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白血病神奇的21味靶向特效中药:疗效惊人

白血病神奇的21味靶向特效中药:疗效惊人
原创 罗华昌 中医罗华昌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前言
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在现代医学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同时,中医药在白血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中医药凭借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调节机体免疫、改善症状、减轻化疗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旨在对用于白血病治疗的 21 味特效靶向中药进行深入分析和学术交流,探讨其作用原理、用量、治疗过程中的反应以及配伍心得,以期为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但需明确强调,本文仅作学术交流,不构成医疗建议,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一切治疗需在医生面诊和指导下进行。
21 味特效靶向中药详述
  1. 生地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其凉血作用可针对白血病患者体内热毒炽盛、迫血妄行导致的出血症状起到一定缓解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中的有效成分能调节免疫功能,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量一般在 15 - 30 克之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质、病情轻重等进行适当调整。在使用生地时,若患者脾胃虚寒,则需谨慎使用或适当配伍温阳健脾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若患者阴虚火旺明显,可适当增加生地用量以加强滋阴降火之力。
  2. 水牛角水牛角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作用。白血病患者常伴有高热、神昏等热毒炽盛之象,水牛角可有效清解热毒,凉血清心。其主要成分水解后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有一定意义。一般用量为 15 - 30 克,宜先煎。当患者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时,可适当增加水牛角的用量以增强清热定惊之效;若患者体质较弱,用量可适当减少,并配伍扶正之品。
  3. 黄连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强。在白血病治疗中,主要针对患者体内的湿热火毒之邪。其所含的黄连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白血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易并发的感染有一定防治作用。用量一般为 3 - 10 克。若患者脾胃虚弱,可与适量的甘草配伍,以缓解黄连的苦寒之性,防止伤胃;若患者热象较重,可适当增加黄连用量,但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4. 黄芩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在白血病治疗中,黄芩可清上焦之热,对于白血病患者出现的肺热咳嗽、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疗效。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白血病细胞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用量为 6 - 15 克。若患者兼有咳嗽症状,可与杏仁、桔梗等止咳化痰药配伍;若患者出血症状明显,黄芩可与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地榆等配伍使用。
  5. 党参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白血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或经过化疗等治疗后,常出现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症状,党参可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党参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数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用量为 10 - 30 克。若患者脾胃虚寒,可与干姜、白术等配伍以增强温中健脾之力;若患者气血两虚明显,可与当归、熟地等补血药同用。
  6. 人参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人参主要用于挽救垂危之证,大补元气。其含有的人参皂苷等成分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但因其价格昂贵且性偏温,用量需谨慎,一般为 3 - 9 克,宜另煎兑服。对于体质壮实、有实热之证的患者忌用,以免 “闭门留寇”,加重病情;对于正气极度虚弱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用量以挽救元气。
  7. 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同时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常用量为 10 - 30 克,个别可以用60到120g。若患者自汗明显,可与防风、白术等配伍成玉屏风散以固表止汗;若患者水肿,可与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
  8. 砒霜砒霜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有大毒,但在白血病治疗中,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它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剂量使用砒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白血病病情发展。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用量需极其谨慎,一般需在专业医生的严格监控下使用,常用量以毫克计。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毒和对症治疗措施。
  9. 石膏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在白血病患者出现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症状时,石膏可起到良好的清热作用。其主要成分硫酸钙能抑制体温中枢,起到解热降温的效果。一般用量为 15 - 60 克,宜先煎。若患者热盛伤津明显,可与知母、麦冬等滋阴清热药配伍;若患者脾胃虚寒,应慎用石膏,或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以减轻其寒凉之性。
  10. 麦冬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白血病患者由于热毒耗伤阴液,常出现阴虚肺燥、胃阴不足等症状,麦冬可滋养肺胃之阴。麦冬中的麦冬多糖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常用量为 6 - 12 克。若患者咳嗽少痰、咽干口燥,可与沙参、贝母等配伍以润肺止咳;若患者心烦失眠,可与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药同用。
  11. 胎盘胎盘即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归肺、肝、肾经,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胎盘可补充患者的气血阴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含有多种激素、抗体和营养物质,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帮助。一般用量为 2 - 5 克,研末吞服。对于阴虚火旺、有实热之证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助火生热;使用时需注意胎盘的来源和质量,确保安全卫生。
  12. 仙鹤草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的功效。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出血症状,仙鹤草可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其含有的仙鹤草素等成分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生成。一般用量为 6 - 12 克。若患者咯血,可与白及、百合等配伍;若患者便血,可与地榆、槐花等配伍使用。
