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年輕人小心中風

全球每六人便有一人曾經中風,約8至10%患者年齡低於四十五歲,屬年輕中風者。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表示,年輕中風者大多屬於出血性中風,當中佔45%患者更因遺傳性腦血管瘤爆破所致,死亡率高達五成。此外,工作壓力引起的高血壓、以及按摩導致血管內壁撕裂等,都是年輕患者常見的中風原因。
記者:伍雅謙 
傳統中風成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及年長等因素,袁孟豪醫生指年輕中風者則多屬遺傳所致,最常見及死亡率最高是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即腦血管瘤。一旦血管瘤爆破,會令腦內蛛網膜出血,屬出血性中風。大部份腦血管瘤(Cerebral Aneurysm)在腦部環狀血管區(Circle of Willis)位置出現,當血液流向腦部時在該位置一些血管較薄的分岔位,出現一個如吹脹氣球的血泡,名為腦血管瘤。 

多屬遺傳 小心血壓

他指出,腦血管瘤爆破前沒有徵兆,只有部份患者在爆破前一周有少量出血情況,並感到劇烈頭痛甚至嘔吐。因血管瘤沒有藥物可控制,若體積大於五毫米,或血管瘤壓着腦內第三條神經線,影響視力、瞳孔及眼部活動,便需進行手術。醫生會以微創方式,進行血管導管手術,在血管瘤內填滿金屬物,以防血管瘤爆破,又或以金屬支架堵塞血管瘤的出入口,防止血液流經,讓血管瘤自動縮小。但若血管瘤位置不佳或體積較大,便只能進行開腦手術。
他提醒,腦血管瘤並不常見,但大多與遺傳有關,若家族有多於兩人曾在四十五歲之前中風,便應找腦神經專科醫生進行腦部造影檢查。
除出血性中風外,年輕中風者也會出現缺血性中風,成因多為高血壓、糖尿病及膽固醇過高,令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及收窄,以長者較為多見。但袁孟豪稱,現時三十至四十歲人士,因工作壓力等問題,出現高血壓的情況增加。一名四十歲女病人,每逢上班便血壓升高,但一到假日血壓便回復正常,血壓波幅大會令血管收窄,增加中風的危險。
另一種常見於年輕患者身上的缺血性中風,則由創傷引致,如按摩、健身、仰卧洗頭或背負重物時扭傷頸部,令頸椎血管內壁撕裂,血塊沿血管流往腦部,栓塞血管致中風。他指診所每年約有一至兩宗按摩導致中風的個案,大多只撕裂頸後其中一條血管,但也有個案頸部前後共四條血管同時撕裂。曾有一名只有廿歲的少年,便因接受按摩後感到頸痛,數日後出現面癱、嘴部歪斜、說話不清及走路不穩等症狀,經診治證實頸後血管撕裂導致中風,需服用薄血藥治療,現時情況穩定。
他提到,雖然約三成中風者會出現永久傷殘的後遺症,但年輕人一般較長者康復快,併發症也較少,其診所大部份年輕中風者,中風後一年內都可重投社會。

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慢性胃病的春季調養

慢性胃病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炎症或潰瘍,也包括部分的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有反覆發作的特點。香港春季的氣候溫暖潮濕,易使人困倦及濕滯中焦,再加上部分患者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等因素,慢性胃病的患者這時更容易出現症狀的反覆,出現上腹部脹滿、疼痛、噯氣頻繁、泛酸、食慾減退等。
中醫藥在預防慢性胃病的復發及提高患者生活質素方面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主要採用健脾益氣、溫中散寒、健脾清熱化濕、活血化瘀、益氣活血等方法防止復發及改善臨床症狀。現代醫學認為HP感染是導致慢性胃病發生和復發的重要原因。而春季氣候溫潤萬物復甦也是細菌滋生繁殖的良好時節。故此慢性胃病患者有必要適時進行調養防復發。
由於精神狀態和飲食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慢性胃病的復發及治療效果,因此自我精神調攝、調節好生活節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防治慢性胃病的關鍵。胃病患者生活要規律,避免勞累和精神刺激;飲食應有規律,切忌暴飲暴食及食無定時。而烈酒、濃茶、咖啡、酸辣的食物對慢性胃病的患者就是「毒藥」,所以胃病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食肥、甘、厚、膩、辛辣等食物,少飲酒及濃茶。
另外,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不乾淨、變餿的食物;在時冷時熱的天氣中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若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應及早找醫生確診,對症下藥。吸煙可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氫鹽,降低幽門括約肌張力,影響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故有慢性胃病的患者應該戒煙。
一年之首在於春,大家不妨把握時令嘗試下列幾款適合慢性胃病病人服用的中醫食療:

蓮子桂花粥
這款粥有補心益脾,溫中散寒,暖胃止痛的功用,適合有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上腹疼痛等患者。材料有蓮子60克,桂花2克,大棗5枚,大米100克。先將大米、蓮子、大棗用清水浸泡2小時,去芯,入砂鍋中,加水煮1小時,至蓮棗肉酥爛,加入桂花2克,放鹽適量,再煮5分鐘即成。

黃芪猴頭菇湯
此湯有助消化、利五臟,益氣防癌,養血生津的功效。適用於所有的慢性胃病,尤其對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有明顯療效。材料包括猴頭菇150克,黃芪30克,雞肉500克,紅棗5枚,生薑3片,食鹽適量。將猴頭菇洗淨,用沸水飛,撈出;將雞肉洗淨,剁塊;再把黃芪揩淨;然後把雞塊,黃芪,紅棗,生薑,猴頭菌和清水放入鍋內,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煮90分鐘即可,吃前放入適量食鹽。

