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乌金仁波切~完全因为佛陀的慈悲,我们今天才会拥有这个教法。
奥明宫学馆
诸佛与有情众生之间不同之处,即在于“了知”和“无知”的差别。“了知”代表明白自己的自性——本然的面貌,这未经修改、未经造作的当下觉醒(present wakefulness),即是真正的普贤王如来,而且从未与我们分离。当我们认识心性时,本然地安住于其中。
当这个当下的觉醒认识它本身时,就没有任何东西可看,那即是空性——法身。然而,除了了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看之外,我们也有某种了知,知道其中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或看见其中没有什么东西可看,那即是觉性——报身。这空性与觉性是永远不分离的,那即是空性与觉性的双运——化身。
在认识心性的那一刹那,我们就已经看见了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没有什么事物可以阻挡这种了悟,或介于三身和你的明觉之间。了知这一点,即是“自我了知的本初明觉”(self-knowing original awareness;藏rang-rig yeshe)。“无知”即是轮回,“无明”即是有情众生,“了知”即是佛。这个教法非常殊胜,直指人的自性是一种极大的大慈,而完全因为佛陀的慈悲,我们今天才会拥有这个教法。
简而言之,你要认识自己,并且和觉醒者的三身面对面。如果你让注意力分散,陷入三毒之中,就等于偏离进入更深的轮回。那肯定会发生的,不是吗?当看见一个美丽的色相时,我们喜爱它;看见丑陋的事物时,我们痛恨它,不是吗?如果那件事既不美也不丑,我们就会不在乎。这些既是三毒,它们持续不断地出现。当看见喜欢的事物时,我们变得着迷而执着;对于不喜欢的事物,我们感到嫌恶,连看都不想看;对于既不喜爱也不嫌恶的事物,我们则漠不关心,感到乏味且不屑一顾。在忙于三毒的那一刻,我们就不会了知自性,觉醒状态的三身也消失了。
没有什么可以胜过面对面的遇见觉醒状态的三身,那不是千真万确的吗?看见没有念头,可以降伏和驱除任何先前的念头。当太阳照耀时,就没有黑暗。当看见没有念头时,任何念头就不可能继续逗留或形成,迷妄彻底消融。觉醒状态是离于念头的,但是仅仅去想“我想要离于念头”,并不是一种觉醒状态,它只是另一个念头。“现在有念头吗,还是离于念头?”这样的检查动作也是相同的,那不也只是另一个念头吗?我们必须完全的安住,不与念头交游,也不受到念头的污染,觉醒状态离于念头,却是清醒的。如果我们稳定而渐进地修学,它就会变成全然的觉醒状态——佛果。
在认识心性的刹那,有一种本然的坚固性或稳定性。我们可以透过比较一根针和一根头发,来了解本然的稳定性是什么。不论一根头发有多粗,它都不是稳定的,最轻微的微风都会让它移动;但是一根针不论有多细,它都不会被风吹弯。我们需要获得本然稳定的空性,我们不需要透过禅修来想象空性,如果这么做,它就变成一种思维的行为——我们只是在思维空性。
当忘记心性时,我们变得散乱,迷惑因而生起。禅修是概念,散乱是迷惑;相反地,我们要达到本然稳定、不散乱的“非禅修”(nonmeditation)状态。这种不散乱的“非禅修”状态不是你必须创造出来的事物,你不必紧紧抓着那样的想法不放,只要离于念头,让当下的觉醒保持本然的稳定即可。你要稳定地保持无念,而不是稳定地持有念头。
这么做,即是去体验我们所谓的“当下觉醒”或“无念觉醒”(thoughtfree wakefulness)。“无念”是指离于概念上的思维,但是却没有丧失了知或觉醒的品质。如果你想要知道丧失这种觉醒感是什么样子,你可以叫人用一根铁条把你打昏,这样就可以体验什么是无意识状态!现在,在认识心性的刹那,我们不是无意识的,没有丧失觉醒的品质,但是却没有念头。如果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如此修行,最后你的思维会减弱,念头会减少,但是无念觉醒的连贯性却没有丧失。它延续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会变得越来越长,而概念思维的时刻会变弱,占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最后,你会完全离于念头,概念上的思维消失,只有当下无念之觉醒,日日夜夜不间断,这即是所谓的“佛心”。
我们需要修学这无念的觉醒,但不是透过观修它或想象它来修学,这无念觉醒本来就已经存在了。然而,这当下的觉醒会陷入思维之中。你只要去认识当下的觉醒,就能离于念头。不要忘记,不要散乱,但这不表示你要坐在那里,强迫自己的心不要散乱、不要忘记,这么做只会把事情搞砸,你只要让自己的本初状态保持不散乱的“非禅修”即可。当二元分立之心的所有活动都消失,当获得完全稳定、自在的空觉时,我们就不再有停留于轮回三界的基础。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