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梦参老和尚】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如何得清净心 


问: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这个问我清净心。咱们就举这个念佛例子吧!当你念佛的时候,当你正念“阿弥陀佛”,心里全神贯注,忆佛,想佛。这个时候你的心只有一个佛,什么外边境界都断绝了,清净,只是这么个时候。当你不念了,马上就不清净了,就想别处去了。光口里念,心里不想,那极乐世界跟你门儿都没有、边儿都没有。你得忆佛念佛,当来必定见佛。所以你修行不是全心全意的注重到它。像我们在家道友也有念经的,也有拜忏的,为什么效果不大?因为你付出的不够,心不能全心全意都在佛的境界。
我刚才说你忆佛念佛,不仅口里念佛,还要心里全是想佛,你试验看看。你这样忆念地做一个星期,你每天晚上做梦都梦见佛,你结合了,到你临命终的时候,当然能生到极乐世界去。那就泛泛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口里在念佛,心里想别的事,这类事很多。信佛的道友很多,真正进入的道友很少。真正的,你这个进入佛门还得要经过多生累劫,去修吧!这生没修成,来生;来生没修成,再生,渐渐的进入。如果你一生成就,闻到了就自己实际去做,真正付出,付出才能有收入。泛泛的只能得什么利益呢?生天、得福报、发财、升官、家庭平安、孩子听话、读大学读得很好,这个得的到。这个你一念佛、一学佛法就能得的到。至于谈到了生死、证解脱,这个不容易了,这个你得修,不修得不到。

这才是完全纯净的 出离心


这才是完全纯净的 出离心 



  现在回过来谈这种纯真的“出离心”。我非常确定如果你到佛教的中心去,他们跟你谈论“出离心”的话,他们一定是劝你把世间的东西都放弃掉,要对这个世间非常厌恶,然后把你的头剃掉,躲在山洞里面,这种叫做“出离心”。但是在这个战士的传统里面,这个并不是我们谈的“出离心”。

  在战士的训练里面,“出离心”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接受一切东西,但你随时准备放掉你已经接受到的。你可以享受任何在你生命里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给你上百万的钱,你也可接受,但是你随时准备好把这些放弃掉,你要随时准备好从这个状况离开,这个就是我们谈的纯净的“出离心”。

  一般我们认为出离的,譬如说当和尚,这些出家人也许在某一方面说呢,他们从世界的某一个地方出离,但是他们又进入了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很多出家人,很多佛教徒,他们开始对如像佛像他们认为很神圣的东西产生了很多执着。很多人认为佛或是学佛,就要否定这个世界上很多优雅美好的东西,这是不对,佛教并不是一个告诉你,如何去毁灭这一切世界上优雅的东西的宗教,反之佛教是告诉你怎样去;感谢世界上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一个战士必须随时准备好接受,在他走向战斗的这条路上出现的任何一个状况。当你经过这个战场的时候,会有人赞美你,说你长得很漂亮,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修行人。像这一类会让你感到非常高兴、骄傲的事情,也许有人会向你顶礼,供养你东西。像昨天晚上谈的那样,身为一个人类,我们永远不愿意去听我们应该听的,我们只想听我们喜欢听的。我不相信如果有一个人跟我们讲了,我们真正应该要听的话时,我们会非常感谢那个人跟我们讲了这些。

  像今天早上你的朋友跟你讲了“早安”,他也许并不想跟你说早安,或你也跟别人讲早安,你也许并不想跟别人讲早安。这一生你至少有一次,当你跟别人讲早安的时候真的希望别人早安吗?当我们说“你好吗?”,我们并不是真的很关心那个人说是否好,而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讲的话,我们的表现就不像一个绅士。所以为了令我们的表现象一个绅士,我们跟他说“你好吗?”,实际上我们根本不在乎那个人到底好不好。我们真的在乎他吗?也许我们所爱的人我们会很关心他。可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也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东西,我们平常所谓的爱,实际上是一种我们要非常去注意的东西,尤其对各位战士来说是这样

梦参老和尚:业障生起了怎么办?

梦参老和尚:业障生起了怎么办? 

 梦参老和尚 


梦参法师: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办?你认识它了,安一安吧!

