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中药绝学:一味能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奇药

中药绝学:一味能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奇药

五味学苑 

导读:中药,给人的感觉,或许很神秘,一些看似寻常的东西,怎么在中药的世界里,就成了宝贝?比如枳壳,其实很多人是听说过的,尤其是枳壳宽中下气、破气消积的功效,为众医家所熟知,然它在呼吸系统中的功效,很多人就不知所云了!今且听名医徐志瑛分享她用枳壳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精彩不要错过哟!

枳壳的功效

枳壳属理气类药,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雷公药性赋》云:“枳壳味酸、苦,性微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内连年之积。”《本草纲目》曰:“实、壳上世未分,至魏晋开始分用,乃一物也,小如指顶而实者为实,长成而空者为壳。”可见,枳实与枳壳至魏晋开始分而用之,其功效相似,但以枳壳作用较缓和。观古今医家对枳壳的论述,多为入汤剂内服。如《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医学正传》中的曲麦枳术丸,《金匮要略》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芍药散等,临床应用甚广。现代研究证明,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双相调节作用,既可降低处于紧张状态的胃肠平滑肌的张力,有解痉之功;又可兴奋松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提高张力,增强其蠕动。枳壳能兴奋子宫,使子宫平滑肌收缩。枳壳中含有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有强心、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泵血功能及提高外周阻力、升高血压的作用。另外,枳壳还有抗炎、抗肿瘤、降糖、减肥、抗抑郁和抗过敏作用。

用药经验

徐志瑛教授用枳壳通常剂量较大,可达30g,多加入复方中煎汤内服。

徐志瑛教授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喜用枳壳,且效果显著。现行中药教材未将枳壳归入肺经,但历代本草著作有将枳壳归入肺与大肠经者。如《本草征要》云:“枳壳味苦,微寒,无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面炒,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消水留胀满。枳实(即枳壳之小者)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威。解伤寒结胸,除心下急痞。”此与徐志瑛教授用意吻合。

纵观痰湿、气滞、血瘀诸症,不外乎气机不畅,导致血行不利而血脉瘀阻;或气机不畅而津液运化失常,导致聚液生痰。痰湿、气滞、血瘀又互为病因,相互夹杂,变化丛生。徐志瑛教授能在错综复杂的病机中抓住主要矛盾,根据枳壳的功效特点大剂量运用且效果良好。
 
 1.痰湿诸症

徐志瑛教授认为,呼吸系统疾病都离不开痰湿。痰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包括可咳吐而出或可触及痰核的有形之痰,以及停积于脏腑、经络、血脉的无形之痰。湿邪为患有内外之分,外湿是指感受由地气升腾之雨露雾湿;内湿是指嗜食膏粱厚味,脾胃受损,健运失司,湿从内生。气能行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津液输布的动力,气机阻滞可导致水液停留而成痰湿。朱丹溪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故气的治疗在整个痰饮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痰积已深,临床多见反复咳嗽咳痰,痰阻喉中,咳而不清,胸闷气喘,动则加重,且苔白或白腻,脉滑或濡。枳壳具有行气推饮作用,徐志瑛教授一般重用枳壳达30g,一则化痰消积,二则行气除痞作用。更重要的是,枳壳在治疗痰饮中还有引物的作用,能引导其他化痰药直达病所,气行则水行,从而更好地发挥功效。

临床中徐志瑛教授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哮喘、鼻炎、咽炎、肺癌等疾病的治疗,多以金荞麦、黄芩、桑白皮、浙贝母、桔梗、薏苡仁、天竺黄、海浮石、枳壳为基础方。炎症甚,加鱼腥草、老鹳草、重楼、射干等;气喘甚,加苏梗、苏木、白芥子、莱菔子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选加肺形草、云雾草、橘核、橘络、丝瓜络、皂角刺、山慈菇、石见穿等;哮喘,选用麻黄、黄荆、徐长卿、川芎、白芍等;鼻炎,选加鹅不食草、辛夷、白芷、苍耳子等;咽炎、咽痒,选加玄参、西青果、人中白、木蝴蝶、浮萍、白鲜皮、地肤子等;肿瘤,选用蛇六谷、山慈菇、藤梨根等。
 
 2.气滞诸症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反之,脾气不升,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停滞于胃肠,胃气不降或上逆,水谷及其糟粕不能下行以出魄门,故可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临床见腹胀、腹满、心下痞甚至疼痛等症状。徐志瑛教授认为,脾升胃降,相反相成,缺一不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肠梗阻这些疾病均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理气药枳壳能促进胃肠排空,达到消胀止痛之效。

