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3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3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3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3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昨天我们主要从不仅仅是上师瑜伽修行过程中,以及平常从事一切善法之时必具备的一些条件,主要以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的教言“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就是说,如今我们信仰佛教,修行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所有一切善法当中,行持善法必须具备三清净法:第一发菩提心,为令自己的善根转变成无量而发菩提心;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而具清净之正行;令善根越来越增上具备清净之回向,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三清净法。昨天在传讲过程中也讲授了上师瑜伽导修如何具备三清净法的一些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初次进入佛门,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善法,当发心已变成偏邪的时候,即便所从事的善法有多么殊胜均成为偏见。
据说往昔在一个幽静山林当中,有一位高僧大德长时间精进修行,由于长时间在幽静山林闭关的缘故,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大,据说当天下午他的弟子告诉这位高僧大德,明天早上有一批修行者要来求见你。第二天早上这位高僧大德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收拾家里的一切,比如平常家里摆的佛像,把上面的灰尘擦掉,上面的供品也供的整整齐齐,把房间里头所有的一切灰尘也擦掉,就这么忙碌了一两个小时。当时这位修行者一坐到座垫之上,就在想,我今天为什么这么勤快呢?平常这个时候正在闭关打坐期间,今天怎么一大早起来就开始从事这些家务呢?当时想到昨天下午是他弟子告诉他,今天早上有一批居士要来求见他,因此,想到今天早上他起来办了一两个小时的一切表面当中的善行,均成为一个他人所赞叹的一个这么名誉,就是完全为了得到这么一个名誉,说这位高僧大德的住处有多么干净,上面的佛像有多么清净,上面摆的供品有多么整齐等等,完全是为了他人眼前的一个好看。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想到我如今行持一切善法是为了成办解脱,那么今早上因发心已偏见的缘故,即便我从事的是善行,比如擦的是佛像上面的灰尘,在佛像面前即便做多么大的供奉,均成为世间八法,完全是为了达到名利,想到这一点,他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往佛像和供品上撒上。后期阿底峡尊者进藏的时候听到这件事,阿底峡尊者赞叹这位高僧大德说,如今踏进高原地方,唯一能听到做的一件善行,积累极大之福报的一件善行,就是这位高僧大德手中的一把土。
我们有时候会想,把地上肮脏的土撒在佛像或供品之上,应该是一种恶行,怎么又变成积累福报呢?刚刚所说的,表面虽然说撒在佛像和供品之上,但实际上就是为了断除世间八法。因此,我们平常修行过程中也应该做到这几点。当我们初次修法,比如今天早晨一起床开始修行的时候,看第一念发心如何。发心是恶念的话,若是及时断除恶念而生起善念的话,当然我们应该继续往下发展;若是早晨一起床的时候,起得就是一种恶念,怎么也改不了,好像跟随着它而飘动的话,还不如早上不做善行,因为你即便做个善行,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了。因此,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应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发心,这就是恶念发心。
若是真有这种恶念发心的时候,不管你所修的法有多么殊胜,依止的导师智慧有多么高尚,修的法有多么深奥,但你所修的法已完全变成恶行。华智仁波切曰:心恶身语恶,就是说,即便你当时口里面念诵的是心咒,身做的是礼拜或手印,但都变成恶行,因为你的心已经变恶了,生起的是恶念,因为一切都是心在支配,当根本变成恶的时候,表面呈现即便为善,均成为恶行,所以应该立即断除而树立善念。实在无法往下发展的话,还不如平常该睡觉就睡觉,该做其他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因为修法对成办解脱已经没有意义了,就是由于我们发心不正的缘故。
但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不可能的,我所依止的导师是智慧高尚的一位高僧大德,我所修学的法要不是远道法相乘,比如显宗,像唯识宗、天台宗,要不按着我们藏传佛教自续派、应成派等等,所修学的法是非常殊胜的法,是远道法相乘的法。但即便是这样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心已经起恶念了。即便在修行的方便之上,修的是近道金刚乘,外三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等等,或者是捷径之道无上窍决大圆满,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们的心已变成恶念。所以第一发心非常非常重要,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这两天我们一直都在说,世间人都知道亏本的买卖不做,也就是说,当你付出很多代价没有收获的时候,这种付出代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平常行持善法也付出了很多代价,从时间、身、语、意三门当中,以及身外之物等等,我们付出过很多很多代价。但若付出的代价最终没有丝毫之收获,也就是说没有趋向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上,这种行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不如放弃为好。要是放弃的话,我们还可以做其他的一些事,虽然其他的事与我们成办解脱没什么关系,但必然暂时也会给你带来一些快乐,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但是刚刚已经说过,仅仅凭自己的导师有多么殊胜,仅仅凭自己所修行的法有多么殊胜,顺着它而飘动,不观待自己的内心是远远不够的。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的时候,当时他的侍者叫洛钦仁青荣波。有一天早上,洛钦仁青荣波给阿底峡尊者送早餐的时候,阿底峡尊者非常伤心,洛钦仁青荣波想阿底峡尊者今早上为什么这么伤心呢?今早上没人去烦阿底峡尊者,为什么阿底峡尊者会这么伤心呢?当时阿底峡尊者曰:他今早在光明境界当中,观察到他在印度有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今早上由于发心的缘故,一切法都变成小乘之法。当时洛钦仁青荣波很不理解,因为这位弟子所依止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当时在印度是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我们把佛教的圣境树立为天竺,即便当时天竺阿底峡尊者这样的高僧大德是数一数二的导师,再去寻找比他更殊胜的导师是找不到的,所修的法是无上瑜伽部,是密法很高的法,但为何弟子又变成小乘之见解呢?就是由于他的发心以及调心之方便完全已经堕落到小乘法。即便当时修学的方法,表面的这种形象上是无上瑜伽部,实际上已经变成小乘之法。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而不仅像初次进入佛门般,叫幼稚的心也好,一种完全迷惑的心般的,就一直等待着我的导师有多么殊胜,我所修的法有多么殊胜,如果这样下去,不管里面的道理具不具备,认为最终我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这些还是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到地狱去救度众生的时候,善星比丘实在无法忍受地狱之痛苦,抓住释迦牟尼佛的双足说,我现前无法忍受地狱的痛苦,能不能让我获得快乐解脱。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对善星比丘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有多么高尚,如今世上真有圆满智慧者,还能比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还高吗?我想即便有多么高也是平等的。即便在这样的导师面前求学佛法,还是告诫成办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我只是给你做一个缘,给你讲解一些道理,该怎么去做等等当然取决于导师,这个缘需要靠外缘,但是最终调伏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一切取决于自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在讲法期间也时时告诫弟子们,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修法。知道修法前面的这个外缘,当然需要靠导师,因为首先我们得懂,紧接着落实到行为去做才能消尽烦恼、功德增长、圆满实现自己的心愿。
