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宗蕯欽切仁波切:心経(第一講)

宗蕯欽切仁波切:心経


[第一讲] 这是一个在科技方面世界具有长足进步的时代,我们能够在几个小时之内 就到达从前无法前往的地方,这是十年前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的医疗体系应该 也有所进步。我们的通讯系统进步到大家都变得难以想象的忙碌。我们成为所 谓的“高效率”,因此也变得压力颇大。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浊世,甚至像 尊敬长者、珍惜家庭等这些世俗的人类价值观也在衰退。这是一个人们不会确 实思维超越眼前所见事物表象以外意义的时代。我们甚至不想想自己的子孙后 代五十年后会吃些什么,就更别提要思索自己下一辈子会发生些什么了。 虽然是在这个浊世,但是能见到各位星期天一大早就来听闻这个讲座,让 我感到非常受到鼓舞。从世俗观点看来,可能再也找不到比今天更加枯燥无聊 的主题了。从世俗观点看来,这或许也是最不能让各位赚钱的主题。我应当把 各位能够前来,当成是大家本具之佛在踢蹬、在提醒我们自己的征兆。我们会 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觉得别扭和不满足,这是佛的加持,也是自己福德的一 种示现——会有热忱前来听闻佛陀的教言,这就是你自己的福报。 当然,我可能是最不够资格跟各位分享这个教法的人。首先,这是一部佛 经,意即这是佛陀的法语,而佛陀的话语只能由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诠释。初 地菩萨是非同小可的,初地菩萨能在一刹那间思维十万种不同事物,刹那间回 答十万个不同的问题,刹那间面见十万尊佛,刹那间以十万种不同教法教导十 万种不同根器的众生,唯有这样的菩萨才能诠释佛陀的教言。我偶尔可能具有 的唯一可供赞赏之功德,就是对佛具有一些虔心,所以我绝对不是能够阐释佛 经的人。 此外,这也是大乘的心髓教法,称作“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不 是我们能用自己贫乏的分析工具、概念思维来领会的教法。对于理解这类的高 深教法, 我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极为不足,非常薄弱。尽管如此,本着 试图与佛语结缘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开始探索这部不可思议、博大精深的般若 波罗蜜多法教。 首先,我应当调整自己传达这些佛语的发心。我跟大家分享这个教法,不 是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也不只是为了履行我的教师工作,而是为了利益各位 和一切有情众生。接下来我应该召请所有希望听闻佛语的众生都来到这里,像 是天人、鬼灵、饿鬼、阿修罗、龙族等。 其次,在座依止佛陀教法的人,请调整自己的发心。接下来几个小时大家 坐在这里听讲的目的,是为了跟自己内心世界的智慧慈悲做交流沟通。我知道 在座很多人是出于好奇心而来到这里,并不一定真的在依止佛法,但也非常欢 迎你们在此观察这个活动,我希望至少你们可以因此获得一些讯息。 由于我们不只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探索这个教法,也会通过简单的禅坐来 尝试了解这般若的义理,所以在开始听闻、开始讨论这个教法之前,我们先从 一座简单的禅坐开始。 在此请各位了解,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坐着;不要祈祷,不要观 想,不要持诵。我们应该学习什么都不做的艺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如 果做些事情真能带来一些利益,那么我们应该已经有很大成就了。所以我们一 开始什么也不做,就只是坐着。坐的时候建议大家要坐直,我鼓励大家坐直。 而你的心可以跑掉,远到莫斯科或是近在香港都可以,你怎么做都行,我并没 有要求大家特别想些什么。好,现在开始。 [静坐] 我会尽己所能地跟大家解释“只是坐着”的益处。首先,身为人类的我 们,有一件事是我们做得不够的,就是思维。我们的确有做思维,但是思维的 对象都是外在事物。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只是坐着并限制自己维持这个坐姿, 这非常难以忍受,因为我们人类有很多不喜欢的事,其中两样我们特别不喜欢 的,就是无聊和寂寞,而无聊、寂寞这两者又彼此相互关联。 