如何能解构梦?

非常好。我会保留这个非常珍贵的问题,在明天开始讲课时回答。

|| 在您和堪布开示的几种学习方法中,我想选择通过虔心这个方式来证悟实相,在遇见具德上师时,获得直指实义,走在道上就好,无需分析,上师说“4加4等于10”的时候,也全然接受,即使我只看到八个苹果。请您开示我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看到另外那两个苹果?虽然我知道这十个苹果全都不存在,但我仍然有这样的贪执想要看见另外两个。

只要一说到对上师的虔心,就是在谈密续教法,而我不想就此讲太多。这就是为什么我先前说过,除此之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推论和模拟的方法,为此,我们需要闻、思、修。

|| 在听闻了空性教法之后,我的心在玩一个游戏,觉得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不存在,这把我推向什么也不做。我觉得这不太对,但确实会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什么都不做”是一个很大的“做”,那是一种全然的否定(断见),不要那样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不要否定或拒绝有所作行,永远不要。

|| 您说若是没有证得实相和智慧,会生起骄慢心,不会有真正的慈悲心。但是有四无量心、自他交换法之类的修持,是否修持这些也会令我们增长骄慢,而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情况直到证得实相为止?

不,不是这样的。四无量心就如同所有其他法道,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之前主要在讲空性,如果你真的了解空性,了知空即是悲——“空性大悲藏”,这就是我们说的,了知空性即是最大的悲心。

|| 我禅修空性的时候,会有如下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进入高度分析的状态,心里一直重复“没有什么是本自存在的,没有什么是本自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我会感觉世界在消融,我也在消融,这让我非常害怕。如何超越这些概念化的思维和那种无处落脚的恐惧?

这需要一些个人的实修指导。

|| 如果没有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是幻象,那为什么我们周围会有这些幻象?是一种看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的考试吗?

你认为幻象存在吗?

|| 我想是的,因为我可以看见各种事物。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环绕着我们?

我不知道你的疑问从何而来,但它可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目前我要告诉你的是,之所以有这些生老病死的幻象,是因为我们有二元心。二元心如同一个投影机,只要这个投影机能良好运作,就会有投影。当投影机不存在时,就不再有投影。

但是你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个投影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今天思考一下,你们可以互相讨论,之后我们再讲。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们应该问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时,请记住,并没有一个全能的造物主制造了这个投影机。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