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宗萨钦哲仁波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宗萨钦哲仁波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宗萨钦哲仁波切~灵性道路与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驰

宗萨钦哲仁波切~灵性道路与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驰

奥明宫学馆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
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佛经总是起始于阿难说:“如是我闻……”这相当重要,告诉我们许多事情。阿难记录下佛陀的一切话语,却未曾宣称这些教授来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表明他只是在复述从释迦牟尼佛那儿听闻到的话。

时至今日,人人都想当原创者,特别是上师们。我读过一些现代上师的书,宣称他们的教导是自己的研究结果,是自己的发现。现代社会的人,不知怎的,似乎受到新的、原创事物的吸引。但在此,我们并非着眼于某人的发明,而是在检视纯净真实的法——佛陀的话语。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受苦于无休止的不安全感,灵性事物已成为一种交易,因此像我这种灵性导师总觉得需要招揽更多生意。

因为了解人们的弱点,而且人有不安全感,贩售灵性事物是很容易的。你们当中有些可能是生意人,因此我相信你们知道销售是怎么一回事:先告诉人们应该拥有某件他们没有的东西,然后再告诉他们购买的地方就是我这里,我有你需要的东西。

佛陀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是绝佳的忠告。踏上灵性道路时,谨慎留神很重要。趋近灵性道路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理想而言,我们修持灵性道路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得到证悟,这就是重点。如来芽尊者~我应该实证心性!纵然是死,也别无他为,我只该做这个!

然而出于我们的习性,还有一种不同的方式,在东西方皆然。在东方世界,佛教已然成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人们为了长寿、事业兴旺、改善生计、获取利益、驱除邪灵等而修习佛法,因此人们并非意欲证悟,而是为了装点此生。西方社会也好不了多少。人们修习佛法主要是为了抚慰自己、疗愈自己,为了放松……为了所谓的自我成长。【宗萨钦哲仁波切~你根本就不是一个佛教徒。

法并没有真正用于证悟。佛陀不是为了这类世间利益而教导佛法。也许我们以为我们是富于灵性的人,我们并不是在寻求物质利益;然而我们仍在追寻某种心灵上的收益,我们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这两者同被视为世间利益。

如果我们怀有这种动机,佛教就是一条我们应该避开的道路,因为佛教之路对自我来说,基本上是个坏消息。我们愈是修习、研读佛法,它对自我愈显得震撼,与利己主义愈发背道而驰。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什么才是我们要的。还不太晚,我们仍然可以退出。【龙钦巴~世间的显现如幻术的欺骗,虚假的本质似卖俏的娼妓

我们来谈谈这些世间利益。阿底峡是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学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对此做过描述。他说:“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指的是世间八法或我们所落入的八种陷阱:

1、希望受到赞美
2、不希望受到批评
3、希望得到
4、不希望失去
5、希望快乐
6、不希望痛苦
7、希望声名远播

8、不希望默默无闻或受到忽视
这世间八法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熟记在心,如此就可以不时检查我们是否落入其中的一个甚至是全部陷阱,这也是我修习的核心基础。
世间八法很容易记: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

我们要检视自己是否落入任何这类的陷阱。我自己就掉进全部这些陷阱当中,尤其是第一个:希望受到赞美。我总是喜欢被赞美,这是我最大的弱点。我相信这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微小、肤浅、无用、可笑的赞美之词,让我们变得非常软弱。批评亦然。几句荒谬、毫无意义的批评,能带来永久的伤害。我想你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多么喜欢赢,不喜欢输;我们多么喜欢受人关注,不乐意被人忽视……这一切都是陷阱。

如果我们落入其中一个陷阱,我们就变得软弱。我总是掉进这八种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赞美,我不愿被人批评,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受重视,我不想被冷落。

那么我会怎么做?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开我不想要的,我就去满足别人的自我。理想状况下,假如我是一个真正的老师,当真严肃看待我作为心灵友伴的角色,我应该告诉你一些你需要听的东西,那有可能很伤人,会伤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于灵性道路与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驰。很遗憾我得这么说,这是唯一之道

