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打破我执、证悟空性

打破我执、证悟空性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对于修行者的生活,佛陀既不主张过于奢侈,也不主张太过苦行。最关键的,是要打破我执、证悟空性。如果证悟了空性、断除了我执,根本不需要苦行,也不需要刻意去过奢侈的生活。
  
虽然佛教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的修行过程都非常艰苦,譬如米拉日巴,但他们都不是为了追求艰苦而艰苦,只是因为当时的物质条件所限而致的。如果想把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一些,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他们认为,把修行的时间浪费在物质生活上非常不划算,为了今生就能得到幸福、解脱和智慧,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物质享受做代价,所以牺牲了物质享受,选择了苦行。
  
反之,如果一味追求奢侈的生活,就说明还有强烈的贪欲心。如果有人说自己证悟了,却非常执著外在的物质,对高档汽车、房子、金钱极为看重;或者口里说自己已经证悟了,可以喝酒吃肉,什么事都可以做,不需要执著等等。这只能说明,他只是嘴巴证悟了,心并没有证悟。真正证悟的人,不会公开说自己证悟了,也不会不顾忌因果。虽然有些证悟者的行为非比寻常,不会受物质生活的影响,但公开说自己是证悟者,却非常在乎物质生活的人,是万万不能相信的。


在所有的宗教里,佛教最反对迷信。追随佛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习佛陀的智慧。世上无人能超越释迦牟尼佛的境界,但佛陀在菩提迦耶成佛后,仍然以一位比丘的身份托钵乞食,严守比丘戒,我们怎么能肆意妄为呢?
  
佛教的“四依四不依”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依法不依人”。如果可以“依人不依法”,也不需要上师与弟子相互观察十二年,只需按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依止什么样的上师就可以了。这充分说明,佛教不提倡个人崇拜。依止上师,也只是依止上师的智慧与慈悲。
  
《缘起赞》:“希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稀有难得的诸位智者在通达上述二者的区别后,怎能不发自内心地恭敬佛呢?这种恭敬,不是因为佛陀外相上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庄严,而是因为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指出了解脱的路。这种从骨子里产生的恭敬,叫做智信。
  
虽然刚开始学佛的佛教徒因为不明白佛教的道理,可以允许有暂时的迷信,但通过学习,就可以把迷信转换为智信。如果一开始没有这种信心,对佛教不感兴趣,就不会进一步学习,更不会有进步,最终的智信也得不到,所以有时迷信还是有一些作用。但最终一定要超越、突破迷信,由迷信转为智信。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即使对佛经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得到了定解乃至证悟,也能给我们最殊胜的幸福快乐,更何况是理解、通达了世尊所说的众多佛教理论呢?
  
下面宗喀巴大师用非常谦虚的语气说: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悲痛的是,因为我自己的愚昧毁坏了我的智慧,所以虽然皈依了具有圆满功德的释迦牟尼佛很长时间,却到现在为止,仍然无法圆满了知佛陀功德的一小部分。“噫”,就是悲伤、悲痛的意思。
  
当然,要想全部讲出释迦牟尼佛的所有功德,是任何人也做不到的,就连佛陀自己也做不到。因为宗喀巴大师了知佛陀的功德,所以用这种方式来称扬赞叹佛陀的功德。伟大的成就者们都是很谦虚的,佛陀有些时候也会示现谦虚。这一切,都是度化各种根基众生的方法。

善根



下面,宗喀巴大师又用安慰自己的语气讲道: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幸亏在我接近临终,还未寿终正寝之前,能对佛陀生起特殊的信心。仅仅想到这一点,也是我最大的福分。
  
“想此亦善根”这句的原文意思是说:哪怕对佛陀生起一点点信心,都是我最大的福分。
  
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在以飞快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向死亡靠近。生命非常短暂,获得生命也很不容易。在这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短暂过程中,若能在生命还没有终止时,对释迦牟尼佛生起稍许的信心,的确是极大的福报。
  
我们要知道,真正的福分,不是拥有宽敞的别墅、豪华的汽车、昂贵的衣服、大量的存款,而是有机会遇到佛法,并对佛法有所了解,且随之而产生信心。事业上的成就,谈不上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对佛产生了那怕极少的信心,这才是人生旅途中最大的收获。当这次人生旅途结束时,房子、车子、票子以及所有的保险,都无法保护我们,都全部要放弃。唯一能带走的,就是对佛的信心,以及闻思修的种种功德。当我们走到生命尽头时,总结自己的一生,最有意义的,不是拥有房子、车子,不是开公司、成为百万富翁,而是在对佛生起信心的基础上,通过闻思修所做的功德。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把佛法融入内心,才真正是属于我们的。反之,如果佛法没有融入内心,那佛法只属于佛陀,而不是属于我们。

 
就像宗喀巴大师一样,真正的修行人、成就者,都非常谦虚。除非有把真实情况讲给大家,让听众增长信心的必要,才会偶尔说出一点自己的功德。在没有必要时,都是尽量宣说别人的功德,掩饰别人的过失;隐藏自己的功德,并在大家面前发露忏悔自己的过失。
  
不过,有些时候,释迦牟尼佛为了说服一些只相信神通的人,或是为了调伏一些特殊根机的人,也会适当地示现神通,但这都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的特殊示现。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