佛手粳米粥
這款食療具有理氣和中功效,適用於肝胃氣滯型胃病患者。做法簡易,先將將50克佛手用水煮開後加入100克粳米煮粥,加鹽適量調食。 

蒲公英燉豬肚
這道食療有健脾和胃,清熱止痛功效。適用於熱鬱型胃病患者,尤其有Hp感染者。材料有豬肚1個,蒲公英100克;首先將蒲公英加水煮30分鐘,取汁去渣,用其汁燉豬肚爛熟,吃豬肚,飲湯。

蘿蔔蓮子豬舌湯
這道湯有清潤滋補、寬中下氣的功效,可除春寒去濕困。材料:青蘿蔔250克、蓮子30克、芡實15克、蜜棗3個、豬舌1條、豬骨500克,一起煲湯。 

綿茵陳鯽魚湯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
做法:鯽魚一條(約500克)宰淨(鐵鍋放油、生薑微煎)、瘦豬肉250克,綿茵陳100克、蜜棗3枚、扁豆10克煲湯。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張學斌博士                          

科學証明:很多人生病因為沒有愛

 

 美国大卫霍金斯博士说:“很多人生病因为没有爱,只有痛苦和沮丧,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具备大慈悲的佛菩萨名号正能量是非常惊人,信心精纯,足以治病。

  在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疗了很多病人,来自世界各地。

  他每天接触到一千多个病人,有时人数太多他就请他的这些助理们帮忙,他说他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沮丧整个包附着他全身。

  后来他发现,凡是生病的人都是用负面的意念。
  人的振动频率如果是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通常这些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低于200是哪些意念?喜欢指责别人,大概只有三四十,不断指责别人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能量,所以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些人得到很多不同病。

  最高的指数是1000,最低的指数是1。1—1000是以10的1次方到10的1000次方这样来算,所以1跟1000之间的等级是相差了很多的。不是说它是10的1次方,到10的1000次方。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振动频率最高的他看到是有700,这700以上的是开悟、觉悟的人,他的能量特别足,这些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

  他看到天主教一位诺贝尔和平得奖得主特瑞萨修女出现在颁奖会上的时候,全场气氛相当好,全场振动频率非常的高,没有一个人起一个恶念,为什么?因为她的振动频率让全场的人都感受到她能量,不起恶念。
  这其实就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当正报能量很高整个依报能量也会特别高。

  当很高能量的人出现的时候,就带动整个万事万物,所以他也说当一个人有很负面意念的时候,不仅是伤害他自己,也让整个周围环境磁场整个就变不好。

  他说他做过这百万次案例,全球调查过不同的人种,答案都是一致的。只要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个人就生病。他发现有病的通常在200以下。


  200以上的就没有病,200以上的意念有哪些?喜欢关怀别人,慈悲、爱心这些都是高的振动频率,达到400多到500,喜欢慈悲喜舍,帮助别人关怀别人,净定安乐,这些都是很高的振动频率。

  相反的,喜欢嗔恨,喜欢指责别人、怨恨人,这些都相当的低,这些低的振动频率就是导致癌症、心脏病种种病的原因。

  所以他从医学角度告诉我们,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议。

阅读 58557
583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懲罰行乞 打擊濫用愛心之罪?

註:本文轉載經濟日報

挪威政府擬立法嚴懲行乞,連施捨者也要罰,法案惹爭議,究竟是否懲罰窮人?行乞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亦可成為騙人伎倆,不想愛心被濫用,對弱勢者亦難以無動於衷,如何是好?
街頭看見衣衫襤褸的行乞者,寄予同情或施予金錢,人之常情。不過,挪威政府今年提出一項新法案,對行乞者可說是無情打擊。該法案擬將行乞列為可判監的刑事罪行,至於向行乞人士施捨食物、金錢或住宿,同樣有罪,兩者最高可判囚一年。
挪威政府曾提法案 惹爭議
連施捨也禁止,無疑等於斷絕乞丐者「生計」,亦將對窮人善心之舉等同於罪行,如同懲罰窮人,引起頗大爭議。本月初,挪威政府宣布擱置有關立法,但當初究竟本意為何?
作為歐洲最富有國家之一,挪威向來採取高福利政策,對於弱勢窮困者的援助不少,當地人淪為乞丐情況其實不多。不過,據報道指,當地近年行乞人數上升,當中大部分來自較窮國家如羅馬尼亞,在自己國家找生計困難,走到挪威行乞,收入更多。2012年在首都奧斯陸進行的官方調查亦指出,194名乞丐當中只有7名是挪威人,其餘大部分是羅馬尼亞人。
行乞者湧現,且有組織性的行乞集團亦令挪威政府頭痛。行乞成為犯罪集團的「肥豬肉」,且涉及其他如人口販賣及偷竊等罪行,對當地居民亦造成滋擾,當地有調查顯示,約66%的受訪挪威民眾,寧願支持立法禁止行乞。
當地部分小鎮 已實施禁例
挪威去年已通過法案,容許各地區自行決定是否禁止行乞,有小鎮已實施禁例。全國性將行乞及施捨列為可判監罪行,只是進一步加強打擊做法,但卻惹來國際批評,例如鄰國瑞典便指如同訂立「貧窮罪」,不敢苟同。
向有需要的貧弱者施以扶助,是社會責任及公義,打擊行乞連施捨者也一概要罰,固然難以人人認同。不過,從另一角度,行乞者背後原因難以一概而論,當中有人是為勢所迫,走投無路,但因為有人願意施捨,金錢的誘因一直存在,便難免助長其繼續成為騙徒或犯罪集團覬覦的肥豬肉。
不法分子為利益 拐帶兒童
挪威政府為此頭痛,才冀立法禁施捨斷絕其財路,其實,對於個別行乞者,當局大可提高福利,或安排入住收容中心或協助如何討生計,對行乞者也未嘗不是好事,惟對於一心只以行乞博取同情,作為求財工具,則要禁絕便不容易。
更甚的是,利益當前,出現拐帶兒童當乞丐,又或造成故意殘廢以增加討錢「本錢」的惡行。香港人對此並不陌生,內地有關的報道不絕於耳,手法殘忍,且也有不少行乞騙徒是來港「搵食」。
有傳媒報道,來港「行乞」的收入不菲,在經濟較富裕國家,公眾有善心,但在某些人眼中卻是「財路」。本來施捨是善行,惟卻反而令靠行乞賺錢的騙徒罪犯有機可乘,有更大生存空間。
行善當罪行 要過輿論人情關
街上看到乞丐,可憐兮兮,究竟放不放下十元八塊呢?或許不少人也曾有猶豫,尤其近年不少報道,所謂的職業乞丐湧港,早上衣衫襤褸在中環、尖沙咀等熱鬧地區行乞,轉頭「賺夠」就換下衣服往購物吃喝,究竟是真乞丐抑或假乞丐?如何分得清楚?久而久之,恐善心被利用,也不如硬起心腸算了!
據本港法例,行乞屬違法,但街頭仍然不時見到行乞者,警察也未必嚴格執法,見一個拉一個。禁絕施捨,予人冷漠之感,將行善當罪行,要過輿論或人情關口,並不容易,要真正令到街頭見不到乞丐,對富裕國家而言,確實是頭痛問題!
(「港是港非」專欄將暫停至3月9日)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章嘉大師教給淨空法師入佛門六字秘訣,六年感應現前

