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龙树的思想和日常的手机充电生活结合起来?
宗萨钦哲仁波切
- 将修持与日常生活结合 -
我想在座有许多想要实修的人,或者有些人已经是老修了。过去几天大家的提问,以及我从书面等渠道收到的提问,似乎总是指出大家在修行上会遇到一些问题。不只是如何真正修行,甚至包括像是“当你有孩子时,如何修持佛法?”这一类问题。
当你得养家糊口,当你有责任要负,基本上当你需要在这个世界谋生时,如何修持佛法?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被设计成愈来愈有依赖性,譬如手机需要充电,这是三十年前我们没有的一大恶梦。然后你还得常常去充值,因为话费余额很快就会用完。而且坦白告诉大家,如果没手机,我都不知道怎么过活了。
虽然我也必须说,我蛮惊讶的。去年我到不丹一个偏远的地方待了差不多两个月。当然那里既没电,也没网络,但是大概只过了两天,手机就变成非必需品了。这令人欣慰。所以我有两个月没有发讯息,没有接收讯息,没有担心要回复的讯息,都没有。但回来时,一旦手机有了网络,一旦手机发出声响,瞬间旧习性就完全回来了。我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巴塞罗那队的赛绩如何?总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被设计得如此令人依赖,让你非常依赖的那些东西变得愈来愈便宜,而那些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像是食物,却变得愈来愈昂贵。这就是我们必须生活的世界,而我们还得努力在其中挤进佛法修持。
同时,我们修持的佛法又不是那么简单——我的意思是,虽然究竟的佛法是如此简单,但这个简易本身便是一个挑战。如果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意谓着不吃鸡肉、必须穿袜子、一生必须去菩提迦耶朝圣一次、必须一天祈祷三次等等,那么就容易多了!同样的,如果佛教徒意谓着某种清楚的定义,那也会稍微容易些,像是“这是坏事,我们不应该做;这是好事,我们应该做”。但佛教并非如此,这里的一件坏事有时到另一个情况却变成是好事,同一件事情时好时坏。不仅此而已,我们还有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教法。这些是所谓佛法的核心、心要、精髓,但它们如此难以理解。
因此,有很多问题是关于如何将佛法修持与生活真正融合在一起,如何将龙树的思想和日常的手机充电生活结合起来。别提身为人母、生意人或政客——基本上就是任何身负重担、要养家糊口的普通人,暂且不提他们要把佛法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多么困难,就连那些真正有时间的人,譬如僧人、尼众,或者那些有点积蓄、有家产、有人资助的人,他们也觉得很难将佛法修持与成天盯着电视机、闲晃、泡咖啡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如何才能在修持佛法的同时,又在博达大佛塔周围的咖啡店、古董店晃荡呢?如何结合这两者?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并不让人惊讶,例如在尼泊尔这里,很多人是为了这些佛塔、高山、寺庙而来,却整天泡在咖啡店里聊天。
我见过许多所谓的修行人,他们的手上或脖子上挂着念珠,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感到心满意足:“瞧,我在修持佛法”,就因为有串念珠在身上。而不常洗衣服,则被诠释成稍具出离心的表现。然后,大约早上十点左右,当你觉得有点无聊了,就逛逛不同的寺庙、寺院、瑜珈中心和书店,浏览心灵宗教、自我疗愈的书,盯着水晶看。先别提那些因为要养家糊口而没时间的人,就连这些有时间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将龙树和生活结合起来。
不知道如何将佛法修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大的障碍——这相当重要,各位应该把这点记下来──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出自于一个很明确的误解,就是误把文化当成佛法。文化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劫持了佛法。不过,这也是能理解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媒介,它很令人赞叹,往往也很管用,所以文化是必要的。然而,文化是一种人类的发明,是一种非常二元的人类思惟模式。
即使文化非常二元,却可以很好,可以非常良善。孔子说“你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好事,但这是文化!佛教徒同样可能说“你必须修持对父母的孝敬”,但是儒家说的“应当孝敬父母”和佛教徒说的“应当孝敬父母”是两回事;一者是佛法,一者是文化。我不是儒家学者,但是我不觉得儒家会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是父母”,儒家说的是孝敬两个特定的人,不是吗?然而就佛教而言,一切有情都是父母。而乍看之下,两者非常相似。所以经常发生的状况是,我们的心认为那是佛法,但最终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修持一种人类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孩子才五岁,我真的想要完成加行修持,但是在我看来,我还需要抚养孩子长大,所以势必得延后十五年才能修加行,而我为此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证悟,有时我甚至会生我孩子的气,因为他们成了我学佛的障碍。”诸如此类。这就是把文化和佛法混淆而产生的误解。
然而,这非常难去解说,因为我不能断然说“十万次大礼拜其实只是一种文化”。我不能那么说,因为加行是过往大德所使用的一种善巧方便,确实是,一直都是。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它变成了一种文化——十万次大礼拜、十万次供曼达,有点像是如果现在你要加入一个金刚乘社团,第一个要填的表格就是问你“有没有完成十万次大礼拜?”完成了,打个勾。“供曼达完成了吗?”完成了,打个勾。变成有点像这样。所以很不幸的,如今十万次大礼拜、九日内观……全都成为一个类别,变成某种热门嗜好。对此,我并不排斥或否定。这都很好,总比没有好。但是你必须记住,将文化误认为佛法的这种误解,往往剥夺了我们修持佛法的机会。因为很多时候,野心勃勃、自我中心、好斗、淫欲旺盛的人其实反而能够设法相当迅速地完成十万次大礼拜、十万遍供曼达等等,然后难道就因为他们做完这些,你就让他们加入吗?绝对不是!你其实应该叫他们再做一千万遍。
有两个、四个或甚至七个孩子的母亲,如果对佛法具有正确的理解,可以将养育孩子的过程、时间,将养育孩子的这个行为本身,转变成修持之道。这是我们需要明白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