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本来前两天要先把《梦境中阴》讲完,但是我今天又想了一下,是需要讲解这部教言,不仅仅是这个,《六中阴教授》当中法性中阴之外的五种中阴我们都得讲,这次我们看看能讲多少就算多少。因为法性中阴是关于顿超的一种修法,由于现前我们多方面条件还不成熟,还没有到讲顿超的时候,就暂时不讲解法性中阴。法性中阴之外的五种中阴,我们过两天一个接着一个慢慢慢慢讲下去。

这两天我先想的是,虽然很多居士已经听过上师瑜伽引导文,但是还有很多刚开始修法的弟子,不管是我们这边的很多居士,甚至各地地方很多居士都没有直接在我面前听过上师瑜伽导修,这样一来,为了给他们在修法过程当中提供一个更好的方便,当然不是说光碟上面和书本上所传讲的法不圆满,当然圆满,但是我们这次也简单地讲解一遍上师瑜伽导修之后,再开始讲解《六中阴教授》当中的其他中阴,可能这样更圆满一些。原因是座上很多修法还不了解之前,我们仅仅讲解座下的一些用功方式,有时候就觉得是否有些跳跃的感觉。如果前面座上的功夫还没有到位,仅仅在座下要用到很高的地步,这很难做得到的,所以我们还是先从座上开始入手。先把座上该修行的很多道理都了解完以后,再开始进入座下的一些修法,不管是梦境中阴也好,临终中阴也好,要不世间中阴等等,都是讲解以后的事,但这些都来源于座上的功夫必须到位,这样一来,我们先从座上开始讲解吧。

往昔已经听过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们,听闻第二遍、第三遍,我相信这对他没有丝毫之矛盾,尤其我们还可以看看自己平常修行有没有什么漏洞。若是没有漏洞的话,以上所传讲的一切法,当然会形成更好的辅助作用,我相信决不会成为你以上所了解的法之外的矛盾或冲突,这决定不会产生。这样的话,我们还是先从上师瑜伽导修开始,先讲解座上。我们这次不仅仅从外相上师相应法讲解,我们着重讲解一下内相上师相应法,这样一来,对以上长时间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们,我们再把他的见解稍微提高一些,调顺烦恼之方便讲得更深奥一些,这样一来,对我们的修行进展乃至见解增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这次是这样想的。

如果我们直接讲解《梦境中阴》的话,当然也不是说不合理,平常即便怎么说,我们都在修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座上功夫不够的原因,座下能达到如同《六中阴教授》当中所要求的见解,这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我也给你们举过很多例子,有一次我跟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一起到一个县城,有一个寺院的主持,名声很大的一位活佛来谒见喇嘛仁波切,他把自己整个修行之过程向喇嘛仁波切说了一遍,并且说他现前虽然具有这样的了悟,但是为何平常出定的时候很难做得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喇嘛仁波切说,还是座上见解不稳定,还没有圆满赤裸的缘故所致,因此座上的功夫还是很重要的。这就告诫我们,像我们今天准备要讲解的这部法虽然非常殊胜,但是我们更加要认识到的是座上怎么用功。以上虽然在很多文字上,比如《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类似这样的教言当中,讲是讲过很多很多遍,但是这次我们再稍微讲解一下,我相信对以后修行过程中提供一些更好的方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就是我这次要讲这部法的主要目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本来今年想的是,若身体允许的前提之下,能到各地地方可以也面对众多居士讲解一些不管是上师瑜伽导修也好,类似这样的一些教言。但是这次我们都知道,我的身体非常非常糟糕,因此很多很多想去的地方都没有去成。不光是我们以前已经去过的,甚至有些修行非常不错的地方也挺多的,这些地方的弟子们见解还要提高一些,不管从见解方面,还是调顺烦恼之方便上面都需要提高一些。这次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仅仅是往昔去过的地方,甚至也有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今年也打算身体允许的前提之下去一下,但是这次哪里都没有去成,所以我在这边讲上师瑜伽导修和以下很多教言的目的就在于此。

这两天谁都知道我还在住院,我要这么讲解的目的,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知道,但是可能今天有很多很多弟子听今天的这个课,我要讲这个话的目的就是告诫这些弟子们,等以后我身体稍微好点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就像今天在这边面对面给很多居士讲法一般,我会亲自到各地地方去讲法。但是这次我身体非常非常不好,这两天还在住院,今天早上也输了三、四瓶药,下午才回来的,就是这样的。我在这边,还没有上山之前,一方面在医院输液,另一方面在这边能讲成一些法的话,尽量讲一些法。因为好像很多居士说,在网上听课的时候,这次可能网络更好一点的原因,很多人听起来更方便一些。这样一来,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很多地方去讲解,但是这次在这边讲法的时候,如同我们亲自面对面般的,我相信没有丝毫之区别。但后期还觉得有一点点区别,需要我亲自去的话,到时候我们有机会,尤其是身体好的时候再说。

所以我们这次讲法,还没有上山之前,我想先从上师瑜伽导修开始入手,因为《上师瑜伽导修》的一些方便,刚入门的信众也需要听一些。虽然我们平常也在说,要多看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以及上师瑜伽导修的广传也有光碟等等要多看看。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是很多信众能做到多少就不敢说了。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相信平常看书也好,要不听光碟,恐怕就在导师面前亲自听闻效果更明显一些。即便怎么说,我们亲自面对面讲着这样的法,所以我这次还讲解一遍上师瑜伽导修的目的就在于此。

记得当时我在亚青寺的时候,曾经喇嘛仁波切也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一天我跟喇嘛仁波切说,如今不仅仅高原地方的信众,甚至各地地方的很多信众,都非常想阅读我们本传承历代传承祖师的一些教言,尤其喇嘛仁波切也有全集等等。我想能不能让我抽出一段时间到一个幽静的地方,没有其他人打扰,我可以把身心完全投入翻译的事业之上,把上师的传记以及历代高僧大德很多很多传记,先翻译出来。当时上师说,当然把很多很多书都翻译成汉文,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他相信,如今无论是在高原还是汉地,缺的不是书而是讲解。因为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以及历史上出现很多曲折的缘故,因此如是传讲这样的正法,也不能说是没有,当然也有,但是非常圆满的证法者还是非常稀少的。上师说,这段时间即便你讲不了很多法,若是给有缘的弟子讲解一遍上师瑜伽导修,其意义会更大。所以上师也是这样告诫我们上师瑜伽导修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在传讲过程中也会传讲上师瑜伽导修的重要,因此先从它入手的目的就在于此上。

