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从妄念谈逆缘转为道用(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从妄念谈逆缘转为道用(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从妄念谈逆缘转为道用(上)

从妄念谈逆缘转为道用(上)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近这一段时间,我在讲法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问题,我这两天都在想,即便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我可能在这方面需要讲一些。这两天,我们需要讲解的是什么呢?每个修行者在修学的过程当中都在说,我平常起心动念太多,昏沉太重,因此我接下来修不下去等等。要记住这一点,有昏沉和掉举是很正常的,永远要记住,今天有、明天有、后天有,今年有、明年有,甚至以后的修学过程当中都有。我们修行的目的,真不是一味去让昏沉和掉举全都消失,因为即便以后叫逆缘转为善用,就叫转识成智,变成智慧的时候是什么样,但这个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先不说它,因为这是后期的事情。但是暂时来看,昏沉和掉举一直会陪伴着我们走,这是特定的!无论你欢喜还是不欢喜。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有这样讲法的方式吗?很多人都会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对治昏沉和掉举,你怎么又说接下来我们的修行还会伴随着昏沉和掉举呢?面对现实,面对现实,理论就是理论,事实就是事实。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从刚开始步入修行到今天,你的昏沉和掉举真没有了吗?一样有昏沉,一样有掉举,有时候平常想起来比以前更严重,这都是很现实的事。也不是我们今天进入佛门,让这些妄想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在我们身边伴随,再不会生起来。不可能、不可能的,永远有!甚至有人说,转识成智,智慧的时候就没有这个妄想,什么叫做妄想呢?比如说,吃饭叫妄想吗?睡觉叫妄想吗?或者是穿衣服叫妄想吗?今天我要办一件无论是什么样的事,就叫妄想吗?我想这个好像都有吧。没看见哪一位成就者,说是已经成就了,连吃饭都不知道哪一点吃饭;也没听说过哪位导师成就以后,糊涂到都不知道需要吃饭这件事情;哪一位导师每天早上都是裸体在外面奔跑,说连穿衣服都不懂,因为我们平常看佛菩萨穿衣服也穿得很庄严嘛,他也知道穿衣服啊;甚至往昔我们所接触过的导师们,他也会睡觉啊;往昔历代高僧大德们,也看见他们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在做什么事情,也没有由于我出门的缘故,就不知道我回去的路该怎么走啊!难到这些叫妄想还是不叫妄想?不要一味去说“有起心动念就是不对”。“起心动念”很对很对!起心动念就说明你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尤其作为修行者,永远不要想修行会变成没有起心动念的人。不可能的,不可能!

这两天我陆续看见很多修行者们,共同有这么一个,说缺点也好,不足的地方也罢,就是这样的,说“我起心动念太多了”。这太正常不过了!我刚刚说的,你今天会有、明天会有、后天会有,这个月会有的、下个月会有的,今年有的、后年有的,时时到了成佛前你都会有的,但是在成佛的时候就叫做智慧,但是也是这个了了分明者。不是在《大圆满自显续》部当中说,“其意念犹如毛不换、色不变”吗?我们讲智慧的时候,也没有说是突然变成另一种现象啊。要是这样的话,就说明它永久会具有的,那为什么一味要把它当作是一个过失呢?连我们怎么在修行都没有搞清楚,修的是什么、怎么去修都没有搞清楚,你还会修吗?一味去说“昏沉、掉举,昏沉不对,掉举太多,因此修不下去”,这些都是我们对整体修法不认识的最大的一个缺点。
当在实修的过程当中,要知道我们在实修什么、修的是什么、该怎么去修。不是一味去拿着前两天讲成熟口诀法的时候,我观个皈依境、观个释迦牟尼佛的像、观个明点一类的,这就叫修吗?当然,这也叫作修,但是要知道这样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从根本上怎么在调伏?而不是一味像刚刚所说的没有昏沉,没有掉举,要变成从此就这么一个人,那这是很可怕的,要记住这一点!

人要是完全变成没有思维的话是最可怕的,比如说从此以后什么都做不了。这两天我也陆续听到很多人说,由于他父母年龄太大,现在逐渐开始没有意识,也就是分辨能力,没有太多的起心动念,一味待在一个傻傻的状态之中,说我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念念经可以转变一些等等。所以谁都把这件事情当成是一个病,而没把它当成是一件好事啊!为什么在我们刚开始步入修行人面前,就把它当作是一件好事呢?说“没有昏沉,没有掉举”。但我们今天要做到的是什么呢?无论有昏沉还是掉举,没有昏沉还是掉举,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逆缘转为善用,要时时铭记这一句话——把逆缘转为善用。有昏沉和掉举,是很正常不过的!刚刚说过,今天有、明天有,今年有、明年有,你修到十年以后也有。那我们修的是什么?就是把这个逆缘转为善用,别跟着这个逆缘走,这就是我们的修行!就像刚刚说到的,无论是观佛像、观明点、观五方佛的标志,以及下面所讲解的一系列法,都是逆缘转为善用,就是为了创造这个条件。说白了,就是把前面已经当成是逆缘转为善用。是否有一天逆缘必须消尽呢?那是以后的事,不是今天我们所考虑的,因为我们现前对于后期转识成智的这个“识”和“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今天不懂,这不是我们今天可考虑的事。

但今天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呢?就是当产生任何显现,无论是有昏沉掉举、没有昏沉和掉举,都应该时时用到善用当中。就是我们通常所修的,什么修五加行啊,什么在正行窍诀过程当中观佛像啦、观五方佛的标志等等,都是为了什么呢?都是为了不顺着这个逆缘而飘动,把它归于正道之中,这才是我们当前该办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去对治这个妄念,甚至妄念生起来的时候,心目当中产生极大的一些烦恼,认为我这一段时间的修学非常不理想,说我妄念太多了,怎么都止不住。

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一味去止住这个妄想,而是转为道用,转为道用!这个转为道用,可我转变不了怎么办呢?不是转变不了,而是没有专心的原因。因为妄念本身有个规律,叫什么呢?当第一念生起来,接下来生起第二念的时候,生起第二念,前念顺着第二念而消失,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就是一念生起来,第二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就会消失,又第三念生起来的时候,当前的这一念会消失,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那么,我们通常的情况之下,是否感觉到前念很严重,后念生起来的时候,仍就还停顿在原地不动的感觉呢?没有啊!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太关注于前念,所以当第二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会自地消失,这是妄念的规律。但我们现前的这个逆缘转为善用,从当初开始修学过程当中,就运用这个关系也好,用这个特点——妄念的规律。当生起第二念的时候,无论第二念是什么,举个例子,我观皈依境是第二念吗?当然是的,前念无论想什么样的念,当下生起来我先观佛像,或者是我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只要稍稍专心一些,前念随着第二念生起而消失,这是妄念的规律。

一味都在说我的妄念消尽不了,就是两个都在抓住。我们举个例子,心的第一念生起来,第二念,当观着佛像的同时,我还在想着前念,所以当时感觉到两个念同时还存在,实际上也是一个念,因为后面的佛像和前面所起的念,同时消失不太可能的。你已经转变成,比如说当你越来越关注于前念的时候,刚刚所说的第二念生起来的念又变成过去了,观佛像的这个念就消失了,就顺着一直抓住前面这个念的原因,那么我们再稍稍专注后面的时候,前念也会顺着它消失。同时存在两念是不可能的,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啊!