註:     章嘉呼圖克圖,是藏傳佛教內蒙古地區最高活佛(即宗教領袖),通常被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與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並稱為蒙古兩大活佛。根據喇嘛教相關傳記記載,章嘉呼圖克圖至今已轉十九世。
    本文所介紹的章嘉大師,是西元一八九0年(清光緒十六年)生於青海省藏族的第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本名是羅桑班殿丹畢蓉梅。在蒙藏地區,當地人不稱他為「大師」,而尊稱他為「呼圖克圖」。「呼圖克圖」是蒙古語,譯成中文有「明心見性」、「生死自在」之意。他是黃教中四大呼圖克圖之一,即四大喇嘛之一,主管內蒙。
    章嘉大師三歲時,即被認定為十八世章嘉活佛的轉世靈童,後迎入朝藏寺,隨經師達齊札木蘇學習佛法。七歲出家,並舉行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坐床大典。九歲時,即被迎請晉京供養,獲清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冊封,繼位為章嘉呼圖克圖第十九世。
    章嘉大師的教化區域,擁有內蒙四十九旗及青海二十九旗的廣大信徒,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內有三百多所。此外,在在北京、東北、多倫、青海及山西五臺山等地,都有屬於他主管的寺廟。每一寺廟所住的喇嘛,多的有三、四千人,少的也有三、四百人,約十萬喇嘛,都是他的出家弟子。章嘉大師每年巡化蒙旗時,每次應供向之頂禮者,日有數萬人,他是蒙旗人民信仰的中心。美國時代雜誌在其一九五七年三月十八日的期刊記載「大師是最重要的活佛之一,是中國北部及東部數百萬信徒,及數萬出家弟子的精神領袖。」
    第十九世章嘉活佛為慈禧、北洋軍閥及蔣中正三朝國師,備受殊榮,亦曾受德宗敕封「札薩克達喇嘛」之號,及「普善廣慈大國師」之印,並駐錫北京。西元一九一二年以後,章嘉受到政府尊崇如故,先後受封「宏濟光明」、「昭因闡化」、「護國淨覺輔教」等大師德號。歷任蒙藏委員會委員、蒙旗宣化使、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國大代表、總統府資政等要職。
    遷台後,大師對於戰後初期佛教在台灣的弘傳、流佈,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大事有三。其一便是與日本政府交涉,將玄奘大師靈骨(頂骨)迎回台灣供養(於今南投日月潭玄奘寺)。其二,領團環島弘法:早期章嘉大師與道源老法師都是坐火車,從基隆、台中、台南、高雄到屏東,由北到南環島佈教弘法。其三,曾發起印製《大正大藏經》,對佛教有很大的貢獻。
    章嘉大師傳承有自,化跡昭彰,宿慧甚深,行持亦謹,終生儉樸勤修,戒行圓滿,過午不食,且博學多聞,精通漢、滿、蒙、藏語文,並熟讀五部大乘經典,對於密宗與顯教義理講得圓融透徹,行住坐臥,沉穩安詳。
    淨空法師二十六歲時,章嘉大師六十五歲,曾隨大師學佛三年。大師教他讀《釋迦譜》、《釋迦方誌》,又教他看破、放下,為法師奠定深厚之學佛根基。
    大師於西元一九五七年三月四日因胃癌安詳示寂於台大醫院,世壽六十八歲。大師靈龕在北投荼毘,舍利多達六千餘顆。
    可知「大師」之名絕非來自於崇隆的地位,或不可測的「聖人轉世」之說,而是奠基於真修實做的涵養,及益世度眾的廣大悲心。章嘉大師雖已示寂多年,然而展讀其行誼、事蹟,仍為修行人留下了足堪效法的範式。

「佛說的這些東西是真的,並不說他說了就算數,他說我們聽,這個不算數的;他說了之後我們去證明,每一位菩薩修行的境界,我們統統可以證得。“一證一切證,一迷一切迷”,從這個地方你就真正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現在這個心想什麼?不想別的,想覺,不迷。怎麼樣覺?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就覺了。好,我試試看,試試看還是不覺,那就是你功夫不夠。道理方法講起來不難,做起來要相當長的功夫。