当你这个时候,心不安的时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参禅。做什么?读诵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第二个好的方法,磕头、礼拜,以动制动。当你心里不安的时候,烦恼来了,这是动态,依着动态的法门,或者拜、读诵大乘来降伏它。这时候你还去打坐,容易入魔,烦恼愈来愈重,读诵大乘就减少了。再不出坡、劳动,劳动,有意义的才劳动,出坡干什么?搬砖运瓦。

过去晋朝时候有个贤人陶侃,他一天早晨起来,就搬一百块砖搬到外头去了,晚上回来,他又把一百块砖搬进来了。别人看见他跟疯子一样,什么事没有,就搬进来搬出去。有个人这样问我,他说:干什么?我说:他断烦恼。这叫断烦恼的方法。我们不必来搬砖,你烦恼来了,爬黛螺顶,或者一步一个头磕上去,或者朝五个台;朝完了,业障也消了,烦恼也好了,你就安定了。

佛跟我们说的法门很多很多,得看你是什么烦恼。过去大善知识,你一请他,他就知道你应该怎样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你的烦恼。当你一用,把这段克服过去了,烦恼轻了,智慧就长了。所谓智慧长,烦恼轻,有了智慧了,就用智慧一照,它就不现行了。所以我们每天师父们在这住了十年了、八年了、二十年了,为什么?磨练!过去有这句俗话,“不受磨,不成佛”。这个磨不是魔障的魔,磨练!磨练你的心。我们这有些个老道友,看着很平平静静的,他经过一、二十年在佛门中磨练,不容易!

我出家七十八年了,还有两年就八十年了,我感觉到磨练的还不行,现在就是业障发现了,腿也不听使唤,手脚都不听使唤。病吧?没病啊!没病,它就指挥不动,没有以前灵活,我就给定为我自己的业障发现。那业障发现怎么消?头几天我刚把五个台朝完了。怎么消?朝台啊!自己消不了,消不了怎么办?请文殊菩萨帮着消,到台顶上拜拜,特别拜中台说法台。你看,文殊菩萨在那说法,你去听听法吧!或者你跟我说:我什么也没看见?那还业障障住了,没有业障你就发现了,文殊菩萨在中台说法不停的了。

我这回朝中台,我回想起如瑞法师带着我们道友那回全寺爬中台,爬的大家那个汗流,晚上到什么时候才都回来。我们是走上去的,可没有坐车,走上去的,走上去,走回来,我们陆陆续续的回来,夜间十点多钟才有回来。干什么?咱们疯了?不是的,消业障!如果大家感觉业障还没消了,那不能单独行动,你在家里头拜佛可以,乃至念文殊师利菩萨也可以

【黄念祖开示】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

【黄念祖开示】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 


出自《黄念祖居士内部学修开示》

  那么底下关于死活呢,还有一个死活,是净土宗的死活——念头死,法身活呀——回头我们再说。另外呢,关于这个“打碎另造”啊,《自警录》还有,这两个问题咱们都保留下去再发展。这里提了一个禅宗的“大死大活”,磨出镜子的问题,也提出一个“打碎另造”的问题,这是主要内容。底下内容就回到上头了,上头不是问李忠洪,诸大祖师为什么念经呢?所以夏老这个虽然这么谈呢,他这个自然的体系、脉络很分明的。为什么念经呢?所以他底下就回答这些问题了。就说,再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了。那么你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是不是一样?那么这个地方,夏老师不是作了正式的回答?或者他笔记还没记清,我们都不要管了。总之,这还是很清楚。

  是不是一样呢?那本体当然是一样嘛!但是呢,由于听的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不一样,佛就应机给他说。说了密嘛,你就要去念咒嘛,是不是啊?说了净土宗,就去念佛嘛。那么记载佛所说的这些内容就是经典嘛。所以有种种的根器、种种的因缘,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经典,也出现了种种的法门。总之呢,这一切经典都是什么呢?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呐——这是《法华经》上的话。一切如来只是为了一件大事因缘故,为了一个大的事情,为了这么一个大的事情的因缘的缘故,所以才“出兴于世”,才在世间出现。不然佛干嘛跑到世间出现呢?为什么跑到印度来降生呢?佛都在兜率内院嘛,那跟佛都相等了,到人世间来这么示现,做什么呢?是为了一个大事情啊,大的因缘呐。什么大的事情啊?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嘛,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把佛的知见开出来,示现出来,显示出来,让听的人呢,来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而佛之出现于世,就都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情。那么这个是一切经的原则,但是各各经由于根器不同呢,由于因缘不同呢,而有种种的内容,因此读经的功德就很殊胜啊。……

