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肝硬化腹水中医对药应用心得

肝硬化腹水中医对药应用心得

原创 罗华昌 中医罗华昌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肝硬化腹水中医对药应用心得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范畴常归属于 “鼓胀” 等病,其病机复杂,多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以下是我临床常用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对药及相关心得:
1. 三棱 - 莪术
思路方法

三棱、莪术均为破血行气之品,二者相须为用,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力,针对肝硬化血瘀之关键病机,可消散肝内瘀滞,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缓解肝纤维化。
用量

三棱、莪术常用量各为 10 - 15g 。但需注意,因其破血之力较强,对于体质虚弱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
配伍及注意

二者常与黄芪、党参等益气药配伍,以防化瘀伤正。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凝血功能,若有出血倾向应慎用。
心得

临床应用中,可见患者胁肋部刺痛、面色晦暗等血瘀症状改善,长期使用对肝脏质地改善有一定帮助。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轻肝脏损伤。
2. 鳖甲 - 土鳖虫
思路方法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土鳖虫破血逐瘀,二者配伍,鳖甲侧重于软坚,土鳖虫侧重于逐瘀,共奏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有助于软化肝脏,减轻肝脏硬化程度。
用量

鳖甲一般先煎,用量 15 - 30g ;土鳖虫用量 6 - 10g 。
配伍及注意

常与当归、白芍等养血药同用,避免破血太过耗伤阴血。孕妇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心得

在治疗中,可观察到患者肝脏肿大情况有所缓解,鳖甲的滋阴作用还能防止土鳖虫破血太过而伤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者可能对调节肝脏细胞代谢、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积极作用。
3. 甘遂 - 牵牛子
思路方法

甘遂峻下逐水,牵牛子利水消肿、泻下通便,二者协同,增强逐水之力,使水邪从二便而出,快速减轻腹水症状。
用量

甘遂用量宜小,一般为 1 - 3g ,多入丸散剂;牵牛子6 - 10g 。此对药峻烈,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配伍及注意

常与大枣配伍,以缓和药性,顾护胃气。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心得

应用时可见尿量明显增多,腹水较快消退。但需密切关注患者电解质情况,防止因过度利水导致电解质紊乱。西医角度,可能通过影响肾脏的水液代谢,促进尿液生成与排出。
4. 茵陈 - 垂盆草
思路方法

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二者合用,加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改善肝硬化患者黄疸症状,减轻肝脏炎症。
用量

茵陈常用量 15 - 30g ,垂盆草 15 - 20g 。
配伍及注意

可与栀子、大黄等配伍,增强清热利湿之力。若患者脾胃虚寒,应配伍温阳健脾之品。
心得

临床发现,使用后患者黄疸指数下降,肝功能有所改善。现代研究显示,它们可能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减轻肝细胞炎症损伤。
5. 猪苓 - 茯苓
思路方法

猪苓、茯苓均为利水渗湿要药,猪苓偏于利水,茯苓利水同时兼具健脾之功,二者相伍,既增强利水效果,又能顾护脾胃,使水湿从小便而去,且不损伤正气。
用量

猪苓、茯苓常用量各为 10 - 15g 。
配伍及注意

常与白术、泽泻配伍,增强利水健脾之效。若患者阴虚,可配伍生地、麦冬等滋阴之品。
心得

在治疗中,可平稳增加尿量,改善腹水症状,同时患者脾胃功能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从西医角度,可能通过调节肾脏对水液的重吸收,促进尿液排出。
6. 泽泻 - 白术
思路方法

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泽泻使水湿有出路,白术健脾助运以绝水湿生成之源,标本兼顾,调理水液代谢。
用量

泽泻 10 - 15g ,白术 10 - 15g 。
心得

应用后,患者腹胀、水肿等症状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增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可能与调节体内水盐平衡、改善胃肠功能有关。
7. 大腹皮 - 槟榔
思路方法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槟榔行气消积、利水,二者配伍,增强行气利水作用,使气机通畅,水湿得以运化,缓解腹胀、腹水。
用量

大腹皮 10 - 15g ,槟榔 6 - 10g 。
心得

临床可见患者腹胀明显减轻,腹水也随之减少。从西医角度,可能通过调节胃肠道蠕动,改善腹腔内压力,促进腹水吸收与排出。
8. 防己 - 黄芪
思路方法

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黄芪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黄芪补正气,防己祛水邪,一补一利,扶正祛邪,改善患者气虚水停之证。
用量

防己6 - 10g ,黄芪 15 - 30g 。
心得

应用后,患者乏力、水肿症状改善,且不易因利水而导致正气过度损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者可能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有积极作用。
9. 牵牛子 - 葶苈子
思路方法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二者均有较强的泻下利水之力,合用可增强逐水功效,使水湿之邪迅速排出体外。
用量

牵牛子 6 - 10g ,葶苈子 10 - 15g 。
心得

此对药逐水作用显著,但易伤正气,故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中病即止。西医角度,可能通过刺激肠道和肺脏相关功能,促进水液代谢。
10. 商陆 - 泽泻
思路方法