刚刚所说的这些道理都非常非常重要,决不能像初次我们进入佛门当中般的,仅仅像小孩幼稚的心态般的,认为可能这样就可以了,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我们昨天也稍许讲过,不管你平常所从事的善法是什么,比如口诵心咒,阿弥陀佛的名号,要不金刚萨埵心咒、莲花生大师心咒、观音菩萨心咒、文殊菩萨心咒等等;念诵的经文《阿弥陀经》《地藏经》《楞严经》《金刚经》,要不《般若心经》等等;仪轨有上师瑜伽仪轨、本尊仪轨、空行母仪轨、护法仪轨以及各式各样的仪轨等等,即便你所念诵的是什么;身做礼拜,比如平常五体投地之敬信也行;要不按照像大手印,像生圆次第当中有各式各样一些手印等等,都是主要依靠身的一种姿势。不管从事着这样的一些善行,还是静下心调伏自己的内心,还是平常再根据个人的条件而做一些上供下施,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平常尤其听说只要在汉地,信仰的居士们平常都在放生,所以我们平常都在放生。以上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是否有功德,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而不能仅仅说,我从事这样的善法应该有功德,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达摩祖师到汉地的时候,梁武帝从事善行一点都不少,如今在一个城市所有的居士们集聚一起,相信也比不上当时梁武帝的善行。梁武帝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把国库的金银据说都已经供养给三宝。不管是建造寺院,还是供养三宝,还是平常抄写一些经书等等,据说已经全都供空了。即便是这样,最终问达摩祖师有多少功德的时候,达摩祖师说无功德。但这种解释有很多说法,有些说从了义角度来说无功德,而并不是说实无功德等。但有些也说,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说也是无功德,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本身从事一切善法是有功德的,但是作为世间人,时时把这个善行拿在口中,见到谁都开始说这是我做的善行,本来有功德逐渐就变成无功德了。因为我们刚刚已经讲过,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要具备三殊胜法。
第二、清净正行,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为清净之正行。所以我们平常所讲解的是四大恶缘,四大恶缘当中,就是在具有恶——傲慢心的基础之上赞扬自己的功德,这样很容易把自己的善根消毁。比如当你从事了很多很多有漏之功德,当时还不具备真正的见解,从事了一切有为法之善行,做是做了很多很多。但是紧接着时时都有一种傲慢心,因为这些善事都是我做的,在具有傲慢心的前提之下,赞扬自己的功德,我今天做了多少多少功德,哪一件善事是我做的,哪一个寺院是我建的,哪个佛像是我雕的,哪一个三宝是我供养的等等。初次你在行持这些善法的过程中,功德是具有的,但是时时以傲慢心赞叹自己的功德,功德就逐渐消尽了。所以也有很多的导师在解释的过程中,说当时藏地有一种说法:在骑马者面前站着说,在步行者面前蹲着说,总之见到谁都说这是他做的,因此,逐渐就变成功德消尽了。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三清净法当中,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要具清净之正行,所以要做到一心不乱,决不能顺着这些外缘而飘动,从不了义的角度也是这样的。
要记住,以后我们在从事善法期间应该懂得这些道理。我相信刚入门的很多信众,平常会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疑问,相信在你小区,甚至你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当中也会问:“你是一个信仰佛教徒吧?”我们当然会说我是信仰的!“那你们佛教所提倡的是做善事,是吗?”当然是的!但他也会说,我虽然没有什么信仰,但是我的心也不是很恶、很坏,平常根据我自己的条件也从事过很多善行。比如哪个地方有一些灾难的时候,我根据自家的条件也做过一些帮助,平常只要能做帮助的地方我尽量做帮助。这个帮助不仅仅是一种财物,像有些内心很烦恼的人,当我有智慧的时候给他讲解一些道理,让他解除这些痛苦,这也是一种爱心,所以我的心也是趋向善的。这样一来,你们佛教只不过是多一个信仰佛教的这么一个仪式而已,实际上你我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但有些人可能会想,好像是啊!不仅仅是我们佛教,像如今在汉地也有道教,道教也提倡的是善,甚至像西方的一些宗教,比如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平常也站在好的一面当中,也从事着一些善,时时都在讲解一些爱心的道理,但是与佛教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总的角度来说,其他教派当中的爱心是选择性的,这个可以爱心,那个不需要爱心,这个是起慈悲心的对境,那个不是起慈悲心的对境。但是佛教认为凡是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所慈悲的对境,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成办的见解并不是现前走个过程,而是创造心的本性——我们本具有的这个功德。本具有的功德,他的慈悲心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在行为当中应该往平等方向发展,当达到无缘之平等,此时你就不需要说平等与不平等,我们现前就往平等方面发展。
比如晴天的时候,太阳的光芒是照亮四边的,没有一个不照亮的地方,但是被乌云遮止的时候,哪个地方是晴天,那个地方就能看见太阳。但此时我们还要告诫所有的人,这个太阳谁都能照得到,就是由于乌云遮止的缘故。这个地方晒到太阳,那个地方晒不到太阳,这并不是太阳有什么偏袒而照到这边不照到那边,而是被乌云遮住的缘故,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以平等方面去了解,以平等方面去发展。当一切乌云消尽的时候,太阳的光芒自然会照射十方,没有一个不照射的地方。
就如同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说佛教所提倡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心的本性也就是般若波罗蜜是超越一切因缘之法,心的本性任运自成,当达到此圆满境界的时候,这个慈悲心就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心的本性是超越一切的意识造作,但现前实修过程中,以意识造作方式尽量圆满心的本性,这与其它教法不同的区别就在于此。
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如今仅仅依靠心生的法去树立一个圆满之境界的话,即便达到圆满,你的圆满境界只不过是树立名称称为圆满境界之外,还是有为法的。因为是心生的法,有生必然有灭,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往这方面去理解一些。行为所讲解的一切与原始本具有的功德,两者完全结合到一起去理解的话,相信我们佛教所传讲的一切道理是那么普遍、广大,没有丝毫之偏袒与私心,原因就在此上。
如今我们在行为当中,从密法的角度来说称之为一基现二道。原始本具有之功德,它就是一个圆满之境界,由于众生认识与不认识之别而形成轮回道和涅槃道。如今我们在轮回道当中,可能有私心偏袒以及很多很多分别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始本具有当中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往这方面去发展。
