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慈誠羅珠堪布:無我的修法(下)

無我的修法(下)


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三、法無我的具體修法 (下)


 

(一)何爲法我


  要精通法無我,首先要了解什麽是法我是何意呢?本來,輪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但在人我法我分開以後,的範圍就縮小了一點。除了自我我所有見(執著屬于我的東西)以外的所有的有爲法和無爲法叫作是何意呢?人我可解釋爲自我自己。而法我不是此意,而是實在實有的意思。


  在中觀裏有紛繁複雜的斷除法我的具體方法,這裏就舍去複雜的,只講最具體的。


  (二)證悟法無我(空性)的方法


  所謂最具體的,是指從三個角度進行的推理:第一是觀察(指因果的),抉擇不生;第二是觀察物質的本體,抉擇不住;第三是觀察,抉擇不滅。這樣從三個角度進行觀察以後,得到什麽結論呢?就是不生、不住、不滅,這是三個關鍵的問題。


  佛陀的《般若波羅密多經》和龍樹菩薩的中觀六論等告訴我們,諸法不生不住不滅。而我們卻認爲萬事萬物,包括人或者外界的山河大地,都首先有産生的階段、之後有存在的階段、最終有消亡的階段,即有生有住有滅,因此認爲一切法都是存在的、實有的。


  這是常人的觀點,極其簡單。他的證據來自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對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就判斷它存在。比如,當眼睛看到的誕生、生長變化直至死亡的時候,我們就說:蟬有生、有住、有滅。又如,當敲擊或吹奏某一樂器時,耳識就感覺到一種聲音的産生;這種聲音持續一分鍾也好、一小時也好,都認爲它仍然存在,這是住的階段;最後它停止的時候,又認爲這種聲音消失了。實際上,外面存不存在這樣一種聲音呢?我們凡夫人認爲存在。因爲我們聽見了或者通過儀器看到了聲波,這就是證據,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證據。而這些證據都來自于耳識和眼識。因爲我們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認爲它們是不會有幻覺的,一切都是它們說了算:它們聽到、看到,就認爲有;它們沒有聽到、看到,就認爲沒有。這是常人的邏輯,也就是我們的基本邏輯,也就是全人類、全部生命的簡單邏輯。如果眼耳鼻舌身有錯,要用怎樣的辦法來挽救呢?沒法挽救。這時,即便使用最精密、最先進的儀器,還是需要用眼睛去觀察。沒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沒有辦法認識事物。因爲,一切的證據都來自于眼耳鼻舌身,假如它們有錯的話,我們就毫無辦法了。這就是常人的觀點。


  佛的般若波羅密多的觀點是什麽呢?雖然常人的觀點佛是理解的,但是佛的觀點已經超越了常人。佛說過:我不與世俗人爭論,但世俗人會與我爭論。這句話的意思是:世俗人看到的,佛也不說他們沒有看到,他們是看到了,從世俗人眼睛的角度,佛可以理解這些存在的東西。但是,他們所看到的,並不一定存在;他們覺得不存在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如前所講,我們認爲一切有爲法都是有生有滅的,而證據則來自于我們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即使是上師或佛陀的教言,也要通過耳朵才能聽聞,不然如何聞法呢?總而言之,如果不靠眼耳鼻舌身,我們是沒有辦法辨別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而現在,我們卻要通過佛的推理方法來推理觀察。


  (三)抉擇法無我的邏輯

  1、從因的角度去觀察,抉擇不生。從因的角度推理,叫作破自他生因破自他生是指破除自生他生,這種推理的邏輯叫作。破自他生因也叫作金剛屑因。這種邏輯是如何推理的呢?