就像我當年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法。
  
那個時候我接觸佛法才一個月,就是看佛經才看一個月,動機是方東美先生教我的。他把佛經當作一門哲學,佛經哲學,做一個單元講給我聽,這是我跟他學最後的單元,是佛經哲學。他對於佛教經典評價太高了,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古今中外這些哲學都比不上佛學。最後這個論斷,“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用這個來鼓勵我。我學了這個課程才知道佛門經典的價值,沒有想到這麼殊勝!這才動了念頭去逛寺廟,本來寺廟我不去的,逛寺廟的目的在哪裡?看佛經,去找佛經來看。非常難得當時我找到的寺廟是善導寺,在市中心區,交通非常方便。那個時候我住在北投,北投有小火車,我們坐到台北車站,從台北車站步行到善導寺大概十分鐘。我常常去它的圖書館看佛經,看不懂,雖然不懂,有興趣,這是因為老師說的這裡頭有寶,我總得要找。

非常難得不到一個月,就有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方法,“佛經這麼殊勝、這麼好,有沒有辦法教我很快就入進去?” 


這個老人家教學的方法很特別,我一生也沒有遇到過。 

我的問題很快提出來,他老人家聽了之後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一句話不說,眼睛看著我。我知道他聽到了,他不說話,完全是入定的境界。定了多久?至少有半個小時。半個小時我的心也定下去了,因為我全部精神貫注,他看我,我也看他。 
  
半小時之後他老人家說話了,說了一個字“有”,下頭又不說了。他說了這個字提醒了我,我振奮起來了,等候。 
  
再等了五分鐘他說了六個字,很慢、慢慢吞吞的,“看得破,放得下”。沒有我這麼快,一個字一個字的說,速度很慢。我聽懂了,這是入佛門的秘訣。 

我沉不住氣很快就問他:“這兩句話我能懂,但是從哪裡下手?”  

他對我笑笑,過了兩三分鐘說了“布施”,教我從布施下手。 

我這個佛法的根就是那一天建立的。跟他在一起坐了兩個小時,就說了這麼幾句話,印象非常深刻。 

我離開向他告辭的時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門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今天我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你才曉得你要不認真去做、不落實,沒有用。”
  
我受了他的感動,真的很認真努力去做,做六年,到第六年感應就現前了。 


——摘錄自淨空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第四七六卷)

港男呻獨力養家 怨老婆孤寒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夫婦應該同甘共苦,但家庭開支分配不勻,或令婚姻亮紅燈。有港男不滿太太無共同分擔日常使費,埋怨她是守財奴。社工指部分人在婚前欠理財規劃,有三成求助個案涉及錢銀爭拗,建議夫妻間坦誠溝通,積壓不滿只會損害兩者關係。
日前有港男在網上討論區吐苦水,指婚禮開支及籌備全由男家負擔,包括十三萬禮金及在物業加入妻子名。惟婚後發現太太像守財奴,「生活開支包括旅遊、買衫及買餸全部我包晒,老婆收入約二萬元,幾乎係零開支」。即使他因辦婚禮欠下近十萬元卡數,太太仍無意幫忙還債,認為她「完全無諗過家庭的財務規劃」。
聯名戶口 共同負擔
帖文引起網民熱議,有人批評事主的妻子收入不差,卻「奉旨」要丈夫做經濟支柱;亦有人估計她可能從小看重金錢,認為自己儲錢較有安全感。另有人批評事主兩夫婦同樣計較錢,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去年結婚的Eunice坦言,婚後原本想財政獨立,與丈夫各自儲錢,但因男女家也要付家用,而且金額不同,故開設聯名戶口處理共同使費。「因為婚後住在夫家,所以畀男家的家用較多,透過這戶口支付使費,感覺較公平。加上旅行及日後置業等支出都要共同負擔,用聯名戶口較方便」。
80後太太怨老公愛消遣
親子理財專家李錦指,曾有位八十後太太參加理財講座後向他訴苦,指丈夫過分花費在消遣上,「他們總收入逾三萬元,丈夫常跟朋友出外食飯,近六成收入花在社交,每月只畀一千至二千元家用,太太想儲多啲錢作教育經費,丈夫卻像『軟皮蛇』,所以為此常吵架。」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堅道中心主任鄭靜文說,部分新人欠缺規劃,婚後才驚覺家庭生活開支不少,在磨合分擔使費時常有分歧。「因為欠缺家庭開支預算,心態上又想財政獨立,在分配責任上易生矛盾。」據她經驗所得,在十對輔導個案中,有三對夫婦的爭拋都涉及錢銀。
她指,錢銀只屬爭拗表徵,問題癥結是溝通不足。「夫婦間常認定講錢失感情,男士傾向唔提,即使有困難也默默承受,形成心理壓力,但又渴望對方主動提供支援。」當不滿及猜忌積壓,便很易有爭拗。
成長背景不同 價值觀有差異
夫妻之間有人看重金錢,有人卻不以為然。鄭靜文認為,一切源於價值觀不同,亦跟雙方成長的家庭背景有關。「曾有個案是丈夫來自單親家庭,母親要節衣縮食把他養大,所以他對金錢看得很重,覺得有錢在身才有安全感。但太太出身小康家庭,有時覺得丈夫管錢太着緊,二人因而鬧得不愉快」。
她建議,夫妻不妨坦白講出感受,了解對方的出發點,同時要習慣討論理財方向。「如果共同承擔家庭使費處理不好,隨時會演變成權力鬥爭,變成出錢較多的一方,權力較大,在家中形成階級之分。」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福音戒毒六旬漢重拾親情