基本上,这无聊和寂寞起自于根本的不安全感。这里说的不是那种粗重的 不安全感,譬如“股市会崩盘吗?”“我头上会不会长出一个肿瘤?”之类 的。当然也有很多那一类的不安全感,不过我在这里说的是“自我到底是否存 在”这种最根本的不安全感。“是我坐在这里吗?”“坐在这里的是谁?” “我真的是她的儿子吗?”“我是她的男朋友?她的先生?我是她的翻译员 吗?”“对他来说,我是什么人?”“对他们来说,我有任何意义吗?”“对 他来说,我算是什么呢?”我们是如此的缺乏安全感,以至于最后甚至试图用 剃刀来割自己或掐捏自己,问说:“这是谁?是谁在感受?”我们对于自己是 否存在,有着根本的不安全感。 当然,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并不总是在表面上显现,表面上我们已经对这 种不安全感变得麻木、没有感觉,但这不表示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已经消失, 实际上它一直存在着,是所有不安全感之王。我们持有各式各样的工作、学 位、地位、朋友、家人来麻痹自己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帮助我们暂时感觉自 己存在着。我们会做一些事情,像是我们吃东西——而且是吃很多的东西,因 为这样有助我们对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感到麻木。像是芥末酱这类的食物,帮 助大极了!还有购物,我们购物是因为这让我们“感觉良好”——世俗上是称 作“感觉良好”,但其实这是在确认自己的存在感。还有性爱,我们有各种不 同体位的性爱,不只体位,还借助各种不同的小工具来进行。我们也加入一些 俱乐部,从中国会、印度会到英国会,不管什么会都一样,俱乐部那些不能穿 球鞋或牛仔裤之类的规定,对我们有所帮助。还有像是金卡、白金卡会员之类 的事情也是如此。 但是这些事物都只能麻痹我们的警觉性和意识。我想这有点像是“必理 通”止痛药,我听说必理通是麻痹我们的大脑,使我们不觉得头痛,但实际上 头痛还是存在着!而由于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一直都存在着,所以必然会在某 个时间或状况下,再次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在早餐时你心情很好,但到了午餐 时心情就变得极差。而让你心情变坏的原因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这个让你反 感的原因可能到了明天却会让你感到兴趣盎然。 为什么我们无法去除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因为我们思维得不够。我们对 于学习爱上孤独和无聊不感兴趣——在书店的自我成长书区里,找不到关于 “如何爱上无聊和孤独”的书。我们孤独吗?是,我们都是孤独的,而且你也 一直都会是孤独的——我必须告诉各位这一点——因为没有“分享”这回事。 像我右方这盆极为美丽的插花,我们全都能假装我看到的你也看到了,但这只 是一种假装,就好像我们能作为情人一起去京都,并宣称如何一起在樱花下享 受、共度了美好时光,但那其实不是真正的共享,因为我永远无法看见你所看 见的,永远看不到!你的观点不会是我的观点,而且你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 总之,再回到《心经》,因为我有点扯远了。大家可能会好奇,在今天这 个世界里,《心经》有什么实质意义呢?正如《心经》结尾处所述: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这非常相关,对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在任何时间地点,都非常 具有实质意义。我们说的不是像世界和平、和谐等这类抽象事物,《心经》甚 至对你如何购物都会有所助益!我是认真的。《心经》能够帮助你购物,并且 不会有购物后的抑郁症,而且还能享受购物的当下时光。《心经》能够有助你 抚养小孩——你所抚养的孩子,他们要面对的世界跟我们所面对的截然不同, 而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和洗脑系统可能全都过期五十年了。不要说五十年之后 如何,我们甚至连明天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心经》可以帮助我们珍惜亲友 关系。