有时候修行真不难,要是运用得很好,一点都不难!但是现前很多人都认为修行是最难的,只要你运用得恰当,修行真不难,一点都不难!因为曾经我们也是这么照做的,只是没有运用好而已。曾经我们的念是什么呢?第二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会顺着第二念生起而消失,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现前我们稍稍改装一点,就是把后念变成善念。当然,它一切都处于念当中,但对于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来说,因为还要讲解一个取舍,取的是善,舍的是恶,依靠这个因果不虚的道理来树立一系列善法。不是很多人都在说我要念佛吗?念佛有功德吗?当然有功德,因为它是在善的范围当中。我们平常树立与念佛相关的一些善念,让前念恶行随着善念生起而消失,这就叫规律,不是由于你后面力量有多么强大而消尽前面。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绕口,实际上就这么简单!逆缘转为善用,时时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现前该做的是怎么去转为善用,但这个“转为善用”,也是抓住妄念本身的规律在修行也好,在调伏。

这样一来,细致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不会的。就像刚刚说到的一样,曾经我也是这样生活的,这样运行一切妄念,直至现前稍稍改造一些,以前我的做法,无论叫有意,还是叫无意,但妄念本身的规律就是这样。但现前我稍稍加以改装,把后念变成是善念,一直都处于一个善的范围当中,当然一定是有意去改变一个善。曾经可能是被贪嗔痴烦恼束缚和逼迫的原因,无意当中后念也是一个恶念,但是即便怎么说,当后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顺着这个后念而消失,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这是特定的!一味感觉到前念和后念同时存在的缘故,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而已。当你时时不放前念的时候,所认为的后念还是没有生起来,因为顺着你执著前念,后念已经变成过去了,虽然我们感觉到两念同时存在,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妄念本身的规律就是这样。

接下来我们修学过程当中,就像刚刚说到的一样,要时时提起正念。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我虽然在修行,但是修到一定的时候我才发觉我在昏沉,才发觉我在掉举,好长一段时间才感觉得到,我该怎么办?这就叫忘失正念。就是说当你在修学过程当中,连起码自己在做什么事情都给忘失啦。别说你是谁,连你在做什么都已经忘失啦。那处于什么呢?处于一种迷惑的状态之中,这个有意要去调伏的,要时时提起精神也好,提起这个明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能有些人会说,“知道”不是一个妄想吗,不是说妄想是不能有的?谁说妄想不能有啊!正念分为两种正念:一种正念叫“改造意念之正念”,一种叫“无造发心之正念”,有两种正念。但我们现前运行的叫什么正念呢?叫“改造意念之正念”。这个正念是处于妄想和思维、观想的范围当中,还是意念。

曾经历代高僧大德华智仁波切说过,若能善巧运用指的是,若能逆缘转为善用,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什么意思呢?若是能把这个逆缘转为善用,妄念越粗大越好,没说妄念一定是过失啊!所以我们平常也一再告诫每个修行者,你可能曾经阅读过很多本书,甚至其中也了解很多妄念是漂泊轮回之根源的一系列道理,但今天在运行过程当中,我还是建议,别把这些理论拿到你的实修当中。这样的话,这个修行叫什么呢?就叫掩盖。就相当于我前面有很多很多很杂的东西,我很讨厌,那怎么办呢?为了临时眼不见为净,拿一块布把它盖住,暂时看不见啦。但是看不见并不代表下面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当某一天因缘和合把布拿开的时候,下面的东西仍旧存在,这就是我们通常很多人修行的方便,拿着一些闻思掩盖自己的实修:哦,我的见解是空性的、明空不二的、清明的、这样那样,就拿着理论去掩盖自己的实修。暂时看上去好像有点像哦,但是过两天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也如同刚刚所说的,因缘和合的时候,你原形还是会毕露的,过一阵时间修不下去了!为什么我前两天修的好好的,怎么一下烦恼这么沉重?不是前两天修得很好,前两天在骗自己。但骗,骗不了太长时间,现前当已改变的时候,你就原形毕露,你就是原形,是什么就是那个,所以就觉得自己修行很不好。主要来自什么呢?还不是掩盖自己的修行吗?就拿着理论,拿着曾经学过的一些道理,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呐、什么遍智双运啦、什么明空不二啦、什么二谛无别啦、什么本净和任运无二啦……”全都是上面添加上去的。那么,原本你所拥有的这些条件,仅仅是暂时没有什么起心动念,认为它就叫禅定。没有起心动念不叫禅定呐!从唯识宗以上讲解八识,八识说得更白一些,分为有念和无念两个层次。无念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和前五根识为无念,第六识和第七识末那时为有念。就是说前两种完全处于无念的状态当中,这个无念,不仅仅没有分别,甚至连耽著都没有,处于这么一个无念当中,难道这就叫禅定吗?所以很多人就拿着理论把自己暂时稍所拥有的无念状态,把它装饰一下,认为它就是最好的禅定。但是它必定还是在识聚范围当中,当有一天因缘和合的时候,一定会原形毕露的!

那该怎么办呢?修学过程当中,所有的一切必须得放下。那要是这样修行,我前面学习理论有什么意义啊,当然有意义。因为从总体修学过程当中,你知道自己的方向,来自很多很多方面,哦,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知道很多取舍,这就是理论的功德。而不是一味的拿着某个见解去掩盖自己的修行,这样一来,你的修行永远不会有进展的时候。所以我这两天发觉我们很多弟子也有这方面的过患,就是一味去想着我要成为一个没有妄念的人。有妄念很正常,有妄念很正常!要记住,从此以后有妄念,永远再也不要说它是不好的,太正常不过了!甚至可以说有妄念充分地说明我们今生有成办解脱的机会。
一再讲解,三界众生为什么欲界众生才能成佛,而色界和无色界天虽然殊胜也好,强大也好,很神圣也好,有禅定,但是为什么不能成办解脱呢?就是唯独没有这个妄念,少了一个妄念。因为色界和无色界,虽然色界比无色界明分更多一些,但仍旧处于无念状态,所以就是缺乏这个妄念!所以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有妄念真不可怕,这样能提起刚刚所说的正念,时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说,无论你是在修加行,还是在修正行,要提起精神,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现前还是时时需要有一个“心”去想,甚至即便不是很粗大的一个妄想,仍旧里面包含着意识的成分,这都是很正常。所以我们通常把刚开始步入修行的禅定叫什么呢?叫混合体,“混合体”指的是什么呢?它既有世间禅定,也有出世间禅定,但这上面不加以辨别,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的禅定相对还没有赤裸,这时候要是去作辨别的话,比如说很多人一开始就问自己,我这个禅定像不像第八识?像不像前五根识?因为你现前还没有达到真正辨别的地步,这时候若一味去辨别的话,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你什么都没有。不!就像刚刚所说的,一切都抛弃以后剩下的什么都没有,那接下来修什么?就完全没有可修的法。因此为了不产生这样的过患,所以我们第一次修行就叫“混合体修行”,在《十轮金刚》当中曰:寂止如大海,胜观如一条鱼开始做起,这时候意识成分是非常浓,胜观也就是智慧的成分非常渺小,但不得不从这么一个见解,慢慢慢慢让如同一条鱼般的智慧逐渐开始变化,它都是一个过程。所以,不需要加以辨别,不要天天拿着理论去观察自己的修行如何如何,当在安住过程当中要放下所有的一切念,就这么安住。能安住多长时间,也别说这是怎么样,这是怎么样,但是时时要提起正念。有些人说我不知不觉当中半个小时就过去了,不知不觉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忘失了正念,就像闷厥和酣睡状态。可能昨天晚上睡觉睡得不错的也有,但整个睡觉是怎么过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一看,几个小时过去了,这叫酣睡状态,完全忘失了正念;或者是某个人拿一棍子往头上一敲;或者是由于心脑血管的病而导致的一些闷厥。很多个小时过去了,当你醒来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这个时间是怎么过去的,这叫什么?叫闷厥过程。