註:本文轉載自太陽報

毒品與家人,年輕時的梁銳強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吸毒長達四十年,現已六十五歲的他,八年前下定決心,以福音方式戒除毒癮,重新修補與母親破裂的關係,母親才敢將一枚刻有「強」字的戒指歸還給他。如今再選一次,母親在銳強心中的地位肯定難以取代,「養咗我咁多年,未試過好好同佢相處,要多啲時間陪佢。」
位於西貢以東對開海面的晨曦島,提供福音戒毒服務,戒毒者須在島上度過九個月的生活,其後轉到黃大仙晨曦會中途宿舍學習適應社會,為期一年的戒毒療程才算完成。島上盛載着不少成功戒毒的故事,梁銳強形容自己為「老監躉」,過去曾因販毒及藏毒等罪名出入監獄四十三次,一度寧坐牢亦不願戒毒。直至外甥因吸毒過量去世,親友指摘銳強有份帶壞,終令他○七年到島上戒毒以證清白。
銳強○八年脫離毒海,年過九旬的媽媽最感高興。銳強說,母親年輕時為每名兒女打造一枚戒指,她因擔心銳強典當來買毒品,或被警察當作贓物,多年來未敢交到他手中,直至銳強成功戒毒後,母親才敢「物歸原主」。銳強更將戒指戴到無名指上,猶如視母親作另一半。
29歲青年:「未來做好自己」
二十九歲的鄭煒熙,曾加入黑社會販毒,稱自己「壞事做盡」,前年八月入島戒毒,告別往昔「多姿多采」的生活。他直言,島上生活簡單但開心,給予他平安的感覺,讓他冷靜思考未來的路。問到他有否對吸毒感後悔,他說「不能夠再回望過去,只可未來做好自己。」晨曦島正擴建四幢三層高的戒毒院舍,提供八十八個宿位,料明年初落成,惟因經費有限,目前仍欠六百萬元。晨曦會新書《晨曦.美食》收錄十四名戒毒者的經歷及其自家製食譜,書本收益將作院舍擴建之用。

家有中年「港孩」 父母服侍一世?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香港有不少年過三、四十歲的剩男剩女,部分人自理能力低,有網民形容朋友猶如超齡港孩,不懂做家務,反要六旬母親照顧,形容不想一世為奴為婢,就要好好訓練子女。社工指現代家長過分寵愛子女,令他們欠動力自理生活。
發帖文的女網民指,朋友年過三十歲,胞姐亦年近四十歲,姐妹在家如公主般要人服侍。帖文形容她們不做家務,連煮公仔麵也不懂,致六十歲母親未能退休,放工回家仍要買餸煮飯。看到其母慘況,該網民說:「真係要好好訓練兒女做家務,我唔想一世為奴為婢」。
另有網民分享未來女婿欠自理能力的事迹,包括縫衫鈕要花一小時、煮食後廚房變「亂葬崗」。帖文指,「叫佢洗碗,其他煮食工具佢竟然原封不動。」
30歲男 不懂清潔房間
據統計處資料,二零一三年本港十五歲以上未婚男、女,分別約有九十七萬及一百零一萬。事實上本港不少已成年的未婚男、女仍與父母住,部分人甚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父母照顧。
聖雅各福群會家庭及輔導服務社工黃超文指,曾接觸不少家長過分照顧子女,即使子女已成年及工作,反而忽略教導他們正視生活細節。「有個三十多歲男士靠兼職生活,衣食住行仍依賴父母。平日回家鞋子亂掉、骯髒衣物一床都是!有次家人外遊,他見廁所骯髒而發怒,後來才醒悟平日的整潔只因有家人清潔。」
中學生交流 禾苗當雜草
香港長者協會主席麥漢楷表示,超齡港孩是家長溺愛的惡果。他指過去有不少團體反映,港生自理及生活常識不濟。「有個名校女生考紀律部隊時要驗身,連如何留尿液也不知,以為直接在馬桶兜起尿液便可。亦有中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將禾苗誤以為雜草;更有人連橙有皮也不知,因平日爸媽或外傭已替他削皮。」
自理能力非與生俱來,放手讓子女學習是第一步。黃超文認為,家長可製造機會給孩子嘗試。「以煮飯為例,由按電飯煲掣開始教起,下次再教洗米、加水,循序漸進教導。可是很多家長因缺乏耐性,索性自己做,結果令子女的學習半途而廢。」
為逃避工作 不停報讀課程
家長除了為子女的自理能力煩惱,面對以讀書為藉口,逃避工作的子女同樣頭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婦女事工部督導主任蘇艷芳說,接觸過不少年輕人因找不到心儀工作及工作不如意,選擇重返校園讀書,對家庭經濟造成壓力。「曾有80後女生大學畢業後工作一年多,覺得人工不高、工作上沒發揮機會,於是全職讀碩士。佢讀到26歲,學費負債近20萬,家人還要負擔其生活費。」
她續說,最擔心部分年輕人連課程內容、行業所需技能也不知,有點「為讀而讀」。「有個讀文學的女生,大學畢業不夠一年,有次跟我說想再讀社工學士學位課程。我問她原因,她只說『覺得社工幾好做』,而沒有了解這一行的環境及前景。」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日「剩男」發起 反情人節遊行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日本一個由剩男創立的組織,計劃在情人節當日發起遊行,指情人節只是朱古力資本家的賺錢陰謀。
籲抵抗情人節 浪漫工業
該名為「革非同」(意即不受女性歡迎的男性革命同盟)的組織將於東京涉谷街頭遊行個半小時。
組織在網站上表示:「由朱古力資本家推動,滿布鮮血的情人節陰謀又來臨了,為了創造更光明的未來,我們呼籲單身的同志們團結一致,抵抗情人節及浪漫工業。」
主辦者更創作了一系列口號:「打倒情人節!」、「別被朱古力商耍了!」、「調情是恐怖主義,向恐怖主義宣戰!」看似激進,這個組織其實相當溫和,甚至提醒參與者遵守警方指示,不要生亂。
「革非同」由古澤雄太於2006年所創立,他在聖誕節時,被女友狠撇之後,便開始閱讀共產黨宣言,並很快歸結出不受異性歡迎是一個階級問題。
33歲的古澤每次發動「階級鬥爭」,都會仿照20世紀60年代日本左翼學生運動領袖的打扮,戴上頭盔、墨鏡,並以圍巾遮掩半邊臉。他接受日本《Aera》雜誌訪問時指,「媒體總是將單身人士非人性化,將他們塑造成毫無價值,但媒體所指的愛,其實只是商品化的愛,只是鼓勵人們消費。」
反情人節派對 各地紛現
不過,在日本,情人節消費已不是情侶的專利,因為當地愈來愈流行送朱古力給自己。銀座巴黎春天百貨表示,今年買給自己的「自用型朱古力」的平均預算約為3,954日圓(約255港元),較去年高出兩成左右,連續兩年高於送給心儀異性的「本命朱古力」的預算。
與此同時,從洛杉磯到新加坡,到處都可以找到「反情人節」派對,而在於某亞洲及中東地區,情人節更被視為鼓吹酗酒、濫藥和性愛,違反傳統文化和宗教。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發哥哲學:再賦予生命


