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孤独是戒律的核心,看见自身的无助体验和感受,是有益地检视事物的唯一途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孤独是戒律的核心,看见自身的无助体验和感受,是有益地检视事物的唯一途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创巴仁波切:孤独是戒律的核心,看见自身的无助体验和感受,是有益地检视事物的唯一途径

创巴仁波切:孤独是戒律的核心,看见自身的无助体验和感受,是有益地检视事物的唯一途径

养心读书 


真正的孤寂是非常明确的,三心二意的孤寂却是薄弱的。如果你的孤寂是三心二意的,那么表示你仍然试图用其他事物去代替百分之五十的孤寂,而且仍然在寻求娱乐。当你把孤寂和娱乐混为一谈时,整件事情就变得空洞且无济于事。没有什么真正地被娱乐。在一开始,你怀有期待,但是期待落空;这是世界运作的方式。因此,人们想要自杀,而跳下悬崖,或跳下帝国大厦,或服毒。他们之所以做这种事,是因为他们孤单寂寞,觉得没有出路,也没有退路。在这种情况下,孤寂即是途径。有孤寂,因而有退路。

孤寂(loneliness)和孤单(aloneness)并非两个不同的字,你可以既孤寂又孤单。我们肯定有必要去和“孤寂”、“孤单”建立联系,因为我们已经忽视它们很长一段时间。小乘的戒律,尤其是出家的戒律是孤寂和孤单的。天主教也有修道院的僧侣生活,但是他们的孤寂有点不完整,因为他们有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上帝。


孤寂的人仍然可以和其他人建立联系。你可以是孤寂孤单的,但你也生活在社会当中。“孤单”不意味着你必须成为一个山间隐士。动物园里的狮子仍然是一头狮子。“孤寂”不同于“出离”,出离意味着你拒绝某件事物,但孤寂却意味着你被拒绝。因为出离的缘故,你想要刻意地选择去放弃某件事物,但孤寂却不给你任何选择——它自动来到你的面前。这正是孤寂的道路大有益处的原因。

在静坐、婚姻生活、专业生活和学术生活中所产生的孤独感受,可以带来更宏大胜妙的正念和觉知,因为你没有参考点。你独自一人,你从那个孤独的特质而开始了解到,你不但是孤独的,也几乎没什么可以抱怨。有谁可以让你发牢骚?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孤独似乎是戒律的核心。根据佛教传统的说法,看见自身的无助体验和感受,是有益地检视事物的唯一途径。你可能会认为,一辆满载食物和友伴的黄金马车将会从天而降地来到你面前,但是这事永远不会发生。这是噶举传统或实修传承的基本哲学。

“孤寂”和“做一个隐士”的想法有关。“做一个隐士”的藏文是“日拓巴”(ritropa);“日”意指“山”,“拓”意指“在……之间”,因此“日拓”是“在山间”,加上“巴”,就成了“隐士”。重点在于,除非你放弃对伴侣的需求,否则就无法适当地发展自己。一但你放弃对伴侣的追求,就可以和孤寂为友。在那个时候,你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你不必寻找孤寂——它一直都在那里。“无我”是一个概念、一种哲理,但“孤寂”却是你所体验的实相。孤寂感是旅程的一部分。对我而言,我时时刻刻都有那种孤寂感,而且我认为,那是一种非常健康、真实的感受。当你觉得你不再是你,而且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那种状态的时候,你就开始有所发现。你发现虔敬心,你发现一种丰饶的特质和具有艺术美感的表现,那是非常特别的。是你,但也不是你,这是非常机灵多端的。你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山间人,你知道如何生火做饭,但是,这不代表任何事情,你仍然默默无闻,而这是鼓舞人心之处。

——节选自《没事,我有定心丸》第16章孤寂与戒律的喜悦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