  13. 羚羊角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功效。在白血病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抽搐等症状时,羚羊角可清热息风止痉。其主要成分羚羊角蛋白等具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由于羚羊角为珍稀动物药材,现多以人工合成品或其他代用品替代,一般用量为 1 - 3 克,磨汁或研粉冲服。使用时需注意其寒凉之性,对于体质虚寒的患者慎用。
  14. 田七田七即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田七可用于治疗患者的出血症状,同时其活血化瘀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可能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田七中的三七皂苷等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一般用量为 3 - 9 克,研末吞服或入煎剂。若患者出血伴有瘀血征象,可适当增加田七用量;若患者有出血倾向且体质虚弱,可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用。
  15. 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金银花可用于防治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引起的感染,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的绿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一般用量为 6 - 15 克。若患者外感风热,可与连翘、薄荷等配伍;若患者体内热毒较盛,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16. 当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在白血病患者出现血虚症状时,当归可起到补血养血的作用。其含有的阿魏酸等成分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一般用量为 6 - 12 克。若患者血虚兼血瘀,可与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药配伍;若患者大便干结,可适当增加当归用量以润肠通便,但需注意其温性,对于阴虚火旺者慎用。
  17. 熟地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熟地可用于治疗患者的血虚和肝肾阴虚之证。其含有多种地黄苷等成分,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 9 - 15 克。若患者肝肾阴虚明显,可与山茱萸、山药等配伍成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若患者脾胃虚弱,可与砂仁、陈皮等配伍以防止熟地的滋腻之性影响脾胃运化。
  18. 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白芍可养血柔肝,缓解患者因肝郁血虚引起的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其所含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一般用量为 6 - 15 克。若患者肝气郁结,可与柴胡、香附等配伍以疏肝理气;若患者自汗、盗汗,可与桂枝、龙骨等配伍以敛阴止汗。
  19. 阿胶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阿胶可用于治疗患者的血虚、阴虚及出血症状。其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有积极作用。一般用量为 3 - 9 克,烊化兑服。若患者血虚明显,可与熟地、当归等配伍;若患者阴虚燥咳,可与麦冬、沙参等配伍使用。
  20. 丹皮丹皮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丹皮可清血分虚热,对于白血病患者出现的低热、午后潮热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同时其活血化瘀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丹皮中的丹皮酚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一般用量为 6 - 12 克。若患者阴虚发热,可与青蒿、地骨皮等配伍;若患者瘀血内阻,可与赤芍、桃仁等配伍使用。
  21. 炒黄栀子炒黄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在白血病治疗中,炒黄栀子可清泄三焦之火,对于白血病患者出现的心烦、发热、黄疸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含有的栀子苷等成分具有抗炎、保肝、利胆等药理活性。一般用量为 6 - 10 克。若患者心烦失眠,可与淡豆豉配伍;若患者湿热黄疸,可与茵陈、大黄等配伍使用。
治疗原理及反应
这 21 味中药在白血病的治疗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一方面,它们可直接或间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如砒霜、金银花、丹皮等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多数中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党参、黄芪、麦冬等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对治疗的反应性。此外,一些中药还可针对白血病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如止血、清热、补血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对于一些苦寒之品如黄连、黄芩、石膏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需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用量或配伍健脾和胃之品。而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砒霜,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调整。
配伍心得
在配伍这些中药时,需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首先,要根据患者的证型进行合理配伍。如对于热毒炽盛型的白血病患者,可重用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如生地、水牛角、黄连、黄芩、金银花等,并适当配伍扶正之品以防止清热太过损伤正气;对于气血两虚型的患者,则以党参、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阿胶等补气养血药为主,佐以少量清热解毒药以防留邪。
其次,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黄芪与党参配伍,可增强补气之力;生地与麦冬配伍,可增强滋阴清热之功。同时,对于一些有毒性的药物,如砒霜,需谨慎配伍,可与甘草等解毒之品配伍使用,以减轻其毒性。
此外,还要考虑药物的用量比例。不同药物的用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在治疗出血症状时,仙鹤草、田七等止血药的用量可适当增加,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结尾
综上所述,这 21 味特效靶向中药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具有各自独特的功效和作用机制,通过合理的配伍和运用,在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然而,白血病是一种复杂的恶性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药治疗也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本文所探讨的这些中药的使用,仅作为学术交流,旨在为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我们强调,患者在面对白血病时,不能盲目自行试药,一定要寻求医生的面诊和专业诊断。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存在差异,只有通过准确的辨证,合理配伍中药并调整剂量,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实际治疗请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严禁私自转载或使用,侵权必究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