  首先,要觀察有無自生的可能。這是不可能的!平時,我們也不認爲諸法是自生的。在外道中,有自生的觀點,他們的依據是一個比喻:從太陽落山到第二天天明之前,雖然看不見太陽,但是,不是太陽不存在,太陽是存在的。他們認爲:同樣地,在稻芽沒有産生之前,僅僅是看不見稻芽而已,實際上它也是存在的。這是部分外道的觀點,常人不這麽認爲,故也無須特別去破,這裏主要是破他生


  很多人認爲:他生是正確的。例如,我們認爲稻種和稻芽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所以,稻芽是他生的。下面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觀察時同樣沒有教條可循。前面曾經講過,佛教裏沒有教條。所謂教條,是指對于一個教派的觀點和教義,不管是對是錯,都要去相信。但佛教並不是這樣的,那我們該如何觀察呢?

  如果諸法是他生的,就有一個明顯的漏洞。例如,稻芽如果是因稻種而生的,那麽它們的存在是同時的,還是有先有後呢?


  如果是同時存在,就不對了。因爲,這意味著因、果同時存在,即因存在時果也存在,果存在時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時候果(自己)已經成立了,因還須對果起什麽作用嗎?實際上,這個因是沒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種而生。這種邏輯,我想大家都能夠理解。


  同時存在的概念是什麽?即是指兩個事物不是相互觀待的,而是各各獨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時存在的,它們之間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聯系。根本沒有給帶來什麽影響,怎麽會是它的因呢?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認爲,有因有緣才有果。所以,因果同時存在是不對的。


  不過,很少有人覺得因果是同時存在的,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明年長出來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種上是不存在的,只有當溫度、濕度等所有的條件具備以後,才會産生一個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這是宏觀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觀點,而微觀世界已經超越了常人的概念。當我們在最微觀的世界中去觀察時,會發現微觀世界中的所有物質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滅,第二刹那時,第一刹那已經不存在了;而第一刹那時,第二刹那還沒有誕生,那麽,所有的物質的存在都僅僅是一個刹那而已。


  這一點,很多學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測不准原理就是來自于此。測不准原理是指:對于一個非常小的粒子來說,它的速度和位置是無法同時測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確定,它的速度就無法測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夠測量,它的位置又無法確定。因爲,速度=距離÷時間,而距離=終點位置-起點位置,時間=終止時間-起始時間,可是,粒子沒有時間的相續,僅僅是一刹那地存在,它的速度自然也就無法測量了。量子物理已經比較接近佛教的有些觀點了,但佛教所講更加細致入微。


  在這樣的微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是一刹那地存在。如果認爲,在第一個刹那所有的因(條件)都具備以後,于第二個刹那果才産生,就意味著:在第一個刹那所有的條件,如溫度、濕度、種子、土壤等都具足時,果還不存在;當第二個刹那果産生、存在的時候,所有的因卻早已消失不在了,它們從來沒有見過面。那麽,是怎樣把它的産生出來的呢?因存在時,假如果也存在,因就可能給果帶來一些影響、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果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下,因又能影響誰、作用誰呢?仔細想想,因存在時,就象虛空一樣,能對虛空起作用嗎?不可能的!同樣,既然因果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前後次序,果存在的時候,因又不存在了,那因怎麽起作用呢?這就象死人和活人,當一個人誕生之時,另一個人已經死了,那個死人能對這個活人做什麽事嗎?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爲,他們二人根本無法見面。在微觀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前後的兩個物質不可能在一個時空中同時存在,既然不能在同一時空相遇,它們之間又怎麽會産生因果關系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爲何會産生宏觀的事物呢?這叫作因緣和合。也就是說,在不觀察時,一切都很好,可得的都能得到;但是,細微觀察的時候,這一切都沒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證據,得不到因果的關系,那些平時認爲非常實在的東西就開始在我們手中消失了。


  經過以上分析,他生是不成立的。但是,只有在微觀世界中才能這樣推理。在宏觀世界中,因果就象父親和兒子一樣是可以見面的,這是常人的觀點。實際上,宏觀世界中所謂的”“之間,並沒有真正的因果關系。


  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那麽自他二生更不成立,除此之外,有沒有第四種生呢?沒有!由此可見,所有的物質是不生的。因果關系不是邏輯推理的結論,而是我們眼耳鼻舌的結論。從眼耳鼻舌的角度看,有因果的存在、有六道輪回、有學佛成佛……;但是,通過邏輯推理,從非常微觀的角度去看,這一切都不存在。