临床中徐志瑛教授除用于上述疾病外,还常用于胃溃疡、不明原因腹泻、胆囊炎、肾结石等疾病。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多选加蒲公英、川黄连、吴茱萸、乌贼骨、佛手、娑罗子、无花果、八月札等;胃溃疡出血多选加白及;胆囊炎多选加金钱草、白花蛇舌草等;肠炎、不明原因腹泻多与二陈汤、痛泻要方、马齿苋、车前子等配伍;肠梗阻多选加三承气汤;肾结石多选加金钱草、海金沙、生山楂等。
 
 3.血瘀诸症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关系密切。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载体,血载气以行。气滞常可引起血行不利,血脉瘀阻;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则可导致气机阻滞,气逆不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在治疗血瘀证时运用理气药枳壳,能起到很好的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

临床中徐志瑛教授常用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椎病、月经失调、肥胖、甲状腺结节、乳癌等。冠心病胸痛多选加丹参、薤白、瓜蒌、桂枝等;糖尿病多选加黄芪、川黄连、玉米须、六味地黄丸;高脂血症多选加苦丁茶、决明子、绞股蓝、夏枯草、王不留行等;肥胖多选加苦丁茶、绞股蓝、荷叶、夏枯草、芦荟等;颈椎病多选加葛根、丹参、天麻等;月经失调多选加当归、柴胡、川芎、益母草、失笑散等;甲状腺结节、乳癌多选加蛇六谷、山慈菇、石见穿、青皮、山甲等。
 
 4.冬令膏方

冬主收藏,冬令调补的膏方中常有多种补益剂。补益药多腻滞,易导致气机壅滞而出现腹胀、腹满症状。在冬令膏方中加300g枳壳,可起理气疏通作用,使诸多补益药补而不腻,动静结合,有助于膏滋药的吸收,从而更好地发挥膏方的作用。

文源:本文摘自《徐志瑛学术经验集》,主编/何以蓓,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中医之妙,尽在“八法”!

中医之妙,尽在“八法”!

艾御享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一法之中, 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中医内治“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于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程氏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从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可见,八法制定是以八纲辨证为依据的。
现在中医使用的治病方法,很多都是从这八法演变而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如临证中,医家运用得当,把握分寸,勿使太过或不及,病焉有不去之理?反之不当,也皆能伤正。若按蒲辅周先生的名言则是:“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补而勿滞、和而勿泛、吐而勿缓。”具体分述如下。

汗法:汗而勿伤-代表方剂《麻黄汤》
汗法是外感病初期有表证必用之法,邪在皮毛,汗儿发之。“体若燔碳,汗出而散。”伤寒喜用辛温、温病亦喜汗解,但最忌辛温,温病亦用辛凉透表之法,。温病虽禁汗,但也要通阳利湿,不得微汗,病必难除。热病虽有寒温之分,但外邪的侵袭,由表入里,治疗均已表散,透邪外出,就是汗法的目的。当汗而汗,病邪随周身微汗而解,当汗不汗,则为失表,病邪有表入里。;不当汗而汗为误汗,大汗伤阳,过汗伤阴耗液。

汗法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季节不同、症候不同、用药不同。见一经之证,只用一经之表药,两经三经合病,则用两经三经的表药;表里合病,则表里合之;营卫合病,则营卫合治。用药师古人之意,不可拘泥古人之方。伤食、痈疮、痰饮、瘀凝、积聚、具有寒热须四诊和合参,以免勿汗误人。
   
汗法辨证选方要适宜,方剂讲究配伍,煎服之法也应注意,当中病皆止,不必尽剂。用量宜轻,宁可再剂,切勿重剂。

下法:下而勿损-代表方剂《大承气汤》
下法就是攻法,病邪在里则攻之。下法也是急性热病的常用方法。无论伤寒、温病、内伤杂病,有里实则均需攻下。攻下的目的多是攻逐肠胃邪热结实,亦有泻水、逐痰。攻逐淤血之用。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和攻补兼施,毒火宜急,风火宜疏、燥火宜润、食积宜消下,瘀血宜通下,水火互结宜导下。近来有一种用药倾向,闻补则喜,闻下则忧,须知攻逐邪热,有故无损。我曾用控涎丹治疗老年癌性胸水的患者,效果就很好。对于渗出性胸膜炎的患者用下法,既让患者免去了抽水之痛,恢复也较好,而且没有反弹。“急下存阴,下不嫌早”确为经验之谈。