  所以我现在跟过去又有点不一样,从前就是我不愿意劝人,说你修这个不好,我劝你换一样,现在我更是这样。只要你这里得力就行,其实都一样。你愿意念经就念经,你总得是真的。你这个虚假的表演的形式走过场,有的人就是表演,有的人是走过场,完成任务,我定的功课我不完成不行,这个得力就很慢。佛法如旃檀,片片皆香。经也好嘛,底下夏老师赞叹这经,经是从佛口所出啊,佛之所说,佛教给我们就是这些嘛,我们主要是要跟佛学嘛,佛教我们就是这些经典嘛,所以你念经就是熏习嘛。熏嘛,就是拿东西来熏。熏衣裳呀,拿香来熏呐。习嘛,《四书》里头这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这“习”字的注解是什么呢?“习”字的注解就是小麻雀在那儿飞,就是“习”,那就叫做“习”。咱们这念经,你也就是小麻雀在那儿飞,慢慢就越飞越好嘛,这叫“习”呀。你看那“习”字上头一个“羽”字嘛。那所谓练习呀,练习嘛,有点儿好像人为的份量就重了。麻雀自个儿飞,这个事儿就叫自然,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还要体会点自然呐。熏也是自然呐,你看那个包香的纸它就香的嘛,它不就是熏来的吗?那盒也香了,别的包的也香了嘛。念经它就是拿佛的话——佛亲口所出——来熏习我们的心,所以这样的熏习就是成佛的正因。这《无量寿经》的《成佛正因品》第一句就是念《无量寿经》啊。所以《无量寿经》的功德今天这个里头要讲啊,《无量寿经》的一个字一个句咱们这么去熏习进来,都是成佛的正因,应当深信如此,就应当这么信。对于持经,对于经的重要,应该是这么信。……

  底下还有很重要的,念佛不容易收心,大家念佛怎么老容易打妄想啊?念佛不容易,正因为念佛的时候妄想容易进来,所以打妄想的时候佛也容易进去。事情都是相仿的,有来有去的。你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在贪嗔痴时候你还可以念佛,你不是念佛到妄想里头可以去吗?那倒过来,你念佛的时候妄想也容易进来嘛。这是合理的事情嘛,所以念佛就不容易收心呐。但是念佛,你可以在随便的时候你可以念呐。你这念经,你不坐下来,不清净,不收收心,你怎么念经呢?法门都有它特殊的殊胜之处啊。念佛不收心,念经能收心呐。齐大师兄说:“我念经当然比念佛时好”。这跟夏老师是一样的意思。念经容易收心,因为随着经就这么念,心就在上头了。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这个“保”字我费了好久时间,我才看出来。陈大师兄记了一个吃饱的那个“饱”。这个“能经内保”,这是什么?后来我琢磨琢磨,恐怕是记错了字。保就是能够在大范围之内在念经时候保持住收心。一般人能做到这点,但也不是绝对的。久之,你不知不觉,能所就合流了,根尘也合流了。能念所念,不知不觉就忘了。根尘——尘是外面的这些色声香味等等的,根是眼耳鼻舌等等的——也就合一了,合流了。那就能够达到寂灭的境界呀。所以念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啊!念经念佛能收心,不能收心,总之老念老念就能这样。就像观世音闻熏闻修。这开出一个数,念经一卷,念佛一千。两个都念。

  底下就答复了,开悟为什么念经呢?就是佛佛相念。所以佛不是一种寂然无知,什么都没有,那就错了。六祖也说啊:我的法门是“无念为宗”啊,无是无一切相,念是念真如啊。阿难问的问题,他问佛,佛今儿为什么这么殊胜,现这个光明啊?一定是佛佛相念,佛一定是在念佛了嘛。所以佛跟佛的心是相通的。这就是开悟后为什么念经!悟也就是佛,佛佛相念,所以悟人照常念经。极乐境界是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极乐世界虽然是事相,但也就是妙明真心本来所有的东西,所以经中所讲的都是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有很多。开悟的人不就是明心吗?明心见性嘛,见了本心了,极乐世界这些现象就是本心嘛。所以开悟的人还是念佛,还是念经嘛。