这次我们所传讲的还是《上师瑜伽导修引导文》,因为这两天各地地方的居士们一直期盼着我的身体好,很多居士一直来电说不要去输液。我在想,这个输液从某种角度来说真不是一件好事,当一输液的时候,身体就会开始水肿,可能往里面打的水太多,再加上平常的利尿也少,这样一来,像昨天的话,那种身体肿的感觉非常明显,即便走两步,喘气得不得了,但今天比昨天更好一些。今天相对稍微好一点的原因是,今天说话等等没有像昨天那么疲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们也可以看出来,一说话的时候满头大汗,当然我刚开始讲法的话,说不定可能有些紧张的现象,但由于我讲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紧张是不会出现的,主要还是来源于身体不太好,就是这样的。很多居士一直期盼着不输液,光吃一些中药会比会好。但前两天我在这边正在依着一个医生,医生说先输几天的药,有时候真的没办法,只能又听一下医生的话,这两天我们先输点药,又过两天的时候,等一个疗程已经过去了,今天是第四天,我再继续输个三天的液,看看到时怎么样的,还是仍旧这样肿下去的话,到三天左右我们再停一段时间,大概就是这样。

要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因为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讲课的目的,而是很多居士一直想打听一下上师的身体这两天怎么样,为什么这两天还在输液,因为很多居士带着一个非常好的心,期盼着上师不这么做,光吃些中药会不会好。但有时候在医生面前看病期间,不得不听医生的话,有时候我说不这样做、那样做,怕医生也会生起烦恼,但这两天先这样,所以还是有点肿。

以上我们说的是家常事,紧接着我们就要讲解上师瑜伽导修,上师瑜伽导修这两天已经讲解过很多遍了,我们这次所讲解的上师瑜伽导修,从另一个名称来说称之为成熟口诀法,也就是通常在亚青邬金禅修圣处时时所传讲的窍诀法。为何称之为上师瑜伽导修呢?因为为了让更多初步开始修学的弟子不轻视方便,而立为上师瑜伽导修名称而讲解的,实际上成熟口诀法本身就是上师瑜伽。无上窍诀大圆满虽然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但是由于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根机不同的原因,因此立为两种不同的教授: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这一点前两天一直都在讲解,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现前所传讲的法的殊胜。真实教授针对上等根机不需要讲解过程,直指心的本性当下即能开悟,但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如是当下即能开悟者非常稀少。很多信众虽然对密法无上窍诀大圆满法有信心,但由于根机暂时无法具备真实教授这样的法器,所以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来成办解脱,就是讲解一个次第道。先从什么样的法入手,逐渐修学什么样的,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果位。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方便教授。

这个方便教授这样讲解,完全在按照一种名词在宣讲,一种理论在宣讲。如果完全落实到我们平常修行之上,在高原传讲成熟口诀法称为真实教授还是方便教授呢?它的本意是真实教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心的本性,但是成办这个见解之上称之为方便教授,由于当时弟子根机不够的原因,也就是说,当时不具备直接接受真实教授的法器,所以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方便教授如同讲解成熟口诀法的时候,把成熟口诀法正行分为寂止和胜观两种。寂止前面有有相定、无相定,胜观以下我们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等等,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我相信这两天听课的信众都已经知道,上师瑜伽导修中已经包括了所有的教义。

举个例子,上师瑜伽导修初次从智慧的角度讲解先从寂止开始入手,逐渐进入清明无相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之为胜观。胜观修学分为两种调伏烦恼之方便,称之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紧接着下面还有印证见解、断定自决和解脱自信等等,但这些都是见解已达到一定的时候所印证的见解。但这个印证见解不能过于太早,这是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教授的。因为无垢光尊者曰:当你的见解还没有达到圆满之前,若是过早地去做印证,其见解很容易变成伺察意之见解,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过患,所以本传承的法规是不过早印证见解。不说你的见解已达到多高,直接给你印证见解等等,不过早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为什么着重讲解寂止和胜观的原因就在于此上。至于后期印证见解,我们暂时并没有传讲,但是不要紧,当我们的见解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会往下传讲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如今也已经知道,我们现前所修学的上师瑜伽导修之中,已经圆满具备了成熟口诀法的教义。

可能有些会问,按照传统修法应该先得修五加行才开始进入正行,如今我们这么修学是否违背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呢?但这一点没有的,怎么说呢?首先修学加行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修学正行之法器,这个法器还是讲解信心,当你对修学正行乃至多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修学正行同时配合着加行修学,这完全不会违背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因为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法本身没有特定的法,即便是无上窍诀大圆满教授也要分为真实教授和方便教授,意义就在此上。若都成为特定性的法,就不会变成方便与真实两种教授,仅仅依靠真实教授,行也就得这样,不行也得这样。历代高僧大德为后一代弟子传讲不同的教言,充分地说明了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原因修学着不同的教言,目的当然都是为了一个。方便虽然有些区别,但它的教义不变,这样一来,如今我们修学上师瑜伽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上。把上师瑜伽修完以后,我们还会讲解《前行之纲要》五种加行,就是五种加行如何具备在上师瑜伽导修之中,这是龙萨娘波所教授的一部教言,文字虽然稀少,但意义非常深广,过两天我们一部一部这样传讲,你就越来越理解到这个法的殊胜性,以及修学过程中越来越对此法生起信心,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平常就在修上师瑜伽。

