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治疗十几年的痛风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治疗十几年的痛风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合用三个小方子,竟能治疗十几年的痛风病

合用三个小方子,竟能治疗十几年的痛风病

原创 张胜兵中医 

“痛风是小病,疼起来要人命”,这是打趣痛风患者的常用话。
说起来,痛风还真不能算是小病。它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关节残疾、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痛风十余年,痛不欲生
有一位男性患者方某,他是因为膝、踝关节肿痛前来看诊,但在了解的过程中我才得知,他在一年前还因为尿毒症做过透析。这个病史严重影响到它的肾脏功能,原本他就有十余年的痛风,再加上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直接导致了痛风病情的加重。膝关节和踝关节一痛就肿,天气一旦转凉、湿气加重,疼痛感就会加剧,痛不欲生。
在中医里,痛风被归为“痹症”范畴,其发病主要有内因外因两方面因素。
内因方面,中医认为痛风主要由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体质偏热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体内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尿酸等物质在体内积聚,形成痛风。
外因方面,痛风也与饮食作息等方面有关。中医认为,饮食过多的酸性食物、高嘌呤食物等,或者作息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都可能导致痛风的发生。

在中医看来,患者这是外邪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麻木等。
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或有偏胜,临床表现亦不同,风邪偏胜者为行痹,风邪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胜者为痛痹,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关节疼痛有定位,遇寒加重;湿邪偏胜者为着痹,湿性重着粘腻,故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偏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见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天气转凉则寒湿之气加重,外邪引动内邪,就会使关节肿痛加重。
综合看来,这个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多与肾脏相关,且属于寒湿痹症,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寒湿阻络,流阻关节之证。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解、药解、辩证
经过辩证,我们可以开出这样一副处方。
处方如下:
黑附片10克(单包先煎),川乌6克(单包先煎),麻黄10克,生白芍10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生白术15克,生姜30克,茯苓15克,徐长卿15克,防己12克。
注:加蜂蜜若干与川乌,黑附片先煎30-60分钟左右,7服,一天一服,一天三次,饭后半小时后服用,每日药量约500—600毫升左右。
在这个处方中,包含了三个经方,分别是乌头汤防己黄芪汤真武汤
乌头汤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
方中乌头(川乌)味辛苦,性热,有毒,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麻黄辛微苦而温,入肺、膀胱经,其性轻扬上达,善开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其宣散透表,以祛寒湿。
二者配伍,同气相求,药力专宏,外能宣表通阳达邪,内可透发凝结之寒邪,外攘内安,痹痛自无。
芍药宣痹行血,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头温经止痛,亦制麻黄过散之性;白蜜甘缓,以解乌头之毒。
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宣通,关节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
防己黄芪汤,以防己黄芪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
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佐入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
附子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

众方合用,针对的病机就是阳虚寒湿痹阻。由于患者病久病多,单用一方难以兼顾,如果病重方轻,则难以取效,故以多方合用,以收重兵合围之效。
同时,我们还可以另外加了一味药——徐长卿。此药祛风化湿、行气通络,在此起到通经活络,通达内外之用,同时还可治疗风湿,一药两用。
需要说明的是该处方虽所用方剂较多,但药味并不多,多是一药两用或一药多用。
尤其是乌头与附子同用,一除经络之寒,一温内里之阳,更是标本兼治之药对。

这些药剂原本是7日的剂量,没想到在第三天的时候,患者就打来电话,说:服药后,右膝关节后窝痛,脚踝和脚背是又肿又痛,脸有点浮肿,现在连饭都吃不了。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冷静,仔细想来,这是因为患者久病,在服用药物之后正邪交争,驱邪出外,故现关节部位肿痛加剧,湿热上冲故脸面浮肿。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症下药即可,我们可以选择用10克明矾,将它用热水泡一下,洗一下肿的地方,再继续用药。
之所以这样用药,是因为患者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趋下,留滞不去,郁蒸成热,湿热毒邪上冲于心,导致脸面浮肿。
而矾石(明矾)酸涩燥烈,最收湿气,土燥气达,收湿澄浊,清热解毒;然湿从下受,当使下渗而去,则不冲心,此方亦出自《金匮要略》,百试百验。
7服药吃完后,患者脸部和眼部的肿基本上全消除了,脚上的肿包也平缓了,疼痛感也减轻了许多。
此后,患者又买了5服药自行服用,效如桴鼓,之前痛得都无法走路,现在竟然可以正常出行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