梦参老和尚戒淫法语

梦参老和尚戒淫法语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道始终入不进去。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如果我们能对治着去观,把财、色观过了,修学佛法的人才入门,才进入悟道。



佛就是我自己,我自己就是佛,心外无佛,这个道理大家一定得深入,否则就是迷信。把自己都忘了不相信自己,那不就迷了,这个产生的信叫迷信。迷信什么呢?迷信发财!迷信男女关系!迷了,把社会上的一切事当成真实的,实际上全是假的,无常。
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的境界,又叫五盖,它使你智慧发不出来;这五样使你看不破、放不下。我们经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在地狱流传,就是这五欲的关系。大家要看破财色,那是假的、虚幻的,看破了之后,你才能够解脱。
  
外在的美貌是假的,那是外皮,内在的五脏六腑是脏的,除了水就是尿,五脏六腑,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最脏了。要这样来作不净观,观你的身体对治贪欲降伏贪心。
 
不净观,你要是观成了,你就断了生死,不堕入三恶道;那是真正的不堕三恶道,不假别人加持,而是你自己的自净其意就能证得。你自己可以体会到还有没有贪心?如果有,你没成,你生死断不了;如果没有了,你已经断了。这是生死根本,修解脱道就要这样修。
  
从内心生起的烦恼,或外在环境影响所生起的烦恼,你要随起随对治,对治的时候,就是观心。你要用三宝的功德,用三宝所教导的法来对待。比如你观想身体,观想人身不净,人的好坏美丑都是你自己心的分别。我们就是一层皮,如果把这层皮换了,还有什么美丑。你要这样地思维、观察,你的内心就渐渐地明了。
修不净观要是修成了,可以破除你对身见的执着,不要贪爱,不要执着;要是道没修成,修修的,或者精神错乱了,或者看着生起恐怖感。修不净观行,是破除你的颠倒见。颠倒见是什么呢?每一个人自己的身体都是脏的,可是你到社会上问一问吧!都感觉自己很干净的,其实洗多少次澡都不行的。这是佛经上说的,用大海水洗,你一直洗,怎么洗也洗不干净。要是把皮肤洗坏了,里头流出来的更脏了,没办法干净的。这个法是佛刚成道的时候说的。
  
那时魔王有三位美女,魔王就让她们去破坏佛的戒行,她们就到佛跟前来供养。她们说,自己如何如何美,那时佛就说:“妳们自己观一观,观一观你们的身体。”佛的身心寂然不动,等到给她们说法时,佛就用神通了,让这位三魔女一观,她那身体九孔常流,涕唾便溺,什么都来了。好!她们不能魔佛了,自己吐了起来!她一观,观的受不了了,一直呕吐,有的是从口而出,有的是从身上而出,都是虫子。佛告诉这三位魔女,说她们身上有八万户,有九亿小虫子在里面游戏,这是清凉国师从《观佛三昧海经》这部经上摘下来的。

  
要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随因缘把过去的业消了,就好了,就清净了,别再犯新的错误。已经出了家了,心里别再想男女感情,否则如何修道?如何能清净? 如何行梵行? 连净行都没有呢! 要放下! 看破!说的是深的,行的要浅的。说一丈,不如行一尺;你做一尺,比那说的一丈还好得多。

龙树菩萨对远离淫欲的精要开示!




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涛大浪。

有一天,他出去托钵,走到城里时,看到一群穿着很艳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当他的眼睛扫视过这群女人时,被一位身材、面貌、穿着都很美丽的少女吸引住了,这位比丘顿时被色欲摄住,一直注视着那群嘻笑的女人,直到她们走远了。

从此他的意识中常常有那位少女的倩影浮现,那群艳丽美女的影像也一直在他的脑海中重现。

他日思夜暮,以致日常生活失去正常的作息,他食不知味、辗转难眠、仪容不修,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的同伴不忍心看他堕落,都关心地问:“你到底怎么了,为何这么没精神?看你现在落魄邋遢成这样,和以前精进用功的样子实在判若两人,到底为什么?”经过很多人的关心探问,他才将心事说出来:“我很惭愧,因为我的眼根被色所迷,那色相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消除,我很痛苦也很懊恼啊!