所谓勿下伤阴,苦寒太过损伤胃阳,与现在我们有些医生的用药观念有关系,一见炎症就是清热解毒,大剂芩连,此类不良后果最为多见,当引以为戒。
   
温法:温而勿燥-代表方剂《桂附地黄汤》  
温法就是“寒则温之”,有温散、温补、温热等。既有参、芪术、草平和之温,亦有附、姜、桂、燥热之温。温法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温化寒湿、温化寒痰、温补肾阳等功效。
   “阴盛则寒,阳虚亦寒”,形寒饮冷为伤寒,寒邪入脏,名曰中寒,而阳虚生寒,则为虚寒。临床要具体分析寒在何脏,虚在何脏,要辨证求本,有真热假寒之证,切不可温。也有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更需精确辨证,须用白通汤加童便、猪胆汁反佐温之,寒痰壅闭,神魂不醒者急需温而开之,如苏合香丸。
   
温法要掌握尺度,药既要对症,用药亦须适中,药过病所,难免有伤阴之弊。伤寒痹症,药量不足,怎能温通经络?临床见到有的处方砂、蔻、木香、丁香用十数克,其味何能入口,病家如何下咽?辛香温燥之药,少用化湿健脾,舒气开胃,用之太过则耗阴伤气。大汗亡阳,当急需温补,些许几克参、附有怎能回天?
   
温药要掌握配伍,不能单纯用纯温热之药拼凑起来去治病,《伤寒论》中附子汤中配用白芍就是温而不燥的作用,急救回阳的四逆汤用甘草也是取甘以缓之之意,而肾气丸是在水中补火取温而不燥之意。温而勿燥,免伤其津,乃温法之要诀。
   
清法:寒而勿凝-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   
阳盛则热,热之极为火,有表热、里热、实热、实火、郁热、郁火等。而“阴虚则热,烦劳则张”则为虚热。清法就是“热则清之”,清之泻之指的是实热,而虚火当用温补。清法有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祛暑、清心里水、清肝逐湿、清肺化痰等。
   
清法是外感热病常用的方法,表证发热者,宜散而清之,既“火郁发之,”“体若燔碳,汗出而散”。清里热要根据病情,到气才能清气,清气不可寒滞,如生地、玄参之类,用之反使邪不外达而内闭。辛凉之中勿加苦寒,如在白虎汤中加入三黄反不能清透其热。里热结实,泻下以清之,以承气撤热,亦是清法,有釜底抽薪之妙。热入营分宜清营泻热,透热转气,热在血分,宜凉血散血。若阳盛拒阴则需加入姜汁反佐。
   
七情气结,郁火内发,当辨脏用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不可概用清法。凡用清法,当需顾及脾胃,必须凉而勿伤,寒而勿凝,避免热症未已,寒症既起。
   
消法:消而勿伐-代表方剂《保和丸》  
消法即消散之意,指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等方法使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结者散之”“坚者削之”即指消法而言。
   
病气壅滞不通,必用消导疏散之法,对于病势急迫,形症俱实的必须急下,当用下法,而对于失治或误治迁延日久,病邪聚而不散,日益牢坚,需用消法。消法一般常用于食积、痰核、积聚、症瘕,现常用于肿瘤的治疗。消法用药多俱有克伐之性,在消散病邪的时候当顾及正气,即消而勿伐。消而勿伐,消得是病,不是要消伤正气,使用消法要辨明病之所在,或在经络,或在脏腑,分经论治,有的放矢。并当兼顾患者的体质强弱,或先消后补、或先补后消、或消补兼施,现在临床上还须辨病,应诊断出是何种疾病,应当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治疗。对于一些癌肿前期的病人应先手术再行中医治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外感热病,临床上多有兼症,或夹食、或夹痰、或夹瘀、或夹水,必佐以消法,乃得其平。冷食所伤,温而消之。食积化热,消而清之,攻伐之法,必须有的放矢,才能有故无损,消而勿伐。
   