这里讲的并非指《心经》具有某种特异超能力来帮助大家教养小孩、疗 愈伤口或解决你的各类问题,我在讲的不只是这个层面。 “曼怛罗” (梵文 mantra,即:真言、咒),用非常世俗的词汇来说, 就像是一个咒语;念诵某些特定的字音,念上几十万遍,于是具有某种力量,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曼怛罗”或“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殊胜真 言的精髓;可以说,没有胜过般若波罗蜜多的咒。 就字面意义而言,“曼怛罗”含有“保护”的意思——保护大家免于各种 病苦或问题。如果你问:般若波罗蜜多是如何保护大家免于这些呢?因为所有 的问题都起自于概念以及对概念的执着。一开始你有个念头,例如说是一个葡 萄柚或柳橙,同时因为缺乏觉知,所以我们无法看到柳橙或葡萄柚的整体性。 当然我们看见它的颜色是橙色,看见果皮、里面的籽,甚至可能品尝等等的, 当然可以看见那些,但是当我们看着一个柳橙时,有没有看见它无常的那一 面?我们是否看见它缘起的层面?我们是否知道这“柳橙”是一个概念化的结 果?所以,关于柳橙的这些更深层、更深奥的方面,我们没有见到,于是我们 固执于柳橙这个想法,并且被是哪一种柳橙——亚洲的还是欧洲的、好的或坏 的,好吃或不好吃等等的概念或想法给冲昏了头。 类似的,我们一直都具有各式各样的概念和想法。就连此时此刻坐在这 里,你一定也有些想法,像是“坐在前面的这个人怎么长得这么高?”或是 “坐在旁边的这个人好像早上忘记刷牙。”或是“这个房间里可能有某种通过 空气传染的疾病,我是不是应该戴个口罩?但这样做很不礼貌,别人反而会以 为我在生病,但我又不想让别人以为我有病……”诸如此类的概念和想法延烧 开来,充满整个宇宙,延伸到政治、经济体系、科学、技术,这些全都是概念 和执着于概念所衍生出的副产品。而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加美好,人们还是不断 死去,人们依然生病,人们比从前更加感到无聊寂寞。至少三十年前,要感到 无聊还需要一点时间,而现在却是瞬间就能感到无聊寂寞。因此,我们必须保 护自己远离这些概念,并且保护自己远离这些对概念的执着,而般若波罗蜜多 恰恰是最好的咒,或说是最佳的保护、最胜的真言。 简单地跟各位讲讲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记述:《心经》的内容是 一个结果。因为在座很多人是商务人士、自己经营生意或开公司等等的,所以 可能比较熟悉这样的语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基本上是一份会议记录,像 是里约峰会、G7 峰会、南方峰会诸如此类的,这也是一个高峰会议。如同联合 国的各种峰会一般,心经峰会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峰 会的目标是要解决一切众生的问题,而不只是人类的问题。从历史上来说,这 个峰会的召开地点是王舍城,现在也称作灵鹫山。参加峰会的都是非常杰出的 人士——就像现在德国总理、英国首相、美国总统、中国总理参加东京峰会之 类的,在那山峰上聚会的也是些重要人士。通常高峰会议都有一个主讲者,对 吗?会有一位坐在当中的主席。当然,我们有释迦牟尼佛作为没有讲话的主讲 者——佛陀此时正入于所谓的遍照三摩地中。单是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就是一 大学习:伟大的领袖应该从不发言!他们只需在未来说“很好”(善哉)即 可。 但是伟大的领袖必须学会如何引发对话,而这正是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佛 陀以其加持和悲心使得舍利弗生起求知的好奇心。 如前所说,这个峰会的参与者全都极为卓绝不凡——我们说的可是像观世 音菩萨、舍利弗和非常非常多的大菩萨和阿罗汉,我们说的是众多的伟大圣 者,而不是一些缺乏安全感、无法跳出自己有限思维范畴的众生。那么会议的 议程是什么?像之前说过的,是为了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外、 内、密痛苦,而不仅仅是要明白造成生态恶化、社会动荡的原因,也不单是要 明白国家、家庭或朋友之间起冲突的原因,也不是讨论教育问题;这些圣者讨 论的不只是未来,也包含过去和现在。