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对中观学者来说,“缘起而生”意味着并非真实的生起——这非常重要

对中观学者来说,“缘起而生”意味着并非真实的生起——这非常重要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胜义层面上并没有所谓的胜义与世俗,因此当我们说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时候,只能在世俗谛的层面上做讨论。这里我必须请大家注意,你们听到的这些关于没有证悟、没有轮回、没有涅槃的偈颂,谈论的是胜义谛。在相对层面上,则有轮回,有涅槃,就如同你的脖子上有脑袋一样。

世俗谛是非常主观的,实际上它就是主观的,是约定俗成的。如先前所说,即使是出于共识而做的决定也不表示这个决定是究竟的。顺带一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因为如果一周之内你的全家人都梦到大象,你立刻会去找一位喇嘛打卦:“肯定有什么事情不对,他梦到大象,我梦到大象,她也梦到大象,一定有什么事情不对了。”

简要地说,世俗谛也就是中观人士称之为“不经检验和分析的经验”。当你不运用这些应该是用来帮助我们寻求胜义谛的分析工具时,那个状态以及在那个状态中发现的一切,就是世俗谛。

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哲学学生,你必须注意这一点,因为研读哲学的学生经常会犯下这种错误。例如昨天有人问我:“如果一切都是空性,为什么我在受苦?”这就是你在用胜义谛的分析方法来驳斥世俗谛,这是行不通的。我的意思是,你可以使用那个分析来解构世俗谛,作为修行人,这是被允许的,但你不能用它来建立见地。

举例来说,你在此处一个非常狭小的酒店房间里睡觉,房内已经塞满了你的行李箱和鞋子,完全没有空处,然后你睡着时梦见了大象,这时你不能说“这只大象是怎么进来的?这个房间这么小,我甚至连自己都塞不下,这只大象是怎么进来的?”当然,如果你想要破除自己认为大象实有的执著,那么你可以说:“我知道了,我是在做梦。来吧,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更多的大象家族成员都带来。”你可以那样做,但是当我们学习哲学时,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我们会区分世俗谛与胜义谛。而在做讨论的时候,你必须小心,不能把这两者的定义混淆在一起。更令人困惑的是,实际上并没有超出世俗谛的胜义谛,这是最令人迷惑之处。

设若蕴未灭,惑尽非涅槃;
何时彼亦灭,尔时当解脱。

这一偈的意思类似我昨天讲过的:佛陀从未说过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轮回,并不是要舍弃这个轮回才是涅槃,了知没有真实存在的轮回即是涅槃。

我的记忆力退化,这些二十年前熟记于心的根本文现在全都记不得了。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有个叫Google的东西,否则我才不会花那么多时间背诵它们。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都很严厉,我们必须背诵根本文,甚至连论释都要背诵。我有一位老师严格到甚至有时会突然问说现在背诵的是第几页!但是现在我什么都不记得,我必须有个能记事的人在身边。

这对今天要讲的偈颂或许有些必要,所以我们之后会再回来讲二谛。请记得刚才讲的内容,听闻下面这些偈颂的时候,要把之前讲的作为背景信息。

 - 凡是由因缘而生者皆非实有 - 

无明缘生法,真智照见前;
生或灭亦可,尽都不可得。
现法即涅槃,亦所作已办。
设若法智后,于此有差别;
有为法极细,谁计自性生。
彼诸非智者,不见缘起义。

这段根本文尤其有些难度。

顺便说一句,在这里读甲操杰大师的论释令我感到挺骄傲的,因为今天在座有很多人是萨迦派或宁玛派的,他们与我在读的这部论释的作者有一些哲学方面的争论。这一直是我的小爱好,我喜欢惹恼别人。

记得我们讨论过真实与存有、真实的生吗?第一天我们谈过真实与存有,并在某种程度上讨论了真实的灭。这里的争论是:当我们获得证悟时,是否就是轮回的真实灭止呢?关于这一点,许多声闻乘的人——可能不是有意的,但是从其主张的结果来说是如此——最终是在说:“涅槃是轮回的真实灭止。”对于中观学者来说,这是有问题的。

让我们再次引入大象的例子:当你从恶梦中醒来,如果你说大象离开了,那是有问题的,因为那表示曾经有一只大象和你一起睡在那小小的房间里。那你会有多大的麻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佛教徒会说:“对,轮回不好,轮回是个幻相,但是涅槃棒极了,涅槃存在,是我想要的。”而你这是在自相矛盾,你把大象的消失变成真实发生的事,因此你在主张曾经有大象在你房间里,但是你的门依然完好无缺,你的行李箱、一切都还好好的在你的小房间里。

论释中讲到“此生已尽,所作已办”,这是对涅槃之大乐状态的描述。意思是:好,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工作,我已经放下了我的包袱。我已经渡过轮回大海,我的手掌和虚空等宽,我将不再回来(不受后有)。如果我们不小心谨慎,所有这些词语可以让你认为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灭。“我将不再回来,我已放下包袱”,这些全都好像在表示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灭,而这正是龙树在此所解构的。

尽烦恼比丘,生死已还灭;
有始然正觉,何因未曾说。
有始则决定,为见所执持。
诸缘起生法,如何有始终。
先已生如何,后复变成灭。
离前际后际,趣向如幻现。
何时幻像生,何时当成灭;
知幻体不愚,不知幻遍爱。
诸法如阳燄,以智现见者,
则不为前际,后际见所损。

