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阿頼耶識持一切种子、亘通三世,宇宙万有所依

阿頼耶識持一切种子、亘通三世,宇宙万有所依 

净界法师 
   10】什么是第八识——异熟? 
  我们先谈谈我们还没有一念不觉之前,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如,但是我们当然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现在是一念不觉以后呢,我们回到讲义第九面,已经变成了八识了,所以从真如一念不觉堕落以后,我们必须要务实的去了解自己了。 
  那么我们怎么了解自己呢?首先我们把我们的心识分成三大块:第一个第八识,异熟;第二个第七识,思量;第三个是前六识。 
 前六识的了别就是这个第九页的讲表,左边第八识第七识跟前六识,那么这个就是我们整个八识的活动状态。好,我们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八识的一个功能。请大家翻到讲义第十面来,首先我们了解八识,先看我们最深沉的最根本的,第八识叫异熟,第八识它有两个功能,一个叫含藏,这个藏就是收藏,像仓库一样可以收藏一切的东西;第二个叫异熟。 
 含藏是约着因地来说的,第八识能够收藏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善恶业力的种子,我们每一期的生命都是生灭变化的,比方说你昨天已经消失了对不对,但是你昨天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消失,你所走过的痕迹第八识全部记录下来了,行为消失了,但是你的功能,你昨天所做的任何事情,你所讲的任何话,全部被记录下来了,一个都跑不掉,第八识就有这个本事,它不是仅仅把你昨天记录得好好的,它把你无量劫的生命的每一个时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全部记录下来。

所以,它含藏你无量劫来的,过去所造的任何的功能,所想的也包括在里面,身口意三业,但是一般来说我们讲业,从唯识的角度要付诸行动才算业,没有付诸行动的,这个业不能成形,唯识的定义是身口意三业,要付出行动,要付诸口业跟身业,唯识才认为这个业是完整的。起心动念这个业在唯识学的定义它是不完整的业,这个我们后面会说业的形成,当然从《楞严经》从比较高端的这个经典里面,有些是把起心动念就安立做业,唯识学是不同意的,唯识学是付诸行动才有业。 
  那么,总而言之,你过去生所有的身口意的活动,第八识全部保存下来,所以它第一个功能是含藏,但是它不是含藏而已,它会把它释放出来,这才可怕,它会把这个功能把它成熟,再释放出来叫异熟,就像说土地,你看你在土地里面播下一个蔬菜的种子,这个土地它可以把这个种子把它含藏起来,然后用它的矿物质去滋润这个种子,让它慢慢的发芽,产生枝叶花果对不对,这个土地是不是有成熟种子的功能?你本来是个种子,怎么会变成蔬菜呢?因为有土地嘛对不对?所以土地是不是有成熟蔬菜、成熟水果的功能对不对?阿赖耶识就是这样子,我明明给你的是一个业力的种子,你怎么变现出一个人出来,变现一个果报,因为阿赖耶识有本事把你的种子转换成果报。   
就像这个电饭锅,诸位你看我们早上煮粥,你说我昨天晚上放的是米,早上起来为什么变成粥呢?因为这个电饭锅把它成熟了,它有本事把它成熟。阿赖耶识也是这样子,给你的是一个业力种子,怎么你把它变成果报呢?因为它有成熟的功能,所以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记住:一个含藏一个异熟。因地上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本事把它收藏起来,多多益善;第二个等到你业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它就把它变现出来

当你是善业起现行的时候,第八识把它变成一种快乐的果报;当你的罪业起现行的时候,它就变成一种痛苦的果报,它会把它变成果报,这是第八识的两大功能,含藏种子、变现果报。 
  好,我们来看看变现果报,是怎么变现的,这个熟为什么加一个异呢?因为它因地的种子,转换成果报的时候,有三种变化,这个异叫差异,第一个时间上产生变化了。诸位如果你今生活得很快乐,你知道你该感谢谁吗? 
  对!   
跟你没关系喔,跟今生的你没关系,你要感谢前生的你,不是你今生有本事,是前生的你有本事,因为它因地造业的时候到得果报,它是隔代受报的,它时间上有差异——异时而熟。你今生所造的业,绝大部分都是来生才能得果报,因为它要经过成熟。你看你种稻米,你春天种下去,你什么时候开始成熟呢?秋天才收割。所以,你如果说,我今生很努力的修善,我还是如此的痛苦贫穷,你不要怕,你今生的善业来生即将出现,因为你要给阿赖耶识一点时间,它必须要成熟,它要慢慢的煮才能够成熟,你的业还没有成熟。 
  所以,异时而熟,就是说阿赖耶识,把因地转成果报的时候,它因地造业的时间跟得果报的时间,它有时间差的,可能差一代也可能差两代也可能差三代,所以它是异时。 