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灵性修持者,如果我们希望变得强壮,我们是需要锻炼的。阿底峡尊者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训练方式,称为“娄琼”。“娄琼”是藏文,意指“修心”。这个修炼方式基本上就是记得问问自己:我们正落入哪些陷阱?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宗萨钦哲仁波切~佛也是一个幻相

宗萨钦哲仁波切~佛也是一个幻相

阿底宝藏 

佛陀母亲的名字是摩耶,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名字,因为其意为“幻相”,一位王后的名字是“幻相”,这值得细思。这不是一个随便取的名字,在金刚乘中我们会说:就连佛也是一个幻相——由幻相所生的幻相。

因此佛陀之母:摩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名字,尤其当你不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名字,而是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来思维的话,“幻相”是一个贴切的名字。

往往我们用到幻相这个词时,我们会认为自己在谈不存在的东西,但幻相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幻相指的是非常不可思议、非常魔幻的现实。(《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个现实,就是在那儿又不在那儿的若有若无的事实,“若有、若无”,并非两个分开的个体,而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幻相”此词的精髓,这也是这个世界一切显现的方式,不只是我们看到听到的表相的世界,我们内心世界也是如此的幻相。而且它的力量非常强大,若你不知道如何处理幻相,你就会纠缠于其中,但这个让你纠缠其中的幻相,也正是能让你解脱的幻相。(阿底注:对于“幻相”不知为无明,了知为觉悟。)
因此,佛陀去造访摩耶夫人(幻相)的行为,事实上改变了一切的维度。释迦摩尼佛是一个化身佛,是一个示现,示现让我们理解实相,而且他必须提醒我们:我们是幻相,我们受到幻相的包围,幻相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之中。

在弥勒佛的偈颂中非常美妙地呈现了(念诵……)这是对母亲的礼敬,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解读,若你以佛教经典的空性来解读,那么一切佛、一切万物的母亲就是空性。如果你是以摩耶来解读,不只是历史上的这位摩耶王后,而是一直都存在的幻相,那么弥勒佛所说的大意就是:

这是由于“您”(当我说“您”时,你可以认为这是空性、如来藏或一种自相矛盾的幻相),所以阿罗汉声闻才想要出离,如果不是“您”,他们就没有想要出离的哀伤、就没有对世界有厌离感。因为“您”,才会让我们有这样感受:好像什么东西既在那儿又不在那儿。正因为这样的感受,这些阿罗汉才有想远离这一切的冲动。

母亲,因为“您”,所以菩萨们(大家记得吗?之前阿罗汉有远离这一切的冲动),由于这位母亲,这个空性与幻相,菩萨才不想获得解脱,才想要留驻此处而为众生行事,正是因为“您”的缘故,才会如此。

正是因为这本具的、存在于一切之中的般若智慧,菩萨才不能忽视有情众生、才无法把众生抛之脑后,菩萨充满了悲心,正是因为“您”的缘故。

不只阿罗汉想要出离轮回,不只菩萨不想住于涅槃,正是因为“您”——空性、幻相、般若智慧,所以一切佛才能作为佛来行事,所以一切佛的事业永不止息,这是因为一切都是幻相,一切都是空性。(阿底注:空性或者说幻相,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虚无主义是对空性最大的邪见。)
为此,我应当向一切如来之母、一切缘觉之母而顶礼。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可以供养一切,包括疾病、坏消息与损失等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可以供养一切,包括疾病、坏消息与损失等

阿底宝藏 

我强烈鼓励你一再地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当你观想莲师并持诵“莲师心咒”时,每念诵一百遍时,就将莲师融入于你的心中。

这种过程你做得愈多愈好,所以每持诵十遍或二十遍心咒就融入一次。然后观照那种“无别一体”不用说,这种经历一定会对你的生命有所改变。

观照心念的要点是让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这个修持可以在各种日常情况下进行。(阿底注:这里提到的各种日常情况,不仅仅是在佛堂里、在自我感觉清净安详的时候。当离开佛堂的时候、烦恼丛生的时候、自认为很不堪的当下,更要如是观想、更需要立即与莲师相融合一。哪个刹那不需要觉醒?你的本觉在哪个刹那不圆满?与本觉上师相融,一切的一切都会因本觉妙力的加持而更有趣。全然的皈依莲师吧!你需要他。)
例如,当你在电扶梯上,或在赶火车,或在百货店里,或在电影院中,尽量将你们的心相融在一起,直到你离开为止。

