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不必被七种常见恐惧所控制

不必被七种常见恐惧所控制


作者介绍:
莎拉•菲比安是一位妇女权利教练和励志演说家,她的使命是帮助职业妇女发现自身的独特优势、天赋和才华,提升她们的信心,找到自己的定位,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婴儿时,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在婴儿的世界中,没有需要遵循的标准,没有严格的规则和规定,也没有给自己和他人贴标签或进行评判的余地。我们也还不知道否定自我,只是对玩耍、学习、和成长充满好奇。

我们生来在精神上都是自由的。之后,周围的环境——我们的家庭、学校、宗教信仰和政治体制——使我们形成了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恐惧是后天串习的结果。孩子们通常不害怕尝试、失败以及再次站起来,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学会走路的。当我们迈出第一步时,如果我们跌倒了,我们不会骂自己或惩罚自己。我们只是站起来,再试一次。

作为儿童,我们并不害怕走出舒适带,尝试新的体验。那么成年之后我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恐惧?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恐惧是我们后天习得的。”——玛丽安·威廉姆森

1.对不完美的恐惧

我经常听人们谈起他们对完美的需求,他们把完美当作美德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通过一个人把事情做得多好来衡量他的价值,有些人甚至以“完美主义者”或“工作狂”自居,并为之感到骄傲。

对我来说,完美主义是恐惧的表现。当我知道我做的每件事情都很完美,那我就是不可指责的。没有留给他人纠正我的余地。

孩提时代,当学校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我会害怕受到惩罚。多年以后,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养成了对完美的近乎极端的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中。在工作中,我所有的任务都被完美地执行,以致于没有一个上司有批评我的理由。那时,对权威的恐惧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中。

挣扎于完美主义中的人也很容易被压垮,因为他们不会向别人求助。他们宁愿表现得不可战胜和坚强,也不愿示人以软弱。

在别人面前示弱是一种真性情。示弱并不是缺点,而是一种美好的人类特质。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多年来都被教育如何隐藏自己的弱点,因此,示弱是需要很多勇气的。

“脆弱是创新、创造力和变革的发源地。”——布琳·布朗

2.对失败的恐惧

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成功人士的文章,他们有意识地规划失败。我觉得这很有趣,也很奇怪。规划失败?谁喜欢失败呢?

没有人喜欢把事情搞糟,但这些人却在把错误当作学习和成长所需的工具。

现在我知道了,每当我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事物时,都是对失败的恐惧在为我做决定。

每次我裹足不前,不敢去冒险都是因为我可能会失败,我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发生了,我能应付吗?

这些问题使我意识到,我的生活毫无疑问会继续下去,并且没有什么错误可以真正干掉我。

“生活中你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一直担心自己会犯错误。”——阿尔伯特·哈伯

3.对成功的恐惧

有时候,成功比失败更令人害怕。当美梦成真,并且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时,我们会被自己的伟大吓到。在内心深处,我们并不认为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爱和成功。

每当我轻视或贬低自己时,都是恐惧在其中作祟,就会认为那对自己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而忘记赞赏自己的成就。我会想“任何其他人都能做得到”或者把我的成就归功于信仰、运气,或者那些给我机会来发光的人。我关注的是我的缺点和局限,而没有尊重自己的优点、天赋和才华。

这就是我过去多年来的行为方式。但今天我才知道真相: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我本身。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承认,在我们的“运气”背后有很多艰辛的工作和努力。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需要相信我们是确实配得上我们所设想的样子的。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我们不能胜任。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的力量强大得超乎想象。是我们的光,而不是我们的黑暗,使我们感到恐惧。我们问自己,“那个才华横溢、光彩照人、魅力无穷、令人难以置信的我是谁?”事实上,你为什么不能这样呢?你的妄自菲薄无益于世。畏缩永远不能启发人,只有勇敢才能给人安全感。

“我们都注定要发光,就像孩子们一样。”——玛丽安·威廉姆森

4.害怕被拒绝的恐惧

被人喜欢、被接纳以及归属于某一群体的感觉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我们害怕被孤立,于是寻求认同作为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手段。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以回想起很多事情都是自己非常不想做,但为了取悦别人而做的。比如周日和某人一起去看电影,其实那时我的身体只想呆在家里睡个好觉。

我曾是个非常善于取悦别人的人,说实话,这并不总是因为我想让每个人都快乐。实际上,我是想让人们喜欢和认可我。我期待他们给我那些我自己没有给予自己的东西:爱、关心和关注。