 第二个异类。 
  这个类就是它的性质改变了,因为因通三性果为无记,你看你造业的时候,因地造业的时候,有善恶无记对不对?果报没有善恶,果报全部是无记的,没有善恶。那我问大家,痛苦的果报是善是恶? 
  它没有善恶,它只论苦乐,果报,你不能够说痛苦是一种罪业,那么这样子的话,痛苦是一个罪业,这个罪业又招感一个痛苦,那就糟了,罪业是有招感性的,那这样你一个人造了罪业得到痛苦的果报,这个痛苦的果报又变成罪业,那叫一因多果了。一个人痛苦他可能自甘堕落,一个人痛苦他可能奋发向上,所以痛苦不决定是善,也不决定是恶,看你是怎么面对它,所以果报全部是无记。
 
 诸位,果报只论苦乐,就是可乐的果报跟痛苦的果报,如此而已。到底你在快乐当中你会向善还是向恶,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个果报都没有善恶,所以它造业的时候是有善恶,但变成果报的时候,变成没有善恶性了,所以它的性质怎么样?改变了,异类而熟。 

 第三个变异。 
  它的数目产生变化了。你今生布施三宝一百块,你来生一定得到一百块的果报吗?不一定!对!这跟你的心态有关。你是一种非常欢喜心,非常的意乐来布施还是很勉强的布施,这个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你这个业种子种下去,到底这个最后的水果会开得多大,数量有多少,这个未来充满了变数,会受你的第七识跟第六意识的激发的影响,后天的影响很重要。所以你造业的时候跟得果报的时候,这个数量产生很大的变化了,这跟你的心理素质有关系,你是不是发菩提心,还是以这个自私的心,都有关系。

所以呢,因为你因地到果报成熟的时候有三种差异:异时、异类、变异,所以我们在成熟前面加一个异,来解释它的因到果有很大的差异,有三种差异。其实这个异熟简单讲就是果报的意思,它是一个果报,它负责变现果报。 
  这是第八识,第一个收藏业力,第二个变现果报两种功能。

你連人心都想不透,就别指望“左右逢源”了!

你連人心都想不透,就别指望“左右逢源”了! 


有人问:既然凡夫和圣人同属一心,那为什么圣人能成一切种智(是说圣人能以一种之智,知道一切诸佛的道法,又能知道一切众生的因种。)而凡夫遇到事情,却常常迷惑,不知道理?

答:这只是因为,凡夫背觉合尘,对于本来的觉悟,本来和佛一样平等的心,完全不认识,只知沉溺于声色、货利当中,为尘所隔。从而迷失真性,被虚妄的境界带着走,真性因此被遮蔽了。
所以,在经教中,责备这种背觉合尘的人,叫“生盲”,是说从母胎生下来时,就看不见日月光明的人,以此比喻不开智眼。
还有怒责为“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不能通达真闻。
连自心与他心,都不了解的人,怎么可能广博、通达万事万物,成就一切种智呢?

刘昼(北齐)在《心隐第二十二》说:
天、地之大,可以用章程测量。
日、月、星之动,可以用圭表测度。
雷霆的声音,可以用钟鼓所效仿;
风雨的变化,可以为音律所表现;
因此,有形象可以看到的,就不能隐藏它的大小;
有光可见,就不能隐藏光迹。
有声可听,就不能掩住声响。
有色可看,就不能消除特征。
天地、阴阳这么难以让我明了、知晓的宇宙法则,还可以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揣测、测量,以及通过耳朵、眼睛等器官获得认知。