  你們回去好好地思維一下,我們認爲所有的物質是可以産生的,那麽它們是怎樣産生的呢?打坐前後的修法都已講過,在正式修的時候,就象上面這樣去推理,最後深深地體會到萬法是無生的。那時,心就專注于不生的境界當中,並于此境界中安住下來。剛開始時,時間不會很長,只有幾秒鍾或一分鍾。因爲,還沒有太大的能力,這個境界會很快消失。消失的時候,又重新開始觀察物質是如何産生的。然後,又再次體會到它們是不生的,此時心又專注在這個境界當中。這叫作不生的修法。這樣觀察的時候,我們可以理解、體會佛所說的不生


  平時,我們明明看見一切有爲法都是有生的,怎麽會是無生呢?剛才講了,有爲法的産生是我們的眼耳鼻舌的觀點和結論,不生則是超越了常人概念的一種更深層次的觀察與思維方法。


  學化學的人更容易理解這些。當幾種化學物質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會有新的氣味或顔色産生。有些氣味和顔色在原有的物質上是絕對沒有的,但是,當它們和合之後就産生了新的物質,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新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其實,這叫作因緣和合。萬法都處在這樣一張因緣的網裏、相互觀待著,兩個或更多的因素組合起來,就會産生一種新的因素。比如,爲何能在完全沒有紅色的物質當中産生紅色呢?爲何能在毫無臭味的材料當中産生臭味呢?它們是從哪裏來的呢?無論怎樣去尋找,都無法找到答案。它就是這樣産生的!還需要什麽證據嗎?人們會這樣回答。但是,這些都是我們眼耳鼻舌的幻覺,佛告訴我們這一切叫作因緣和合。萬法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的眼耳鼻舌卻能感受到,佛說這叫作如幻如夢


  夢是什麽呢?雖然我們在做夢時能看到、感受到夢境,但現實中卻並不存在夢中所見的一切現象,所以,夢是虛幻的。同理,我們眼耳鼻舌的所觸所及,若用種種方法去觀察,就都是不存在的。故稱宏觀的一切現象都是如夢如幻的。這不只是一個觀點,而且是一種修法,依此修行是可以證悟的,證悟之後就可以隨時控制外境,以前已講過很多例子。


  這是我們討論的第一個角度:觀察因,抉擇不生。


  2、從物質本體的角度去觀察,抉擇不住。中觀裏抉擇無住的推理方法,叫作離一異因,這相當重要,以前也曾講過多次。所謂的無住,是指眼睛當下所見之物是不存在的。常人認爲這句話很荒唐:我們的眼睛明明看見它的存在,爲什麽說不存在呢?要解釋這種疑問,同樣要區分二谛(即勝義谛和世俗谛),這點很重要。眼睛看見東西存在是世俗谛,是眼耳鼻舌的結論。所謂的不存在不是指眼睛沒有看到,眼睛是看到了!比如,做夢時所見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但這不是說沒有做過夢,我們確實做夢了。同樣地,不是說眼睛沒看見,我們的眼睛確實看見了它的存在,但它卻是不存在的。


  比如,將一塊布分解成毛線、毛線分解成羊毛、羊毛分解成微塵、微塵分解成更小的微塵,再分解下去,最小的微塵是什麽呢?所謂最小的微塵是指在微觀世界中不能再分的粒子。爲什麽不能再分呢?如果要它成立就不能再分;如果無須成立它、要看透它究竟是什麽,就要分到底。再分下去,連最小的微塵也不能成立。最後,這塊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人體等所有的物質,都是可以這樣分解的,分解到最後都會消失的。這是我們佛教的理論,量子物理還沒有達到此境界。


  3、從果的角度去觀察,抉擇不滅。這種推理的邏輯叫作破有無生因邏輯的別名,是指推理和抉擇的工具。通過此去觀察,可以破有無生。何爲有無生呢?比如,播下稻種之後可以發出稻芽,那麽,稻種是産生了原的稻芽,還是産生了從中生有的稻芽呢?這叫做。我們要思維在稻芽發出的時候,是已經存在的稻芽産生出來呢,還是以前不存在的稻芽現在産生出來了?也就是觀察果的本體在果沒有誕生之前是有、還是無?不是說誕生之後的有無,而是說誕生之前的有無。