补法:补而勿滞-代表方剂《补中益气丸》   
虚为正气虚,虚则补之,补其不足也。有因虚而病有因病而虚的,并有渐虚和顿虚之分。渐虚是因病逐渐损伤,病势缓慢。顿虚指突然大病,上吐下泻、或突然大失血等。虚的范围很宽,有阴、阳、气、血、津液虚之分,五脏各有虚证。形不足则,温之以气,精不足则补之以味。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虚以四君为主,血虚以四物为主。阳虚不补则气日消,阴虚不补则血日耗。补则助也、扶持也。损其肺则,益其气:损其心则,和其营卫:损其脾胃,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则,缓其中:损其肾则,益其精,此正补也。阴阳互根互生,相互克制。脏腑各有生克,虚则补其母,临床有肺虚补脾、脾虚补命门火,肝虚补肾,血脱益气,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顾,此间接补也。
   
虚有新久,补有缓急。垂危之病,非峻补不足以挽救。病邪未净,元气虽伤,不可急补,以免留邪。宜缓补,即补而勿骤。温热伏火之证,本不当用补法,但每有屡经汗、下、清而不退者,必待补益而愈。此因本体素虚或因内伤或药物所伐,自当清其气血阴阳,以施补益之法,或攻补兼施,温热之病虽伤阴居多,而补气补阳亦不可废。
   
大虚内实之证,内实不足,此至虚有盛候,急宜收摄元神,法当养营益气兼摄纳。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补并非开几味补气补血的药就行了,必须注意使气机流通,血行流畅,即补而勿滞。还有用泻法来得到补的目的即以通为补,如大黄蟅虫丸。病去则食养之,以冀康复。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此贮补法,古人云:药能治病,未可能补人也。
   
从方药来说,补药的堆积很难达到补的效果,中医的滋补方大都补种有通,更有消补兼施的,中医的补药大都经口服用,因此必须兼顾脾胃。
   
和法:和而勿泛-代表方剂《小柴胡汤》 
和解之法,具有缓和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寒热并用,补泻合剂,表里双解,苦辛分消,调和气血,皆谓和解。伤寒邪在半表半里,汗、吐、下三法,俱不能用,则用和法,即小柴胡汤之类。若有表者,和而兼汗,有里和而兼下。和法尚有和而兼温,和而兼消,和而兼补:瘟疫邪伏膜原,吴又可立达原饮以和之。伤寒温病,杂病,使用和法皆甚广,知其意者,灵通变化,不和者使之和,不平者使之平,不难应手而效。但和法范围虽广亦当和而有据,勿使之过泛,避免当攻邪而用和解之法,贻误病机。
   
吐法:吐而勿缓-代表方剂《瓜蒂散》  
吐法是治病邪在上焦胸膈之间,或咽喉之处,或痰、食、痈、脓。“其高者引而越之”,古人治危急之证,常用吐法,如瓜蒂散,吐膈上之痰。朱丹溪治妊娠转孚尿闭用补中益气汤探吐。张子和用双解散探吐。外邪郁闭在表,先服一点对症药引吐,吐法似有汗法的作用,其效甚捷。缠喉诸症,属风痰郁火壅塞,不急吐之,则喘闭难忍。食停胸膈,不能转输消化,胀满而痛,必须吐之。中风不语,痰饮壅盛,阻隔清道,亦必用吐法。燥狂癫痫,痰闭清窍,更须用吐法。
   
中医的八法适应了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症候。但病邪致病极为复杂,有时需数法并用。数法合用又有主次轻重之分,所以虽为八法,但配合之后灵活多变,“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临床上用八法治病需灵活掌握,谨守病机,但求勿失。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中医治“怪病”:28岁膝关节变形,头疼至撞墙,撞昏了才能睡一觉

中医治“怪病”:28岁膝关节变形,头疼至撞墙,撞昏了才能睡一觉

中医书友会 

I导读:作者说:此医案从中可以看出,不能单凭化验单诊病,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搜集病史资料要细心,哪怕一个细小末节也不要轻易放过。诊断上不要人云亦云照搬照抄贻害非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遇到疑难病多问几个为什么……

—本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7分钟—



骨结核验案
作者/张渊崧

作者简介:张渊崧,男,1940年2月8日生,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天津北门中医门诊部;湖北东方传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大本。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任中国传统医学会风湿病研究所研究员,肿瘤分所所长。

1991年在家休息,陕西渭南固市小蔡村一朋友的儿子得一怪病,久治不愈请我出诊。

经询问孩子18岁得病至10多年,拄双拐,膝关节变形,疼痛,晚上头痛欲裂,吃止痛药无效,孩子就用头撞墙,撞昏了就能睡一觉,十分痛苦。

在西安中心医院、西安红十字会医院、西安市第五医院类风湿专科就诊过。红十字会医院诊断为风湿性骨病,西安市第五医院诊断为类风湿病,断断续续治了十年,开始还是有效,结果还是反复发作。

