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对名声、性爱、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对名声、性爱、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识别理想与渴望

  我们能区分慈悲的理想与有害的渴望,这两者完全不同,然而有时我们却误以为渴望就是崇高的理想。通常我们会愚弄自己,以为这样内心会更加平和些。无知会引生贪着(贪婪执着之意)的欲望。我们错误的认知在于认为获得某物就会快乐,然而得到之后,却又继续渴望,并遭受痛苦。

  为了说明这一点,佛陀用了一个鱼饵和鱼钩的譬喻。若看见了鱼饵,就认为它会带来很多快乐。然而,咬食鱼饵时,却被鱼钩钩住。现在人们去钓鱼,用的是人造饵。这种鱼饵不是真正的昆虫,而是用塑料制成,且很有吸引力。当鱼看见饵料,不知其中藏有钩子,便一口咬住,结果被钩住钓到岸上。

  我们就像被钩住的鱼。是什么东西这么有吸引力,竟然引诱你,使你想要得到它?即使你明知道会被钩住,还是咬住不放。名声、性爱、权力和财富是四种藏有钩子的诱饵,只要你渴望其中一种,就注定遭受痛苦。富有时,觉得自己位高权重,有这么多条件支持你去追逐这些欲望。然而,这样却可能会毁掉自己、家庭甚至公司,通常这种毁灭还会损害环境和社会。

  我们内心保有的强烈渴望是去服务所爱的人,还是服务自己、其他众生以及我们的星球,或者是去力争没有真正营养价值的诱饵呢?我们也许在欺骗自己,认为财富、权力和名声只是一种手段,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地给别人带来快乐,提供工作或改善环境。然而,我们可能会被自尊心和责任感引入歧途。

  因此,我们不该欺骗自己,必须保持真正的忠实,深入修习,以便发现渴望和动机的真正本质。我们还要区分沉迷于渴望和真正快乐之间的不同。快乐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真正的快乐不会是来自对名声、性爱、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佛陀曾如此描述过狗的本性:狗见到一根丢出去的骨头,奋力追赶骨头,即使骨头上点肉不剩,也咀嚼个不停。狗从骨头中不会获得养分,但还是咬着不肯放。我们的态度何尝不是如此,贪婪从未带来满足,然而我们却依然贪婪。

  佛陀也以逆风举火把为例:火把会烧着自己的手指。同理,感官上的欲望也会烧着你。这种欲望不会给你真正的快乐,不仅会烧到你,还会毁掉你。

  佛陀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口渴之人,走进一间看似无人的屋子,看到屋子里放着一瓶水。他一见到水,便想一口喝了。正要拿水倒向嘴里时,有个人过来告诉他:“这水不能喝,里面有毒。”但由于口渴难耐,结果他还是把水喝下去了。我们对性爱、权力、名声和财富的渴望也是如此啊。

  有时候理智会告诉你,执取上述四种渴望都是危险的。你明知会受苦,却无法抵抗,只好乖乖地跟着渴望走。若没有明智的朋友、精神团体的保护和帮助,尽管你有较好的判断,通常还会执取诸如此类的渴望。


深入关照渴望之物的本质

  我们渴望某种东西,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所渴望之物的真实性。我们只需深入观照追逐名利权情之物是如何带来诸多痛苦和些许满足的,大可不必对名、利、权、情存轻视的态度。这些渴望犹如盐水,喝得越多,越觉得口渴。我们不停地追求金钱,相信等到(或只有等到)赚够一定数额的钱后才会快乐。然而,等到那天真的到来,手头拥有以前期待的那笔钱后,却还是感到不够,因为总是想要更多的钱。

  沉溺于贪着会害了我们。佛陀最后以从屠夫那里偷肉的小鸟为例。小鸟叼着肉在天空飞翔,突然跟来一只更大的鸟,想夺取小鸟嘴中的肉,可是小鸟却咬住不放。如果小鸟咬住不放,大鸟为了得到肉就会攻击小鸟。小鸟多少知道大鸟会攻击,但依然死死咬着不放。

  事实上我们追逐的只是一个幻象,若具足正念,就能明白根本不值得去做。如果深入探究执取之物(比如钱)的本质,就会知道钱不是我们必须渴望的东西。其实应付基本开销,我们不需要很多钱。如果深入看到贪着之物的真正本质,就会放下贪着,得到疗愈,最终感到自在。

  无知是所有欲望的根源

  我们知道追逐渴望之物是危险的。快乐是有可能得到的,但不是通过放纵欲望和感官愉悦获得的。明了无知是所有欲望的根源,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你确切地知道欲望会带来什么危害和痛苦,那么这种欲望就会消亡。身患艾滋病会痛苦万分,还可能死去,之前若清楚了解这点,就会小心翼翼地避免感染艾滋病。因此,理解是正确行为的基础,而无知则是错误行为的诱因。

  衡量行为的正确与否,就看该行为是否带来痛苦。若是给我们以及周围的人在当下或未来带来痛苦的,就是错误的行为。若是给我们以及周围的人在当下或未来带来安乐的,就是正确的行为。由此可见,衡量这个行为的标准是简单明了的。

  换句话说,来自正念、专注、智慧的行为是正确的,而违背正念、专注、智慧的行为是错误的。痛苦和快乐是互为补充的一对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参照此一标准更加看清自己的境况。如果运用这对标准,就会明白是非曲直,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作者:一行禅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