学一些理论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平常一直都在传讲,不管你平常所学的法是什么法,小乘法、大乘法还是密乘,一切都是为了趋向于这个方向。我们这两天说过,如今我们所拥有的智慧称之为智慧在此岸,这个智慧应该趋向于智慧到达彼岸,现前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就在架这个桥梁。如是理解的话,相信平常我们阅读什么样的教言,平常博学什么样的教义,永远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我们昨天上面也稍许讲过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教义,总之,要记住这一点,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尤其我们平常从事善法之前、善法之时,以及善法之后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仅仅说我做过一件善事是远远不够的。举个例子,今天一大早起来的时候,前面没有什么加行发心发菩提心,在无记之念当中没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念诵几遍阿弥陀佛,到时候一看时间,你所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起来就开始从事自己的事情,这时候既没有发心,又没有正行,又没有回向,尤其在念诵过程中不停地胡思乱想,尤其是从事一件事业的人,开始想昨天做的事业,紧接着一静下心的时候去思考,即使你不从事这些事情也开始做一些妄想,完全不着边一些妄想也会打的。比如如今我们在地上,若是在天上飞翔有多么好,若是我突然长个翅膀在天上飞翔,是怎么飞的?我要是一飞的话,可能就飞得有多么高,离哪一个星球最近的地方等等,什么妄想都会打的。若是这么做的话,当然中间已经不具备清净正行,最终也没有发愿和回向,所以这样的修法叫什么?叫有漏功德。
有漏功德得到的结果就叫人天福报。比如如今我们在世上也看得到很多有福报的人,前两年他的福报应该算非常非常大的,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是过两年以后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成就,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不顺利。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说,前面所得到的一切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但是前世所造的必定是有漏功德。什么叫有漏功德呢?他所从事的善法既没有清净发心,也没有清净正行,也没有清净回向,不具备三清净法的一切善行都称之为有漏功德。虽然它具备这样善的功德,从事过这样的善法,如今已得到这样一些福报,比如在人间从事什么事情都很顺利,自己短短的一段时间当中非常了不起的,但是过一阵时间,突然从很高的地方堕落到很低的地方一般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叫有漏功德。相当于什么呢?比如他宿世所创造的一切善法,相当于已经创造了一满杯水,当他渴的时候,他渴一次喝一口,可以享受一口之快乐,但是他杯里头已经少了一口;再喝第二口的时候又享受第二口的快乐,但是杯里头已经少了两口;如果杯只存三口的话,三口喝完以后他就没水可喝,再渴的时候就要遭受痛苦,这就叫有漏功德。当你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就在消尽前世所创造的一切善因,就在不停地消尽,享受完福报以后就要开始遭受痛苦。
我们先前从事善法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无漏功德,无漏功德相当于什么呢?比如说一杯水你喝一口,它自然又圆满起来,喝一口又自然圆满,你怎么喝,它永远喝不完的,这就叫无漏功德。要承办这样的善根永远不能错过三清净法,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先从初步开始入手,先不讲解很大的道理,后期我们在讲解认识智慧与善巧运用的时候,会讲解很高的见解,但现前先从初步开始入手。因为前面基础一旦没有扎实,紧接着用高攀的方式去创造更高的见解,调整烦恼之方便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对你调整烦恼等一系列之上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就如同昨天惠能大师所传讲般“善知识,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世上的人时时都在念诵着般若,智慧到达彼岸的这个词,但没有一个人认识到般若波罗蜜之义,“犹如说食不饱”。就如同饿肚子的时候,馒头有多好吃的,包子有多好吃的,山珍海味更不用谈等等,即便说出有多少个菜的名字,他的肚子一样在饿,这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先从初步入手逐渐了知这些道理,要记住刚刚我们所传讲的主要就是这些。
【雪域藏地之庄严,宁玛派大德华智仁波切将密宗修行的方法总分为三: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
尤其还需要了解的是,如今汉地很多对密法感兴趣的一切信众,时时都期盼着能否在亚青寺得到成熟口诀法,也就是窍诀法。但是至于什么为窍诀法,这两天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比如无上窍诀大圆满,它本身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它并不讲解过程而直指心的本性,就是圆满之境界,叫大圆满,从密法的角度来说称之为真实教授并不讲解过程。相信很多弟子也看过像《呼唤上师本论》《直断要诀》等等类似这样的教言,这里头并不讲解过程。比如在《呼唤上师本论》当中,心的本性就是当下一瞬间所证悟到的见解当中,四种灌顶是如何具备的?四无量心是怎么具备的?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怎么具备在一刹那当中?六度般罗蜜是怎么具备?当时证悟的见解之上等等,它并不讲解过程。及《直断要诀》当中,从见解的角度,不管你分为多少之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树立之外,它并不讲解次第道,这就叫真实教授。但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当下能开悟,当下能如是证悟者是非常稀少的,所以密法以更善巧方便的方式摄受次第之弟子,针对当下不能开悟的这些弟子而树立一种方便,就叫方便教授。
如今在高原地方所传讲的成熟口诀法称之为方便教授,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尤其去年我在亚青寺所传讲的《胜乘狮吼妙音》当中,它就是一个完整的宁提派成熟口诀法,总的来说把它分为寂止与胜观。胜观又分为前行破除心房等等,但这些不是我们今天所传讲的道理,所以一系列之过程它都是一个次第道。从总的角度来说,我们把胜观调顺烦恼之方便总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这里头已经圆满含摄了所有成熟口诀法的意义,后期还要讲解印证知见、断定自决和解脱自信。但是这一点我们昨天已经说过,按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的教义和法规,当见解没有圆满赤裸之前不过早印证见解,就是怕弟子的见解变成伺察意之见解。就是说,仅仅靠文字和理论去树立一个见解,这样一来与实相见解完全形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实相是已经超越一切耽著,超越一切改造,但是伺察意之见解仍旧在能所二取起心动念之中,所以完全是两个概念。从成熟口诀法的角度来说,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所以初次我们不过早印证见解,但后期这些过程就是这样的。
成熟口诀法按照无上窍诀大圆满顿超的教言来说分为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性灭尽地相。从见解赤裸的角度来说,与我们刚刚所讲解的出世间胜观总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之中圆满具备。如今我们把成熟口诀法的一切教义、一切精要,归纳到上师瑜伽导修之中。本来是这样的,密法所有的一切教义来源于十七部续,莲花生大师和布玛木扎把十七部续教义总摄于《四心滴》之中,后期无垢光尊者把《四心滴》的教义树立在《七宝藏》之上,尤其是《法界宝藏论》称之为圆满直断之教授。后期华智仁波切把《法界宝藏论》的教义一步一步归纳到一个修行的次第之上,就是如今的成熟口诀法,后期也会讲解的。