父母伤心落泪,偏方、验方试过不少,无效。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病痛却一天天加重,身体消瘦,吃饭也不行,全家人真是愁眉不展。

  • 药后虽然有效,但疼痛依然如旧

望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畏寒、便溏、消瘦。因为肌肉少,坐时间久或躺的时间长了,浑身就压得痛,阴天下雨更重。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下静脉青紫,口唇发绀,脉沉迟,双尺重取无力。

辨证:脾肾阳虚,气血双亏。

治则:温肾健脾,气血双补。

处方:炙黄芪30g,白术15g,山药30g,补骨脂15g,炒三仙30g,当归15g,鸡血藤30g,熟地15g,鹿角胶(烊化) 12g,炮姜10g,肉桂9g,麻黄10g,白芥子20g,细辛8g,甘草6g。

7剂,生姜4片、大枣8枚为引。每日一剂,每剂两煎,分早、中、晚分服。

七日后复诊,患者饭量增加,畏寒好转,面部有了笑容,但疼痛依然如旧。

又详细反复询问病史,患者的父亲说孩子的奶奶有过肺结核,奶奶带孙子,口对口给孩子喂饭,孩子11岁时放学给羊割草一不小心把自己小腿割伤,后用干土面敷上止血。

听完这段既往史,我眼前突然一亮。

既有传染史,又有外伤史,是不是骨结核?既然确诊类风湿病,治了10年为什么没有效,西安市三家大医院都治疗过,怎么开始有效,后来反而严重?孩子每晚12点到凌晨3点头痛剧烈有时间性,是不是结核性头痛?

  • 爸爸妈妈高兴地说:这孩子有救了。

于是复诊时我决定按骨结核治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迟、重取脉细。

辨证:脾肾阳虚,骨痨及脑。

治则:温肾健脾,抗痨化瘀。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山药30g,茯苓30g,熟地15g,川芎30g,骨碎补30g,蜈蚣2 条,土元15g,猫爪草30g,鹿角胶(烊化) 15g,炮姜炭10g,白芥子30g,巴戟天20g,三七15g,制川乌30g,炙马钱子9g,甘草9g。

7剂,每剂吃两天,每日三次,每次250毫升。

半月后复诊,进门患者喊:“张伯伯,我的头痛、腿痛好多了,晚上能睡4~5小时,不用头撞墙了。”患者的爸爸妈妈也高兴地说:“这孩子有救了。”

实践证明按骨结核治疗有效。舌质红、苔薄白、舌下静脉青紫减轻,脉细迟。

辨证:脾肾阳虚,骨痨及脑。

治则:温肾健脾,抗痨化瘀。

处方:山药30g,白术15g,党参20g,茯苓30g,巴戟天20g,芦巴子15g,当归15g,川芎 30g,炮姜10g,白芥子30g,鹿角胶(烊化)15g,骨碎补20g,土元15g,蜈蚣2条,三七15g,炙穿山甲12g,制川乌30g,细辛10g,甘草6g,猫爪草30g。

因农忙,家属要求多服些日子,所以开了30剂,每剂吃两天,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二个月后复诊,患者体重增加,面部有些红润,疼痛明显减轻,仅阴天下雨有些反复,纳增,精神振奋,喜欢走动。

  • 半年后复诊,已经不再拄拐杖

为了方便患者服药,家属要求配制蜜丸。舌质鲜红,舌下瘀血、结节消失,苔薄白、舌质红、脉细缓,双尺脉有力。效不更方。

辨证:脾肾阳虚,骨痨及脑。

治则:温肾健脾,抗痨化瘀。

处方:生黄芪120g,党参40g,山药 50g,补骨脂40g,白术30g,茯苓 50g,巴戟天40g,川芎40g,骨碎补 50g,土元45g,蜈蚣15条,三七40g,百部40g,猫爪草60g,黄芩100g,陈皮60g,鹿角胶45g,龙骨、牡蛎各60g,当归50g,制川乌60g,细辛30g,炙马钱子15g,甘草15g。