  如果說果誕生之前是,就是自生,一般人都不這樣認爲,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常人以爲在果誕生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因緣和合後它就存在了。也就是說,在果誕生之前,因法存在的時候,果法是不存在的,是。如果這樣,因又是如何讓果産生的呢?比如說,如果有樹木的存在,斧頭、鋸子才可以去砍它、鋸它;如果沒有樹木的話,拿斧頭、鋸子去砍什麽、鋸什麽呢?因爲樹木不存在,這些工具就沒有辦法起作用。在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因絕對沒有辦法讓果産生,果也無法看到因的存在,只是在因緣聚合之時果就出現了,因緣和合就是這樣的。


  很多人以爲,農民種莊稼的時候只有因沒有果。正因爲沒有果才要種莊稼,如果已經有了果,爲什麽還要種地呢?農民就無須種地了。正是種地之後的種種因緣,才使沒有的果産生。但是,沒有的果就象虛空一樣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因又是如何讓它誕生的呢?在極細微的微觀世界中觀察,只能說這一切都是自然的,沒有一個因能讓沒有的果誕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滅。這就象一個人若沒有誕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沒有存活過,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樣。


  (四)法無我的觀修次第


  修法時,我們閉著眼睛認真地思維之後,深深體會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滅的,眼識、耳識、鼻識等以前認爲實有的東西實際上是沒有的,然後心就專注在空性的境界當中,如前所講,這叫作觀修空性,對于初學者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觀修只是靜坐,雖然心裏不起任何雜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和意義。前面曾經提到過,動物冬眠的時間也很長,卻沒有什麽功德。心裏沒有正知正見只是不起念頭,毫無意義可言。當我們深度睡眠的時候同樣沒有思維,人昏迷時也沒有思維,可這些有什麽作用呢?沒有!在色界和無色界中,天人不是在一天兩天,而是在很多劫當中都能不起一個雜念(學過《俱舍》的人知道,是一個時間概念,就人類的時間而言,是難以統計的極其漫長的時間),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得到解脫。所以僅是追求靜心這一點並無用處,還需要有正知正見。


  對于初期的修行人來說,正知正見是通過思維而獲得的。當然,學密宗的人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或是大圓滿的竅訣,也許無須通過如此複雜的思維就可以輕松地證悟。但是,這種輕松地證悟是需要條件的,要在修加行、積累資糧等衆多因緣具足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若因緣不具足也沒有那麽輕松,所以觀修是非常重要的。


  觀修的含義是指,在沒有空性感受的時候去思維,有了感受時就不再思維,心在這種境界當中安住下來,當境界消失的時候又去觀察。通過中觀的修法對空性有了較好的了解和體會後,再修大圓滿的竅訣很快就可以證悟。因爲,中觀的修法已經爲修大圓滿鋪路、奠基了。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除非是根基非常成熟的人,否則一般的人會因執著極其濃厚而很難在一刹那間證悟。僅僅通過中觀的修法也是可以證悟的,但與密宗的竅訣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這些是中觀抉擇法無我的修法。法無我的修法在中觀的論典裏有很多,今天只是從因、果、本體這三個角度來抉擇諸法不生、不滅、不住。不生不滅是物質的本體,是實在的;有生有滅是物質的現象,是虛幻的。但我們不能以空性爲由而不取舍善惡因果,這是很大的錯誤;也不能以存在因果爲由而執著不空,這同樣是很大的錯誤。二谛必須圓融才談得上是中觀。


