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


问:《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要修到阿罗汉的果位,淫欲的念头方可断尽,如此看来我等凡夫想出六道轮回是非常困难的。但净土法门又说任何众生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乃至十念,必得带业往生。这一难一易两种说法,如何理解?矛盾吗?
大安法师答:《楞严经》,佛门当中称为开悟的《楞严》。从《二十五圆通章》来看,先要了解真妄二心,然后要以不生不灭的那个因获得不生不灭的果位。那要找到不生不灭的因,就是叫作舍识用根,舍那个分别识,用不分别的那个性,比如见性、念性、耳根的闻性,是谈这个。所以二十五圆通指向的是你要证得圆通,证得圆通就是破无明的境界,至少是破一分无明。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生灭灭已,寂灭现前”,那马上证得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那个体性,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他马上就有三十二应、十四种无畏、种种的应化身,这些都至少是圆教初住的水平。圆教初住的水平,从断惑的程度来看,要断见思惑。断见思惑,这里的谈淫欲的心,属于思惑的范围。淫怒痴三毒烦恼,这是欲界众生最难断的。所以从小乘果位来说,断见惑的初果圣人,他还有淫欲心,正因为有淫欲心,他才会有七次往返天上人间,还要七次来这个世间。到了二果斯陀含,他的淫欲心比较薄,还要来一次。证到三果阿那含,他就没有欲界的淫欲心了,他就生到五不还天,五净居天,在那里断上二界的思惑。那离开饮食男女,就是初禅就没有这个淫欲了,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
所以,自力法门竖出三界是很难的,凡夫想断这个淫欲心很难。众生烦恼越来越重,业障越来越重,这个淫欲的烦恼是越来越重。你只要看看网络、报纸、小说,这些都是这方面的烦恼,越来越重。
了解到这个问题,凡夫想靠自力断见思惑出轮回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事实。这要有自知之明。就在这种情况下,才凸显了净土法门的这种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也是阿弥陀佛见证到他方世界的众生尤其是五浊恶世的众生断这个淫怒痴三毒烦恼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才用悲心来发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建立六字名号,令我等众生信愿念佛,感通佛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拿莲台来接引,带业往生。所以既然带业,就是你有淫欲心,有淫欲的行为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居士能够往生?居士他就没有断淫嘛。但是你不能邪淫了,正淫是允许的。这是属于特别法门。本来上楼梯,上一百零八层楼梯是要爬楼梯的,但有一种特别法门给你安了一个电梯,一般是没有这个电梯的,阿弥陀佛太慈悲了,给你安了一个电梯。你只要坐上了电梯,哪怕你是一个残疾人、连楼梯都爬不动的人,你也可以“唰”一下子到了一百零八层的顶层去,很快。是这个意思。

「我」真的存在的吗?

「我」真的存在的吗? 

 慈诚罗珠堪布



比如说,正当我们听法的时候,我们会一直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但实际情况却是,所谓的“我”,只能存在于一个刹那之间假如我们把连贯的十个刹那中的第五个刹那认定为现在的“我”,那么第一、二、三、四个刹那就成了过去,第六、七、八、九、十个刹那就成了未来;如今能够存在的,只有第五个刹那,因为过去的法已经消逝,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星球、任何一个时空当中都不可能存在,而未来的法又尚未产生,因而更不可能存在。

能够存在的,唯有第五个刹那,但第五个刹那却是转瞬即逝的,然后我们就再把第六个刹那认定为现在的“我”,之后就是第七、第八个刹那,当所有的刹那陆陆续续地进入现在的位置时,我们就不断地将其认定为“我”。

这就像念咒的佛珠,虽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颗独立的珠子组成,但当念珠一颗一颗地进入食指和拇指之间的时候,我们却只能数到一颗当前的珠子。