就像刚刚所说的,由于我们现前对密法生起信心,以及修学过程中多方面条件成熟的缘故如是修学上师瑜伽,但为何在讲解过程中,着重以上师瑜伽导修作为重点而传讲成熟口诀法呢?就是为了初次开始修学密宗的弟子不轻视方便而传讲的。因为萨迦班智达曾经说过,“故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则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指的是什么呢? 因为如今很多修学窍决法的信众认为修学窍决法应该把身心完全投入到寂止当中,只要有起心动念,一切法都称之为有为法,因为创造心的本性以及窍决法有为法应该搁置一旁,应该在无为法当中来成办圆满之境界。但反过来问问自己,本来道理是这样的,但是你能做得到吗? 若是做不到的话,仅仅没有这样的见解当中而成办这样的见解,相信你的见解不会有很好的增上,可能今年也是这样,明年也是这样。虽然在这一段时间的修行有一些感受,但是感受必然还是在思维造作之中,所以我们必须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天天都在传讲,成办解脱并不是盲修瞎炼就能成办解脱得了的,我们必须做到依教奉行,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传讲如何成办解脱的过程中要具备几个条件呢? 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承法脉清净、导师功德圆满和信心圆满。传承法脉不清净,当时即便你如是修学,由于你这个传承不清净的缘故,尤其是你所修的法完全是一个以前没有一位修行者依靠这种修法而成办解脱的先例,因此如今你怎么修学都已变成试验品,所以能不能解脱那另当别论。所依止的导师功德不圆满的话,你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即便出现一些觉受,这位导师也无法很好的为你辩证。尤其你在修行过程中,由于导师功德不圆满的原因,无法得到圆满之加持。当然,当你信心圆满的前提之下,即便这位导师本身功德不圆满,如同《普贤上师言教》当中一位老太婆把狗牙当作佛牙而做祈祷,最终也获得解脱,若是圆满具备信心者,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像这样老太婆的公案有多少呢?尤其是导师功德不圆满的前提之下,弟子能生起坚定之信心是很困难的。为了达到这些条件圆满,第一、传承法脉要清净;第二、导师功德要圆满;第三、方能在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生起坚定圆满之信心,所以必须具备这几个条件。

后期在讲解上师功德之上,后面我们还会继续传讲,首先从总体的角度讲解一些。如今我们在修学上师瑜伽过程中,时时都在传讲四种精要法,也叫四种要点,作为修行密宗的弟子,是否能称得上密宗的修行者,就看看你在修行过程中是否具备这四个条件。若不具备,就像刚刚所说的,方便搁置一旁,仅仅在智慧当中而成办智慧者,尤其是初次多方面条件不成熟者,即便当时你会一些寂止方面的修行,但是仅仅依靠寂止而成办寂止者,这个时间非常长,尤其这个寂止转变成胜观的机会也非常渺小。

可能有些人会说,不可能啊,修学禅定不是先从寂止入手吗?是的,是从寂止开始入手的,但是还要具备多方面的辅助,而不是单纯寂止而成办胜观。若单纯寂止就能成办胜观的话,色界和无色界天最终不会堕落轮回之中,因为色界的寂止,它的时间长达六千个大劫,一禅当中这个寂止的时间挺长的。无色界寂止的时间已经长达八千个大劫,但最终还是堕入三恶趣,这充分地说明单纯的寂止成办胜观,这个希望是非常渺小的。这样一来,我们平常不也是先从寂止入手而成办胜观,这就需要众多的方便作为辅助,而不是单纯寂止而成办胜观。

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从上师瑜伽导修开始入手,从金刚乘的角度来说,历代传承祖师曰:即生成办解脱,上师瑜伽导修是最捷径的殊胜法门。往昔我们这个传承有一位高僧大德麦彭贡波老人,八十二岁的时候他对密法生起信心,此时听说有一位传讲密法上师瑜伽导修的一位导师,说若是上等者,当下既能开悟;若是中品者,几个月、几年就能成办解脱;即便是下品,一生可以成办解脱。我现前虽然八十二岁,算不上上品,但应该也算中品,中品当中短短几个月成办不了解脱,但我余下的时间可能也有一两年,因此在短短的几年当中,我必须依止这位导师修学上师瑜伽。当时遇到这位导师为他传讲上师瑜伽,修行了七天的时间就获得虹光身。

这个法门的殊胜性,就如同历代传承祖师所传讲般的,但在修行过程中,就像刚刚所说的,应该多方面条件都得具备,而不是单纯一种寂止,所以我们如是传讲的目的就在于此上。比如很多很多都在说我在修窍诀法,窍诀法是怎么修呢?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没有丝毫之耽著与分别心就叫窍诀法。我想这不叫窍诀法,这虽然是一种等持、一种禅定,但是要记住的是,禅定有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若你所谓的这个禅定仅仅是一种寂止安住分的话,由于还没有赤裸清净分的缘故,成办解脱是很难很难的,所以这不叫窍诀。

“窍诀”指的是什么呢?万法摄一之理,所有一切禅定,所有一切方便,都集中到一个点当中称之为窍诀法。也就是说,这一点当中已经包括了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是单纯一种没有分别心或妄念就叫窍诀法,当然不是这样的。就是为了初次修学这样禅定的弟子,怕堕入这么一个状态之中,我们先从上师瑜伽导修方便作为重点而进入寂止,目的就在于此上。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要铭记这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仅仅我们今天如是传讲,紧接着以下还会传讲上师瑜伽导修该怎么去做等等。因此要记住,为什么我们修窍诀法要配合着上师瑜伽导修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上。要不作为一个次第根机,当然像有些个别的信众,由于多方面条件成熟的缘故,即便当下为寂止,第二刹那可能变成胜观也有,但这种人是非常稀少的,多数弟子还是按照一步一步行走的。如果不具备寂止以外的众多方便作为辅助,成办胜观之见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便智双运。

便智双运也可以分为了义和不了义两种。如今我们所修学的便智双运可能是不了义,但是我们先从不了义之便智双运来成办最了义之便智双运。因为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站在自宗派的立场之上以及回遮他人的见修行果之时,应该站在真实教授之上而立为无上窍诀大圆满。但是反观自己的内心而成办这种见解,自己修行的时候不得不依靠以稍微改造而成办无改造之见解,所以方便教授作为重点。这些运用方式必须得懂,大概就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就先讲解一下前面的这些道理,紧接着我们把上师瑜伽导修这段时间慢慢稍微讲一点点吧。这次传讲虽然时间不会很长,时间不长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手里还有上师瑜伽导修的光碟,有《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等等,以及2010年在亚青寺讲解的《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等等。这次为了让初次进入佛门的信众,以及想修上师瑜伽的这些弟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方便,主要是为他们赐予传承而如是传讲。但对以上已经听过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们,当然听第二遍、第三遍,刚刚已经说过,能得到更多的加持之外,决不会对你的修法和听闻造成什么矛盾。