《東網》播專訪《東網》「捕獲發哥」專訪系列視頻,昨日已推出首兩集,今天推出的第3、4集,發哥會與大家分享他從攝影體會人生,不容錯過。
註:本文轉載自太陽報

周潤發花大半生時間攝影,他以攝影比喻人生分外有說服力,他不諱言享受過程,比實際成績更重要。發哥喜歡在微細事物中發掘優點,即使一塊爛葉亦能影出精彩,他說:「喺黑房度二次創作,再賦予佢生命。」
神級影帝周潤發除了演技精湛,亦是一名攝影發燒友,他入行前曾售賣相機,被快門聲吸引自此愛上攝影,不論菲林或數碼,黑白相還是彩色相,發哥都相當精通,曾贏得不少獎項及舉行攝影展,是圈中少有的攝影高手。日前發哥到北京宣傳新片《賭城風雲II》,順道與好友鄭振耀及師傅梁藝到六環區郊拍照,並帶同《東網》記者隨行,機會難得。
攝影比喻人生
在人前談笑風生的發哥攝影時寡言認真,無視只得約零下五度的天氣,輕盈地在崎嶇山路及濕滑冰面上來回搵景,每當發現一幀有潛質的畫面,他都會仔細研究,甚至幾分鐘不言不語沉思,期間他拍下遼闊的風景外,亦會留意往往被忽視的小事物,例如此行便攝下了躺在冰湖面上的一塊落葉,以及冰底下的殘荷,作品同樣具張力層次。
將近六十歲的發哥以深遽眼神看盡世情,訪問時以攝影比喻人生,值得細味,問到是否喜歡在微細事物中發掘優點?他說:「睇吓你鍾唔鍾意個樣嘢囉!鍾意就睇到好多嘢!你唔鍾意嘅,你會話影嚟做乜吖塊爛葉,但其實你依家雖然見到嘅荷葉係殘晒,但喺黑房度二次創作,再賦予佢生命,靚到不得了!我多數影靜態物件,如果影到有種生氣,好玩!亦係種挑戰。」
不斷追求完美
攝影技術早獲認同的發哥仍謙虛地表示暫時未有完美的作品:「永遠都唔會滿足,要不斷追求,同做戲有啲相似,會諗原來咁樣會好啲喎!」話雖如此,發哥深明凡事不可強求,抱着隨遇而安的心態捕捉美景:「好似今日有光,但你第日嚟,冇光又影唔到,影相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影唔到理想作品會唔會失落?)點會失落呢?第一時間你對眼、你個身體已經享受咗先啦!影唔影到都唔係咁緊要,影到咪當係Bonus囉!影唔到都已經享受咗好舒服嘅環境。(影到張靚相定係攞影帝開心啲?)哈哈!兩樣都開心,影相比較自我,影帝係人哋嘅認同。」發哥又認為攝影及做導演拍戲的思考過程相似,但執導要兼顧的事情更多,因此暫時無意過導演癮。
其他人眼中的一塊枯葉,發哥卻看出另有天地。捕獲發哥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香港要衝破「地產教」魔咒

註:原文作者邱立本

如果二十年後,香港仍然靠房地產,就麻煩了。這是馬雲日前在香港演講時的警世良言。這位阿里巴巴負責人還補充說,這不能怪商界,而是要怪今天香港年輕人沒有變革,沒有改變這個城市。
馬雲其實道破了香港的秘密。這一顆「東方之珠」,長期以來都是靠房地產來閃亮,而沒有開拓新的發展軌跡,最後就只有在自己昔日的光榮中,走進今天的陰影。
其實香港多年來都是被一種所謂「地產教」所蠱惑。崇拜房地產的價值,變成了一種類似宗教的信仰,深信只有在房地產的發展中,才可以獲得最高的利潤。這成為民間的一種信仰。地產教的信徒會引述歷史的數據作為「見證」——多少人一生的工資,都比不上炒賣一兩個單位的利潤。他們會信誓旦旦指出,香港有不少的人口,就是靠房地產投資而變成了小富翁或是大富翁,他們甚至是不用工作,每個月就是靠租金收入,就可以享受優渥的生活。
但房地產宗教的教條,卻暗藏著種種的陷阱。從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來看,它所創造的價值,其實是廣東話所說的「塘水滾塘魚」,也就是在一個價值的怪圈裏,彼此轉手。用通俗的比喻來說,房地產就好像是幾兄弟在打麻將,贏的錢都是自己人,而沒有創造新的價值。
過去幾十年間,這場牌戲都是由大財團與有產階級所主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被排斥在這牌戲之外,也因此無法搭上了利潤列車。他們是地產教的「異教徒」,難以進入那所森嚴、肅穆的地產聖殿去崇拜,而只有成為「教外之民」。他們不少成為香港佔中運動的支持者,住在金鐘街頭的帳篷裏,心中總有一絲報復的快感。
但要衝破地產膨脹的魔咒,也需要高度的智慧。由於香港約一半的人口都擁有自己的物業,他們其實在一浪接一浪的房地產升勢中,成為既得利益階層,他們不能坐視房地產價格急跌,更恐懼當年「負資產」的情況會重演,因而香港的「打房」政策需要拿捏分寸精準,避免「房毀人亡」的硬著陸。
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硬著陸,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幾百萬的業主可能會強烈反彈,甚至走上街頭,成為一股反對政府的力量。
這也使得香港被地產教的迷思所綁架,也被反地產的勢力所威脅,兩邊不是人,陷入左支右絀的困局中。
這也是考驗香港的時刻,如何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創更多元化的經濟引擎。從高科技、物流到創意產業,香港都有很多有待突破的空間。而長期以來的金融業也要更上層樓,與國際最新的遊戲規則看齊。香港必須要有一種決心,不能被房地產掩蓋自己的眼睛,要有衝破地產教魔咒的智慧與自我期許。■
Asiaeditor@gmail.com