我曾经动过四次手术,每次动手术之前,我就想看看这个麻醉师到底是怎样慢慢麻的。有一天,我就带着这个念,医生说开始打麻药了,我就提着心,但是这时候外面的外力让我进入到一个闷厥状态,这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晕过去的,但是当一醒来的时候,几个小时过去了,这就叫闷厥状态,但一定不要把这件事情当成好事。可能有些人会说,真正的禅定应该是超越一切言语,但超越一切言语并不代表是什么都不知道,一定是知道的!
我刚刚说过,释迦牟尼佛成就以后,裸体在外面奔跑,没听说过这样的公案;也没有听说过释迦牟尼佛出去以后,就回不了自己的家,因为他不知道家在哪里,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因此要时时记住自己在做什么。甚至是这样的,曾经我在修学过程当中,若真的有一瞬间、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几个小时倒也修不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反正很轻松地就过去了,就感觉到很舒服。如果总觉得这个时间太长,天呐!我们每天的修行还是那么乏味,天天都在做一件事情,早上也这么做,中午也这么做,下午也这么做,今天也这么做,明天也这么做,这个月这么做,下个月也这么做,所以时间长了都会觉得一种孤单,甚至觉得一种,也不能叫做无聊的,但是有点这个成分啊。就觉得,唉哟天呐,能不能像平常召集很多人一起开个法会,那时候多热闹啊;哪怕供个水也行啊,要不到外面去朝拜圣山,多舒服的一件事情啊;或者是学过理论的,我还可以用点劲。但这个什么都用不了,我想在上面多用用劲快点把它修出来,无论你怎么咬紧牙,当从座上下来的时候,全是腰酸背痛,越紧的结果就是腰酸背痛,天啊!背又痛,腰又酸,甚至有时候慢慢慢慢导致心脏越来越感觉到闷闷的感觉,这就是紧张的后果。修行导致成这样,都是什么原因呢?就像刚刚说到的,一定不要忘失正念,一定不要忘失正念。若是时时能提起正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哪怕感觉到时间稍微长一些,但也觉得挺舒服的。但有时候一定是一种心态,年轻的时候,相信每个人想的最多的是快点变大,每次感觉这个时间走得太慢了,甚至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还在老师面前打妄语,没有那么大,还说我有那么大,总觉得我这个时间走得太慢了,能不能我像大师一样?在中间期间可能没想太多,顺着年龄的偏上,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天啊!时间走的太快了,能不能让这个时间能停顿一阵时间,让我感受感受时间的这个感觉,但是每次都感觉时间走得很快。此时我们要是真正能感觉到时间,应该要提起正念,每一秒钟都能感觉得到,那你就知道这个时间是怎么过去的。我们平常的感觉里,基本上都是忘失正念,糊里糊涂时间就过去了。

记得以前我在禅院打坐的时候,每次都会感觉时间很充足,甚至那一年的时间感觉的很舒服,那一年也就是大概三个月多点百日闭关吧,就三个月多点,那一段时间就感觉比一年的时间更长。一年十二个月,真正闭关的时间才三个月,也就是其外的九个月比三个月的时间还觉得短,三个月的时间更长一些,因为你在感受时间,基本上处于正念之中,就是没有忘失正念,所以连时间每一刻怎么过去的你都能感觉的到,但当然他的心态必须摆正,因为我们要知道这样修学下去的真正意义。因为前两天说过,首先要知道解脱本身的特点,再去做相应的事,那么接下来你的心态永远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之中,一种乐感,一种喜悦感,就不会感觉到时间越长心里感觉到越累,这种就不会发生。因为你知道,你当前所做的是为了成办解脱,而一味去麻醉自己,这和解脱没关系呀。所以平常只要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到底坐在这上面在干什么?难道真的是在打发时间吗?若是真正打发时间,难道你身边没有事情可做?我相信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为什么还在这上面打发时间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有一个目标,说是为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不是忘失正念之中。

以前喇嘛仁波切一再强调,甚至有时候指责,说当今很多迷惑的人,说是谁有神通呢?喝了酒的瑜伽士有神通,尤其是喝酒越多的时候,说出来的都是神通。在清明的时候都讲不出神通,迷惑的时候能讲出神通吗!甚至像这种概念慢慢慢慢扩大到汉地,像有些无聊极顶的人去问一些精神病人,说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精神病人正常的时候都不会说一个正经的话,精神完全失控的时候,他能说出一个正经的话吗!所以要记住刚刚所说的,时时要提起正念。当然,这里也不是某一个阶段了解即可,因为修行是整个一套。因此我们这段时间也一再告诫每个修行者,我们进入佛门的目的不是为了凑个热闹的,也不是为了打发时间的,我们在成办一番大的事业: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那么要成办这个事业,为什么要这么做,多去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就能越来越了解到这样做下去的意义。在做的过程当中,尤其进入正行时,要多去看看像《智慧界续》类似这样的讲解原始基位也好,或者是我们本具有如来藏,本身的一些特点也罢,稍稍了解一些。即便不能从书面上了解更多的一些理论,平常凭借导师在讲解过程当中也多去听听一些,了解到原本具有的特点,那么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如实去运用。

有时候可能不太了解的人会想到,我们一味说要追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有些人会想,如今这个世上,当今时代所讲解的是创新,说过去的已经老了,变旧了,现前应当要创新才能有生存的余地,但佛教一味讲解过去的事情是否太古板?或者是按照当今的一个话语来说,不与时俱进,或现在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他完全没有了解到什么是佛教。从本质上没有认识的缘故,因此站在世间的角度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说什么都得需要创新。因为这需要创新的原因是,如果不创新的话,它可能就会变旧,就说明它还有创新的余地。这个创新一定要站在意识,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这个意识范围当中,或者是这个空间的范围当中,它是无尽的,因此一定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话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就拿当今的科学来说,今天的科学已经非常非常发达了,再过一百年的时候仍旧运用今天的科学已经落后了,因为它仍旧在意识范围当中没有一个尽头,所以不停要创新。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佛教所讲解的是原始本具有的见解,原本的见解是超越一切意识,不是靠我们这个意识、这个空间,或者是靠意识去感受或分析得了的,完全超出这个范围。不是当今了也有很多人什么一维空间,二维,三维,讲到四维,五维,六维的时候,完全已经不在我们的这个思维的范围当中一样的。是的,你想不出来。