但是人心,就不是这样了!
“心居于内,情伏于衷。”隐秘难知,是不能用算数测量出来的。
我们凡人的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规律,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有人内心刚强,而外表柔和;
有人表面果决,而内心脆弱;
有人决心很强,但行动缓慢;
有人性格急躁,但做事缓和。
人往往通过装饰外表,来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
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不表现出喜爱的样子;
碰到自己厌恶的事情,却不显露出憎恨的情绪;
笑,不代表开心;
苦,不一定悲哀。
这些人隐藏自己的性情,我们是很难揣测他们的真实想法的。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感慨道: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正因如此,如能做到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就是一种大智慧。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所以,别人的心思尚且捉摸不透,那么遇事迷惘,触途皆碍就很正常了!
--根据《宗镜录卷第八十六》整编

當第六意識已成性格与执著时,就形成了业力

當第六意識已成性格与执著时,就形成了业力 

 净界法师 
【16】想调伏我们现在的业力,就必须先了解它! 
那么我们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想调伏我们现在的业力,调伏我们的妄想,必须先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看这个讲表,我们现在的生命有一个很大的根本,叫阿赖耶识,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它有两种功能,一个叫做异熟,一个叫含藏。 
第一个当你出生的时候,它主要的功能是异熟,它开始释放一种果报,或者说变现一个果报。所以当第八识是从上而下的时候,它是在变现果报。它变现果报有两块,第一个向内形成一种思想,第二个向外形成一种业力。
不管你今生福报多大,你只要在三界投胎,你的生命一定有两种力量来牵动你:第一个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那么这个生死业力,它所变现是哪一块呢?
就是最下面的根身,根尘,六根。你一定会有一个正报的根身,可能是一个男众的根身,也可能是一个女众的根身,可能是一个健康的根身,也可能是一个多病的根身,这些都是你的业力变现的。
那么这个根身,它一定有一个依止的环境——六尘,有一个依报的环境。你有一个房子住,你有你受用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这依报的环境。 
所以这个正报的根身,依报的环境呢,这个都没有对错,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都是你的业力变现出来的。
那么当然这个根身,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小时候,多分来说还是受业力的主导,因为你思想没有成熟。 
但慢慢长大了以后,你的思想开始活动了。所以当你在承受因地的时候,它这个表是由下往上,我再讲一次,阿赖耶识在变现果报的时候,是由上往下变现。
但是当我们思想开始活动的时候,开始在造业了,因为你不可能只是受用果报,你受用果报,这个果报体会去刺激你的思想,开始产生思想活动,也就是你开始造业了。 
那么我们第一个业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感受,业力对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感受。当外在的业力要进入你的生命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它很重要的桥梁就是用感受来刺激你,就是快乐的感受和痛苦的感受。
那么我们第六意识的思想,是经不起感受刺激的,一般人没有经过佛法的止观的训练,他被感受刺激,他一定有所反应。
第六意识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痛苦,我为什么会快乐,它一定会去找一个人来负责,一定要找答案。当然没有经过佛法因缘观的人,他的思想全部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就在盲目当中去找答案。
为什么我会这样贫穷呢?有些人有钱但是他多病,为什么我会病痛呢?为什么我的身相如此丑陋呢等等,那么我们会把所有的痛苦,开始做一种错误的解读,产生错误的妄想。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感受刺激你的。那么这个妄想打久了以后,习久成性就变成一种执著,一种习惯性的等流性的思考,就变成一种思量,一种执取。 
诸位,当第六意识的妄想,已经形成你的性格,当第六意识的妄想,已经形成一种执著的时候,你的生死业力就形成。
所以,当业力刺激你的时候,如果你只是打打妄想就算了,那还没事。但是当你妄想以后,形成一种性格,形成一种执取,形成一种第七意识的一种我法二执的颠倒,这个时候就开始回存到第八识,形成另外一种业力了。


第六識生死轮回的开关!

第六識生死轮回的开关! 

 净界法师 
【18】净土宗的正行在于改造你的思想! 
净土宗的正行在于改造你的思想。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每一天都很准时来听。等到这个百丈禅师,讲到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很感动,圆满了,就跟这个百丈禅师顶礼感谢。
他说我以前,也是在百丈山的一个老修行,我领着一群弟子修行,我当时也是有一点心得,有一点禅定的,但是我的弟子问我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说这个修行人你有禅定,因果还能够障碍你吗?他说,我当时就说不落因果。
那么他讲这句话,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个,这个思想是错误的;第二个,你这个错误的思想,还宣说给别人听,这是一种业力,造口业了。所以他业力跟妄想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就使令他堕落到狐狸的这个色身五百世。 