记得当时我跟随喇嘛仁波切到五明佛学院听法王如意宝传讲教言的时候,当时法王如意宝讲的是《佛子行三十七颂》。这部教言讲完以后,法王如意宝说,这部教言自己听闻或为他人传讲好像已经有一百遍以上了,说今天已经不管是自己听,还是为他人传讲已经有这么多遍,所以在这么多遍当中所有的加持都能赐予你们,愿在座所有一切弟子……就发了个很好的愿。因为我们现前着重所传讲的是,历代这些高僧大德为了一部教言要听闻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遍,这就充分地说明我们如今所修学的这部法,就好比一个砍柴的人手中的斧头一般、割草的人手中的弯刀一般,成办解脱这就是我们手中唯一的方便道。所以这不是听一遍、两遍即够,应该要听闻很多很多遍方能圆满,所以听闻第二遍、第三遍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性,这一两遍也不算很多。以前五明佛学院有一位堪布,说是仅仅《三戒论》听了十二年。这么一本书听了十二年,想想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所传讲的众多方便道,光靠一两遍是远远不够的。

《上师瑜伽导修文》,“瑜伽”是具德和清净的意思,我们所修行的法就叫修行具德上师法,也叫清净上师法,也叫上师相应法,与上师相应,与具德上师相应。与谁相应呢?与具德上师相应,与清净上师相应。后期我们还会讲解什么叫上师,现前先从总体的角度稍微讲解一些理论,后期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过程中再解释上师瑜伽。

【作为一个学佛者,在初步了解佛法教理之后,进一步将所闻思的教理融合到实修之中乃为至要。】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初次应该要懂得很多修法的道理,比如“我为什么要修法呢?”“怎么去修法呢?”一系列的道理都得通达,这一点之上我们这两天也讲了不少。初次我们为什么要进入佛门呢?因为已经认识到轮回之过患。落实到我们平常的行为当中来说,在现实生活当中难免有很多很多不顺心的、烦恼的事情,认识到轮回本具有的过患、痛苦而对佛法生起信心。就好比什么呢?好比我们在一个痛苦的地处,想从这个痛苦之中解脱,而获得一个清净的圣地般的,就是渴望、追求这么一个境界。如今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在于此上。

当然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仅仅站在佛教本身的一些名词、原理之上,说我修行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逐渐已经认识到西方极乐世界它并不在某一个据点、某一个地方。而到底在何处呢?就在清净心之中。为什么说清净心呢?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烦恼的事情、不顺心的事情等等,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不清净。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就是由于贪嗔痴烦恼三毒及五毒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从小乘的角度来说,就是“人我”和“法我”太强的缘故,就是我们的执著太强的缘故,迷惑心太强的缘故,就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性缘故所致。若是认识到生活的本性,我们不会构成那么多的烦恼。

举个例子,前面不管是一个杯,还是所有的一切物体,你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它的本性本来是空性的话,当这个显现存在的时候,你也不会实执去执著它——它是一个很坚硬的东西。即便这件事情已经不存在了,就是这个物体已经不存在的时候,也不会导致你内心极大的烦恼呈现。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都是无常法,因缘和合的时候形成一个体,因缘已经消尽的时候,它自然会消失的,因为它的本性本来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就是贪嗔痴烦恼极重的表现,我们时时实执为一切都是真实的。就像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梦本来是虚幻的,但是由于我们在梦境中把梦当作真实的缘故,导致成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呈现。从我们佛教的角度来说,把这种虚幻的东西当作真实的缘故,就是贪嗔痴烦恼习气迷惑太沉重的缘故所致,就是这么一个原因。当在梦中认识到它的本来面目一切都是虚幻的话,梦里还会构成很多烦恼吗?不会的。当时不管很多人拿着刀枪往你身上扑来,你也不会动一根汗毛,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都是虚幻。

举个例子,当你闭着眼睛心里开始打妄想:一千个人拿着一千个刀枪往自己身上扑来的时候,明明知道这些都是虚幻,你还会动一根汗毛,还会有这种恐惧心吗?不会的。当你不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时候,不要说一千、一万个人,甚至一个人拿着不要说一个刀枪,甚至拿着一根针的话,你都会构成一个起现烦恼痛苦的缘,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一切万物本性的缘故所致。也就是说,如今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一切轮回痛苦之中解脱超越。也就是刚刚所说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消尽一切烦恼,消尽一切不顺心的事情。有生必有一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以我们现前的思维去推测,到达临终这一时刻,必定是一种恐惧和痛苦压在自己的肩上,这是特点的事。比如到了晚上的时候,你把头放在枕头上细致想想,今天真正要是呈现临终的话,内心仍然会产生很多恐惧和痛苦,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也无法自在。如今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临终的时候了脱生死获得自在,就像历代传承祖师一般。未来的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如同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梦境一旦达到自在,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

当时我在高原地方也遇到过很多很好的修行者,由于他平常座上修行很不错的缘故,晚上做梦的时候就能达到自在。第一次达到自在,我们把梦的自在,等两天讲解梦境中阴的时候,我们把梦境中阴的成就分为三个次第:下品、中品、上品。下品的话,晚上做梦的时候,仅做出一些善梦,所以时时让自己的内心快乐,这是下品的一种行为,当然也是一种功德呈现;中品的话,他在梦中能认识到梦,并且可以转换梦境。比如当时一旦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时候,起一瞬间的念,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呈现在你的面前。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做过类似这样的梦,比如当你遇到一些危险的事件,我想开始飞翔,突然就可以飞起来了,这时候还要去寻找一个翅膀吗?不需要的,还需要靠其他的一些动力吗?都不需要,只要你那时候的心一转变,你就可以开始飞起来了。若是达到更自在,就是说晚上认识到梦境,并且能转变这个梦相,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与阿弥陀佛就在你的身边。那时候我见到一个老尼姑,她就讲了一些关于她当时怎么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是时时可以有这样的境界合一,非常非常奇迹!就从刚刚所讲解这一般的,西方极乐世界真不需要到何处去寻找,当内心达到自在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这就是说,我们初次进入佛门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这样的果位——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这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终极目标。