其中是怎么传讲的,但这个去年已经听过《胜乘狮吼妙音》的弟子们都知道,如今没有听过《胜乘狮吼妙音》的信众,现在不要过早去听闻。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现前就要开始修学上师瑜伽,当你见解逐渐开始增长的时候,你再听闻《胜乘狮吼妙音》对你修法起到切实之作用,要不《胜乘狮吼妙音》很容易变成一种理论化。就是像我们平常所说的理论,从心相续的角度来说一点都没有关系,只不过是把它当作文字上所理解的道理般。若是密法一切见解,如是向下乘派所传讲的教理一般这么去理解的话,那真正会出现很多很多过错。尤其在《十六种辨别》当中,我也稍许提示过这一点,末法时代很多修行者,由于把无上窍诀大圆满变成一种教理的缘故,对自己成办解脱构成很大的障碍,甚至会缩短密法住世之时间,这是很大很大的一种过错,所以我们应该把真正的见解与心相续融合到一起去做。
刚刚已经说过,华智仁波切所传讲的成熟口诀法就是这样的。树立到上师瑜伽导修之中,我们把上师瑜伽导修的整个调顺烦恼之方便树立三: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剖析调伏妄念从总的角度来说,就是在善与恶之中,抛开一切恶念去树立善念称之为剖析;直视调伏妄念分为粗直视调伏妄念和细直视调伏妄念,直接从心上面去入手;粗直视调伏妄念,我们平常主要树立的是觅心法,就是寻找心的来住去,最终树立心的自性;细直视调伏妄念没有像粗直视调伏妄念这么长的时间去分析和对治,而是在短短时间当中树立缘起性空之见解,称之为细直视调伏妄念。这些我现在只是走个过程,到后期我们在用的过程中我会一步一步传讲的。安住调伏妄念称之为四大解脱:裸露解脱、自我解脱、显现解脱和本来解脱。解脱是密法独特性,也就是密法的殊胜性,密法为何称之为一切乘法之顶点就在于解脱自性上。我们在传讲《大圆满直视本性论》以及《禅定中阴》的时候,多次提示过解脱的重要性,相对解脱之见解下乘派也具有,但是实相解脱之见解是密法特有的一种法,所以称之为密法特有的见解,叫解脱自性,后期我们还会陆续印证,这就叫安住调伏妄念。这三个过程中,已经把从因地到果位的整个过程都含摄到这三个层次之上,所以修行应该有一个次第道。
雪域高地从总的来说全民族都是信仰佛教,在雪域高地的很多居士,可能是天生的一种习气或者是一种当地的习惯,所有的居士天生就有种自卑感,当然有些人的心力很强,但是多数心力不是很强。因为在雪域高地,只要是居士,他就觉得我是一位居士,恐怕修不了很多很多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从事一些善法,多信任一些因果,能念诵一些心咒等等,认为这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善行。但如今在汉地所有的居士,他的这个心力非常非常强大,这就充分地说明他的根机非常非常高。从某种角度来说,雪域高地是全民族信仰佛教的圣地,其他地方也有非常殊胜的佛教,也有很多佛教的圣地等等,但从总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全民族信仰佛教。那么从总的角度来说,全民族不信仰佛教的地方会不会根机低一些?但这没有绝对性,刚刚所说一切取决于他的心力。当你觉得我也能做得到的时候,这就充分的说明你有很好的善根之基础,要不很难生起这样的心。所以像这样虔诚的信众必须有一个圆满次第之修法,而不仅仅是十年前这样做,十年后也是这样做。当然我们不排斥这种做法没有功德,功德是具有的,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不管口里念诵身做礼拜,乃至听闻很多很多教义,功德无量,但是从即生成办解脱的角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有一个圆满次第道。
初次修法期间,由于我们时时漂泊在轮回之中,跟顺着散乱漂泊的缘故,相对来说这个散乱很粗大,此时如果依靠很高的境界去调伏妄念,就好像很难做得到般。就如同拿一块石头放在空中般,怎么也会掉下来的,这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种方便,要不下面拿一个东西顶住它,达到圆满可以在半空之中放住石头为止。前面必须有一个这样的过程,所以说圆满次第道非常重要。刚刚我们所传讲的剖析调伏妄念,初次不管你的根机有多么低,你的烦恼有多么沉重,只要你这么去做的话,相信谁都能做得到,但当然前提是对此法生起信心者。若是没有信心的话,恐怕他也做不了,他也不会去做的,所以这种我们就叫与此法无缘者,无缘的信众是无法调伏的。剖析调伏妄念,只要是有缘的信众去做,都能做得了的。
直视调伏妄念相对高一点。因为当你剖析调伏妄念基础还没有扎实之前,直接进入直视调伏妄念就有些过于太早。就像小孩子小学还没有读完,直接读初中恐怕跟不上,因为他的基础没有扎实。但也有一些个别的信众,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可以这样说,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可以直接读初中的也有,但这些都是个别,我们把它称之为顿超,就是跳着走的。刚开始修行剖析调伏妄念期间,直接进入细直视调伏妄念也有可能性,但是相对来说这些都是个别人,我们修的时候还是踏踏实实去修行为妙。
因为这两天一直都在说,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走一个过程,走个过程让谁看呢?比如旁边很多亲朋好友,尤其很多人都不信仰佛教,你这么去做,他还会觉得你这种行为很好吗?他决不会赞叹,甚至还会反对你。若是让自己的家人看,如果家人全家信仰佛教,可能他人会赞叹一些。但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即便是信仰佛教者,有时候我们太专心修学佛法,旁边有很多很多阻碍你这种修行的障碍时时都会呈现。那我们让谁看呢?若是说凑个热闹的话,世上凑热闹的地方有的是,何必进入佛门去凑这一份热闹呢?也没有必要的,相信谁都不是这样的。这样一来,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目的是带着一个非常大的心愿:今生面对生活当中要让自己内心快乐幸福,还要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快乐,临终的时候自在,未来的时候更加幸福,并且形成度化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我一人去救度一切众生,我要成办这样的事业,这就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终极目标。
为什么我们把释迦牟尼佛称之为大孝子呢?释迦牟尼佛第一次离开自己父亲的时候,都说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孝子,因为抛弃年迈的父亲,自己独自跑到山洞当中去修学,但后期真正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真是一个大孝子。因为当时释迦牟尼佛问旁边的人:“我父亲会不会老?我父亲会不会病?”都说你父亲会老,也会病,甚至还会死。当父亲在病的时候,我可以请一些医生等等,当父亲老的时候,我让父亲变小是决不可能的,我没有这个能力,尤其父亲还得死,这时候我怎么让父亲内心带着快乐呢?仅仅依靠世间的方式无法解决。尤其释迦牟尼佛更加广大普遍地了解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我要令天下所有一切父母离苦得乐,光靠世间,即便是王子也无法让所有一切众生快乐。可能对他这个国家的有些人能赐予一些快乐,但所有都能赐予快乐吗?因此想到这一点,唯一让所有一切父母获得快乐的方式,就是独自进入山洞当中精进修法,而形成度化天下所有一切众生之怙主,由我来让他们获得快乐,所以我们为何称释迦牟尼佛是大孝子,原因就在此上。也就是说,如今我们追随着释迦牟尼佛的事迹、释迦牟尼佛的足迹而在修行,我们也趋向于大孝子,我们也希望自己生前所有的父母、我们今生的父母以及世上所有一切父母都能离苦得乐,所以发心要广大,这就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终极目标。
所以在实修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圆满次第道:现前该怎么做,中间怎么做,最终怎么做。从见解的角度来说,先从什么样的见解开始入手,这样修学逐渐达到什么样的见解,最终达到什么样的圆满境界,它有一个圆满次第道。达到这样的见解,中途要知道调顺烦恼之方便:如果在这样的见解期间,我要怎么去调顺烦恼;当达到这样见解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去调顺烦恼;达到圆满境界的时候,烦恼又是怎么调顺,它都有一系列修行之过程。这就是华智仁波切为我们后代弟子所传讲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要懂得这个道理啊!
