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香港要衝破「地產教」魔咒

註:原文作者邱立本

如果二十年後,香港仍然靠房地產,就麻煩了。這是馬雲日前在香港演講時的警世良言。這位阿里巴巴負責人還補充說,這不能怪商界,而是要怪今天香港年輕人沒有變革,沒有改變這個城市。
馬雲其實道破了香港的秘密。這一顆「東方之珠」,長期以來都是靠房地產來閃亮,而沒有開拓新的發展軌跡,最後就只有在自己昔日的光榮中,走進今天的陰影。
其實香港多年來都是被一種所謂「地產教」所蠱惑。崇拜房地產的價值,變成了一種類似宗教的信仰,深信只有在房地產的發展中,才可以獲得最高的利潤。這成為民間的一種信仰。地產教的信徒會引述歷史的數據作為「見證」——多少人一生的工資,都比不上炒賣一兩個單位的利潤。他們會信誓旦旦指出,香港有不少的人口,就是靠房地產投資而變成了小富翁或是大富翁,他們甚至是不用工作,每個月就是靠租金收入,就可以享受優渥的生活。
但房地產宗教的教條,卻暗藏著種種的陷阱。從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來看,它所創造的價值,其實是廣東話所說的「塘水滾塘魚」,也就是在一個價值的怪圈裏,彼此轉手。用通俗的比喻來說,房地產就好像是幾兄弟在打麻將,贏的錢都是自己人,而沒有創造新的價值。
過去幾十年間,這場牌戲都是由大財團與有產階級所主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被排斥在這牌戲之外,也因此無法搭上了利潤列車。他們是地產教的「異教徒」,難以進入那所森嚴、肅穆的地產聖殿去崇拜,而只有成為「教外之民」。他們不少成為香港佔中運動的支持者,住在金鐘街頭的帳篷裏,心中總有一絲報復的快感。
但要衝破地產膨脹的魔咒,也需要高度的智慧。由於香港約一半的人口都擁有自己的物業,他們其實在一浪接一浪的房地產升勢中,成為既得利益階層,他們不能坐視房地產價格急跌,更恐懼當年「負資產」的情況會重演,因而香港的「打房」政策需要拿捏分寸精準,避免「房毀人亡」的硬著陸。
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硬著陸,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幾百萬的業主可能會強烈反彈,甚至走上街頭,成為一股反對政府的力量。
這也使得香港被地產教的迷思所綁架,也被反地產的勢力所威脅,兩邊不是人,陷入左支右絀的困局中。
這也是考驗香港的時刻,如何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創更多元化的經濟引擎。從高科技、物流到創意產業,香港都有很多有待突破的空間。而長期以來的金融業也要更上層樓,與國際最新的遊戲規則看齊。香港必須要有一種決心,不能被房地產掩蓋自己的眼睛,要有衝破地產教魔咒的智慧與自我期許。■
Asiaeditor@gmail.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