煩惱中最嚴重是瞋心與傲慢

煩惱中最嚴重是瞋心與傲慢 

慈诚罗珠堪布



佛性也有四种障碍,如果有了这些障碍,我们的佛性就很难成熟、觉醒,佛性也无法起作用。所以要设法遣除这四个障碍。

第一:习惑,串习烦恼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已经让烦恼长期串习、生长,到现在也没法控制,只能让它们随心所欲地发展。虽然在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证悟空性之前,不可能彻底断除这些烦恼,但要设法去控制这些烦恼。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烦恼的界定,是不一样的。

小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贪心。如果对轮回、钱财、人或其他东西有贪欲心,就不能从轮回中解脱。小乘佛教唯一的追求目标,就是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不是解救众生,所以小乘佛教的很多修行,都是针对贪欲心的。

大乘佛教虽然也要断除贪欲,但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中,最大的祸害,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宗旨,是发菩提心,利益、度化众生。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大悲心,大悲心与嗔恨心是矛盾、对立的。所以,修学大乘佛法,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嗔恨心。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经常会生起嗔恨心。比如说,同事、同学、佛友或家人稍微对自己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都会火冒三丈,立即恶口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作为大乘佛子,我们必须学会控制、减少自己的嗔恨心,不让嗔恨心无限制地疯狂发展。

凡夫另一个比较严重且具毁灭性的烦恼,就是傲慢。傲慢与大乘佛教思想也有着非常严重的冲突,因为所谓菩萨,就是愿意生生世世担当众生佣人的勇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怎么可能无私奉献呢?

而贪欲心,却与慈悲心有一点相似的地方,虽然不能等同,至少也不会严重地冲突。

无明、愚昧虽然也和菩提心有一些冲突,但不是很严重的冲突,所以这些烦恼可以放在后面慢慢对治。大乘佛子首先要对治的烦恼,就是嗔恨心与傲慢心。

凡夫俗子一般不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却总会乐此不彼地说别人的缺点。学习大乘佛法以后,我们要逐步改正这些毛病,调整心理上的问题。让不好的东西逐渐减少,好的东西慢慢发展。用佛教的语言来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来讲,这叫做心理训练。如果不控制这些烦恼,就不能发菩提心。

现在的教育,无疑受到了西方思想深入骨髓般的影响,以致每个人都非常自私,非常傲慢,都是利己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有菩提心的一席之地呢?西方科学技术在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西方的有些思想也带有很大成分的毒素。如果这样持续下去,菩提心永远都只能是嘴巴上的口头禅,而不可能落实到内心与行为当中。

其实,与森罗无际之大千世界相比,我们人类是非常渺小的。

1971年7月31日,阿波罗15号的太空人施高特(David R.Scott)和欧文(James B.Irwin)第四度登月,并驾驶月球车在月亮上探测67小时。欧文上校在完成此次飞行后,突然向太空总署递交了辞呈,之后进入神学院开始学习。后来他说:“当我们飞向月球时,身后的地球最初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洋、白云和山脉,美丽极了,就像圣诞树上的装饰。但几个小时后,地球却小为篮球,不久又缩小成为棒球、乒乓球……这时我才突然发觉自己是这样快地离开地球,内心的感触真是无法形容。借着电脑帮助,我们平稳地降落了,那种感觉非常新奇,我们居然到达月球表面了,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开拓者的兴奋……抬头回顾地球,只见那美丽温暖的地球,显得极其脆弱,好像用手指一捏,就会捏碎似的……人多么渺小。”他由此深深体会到,人类是那么的渺小,还有什么值得狂妄自大的呢?所以他在极度失落之余,选择了宗教。

事实就是如此,不用与整个宇宙相比,仅就整个太阳系来说,地球都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何况小小的一个人,我们怎么能有傲慢心?怎么有资格叫嚣要征服大自然呢?大自然我们能征服得了吗?即使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都是那么脆弱!不要妄自尊大了!放低自己的位子吧!