比丘们觉得他很可怜,但是却无法辅导他,于是劝他去见佛陀。但是这位年轻的比丘说他不敢见佛陀,比丘们就半强迫地带他到佛陀面前。佛陀看到他肮脏邋遢的样子,就问比丘们发生了什么事?有一位比丘回答:“佛陀啊!他被色相所迷惑,现在心中充满了苦闷。”

佛陀很慈悲地问那位年轻的比丘:“你是不是如他们所说的被色所迷,因此心生苦闷呢?”

那位比丘抬起头,注视着佛陀,佛陀鼓励他说:“你尽管说吧!”

他看到佛陀的慈容,忍不住从内心发露忏悔、泪流满面。他说:“佛啊!确实是这样,我的眼根没守好、被女色吸引了,现在内心充满烦恼,觉得很不快乐。因为觉得自己很不清净,看到人就抬不起头,为何内心会有污秽的念头呢?我很忏悔,所以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自在。”

佛陀慈祥地说:“只要你懂得忏悔就能恢复清净,就像你现在流下的眼泪一样,可以把邪念完全洗清。你还年轻,定力还不是很坚固,难免有凡夫之欲。以前也有修行很久,已得五通具有禅定的人,因为短暂散心而迷失;你才出家不久,凡夫之欲短暂的现前这不算什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要赶快面对现实,整理好仪态、调整好心念,多亲近僧团的道侣,心里不要有挂碍就可以恢复以前无欲自在的日子了。”

年轻的比丘听到佛陀的教导,他想,佛陀说比他修行更久、功夫更深的人,有时也会遇到这种境界,何况自己修行尚浅,所以就比较安心了。于是脑海中的那些形象忽然间随风飘散了,忏悔惭愧的眼泪,真的洗净了他心中的污点。烦恼扫除后,他抬头挺胸、露出和以前一样欢乐自在的笑容,他顶礼佛陀,也向同修们致谢感恩。他说:“我不再被色所迷了,我会好好顾守心念,稳住定力,希望从此可以净心向道。”

佛陀所教导的就是“净心向道”,这是佛陀弟子中的一则公案,因为大家都是由凡夫地而入佛门,凡夫的习气谁能没有?只是有的人较少现前,有的人则长久无法排解,一直让外境困住心境。而学佛就是要学得境界现前时,能够明朗地透视它,心不被境所转,这才是真功夫。

修行者最大的障碍——淫欲,“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淫欲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障碍。那么淫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淫欲的本质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对外表(即色)和声音(即声)的贪爱;
第二,对行淫之时感受(即受)的贪爱。

当你寄身于一个男人的壳子里的时候,你会对女人的壳子起贪爱之心;同样,某一世当你寄身于一个女人的壳子的时候,你又会对男人的壳子起贪爱之心。

当你寄身于男人的壳子的时候,你不会对男人的壳子起贪爱之心,也不会对母狗的壳子起贪爱之心,母猪等等亦复如是。但是几十年后的下一世,当你寄身于一个公狗的壳子里的时候,你又只会对母狗的壳子起贪爱之心,而对女人的壳子没有一点兴趣。短短的几十年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这要从你是什么说起。你到底是个什么呢?现在所说的你,实际上就是你的第六识。而你的这个第六识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从你出生那一刻起,色、声、香、味、触,这五尘,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投射而成眼、耳、鼻、舌、身,这五识,这五识又交错而成第六识。这个第六识就是现在你所认为是自己的你。

你出生之后,周围的人不停的告诉你,你是一个男的,于是就通过你的眼、耳,加入到你的第六识当中去,你也就自认为是一个男的。周围的人不停的告诉你,这个是女人,而且这个女人的面容是美丽的,声音是悦耳的,是值得贪爱的;而那个女人的面容是丑陋的,那个女人的声音是讨厌的,是令人厌恶的。于是,你就通过你的眼睛、耳朵,将此信息不断的传递加入到第六识当中去,认为这个是美的,是好听的,是值得贪爱的,那个是丑的,是不好听的,是令人厌恶的。如此,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环境对你不断的刺激,也就使你形成了条件反射,形成了美丑,好坏的概念。于是等你长大之后,你见到这种类型的女人,你就认为这种女人是美丽,你就起贪爱之心;你见到那种女人,你就认为那种女人是丑陋的,你就起厌恶之心。

淫欲的第一个本质——对美色、美声的贪爱,乃是习惯使然。它是在你第六识的形成过程中,周围环境不停的刺激,使你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种习惯。它是真的吗?呵呵,连第六识尚且是假的,它又怎么不是梦幻泡影呢?