这一点都不占用时间,结束后也很容易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不论你是在购物、看电影或看足球赛。

所以,每天花几分锺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然后花点时间观照那种“无别一体”。
如果你如此修持,它会带来一种加持,那就是在不久之后,生命中没有任何事情你会觉得有什么天大的了不起了。但别指望马上见效,你要有耐心,安心地修法。

你有诸多需要被调伏的习气、执着与散乱,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若是如此,请勿抱怨,抱怨就有如你才把生鸡蛋放在桌上。就埋怨它尚未被煮熟,你得把鸡蛋放在锅里、于炉上加热,它才会煮熟。如果你连鸡蛋都还未放进锅里,就毫无理由来抱怨它是生的,如果你会抱怨,就表示你还不理解“因”、“缘”、“果”的关系。

大多数的现代人都落入这种陷阱,纵然在科技探索上有非凡的成就,例如将人类送上月球,或者发现地球是圆的,他们却仍然缺乏这个基本的理解。

如果你需要花十年的时间修行才能有所改变,那怎么办,比起你无数亿万个过去世,十年又何足挂齿。

你已经进步了,因为你终于知道哪里有鸡蛋,也知道要先把它从盒子拿出来放进锅里,才能煮熟。
这一点本身已是个巨大的进步。即使只知道这么多,你一定也得积聚了相当多的福德才有可能。
当你感到厌倦时,不论修持何种法,我们都会感到厌倦。如今,我们容易厌倦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有多少人能满足单一的电视频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心涣散而在找寻新目标时,就应转换焦点。
例如,你可以想象处处都是莲师,遍满每一寸的虚空。当你持诵“莲师心咒”时,六道光球瞬间转化为六尊莲师。
再一眨眼,出现一个蓝色的幡旗,然后一尊莲师,随后,突然你周遭的每个人都转化为莲师。然后人的保温瓶、钢笔、铅笔、手表、书本、手帕、桌布、纸巾也都成为莲师。
外面的树木、山峦、湖泊、铁路、车辆,也全在一瞬间都转化为莲师的身相,甚至怡人的微风,也成为他的化现。
你也可以试着观想莲师位于你的头顶,或坐在你的面前或心中。如同前述,在每种状况下,都能有不同的观想。
当你持咒时,观想一股不间断的甘露之流从莲师流下,融入于你。在夜晚,观想上师坐在你心中的一朵莲花上。当你进食时,观想上师于你喉间。
当你面临障碍,例如与家人争执或感到失落沮丧时,观想上师在你肩上,忿怒地露出獠牙。
《龙钦心髓前行》修行者可以观想火花或蝎子从莲师的金刚杵中射出,蝎子夺取并吞食每个障碍,直到彻底清除为止。
濒临死亡时,观想你的上师以红色阿弥陀佛身相显现,一遍遍地把自己迁入阿弥陀佛的心中。想象你一天之中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与莲师无二无别。
这是非常深奥的修行,初学者一开始或许会感到有些困难,所以不妨先从祈愿的层面去做。基本上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上师的化现。(阿底注:如果你没有觉性,则与木头有何差别?如果你与觉性分离,你即为一具尸体。禅宗的话头:“拖尸体的是谁?念佛的是谁?”何尝不是指这个?此时你与觉性同在,则能感受一切。其实,感受的一切皆为你觉性之化现,其中包括你自己的一切,当然也包括觉性本身。如彻悟禅师云:“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故此处提到的“上师”,即为我们内在之秘密上师——本觉。但是,离开了外在具德具缘上师的引导,我们又怎么会真实体认到内在之本觉呢?切莫执此非彼,由无始之取舍习气而重蹈覆辙,作茧自缚、流浪生死。)
所以,举例而言,假设你在修某尊护法,你就献上供养,并视其为莲师以护法的身相化现。如此一来,你对护法的供养也成为对上师的供养。
而且,你不必将自己的供养局限在一般人所谓的“好的”或“吸引人的”东西上。你可以供养一切,包括疾病、坏消息与损失等,并记得一切都应视为上师与其加持的化现。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