华智仁波切将密宗修行的方法总分为三: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其三者亦为藏汉各宗派一切见修行果之要义,】为什么说上面这三者即为藏汉各宗派一切见修行果之要义呢?从汉传佛教的角度来说,如今在汉地有很多很多教义,有小乘教法,有唯识宗,有天台宗,还有华严宗,有各式各样的宗派,也有显宗和禅宗等等。各个寺院当中有些地方是小乘教法,平常也有很多南传佛教的法师到我们大陆,又开始在各个寺院讲解南传佛教的一些四禅八定等等;也有很多的寺院在讲解唯识宗、天台宗,像《华严经》等等;有些寺院是纯粹显宗净土法门;有些是禅宗,比如如今近代禅宗高僧大德虚云老和尚的圣地——云居山,类似这样禅宗的道场也挺多的。从总的角度来说,如今在汉地最兴盛的是,从教理上面可能在讲解各式各样的道理,从数量乃至从总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净土和禅宗是最兴盛的。
从净土的角度来说,如今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都在传讲,不管你平常念诵经文还是一心念佛,总之要做到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当然适用范围很广,所以显宗还得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有持名念佛、有像念佛和有想念佛,理一心不乱主要树立在阿弥陀佛的密意之中。
名字虽然与我们今天所传讲的剖析、直视、安住有一定的言语区别,因为名词不同,但含义完全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所运用的方便之上,由于密法乃一切乘法之顶点的缘故,虽然更为殊胜一些,但是从教义本身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一如的。比如事一心不乱所讲解的是三个要点,主要还是讲解的是依靠起心动念,当然还是需要一些起心动念。不管当时依持名念佛也好,都有一种还没有完全从能所二取当中超越,所以平常念诵的时候,不管专注于像还是念诵声音之上,总之要做到心不要散乱。
从我们现前所修行的法当中来说,剖析调伏妄念和直视调伏妄念称之为意识转为道用。直视调伏妄念与剖析调伏妄念相比,当然直视调伏妄念更为轻捷,但从总的角度来说,都在起心动念的范畴之中。
显宗所讲解的事一心不乱,都得需要靠起心动念,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识转为道用,没有丝毫之错误。阿弥陀佛的真实密意,什么叫真正的佛呢?从一切教义当中讲解佛的境界,称之为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这是普遍所传讲的一种方式。什么叫佛?就是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要获得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是本具有的功德,从密法的角度来说,在这种见解当中已断绝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从小乘的角度来说,已断绝人我和法我;从缘觉来说,断绝十二缘起;唯识——八识;中观——二障与四障;生圆次第,世俗气脉明点,密法讲解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总之怎么讲解,从一切逆缘当中超越,圆满获得顺缘的时候就是佛的境界,这就是真正阿弥陀佛的密意。
我们所讲解安住调伏妄念主要树立在四大解脱当中。本来解脱叫空室入盗,本来就是这样的,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称为本体庄严,那时候妙力有多么迁变,它永远不会对本体构成什么损失,它本来就是任运自成的。阿弥陀佛的密意就是这样,因此前面所讲解的剖析直视和安住和显宗完全相同,所以如今我们在修学这部法的同时就在修阿弥陀佛。后期所依止的导师之上与阿弥陀佛之间本来是一如的,后面我们还会传讲在依止导师的时候,小乘教法对导师应该要生起什么样的净观,大乘教法应该生起什么样的净观,密宗应该生起什么样的净观,后期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会讲解,但现前从调顺烦恼以及见解的角度应该是这样的。这样一来,显宗所有的一切教义都已经圆融到我们今天所修学的法之中。
这样一来,很多人说我以前是修显宗的,如今修这个法,两者之间有什么冲突?本来就是一如的。比如你把这边的水和那边的水加到一起的时候,你这边的水哪一边是你刚刚拿来的水?哪一边是里面所有的水呢?两者已经交融到一起,它本来就是一如的!只不过是平常修行过程当中,我把水分为两份,这个器里头倒的这个水,当两者融入一起本来就是一如的,应该要懂得这个道理。即便你以前修学显宗的弟子,如今我们如是修学密法的过程中,前面所修行的法没有搁置一旁,我们现前更加在修学显宗。尤其调顺烦恼等一系列方便之上,密宗比显宗更为殊胜。
等两天我们还会陆续讲解显密之差异,显宗和密宗之间的差异,从总的来说在于四个点之上: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之上,密法体现得更为殊胜,就是由于这四点之上,所以成办见解的时间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乃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不是我说的,历代传承祖师就是这么说的!像密法的话,即便时间越长也一生可以成办解脱,这也是历代传承祖师所讲解。从时间之上两者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在何处呢?就是这四个点之上的原因。当然后期我们还会陆续讲解,所以显密本来就是一如的,因此决不需要产生一些迷惑。
我们还可以讲解一些相关的事,我这两天也说过,我们这次讲解从某种角度来说,按照这个文字而做一些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聊聊天,从佛教的角度聊聊天。相关的一些事情,如今在汉地很多很多修行者心目当中仍旧带着一种显密之分别心:我是显宗的信众,我对密法没有信心等等。我们先这么说吧,当你说对密法没有信心的时候,你是否已经犯了皈依戒啊?怎么说呢?因为当你在显宗的一位法师前受皈依仪式的时候,你所皈依的对境不是哪一个导师是吗?比如这位导师称之为什么什么法师,我们举个例子,这个导师的法名叫苹果,但你在受皈依的时候,我皈依苹果,我们不是这么念的,而念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什么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是我们所皈依的对境,他作为我们的导师;皈依法,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传讲的一切教言,我要行于法才能证到释迦牟尼佛的密意;在修行的路途之上,我要跟随着一切僧众作为我修行之伴侣来成办解脱,成办释迦牟尼佛的密意,我们是这么做皈依的。你当时是这样做的皈依,但后期你开始对佛菩萨产生分别心的时候,是否已经犯了皈依戒?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当我示现涅槃以后,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会呈现我的第二个化身——莲花生大师。但如今很多人心目当中就开始说密法哪一位导师的过错,那就直接诽谤释迦牟尼佛了,你说他是皈依弟子吗?尤其我们再问问,你如是皈依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什么呢?成办解脱。解脱本具有什么功德呢?信心普遍。那么你现前在修行的过程中,由于时时信心偏袒分别的原因,能成办了西方极乐世界吗?所以从很多很多的角度,比如当你在受皈依以后,由于你分别念沉重的缘故,以及诽谤偏袒的缘故,已经犯了皈依戒。修行过程中由于分别念太重的缘故,信心时时在偏袒之中,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离你有十万八千里。
禅宗惠能大师说“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善者的标志是什么呢?信心、慈悲心等一切功德圆满的时候就叫善。若不具备这个条件,离你有十万八千里。有时候我听到汉地某某说,他对显宗有信心,对密宗没有信心。先问问他自己内心的功德,尤其自称自己见解已经很高的话,见解很高当中难道还有分别心吗?我们再问,你现前本具有的功德,自认为自己是佛,我们在讲西方极乐世界男女菩萨的时候,菩萨都是诸地以上称之为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难道还有显宗和密宗的分别吗?说阿弥陀佛和莲花生大师同时在西方极乐世界当中,男女菩萨,我是显宗的菩萨,所以对莲花生大师没兴趣,你还是走到那边去吧。我是密宗的皈依弟子,阿弥陀佛你走吧。不会的不会的!什么叫菩萨呢?信心达到普遍、烦恼一切消尽的时候称之为菩萨。所以从很多很多本意当中去理解,有时候我就觉得,天呐!自认为自己是修行者,连什么叫修行都没有搞清楚,这样修行有什么意义啊!有时候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有什么利益呢!
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说,当你在修行过程中即便怎么说,你也付出过很多很多代价,但这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受益,那这么走个过程有什么利益啊?让谁看?即便旁边有很多人说你是某一个地方的居士头,你这个修行者有多么多么好,有什么利益啊?因为等两天面对阎王爷的时候,你真的就像平常一样能有那么大的快乐心吗?这就告诫我们以后应该要懂得这些道理。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教的原义是什么呢?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这里面没有丝毫之差异。释迦牟尼佛没有说自净其意此乃显宗之教义,此乃密宗之教义,没有这么分别啊,而是说此乃佛教。所有一切佛教都是针对自己的内心而调伏,尤其是修行者由于时时调伏内心的缘故,所以应该时时都在净观之中,即便当时没有达到净观,也应该依靠这个清净观去观一切都是清净的,应该是这样的。无垢光尊者曰:“未修习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以贪嗔之发心而故不能入大乘法门”。顺着自己的习气而飘动,自认为这是显宗好,这是密宗不好;我是密宗弟子,密宗高,显宗低,所以当弟子与弟子之间产生一些分别,导师与导师之间产生分别的时候,充分说明你的习气非常沉重!你的业力非常沉重!无始以来至今漂泊轮回的原因,就是这个分别心。如今即便进入佛门分别心更加增上,这就是未来还继续漂泊轮回的预兆,就是一种前兆,没得说的!