第三,对行淫之时感受的贪爱。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说,第六识的本质就是磁场,是电磁波。当你在行淫之时,你的壳子就会发热,这个热是哪里来的?因为能量是守恒的,热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它是由你这个壳子的最精华的部分——元气变化而来。你每行淫一次,你壳子里的元气就减少一次,直至消耗殆尽。这是对你这个壳子来说。那么对于你的第六识来说呢?当你行淫之时,你的磁场的频率就会瞬间的增强,这时你就会感受到快乐。

说到这里,先说一下快乐的本质。什么是快乐呢?你磁场的频率越高,越纯净,你也就觉得越快乐。当你行淫时,你的频率会瞬间增高,你也就会感受到瞬间的快乐。而欲界天人的频率要比人高很多,它们也就比人要快乐的多,色界天人的频率比欲界天人的更要高很多,它们也就更加快乐,看看二十八天的名字就知道了。

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你在行淫之时,虽然频率会瞬间增高,为什么说是瞬间呢?因为这种高频是很短暂的,在此之后你的频率就会降低,不是降低到你以前的水平,而是比你行淫之前还要低,而且磁场也更加混乱。原因还是能量守恒,熵值增加。所以,你每行一次淫,你的磁场的频率就降低一次。当你的壳子将要坏掉之时,此时你的频率(第六识)已经低的不再适合用人身作为壳子了,于是你只好去用一个畜生的身体做壳子了。但是如果你执迷不悟,继续行淫,当你这个畜生的壳子也坏掉之时,你的频率又更低了,低到连畜生的壳子也都不再适合你的时候,你就没有壳子了,没有壳子不是代表你就解脱了,而是你就做好去地狱受煎熬的准备吧,那里各种各样的刑具都在等着伺候你呢。

淫欲的第二个本质——对行淫之时感受的贪爱。你要明白,行淫而得到的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更是有极高代价的。如果你真的很喜欢这种快乐,那么就赶紧修行,让你磁场的频率升高,当你的频率高到人身这个壳子再也容不下的时候,你就有资格去做天人了,而那时的快乐,是持久的,是没有代价的。呵呵,当然,这只是方便之说。

上面所说的其实都是不了义的。追究第六识的本质,就会发现它是虚幻的、不实的。你只有破除了第六识,才会见到真正的自己。见到真正的自己之后,还要再消除我执。这些口头禅不说也罢。只会说,不能行,恰如见人吃饭,自己终不会饱。真修实行才是真。

这段开示是龙树菩萨对一位国王的开示,如果是女同修就把女人改为男人,其道理也是一样的。全文很长,有讲到实相、菩萨行等,这部分讲到远离淫欲,希望各位同修珍惜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在家人修家庭和睦, 是最实在的修行

在家人修家庭和睦, 是最实在的修行 

 达真堪布 
我们是学佛的,天天都说要发慈悲心,家里这些都是众生——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众生,你却不去照顾他,不去关心他,不去尊重他。他成为你的儿女、他成为你的家人,这也是一种缘分,他是最需要你的关心爱护帮助的众生,你把这个众生忘了,那你怎么发慈悲心?都是众生,但是他不一样,他是现在最需要你的,别的众生不是最需要你的。最需要你的是谁?就是你身边的这些人,你的家人你的儿女。你得懂得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对外面的人行,但是对家人不行。这是什么原因?你对家人不行,你彻底没有慈悲心了,你对与自己最有缘分、最了解、最能接触的众生也没有度化,你想度别的众生是不可能的。这都特别重要,但是人都这样,我学佛修行,家里也不管了、孩子也都扔了,还继续天天跟他们吵闹,认为我学佛了、你不学。你要好好的想一想,这也太过分了吧?现在还执着形式上的东西,总是放不下这些!如果你真能够放下了,没有必要天天争吵。

好好的爱护、照顾自己的家人,这些身边的众生,慢慢扩大,扩大到一切众生,这是最实在的修行。别的哪有什么众生啊?哪有什么佛啊?这都是众生,也可以说是佛啊,你帮助他们、照顾他们,也可以说是帮助众生、照顾他们;你尊重他们,他们都有佛性,你也是尊重佛了。 

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尤其是修密宗、修大圆满法的人,一定要有五种圆满的基础。连这个境界都没有,你想修大圆满法,这是不可能的吧? 

