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发自内心尊重他人 [格西朗日塘巴·炼心八句-2]

发自内心尊重他人 [格西朗日塘巴·炼心八句-2]

巴沃法影 



《炼心八句》



“炼心”的教法
是由阿底峡尊者从印度传入西藏的。
起初,这些修法是秘密的,
只传授给极少数人,
作为给资深行者的高阶修持,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修持,
而这些修持的行者,
必须具备强大的勇气、决心与


格西朗日塘巴著  
The 17th Gyalwa Ogyen Trinley Dorje 教授节选



这首偈颂很难做到,尤其是当今时代的观念,我们把他人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我们也许不会自认为高人一等,但确实是认为与别人是平等的。所以,提到要把自己看作比别人卑下时,或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这样设想的话,又怎么训练自己和修持呢?这看起来似乎就是跟现在的文化标准互相对立的。
我们目前的困难在于,对“自信”与“傲慢”的理解错误,把两者混为一谈,总是把傲慢当成自信,因而无法分辨傲慢与自信的不同。我们要有自信,但要断除傲慢,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是很重要的。
偈颂这里讲到要减少傲慢,就要透过降低自大感,以及减少忽略或蔑视他人的倾向。我们通常将傲慢视为需要完全断除的,但其实傲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断除的傲慢,另一种则是作为对治法的傲慢。
我们在尝试断除烦恼时,要利用傲慢作为对治法,原因在于对抗烦恼时,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断除烦恼。由于长期熏习的缘故,烦恼非常难以断除,在与烦恼作战时,我们经常会被打败。
我们要不与烦恼为伍,不让烦恼占上风。当烦恼生起时,我们必须要能够运用对治法,因此心里要傲慢的认为“我不会让自己被烦恼打倒”,这就是自信而且是必须的。我们要透过自信来知道自己能够无视烦恼、能够超越并战胜烦恼。
所以,为了克服烦恼,我们需要具备一种可以削弱它的傲慢,不把它看作有多么了不起。我们要能对自己说:“没有烦恼,我照样能活下去,我不需要它。”要培养这种作为对治法的傲慢,来减少烦恼,最终舍弃烦恼。
但我们总是很难无视烦恼,很难说出“我不需要烦恼”。在没有身处绝境时,这不是问题;但当我们实在一筹莫展时,又会屈服于烦恼。如果有善业为助缘,就能够超越烦恼,否则就无法超越。如果不具足善业的力量,我们就会缺乏正能量,因此而不得不以烦恼为救护。所以,没有善业,就没有力量,也因此而不得不依赖烦恼。
换句话说,如果心中具备些许真实的慈悲,也只有在那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不依止烦恼。唯有在那一刻,我们才能够对烦恼说:“我有珍贵的慈悲心,我不需要你。”那时我们才具有可以依靠和用来对治的自信。否则,如果缺乏慈悲心,在束手无策时,我们就不可能不对喜欢的对境生起贪执,而对不喜欢的对境生起瞋心。
需要断除的傲慢,指的是忽略和轻视其他众生的傲慢。它会使一个人瞧不起他人、藐视他人。这种傲慢心会制造很大的障碍,因为它关闭了我们培养善功德的大门。佛法要求我们在精神层面,不断地、逐步地自我完善。
每一天,我们都应该比前一天变得更好一点,而接下来的一天又应该更上一层楼。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让自己增长功德。然而,如果基于一些微小而狭隘的理由,我们就对自己说“我很重要”,这反而会阻碍我们提升功德。这种的傲慢就必须要断除。
导致我们产生傲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会地位高、家庭背景好、成就卓越、相貌出众等等,但这些都会使我们难以生起善功德。所以,重点是要朝着培养功德的方向迈进。



1

问答

问:当心中生起傲慢,觉得“我真是了不起,做了这样的事”,这时应该用什么方法能最有效对治当下的傲慢呢?
答:关于降伏我慢,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建了很多寺院、佛塔,还供养了很多僧众,他就想:“我已经积聚了如此广大的福德,真是了不起!世界上再也没有谁功德比我大。”于是,他问上师说:“我行持了这一切的善法,您认为做得怎样呢?”他以为会受到称赞,但这位上师却回答说:“你没有任何功德。”
就是这样子,在我们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如果心生傲慢,就会毁坏福德。我们应该随喜所做的善行,生起欢喜心,但认为行善就是不得了的、了不起的,就不对了!有一个说法是“对功德永远不要自满”,其他的事情可以知足,但是在提升自己、完善品德和帮助他人方面,必须永远觉得可以再做得更多。时常具有这样的发心,是很重要的,这对断除傲慢会有帮助。

2

问答

问:对于不习惯自己低于其他人,也就是对这首偈颂所教导的“视己低于彼”很难做到的人,您有什么建议,能在修行中养成自他交换或珍视他人的习惯?