那么如是的辗转,最后一世,他得度的因缘成熟了,遇到百丈禅师说法,他出来听了以后,他把他的心中的结解开了。百丈禅师说,你不能说不落因果,你要说不昧因果!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是逃不开因果的。 
所以你看我们往生净土,我们也没有说摆脱因果,就叫带业往生。业是可以带走,带到哪里去呢?带到净土再来处理,你不要去刺激它,对不对?你有这个地雷,你可以不去碰它。 
那么这个修行者他听完以后就心开意解了,后来他就说我在你后山的山洞里面,请你老人家明天来帮我收尸。所以百丈禅师带着弟子去的时候,果然在后山的山洞,找到一个很大的野狐狸把它埋葬。 
这个典故在禅宗是很有名的叫野狐禅的公案。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为什么能够从狐狸的轮回当中,跳脱出来?他凭什么摆脱轮回呢?因为他改变了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是轮回的开关。 
诸位,你今天会投胎,除了你有生死业力以外,你对三界的果报,或者对人或者对事或者对财物,一定有某种程度的执著。你执著愈重,你轮回就愈难出去。
所以,这个第七意识,诸位要知道,它是整个生死轮回的一个很重要的开关,就是一种执取、爱取。想要往生的人,一定要注意第七意识,你一定要把对娑婆世界的执著降到最低,要淡薄,你才有办法带业往生的。
因为第七意识的执著,它对业力是有主导性的,它会主导这个业,会激发业力,让业力活跃起来。所以我们一方面忏悔业障,让自己的生死业力降低,一方面更重要是怎么样?调伏爱取!你的爱取势力薄弱了,它就不容易去激发生死业力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整个第八识,它讲轮回的力量就两个重点:一个是外有业力,第二个内有颠倒妄想。 
这个就是,我们唯识学,所要认清楚的,轮回的真相,跟处理的方法。 

唯識三个重点|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带业往生

唯識三个重点|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带业往生 

 净界法师 
【17】轮回的因素是什么?相续是什么?怎么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
第一个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轮回的相续是什么?
第三个轮回是怎么转变的?第一个我们先谈谈轮回的因素。 
一个人会轮回有两个因素,外在的因素就是你的生死业力。所以我们一个人不要轻忽你的业力,我们在讲佛法概要的时候说过: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带业往生。你不能把罪业的力量弄得很强大,诸位知道吧,尤其是罪业,你一定要是怎么样呢?令我临终无障碍。你要是发生车祸横死,你很难保持正念的。所以我们一开始要怎么样?多忏悔,多修忏。 
所以你第一个,你要好好的处理你的业力,把你的罪业想办法降到最低,把你的善业的整个比例慢慢的拉高。因为你善业会让你身心安稳,罪业会让你身心躁动,你不容易保持正念。因为我刚刚讲过,业力会透过感受刺激你,所以轮回的第一个因素,你要善加处理你的业力,所谓的断恶修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个你要处理你的颠倒妄想,带有执著的妄想,这两块。那么这两个因素,当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种轮回的力量。外有业力,内有颠倒妄想,所以业力跟颠倒妄想一结合的时候,你就跑不掉了。如果你只有业力没有妄想,没事,你看很多的修行者,他成就以后证得我空以后呢,他虽然有生死业力,阿罗汉很多人业力都没有处理,但他证得我空观,他可以入这个所谓的灭尽定,入偏空的三昧,他照样没有轮回。 
所以只有业力没有妄想不
会轮回,只有妄想没有业力也不会轮回。但是当妄想跟业力结合的时候,你来生一定要得果报。 
所以说轮回的相续,就是因为业力跟你的颠倒妄想结合在一起,这是第二个。
那怎么办呢?我们怎么去从轮回中跳脱出来呢?
说实在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业忏干净,这是事实。我们不可能把无量劫来所造的业,在你短暂的几十年的生命当中,把它处理干净,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处理业力,我们只能当助行,就是让业力的势力降低而已。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不可能,我们顶多是带业往生。 
所以,诸位要知道,业力你不可能清除干净,但是你要想办法让它的势力降低!这就是为什么要忏悔,虽然它忏不干净,但是你必须把它忏成不增长业,让它的势力相对薄弱,让它的势力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处理业力不是我们的重点,从净土宗的角度不是我们的重点。
净土宗在处理你的思想就是正念,你要培养一个正念。因为你临终是随念往生,所以忏悔业障只能当助行。那么随念往生,这个地方就变成两个问题,你的念头里面要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怎么样呢?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这两种的修学。第一个把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这种执著破坏掉;第二个把往生的愿力坚固的生起来。

