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的定义是什么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二、于一切善根,生菩提种子想。
这里讲善根是从白法而言,善根的定义是什么,贪瞋痴是否善根?当然你会说不是善根。执着不是善根,这不可置疑,但是执着“对与不对”也不是善根。“对与不对”在事相上是不一样的,但“执着”是相同的。譬如小孩子沉迷于打电动玩具,你会责备小孩子不听话。当这小孩子沉迷于打算盘时,你会说他是天才。同样的一个大人沉迷于赌博时,你会说他是败家子,当他沉迷于念佛时,你会说他是菩萨精进。但是要知道,他们都是“沉迷、执着”,只是对象不同而已。然我们会说“念佛是善根,赌博不是善根”,当你如是区别时就错了。
你要进一步去了解,不论打牌、念佛、打电动、打算盘,它们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会“专注”,而你把它当做“执着或沉迷”,这种判断是不适当的,但是若用“专注或投入”就完全不一样。所以一个会专注、投入的人,他现在因缘未成熟,所以他去打牌,去打电动,因缘一旦成熟就会去念佛,这只是因缘而已,所以这不是善根,真正的善根是他的专注与投入。
因为修法必须要专注与投入,否则你只是不会沸腾的常温型的人。譬如打坐,你尚未进入状况就起来了,没有办法全心投入,而一个真正会投入的人,沸腾型的人,他不到炉火纯青是不可能起来的。所以常温型的人想要成就,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可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因为他会随着时间进进退退。而沸腾型的人只要一加温,他就接近沸腾,再加温盖子就翻过来了,因为他可以专注投入。
所以“专注、投入”才是善根,不能专注、投入,就不是善根。至于“选对或选错”,那是因缘的问题。所以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些人都属于沸腾型的人。而常温型的人,拿屠刀或穿袈裟都一样的。因此要的是有专注与投入的心,但要从适合你的部分去投入与专注,这是对善根应有的认识。
前面是针对执着,现在来说瞋心。很多人常常会被扫到台风尾,例如甲指责乙,丙会因定力不够以为甲在指责自己,因而把甲的指责都接下来。甲还没有火烧功德林,丙却自己烧起来了,东边火烧山,西边山莫明其妙也跟着烧。这本来跟丙无关,可是丙看人烧,自己也烧起来,这就是丙的善根不足,缺乏警觉,这个叫做被污染。一个行者主要的是要有定力,我们的境界有很多,但要能八风吹不动。就算这风吹到我这里,我心不动。更何况风吹的是东边山,不是西边山,这就是定力的问题。
所以善根就是定力,定力够,一切境界必定清清楚楚,此时就能很明确的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而不会混乱。我们没有办法一起处理,只能一次办一件事,甚至好几次才能办成一件事,所以办成一件,另外就无能为力,这是我们的观念没有转化过来。这些都是“定力、警觉性”不够所造成。假如定力与警觉性够时,根本不受影响。因此定力够、觉性强的人,可以同时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事,他有如此生命能量而不混乱,但我们不能。
要能将他人的能力转为菩提种子想,因为他警觉性很高,所以不会混乱。我们警觉性不够,当两件事情混在一起就分不清。而他能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他的善根。我们必须将这善根转为菩提种子,当然我们自己也一样要有警觉性及转化事务的能力,也要将善根转为菩提种子想。我们看到别人要懂得欣赏赞叹,如果是自己就“转化”,因为有些时候执行一项事务,并没有发觉应该发愿、结缘或忏悔。但是当你察觉时,就会去发愿乃至忏悔、回向,这就是“转化”。
把自己的善根转化为菩提种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假如我们是执行一项错误的事,但是当你一转化,它已不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警觉性时,是按照社会惯性与道德律,你会觉得是错误,例如打电动、打牌是错误的,那是社会的道德观念。原来我是很贪心的,贪着聚财富,贪到某一种程度,会警觉到财富再多,子孙也用不完,就会想造福社会大众,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做大布施、大供养,这就是一种转化。如果我们不懂就不知道,所以这一个奇特想,是从世间的部分转化到出世间的部分,这叫做一切善根生菩提种子想,也叫做善用其心。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