我们天天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某一个地方,也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说我的导师有多么多么殊胜,我只要跟顺着这位导师,他会把我甩到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做不到的事情,难道你的导师能做得到吗?释迦牟尼佛怎么做不到,释迦牟尼佛为善星比丘是怎么说的?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不是说一切依赖于我。你现在报住我的脚,说明你对我很有信心,那一切都是我来说了算,你就这样吧,明天我把你扔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释迦牟尼佛也不是这么告诉善星比丘的。如今你仅仅带着这么一个,从信心的角度来说,当然值得赞叹。但是智慧的角度来说,是否有些迷惑啊,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不符合的这种智慧,这种信心和智慧是否有一点点不圆满的地方。所以相信我们在座的信众,以及今天在这里,甚至其他地方在这听课的居士们都能做到,应该这样。我们每天即便短短的时间才能修学,也应该要做到依教奉行,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圆满符合,应该这样去做。要不仅仅说是我做了多少多少善行,也就那么回事,所以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应该要懂得这些道理,这些都是一些相关的事情,应该要这样。
我们今天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也好,三种调伏妄念之中已经含摄了显宗所有教义。如今在汉地还有一个叫禅宗的,禅宗的传承历史是很长的,但是在汉地第一示现禅宗的导师为达摩祖师,到第六祖以下一花开五叶,紧接着就出现很多很多个传承。但即便怎么讲解各式各样的传承,总的来说所有一切禅宗之教义还是在于三种般若之中: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在调伏烦恼当见解增长的一系列过程中,也有粗观等等一系列传讲,但现在我们不说这些。从般若的角度,从智慧的角度来说,有文字、观照和实相。也就是说,初次开始修学禅宗,直到究竟圆满实相之间分为三种般若。
但这些我在汉地也看过不少禅宗的教言,很多很多导师说若为禅宗并不讲解过程。禅宗明心见性之见解,它当然不需要过程,它本来就是圆满的。但需要了解的是,修学禅宗的弟子不一定全都是上等根机,像第二祖慧可、第六祖惠能般当下就能开悟。所以次第修行期间,不得不树立三种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不得不传讲。所以如今在各地地方打禅七的时候,为何先从参话头开始入手呢?因为前面所得的,从总的角度来说称之为文字般若,即便当时树立不同的一些疑情之见解,像疑情等等,还是稍微有意念造作的缘故。初步阶段之后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字般若,逐渐以观照而证悟实相,整个禅宗之过程在这三种般若当中圆满。不管是见解,在调顺烦恼等一系列过程中还有更细致传讲,但如今我们不是按照禅宗的细节方式在调伏内心,只要从总的角度知道一些即可。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它需要靠起其心动念来调顺烦恼,就如同我们上面所讲解的剖析与直视完全相同,只是文字树立不同而已,意义完全相同。即便等两天我们在讲禅定的时候,先从参话头开始入手,与我们初次开始以修有相定开始入手,两者之间相应在何处,后期我们还会一步一步传讲,只是名词树立不同而已,一切禅定都是这么走的。
比如我们现在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这条路上,有些骑着自行车在跑,有些步行在走,有些开着卡车在走,有些小车,有些公交车,反正不同的车都往那边走。速度有快和慢,但这个路途完全一致。从起发点到终点站之间可能有些分为三个阶段,有些分为四个阶段,有些分为五个阶段等等,但是这个路途完全一致。这样一来,我们以上所传将讲的,文字和观照需要意念造作,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识转为道用。实相般若是最圆满之境界,称之为安住调伏妄念,叫智慧转为道用。这样一来,禅宗和密法之间,有什么冲突和矛盾吗?当然没有,本来就是一如的。只是方便之上,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树立不同的方便,但是它本身的教义之中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应该这样去理解。
但如今也有很多比如出家人等等,因为在家居士平常很少到寺院去挂单,要不在寺院当中去开法会等等也很少,自己在家里好好打坐即可。像是出家人的话,因为如今在各地地方分别心太重的缘故,你来源于什么密法吗?我这边是显宗的。我这边密法,你来源于显宗吗?你来源于南传佛教还是东传佛教等等,所以如今在汉地很多很多寺院的分别心非常非常重!从佛教本身的角度来说已经完全违背了佛教的教义,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顺着环境的改变,我们也不得不这样。但是这时候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也可以把名词稍许改变,实际上你就是在修学禅宗。当时我们就不说什么剖析、直视和安住,对于禅宗的一个修行者来说,用文字观照和实相来树立整个禅定之过程,你就是一个圆满修学禅宗之大修行者。只是文字树立方法不同,意义完全相同,一点都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我们刚刚所说的,如今在汉地各宗派一切见修行果之要义,在上面三种调顺烦恼当中圆满。
像藏传佛教当中有红教、白教、黄教、花教、还有苯教等等有很多很多教,如今在汉地最兴盛的应该是藏传佛教红教和黄教吧,也有很多修学黄教的信众们说:“我导师说过,修了黄教以后,不能再修其它的教法,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请问黄教的教主是谁?释迦牟尼佛。红教的教主是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传讲两种法?在高原地区称之为新教和旧教,也叫新译和旧译。第一次在藏区呈现的这个教法,因为第一次很多译师在印度把佛教翻译成藏文,传到藏地这就叫旧教,旧译,这就是当今称之为宁玛,宁玛就是旧的意思,就是宁玛派。后期在藏地出现过一些曲折,导致佛教非常衰败,第二次翻译出来了,在藏地兴盛的就叫新译,就叫新教,就是如今的黄教叫格鲁派,也叫萨玛。萨玛是新的意思,宁玛是旧的意思,黄教和红教就是这样来的。但是不懂得人可能就说两者之间可能有什么冲突,要是冲突的话,只能说一个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但当然不是,都来源于印度教法,从历史上面本身就是这样的。
但是本身的教义当中,黄教教主宗喀巴大师把所有黄教的教义都树立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之中,如今在汉地有很多很多信众平常也在阅读着《菩提道次第广论》,也在修着甚至也学着这样的教义,后期把《菩提道次第广论》树立在《三主要道》之中,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之见解之上。但这三者我们前面在讲上师导修过程中已经包含于小乘,大乘和密乘所有的教义,因此也没有丝毫之区别。但成办三种要点,我们可以分为次第成办三种要义和顿时圆满三种要义两个阶段。次第成办三种要义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需要依靠意念造作去树立,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识转为道用。最终圆满证得实相的时候,见解本身当中具备三种要义,称之为顿时圆满三种要义,就是当下圆满三种要义。黄教所有教义都在《三主要道》之中,如今与我们所传讲的剖析直视和安住没有丝毫之差异,只是名词树立不同而已,不需要再问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等等,从历史乃至教义本身之上没有丝毫之区别。