这句也类似:“尽烦恼比丘,生死已还灭;有始然正觉……”假如有真实存在的染污是僧人或修行人要战胜或断除的,结果就是你在主张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束。“何因未曾说。有始则决定,为见所执持。”如果你主张有真实存在的染污,就是在主张有真实存在的法道。那么这种真实存在的道会成为“为见所执持”,意思是它会成为一个“见”,在这里指极端,它会成为一个极端的见地(边见)。因此,龙树在这里说的是:“如果有真实存在的染污,那么对于这个染污就有真实存在的解决之道,而这个解决之道将会成为一个极端的见地。”

“诸缘起生法,如何有始终。先已生如何,后复变成灭。离前际后际,趣向如幻现。何时幻像生,何时当成灭;知幻体不愚,不知幻遍爱。诸法如阳燄,以智现见者,则不为前际,后际见所损。”你们很多人对此很熟悉,这是我会称之为中观狮子吼的其中部分教言,意思是:因为缘起,所以没有真实存在的开始,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结束。

这是你们需要知道的一点:“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这非常重要。凡夫听到某个事物是由于因和缘而生起的时候,这等于确认了它的生、它的存在,它成为真实存在的;但是对于中观学者而言,当他听见某个事物是由于因缘而生的时候,他会认为听到的是“无生”,因为“生起”一词在这里是有问题的,尤其是“真实的生起”—我们现在又再次谈到起源,这是我们在第一天讨论过的,有些难度。

我会尝试举个例子,虽然不一定管用,不过让我试试。例如你去化妆间整理睫毛时,你不会盯着一面白墙看,而是会到镜子前面。每次你在镜子前整理仪容——不管是领带还是什么时候,你都自动接受这一点:因为有走过来的你、镜子等等的这一切,所以无论是谁出现在镜子里,都不是实有的。如果你看着镜子做整理,在你离开后,镜中影像却还在那里,那就有问题了。但实际情况是,只要你一移动,镜中影像也移动,你怎么动,它都跟着一样动,于是你明白:“这只是一个映像。”这就是“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镜中的这个鼻子并不存在,你知道“如果我不看着镜子,镜中映像就不在那里。”你甚至可以用手捂住眼睛,只露出一条细缝偷看——“它在看着我吗?”当你闭上眼睛时,我们就不知道了,也许它也闭上了眼睛,也许没有。所以这是非常深奥的说明:“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这句教言来自佛经,是佛陀宣说的。正因为你这样动而镜中影像也跟着这样动,证明了镜中的那个人不是你,它没有生起。这就是龙树和中观人士听到“一切皆由因缘而来”时的理解,“因此一切如幻如梦,如海市蜃楼,如镜中映像”,所以不是真实生起的。

实际上,这一点与此时此地相关。闭上你的眼睛,我在这里吗?睁开眼睛,你看见我。当然,当你闭上眼睛时,你会想:“现在他依然在这里,当然如此。”但这是因为你的心在这样认为,是你的心把过去的影像投射出来。你也可以投射到未来:“大概再过二十年,这个人会没有牙齿,拄着根拐杖走路等等。”对你们有些人而言,一个月前,我并不存在。对有些人来说,四十年前,我是不存在的,我的颜色、形状、味道都不存在——我的味道如何,你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当然,我们总是可以使用逻辑推论的方法来揣测,你可以尝尝自己:“他是人,我也是人,我尝起来有点咸,他应该也是咸的。”但那取决于你。你们有些人可以认为我是大梵天王本人,有些人可以认为我是克里希那(黑天),有些人可以把我想成任何事物,那只是打开了想象、假设和造作的奇妙大门,而重点在于那永远都不会是我自己认为的我。

回到我刚才讲的镜子等例子。关于“缘起”,对中观学者来说,“缘起而生”意味着并非真实的生起——这非常重要。因此,这里他说:“趣向如幻现。何时幻像生,何时当成灭;知幻体不愚,不知幻遍爱。”就如同魔术,魔术师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女子,而那些不知道这是魔术的人会认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诞生了”。然后魔术师继续魔术表演,让这个美女死去,于是观众会想“她死了”等等的那一切。但对魔术师而言,没有人出生,也没有人死去。

这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其中有三个要素。从观众的角度而言,美女的生令人快乐,美女的死令人不悦,这是第一个要素“轮回”,是观众感受到的。而魔术师和他的助手也有其见解:同样的女孩出现,同样的女孩死去。每次他们去不同的马戏团都表演同样的老套节目,这是第二个要素,但这不是涅槃,这称作“瑜伽士的体验”,是道上行者的觉受,对于女孩的生死不感到快乐或痛苦。而第三个要素非常重要,是各位务必知道的,这个要素既不是观众,也不是魔术师,而是远处卖甜点的人,他甚至不知道正在进行魔术表演。对他而言,没有魔术,没有女孩的生,没有女孩的死,什么都没发生,没有乐,没有苦——那是佛,那是佛的见地。


©悉达多本愿会 · 版权所有
(文章为节选有删减,
全文复制建议从官方平台获取)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