自己在家里的时候也是五种圆满,你自己的家、自己的屋子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的家人就是无量光佛阿弥陀佛,自己的亲朋好友就是莲花部的尊众,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是大乘法、大圆满法啊! 

除了自己的家以外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自己的先生、太太以外没有阿弥陀佛,你应该去尊重他,你不是信佛的么?你不是信阿弥陀佛的吗?这些都是佛讲的道理。 

不是把不清净的东西观想为清净、不圆满的东西观想为圆满,而是本来清净的东西观想清净、本来圆满的东西观想为圆满。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次第,但是一定要这样明观。你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这很正常,但是你要去观察,要去思惟。

利他心是永久的财富

利他心是永久的财富 


有利他心的人即便没有外在的财富,这颗利他心也是永久的财富。
一千多年前,有个国王,他手下有位大臣,这个大臣利用权力帮了很多人。许多奸臣对他看不惯,诬告他贪污国库的财富。于是国王要求大臣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列个清单交上来。
当时大臣就把财产列成清单,交给了国王。国王一看,吓了一跳,确实他贪污了很多财产。于是问:“这些财产是你自己拥有的吗?”大臣说:“是的。”
国王继续问:“能确定吗?”他说确定。国王就准备判他死刑。
后来问:“这些财产在哪里?”他说:“我送给困难的人,全部捐出去做慈善了。”国王很不理解:“你不是说这些财产都是你自己拥有的,自己是确定的?怎么又说都捐出去了?”他说:“国王你不知道,实际我捐出去的财产才真正是我自己的,生生世世都可以拥有;我占有的反而不是自己的,因为死时也带不走,地水火风的各种灾难也会毁坏它。”
国王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自己也占有很多财产,而当他离开时,也确实一丝一毫都带不走。
社会上的很多人很可怜,他们拼命赚钱,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老了用、生病时用等等,但最后真正用到的很少。国际上有些银行专门占死人的钱,因为密码只有本人知道,人一旦死了,这些钱财下一世也无法用,别的亲友也用不了,钱就成银行的了。
这样守护财产有没有功德呢?没有。
比如自己有三万块钱,全部锁在银行里,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密码,这些最后都变成银行的了;而如果活着时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做功德,就成了生生世世的财富。
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利他心的价值。《经庄严论》中讲:求自乐的人不但不会快乐,反而经常产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乐,而且事业圆满成功。用佛法的智慧观察,利他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一切。
成佛的唯一因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需要生存,怎么能不自利呢?”实际上,基本的自利是可以的,凡夫人对饮食等不得不关心。但如果唯一只想着自己,就不太合理。
可以观察观察,自己从早到晚想着众生、想着帮助众生的心态有多少?这样一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心还是充满自私的,利他心很少。