从总的来说,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也说过:“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里面传讲的也并不是分别心有这么多教派,所以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没有这么说啊!所以以后我们在实修过程中应该要顺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为妙。
这些从大体的角度讲了一些,还有其他的一些教言,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其他的法。因为这两天我们平常讲法的时间就是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所以每天讲法的时间短,再加上若是过于太广了,又讲了些虽然也不能叫不着边的一些事,但很多都是有意义的一些事。但有时候讲的太广的话,我们怎么也走不下去的,所以就这样,其他这些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就知道了。
【而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已含摄了此三种调伏妄念之义,】就是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外相上师相应法主要以剖析调伏妄念为主,因为当时的见解,调顺烦恼之方便为剖析调伏妄念。见解,到时下面还会讲解。内相上师相应法的时候,调顺烦恼之方便主要树立在粗直视调伏妄念和细直视调伏妄念之中。密相上师瑜伽当然是智慧转为道用,称之为安住调伏妄念。因此内外密三种上师相应法当中,已经含摄了以上三种调顺烦恼之义。
【如今众多修行者因根机为次第根机之故,此处主要以外相上师相应法而作传讲,】虽然我们在座的信众都是对密法有信心者,从总体来说,我们都称之为上等根机。因为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不同的众生传讲了不同的教义,总摄于三乘教法之中: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和密乘。对密法生起信心者,从总的角度来说称之为上等根机。但是上等根机当中还有上等之次第根机和上等利根者两种。上等之利根者所传讲的称之为真实教授,上等之次第根机以方便教授讲解。所以刚刚所说的,如今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即便对密法有信心,多数根机还是上等之次第根机,故此处主要以外相上师相应法而做传讲,所以我们现前先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开始入手。
但这时候可能会有人些会想,我以上也修过很多很多法,若是现在又开始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开始入手的话,是否等于我以前所修的法又变成零了?比如以前我修禅宗,已经到了不管是初关还是到了多少关的,我到了这个地步,但现在又开始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又要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开始入手,是否意味着我又从零开始入手呢?不要这么去理解。因为我们的心没有一个禅宗的心和密宗的心,也没有显宗的心和密宗的心,都在调伏一个心。如今你在修密法上师瑜伽之中,先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开始入手,对你以上见解已达到多么高尚,没有丝毫之矛盾与冲突。我们这样讲,比如按照次第修行者外相上师相应法需要三天、十天的时间,但是由于你已具备超越这个条件的见解,恐怕你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可能只需要一个小时,甚至十分钟、一分钟就可以超越外相上师相应法,这对你来说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尤其还去感受一下这个过程,对见解迅速增长也起到很大辅助作用,决定不会产生矛盾,不叫从零开始。要是从零开始的话,除非我们有两个心,以前调的心是显宗的心,要不禅宗的心,现在开始调密宗的心,因此从零开始入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一点都不需要矛盾。即便你以上见解有多么高尚,先从它开始入手,一点都不需要产生矛盾,就是这样的。
随着修行者见解逐步增上,即可传授内相或密相上师相应法。】内相和密相是修出来的,而不仅仅是讲出来的。我们这次在传讲外相上师相应法的同时,也会讲解一些内相上师相应法。刚入门的信众对他来说可能过于太高,但我们可以做一些解释。但是已经修行一段时间的信众来说,内相上师相应法已经越来越相应了,所以应该得传讲一些。但至于后期安住调伏妄念,密相上师瑜伽之见解还没有赤裸的缘故,还过于太早,尤其我们这个历代传承祖师的法规是印证见解不过于太早,就是为了避免产生你的见解形成伺察意之见解,就是这样的,所以应该多修一些。当然这次我们会讲解内相上师相应法。
所以此法即为宁玛派及各宗派修行之要点。】刚刚所说的,不管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东传佛教,所有一切佛教之见修行果之要点都在这个法当中圆融。有时候还需要细致了解一些,我们这次讲完这部法以后,还会传讲不同的一些教义。不管是黄教,不管是萨迦派,还是噶举派,甚至汉传佛教历代一些高僧大德禅宗方面的一些教言,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解释等等。虽然我们没有直接按这部法修行过,但实际上它们本身的原理是一如的,没有丝毫之差异,就是这样。
【尤其“成熟口诀法”乃华智仁波切总结无垢光尊者所著《法界宝藏论》之精华而授于后代弟子,】要记住,如今很多很多汉传佛教的信众时时期盼到高原地方能否得到成熟口诀法。要记住这个成熟口诀法是怎么来的,它的传承是怎样的呢?成熟口诀法是华智仁波切总结无垢光尊者所著《法界宝藏论》之精华而赐予后代弟子,分为很多个次第而赐予后代弟子。从总的角度来说,如同去年我们所传讲的《胜乘狮吼妙音》般,就是这么传讲的。
【彼乃极其殊胜实修之法,】但这一点就用不着我们说。如今不管哪一个地方的高僧大德,只要是修行圆满者,都一直赞叹着亚青寺的这种传讲风格,它是一步一步为弟子传讲的。就是由于这个传承没有间断的缘故,如今我们也是这样讲的,先讲解外相上师瑜伽相应法,如是修学一段时间,见解有所增长的时候再讲解内相上师相应法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时时讲解成熟,就要让自己的内心成熟起来而不光是一种理论,不管你懂多少,我把它从头到尾全部讲一遍,这就变成理论,就是这样的。
【三种上师相应法亦可将成熟口诀法纳入其中而作修持,因此上师瑜伽亦已具足成熟口诀法一切修法之精要。】
三种上师相应法,指的是上面讲解的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三者也可以纳入成熟口诀法当中而做修行,本来就是如一的。但这一点之上,不光我们在座的信众,甚至今天在网上听闻上师瑜伽导修教义的所有信众,当你修行上师瑜伽修到半年以上的时间,听听去年所传讲的《胜乘狮吼妙音》是非常值得的。因为里面我也把成熟口诀法与上师瑜伽结合到一体传讲。这样一来,相信你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就不会分为另一个还有一个成熟口诀法,不会这样去理解。尤其要记住的是,成熟口诀法就是让自己的内心成熟而成办心的本性,而不是走一个过程。
这两年可能很多弟子也有这样的感受,像前两年我在亚青寺的时候,甚至在汉地遇到一些虔诚的弟子,我都按照亚青寺的风格传讲成熟口诀法,比如先从寂止有相定开始,有相定不管讲多少数量,逐渐讲解无相定等等,一步一步传讲。但当时很多修学成熟口诀法的信众,由于时间过于太短,以及即便当时也就是这么走一个过程的原因,所以最终成熟口诀法对他并没有起到,不要说切实之利益,甚至可以说一点利益都没有起到。求完成熟口诀法只已形成一个口头禅,见到谁都说我到亚青寺已求过成熟口诀法。若是有人真正问你,成熟口诀法的要点是什么,前两年我到亚青寺的时候,甚至在汉地也遇到很多居士问过,密宗禅定的标准是什么?不是都说过成熟口诀法已经求过了吗?密宗禅定的标准是什么?当时我在亚青寺问很多弟子的时候,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回答方式,也有答得很好的人。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什么呢?如果只走个成熟口诀法的过程者,他就不知道密宗正确禅定之标准是什么,就不懂。那成熟口诀法作为什么呢?只是作为一个口头禅以及走个过程,这一点意义都没有!