我们举个例子,世上我们所看得见的颜色,基本上也就是五大颜色:红、黄、蓝、绿、白。除了这五个颜色,再开始支分,支分出来的颜色以外,还有一种颜色是什么颜色?因为当今在这个世上只有这个颜色啊,我们无论再怎么去想,你把自己关在一间房子里头拼命去想,你也想不出一个颜色。因为它已经像一个框架一样,给你框起来,这意识给你框起来,你只能在这个范围当中运行。那必须跳出这个范围,那一定不是这个空间,决定不是这个空间。

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历代传承祖师已经证悟到超越一切意识的智慧,就是已经圆满赤裸心性。那么心性具有的特点或成办心性的整个过程,又拟成文字赐予给后代也好,用言语的方式来表达给后代弟子也好,这就叫教言。我们追循历代传承祖师教言的目的,说得更白一些,就在追循心性的特点。心性,在《般若心经》当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它本来就是任运自成的,完全已经超越这个意识。曾经禅宗的历代高僧大德有很多很多公案,当时达摩祖师离开中原的时候,就把他身边的几个上首弟子叫到身边,看看他们所悟到的见解,最终弟子们所悟到——真正的禅宗是超越言语的,因此有一句话就叫“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因为它已经不在这个意识范围当中。
昨天我心脏不太好,所以我独自一人跑到那个堤河边上,就坐在那边兜兜风,也修行修行。当时看见外面的这个情景,我心里在想,当然我也不是一味去,可能说是消极,或者说是抑郁,天天都在说无常。因为像凡夫者面前,无常可能是消极的一种理论,或者是一种思维方式,他会把无常当作一定是消极的。但是我相信一个修行者不会把它当作是消极,说不定可能是最乐趣、最欢喜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这个无常。所以当时我看着前面的这一条河,心里想,迟早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今世上有很多很多人在面对无常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一些感觉。就拿“不恐惧”来说,有些人对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恐惧,而做出一些非正常死亡的一些事情出来,那么他的感官当中,可能是遇到某些事情而打击他的心态,因此他对这个世间已经不感什么兴趣了。就像一个人看到前面这条河,包括外面这个世界,就觉得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看见就产生一些反感,这是一瞬间啊,但是长时间他不会拥有这个。所以我们平常说,一个人亲身从楼上跳下来,摔个半死,第二次再爬上去跳第二次的人,基本上不会有,因为他会反应过来:死,还是蛮痛苦的。就看看这个人第一时间能不能结束自己的性命。

以前我们在亚青,那天喇嘛仁波切正好讲完法,我们出来的时候,那时候亚青旁边有一条河,当时也是雨季的时候,那个河涨的颜色都是黄黄的。但我们看见很远的地方,因为那边有个吊桥下面,河两边很多出家人、在家居士都在河边奔跑,说是有个人掉到河里。我们从很远地方,就这么模模糊糊的看看见好像有个黑点,又沉下去,又露出来,又沉下去,又露出来……慢慢慢慢被河冲走,因为旁边的人无论怎么奔跑,仅仅是奔跑而已,那时候的水太猛了。

下午,他们身边的一些可能是亲戚或着是朋友就到各个导师身边作超度,当时我就问,今天这个人我们在远处也看见了,她怎么了?说这个是一位尼姑,前段时间心情不太好,就是一直好像精神出了一点点问题,所以一直都是有人看着,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独自跑到外面,他们家亲戚也是跟在后面,只是说距离稍微远一些,不在身边。所以就在那个山头上,一不小心,她直接一头扎进河里,掉到河里了,自己就跳到河里了。跳到河里以后,他们想把她捞上来,但由于河水大得实在没法捞,即便会游泳的人,那时候水太急了。但当时我就问,我们在远处看见又沉下去,又浮上来的时候,好像手也在动。他说他们都在河边上,离她并不遥远,但是由于水太大的原因,手里又没有什么其它的工具,所以眼睁睁地只能跟着她跑,没有一点点办法。说当时她从水里浮出来时候,不停喊喊救命,又沉下去,又浮出来的时候,又喊救命,又沉下去……
我们想想,这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女性,到水里是自愿的,她自己跳河的,要是这个跳河的人是她自己本身的话,那就好好在水里呆着呗,喊什么救命,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意愿,你就想这样做的。如果说这个人不是她,喊救命的人才是她的话,那就别跳河,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谁也没有强迫让你跳河,人就是这么复杂。前面我想是所谓的业力逼迫着她跳进河里,她可能就是想这样做,但是到河里的时候就不好受了。所以我们刚刚说过,即便有这种轻生念头的人,也是一瞬间,时间长了他不会的。我们平常要是针对这样的人,只要时间稍微长点,仍保护着他,时间长点以后他自己想通了:哦,这样应该是很难受的。

所以昨天我看见就在那边坐着,像不可怕的人,有些是已经完全失去信心,看见外面的世界就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对她的打击太大,所以会做一些轻生,但仅仅是一瞬间,过了这个时间他一定会后悔的。当然这是不自在的行为,特定的!哪怕临时已经断送自己的性命,但是最终结局应该是很糟糕的,因为并不自在,仅仅凭借这么一个魔力,一个魔驱使下她就轻生了。

还有一种就像我们平常学很多理论,什么无分微尘,无时分刹那,学缘起性空的人,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虚幻,因缘和合而形成整个世界,因缘各自分离的时候,这个世界也是虚假的。那么这种空性感受要是很强烈的话,当你在面对一切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可执著的,一切都是虚幻,如同天空中的彩虹。当因缘和合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彩虹好看,但当彩虹消尽的时候,你也不会因彩虹的消尽而烦恼。没有一个人说,天啊!我的彩虹消失了,我就跟着它一起哭,不会的。都知道它是因缘和合的,要具备几个特征几个条件:第一,温度一定要高;第二,要达到一定的湿度。比如天气很好突然下了一场雨,这时候既有温度又有湿度,这时候在空中就会呈现彩虹,高原地方为什么出现彩虹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因为它的温度和湿度,还需要一个它要的光照在上面,没有太阳光的话,也不会有彩虹,但总之有彩虹的地方一定是光照很强,要具备这么几个特点。我们冬天汉地天气也热,湿度也够,但是为什么没有彩虹呢?因为天天都是阴天,没有太阳光啊。但是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即便彩虹有多么好看,当彩虹消尽的这一时刻,我们也不会为彩虹消失而痛苦,原因是你知道它的本性,就是这样。所以一个修行者知道这些道理,因此对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大的执著,甚至生死也是在一切万法的范围当中,它也是无常的,它也是虚幻的。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死,当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生有个“生”的一个实体,死就是“死”的一个实体。但细致了解其中的这个道理,都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无常的,就是这么一个规律,一个过程而已。