内心的彻底转变,是获得健康的根本

内心的彻底转变,是获得健康的根本 

 杨定一




行动代表的是最高等的道德品行,让我们纯净地生活与思考,每字每句、每个念头都充满了虔敬与慈悲,没有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了悟。




作者:杨定一  
来自:《真原医》

当我们提问“什么是疾病的根源”时,已说明我们仅是单纯从身体的观点出发,去检视健康和生活的每个层面。一般人所谓的健康或者不健康,都是单纯从身体角度来看,通过身体架构出对万事万物的观念和感受。

由于身体(肉体)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便已区别了“自我”和“他者”。人从出生后便存在一个错误的基本假设:每个身体都是独立运作的个体。人们把身体视作一个会出生、成熟、衰老、消失的客观实体,这种观点不仅隔绝了身体与宇宙中其他个体,也让我们忽略了身体、心灵及其他细微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停下来,仔细想想“我们究竟是什么”?在不了解这一点时便畅谈疾病与健康,似乎就无法清楚地厘清根本。

 
真正的“真相”

我们常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能知、能见、能听、能想、能哭、能笑的个体,然而当完全跳脱“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时,身体(肉体)并未在那一瞬间消失,我们只是突然地直接体验到万事万物,不需通过自己或身体的观点便能体察到完整无缺的一切,这便是真正的“真相”(reality)。在顿悟当下,身体的假象会突然消失,真相既不在体内也非在体外,真正的真相便已完整无缺,容纳万有。届时我们将会明白自己或身体正是局限的主因。

或许你会疑惑:“如果身体不真的存在,要如何谈论关于健康或疾病的一切呢?”

静心思索人类存在的最大矛盾,便是奠基于错误的“分离假设”。人们依此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一连串的事件,不断将本我分解为感官的感受(看、听、嗅、味、触觉)及想象力的经验片段。而因为人都会经历死亡,我们就自己设定了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所以,我们会花费很多心力在关照及满足身体的需求上,比如吃东西、喝水、排泄等等,去满足每一个欲望。

但当我们真正觉醒时,身体不再是分离的实体,我们也不再受限于健康或疾病的状态,不再受短暂的妄想所迷惑。我们将过着内在平静、完整实现、真实体悟的生活。这种超越任何短暂快乐的宁静喜悦,才是我们的原始面貌。只有真实的体悟才能使我们长葆快乐,让健康的潜能完全苏醒。只有完全的觉醒,才能带来完整的健康,无人例外。

在体悟的当下,我们将顿然由出生以来便承担的所有紧绷关系和两难中释放出来,存在的重担也随之脱落,成为自由的人,真实的自己。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看待生命和一切的眼光也会截然不同。

从因果业力的定律来看,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无尽序曲,直到时间终止方休。从这观点来看,疾病反映的正是过去某个时空中我们的行为结果。因为我们创造出了“我”的假象,与自己分离,才有如此的展现。人们可以不停追逐各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但若不了解自己是谁,终究无法一探疾病的根本原因。

谈到因果、业力,多数人会直接联想到宗教,这其实是个谬思!

“因果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原理就已揭露了因果律。200两前,这个定律的定义还不完整,只是反映了线性论域或仅以我们所能知觉的时空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然而,真正的因果律是扩月时空障碍的,许多物理学家已体会到:缘起和因果是真实不虚的,并以此发展处超弦、网格理论,以这些复杂的数学理论来解释宇宙是连续性的全相整体。一旦这原理完全建立,并为科学社群普遍接受,人们今日所了解的医学讲彻底转变。
 
心念的改变需要彻底体悟
 
唯有彻底体悟,才能真正改变现状或转变业力,彻底的体悟会带来心念的遽变,心念的变会改变我们的一切,包括信念、价值观、性格、好恶,以及一切的一切。我们会以许多方式经历“重生”。唯有通过对自己的“大手术”、通过“重生”,我们才有希望改变命运,包括改变自己的健康,整体的转换引领我们超越,超越对人之必死的恐惧与担忧。