1剂,加工蜜丸,每丸10g,每日3 次,每次2~3 丸。

患者服了三个多月丸药后,不拄拐杖也能站一会,晚上已不头痛,天阴、下雨关节疼痛也减轻许多。疗效可靠,照原方又配制一料药丸。

半年后要求我去给他复诊。体重增加了8 斤,胖了许多,爱说爱笑。已经不再拄拐杖,可以自由走动。面色红润,精神佳。

我复诊后告诉患者和家庭,不论西医或中医抗痨疗法,一个疗程必须一年,坚持二到三个疗程以防复发。

  • 我又把家传秘方告诉家长

为了根治结核杆菌,诊断后配一剂丸药外,又把家传秘方告诉家长,让其购60粒巴豆,土炒后,用蜂蜡熔化包裹巴豆,每日1次,每次6粒吞服,不许咬破。

一年后患者的父亲告诉我吞服完60粒巴豆后,患者不时四肢或头部凡疼痛的地方出现大脓疱,不用治疗自己就消失,而且皮肤上不留任何瘢痕,觉得很奇怪。

我说中医把这叫抗痨排毒。说明患者免疫力提高了,停服巴豆一个月后患者皮肤上再未出现脓疱。二年后随访患者已康复。

记录此医案从中可以看出,不能单凭化验单诊病,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搜集病史资料要细心,哪怕一个细小末节也不要轻易放过。

诊断上不要人云亦云照搬照抄贻害非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各司其属。遇到疑难病多问几个为什么……

—END—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行医15年,治疗肝肿瘤,我皆以体阴用阳治之,疗效斐然!

行医15年,治疗肝肿瘤,我皆以体阴用阳治之,疗效斐然!

原创 张胜兵中医 



来源:癌症肿瘤答疑群


1、想请师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一下:体阴用阳。何为体阴?仅仅是指肝为脏,按其阴阳属性划分属于阴吗?何为用阳?仅仅是指其功能属阳吗?用药的时候如何实现体阴用阳?虽然师父在一些课程中讲过体阴用阳这个概念,但还不甚明了。谢谢!

答:从脏腑的角度,我们说脏属阴,而腑属阳。即: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创了一个方子,叫体阴用阳肝瘤汤,原载于《医门推敲》第一部,是我通过三天三夜的感悟,给一个肝肿瘤的患者开的方子,效果特别好。

因为最开始,我治疗这个肝肿瘤的时候,我才23岁,就一厢情愿的认为用抗肿瘤、散结节的猛攻的药,就可以把长的肿瘤给攻下,结果发现越攻它越大

当时年轻,找我看病的人胆子也大,把这样的病交给一个23岁的小孩,大学都没毕业。我就恳请他,我说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再重新给你开个方子,如果吃了再没有效的话,你就不仅再不用找我了,你这个药费我也给你承担。虽然说我也很穷,但是请给我一次机会,也给你一次机会。

这个患者看我比较真诚,他说那好。于是乎,我就查找《黄帝内经》,大学教材的《中医基础理论》,对肝进行仔细、系统的研究,又找了很多肝病大家对于治疗肝肿瘤的思路,最后我结合了《黄帝内经》对肝的论述,以及肝病大师关幼波的医案,重新给他开了一个方子。那么开了这个方子以后,这个思路和以前是完全相反,结果吃了一个月之后,他的肿瘤几乎消失的没有。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于是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对体阴用阳的理解和临床应用。

这种治疗肝肿瘤的体阴用阳的思路,一直沿用至今。因为我今年已经38岁了,23岁发现的问题,15年来可以说在很多肝肿瘤的患者身上屡试不爽。而这篇文章,被我收录在我的第一本书里面,也就是《医门推敲》第一部,给它起名为体阴用阳肝瘤汤。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第一本书是我在30岁左右的时候完成的,这本书出来至今也有8年了。

众所周知,中医研究人体无非两个字:阴和阳。阴阳其实际上也是我们的老祖宗,对整个宇宙,整个世界万物的研究的一种最简单的,也是最原始、最有效的分类方法
不仅仅是《黄帝内经》讲阴阳,《伤寒杂病论》说白了也就是两个字:阴阳。只不过《伤寒杂病论》把疾病归为了阴阳两大类,之后又把阳分成了太阳、少阳、阳明,把阴分成了太阴、少阴、厥阴,也就是说把阳分成三阳,把阴分成三阴,合在一起就是六经。

