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对人,要学会心存感激


团队最大的灾难不是懒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掌权。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说话来源于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高智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特征。
 
这样的人,显得极其聪明,又极其自我,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会不管不顾,危害远远超越自私本身。这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私。
 
在团队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旦掌权——也就是成为管理者后,会有以下特征:
 
1、推卸责任

员工不满意,或者说员工不理解公司的某个政策时,他们会把责任推给上级或者公司,以维护自己的威望和权威,并把自己的责任摘清。
 
他们常说的话语:“公司规定的”“领导要求的”“我也没办法”“你找领导去”……
 
2、不敬畏规则

他们时不时地会破坏公司的制度、标准,以方便自己去管理,并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才是对的,无视规则。
 
3、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

当个人利益得到保障时,他们会满脸堆笑,上级或公司怎么要求都没事,各种伪装自己。

一旦他们个人利益受损,他们就会在团队或上级或公司面前露出凶恶的嘴脸,甚至关键时刻撂挑子。
 
4、山头主义

他把团队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利用各种机会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5、理所应当

一切获得——无论是收入、地位、权力、荣誉,他们都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付出,或是自己聪明才能所得,他们不认为这是组织平台的力量。
 
他们把一切看成理所应当,所以他们对任何人和事都不会心存感激。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利益众生,只要没有任何自私心,纯粹为了利益众生,无论是戒律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情也罢,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宽松,都留有余地。不过,这个宽松度需要有菩提心作基础,有了稳固的菩提心基础,做起事情来,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善还是恶,实际上都是大乘佛法。

尽管如此,这个余地我们一定要清楚,不是说大乘佛法不需要戒律,而是强调它需要有菩提心的基础!这是第一句话。

2、任何事情,只要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即便看起来是善法,原则上都放弃。这里讲得比较笼统,详细的细节,下面还要分析。

3、任何事情,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众生有害,原则上要放弃。无论是做这件事的过程,或者是最后的结果,只要对众生造成伤害,原则上不能做。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自轻他重,自轻他重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理论,它是一种高尚、切实的行为。只要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应该了解并修持这个修法。

4、任何事情,在做的过程当中,假如对自己有伤害,但是对众生却有利益,我们选择做还是放弃呢?也许很多人会说:“要做!”,但实际上面对这个难题,我们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虽然从高层次的大乘境界来说,如果对众生有利,则哪怕对自己有伤害也应该做,然而,倘若从细节上详细分析,则佛也没有这样要求所有的大乘行人。

佛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根据自己学佛的层次来判别决定,观察自己属于哪一个阶段,然后再作不同的选择。大乘修行人的修行境界,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刚刚起步学习大乘佛法,正准备发菩提心的时候。像我们这里的很多人一样,还没有进入到大乘的资粮道、加行道,目前还不属于真正的大乘修行人,但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第二个阶段,是处于大乘资粮道和加行道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十一地,就是佛。

佛是不需要这样观察的,除了佛以外,其他的大乘修行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的人,虽然听闻了很多大乘佛法,内心也很羡慕大乘修行人,喜欢大乘修法,但毕竟自己还没有发起标准的菩提心,还没有真正走上大乘道,连资粮道都没有开始,更谈不上五道十地了。

即使不久的将来,会很快在心相续中生起世俗菩提心,可是,现在还不是菩萨,只是一个预备的菩萨,是还不具备标准菩提心的凡夫。

佛告诉我们,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就好比是一棵刚刚生长出来的药树苗芽,需要好好保护。如果能善加保护,使它茁壮成长,将来它长大以后,就可以制药,解决许多人的病苦。

打个比方说,假如一个病人患了一种特殊的病,需要吃一种特别的药才能治好他的病,然而,在任何一个药房里,都没有现成的这种药,只有栽培药苗并使其长大以后,病人才有机会服用这个药。

那么,在这个药苗还没有长成之际,保护这个苗芽是不是为了保护这个病人呢?回答是肯定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出于纯粹自私的目的——为了偷懒,或者因为害怕麻烦,而把自己说成是药苗,这是不合理的。只有有了菩提心,才可以说“保护自己是为了保护众生”,这才符合实际情况。

换言之,这一阶段的人首先不要急着去饶益众生,保护自己最关键,因为这个阶段的人,还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反而会在饶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因众生的不理解等等,而使自己受到伤害。

而且这个伤害很可能会成为根本上的伤害——使自己生起厌烦心,认为大乘佛法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很难,进而退失大乘发心,转修小乘佛法。

一旦退失,就不一定有再次修学大乘的机会了,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不一定有修学大乘的机会了,这的确非常可惜,所以,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人,还是尽量不要伤害自己。

这里所说的“不伤害自己”,并不是说不要自己受苦,不要自己辛苦,而是要保护自己学佛的积极性,保护自己的菩提心、慈悲心,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这一点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住。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