怎样才能成办这样的果位,这样的境界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消尽众生一切烦恼,而传讲了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方便道,我们把所有的方便道总摄于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和密乘之中。如今我们所修学的密乘方便道,但总的来说,刚刚所说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密乘不是一个独特的教法,它是一切乘法之精要,也就是说,密法当中已经含摄了所有的教法。如是去理解,相信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就不会产生很多矛盾,比如我以前是修显宗的,以前是修其它教派的,如今开始修学这样的教派,这两者之间会不会产生矛盾或冲突等等,就不会产生类似这样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

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三世之快乐,这是初步进入佛门的原因。如今要成办这样的果位应该怎么去修学呢?前两天我们已经说过,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八万四千个不同的众生的烦恼,而传讲了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方便道,以及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教授了很多很多教言,但即便是怎么样,总的来说,当我们已经懂得该怎么修法之后,进一步将所闻思之教理融合到实修当中乃为至要。若是仅仅停顿在闻思之上,即便你对所有一切法的真理有多么通达,但若不落实到行为当中的话,一切贪嗔痴烦恼当下消失也是挺困难的。

这好比我们平常所说的,当你在渴的时候知道淡水可以解渴,但不亲自去喝水,这个渴是解不了的。当然前面知道淡水可以解渴,可以起到后面喝水之前前行的作用,但是光凭前者完全消尽渴是不可能的。如同这个道理般,我们应该在前面这个前行没有消失的前提之下,后面紧接着要去办。因此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胸中虽持十万多之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就是说,若仅仅停顿在所了解的道理之上,而没有落实到行为之中的话,即便你能懂得多少多少道理,但最终也就是那么回事。当然我们不说没有功德,但即生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这一点汉传佛教禅宗历代高僧大德第六祖惠能大师也说过“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就是说,口里念诵以及口里了知的道理有多么丰富,但还是凡夫阶段,可能是这些多数来源于他人的功德以及文字上的解释,不属于你的功德,若要把这些都属于你的功德,应该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所以我们平常是要学很多理论。

学很多理论的目的就在于初次进入佛门当中,什么叫做佛教,信仰佛教的意义,以及如何信仰佛教之方便等等,通达这些教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若仅仅停顿在教理之中,而不落实到行为之上,也就是那么回事。依靠这种智慧也让烦恼逐渐消尽,未来的未来成办了解脱,当然有这个可能性,因为播下了成佛的种子,但即生成办解脱,光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以及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就是说,即便你对理论有多么多么通达,甚至你把理论当中很多很多美妙的词句,时时用在自己的口头,平常说话当中形成一个口头禅,但最终也就是那么回事。因为这个口头禅所说出来的一切美妙的词句见解,并不属于你自己本具有的境界,只不过是来源于文字,用禅宗的话来说叫文字般若,这个智慧还是来源于文字上的了解。因此,要落实到行为当中,当然应该精进修法,要不仅仅这么停顿着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就更加告诫我们在座的信众们,平常当然得做一些闻思,比如在一切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在众多具功德的导师面前听闻众多教言,不管是小乘教法、大乘教法,还是密乘,平常多做一些闻思是非常好的。

可能有些人会说,如今我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平常再闻思其他的教理,会不会又变成一种散乱呢?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所传讲的这部法,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平常你所学的一切法,都可以归纳到我们今天所修行的这么一个点之上。也就是说,不管你平常学多少多少理论,都形成你今天所修行法的一种辅助。以前我们不懂这个点之时,一切都是散着理解,今天听小乘,小乘是这样的见修行果;明天听大乘法,大乘法的见修行果是这样的;后天听密乘的时候,密乘又是这样的。大乘当中又分为很多种,比如唯识宗、自续派、应成派;密法分为外三部、内三部;即便是小乘教法也分为十八部等等,所以各有各的见修行果,这时候心就开始散乱:我到底修哪一个法最好?但现前逐步已经认识到,一切法之精要都树立在今天我们所传讲的这一个点之上,这怎么去理解呢?我们刚刚已经说过,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就是说,若是不懂一切法都集中到一个点当中去修学,这一点我们把它分为了义和不了义两个立场之上。不了义指的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们现前必然站在思维造作,也就是说,被思维控制的前提之下,我们当然要从根本上用功,就要调伏自己的内心。至于了义的的境界当中,当然指的是心的本性。
我们先不讲解心的本性,先从不了义调伏内心作为重点,这一点,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教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不管是小乘教法,还是大乘教法,还是密乘,目的只有一个,它的教义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你若要从调伏内心开始入手,一切教法不管支分的时候,站在多么名词不同、意义不同的立场之上怎么宣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因为一切万法都是心在支配,不管是身做什么事情,语说什么,心里想的一切都是心在支配,若是调伏它的根本,一切都在调伏之中。华智仁波切曾经说:“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因为一切法都是心在支配,若心为善,即便口里说出来的话,以及身做的行为是恶也称之为善,原因是根已经是善;若是心是恶的话,即便口里念诵的是心咒,身做的是礼拜,也称之为恶行。善恶的区别不在于相之上,而在于他的起心动念发心之中,因为一切法都是心在支配的缘故。智悲光尊者曾经说过,比如一根草,它下面的根是药,上面长出来的叶、茎、花、果都是药;下面它的根是毒的话,上面长出来的花朵有多么好看,它还是毒,一切在于它的根。我们现前已经了知到这个道理,所以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作为根本去用功的话,这就叫什么呢?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说,这就叫窍决法。

当然,目的都是为了趋向于心的本性,站在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立场之中,调伏内心即可吗?当然不是,方便教授只是一个方便过程,它并不是大圆满。大圆满指的是一切法之顶点,当然不讲解过程,而是圆满之境界——心的本性,这个后期我们还会做印证,我们先从方便教授调伏内心作为重点传讲,所以就要在这么一个点之上去修。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一切法都集中到一个点上去修,这时候修行又轻松,意义又广大,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理解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密乘,什么教法都可以学,但对你的修法不会构成什么矛盾或冲突,因为你越来越会理解到这样传讲的目的在何处。就如同你已经登上须弥山顶的时候,下面所有一切山顶不会构成你的一种障碍,都形成你的一种庄严,你都能看得见一切山顶。这个山顶这么高的原因,它的上面山顶有多么高的,它的装饰是什么样的等等,你就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它不会构成你的一种损失,还形成更好的庄严。