包括人,男人是阳,女人是阴,包括天地万物,天是阳,地是阴,甚至包括植物开的花也有雌蕊和雄蕊,都分阴阳。而阴阳这个概念,它又有广义的,又有狭义的,但是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它都是相对的,所以阴阳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有了对比才有了阴阳,没有对比就没有阴阳。比方说,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男人的话,那么就没有女人了,就无所谓女人和男人分阴阳,所以说阴阳是对比。只有对比才有阴阳,没有对比没有阴阳。
比方说100度的水是阳,0度的水是阴,那么50度的水呢?它是阴还是阳?前面我们是100度的水和0度的水比较,形成了对比,100度的水才是阳,0度的才是阴。如果50度的水和100度的水比较,它就是阴,如果50度的水和零度的水比较,它就是阳,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阴阳,有了对比才有相对的阴阳。

那么事物总是根据相对的环境和对比对象的不同,阴阳可以变化和转化。你比方说0度的水,它相对于50度的水和100度的水,它都是阴,但是相对于零下50度的,它就不是阴了,它就是阳,是不是阴阳变化了?

好,我们将阴阳的概念引入到脏腑,引入到人体,引入到医学当中来,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当然也要有对比。

那么从脏腑的角度,我们说脏属阴,而腑属阳,五脏都属阴,六腑都属阳。比方说肝、心、脾、肺、肾,它相对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来说,那么它就是阴。所以中医叫脏属阴,而腑属阳。
而阴和阳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不同的性质?阴它主藏,阳可以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肝藏血。但是胃、小肠、大肠、膀胱它可以泄。泄什么?肠可以泄大便,膀胱可以泄尿,也就是水液,它是可以泄的。而脏是藏的,肾藏精,肝藏血等等等等。

就相当于什么?就相当于女人在家里,男人在外面挣钱,然后给女人,女人就在家里攒钱。所以,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因为它主藏,蕴藏的精血都是五脏在蕴藏,但是转化过来,却是靠脾胃。你看胃,它要吃东西,转化成气血,运输到全身,濡养四肢百骸。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那么这个胃是受纳食物的,所以它就有点像男人一样在挣钱。挣的钱,就濡养全身,给家里的女人。那么肝的血从哪里来?从脾胃来。肝藏血,但是肝它不生血,只有脾胃才是气血生化之源。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肝它能藏血,它属脏,所以,它属于阴的性质,所以肝脏本身它是属阴的。体阴是具有阴的性质,它本身是具有阴的性质。但是肝这个脏,它又比较特别。肝的肝气是升发的,升发这个性质又属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肝阳上亢会有高血压,因为肝气生发太过,就会往头上冲,形成头晕、头胀、头痛。那么肝火上炎,还可引起眼睛红,或者是耳鸣等等等等。

所以我们认为肝它虽然是脏,是属阴的,但是,它的性格特点却表现了阳的一面。那有点类似于什么?有点类似于一个女人,她虽然是女人,但是她的性格像男人,她好斗。一般的女人是文静的,但是肝这个女人,她好斗,脾气大,具有男人的性格,这样理解的话就叫体阴而用阳。

说白了就是女人当中不好对付,不能硬刚、不能硬拼那一种女人,女人中的男人。你看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女人比男人还强势。她属阴,但是她的性子却很阳,所以叫体阴用阳。那么请问,如果一个女人脾气特别大,很火爆,有阳的性质,有男人的性格,你是要跟她硬刚?还是用温柔的方法,顺从的方法,慢慢的跟她周旋呢?这个简单了吧。

很显然,如果一个有男人性格的女人,她出了问题,你要和她硬刚的话,最后是两败俱伤!那怎么样能够让她变好?那就要温柔一点,顺从一点,曲线救国,慢慢来,温柔一些,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那么表现在疾病上是什么样的?就是肝这里长了肿瘤,肝本来就很火爆,如果你用强行的抗肿瘤攻伐的药,什么三棱、莪术一些猛药去攻的话,很有可能让它越来越火爆,肿瘤越长越大,鱼死网破。但是如果你用芍药、当归、川芎、丹参这些比较温柔一点药,来顺从它,来温柔它,那么效果完全不同,可以达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叫柔肝,柔肝止痛,叫温柔,因为肝它喜欢温柔,它是刚脏。
我所创的体阴用阳肝瘤汤,没有很刚烈的药,没有很刚猛的药,都是比较温柔的,情意绵绵的那种用药法,没想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各位男人,如果你们家的女人,她的性格很火爆的话,千万不要跟她硬刚,要温柔一点,顺从一点,问题很有可能就解决了。等她开心了,你想怎么样都可以,她可能就都答应你了,都同意你了。这是一种做人的哲学,在医学上也是一种看病的技巧。
这样一讲,大家能够深刻理解什么叫体阴用阳?针对肝病该怎么治疗?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不仅肝病如此,其他脏腑的疾病你都可以通过它的阴阳属性来进行判断、鉴别,最后拿出可行性方案开方治疗,这就是看病的哲学,也是中医特色看病方法的哲学,你学会了吗?






