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寒凉药治好了手脚冰凉,玄机就在脉象中

寒凉药治好了手脚冰凉,玄机就在脉象中

原创 王四平 

“身体肢冷、怕寒喜暖”,如果见到一位以此为主症的患者,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属于寒证,应该使用温热药治疗。但是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却判断为热盛于内,选用清热凉血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服药之后手脚冰凉的症状竟很快好转。其中奥妙是什么呢?

郝某,女,26岁。
2013年11月9日初诊:入夜身冷、手足凉2年余,冬季明显,喜暖,月经量少,2日净,色暗有血块,行经小腹凉,末次月经10月28日,痤疮满颜,下颌重,经前加重,便秘,2日1行。脉沉滑数。
证属:痰热内郁。
法宜:火郁发之。
方宗:升降散加减。
僵蚕12g,蝉蜕7g,栀子12g,姜黄10g,大黄5g,紫草18g,公英30g,连翘15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013年11月16日二诊:经后手足凉减轻,大便正常,痤疮如前。脉弦濡滑数,舌暗少苔。

证属:肝经湿热。
法宜:疏肝清湿热。
方宗:四逆散合白头翁汤。
柴胡8g,枳实6g,白芍8g,炙甘草5g,白头翁10g,黄芩8g,羌活8g,生蒲黄10g,紫草18g,土茯苓12g,皂刺9g,连翘18g。
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013年12月7日三诊:手足凉好转,月经量增多,带经4天,痤疮除下颌外已无新生,现口干,便干。脉弦滑濡数,舌暗红少苔。
证属:湿热内蕴。
法宜:清透郁热,利湿解毒。
方宗: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
黄连6g,黄芩10g,牛蒡子10g,甘草3g,栀子10g,桔梗10g,元参10g,板蓝根10g,柴胡9g,竹叶3g,升麻6g,僵蚕10g,连翘10g,薄荷3g,白芷6g,皂刺15g,薏苡仁30g。
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
初见上述症状一派阳虚寒凝之象,其脉应沉而无力,然诊其脉沉滑数,沉主里,气血郁于内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故脉沉;数主热,热郁于内,不肯宁静,激扬鼓荡血脉,故脉数;热邪阻遏,气血欲行而与热邪搏击,则激扬气血,故脉滑。故而脉沉滑数为热盛于内,欲鼓荡气血外越之象。既是热盛于内,为什么表现为阴寒之象呢?盖因感受外邪,阳气为之郁闭于内,不得外达,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治宜宣散透邪,调畅气机。方用升降散加清热凉血之品兼治痤疮。
“平脉辨证”体系经典医案——

《伤寒瘟疫条辨》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原方大黄量最大,李士懋教授将其减为5g,意在防其量大致腹泻,小量用之达到通行之目的即可。

紫草、蒲公英、连翘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要药,以治痤疮之标。全方合用共奏清透郁热,消肿散结之功。
二诊脉弦濡滑数,濡主湿,湿为阴邪,其性濡,湿盛者,大筋软短,血脉亦软,故脉濡;弦为肝之常脉,然常脉当弦长和缓,今脉弦而濡滑数为湿热阻遏,气血不得宣发敷布,脉失气血之温煦濡养而弦,故治以疏肝解郁清热,用四逆散合白头翁汤加减。
四逆散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二两(苦寒),黄连(苦寒)、黄柏(苦寒)、秦皮(苦寒)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此证的病机为,肝经的湿热下迫大肠而致下利。湿热阻滞大肠气机而出现下重。白头翁苦寒,泻热凉血;秦皮苦寒,清肝胆、大肠之湿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四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坚阴止利的功效。
李士懋教授加紫草、土茯苓、皂刺、连翘以清热凉血解毒、软坚散结治痤疮。
三诊症状好转,脉仍有湿热郁闭之象,故用清热散郁之品以善后。
综观治疗全过程,体现了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四诊合参的特点。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