如同这个比喻般,如今我们已经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平常可以去阅读各式各样的教言,小乘教法可以去学,大乘教法可以去听,密乘当然更不用谈了,理论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学,当然多多益善。但是实修过程中,现前可以集中到一个点之上,就不要说我学的是小乘、大乘、密乘,一切法同时圆融到一个法当中去修学,要做到这一点。这样一来,即方便,意义广大,对迅速成办见解等等起到切实之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一切闻思仅成口头禅”,要是不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的话,你所理解到的一切道理都变成一种口头禅。说的时候可能是头头是道,但是当面对烦恼之时,仍旧与庸俗同道,和凡夫没有丝毫之差异,这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举个例子,你对一切万法的真理有多么通达,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仍就被生活牵着行走,晚上做梦的时候还是被梦牵着行走,只能说与庸俗同道,你以上所理解的道理,只不过是口头禅而已,说出来的时候好像有道理,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就好比什么呢?好比一个人在旁边念《金刚经》,要不《般若心经》的时候,念出来的时候深奥得不得了,但实际上他真正有这样的见地吗?不具有,因此这就叫口头禅。当然我们不排斥这没有功德,但今天我们是站在最高的立场,要求高一点的层次之上,从心性的角度讲解。初次开始进入佛门,口诵也并不可缺少,但是最终心性才作为重点,我们从这个立场传讲,这就叫“否则一切闻思仅成口头禅”。

有时候这样去理解,相信很多修行者会认为自己所理解的法不应该叫口头禅,因为我已经有这方面的觉受等等。这个“觉受”是你自己给自己立的一种功德,与历代传承祖师所传讲的功德是否契合,就要从哪一方面去观察呢?就看看你的贪嗔痴烦恼有没有减少,你所理解的这个道理是否已经起到这个作用,就是贪嗔痴烦恼越来越减少。这种减少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减少,在平常没有树立对治力的前提之下,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已经减少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以前是无法树立对治力,但现前第一时间就可以树立对治力消尽烦恼,就是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不跟随着它飘动,这些都是功德呈现的标志。好,观察一下烦恼有没有消尽。信心和慈悲心功德有没有增上,也从两个角度来观察。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时时修行的缘故,功德自然越来越增上,信心也越来越坚定,慈悲心也越来越普遍广大;另一方面,像起心动念的这种慈悲心和信心比往昔更坚定、更广大,所以那时候力度更强等等,这些都是功德增长的标志。因为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当下圆满信心和慈悲心,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先看看有没有逐渐增长的过程来树立功德。

也可以看看自己的梦境。我们平常座上修行的目的在于何处呢?我们先举个例子,平常座上修行的时候,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修的角度,理论上小乘讲解以无分微尘和无时分刹那来认识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显现即为虚幻;大乘教法讲解缘起性空,缘起是因缘和合而形成,但它的本性是空性,所以我们从理论的角度也在理解一切万法的本性是空性。实修过程中也是从空性的角度修学,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第一,世间禅定恐怕还没有完全从意识范围当中超越,比如前面虽然没有耽著或分别心,但最终还是在第八识和前五根识的范围,还是有很细微的能所二取存在,但相对来说尽量还是往空性方面在发展。因为没有分别心,没有耽著的时候,相对来说意识还是进入空性之中,但这种空性不仅仅对法有这样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没有这种耽著和空性,已经开始趋向于这方向。
这样一来,座上的时候我们就在修空性,座下的时候你的分别心是否越来越在减少,在面对现实生活当中,对生活的执著是否越来越在减少。晚上做梦的时候,由于我们逐渐开始修学空性与虚幻的原因,晚上做梦当中,梦里是否认识到一切万法即为虚幻?若是没有认识到的话,我相信你在座上的时候,虽然说是在修空性,但空性已变成你的一种实体。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前面观一个石头是很坚硬的东西,石头做修行也好,要不空性而做修行,总之一切都变成实质性。就是由于你在修行过程中,不管是用空性名词树立,还是用实体名称树立,总之在实修过程中,从感觉来说一如的缘故,所以座下和梦境功德无法增长的原因,可能与它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紧接着以下讲解禅定的时候,还会讲解内相上师相应法,尤其是粗直视调伏妄念,这时会细致讲解觅心法。如是观想的意义在何处呢?最终达到缘起性空之见解应该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因为光从名词上面树立一个是这样的,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树立的名字和前面没有理解到之前的这个实质性的物体,从本质上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这样一来,你的见解就无法增上。所以很多人说修行的时候说出来的一切言语、一切名词都是头头是道,说的非常好。但是为何烦恼减少功德增长以及梦境当中还是与庸俗同道,和凡夫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以前一样,也就是那么回事。这就充分地告诉我们,我们所修学的这个虚幻空性,与我们平常在没有修学之前的实体已变成一如了。只是把前面的这个实体,比如以前我们看见这个墙,它是一面墙,是真实性的,现前逐渐开始认识它是虚幻的,这只是在墙上面加了一个“虚幻”的名称之外,实际上本质上还是这个实体,没有变,是虚幻的实体。所以还是要细一点、细一点,要不刚刚所说的,座下和梦境功德无法增长,我想大部分都来源于此,可能是这样的。

否则一切闻思仅成“口头禅”,即便是一种打坐,也仅仅在一个“我要安住”,“我要修禅定”,说是禅定是趋向于空性,实际上这个禅定已变成一个实质性的体了,一个实体,一个禅定。禅定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呢?说是明空不二,它的本性是空性,显现虽然具有,但是本性是空性的缘故,所以它是虚幻。说出来的时候好像讲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在实修过程中就没有趋向于这个方向。我要修禅定,“禅定”已变成一种实体,这时候即便他的感觉有多么明显,实际上还是修学一个实质性的。就好比一个人天天要去挣钱,我今天要建一栋房子,我今天要创造什么东西等,没有丝毫之差异。只是把这种方法稍许改变之外,实际上内心的感受等多方面还是同等的。我们以后可不能这样,这些后期在讲解禅定的时候还会提示很多,这次我们慢慢地讲解,就是这样。