但这时候多多少少会安慰自己,内心一定是很安慰,也就相对是清净的,因此看见外在世界无论有多大的迁变,对他也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要是这种状态当中无常的话,虽然也有一些自在,但是这里头不具备的是什么呢?未来的趋向。虽然说空性能创造很好的条件,但只有等待的成分。我们可以看出来,知道一切都是虚幻,那真正的清净圣地、光明刹土又在何处呢?它只能去另寻。甚至心里想到是,凭借前面的修行后期可能会有刹土呈现,说得更白一些,与刚开始步入修行从事善行的人没有太大的区别,那时候也只有等待的身份。说我们在座的很多修行者,从初入佛门到今天做了不少的善事,有功德么?一定有功德。功德在哪里?这我不知道,应该是有功德。通常情况之下,我们说贪嗔痴烦恼应该要消尽,出离心、菩提心、信心功德要增上,即便这方面没有太多明显,但是相信因果不虚,应该是有功德,可能我们都是这么想。那这个功德,当我从人间消失的这一时刻,这个功德可能就起作用了,应该会把我推到一个好的地方去,但说的更白一些,就是只有等待的成分。那么刚刚所说的这种修行者,最终也有点等待的成分,因为清净刹土还要去另寻,另外去寻找一个清净刹土。

第三种,在前有的条件之下,一切清净刹土,它的根应该是超越一切意识的智慧,若真能赤裸这个智慧的话,清净刹土不需要到哪个地方去寻。尤其无论是直断与顿超,都在讲解清净刹土,这个清净刹土不是在上面添加它叫清净刹土,而是真能呈现清净刹土。那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再去寻找一个清净刹土,它就在你的当下,它就在你的眼前。所以这时候无论呈现什么样的状况,不需要另寻刹土,眼前即为刹土,这时候他决定不会有丝毫之恐惧感。

我今天讲解这么三个层次,也就是昨天我在看着前面的那一条河修学的过程中一些感悟。这么讲解的目的也是在返观自己的内心,我现前拥有什么样的条件,若是现前没有最高的条件,应该在这方面多去观照,多去修炼,只要好好修行,它就在我们的面前。因为从理论上,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不少理论,乃至听闻导师教言的人,多多少少已经知道在智慧之下,清净刹土不需要另寻,这个道理我相信都知道。就像我们现前所讲解的,就像一个化学一样,因为很多很多后面的结果是前面很多很多的条件和合而形成的,当某一个因素改变的时候,后面的果实也顺着它会改变。曾经在实验室做过一些实验的人都知道,比如水是什么样的分子组成,或者是什么东西又是什么样的分子组成的等等等等,当里面缺少某一个环节的时候,它后面的结果可能不是这个了,所以世界万物也是这样的,它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比如说一个汽车,一个汽车若是没有四个轮子,它叫汽车吗?不叫汽车,因为跑不动了,所以在它上面缺少某一个零件都不叫这个东西了,它也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刚刚所讲解的这一系列道理,如是了解再去作修行,我相信对他的信心越来越会增加。说得更白一些,我们所说的还是刚刚说到的,当在修行过程当中时时要提起正念,要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哪怕这个时间段感觉的时间还是蛮长的,有时候稍微有点时间的感觉还是蛮舒服的,为什么一定要麻醉自己呢?麻醉自己的原因是由于心态不正,天天处于烦恼的人。就像世间的人,就靠饮酒,要不到外面去反正跳跳舞,逛逛街的,要不到外面去旅游来打发时间,因为一定有他需要这样打发时间的理由,可能他内心太孤独,无聊、烦恼。
但是我们现前已经越来越知道,人要有个追求什么都好办。举个例子,前两天所说的,随着年龄的增上,有时候年龄大点的人学习佛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曾经年轻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追求,即便没有什么信仰,追求已经变成你的信仰,所以没有时间太多的考虑,天天为了这件事情成功而奔跑,所以所谓的抑郁基本上不会在你面前呈现,因为你想抑郁也没有空间呐,天天都要去劳动,哪有什么时间去抑郁,抑郁都是闲着没事的人干的事。当退到二线的时候就没有以前般的追求,年龄已到一定的地步,即便你能做一些,但是这个社会的一种趋向也好,一种规则也罢,总之你已经开始到了休息的时间了,你想再去追求,人家不会提供给你一些方便,所以你也只能在家待着了。待着待着无聊就多了,因为一天还好说,我今天可以做个好吃的,但是好吃的能吃多少天呢?过两天呢,还是觉得不好吃了。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什么事情要是频繁了就没有感觉了,所以到达一定的时候,由于心中没有什么追求。年轻时代的很多追求,行不行该尝试的也已经尝试了,该吃的已经吃过了,该穿的已经穿过了,什么都已经尝试了,但现前就要开始无聊了。再加上又没有什么信仰追求,所以天天待在家里一定会抑郁,所以这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病。为什么年龄偏上的人一直要折腾这些年轻人呢?有病没病的说我有病,因为我没有什么其他可说的,只能靠这个来折腾你呀,闲着没事的。

我们刚刚所说的是一些开玩笑的事,但是真正对于老年人来说,像我们进入佛门的缘故,无论年龄有多大,我们有很大的追求,所以追求可以激活脑细胞。为什么年龄稍微大点,人就逐渐变成就越来越糊涂呢?从某些角度来说可能是年龄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和你的心识还是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年龄增上,很多人没有像年轻人一样有那么多追求的缘故,所以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想,脑细胞也顺着你不去活跃,由于不去运用它的原因,它也就没有那么活力了,慢慢慢慢就奄奄一息了,所以你的机器也很快就会退转,很多很多方面好像一瞬间就会变成和往昔大不相同的地步,原因是你放下很多很多的缘。但人要是有个追求,单纯从脑细胞活跃也会创造很好的条件,所以基本没有听说过哪一位修行者到老的时候已经糊涂的说法。

曾经在高原地方,我也见过很多很多年龄偏上的老和尚,虽然身体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可能没有年轻时候那样有活力,但是他的思想还是蛮清净,清净得比年轻人还更清净。喇嘛仁波切当时圆寂的时候85岁,当时中气足的,一般的年轻人是绝对跟不上,特定的,这个思维逻辑和推理方式完全没和年轻人相比,这些都是高僧大德的功德,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他时时都在活跃自己的脑细胞,所以是蛮好的一件事情。

