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造訪宗教改革起源地的德國小鎮

造訪宗教改革起源地的德國小鎮


  • 瑪達薇·拉馬尼
  • Madhvi Ramani

20171121


圖像來源,

GETTY IMAGES

在德國小鎮威滕伯格(Wittenberg),城堡教堂的主要景點就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500年前的15171031日釘上他的《九十五條論綱》(95 Theses)的大門。這一文件對教堂出售承諾來生救贖的憑證——"贖罪券"行為表示反對,對數百年來的古老信仰和行為提出質疑。

但是,如今佔據了北方門戶的大門並非路德時期最初的木門,它們在1760"七年戰爭"期間被一場大火燒燬。在它們曾經的位置豎立著堅固的青銅門,門上是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浮雕文字。這些文字凝重而堅固,不容置疑。但是正如路德本人所承認的,文字擁有感召的能力。正如他通過閲讀《聖經》而受到觸動,對現有秩序提出質疑,他的文字走出了這個小鎮,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宗教自我認知,它分裂了教堂,震動了整個歐洲,影響蔓延至全世界。

我想,也許這就是教堂內部崇高開放的空間比那些緊閉的大門更能喚起關於路德和宗教改革的記憶的原因。路德和他的同伴們的雕像陳列在中殿,據說每個夜晚,當遊客們都離開之後,這些雕像仍然會繼續他們關於神學的討論,直至深夜。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路德並不是宗教改革的唯一人物,他是不間斷對話中的一部分——這種對話一直延續到今天。儘管其他人也都提出了關於教堂改革的思想,威滕伯格仍然被視為改革的發源地,路德也被視作改革之父。



MADHVI RAMANI

圖像加註文字,

15171031日,馬丁·路德在城堡教堂的大門釘上了他的《九十五條論綱》(圖片來源:Madhvi Ramani

我漫步在威滕伯格,驚嘆這樣一塊彈丸之地如何才能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與路德時期相比,老城區並沒有許多變化,尤其得益於協約國同意因為其宗教意義而不進行轟炸。環繞著老城區的公園從城堡教堂的一端開始,而只需步行15分鐘即可穿越城區中心到達路德之家,那是這位神學家度過自己大部分人生的地方,之後便再次進入綠化區。然而,路德的思想得以風靡的部分原因正是得益於威滕伯格的規模。在這座小小的大學城高度聚集著眾多偉人,這意味著人們可以經常碰到彼此,交流思想。在簡短的步行期間,我路過了老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宗教改革畫家)開設他的工作室和印刷廠的院子,以及宗教改革首席神學家菲利普·梅蘭希通(Philip Melanchthon)的住宅。


此外,路德還應用了當時的新媒體工具,例如木刻板和印刷機,讓他的思想走出威滕伯格,走向世界。紐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Morgan Library & Museum)印刷圖書與捆扎助理館長約翰·T·麥奎林(John T McQuillen)解釋道,"路德以簡潔明瞭的文字(8頁或16頁的小冊子)描述他的思想——以便快速印刷方便分發。如果沒有印刷機,宗教改革不可能產生如此大的歷史影響。"


經常被譽為創造了第一次媒體革命的路德很快便意識到如何使用語言、音樂和圖像來傳播自己的信息。他將自己的著作越來越多的以德語(而非拉丁語)進行發表,還配以圖像,他創作的方言讚美詩朗朗上口,為推動宗教改革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他在音樂上的貢獻甚至為他贏得了"抗議歌曲之父"的稱號。


他對日常用語的使用不僅有助於他的思想傳播,將其用於宗教問題還對路德的改革思想至關重要,他認為只通過個人信念也能實現救贖。因此,他希望每個人都能親自閲讀《聖經》。1534年,路德發表了《聖經》的個人翻譯本,他使用生動簡潔的語言,讓所有讀者都能輕鬆理解。為此,他不得不對許多不同方言進行合併,創造出標凖德語——本質上塑造了我們如今所使用的德語。


圖像來源,

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之父(圖片來源:Hans-Peter Merten/Getty Images