淫欲心重用这个方法就能破

妙莲老和尚 



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认为:生理上怎麽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这种下劣的想法。当然这是先天的习气,单是後天的抽烟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难了,何况先天的习气?但是从来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麽滋味,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良好,那多麽快乐!世俗人认为:抽烟快乐、喝酒快乐、赌也快乐;要知这快乐是苦的根源,不但事业受到伤害,人格也下贱了。你只知道情欲之乐,而不知道离了情欲就有清净之乐、解脱之乐;这些乐你梦都没有梦到,你不修行怎麽会知道?修佛法才是真真实实的快乐!糊涂愚蠢的人,才以为情欲是乐。我时常说:在家居士们,若儿女大了,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夫妇都是道友了,最好要分房;房间不多的,至少也要分床。彼此保持清净可使身体健康,不要使烦恼种再沈重下去。青年学佛好福气,没受到社会的染污,也没有爱欲来束缚,头脑清楚,这时来念佛修行最好;千万不要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念头,不要到道场来还想找情侣。若不幸有了爱情,那你想念佛就难了;男女一结婚就被情感所迷,还想修道?好多家庭的障碍把你结得死死的。最好不要结婚找罪受!这话有些不合人情,但这是在说佛法呀!你不能用俗情心理听啊!
到底要如何才能断淫呢?小乘法五停心观中有“多贪众生不净观”。观身不净,身子是充满九种不净、污浊邋遢,就是一张皮包著,皮揭开了,里头装了什麽东西?你愚痴还以为是净。我们念佛人不必修这种观,那要如何断欲呢?最简洁有力的对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普门品》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若有众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不但断淫,还可断瞋断痴。三毒断了,就好像一颗炸弹,火药清除了就不会爆炸;心里没三毒,绝对不会再造杀盗淫了。
古德亦警策我们:“须臾离念佛之心,刹那即三途业因”,心中一没有佛菩萨圣号,一想到贪欲,就是生死之根。当然,凡夫断淫要先戒身而後戒心,这是有次第的。业障重的人要深思地狱苦,誓发菩提心。《地藏经》上说:地狱有炙火铁床,一人睡亦满,多人睡亦满;也有赤烧铜柱,那是怎麽回事?男女贪恋如胶似漆睡在床上,将来去地狱就睡火铁床;欢喜拥抱的,就到地狱抱赤火铜柱。夫妇以外的男女情欲绝对贪不得,一贪爱就造了三途的业因;摩擦产生热度,就感三途业报,因缘就是如此。淫是生死的根本,凡夫於此罪障极重,最要注意!万不可沾染!
阿难曾问佛,如何对治淫欲?佛告阿难:“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能这样观想就不会起邪念。一起邪念了,马上想父母兄弟姊妹在前,怎敢做下流事?
佛陀大慈大悲叫我们离欲,是要我们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啊!愚痴的人还以为欲是乐的;这就好像被大火烫到,拿清凉药擦一擦,觉得还蛮清凉的。男女之情像火在烧,得到了欲水以为是乐,但欲境过了是不是就没事了?不是的。欲是咸水,愈喝愈渴,咸水怎麽能够止渴?末法时代的众生要想离欲,就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圣号像清洁剂,男女的爱欲像油垢;念圣号除去油垢,心才得清净。身心清净才真是快乐呢!
居家之士应当知:夫妇之道为宗祠,但亦应有礼节,不可纵欲,更不可轻狂。已有了儿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体健康,亦宝贵法身慧命。若有外染来犯,可读下面古诗:
美色人多爱,苍天不可欺。
我不淫人妇,谁敢染我妻?
敬劝一切男女各站本位,各守礼节,万勿由一念糊涂,致招终身大苦

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嗔恨




  太阳和月亮的倒影可以立即反射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同样的,对佛法僧三宝具有坚定信心的人,一定能够获得三宝的加持,太阳平等地照射每一处,只有在使用放大镜聚光的时候,可能使干草燃烧。佛陀无所不在的慈悲之光,透过你这面具有信心与虔诚的放大镜聚光之后,加持之火必定环绕於你。

  无论情境好坏,皆能升起烦恼障碍;但你绝不该被这些烦恼障碍威吓或击败,学着像滋养万物的土地一般,不要有好与坏的分别心,你所遭遇的困难将强化你的修行,正如强风中的营火,不但不会熄灭,火光反而更炽。把伤害你的人视为一位值得尊敬、带领你了解何谓解脱之道的仁慈上师,为他祈祷,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可以有报一箭之仇的想法。面对教育程度、能力技巧都不如你的人的伤害与奚落,犹能耐心地忍受,更是难可贵。

  正确地来看,你将发现受伤害的人,伤害别人的人,以及伤害本身,完全不具有任何真实性。这么一来谁还会对虚假的幻象发脾气呢?面对这些空相,还有所谓的得失爱憎吗?认清这一点,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空。

  一旦你能够控制内心的愤怒,所有外在的敌人都消失了。但是,只要执着於内心的嗔恨,企图战胜外在的对手,即使你成功了,敌人也必然越来越多。即使你战胜了全世界,你的愤怒只会越来越强;被愤怒牵着鼻子走,绝对无法平息愤怒。真正无法容忍的敌人是嗔恨本身。若想要击败嗔恨这个敌人,必须专心修持忍辱与慈悲,直到它们在心中生根为止,届时就没有所谓外在的敌人了。

作者:顶果钦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