香港政改成敗的三套理論

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施政報告》雖如常地觸及人口老化、土地房屋等民生問題,但社會的焦點卻放在報告提到的「港獨」問題上。
任何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港獨」不可能成功,一些學生說他們只是「學術討論」,但他們明白在社會科學範疇上,什麼才稱得上「學術討論」嗎?這先要他們把自己的假設清楚說出,逐一驗證是否成立,再檢查邏輯推理是否正確,最後亦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提供證據,以支持其推論經得起實證的檢查。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中的相關文章又有哪一篇符合這些「學術討論」所要求的準則?所以與其說這些文章是「學術討論」,不如直接了當坦白承認其為鼓吹革命。我不一般性地反對革命——若革命可以使人民更幸福,搞革命沒有什麼不對。但若革命得不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持,而且會導致香港從此一蹶不振,兼且付出生靈塗炭的代價,便論之有害無益,香港的情況正是如此。
但從社會這些異見中,我們也可看到特區政府施政事事不順,做什麼事也會遇到很大的阻力。為了港人的利益,我們必須思考如何破解這困局。
我相信基本的問題是政府有無足夠的政治能量去支持其施政,政治能量來自政府有沒有大多數人民認可的授權。在中國及西方的歷史上,帝王的權力來源可被視作來自上天,除非天命有變,否則權力不可質疑。香港殖民地時期,港督的絕對權力來自英國王室及政府,也不容任何挑戰。在回歸初期及之前的一年左右,董建華的威望如日中天,我多次見證不同界別人士一知道董建華來訪便都從心底裏大為緊張,急忙接待,唯恐有失。董不是人民選出來的,但人民卻承認他被授權,權力的來源是大家接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事實,中央的任命便已是足夠的授權。時移世易,在今天的香港,上述的授權也許已不足夠,特首需要的不單是中央的授權,也要得到民意授權,缺一不可。
中央向誰授權可以十分清楚,但民意授權卻需一個量化的標準,這自然是靠點算普選中的票數了。缺此,人人都可聲稱其心儀的候選人才是真正的民意代表,大家都輸打贏要,永無結局。我多年來寫過不少文章,論證投票結果如何解讀,本身便是一大困難,經濟學中早有定理證明了選舉結果不一定可反映到真正的民意。不過,投票選舉有一個重要優點:它雖不一定能準確反映民意,卻可增加踢走不稱職首長的機會,所以民主制度值得支持。在香港今天的形勢下,普選特首更可使他(她)的認受性得到量化,使行政主導不再是一句空話。
眾所周知,特首的普選機制仍在諮詢,有二十七位泛民主派議員表明要否決他們口中所說的「假普選」,政府需多爭取四票,才可使政改通過。這四票會否出現,是香港目前政局的核心問題,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我較為中間偏悲觀。當中有三套理論可解釋不同泛民議員的行為。
第一是泛民異口同聲的說,他們只接受不經篩選的「真普選」。根據《基本法》,特首要得中央的任命才可成真,而中央並不視這委任權是橡皮圖章。邏輯上,若有普選,特首便必須得到中央及港人的「雙認可」,兩個都是必要條件。泛民所聲稱的取態意味著兩個可能性,一是根本不承認中央有篩選權,一切以選舉結果為依歸;二是承認中央有委任權,但策略性地希望若一旦得最多票者不被中央接受,可製造中央與香港的直接衝突,激化矛盾,泛民可從中得利。抱有此種想法的泛民不會讓政改通過。
第二套理論是泛民議員憎厭現任特首,但現在的局面卻是,假如政改獲得通過,香港出現有競爭性的普選,也許有九成以上機會現任特首不能連任;但如果政改被否決,香港政改原地踏步,以現任特首得到中央支持的程度,他連任的機會也會有九成以上。既然如此,若泛民真的想除掉現任特首,理性的選擇便是要放出四張支持票,使政改通過。
第三套理論是純粹從政客的利益出發。特首若是從普選選出,他手上之票大概也會接近二百萬票,但立法會議員有些一兩萬票便可當選。若議員要癱瘓施政時,特首大可說﹕「我有兩百萬票,你只得兩萬,你吵什麼!」香港近年的政治每以將政府官員變成挨打的沙包為主導,若此「常態」被特首得到授權而扭轉,不少政客熟悉的鬥爭藝術會淪為無用之技,他們將來地位能否保持,極成疑問。若普選出現,他們也許會鼓動支持者大量投白票或廢票,使獲選者尷尬,但他們成功的機會不大。據此,他們會不肯讓政改通過。
我不知道二十七位泛民議員誰相信哪一套理論。但第三種理論涉及政客利益,而不單止是理念,所以我認為更加有解釋力。但世事如棋,我們又怎知沒有四個或以上的人會更相信第二套理論?若有,政改便可通過。若否,則香港社會經濟還要面對長時間動盪。■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中醫防治老年人感冒