还有,被爱是人们的需要。然而,被需要却有所不同。我开始明白,那些好好照顾自己的人,不太依赖别人的认可。

照顾我们自己的所需和所求是必要的。当我们确保自己的油箱是满的,并且善待自己时,我们会激励其他人也为他们自己做出同样的事情。

“过去我讨好他人,现在我喜爱他人。”——谢丽尔·理查森

5.对他人的看法的恐惧

你知道吗?在所有的恐惧中,对公众演说的恐惧是第一位的。即便是对死亡的恐惧,也只能屈居第二!很多人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弱点,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表现。

在我的生活中,我能回想起好几次自己不敢问问题的情景,尤其是当有些东西自己还没搞懂时。因为我不想看起来不聪明,甚至是愚笨。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公开承认我没有掌握所有问题的答案,并且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我就会觉得很不自在。我想让人们把我看成是一个专家,超级聪明,不可战胜,并且强大无比。现在,我知道在生活这所学校中,每天都有新的课程要学,对它们保持一个开放的心胸,远比被人视为无所不知要重要得多。

不过,坦诚地说,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人愿意听到别人说他丑或愚蠢。我们都需要被认可的感觉。但最终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全然地认可自己。

 “当我寻求你的认可时,我没有认可寻求认可的我。”——拜伦· 凯蒂

6.对失控的恐惧

如果奥斯卡奖有控制狂奖项的话,我肯定会得到一个!回顾过去,我意识到我一直想完全掌控每件事和每个人。这又回到了对不完美的恐惧上。

之前,我曾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对我来讲最难处理的工作就是决策和授权——不仅是当授权给那些新来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时是这样,即便是授权给那些工作经验丰富、能胜任他们工作的同事时也如此。

我为什么会在授权上纠结?因为我知道我对团队的工作结果负有责任,而我并未坚强到足以承受任何落在肩上的失败。

犯错误能把我吓死。这就是为什么每当做重要决定时,我总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头脑风暴来设想所有可能出错的情况。

希望始终掌控局面或他人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它令人疲惫不堪、倍感沮丧、耗费精力并且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不可能控制别人做什么。因此放弃这种控制的欲望才算是真正的自由,也是自我关心的一种形式。

“愿意停止为自己的错误而惩罚自己。爱上愿意学习和成长的自己。”——路易丝·海

7.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恐惧

如果我把宝贵的时间过多地用于思考和让自己的心去设想未来的不同情景,那么我就冒着错过我的生活的风险,唯一的真实的生活:那就是当下。

我们所担忧的大多数情况都不会发生。它们只是我们内心幻想的产物。

的确,有时会发生“不好的”情况,但“不好的”情况中往往隐藏着祝福,它使我们更加强大和睿智,或者为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

回首过去,我意识到,我必须承受爱情之苦,这样我才能了解到我想从一个浪漫的伴侣身上得到什么。我必须失业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我真正想从职业中得到什么,以及什么才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当我知道了我的痛苦经历实际上都是馈赠给我的礼物,并且我还得以幸存时,我更能接受将会发生的事情——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应对。

“对想象力最好的运用是创造力,最糟糕的运用是忧虑。”——迪帕克·乔布拉

我不再有罪恶感并且为自己的恐惧感到惭愧。我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慈悲去接纳它们,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知道恐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我不受伤害。但我也知道,我不必被自己的恐惧所控制。

我觉察到,我总能觉知并关注我的思想和情绪。我确信我滋养了我的心灵,因为了知我正是那个通过自己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创造自己世界的人。

“从恐惧到爱的觉知的转变是一个奇迹。”——玛丽安·威廉姆森

现在,我想听听你的心声。最让你害怕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恐惧的?

修行的6个要点!

程度、修行的6个要点!

元音老人 唯识学 今天


一、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
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
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
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
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
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埵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
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
这时侯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


二、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
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
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个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
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
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
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
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
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著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
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 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一边是虚假,一边是真实

一边是虚假,一边是真实

 慈诚罗珠堪布 ,《缘起赞》略释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谓缘起道理。

“恒作饶益者”,就是指导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永远都是利益众生的人。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佛菩萨唯一的工作,就是利益众生、度化众生。

“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而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空性,也即缘起。缘起与空性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无比决定因,谓缘起道理。”“决定”,也即抉择。“因”,也即推理方式。如何决定空性?怎么样抉择一切都是空性呢?缘起的道理,就是无与伦比的决定之因。
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一切物质都非常真实,没有一个东西是虚假的。我们认为,眼睛看到的是真实的,耳朵听到的也是真实的。无论眼、耳、鼻、舌、身所感知的所有物质世界,都是非常真实的。但佛却告诉我们,这一切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是虚假的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