甚至后期我在汉地的时候,不光是在我足下,因为好多年开始,成熟口诀法按照次第方式传讲在汉地几乎没有过,我在高原地方也非常稀少,除非你在上面能住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两年,我在汉地也遇到很多很多在亚青寺众多导师面前听闻成熟口诀法的信众,都说他已经听过成熟口诀法,但问问成熟口诀法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去问他。因为万一他什么都答不出来的话,我好像在说你,包括你所求的这位导师的过错一般的,就怎么也问不下去,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这样的修法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这两年我主要从上师瑜伽导修之中配合着成熟口诀法传讲,即便传讲的时候不分为很多个层次,因为数量多少,它并不重要,心的本性不在于数量之中,难道这不殊胜吗?八万四千个法门,以及调伏八万四千个烦恼有八万四千个不同的对治,难道就叫殊胜吗?当然不是的。烦恼沉重的人只能这么传讲,若是见解高的人还需要传讲那么多吗?禅宗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的,还有传讲那么多的教义吗?第二祖慧可大师在达摩祖师前,说是他的心无法安住,能不能传讲一个安心的方式?达摩祖师问他,你把心拿出来我给你安心。慧可大师一回头观待自己的心,顿时圆满见解当下开悟。这么一点就开悟,难道还需要走那么多过程吗?走过很多很多层次并不意味着这殊胜,而是由于你根机太低的缘故。就是这样缘故,我们这次讲解上师瑜伽导修分为几个次第来传讲成熟口诀法,意义很广大。因为我们前面所传讲的一部教理,把方便与智慧结合到一起去修学,修行一定时间的时候,相信你的见解有很好的进展。紧接着开始用另一种方式调顺烦恼,这时候得到的意义一点都不差的,非常非常好,应该得这样。要不光把成熟口诀法形成一个口头禅,形成赞叹自己的一个工具,说我已经得到成熟口诀法,我窍诀法已经求过等等,一点都没有意义。所以修过半年时间以后,我们就得看一下这部法。但这本书去年开始已经没有了,过两天我们又开始印一批,印一批以后,凡是修学上师瑜伽已经有半年时间以上,都能得到光碟和书。这样一来,后期你就陆续地多看看一些,让自己的见解越来越增上,对理解道理越来越广泛起到很大很大的作用。
这两天我也告诉很多很多的信众,我们现前就如同我等导师喇嘛仁波切所传讲般的,如今这个时代缺的不是书而是修,而是缺的是导师。现前我们也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前手中缺的并不是书,只要追随着导师的教言一步一步地修学,从因地成办果位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两本,有很多很多成办解脱的辅助,这些一点都不少,但现前完全取决于自己能不能遵照这样的教言去修,大概就是这样的,因此上师瑜伽亦已具足成熟口诀法一切修法之精要。
今天我们以上所着重讲解的是,上师瑜伽导修之中如何圆满所有的一切教义,回去的时候也看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之中也讲了一些,这样一来理解越来越广大。尤其后期在修行过程中,疑问也越来越少,见解增长也来得更快,应该得这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传讲的,已经到了一个半小时,这两天最多一个半小时我们就不讲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到了八点钟左右,我相信很多人还没有吃晚饭。但是有时候我在想,一个真正修行者,当然根据个人的身体来定夺,身体不好的人,平常饮食也不能缺少。因为我们不得不依靠饮食来补充自己的身体能量,这个让修行也越来越精进起来。但有时候这个晚饭还是少吃一点最妙,这样可能很多人认为上师自己找个借口的,下来讲课我们饭都没有吃上,还说就是一个好事的,谁知道呢?以前我问过我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从小时候直到现在,吃完中饭以后就不吃饭。当时我就问喇嘛仁波切,这些都是由于小乘戒律过午不食而不吃饭的吗?喇嘛仁波切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是这样。他从小时候就开始守戒,至今一直守持着戒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为了在早上光明时间当中不昏沉。因为晚上吃得太多的话,早上一起床的时候,昏沉可重得不得了。当时把眼睛睁开,它自然会闭上的。所以这时候我们虽然说,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修法,实际上真正修行的时间有没有五分钟都很难说,大部分都是在迷惑之中,提不起精神。因此晚饭还是少吃点、少吃点,尤其是像我这样胖点的人更是不能吃饭。所以这两天陆续告诉很多很多,像稍微胖一点的,我都告诉他们少吃一点,尤其是晚饭必须少吃点。要不早上这个时间,尤其作为在家居士,我们真正修行的时间恐怕是早上这个时间。因为早上这个时间,既不耽误你的生活又不耽误你的事业,所以这是最好的一个时间。除了这个时间之外,你说上班期间,没时间打坐,没得说的。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得做饭,还要吃饭,没时间打坐。吃完饭以后再做打坐,恐怕快要上班了。尤其是这时候,现前天气稍微热一点的原因,汉地有一种习惯又要午睡,所以又没有时间打坐的。即便想打坐,又怕下午的时候精神不充足,所以很多人又得休息一下,甚至没有休息的话,可能还有很多很多事情等待着,因此中午也没有时间,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更没有时间了。要不上班的人,今天这个朋友叫你过去,不去一趟,因为很多很多工作上面的事情,不这样一些,即便你知道不需要这样,没什么意义,但没办法的,所以这样一来下午也没有时间。这样一来,真正修行的时间就在于早上。所以我们应该在早上这个时间要提起精神,在非常清明的状态当中,能很好的修行这么一段时间的法,那最好是晚饭少吃一点。这两天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因为八点钟一回去的时候,家里人大部分都已经吃完饭,要是吃饭可能只剩下一点剩饭。所以这两天想吃个饱饭,恐怕也吃不了,说不定这也是一件好事。
今天就这样,明天咱们陆续讲解,今天讲法已经第三天了,有必要的话,又讲个十天左右休息一天,但这个时间不会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其它星期一到星期五之间又休息一天等等也可以。但总之这段时间,我一方面看看病吃着药,晚上就这样讲讲法,这也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最大心愿。因为这两年尤其对汉传佛教的信众,喇嘛仁波切非常非常慈悲,即便现前有八十五岁的年龄,喇嘛仁波切平常即便与藏地的一些信众无法交流,但是第一还是把汉族人放在前面,这样一来,这两年喇嘛仁波切还是非常重视给汉传佛教的信众们多讲点法。这两天我就看看,身体要是一直都是这样的话,晚上讲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不算很累,所以我们这两天陆续这样下去,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在紧接着讲,想把《六中阴教授》当中的法性中阴之外的其它教授讲完。还有刚刚所说的,觉得有必要的很多很多都得讲,比如《前行之纲要》我们必须得讲解,因为要懂得上师瑜伽导修当中只是说具备五加行的要义,但实际上怎么具备的我们还不懂。还要知道显密之差异,显宗和密宗,虽然光说一种差异,这个差异也并不是密宗来掩盖显宗,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天天都在说,当我们具备这样条件的时候应该体现出它的殊胜性,这并不是说讲这种功德而毁灭其他的教派,完全不能有这种想法。应该是这样的,这些我们后期还会一步一步传讲,今天暂时就讲这么多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