感冒是秋、冬季節的常見病,而老年人因為元氣不足,氣血虧虛,免疫力低下,在秋冬氣候突然變化時更容易感染。一旦染病,病程又比較長,恢復比較緩慢,還容易出現氣管、心、肺等方面的併發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老年人預防感冒,首先要加強養生保健,減少冬季戶外活動,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受寒,降低感染機會;其次可以適當進行室內的鍛煉,「動則生陽」,提高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同時服用一些補益滋養類的湯水,也可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一些人參、黃芪、淮山、鹿茸、阿膠、冬蟲夏草等補品,還可以選擇中醫的膏方,補益養生效果更好。

如果老年人已患感冒,一定要儘早就醫,積極治療。除了常用的感冒藥物外,根據老年人正氣不足、氣血陰陽虧損的特點,加用適當的補益調養之品,可以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感冒兼氣虛者,多伴倦怠乏力、咳嗽咳痰無力、舌苔薄白、脈浮無力等。多選參蘇飲為主,或在治療感冒的方中適當加用人參、白朮、黃芪等中藥益氣固表,扶正祛邪。

感冒兼血虛者,多伴有頭暈乏力、面色不華、心悸怔仲、健忘乏力、舌淡、脈細等。可適當加用當歸、地黃、茯神、龍眼肉、遠志、棗仁等養血安神之品。

感冒兼陰虛者,多伴見手足心熱、乾咳少痰、口乾舌燥、舌紅少苔、脈相細數等。處方選用加減葳蕤湯為主,或在治療感冒的方中適當加用白薇、玉竹、沙參、麥冬、大棗等中藥清潤生津之品。

若素體陽虛的老年患者感冒,多伴見形寒肢冷、手足不溫、瑟瑟發抖、兮兮惡風、舌質暗淡、脈相細弱或沉遲。可在感冒方中加用制附子、細辛、乾薑、人參等中藥溫補陽氣,鼓邪外出。

總之,老年人感冒,多正氣虧虛。因此滋養扶正的藥物必須跟上。在感冒症狀逐步消退之後,還要注意調養鞏固善後,使正氣完全恢復,才算臨床治癒。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孫素明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離婚母為愛女 與前夫修補關係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近30年本港離婚率急升10倍,有過來人分享與前夫和平相處的經驗,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香港家庭福利會出版「天書」,透過與子女相處等技巧,助離異父母及子女建和諧關係。
阿Ru年約22歲時跟丈夫育有兩歲女兒,但因丈夫「爛玩」,加上雙方性格不合。離婚後她獲得女兒撫養權,但她相信女兒需要父愛,亦可令她更自信地成長,所以她不計前嫌,離婚後仍聯絡前夫,安排父女見面。
港離婚率持續上升
現時阿Ru的女兒詠琳已13歲,多年來當阿Ru想與前夫爭吵或意見不合時,她都會「停一停,諗一諗」。阿Ru指不希望詠琳因他們離異而缺少父親關心,故安排女兒逢周末去前夫家住。她每星期記錄詠琳成長過程,由測驗成績、來經、生病等電郵給前夫,最初前夫只覆表情符號,約五年後開始多覆文字。
詠琳則指記憶中父母離異初期,雙方的對話都是粗言穢語,現感覺到雙方很少爭吵。她坦言感激母親放棄青春照顧自己,最初她也憎恨爸爸,但在媽媽努力下與父關係已漸改善。
爸爸現已有另一半,詠琳感不開心。阿Ru知道後為詠琳作「心理輔導」,同時向前夫反映,令詠琳釋懷。
家福會總幹事葉潤雲指香港離婚率持續上升,其中過半數家庭育有子女。新書「兒童為本」離異父母共享親職手冊,提供不少離異父母與子女相處、說話技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步驟等,教離異父母為子女建立兩個快樂家庭。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塑形瑜伽:舒緩雙腳痠痛

女士愛穿高跟鞋,可令雙腿變得修長,走路時婀娜多姿,增添不少美態。惟高跟鞋令雙腳承受巨大壓力,造成小腿肌肉繃緊及粗大,腳趾則易因穿着尖頭高跟鞋形成外翻,腰椎亦可能受到牽連,出現腰背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瑜伽導師葉素碧表示,如高跟鞋有一定高度,或者穿上「斗零踭」高跟鞋,要步行穩定,身體需配合平衡,例如盆骨向前移「就位」,腰椎會因而受壓。想靚又不想身體受罪,可透過勤練瑜伽式子伸展跟腱及小腿,舒緩雙腳痠痛,消除疲勞兼美化線條。
■記者嚴敏慧 

1.單膝跪地前壓

單膝跪地,身體貼緊大腿,重心移前向前壓,前腳跟保持踩地,感到腳跟及小腿有拉扯感覺。維持數個呼吸,換腳再做。 

2.三角式(下狗式)

雙手放在地上,打開一肩膊的闊度,手指張開,雙腳伸直腳掌踩在墊上,將臀部慢慢向天提起。身體向下壓,身體成三角形狀;頭頸放鬆下巴往鎖骨微微內收,眼睛向腹部方向望,維持數個呼吸後放鬆。 

3.單腳/雙腳攀足

坐下伸直右腳,左腳掌踩右腳大腿內側,腰挺直。吸氣,兩手往旁邊打開,伸直至頭頂,呼氣雙手伸前,身體前壓及雙手捉住腳掌,保持數個呼吸;雙手伸直向上回頭頂,打開雙手回到原位。換腳再做。雙腳攀足起始時雙腳伸直,其後動作與單腳一樣。 
示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瑜伽導師葉素碧
攝影:馮就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