但在放弃傲慢的同时,却不能放弃勇气。虽然普通人很难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情,但只要发心伟大——为了天下所有众生的幸福而立誓成佛。则哪怕做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是无比光荣、无比伟大的。在整个世界上,没有比菩提心更伟大的思想,只要心怀菩提心,我们就会自动提升到伟大的层面

学会放下


慈诚罗珠堪布

《解脱的原理》 2 - 慧灯之光 9

会放下的心态,具体有两种方法:

首先,在对一个东西产生贪欲时,要扪心自问,是这个东西本身很有魅力,还是自己内心产生了幻觉,把一个普通的东西看得很有魅力呢?

世俗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肯定会造作杀、盗、淫、妄等很多恶业。即使有一些世俗的善根,也脱不了流转之因。其结果,就是飘落轮回、惨堕三途。

总的来说,从天界到地狱之间,任何一道都充满了痛苦。即使轮回当中有一些短暂、相对的幸福,但永远不会有真正绝对的、纯粹的幸福。佛陀通过深层次的思考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不能用“幸福”这两个字来形容,这是人生的真理。其实、任何人只要能深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他一定会和佛的观点一样。

当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时候,我们的贪欲心就受到了破坏。如果此见解持续下去,贪欲就会日益降低,直至为零。什么时候降到零点,要看我们自己的修行力度和精进程度。

用四外加行或小乘佛教的观点去观察,可以得到万法无常、痛苦、有漏的结论。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叫做有漏。中观的观察方法,又教会我们观察今生来世与外在的各种事物。龙树菩萨的《中论》有二十七品,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就是观察精神以外的物质,从而得知万法之空性,发现世界原来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幻觉。

这样一来,我们的贪欲和愚昧都受到了破坏,不会再往前发展了。《中观四百论》当中有一句话:“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福报浅薄的人,不会对空性生起疑惑。不论是谁,只要对空性稍稍生起一点正面的怀疑——“有可能一切法都是空性的哦!”即使没有证悟,也能破坏三有轮回的根源,不会在轮回中流转很长时间了。

另一个方法,是往内观察:虽然我觉得这个世界很美丽,所以对她产生了执着或贪欲。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贪恋、执着这个世界呢?当然不可能是我的肉体,因为肉体本身是没有思维的东西,所以只可能是精神或意识。

但意识到底是否存在呢?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有一种观察方法,是中观和唯识修法的结合——唯识的世俗观点和中观的胜义观点结合起来,去观察自己的意识。另外像大手印、大圆满等密宗修法,就无需观察其他的东西,直接往内去寻找贪欲者或愚昧者。通过这些方法最后看到的,就是如来藏光明。如来藏光明从来都不会愚昧,永远不会有贪欲心。所谓的“贪欲心”,只是突然间产生的一种幻觉。

我们可以轮番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先往外面去找,确定这个世界是痛苦、无常、有漏的,从而产生出离心。






身未動,心巳動——关于心的解读

身未動,心巳動——关于心的解读 

 索达吉堪布 
大家也许思考过生命的问题,也许从未思考过。21世纪,大家都很关心科学发展,同时也很关心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观。

在崇尚科学时会发现,所谓的最伟大的科学发明都是科学家用“心”创造的,这与佛教当中“万法由心生”“万法唯心造”的理念相同。



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从广义来说,动物、植物都有所谓的生命,但是我们所探讨的生命是人类或者动物的生命,并不包括植物或其他因缘所涵盖的生命概念。

有些人认为,人只有今生一次生命,而人死如灯灭。建立在这个观点上的价值观如何呢?坦白地讲,很糟糕。

如果我们的一生相当于一棵树,那么当这棵树死亡的时候,人生也就结束了。而作为智商最高的物种,一个人能够活多少年呢?恐怕很少有人能活到百岁,因此我们每个人也只关注眼前几十年而已。在这种价值观下,我们在生活、研究工作中的贡献不一定会有很大的价值。
有些科学家认为,虽然目前技术还不够发达,但是,通过对人脑载体的研究,最终可以用电脑完全复制重现人的意识。还有些人认为,佛教中的开悟,可能是人脑的一种病变,或者是由于人脑的某种特殊性质引发的。