因此我们在平常修学过程当中,时时要记住自己在做什么,哪怕在打坐过程当中,整个过程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不要让自己糊里糊涂进入到一个无记或闷厥状态一般的无念里,这就不对了,这是一定不对了!不是你说过超越言语,超越意识,意识感觉不到的时候应该是超越。意识感觉不到的时候,要记住意识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有念,一种是无念。无念也感觉不到,感觉不到并不代表是智慧啊,智慧决不是感觉不到的。我们刚刚说过,虽然它已经超越这个时空,称之为超越过去,现在,未来,在第四时大平等,但是它也不是没有智慧明分,一定是有的!这样一来,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瞬间啥都不知道的状态,基本处于无念的状态。尤其现前已经开始靠近春季,昏沉是最重的时候,这种“一点都想不到一个小时怎么过去的”时候会越来越多,会多一些,因为是这些季节的原因造成的,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但是我们今天要着重讲解的是,修行的目的是为了逆缘转为善用。有昏沉掉举一点都不可怕,当有昏沉掉举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式去对治。比如说,昏沉掉举过于太重的时候,用观察修。观察修——祈祷上师,祈祷上师也不是象征性地做一下祈祷上师,而是发自内心的去祈祷,虔诚去祈祷上师。至于念诵仪轨,即便念诵很多遍,也如是作祈祷。这样作祈祷,最终内心会感受到一种很清明,在信心具有的前提之下,感觉到很清明的一个状态之中,这时候再逐渐开始进入安住修状态。当然不光是祈祷上师,包括念诵一些心咒。尤其是刚开始修行的人,行不行就拿着一座的感觉而定以下的修行好与不好,这个当然不是这样的!就拿这一段时间我们正在讲解窍诀法的弟子们,甚至刚步入修行,在修行的这些信众们,一开始修学好与不好不能决定你接下来的修行好与不好。一开始修行都不会很好,甚至你感觉得好也是站在相对的角度,但实际上一定不会好,原因是什么呢?必定是新学的,因为很多很多哪怕坐的姿态,哪怕眼晴的看法,或者是很多很多做法,都是刚开始做的一件事,对你来说非常陌生,所以这时候一段时间一定做不好。就拿“身要七支坐法”来说,我们说身心要达到一种轻安的感觉,不是一两天能做得到的,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所以这一段时间当中,哪怕没有很好的禅定,只要能把身心能安置在一个很轻安的状态之中,你就是个很会修行的人。一味去看这个心能不能静下来,如果没有很多的辅助,包括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意要发菩提心等一系列方便,仅凭借一味去压住自己的内心是达不到清净的,需要很多很多辅助!那么这些辅助也需要长期慢慢慢慢去培养,不能一锤定音,认为第一座怎么样,他就是这样的,他得需要长时间慢慢慢慢去修炼。
我前两天把曾经我修顿超时候一些事情,天天都当成一个依据来讲解,原因是告诫每个修行者,不要一开始修行好与不好,这就定为我的修行好与不好,甚至以下就根据这个来走动。前面不太好的,接下来修行信心就不太大;前面修行感觉好点,接下来我修行感觉好点,不能以这个为抉择。前面的修行不好是很正常不过的,就拿这个身心达到轻安的感觉来说,在座的每个人可能都没有达到过这样的地步,原因是,不是达不到,而是我们压根没有往这方面重视。行不行就看这个心,因为我明后天还是要去见导师,得说几句话,不能天天去调整身体,那等两天什么感觉都没有,等两天我说什么?又得紧张了,还不如先去看看我自己调心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感觉,哪怕突然晕过去也很好,我也可以说我那段时间我晕过去了,还得有话可说。好了,不能一味去拿着我要说点什么,而是如理如法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这一段时间也在说,密法是上等根机的行为,不是每个人都能修学密宗。三乘教法是针对三种根机而宣讲的。下乘,就是下乘根机也好,下等根机为小乘教法,中等根机为大乘教法,上等根机为密宗。凡是进入密宗,甚至对密法心生净信的人,你的信心来自多方面,一定比在下面修学者还会更高于一层,要不对密法生不起信心。第二,修学密宗的过程当中,我们把密法也分为次第根机和利根者两种。次第根机,就像刚刚说的,上等之下等根机、上等之中等根机,称之为次等根机。上等之上等根机为利根者,密法当中是如是树立根机的。但这三种根机当中,上等根机,为他宣讲密宗见解当下就成就,就像往昔历代在高僧大德们,即便当时印证的方法是心印传承,还是表示传承,还是口耳传承,仅凭借这样一个缘,当下成就,当下当然就没有什么时间的概念,一瞬间的事情;中等根机在六个月至两年的时间就能成就;下等根机一生能成办解脱,即便你根机有多么低劣,也在十六世当中成办解脱,这是密法的殊胜和密法针对根机而成办的时间。

接下来不光是讲理论,我们现在正在修行之中,那么这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根机放在这样一个根机之上,直接现前的条件放在根机之上,看看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能成办解脱。虽然有时候我们希望能上等和中等一般,但是相信下等是一定能做得到的,甚至有些人可能会想到,我无论从哪一方面,信心乃至精进,还是算中等根机,应该说得上吧。若是中等根机的话,自从修学密宗到今天,我可不止两年,密宗说最低六个月,最长两年的时间就能成办解脱,但是为什么我已经超出这个范围,仍旧还没有达到很好的见解。但这时候不要一味去说这个结果,先看看密宗所讲解的是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在这样的时间内可以成办解脱。现前需要关注的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方式方法是否理如法,有没有缺陷。就拿我们这一段时间所修学的成熟口诀法来说吧,每次我告诫每一位弟子,为什么前期还要去背诵,还要去阅读,不是我要开始实修吗,为什么还要像闻思一样,该背的又得背,该看又得看,那和闻思有什么区别呢?没区别。但我们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就是在实修过程当中能做到如理如法,不要有漏洞。

曾经我也见过很多修行人,无论修的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仅仅是顺着一个名称走之外,实际上并没有做的如理如法。前一阵时间我也听到汉传佛教的一位汉族和尚,我们在聊天的时候说,他曾经对成办解脱还是蛮有信心的,但是仅这一段时间,慢慢慢慢就变成,就按照显宗修行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对密宗成办解脱的欲望没有像以前那么大。当我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就觉得,天呐!还是真的是有点愚钝,还是无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与这种感觉相同的人,我们在座可能也会有啊,修到修到修不下去了,还是念显宗吧!是的,显宗说念诵一句佛号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说,但是念诵一句佛号,什么时候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就没有准确的时间了,可能是多少劫以后,但你已经播下成佛的种子是特定的!但是至于什么时候成就不知道。以这个为基础,接下来再修学到达多长时间就能成办解脱,这就叫密意。但有些不知道的人就认为,当然有些信心倒挺好的,信心也是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但有时候信心也是在很清明的状态之中,而不是迷惑。就如同你所了解到的,念诵一遍阿弥陀佛,当下就能成办解脱的话,那历代传承祖师讲解那么多的法干嘛?难道需要折腾众生不成?又要背诵,又要学习,又要这么打坐,多难的一件事情,曾经历代高僧大德也是闲着没事,先修一辈子,后面念一句佛号成办极乐世界了吗?不是的,可能还是我们了解的不透。显宗真的就是念佛号这么简单吗?不,显宗也讲解“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也讲解心不散乱,讲解持名念佛、有像念佛和有想念佛等一系列过程。没有讲解掺杂烦恼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说,也没有说不调伏内心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惠能大师曰:“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善的标准是什么呢?所以说嘛,还是不懂的原因。没有一个法当中说不需要调伏贪嗔痴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所以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若是把我们当前所拥有的贪嗔痴烦恼带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西方极乐世界也乱成一锅粥了。阿弥陀佛现在不光是红的,红得可能发紫了,因为被气的!所以当然不是这样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心的显现,清净什么呢?没有贪嗔痴烦恼。所以我们当前的修法也同样一个道理,甚至在讲极乐四因的时候,发菩提心、明观资粮田、积资净障、清净回向之极乐四因,与我们当前所讲解的法有多大的区别啊!当然站在每个人条件之上讲解相应的法,这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总的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当初修行期间怎么去运行,逐渐修行期间怎么运行,我这两天说过,一对一并不是有什么说不得的、见不得的、听不得的事情,必须让一个一个人教。没有、没有。都听得,都见得,都可以看得,但是为什么还需要一对一呢?因为当导师把某一个法赐予每个弟子以后,接下来就靠自己的修学方式去修,那么修出来的见解就大有不同了。有些人可能很高了,有些人还是站在最低的角度,所以根据自己所得到法,我们分为共同和不共同法两种。共同,指的是我所得到的和你所得到是相同的,你我两者之间是共同的。我所得到的很低,你所得到的很高,你我两者之间是不共同的,因为我完全做不到你这样的见解,如果这时候一味按照你的方式教给我的话,我就接下来做不了,所以这时候根据每个人的条件讲解相应的法。