商陆峻下逐水,泽泻利水渗湿,商陆作用峻猛,泽泻相对平和,二者相伍,既能快速逐水,又能使利水作用较为缓和持久,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用量

商陆用量宜小,3 - 6g ,泽泻 10 - 15g 。
心得

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腹水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在逐水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电解质和肾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对肾脏的水液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
11. 泽兰 - 益母草
思路方法

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二者均能活血利水,可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腹水吸收,同时调节气血运行。
用量

泽兰、益母草常用量各为 10 - 15g 。
心得

应用后,患者面色、脉象等气血不畅症状有所改善,腹水也逐渐减少。从西医角度,可能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腹水吸收与排出。
12. 滑石 - 薏苡仁
思路方法

滑石清热利水通淋,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二者配伍,清热利湿同时,兼顾健脾,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且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用量

滑石 10 - 15g ,薏苡仁 15 - 30g 。
心得

临床使用可改善患者小便短赤、腹胀等症状,长期应用对改善患者整体体质有益。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它们可能对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抗炎等有一定作用。
13. 通草 - 瞿麦
思路方法

通草清热利水、通乳,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二者合用,增强清热利水通淋之力,使水湿之邪下行,改善小便不利症状,同时对肝硬化患者可能存在的血瘀情况也有一定改善。
用量

通草 3 - 6g ,瞿麦 10 - 15g 。
心得

应用后,患者小便通畅,腹水减轻。从西医角度,可能对泌尿系统有一定调节作用,促进尿液生成与排出。
14. 蝼蛄 - 蟋蟀
思路方法

蝼蛄、蟋蟀均为利水消肿之虫类药,二者相须为用,能增强利水功效,且药力峻猛,直达病所,促使腹水迅速消退。
用量

蝼蛄、蟋蟀研末冲服,每次各 1 - 3g 。
心得

临床使用时,可见尿量短期内明显增多,腹水消退效果显著。但虫类药多有腥味,部分患者可能不易接受,需做好沟通。现代医学研究其利水机制可能与影响肾脏功能有关。
15. 枯矾 - 皂矾
思路方法

枯矾燥湿化痰、解毒杀虫、收敛止血,皂矾解毒燥湿、杀虫补血,二者配伍,燥湿之力增强,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水湿内停之证,同时皂矾的补血作用可防止燥湿太过伤血。
用量

枯矾、皂矾多入丸散剂,用量较小,一般各为 1 - 3g 。
心得

应用时需注意患者胃肠反应,此对药对改善腹水患者的消化功能和水湿内停症状有一定效果。从西医角度,可能对胃肠道黏膜及体内电解质平衡有一定调节作用。
16. 车前子 - 滑石
思路方法

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滑石清热利水通淋,二者配伍,清热利水通淋之力更强,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出,改善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
用量

车前子 10 - 15g (包煎),滑石 10 - 15g 。
心得

临床应用发现,此对药可有效增加尿量,减轻小便涩痛等不适,对于肝硬化腹水伴有泌尿系统湿热症状者效果良好。从现代医学角度,可能通过调节肾脏泌尿功能,促进水液及代谢废物排出。
17. 厚朴 - 枳实
思路方法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二者相伍,增强行气消胀之力,使中焦气机通畅,水湿得以运化,缓解腹胀、腹水症状。
用量

厚朴6 - 10g ,枳实 6 - 10g 。
心得

使用后,患者腹胀、嗳气等气滞症状明显减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从西医角度,可能通过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18. 茯苓皮 - 大腹皮
思路方法

茯苓皮专于利水消肿,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二者合用,增强利水行气之功,使水湿之邪得以顺利排出,减轻腹水及腹部胀满。
用量

茯苓皮 10 - 15g ,大腹皮 10 - 15g 。
心得

临床观察到,该对药能使患者尿量增加,腹胀感减轻,且药性平和,对正气损伤较小。从现代医学角度推测,可能与调节体内水液分布,改善腹腔内压力有关。
19. 木通 - 竹叶
思路方法

木通清热利水通淋,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二者协同,增强清热利尿作用,使心经与小肠之热从小便而出,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可能伴随的心烦、小便短赤等症状。
用量

木通 3 - 6g (注意关木通有毒,现多使用川木通),竹叶 6 - 10g 。
心得

应用此对药,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烦、小便不利等症状,且能清除体内蕴热。但需注意木通剂量,防止过量使用对肾脏造成损伤。从西医角度,可能通过调节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相关症状。
20. 赤小豆 - 鲤鱼(食疗配伍)
思路方法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鲤鱼补脾健胃、利水消肿,二者搭配,以食疗之法增强利水消肿之功,且营养丰富,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
用量

赤小豆 30 - 50g ,鲤鱼 1 条(约 500g 左右)。
心得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部分病情较轻且能接受食疗的患者,使用赤小豆鲤鱼汤后,可观察到腹水有所减轻,同时患者体力和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从现代营养学角度,鲤鱼富含优质蛋白,可补充肝硬化患者因蛋白丢失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与赤小豆协同,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以上中医对药的应用仅为我个人临床心得。每位患者的病情、体质各异,用药需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若患有此类疾病,务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