如果他们深入了解,就会知道,虽然人脑与意识的产生之间有一部分关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人以及所有有情众生的心识是一直延续的,这个结论很重要。佛教中有一种推理方法叫“前际无始,后际无终”。

我们的心识与外在的物质是不相同的,产生心识的因就是心识本身,而产生心识的缘,有可能是身体,也可能是父母的不净种子等其他缘。这是非常严密的一种逻辑。

以理推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今天的这颗心既不是依靠身体产生的,也不是依靠体外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产生的。我们今天的这颗心是由昨晚的心产生,而昨晚的心是由前天的心产生。如果一直这样追溯下去会发现,刚出生时,胎儿的心应该由中阴、前世的心产生。

心有一种延续性,这就是心的力量。


西方有一位科学家叫约翰·罗伯(JohnLorber),他在为一名学生做医学检查时惊奇地发现这名学生没有大脑,但是成绩却非常优异。后来,他召集了数百人进行脑部检查,这些人智力正常,生活学习与常人无异,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头都比较小。检查结果表明,很多人都没有大脑。这个研究在《Science》(科学)杂志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后来罗伯教授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确认,有一部分人完全没有脑的成分,有的则是脑成分非常非常的小。

最终,他一共发现了数百位无脑者,而这些无脑者的生活完全正常,这是科学史上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
我们无需去苦苦寻觅生命的奥秘,其实东方的佛教中对此有非常细致的描述,而科学正好可以去验证这些描述。现代人喜欢用科学来验证佛教,其实按理来讲,佛教并不需要科学来验证,但因为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失去了德智,因此,科学验证才变得有必要。而当佛教被验证之后,我们要承认心识的存在

—— 敬录自台北大学演讲:《生命科学与价值观》

想摆脱痛苦,首先要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

想摆脱痛苦,首先要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 

希阿荣博堪布
《透过佛法看世界》

 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痛苦?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如果你想摆脱痛苦,首先要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苦苦、变苦、行苦三大类。

所谓苦苦,即是粗大明显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

变苦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终将变成遗憾或痛苦。仔细思量,人们生活中每一项快乐其实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它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不圆满和不稳定。身心受到业力牵制,被重重烦恼束缚。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烦恼中来,到烦恼中去,全然不得自主地流转。



具体到人间的痛苦,又分为八种。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

除此以外,人们还在不同条件、情况下各自感受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的痛苦。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

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的经历,总在想方设法避免它,或者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要是自己能力足够就不会有痛苦, 如果你这样想,毫无疑问,当问题、挫折出现时,你会分外感到压抑、焦虑和不公平。

自艾自怜、指责抱怨或许能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缺乏对痛苦的包容和忍耐, 令我们脆弱不堪。

反过来,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则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只会增加挫败感,却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接受痛苦的客观存在后,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它的成因。

某些情况下,我们能够通过破坏其形成的条件去阻止某个痛苦的结果生成,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们所能控制,也不是事到临头能改变,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

如果痛苦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额外的焦虑和恐惧。

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总是称心如意。由于这个见地,我们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甚至不再想尽办法化解,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 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文章来源: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

修行人不要推迟忏悔的时间

修行人不要推迟忏悔的时间 

 索达吉堪布

二十多年以来,忏悔法是我(索达吉堪布)每天都修的,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忏悔文,从未间断过。就说《三十五佛忏悔文》,我每天多则三四遍,少则一遍,再累再忙,拖到再晚还是要念完。因为我觉得,这些修法实在太重要了。生而为人,毕竟还有忏悔的机会,如果是转成旁生或天人,那连念一遍百字明的机会都没有。
   