心念的改变需要行动支持,必须将体悟以行动展现,时时刻刻感知自身的责任,无论饮食、生活、念头、对身体、对环境还有与他人的关系皆然。行动代表的是最高等的道德品行,让我们纯净地生活与思考,每字每句、每个念头都充满了虔敬与慈悲,没有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了悟。

唯有通过行动,片刻不忘,才能矫正或消除习惯的能量。习惯是过去所有业力所累积的总和,除非彻底改变,否则生命仍会持续处于令人不适的失衡状态。唯有看清早就我们的习惯并改变它们,才能将自己由业力的循环中解放出来,改变命运,超越时空的限制。

 
在两极间的平衡点

健康生活应当是两极间的自然平衡,如果自然的平衡被破坏时,就会导致压力、疾病或不适的状态。其实,看清这一切是多么无常后,我们并不需要现在所经历的这么多刺激,无论是酒精、烟草、垃圾食品、昏沉,还是过度刺激的生活形态。这一切只是简单的遵守律法,让我们清醒且对生活负责的律法。

所有的教导都是为了提醒我们活在平衡中,在每一瞬间活出身心整体。大脑的左右半球,性格中的内向与外向,内在与外在,上与下,前与后,都必须睿智且充满创意地区平衡,在每一个当下都是如此。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生命引至存在的十字路口。
 
从内心彻底转变

究竟每个人该如何达到身心灵统一和谐的状态?相信大家都希望活在和谐安宁的状态下,但究竟能要如何做到?答案非常简单,只要内心彻底转变就能做到。

内在的彻底转变意味着在分分秒秒中,我们都必须完全了解自己和生命。这个转变也代表着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深入地探索自身,检视我们的态度及一切,找出自己的缺失及做错的地方,能真诚地忏悔并努力改善。悔改的力量之大会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观看自己、世界及周围的一切。

因为这个理解,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彻底改变,不只包括多运动、以更多生鲜果蔬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也会使我们对一切事物(甚至病痛)存着感激之心及乐观正面的看法。它会驱动我们向内观看自身的动机,反省生命的价值,并将这些失而复得的价值观和周围分享,因此它也驱动我们踏出去。如此一来,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将过得充实、有意义。这个彻底的转变是达到身心灵痊愈的基础,不论西医或中医,迟早都会回头欣然接受这方法。所有的科技若要继续,都无法与此简单的理论脱节。

当内心彻底转变并在行为与态度上显现出来时,人们的身心即可达到统一性,这也是自然的量子统一性。肉体上的治疗只是这转变中的一个简单延伸,内心的转变是解决疾病的首要工作,它能重整我们的身心,进而准备迈向痊愈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内心转变能促使我们打开心胸迎接生命。“打开”的心胸是一颗充满怜悯的心,怜悯与慈悲是宇宙中最强的统一力量,它比任何力量都还能战胜所有不适。充满正向、感恩与慈悲的念头,是帮助身、心、灵和谐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内心的彻底转变,是获得健康的最根本

内心的彻底转变,是“真原医”最根本的核心。它把量子谐振或是完全的和谐状态从大自然再带回到生活中,并利用现金的纳米甚至次纳米科技,来实现古人数千年前就已知道的事实。

而这和谐状态不需摒弃现代科技,两者完全不冲突。我相信达到谐振是恢复全地球健康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最终,这一切都要靠自己主动追求,并落实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也只有自己真正体会与领悟后,才能够帮助其他人转变他们的心,最后,也促成他们的健康。

今日关键句总结

1、认为每个个体(身体)独立运作,与他人分离,是人出生后的一个错误假设。
2、不通过自己的身体或者观点而是直接抵体验到万事万物,体察到完整无缺的一切,便是真正的“真相”。
3、疾病反映的是过去某个时空中我们的行为结果,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体现。
4、若不了解自己是谁,就无法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
5、纯净地生活与思考,每个念头都充满虔敬与慈悲。真实的了悟是通过行动呈现出来的。
6、健康生活是两极之间的动态平衡。
7、找出自己的缺失及做错的地方,能真诚地忏悔并努力改善。
8、充满正向、感恩与慈悲的念头,是帮助身、心、灵和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9、只有自己心念彻底转变,只有自己真正体会与领悟后,才能够帮助其他人转变他们的心。


杨定一博士
现任台湾长庚大学、明志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董事长,长庚生物科技、美国Inteplast Group董事长,真原新科学及医学研究中心创办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