【否则一切闻思仅成“口头禅”,对即生成就无有切实之利益。】口里说出来的时候是这样,甚至实修过程中,我的见解也是这样的,我现前正在修禅定等等,这个“”、禅定”已变成一个实体,实质性的一种,感觉当时一种境界的时候,和以上我们说实执所有万法完全没有丝毫差异,只是改变了一些方法之外,实际上就是一如,这样一来仅变成口头禅,对即生成就无有切实之利益。什么叫即生成就呢?到达某一个据点、某一个地方就叫即生成就,当然不是。从现在开始做起,面对生活当中由于认识到生活的本性是空性,因此面对生活之时,生活不束缚自己的内心起伏,这就叫即生成就;在临终的时候能了脱生死,没有丝毫之恐惧和痛苦就叫即身成就,因为心已达到自在;未来的时候,如同昨晚上梦境一般已达到自在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到何处去寻找,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坛城以及刹土就在眼前,这就叫即身成就。即身成就不要等待着我这样去做以后就到哪一个地方,就现在开始做起。我们先从感觉到圆满成就分为一个次第道,但现前做的过程中应该趋向于这一方向才对啊,就是这样的。

【如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云:“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光在口里会说,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并不具备这样条件的话,即生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初次进入佛门之时,我们先从理论入手,知道一些道理非常非常好。要记住,我们站的立场不同,若是依靠这样的因,未来的未来成办果位,播下成佛的种子,前面这个“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我相信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功德,因为无垢光尊者曾经在《精要明镜》之中也说过“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即便你懂得一点点道理,它的功德无量的。在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一些教言当中曰:“若是今生能认识到‘阿’字,也能断绝三恶趣。”连认识到一个“阿”,这么一个字,就是有那么大的功德,若是懂得一些道理,功德无量,这是没得说的。但我们现前站的立场是什么呢?即生要成办解脱,今生要获得解脱,光凭这一点是不够的,所以这个道理必须得精通。要不会形成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哦,天啊,从此以后去闻思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意义吗?当然不是的。我们说的是站在即生成就的立场之上,仅仅站在口头禅之上是不够的,还要落实到行为当中,自己要成就,所以还需要心行。
但这一点以前我也给很多弟子说过,如今在汉地很多信众对密法生起信心,主要还是来源于亚青寺和五明佛学院。有些说有些地方仅仅以闻思为主,可能对实修并不是那么很重视,当然不是的。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观念,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条件是什么呢?闻思修三种智慧,而并没有趋向于哪一方向才是成办解脱唯一之条件。闻思是修行之前行,并不可缺少,所以不管从事什么样的教言,除非你是上等根机。即便是上等根机,所谓的闻思不来源于口耳传承,但也需要一个表示和心印传承,我们把它称之为闻思,所以这个“前行”也必须得具备。即便是第六祖惠能大师这样上等根机,也需要在第五祖面前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第二祖慧可大师像这样上等根机,也需要在第一祖达摩祖师前稍许提示一下才能成。前面的提示就叫前行,当然不可缺少,这些都不可缺少。所以实修之前闻思不可缺少,但至于闻思的时间长短根据个人的根机来定夺。总的来说,前面这个前行是必不可缺少的,这样一来,你才能更好地进入到实修状态。
若是仅仅是闻思不做实修者,就像上面所说的就已变成口头禅,没有闻思的实修则变成盲修瞎炼。除非你是上等根机,像历代高僧大德一般,仅仅依靠表示和心印就能成办解脱者,前面的这个过程就不需要了,但想想历代又有多少高僧大德不需要这样就能成办解脱的了。如今在末法时代,由于终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又有多少人不需要前面的前行,仅仅依靠后面走个过程就能成办解脱的,这是非常非常的少,所以我们当然不这么去做。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也说过:“自心与法不能融契,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也就是说,法与根机不相应的时候,即便你寻求的法有多么深奥,对自己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所以这些道理都得了解一些。

下面我们先讲解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开始讲解上师瑜伽,前面讲解这些道理的目的,就是从总的角度告诫我们以后该怎么去做。但有时候又要记住,立场必须搞清楚。就像这一栋楼,我们现在站在第五层之上,站在第五层立场之上,相比下面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我们是最高的,因为我们是在第五层上。但在五层上面我们是最矮的,这是针对上层说的,对第六层来说,我们是最矮的,立场必须搞清楚。所以有时候把所有的这些都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什么?就变成一种很多分别心,比如这位导师说过“闻思不好,仅仅实修。”我们并没有这么说,闻思不可缺少,实修的前行必须得有闻思。

如今很多亚青寺的弟子在汉地,我也听说,说某某导师告诫他们闻思可以搁置一边,仅仅依靠实修即可。请问亚青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今年八十五岁的人这么大的年龄,如今还传讲着不同的教言,难道不叫闻思吗?问问这位导师,你初次在上师面前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先从加行开始入手,加行的一切引导文是否在导师面前而听闻?若是,那也没有离开过闻思;进入正行的时候,成熟口诀法分为几十个层次,这些是否在一位导师面前一步一步听闻?若是,那也没有离开过闻思;即便是修学顿超的时候,如今修学顿超主要是以智悲光尊者所传讲的《大圆胜慧》入手,《大圆胜慧》是否需要在一位导师面前亲自为你传讲?是的话,也没有离开过闻思。也就是说从前行直到顿超以下都是先靠闻思而进入实修,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闻思当然不可缺少。若是离开闻思之后的实修,那你这个实修绝对盲修瞎炼,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后期我们在修学禅定以及多方面都会传讲,没有闻思的实修,对以后修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我们以后实修过程中要铭记这一点。