曾经我在亚青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导师,某某某人讲多少个窍诀法,为什么有些人只讲解那么多法?因为法永久没有特定的,一切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所宣讲的,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境界而讲解的,所以当然不一样!要是一样的话,还需要这么单独讲解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平常也看见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圣地,临时当然可能我们所听的太寡、太少的原因吧,除了亚青这样的传承方式之外,真的还是稀少的。说他已经修过《大圆胜慧》、修过《法界宝藏论》、《句义宝藏论》,甚至《六中阴教授》,或者禅定这个要旨,那个精要,很多很多,但多数还是来自于如同闻思一般,导师在上面给他讲过这个道理,讲完道理我们就懂了吗?举个例子,一切万法都是虚幻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基本学过大乘教法的人都懂,但现前你面对一切都能做到这一点吗?尤其是像这样的乱相慢慢要带到梦中,近期时间,你几次能认识到梦是虚幻的?没有、没有,还是和以前一样。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梦里和中阴有点相同,你要是在短期时间内梦里认识到梦是虚幻的话,中阴一定能获得解脱。所以有时候你们也可以多去关注下“不变密意相梦境”,也可以把这个当作是自己是否见解增长的准则。若是近期时间认识到梦,认识到梦是什么呢?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知道梦是虚幻的,这可不叫认识到梦。

前一阵有个人把我带到沟里,天呐!当时我好长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我就问一个居士,因为他在前面讲理论的时候,什么都是空,你要是这个空的感受多强烈,是不是已达到定解,那我接下来就开始问“不变密意相梦境”,说梦里你能几次认识到梦?他说什么时候我都知道是梦啊!我说什么时候都能认识到?他说什么时间都能认识到。天呐!这个人真厉害,但是看他的见解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啊。我又重新问,他还是说什么时候都能认识到梦。我说要不这样,你把从第一睡觉的时候到认识到梦之间整个给我说一遍,说他昨晚上怎么认识到梦的。他说最终他的结论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他知道一切都是梦。就说了那么长时间把我拉到这,这谁都知道!我说的是梦中他也不是逼迫下、被动下认识到梦,而是主动下认识到梦。主动去认识到梦,当梦境一呈现的时候,由于平常对空性的认识,这种暖相已经带到梦境,一瞬间就知道一切即为梦。甚至你可以继续做梦,你可以直接停止梦,梦里头可以自在,甚至可以转变一切梦境,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你的身旁。平常可以多问问自己的梦境。

今天我所说的有点乱啊,本来前面讲解的是该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尤其说的最多一点的是怎样才能让逆缘转为善用,所以我想今天把这件事情好好说说一些。因为每次都在回答很多问题,但每个人的问题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但即便怎么样,我平常回答的时候尽可能站在大众的角度来宣讲,但有时候也以我自己平常的感觉来讲解一些也有,还是蛮有意义的。因为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也讲了不少的法,尤其是面对每一个修行者面前,根据每一个人的条件在讲解相应的法,这时候难免多多少少也知道大众的一些说是缺点也好,暂时不足的地方也好,修行过程当中一些漏洞也罢,出现这么些显现主要还是平常由于妄念太多,因此修不下去的一些说法相对多一些,但这些都是我们对修学了解不透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记住刚刚所说的,妄念多一点都不可怕!顺着妄念飘才是可怕的,但若是知道妄念生起来的时候,你也不需要靠强大的力量,只要树立一个善念,稍稍专心一些,前念顺着第二念生起而消失,这是妄念的规律,用不着拿很大、很强的力量去对治它。尤其是拿着很强,甚至怕前面的妄念消尽等一系列想法,这样一来更难消尽前念,原因是你时时不放。不是妄念消尽不了,因为你抓住它了,不放它走,所以当然它也走不动了,所以一切还是来自于个人。所以在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要记住这一点,有念不可怕,因为你现前必定还是在意识范围当中,我们把整个修行就叫什么呢?叫意识转为道用。意识转为道用,在转为的过程当中,基本还是在作意,所以不要一作意就认为这是一个过错,因为现前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

小孩子叫人吗?当然叫人。但他能做到大人的事情吗?做不了。由于做不了大人的事情,因此我一定把他当作不是人的话,那世上就没有人了。所以我们第一次修行过程当中,只要是这个杂念或者是需要动这个念,就把它当作是一种过失的话,下面永远不会有什么智慧的说法了。所以前面在修学过程当中他是混合体的,他可能也有一些智慧成分,但多数成分都是意识,但即便是这样,就按照如理如法的方式去修。就像刚刚说到的,该需要观察修的时候,观察修,该安住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搅乱他。看这个见解是否是一种无念,我就怕成为无念,不需要怕的,无念就无念,不要去管它,尽可能做到自然一点。再产生起心动念的时候,又开始作观察修。懂得这个道理,接下来你的修行永远不会因我这一段时间妄念多而修不下去,或者是由于我这一段时间没有定力而修不下去,永远没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我们必定还是在修道的路上。在路上有好的时候,有坏的时候,就不要在这上面停顿,这就是最好的修学方法。
停顿相当于什么呢?对某些感觉产生部分的执著,无论是好,或者是坏,但是只要形成执著的时候,就相当于什么呢?你刚刚从你家到这边,路上看见各式各样风景,一个情景。看见好的情景,哇!这个多好看,你要是在里边停顿十分钟的话,本来你可以提前10分钟到达你要去的地方,但由于你在那个好的地方站了十分钟的缘故,就形成耽误了10分钟;又到了另一个地方,这个风景很坏,你就想我要去的地方应该是最好的,路上这么坏,下面还会有更好的地方吗?若要在那边再停个一两个小时的话,今天早上所听的课只能缺席。原因是,就是由于你在路上停顿了两三个小时的原因。