2、师父胆红素高,凝血功能不好,血小板低
答:信息太少,不易断定。凝血功能不好,血小板低会出血,中医叫血证,还可继续深入,但无资料无法判断。

不好意思,你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你说的都是西医的名词,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里面有很多种可能。

你比方说胆红素高,黄疸,阴黄还是阳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给其他资料,你就两句西医的东西,中医如何回答?你出了一个数学的题目,让我这个语文老师给你回答,请问如何是好?那么阴黄和阳黄就不同了,阳黄用茵陈蒿汤是吧?阴黄用茵陈术附汤,还有的可以用茵陈五苓散等等,情况太多了,无法回答。

凝血功能不好,血小板低会出血,那中医叫血证。你是脾不统血的归脾汤证?还是气分有热的白虎加人参汤证?还是血瘀的胶艾汤证?谁知道?啥也没有,如何回答?所以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但是虽然没有办法回答,我已经跟你回答的差不多了。





3、肝癌肝硬化,这些如果混合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呢?
答:一样的治疗。

你又是用西医的病来问问题,肝血管瘤、肝硬化、肝癌,只要证型一样,用药完全一致,跟我刚才讲体阴用阳一样。胆囊结石,你还在问这个问题,《医门推敲》第一部,

天下无石汤加减。






4、老师想咨询一下,乙肝病人招工的时候说不能排斥说没传染,但实际操作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也还是很排斥的,乙肝病毒大三阳的时候病人有反应,就是说这个时候病毒在复制期,小三阳的时候,病毒没有复制了,处于静止阶段,但恰恰被病人忽视了,以为好了。但10年20年之后小三阳容易转成肝硬化,这个慢长期间是病人身体的另外不适或者是由于吃了伤肝的药和还在嗜酒引起的?还是小三阳禁止期对肝脏的损伤继续破坏引起的?
你这说的都是些啥呀!还什么小三阳大三阳的!《医门推敲》第一部,乙肝转阴秘方早就公布了,肝硬化、肝病、肝癌、肝血管瘤,我讲了那么多,你还在问这个问题,你是没听我的很多课,还是没看我的书?什么小三阳大三阳的!乙肝转阴秘方,我前段时间不是治愈过一例大三阳转阴吗?锦旗都送了,你没见到吗?
如果说你要治小三阳、大三阳、乙肝转阴的话,你干脆联系你肿瘤四群的群主挂号,挂谁的号?你可以挂张胜兵,也可以挂张利兵,也可以挂张利芳,随便你挂谁的号。总之,这些病需要时间治,起码得半年以上。




5、请张老师具体指导一下,当下体检报告中的: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血管瘤、囊肿,肾囊肿。以及此类病证会病变为癌症的情况,如何预防和根治。最主要是不让它恶化发展。请赐教。
究竟是我在肿瘤群课讲少了,还是提问的这些人对我完全不了解?什么主要不让他恶化发展?请赐教!《攻癌救命录》张胜兵所写的,对这些东西全部有系统的分析,告诉了你这些病怎么来的,怎么治,全部都已经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算你没有看到张胜兵所著的《攻癌救命录》,那么《医道回春》这本书,好这本书这是我们三兄妹张胜兵、张利兵、张利芳所著。
你还没看没关系,你有没有关注张胜兵中医这个公众号?或者武汉庸胜堂中医这个公众号?关于你的这些问题,在公众号里有文章全部解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透透彻彻,不过你要我说的话,我还是简单的废话几句。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血管瘤、囊肿、肾囊肿等等,这一些西医通通叫良性肿瘤。那么它之所以产生的根源是气滞血瘀,脾虚痰凝,痰瘀胶着,成为一个解不开的分子式。那么如果说继续按照它下去,发展下去,等年老体衰,或者是正虚邪实的时候,它有可能变成癌症。
但是该让它在变成癌症之前,我们怎么治?我们要健脾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那么把它产生肿瘤结节,囊肿的病因、病根跟它拔掉,我们不仅可以让它不恶化,这些东西我们都有成功案例,直接可以让他们消失,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如果这个病人是你自己或者是你的家属,你不要犹豫了,赶紧找到肿瘤四群的群主挂号,可以找张胜兵、张利兵都可以。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