答:把自己看作比别人低下,这其实是相对的问题。我们是在跟谁比较呢?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重要性,但是这里要比较的对象,是包含了与我们共存的无量众生。
我们可以想想看,如果是你爱的人、感情很深的人,为了救他,你会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甚至生命,根本就不用多想。这不是因为你没有个人价值,而是因为你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珍贵、更重要。但是,如果你对对方没有那么深的关爱,他还要去跟你解释为什么你要牺牲等等,更不用说你会为了他牺牲了。这就是因为对他没有那样的关爱,所以说再多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因此,问题在于对别人的关爱,也要能培养到这种程度,感觉别人的生命、财产和幸福比自己更重要,所以这就说到了要把别人放在首位。
所以,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有这样做的承担力。你要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勉强去做也是没有用的。你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自动自发去做。无论如何,谈到“视己低于彼”时,至少我们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所有众生感受到的痛苦与快乐,都是一样的。

3

问答

问:关于傲慢与自信的区别,您讲到我们要有自信但要断除傲慢。从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来看,傲慢的确会阻止我进步,因为我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当我从正面的方式感受自信时,我会想要修行、想要培养菩提心等等。可惜的是,这种因为二元运作的爱我执,让自信跟傲慢就像是不断旋转的云霄飞车。那么,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为了能慢慢的摆脱负面,朝向正面的方式,最需要培养的态度是什么呢?

答:关于善功德,我认为在修持的过程中,自然会有高低起伏,这是修行的常态。特别是跟我们的情绪状态有关,如果情绪低落,修行往往也会处于低谷;如果情绪高昂,修行可能就会格外顺利。特别是遇到外在的困难时,我们的修行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修持尚未稳固时,就会受到情绪影响,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我们要建立自信、坚持修行,如果具足了信心去实修而有所启发,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修行都会进展顺利;如果缺乏那样的启发或信念,我们的修行就会遇到障碍。
我们要怎么修行呢?嗯,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教法、听闻到了一个教法,就要立刻应用在我们的修行中,要把热腾腾的法跟我们结合,这是很重要的!否则的话,如果只是听闻却不去实际修持,没有跟自心相结合,没有去用在自己身上,只是不断的去听一个又一个的法,那么所有的法,都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帮助。
因此,问题在于是不是能将法付诸实践、融入自心。如果听了很多的法,却不将法与自心相结合,我们的心只会变得愈来愈难调伏。所以,问题不是学了多少法、听过多少开示,而是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去修持。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自然就会逐渐的生起信心。
我认为,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不断的反复熏习,信心自然就会生起。就像要尝试没吃过的食物,一开始不习惯时,就没有安全感,逐渐适应之后,就会产生信心。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我小的时候要学习在大众面前讲话,刚开始真的很困难,声音都变得比平时弱,平时也不怎么会咳嗽,但是一站在大众面前就开始咳嗽。不过,重复做很多次以后,慢慢的我就有自信能在大众面前讲话了。并不是因为我私下还有练习,只是因为透过不断重复养成了习惯,因此建立了信心和公开发言的能力。
我想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时应该设定一个账户。通常,我们用钱时会记账,如果是做生意的话,就会记录盈利和损失、每天的收入和支出。你必须要真的有意愿去做,如果只是随口许愿说“希望我今天能赚到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意的成功来自对收支的掌握,修行也是如此。
刚开始会感到困难,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很多坏习惯和很多烦恼,所以一开始禅修并不容易。旧习惯一来,我们自然就又落入旧的习惯,而要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却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像是你告诉一个人要放松,你跟他说:“放松。”对方反而马上就变得更紧张了,尤其是如果他本来就不太会放松的话,你要他放松,他根本就无法放松。当然,如果是一个懂得如何放松的人,那就能做得到。所以,我觉得用这个方式会有效。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