  在人無我的修法裏提到過,現在有些居士聽到禅宗裏面講不執著,便對放生、念咒、拜佛、因果的取舍,統統說一句不執著(意思是可以不做這些)。不執著是最後的境界,現在我們怎麽能夠不執著呢?!從前,和尚摩诃衍到西藏桑耶寺講禅宗時就是說一切都不要執著。一些西藏人聽信其言,導致寺內原有的供佛傳統突然間斷,佛像前居然已經斷了供品。這種做法實在讓很多有識之士難以接受,他們就迎請了噶瑪拉西拉——一位印度的中觀論師來與摩诃衍辯論。爲什麽要與他辯論呢?因爲他不講究次第,而只說一句不執著,這會誤導很多初學者。


  如果能夠證悟,就可以不執著,但這是需要過程的;如果沒有證悟、剛開始時就不執著于思維、修加行和因果的取舍,那麽就如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裏所闡釋的那樣:如果不執著就可以解決問題,那麽所有的衆生在修行上都是不執著的,但他們卻並沒有解脫。所以,我們既不能墮有邊,也不能墮無邊。所謂墮無邊,就是指聽到禅宗講的一些不執著不可思不可言,以及中觀有關空性的字眼,就認爲無須作因果的取舍,無須修行,無須做世俗的布施、持戒等等。所謂墮有邊,是指因爲聽說了佛、三寶、四谛、因果和輪回的存在,就認爲一切是實在的、不空的。首先,我們不要墮二邊,行中道;最後,就無所謂中道或二邊,沒有那麽多邊執了。在達到這個境界時,就能夠自由自在了;在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之前,我們還是不要讓自己走這些邊道。


  在證悟空性之後,禅定時心就專注于空性,從此時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不生、不滅的,但因爲尚未成佛,還是會出定的,出定之後,依然有山河大地的存在,在這個境界裏仍然要積累資糧、清淨罪業、注重因果的取舍。如此修行,才能成佛有望。


  (五)修法無我的作用

  空性,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斷除我執,而且可以幫我們斷除貪心、瞋心等煩惱障和一切所知障。一般來說,有貪心就修不淨觀,有瞋恨心就修慈心。可是,如果證悟了空性,貪心、瞋心就無須不淨觀和慈悲心來解決,空性就可以解決一切,它是一種綜合的對治法。這是中觀的修法,是思維和安住的交替:思維到感受至深時就靜下來,再不思維,專注于此境界中直至感受消失,又開始新一輪的思維和安住,如是反複輪換,這是初期最好的空性修法。除非你們能在一刹那間證悟大圓滿,否則空性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修上去的。這樣修至少能夠在心裏播下殊勝的解脫種子,對治貪、瞋、癡和執著也有明顯的作用。


  我們把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所講的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的三個修法都已經講完了。講的雖然不是很廣,但實修時這些思維基本上夠用了,這是整個藏傳佛教的要點。你們每天至少要修一、兩個小時。


  漢地的居士很多喜歡念誦《金剛經》、《心經》、《藥師經》和《地藏經》,這當然很好。如果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幫助,無論是念經、燒香或拜佛都很殊勝。以前的功課也不要間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念經多長時間,修行多長時間,磕頭多長時間……但最主要的是,如果沒有這些修法(指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的修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此,若要解脫,必須要修這些修法。


  (六)結尾

  對這些修法,我是用世俗的語言而非佛教的術語來講述的。如果用佛教的專有名詞講,恐怕很多人會感覺陌生、聽不懂。若是這樣,就沒有意義了。但是,講述的所有內容,都來自于佛經和論典,而不是我擅自講的,我不敢這樣做。

  以前所講的全部內容,已經具備了一條比較完整的解脫道路。如果一個人能真實依此去做,就基本上可以到達比較高的境界。如果不做,即使學遍了三藏十二部經典,也不會對修行有太大幫助。修行是很重要的!


  除了空性以外的有關出離心、菩提心的道理和修法,可以在同學、同事之間或居士當中互相討論,也可以給不信佛的人講一些皈依的利益和修行的必要。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雖然不算是傳法,但在討論或聊天時談一些有意義的話題,于無形中會利益其他的衆生,這是有必要的。其他的都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只有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才能解決。目前,絕大多數人仍處于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的階段,不要著急去修空性;若是非常喜歡空性的人也可以抽時間修一修。但我們現在主要應該修出離心和菩提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