百字明是一切密咒之王,得过灌顶的,可以看一下《大幻化网》、《百咒功德》以及其他教言中,有关咒语或百字明的功德,看了之后,你一定会生起坚固的信心。有信心的话,你会珍惜这个修法,而且修持的效果也好。千万不要应付数字,我们忏悔不是为了骗别人,或者其他什么,而是要清净相续,做个真正的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像前辈的大德,他们最重视的就是修法。上师如意宝在世时,法会的八天,总是念四十万心咒,年年如此。而藏地历代的高僧大德,也都没有不念百字明的,一生念十万、二十万的有,一百万、二百万的也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重视这个修法。
   
昨天,我找热桑堪布,让他跟学院的堪布们一起去耍坝子。但他说,他们正在修一千万莲师心咒,不一定来得成。我想,他可能不太想来吧,所以今天早上又再三跟他沟通,终于把他邀请来了。可见,老修行人的目标,跟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当学佛是吃快餐面,得个大圆满灌顶,好像大乐就生起来了,“上师,您给我传个最简单的法,直指心性、光明、明点……”“我看看虚空,哇,普贤如来现前了,我再也不用修了”……
   
这把佛教看得也太简单了。其实,佛教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修行,最重要的是加行法门,一辈子都要修的。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听个密法就行了。没有基础的人,一个严格的上师,是不会给他传密法的。即使传了,在你的根基真实堪能之前,也是得不到真正利益的。
 意科喇嘛引导弟子时,最重视的就是前行。在他的传统里,一定要修前行多年以后,才偶尔传点密法。这种传承的力量,后来在“文革”期间被证实了。那段时间,人们纷纷舍弃三宝,但就是在这样的危机面前,他所有的传承弟子,却因为加行的基础稳固,始终坚持信仰,信心坚固。
 
  
可见,信仰坚固与否,也依赖于加行。不管是修皈依、发心,还是修金刚萨埵,都不能停留在文字上,要真实去修。

死主阎罗是不可信赖的,不管你的罪业有没有清净,有病也好、没病也好,他随时都会降临。可见,人的寿命一点也不可靠,相当的脆弱。
我们都知道,死主会突然降临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死主大敌如暴雷,谁也不知何时到。”所以,死神就像打雷一样,什么时候到来,谁也无法了知。


有些人可能想:这么着急干什么,慢慢忏悔不行吗?实际上,修持佛法越快越好,如果没有尽早忏悔,死主什么到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不可能等你所有的罪业都清净了,所有的修法都圆满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才姗姗出现带你步入死路,而是会突然降临在你的头上,令你不得不承受所有的业报。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有些人是病后死亡的,但有些人根本没有任何四大不调就突然死了。我们的生命犹如被风吹动的水泡或风中的残烛一样很容易破灭,死亡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可能确定,也许我们正说话的时候就死了,也许长期卧床不起就死了,大多数人都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死去的,假如现在还不赶紧忏悔,总认为退休以后再忏悔、儿女结婚后再修行,这样一直推推推,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无常非常恐怖,所以大家要有一种紧迫感,“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因缘品》中也是这样教诫的。我们在座的人,明年的现在还会不会在人间,这是很难确定的,所谓的死亡,它是突然来临的,前段时间印尼发生大地震,在凌晨五点钟的时候,人们正沉浸在美梦之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令五千多人很快就离开了人间。

有些病人想:我这个病人会死的,没有病的人可能不会死。但藏族有句俗话:“一个病人的眼里,会死一百个没有病的人。”也就是说,病人虽然长期卧床不起,但一直却死不了,在他眼里,很多健康的人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突然死去。可见,我们的生命特别脆弱,不管坐车也好,睡觉也好,死亡的因缘随时都会出现。前两天色达有个道班工人在修路的时候,准备将土倒在河里面,但不知道什么因缘,他自己也掉到河里去了,最后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因此,我们前一刹那活在人间,后一刹那可能就变成中阴身了。

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要推迟忏悔的时间,不要认为“我明年再修、明年再忏悔”,或者“我老了以后再忏悔,现在应该好好地工作”,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我们一定要马上修、马上忏悔,不要再拖了,再拖的话,你的修行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