這種對方言的強調還影響了其他語言的發展。19世紀下半葉,從歐洲和北美出發前往非洲的新教傳教士與路德一樣,也認為《聖經》應當被翻譯成當地方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非洲宗教高級講師耶格·豪施泰因(Jörg Haustein)博士解釋說:"這當然包括對語言進行調整,即發明並不存在的文字系統並找到他們認為適合表示'上帝''魔鬼''罪惡''救贖'等等的術語"


但是,儘管傳教士希望依靠個人信仰的力量來改變非洲人的信仰,但是他們也堅信自身信仰的優越性並且反對傳統的信仰和行為。這種態度是對路德悖論和宗教改革的一種包裝,既民主又獨裁。這在路德對待猶太人的立場上也有所體現。在意識到自己無法將他們的信仰轉變成基督教後,他發表了大量的反猶太著作,聲稱猶太會堂、學校和家庭水深火熱,他們的財產應該被沒收,而他們應當受到勞役和放逐的懲罰。

在威滕伯格教堂的東南面,路德定期進行布道的地方是一座可以追溯到1305年的猶太人母豬(反猶太雕像)。在浮雕之上是文字題詞"Rabini Shem Hamphoras"(卡巴拉教中上帝名諱的一種不敬污蔑),後來加入了路德著作中的負面評價。他的文章,例如《論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被納粹所廣泛利用,而史學家所爭論的"獨特道路"理論可以看出路德與納粹之間的直接聯繫。



圖像來源,

MADHVI RAMANI

圖像加註文字,


城堡教堂的門上如今印刻著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圖片來源:Madhvi Ramani


路德的目的是將所有人都團結在同一個經過改革的教堂下,但是他的理念所造成的影響遠不止他的期望或者他所能想像的。


"路德統一了德國語言,但是他的宗教理念所帶來的分裂直到今天仍然令人痛苦不堪。在宗教戰爭之後則是文字戰爭,"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文化和語言系亞歷山大·韋伯(Alexander Weber)博士說,他指的是1524年至1648年發生在歐洲的由宗教而導致的衝突。在同一個教堂裏,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改革呼聲。基於懺悔的統一性經常形成政治聯盟,而少數派則遭到所有懺悔者的迫害。這導致了移民的浪潮,例如法國新教徒逃至英格蘭、蘇格蘭、丹麥和瑞典,以及海外,而英國清教徒則登上了"五月花號"前往北美。


路德的影響之大甚至滲入到了當代文化。例如,路德的信仰和傳播他的思想說服其他人的熱情成為了今天福音傳道的先驅——無論是電視還是廣播福音傳道,例如全世界播放時間最長的基督教布道廣播節目《路德時間》(The Lutheran Hour),自20世紀30年代開播以來,它已經擁有了100多萬聽眾。1966年,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芝加哥市政府門口張貼了要求清單後,回應了給他起名的人當初在威滕伯格的所做所為。


"/>


圖像來源,

MADHAVI RAMANI

圖像加註文字,


傳說教堂內的雕塑討論神學到深夜(圖片來源:Madhvi Ramani

在路德和美國檢舉人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之間甚至可以畫兩條平行線出來,他們都將自己的良知置於崇高的地位,利用最先進的通信技術譴責濫用權力的行為,挑戰時代的強權。

來自威滕伯格的文字和思想傳遍了世界,激勵了新的文字和思想的產生,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他在《作家日記》和《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對新教思想(他認為這破壞了社會並且過於弱勢,無法與俄羅斯東正教相抗衡)進行了探索。類似地,尼採(Nietzsche)也致力於推廣路德的思想,並宣稱"在歌德和路德之後,還有第三步要走"。他通過宣稱上帝之死而走出了這第三步,與他最著名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緊密相關。發源於威滕伯格的思想對當代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個人主義、主觀主義、世俗主義等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為了紀念宗教改革500週年,在路德之家後面的公園新建了鏡子般的走廊。行走在上面,我看到自己的多重倒影,還有周圍草木的斷裂圖像。我想,這恰好體現了威滕伯格對世界的影響——重塑現實,延伸永恆。


請訪問 BBC Travel 閲讀 英文原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