【惠能大师于《六祖坛经》中曰:“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及“迷人口说,圣者心行。”】天天都在说般若波罗蜜,都会说般若波罗蜜,智慧到达彼岸之意,都在说的。“不识自性般若”,真正智慧到达彼岸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谁都不懂,只会说般若波罗蜜——智慧到达彼岸。这又好比什么呢?好比说食不饱,就像一个饿肚子的人天天都说什么好吃,这个好吃,那个好吃一般的,但是对自己来说肚子仍旧在饿。但又要记住的是,前面口念般若难道没有什么功德,不是这样的,刚刚说过立场必须搞清楚,要不很多人都会诽谤我们的传讲风格,说这位导师传讲过程中一直都在传讲实修的重要性,说口里念诵身做礼拜等一系列善行都没有功德,不是这么传讲的,这些功德无量的。刚刚说过认识到一个“啊”字,就有不堕入三恶趣之功德,若是在门上写着一个“嗡白玛俄那卡波玛那吽呸”这一个咒文,从下面走过去一次它就叫过解脱,能断绝千劫之罪业,这是释迦摩尼佛亲自为后代弟子传讲的。谁说这不是这样的,谁敢诽谤!当然我们也完全信任历代传承祖师所传讲的这些法,都应该如是去善行,但是我们今天所站的立场要求高一点的缘故,所以站在心性的立场之中下面都是这样。刚刚所说,我们今天是站在五层之上而讲解四层也矮,三层也矮,当然一层和二层更不用说了,都矮,这是站在第五层之上讲的,所以立场必须要搞清楚。但若是我们在地上的话,一层、二层、三层、四层都很高啊,都是功德,所以立场必须搞清楚,不要把全都混为一谈,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成很多很多像刚刚所说的诽谤之类的现象。

及“迷人口说,圣者心行。”口里即便念诵多么多的心咒,多么多的经文以及多少仪轨,他还是凡夫阶段。圣者的行为应该是什么呢? 心行。所以为什么顿超有一个叫“背舍九法”,但这个后期我们在讲禅定的时候我再告诫你们,就是这样的。所以要心行,心行指的是什么呢?从了义和不了义两个立场之中讲解。不了义先从调伏自己的内心,以起心动念为主。首先要认识到一切万法都是心在支配,如华智仁波切曰“心乃诸法源”,一切法的根源就是心,因为心支配一切万法,心如同一个统帅一般,它驾驭着所有身和语一切万法。若能调伏好自己的内心,所有一切都在调伏之中,这是从不了义的角度讲解。当然最了义的境界当中——心的本性,心也是一个有为法,也是在变化的,因为这种所变化的一切显现都来源于它的体,若是圆满执受这样的见解,当然是最了义之境界,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目标,这个后期再讲。总的来说要记住这一点,就要开始趋向于这一方向。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口里念诵、身做礼拜等一系列善行也不可缺少,但是逐渐开始修学期间就应该进一步进入到心行。在心行的过程中前面口诵也必不可缺少,因为它是一种辅助。尤其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口里念诵身的姿势等等也没有排斥到一边。因为初次开始修法期间,虽然从根本调伏内心作为重点,但是也具备其他的一些辅助,对调伏内心更顺利一些,来得更快一些,大概就是这样的。

【而上师瑜伽导修就是这样一部适合一切根机修持的殊胜之法,】前面所传讲的若是凡夫以口诵、身做礼拜为主,若是圣者以调伏内心并且直接趋入到心的本性之中。上师瑜伽导修前面,凡夫阶段的一切善行也具有,后者见解更高的境界也具有,所以不管是哪一样的根机,他都符合修学上师瑜伽。所以我们这次在传讲过程中,没有排斥方便当中树立智慧,没有把智慧搁置一旁树立方便,两者都是同时驾驭方便和智慧,不管你是哪一样根机。如今也有很多居士说,我现前是刚入门,现前能否直接修上师瑜伽?当然可以,即便你的根机有多么低,但是前提你对上师瑜伽以及密法必须有信心。若没有信心,当然你不是密法度化的众生,若是对密法生起信心者,不管你现前感觉自己的根机有多么低,你都可以修学上师瑜伽,因为密法有这样的殊胜窍门,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

【实乃无上窍诀大圆满之密义,一切乘法之精华。】这是无上窍诀大圆满之密义,大圆满之密义在何处呢?刚刚所说的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都圆融到我们这次所传讲的这部教言当中。一切法之精要,一个法当中圆融一切法义。后期我们讲解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还是东传佛教,所有一切教派在上师瑜伽导修当中怎么圆满,这两天我们还会讲解。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刚开始传讲,一个半小时也已经长了,一小时多一点点就够了,因为这次我们讲的时间会长一些。虽然这段时间,我一直讲身体有多么多么不好原因在何处呢?这个讲解也没有多大意义,就是告诫很多很多信众,暂时我这边到好说,因为这段时间就在这边看病,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很多居士都等待着。前两天我也已经说过,当身体好一点的话,我可能会到你们那些地方去传讲一些,但是这两天身体还是那么回事,所以这段时间咱们就稍微讲一点点,其他地方居士就在网上听讲。我们新都这边的居士由于路途很近,过来听听也行,离这边远一点的居士不过来都不要紧,你就在家里听等等都行,大概就是这样。

我想明后天按照今天的这种讲法会越来越好。这两天最糟糕的就是一肿,天呐!大脑一片空白。尤其是像昨天晚上整个头疼的不得了,本来是先想吃个止疼药,后面就想算了吧,天天吃止疼药也可能不是很好。后期又起来,又到卫生间去又流鼻血,流了一晚上,所以这两天可能也有不舒服地方。身体不大舒服,我就告诫很多居士,这段时间可能讲不成法的原因,就是身体一不舒服的时候,这个大脑很不清醒,即便我想口里说出来的话,到了嘴边就说不出来。甚至有时候像很多教证理证,以前所看到的这些,想把它记出来,能记得头,尾又搞忘了;能记得尾,头又记不清楚了,所以会出现类似这样的一些现象。但不要紧,慢慢这样讲解,因为上面表达的能力有时候好点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还可以,有时候感觉不大好的时候,也就那么回事。但总之即便是怎么样,我们上面的这些意思也已经表达出来了,只要懂得这些道理,这就算我们这次法已经圆满,大概今天就这样。
明天还是继续六点半的时候,不要过于太早,只要六点半到了就行。我也不早不迟六点半,咱们就这样讲一段时间,先从上师瑜伽导修开始讲解。前面这些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很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那么回事,但是后期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尤其是智慧与调整烦恼之方便之上,这次不仅是我们这边长时间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们需要这方面的一些教言,甚至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弟子已经修了一阵时间,这两天也有很多问:紧接着我该开始怎么办?我把方法教给你们,这个方法也根据你们修行的时间来定夺。即便刚入门的信众,我当时也会告诫,你们现前把这些先搁置一旁,过两天我们在用,你们现前该用的这种方法等等,这两天我会讲的。但是已经修过一阵时间的,后期我们就这么讲解,今天就这样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