如何着手处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 问题,就是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此次会议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乘佛教,日后有很多来自日本、韩国、 西藏、中国的伟大众生,他们忍受艰辛万苦并经历危险的旅途,前来学习峰会 当天所讨论的内容。 和许多其他会议的会议纪录不同,这个会议的决议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全都包含在这部《心经》之中。问题在哪里?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痛 苦?就是我执。这就是为何大家会听到像是“无眼耳鼻舌……”等等的语句。 但是就实修层面而言,如果愿意,这里甚至有一个咒可供持诵,作为一种 提醒: “嗒爹呀他(即说咒曰),嗡,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tadyathā oṃ 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非常简略地翻译,“嗒爹呀他”就是“如此”或“就像这样”,有点像是 就此开始了,于是说“就像这样:…… ”而“嗒爹呀他、嗡”的这个“嗡” 字,在称作梵文的印度语言里是一个表示吉祥的字;显然,凡是有关去除痛苦 的讨论都是吉祥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这四句,非常粗 略地翻译就是“已经去了”的四个阶段——不只是“去”,而是“已经去 了”,用的是过去式。对于在座许多对大乘教法不熟悉的人来说,这些术语可 能有些艰涩,但在这里要稍微忍耐一下。第一个“揭谛”是“已经去了”,问 题在于:是从哪里去了哪里呢?为了便于理解,可以说是“从哪里去哪里”, 就像是“从港岛去九龙”这样的“去”。第一个“揭谛” 讲的是:从世俗去神 圣。 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世俗世界里;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会永远活着 ——记得吗?我总是说,我们购物时就好像自己会活上一千年一样。我们大部 分人跟人道别时会说“再见”、“后会有期”,如同这一定会发生似的。我们 大部分人对人说“我爱你”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你也爱我吗?”所以我们是 活在这样的俗世之中。就像草叶上的一滴露珠只是勉强悬挂在叶片上,随时可 能落下,那些时尚、服装、食物、餐厅等等,全都只是勉强悬挂着,稍纵即 逝。 对于所谓的家庭,我们并不明白家庭就像旅舍的一个房间,人们登记入 住、退房,又再次入住……。我们许多人的祖父母已经退房了;当我们的孙子 孙女结婚或意外怀孕时,我们也不知道谁会搬进来住。 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能入住,例如你的想法——你今年想的事 情,可能明年就不这么想了;你今年喜欢的事物,可能明年就不喜欢了。一切 都是如此,它们来来去去,我们却认为它们是坚实存在的——我们不仅希望它 们坚实存在,而且我们真的认为它们是坚实存在着。要知道,有些人会希望自 己的家人能够永远快乐、永远生活在一起,会去“希望”的人其实还不错,这 表示他们具有某种觉知,他们处于希望这些会存续下去的一个阶段,然而有上 百万甚至不知要去希望的人,这些人就只是一昧相信事情会一直如此持续下 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香港这样的一个星期天早上,又湿冷又灰蒙蒙的— —是阴天吗?我不记得了。就某种程度而言,各位在香港没有睡懒觉,而是被 内心的某种感觉驱使,觉得“或许我应该前去听讲,或许我的一些问题能获得 解答。”可以说,这就是有点“已经去了”、“揭谛”。但只是一点点,些许 而已,不是很多。你的内心起伏不定,你开始变得聪明而不再全盘相信一切, 你开始对俗世感到有些怀疑,这就是第一个“揭谛”、“已经去了”的开始。假 如你能真正生起这种感受,那么你的轮回就有了永久的凹损。就像车子会有刮 痕、凹痕,你的轮回也有一些凹损,不再是完美的。从修行角度来说,这是一 件好事,因为你开始在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里思维。否则我们跟猪有什么区 别?猪喜欢粪便,而我们喜欢章鱼鼻子之类的东西。这就是第一个“揭谛”。 我们休息十分钟,回来后再多做些禅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