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胜观要分析和安住反复交替修

胜观要分析和安住反复交替修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弟子:上师,在闻思修的过程当中,我如何能够知道我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如果通过禅悦来衡量,我觉得不太合适。应该以超越世间八法为导向和目的,这种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师:如果我的起心动念是为了禅悦、为了神通,是完全不对的。虽然它也有禅悦和神通会发生,但是这是自然发生的,不是我追求的,我的目标不是这样的。
我修寂止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为了胜观,让胜观清晰明了。没有寂止的胜观,就像龙卷风里点了一根蜡烛一般,它不会稳定。
现在我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超越世间八法,这样的话还是有个追求。有了追求没有办法不排斥,这样的话还是不平衡。我做好当下,我当下就是要安住。寂止的角度来说,我当下安住,保持觉知,这是寂止。胜观的话,有时候跟寂止一样保持觉知和安住,有时候默默分析。外在先不要想,我就分析心是从哪里来的?心在哪里?心最后去了哪里?就找一找我的心。完全找不到,就在找不到的状态中安住一会儿。又重新找,到底心在哪里?心怎么生起的?有没有一个生起处呢?如果有生起处,肯定有住处,如果有生起处和住处,它肯定有一个去处。
弟子:无来也无去。
师:哦,这是别人说,心是无来无去的,但我不是别人。自己要想一下,是无来无去,还是有来有去呢?完全确信了“没有”,就在“没有”的状态中安住。
别人怎么说,我就会相信吗?比如观音菩萨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但我感觉有鼻子,有眼睛啊,观音菩萨说的和我们的认知完全是矛盾的呀!这样的话我不会真的相信,别人说了没有用。所以别人说的我要分析、比较、评判、用相关逻辑来推理,到底有还是没有,这时我自己会产生确信。在产生确信之前,要一直反反复复地分析。光分析也是不行的,分析了完全“没有”,在“没有”的状态中安住,安住一会儿又分析。这样交替修,慢慢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安住能力也越来越强。
但是我们感觉上还是有个安住者、观照者,这两个还是分开的。我安住的对境是什么?假如说我们以心观心,观的是我们的心,谁来观呢?还是我的心来观。还有觉知。谁来觉知?还是我的心来觉知。这样的话我有三个心还是两个心呢?这其实是一个心的不同功能而已,不是有三个心。
我修着修着,时间长了,慢慢就感觉没有一个被观的心、能观的一个心和觉知,发现都没有了。但发现还不够,有时候不知不觉完全合一了,就在合一的状态中安住。然后从合一的状态中出来了,就再找再分析,反反复复地才能有实际经验。反复串习,经验会越来越丰富。
假如我哪个地方不舒服,我就马上要想“谁知道不舒服?知道的在哪里?”要是觉得舒服,就想“谁知道舒服呢?知道舒服的是哪个?”就找这个。本来是没有,但我们误认为这些有而已,实际上完全没有。
假如我有点头痛,头痛的时候,我的心就在这个头痛的状态中安住,意识从头部慢慢降下来,降到丹田,意识在丹田。我的心非常投入地安住在丹田,非常投入的时候我感觉不到我的头痛。如果我老是在想头痛,这样的话就越来越痛。头完全不痛的人一直想,过不了几天头就会疼起来。
弟子:这是心的力量。
师:心的力量比我们身体的力量还强大。不管什么感觉,心就安住在这个感觉中,然后意识慢慢挪过来,在丹田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安住。假如身体有什么感觉,我意识慢慢移过来,十分投入地专注在这个上面的时候,另一个感觉会减轻或者完全消失。
弟子A:我就是他,他就是我,也不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觉受。

师:对,觉受完全没有的话,谁知道舒服?知道的是谁?这样的话全部就变成一个,这就叫初步的能所合一。本来就没有两个,但是我们无明引起有这么一个误认为的感觉,就这么一个概念产生。但这个无明是不是存在的?无明存不存在呢?

弟子A:无明对于我们没有证悟的人来说一定是存在的。
师:但观音菩萨说完全没有无明,观音菩萨说得对还是你说得对呢?

弟子A:她老人家说的是对的,但我还没有到达她的境界。
师:本来就没有无明。实相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单一独立的无明,这样的无明是完全不存在的。观音菩萨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们不是从实相的角度来理解的,我们是从现相的角度来理解的。因缘和合的角度来说,无明是误会的一个产物,是存在的,这是一个现相。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