我们接下来的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坏的感觉,感觉本来就是正常的,但是由于过分执著的原因就形成障碍,就像我们在路上看见好的风景和坏的风景,这就是路途上的现象。只要你不停顿,直接往前走,预期的时间就能达到终点站,但你要是在这上面再开始加于分别停留的话,预期的时间就到达不了。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一定不要在这些感觉上面去特别执著,说好,不好,好,不好。因为我们现前所关注的不是好与不好,也不要在上面添加太多,也不要再去听旁边的老年人们在说什么,老头子们在说什么,因为我们现前是追循历代传承祖师们的教言,而不是哪一位老太太老大爷的教言。因为很多人爱听这样的话,因为我本来是这样修的,但昨天无意当中遇到一个老太太这么一说,反而对我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接下来我的修法变成这样。你连这个自知自力和这个意志力都没有,还能求法吗?难道这个老太太说你这样修行还不如跳河好,你就跳河啊!你说这倒也不会。已经开始会了,什么都相信老太太说的话,有一天你一定会相信的。但这些都是不自在,甚至对自己整体修法认识和自信不够的原因造成的,当然平常也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尤其是正在修成熟口诀法的这些弟子们,《四精要法》和《如意宝藏》,这两天可以多看看一些,把自己当前的修行做得更圆满。

接下来我们每个人手中,可能有些人已经得到,有些人没有得到《胜乘狮吼妙音》。《胜乘狮吼妙音》是成熟口诀法的全部,但里面可能没有像我们接下来讲解那么系统,但是总的来说里面讲的还是蛮细致的,但是也不要一次性全都看完,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等两天你回答的时候,基本会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回答,但一听就知道是来自于理论,不是实践。

因为这两天我也陆续听到有些人在回答觅心法,就是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的时候,他怎么回答呢?全是理论的味道!因为实修和理论的味道,真的好好听一下就知道。好的,这时候我就问他:学了不少中观吧?“学是没有学好长时间,但是看了不少的中观”。当然是的!他说为什么上师要这样问?因为你今天全是这个中观的味道,背下来的味道,可能背的并不是那么很通畅,甚至也不是那么很全,但总的来说,某个段你还是背了不少,因为今天你就拿着这个来回答,这是人家说的,和你有什么关系啊!我今天要的是你的见解如何,而不是让你去背哪个书本上是怎么讲解的。所以个人的感觉和书本上所讲解的完全两种味道,一定是这样!你不需要用一些太多佛教名词来回答这些见解,说什么这就叫佛教,有很多专用名词不懂都行,因为书本上所讲解的一系列都在讲解,比如当你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这个处于什么样的环节?这个环节写出了一本书,这个书就是照着这个感觉,这个境界写的。用的词,当然我们回答的时候和这个用的词完全不一样,实际上还是在讲这个境界。你已经完全抓住和已经证到这个境界以后,书本已经变成他的诠释,会不会靠这个来“庄严”,就把它装饰的好看一点,这倒也不重要,主要要抓住它的根本。大概就是这样的,这上面是需要好好去做。

但接下来我相信,由于我们平常都是如实讲解的缘故,很多人在修学过程当中,就不会有这方面很多的困惑。因为现前越来越知道,哦,今天已经知道,妄念多并不代表我的修行不好;即便妄念少,也不代表我的修行已经很好。因为一切都在于什么,转为善用,这个“转”字才是最为关键的。当前我们修学过程当中,有妄念和无妄念都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我会转为道用,会运用观察修和安住修,这才是我今天该做的事情。只要内心当中有这样的思想,我相信接下来你的见解一定会一帆风顺,真需要这样。天天都在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真正面对无常的时候能否解脱,一切取决于当前的见解,就像我昨天面对着河面而所领悟到的这些感觉一般。哪怕你现前知道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懂得一些缘起性空的道理,那么接下来站在佛的果位到底在哪?缘起性空应该是的,但也只能说应该是的,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众多书本上,但你的见解呢?还是没有达到。因此所谓的这个清净刹土还得另寻,还要在这个认识空性之外去寻找一个清净刹土,就说明这样的见解即便拥有,还是不圆满。所以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今生能修学一个圆满的见解,尤其当遇见什么样的事情前,我们都能自由自在的驾驭一切,这可能也就是我们当前该做的事,当今进入佛门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平常我也听到很多人现前逐渐把佛教变成一个文化知识,就光靠说,说多少说多少,但是真正把它运用到实际修行当中,达到刚刚所要的这个见解者,还是稀少,越来越少,所以我还是希望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在以下的修行里还是要好好的修行着走。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很多教材,但是平常修学过程当中,一定按照修行的规则来,要不你的见解真的不会有很好的增上。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曾经喇嘛仁波切身边有两个弟子,起先两个和尚都说小时候一同当和尚,他们可能在学校也读过一阵时间的书,后面就当了和尚。当和尚以后就开始学一些理论,但有一个和尚理论还算是挺丰富的,虽然没有什么堪布的头衔,但是还算不错的。但是接下来他们就觉得实修还是蛮重要的,要是没有一个实践,怎么去面对无常呢?所以两人同时依止导师,同时在幽静山里闭关,就这样。有一次幸运可以见到堪布昂琼的另一位弟子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的道友叫堪布门色,当时也是德高望重的一位修行者,他们就在这位导师面前也得到印证,当时两人一起就在导师面前得到印证。但由于有个曾经学理论不错的人,当时导师说讲解的一切基本上都已经背诵下来了,完全记在心中。接下来他们就在山上闭关了两年,当时得到印证而把导师所讲解一切背诵下来的人,因为他平常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比如说见解是怎么怎么样,就在上面作意去创造一个见解,说的更白一些,就是假想一个见解,这个见解本身是没有的,他就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见解,认为这就是见解,就在这上面,说是如如不动就安住,就是自己创造的,下面没有什么根基、地基,直接拿一块石头在空中放着一般,由于下面没有一个支撑点,一定会堕落。

就这么修了两年,两年以后就到上师身边,才遇到喇嘛仁波切,在喇嘛仁波切面前依止,开始依止导师修行。但当时在上师面前汇报他们修学的过程当中,那个稍稍有些文化知识的人问上师,我两年时间都追循导师的教言这么修的,但为什么我的见解没有一丝毫之进展呢?上师说,不是什么原因,用佛教的话来说这就叫“伺察意之见解”,用我们世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假想了一个见解,你天天想着我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能达到这样吗?如同乞丐,因为想到富贵家的金银财宝,就是天天想到我有金银财宝,我是富贵,他就会变成富人吗?不会的。他还是要从一点一滴,先从哪怕是一瓶矿泉水开始,一点一点去得到更多的财富,不是说心里想着我是谁我就变成谁,要记住这一点。当前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把理论运用好,要运用的恰当,不能一味去按照自己这么去假想,即便你怎么想,今年是这样,明年是这样,后年还是这样,到多少年以后基本也就是那样。所以在修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修行的规律、规矩去做,一定要按照这个去做,要不哪怕你从理论上有多么丰富,但仅仅是伺察意之见解,永久不会有进展的时候。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