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佛法难闻,难到什么程度?有些人觉得佛陀出世很简单,其实并非那么容易!


佛法难闻,难到什么程度?有些人觉得佛陀出世很简单,其实并非那么容易!


学佛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的道理,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说明白的。佛法难闻的道理,同样也不容易说明白,或者不容易得到认同。不过,佛家经典所说的任何事情,都有依据、出处,都是可以实证的。索达吉堪布在为弟子们讲解佛法难闻的时候,是这样讲的(当然了,要理解下面的意义有一个前提,就是确认并相信轮回的存在):

有些人觉得佛陀出世很简单,其实并非那么容易。如《妙法莲华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大般涅槃经义记》亦云:“一佛出世难,二得人身难。”但到底是怎么样难呢?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相信学了这段以后,有智慧的人都会明白佛陀出世难遭难遇。

学过《俱舍论》的都清楚,世间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一大劫,每个阶段有二十中劫,也就是说,八十中劫合为一大劫。“劫”的时间概念很长,不像区区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或人类五千年的历史。现在有些人对佛教广大的时空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不一定相信,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介绍,刚开始他可能有点怀疑,但慢慢地,怀疑也会转成正见。你们不懂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毁谤否定,不然,诚如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所说: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来偿还你所犯下的错误。

每当讲到“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个大劫”,我都担心有些人信口开河。就像夏天的蚊子,它的寿命只有短短时日,给它讲人类寿量有一百年,它肯定接受不了。同样,对于如此广大的时空概念,有些人势必会存有疑问,但是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凡夫的智慧非常狭隘。

在无数个大劫中,佛陀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这里“暗”与“明”,并不是有没有太阳的日光,而是有没有佛法光明。)下面看看在过去、现在、未来,有多少暗劫、多少明劫。

(一)过去:

过去的现喜大劫是个明劫,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明劫过了以后,出现一百个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千万或亿)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暗劫)。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

这样算起来,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虽然明劫出世的佛比较多,但有那么多的暗劫,连一尊佛都不出世,倘若转生于此,又有多少时日根本遇不到佛法?因此,我们现在的人身委实难得。

(二)现在:

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便出现了。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他们不禁感叹说:“如今此劫可谓是贤妙之劫。”于是便将此劫取名为“贤劫”。对此,《大悲经》中也有说明。

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直到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在此期间,有一千尊佛来到娑婆世界南赡部洲中央的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随即转妙法轮,所以此劫是光明劫。

按照《俱舍论》观点 ,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又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算为一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通常而言,佛是在住劫人寿下减时才出世的。

那么,贤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现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

第九中劫:

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

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

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

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

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

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

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

至此,贤劫千佛已圆满出世。关于这方面的道理,可参阅《贤劫千佛名经》及《贤劫经》。

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九中劫人寿百岁之时,刚好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隐没,此时来到这个世间,值遇如此殊胜的正法,你是怎么想的?应当扪心自问。我经常想:我们前世的确造了很好的善缘,不然,那么多众生都没有趋入佛门,我们却有这样的福报,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三)未来:

贤劫之后,又是何种情景呢?这一劫过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以上全部加起来,暗劫有一万一千多个,明劫只有六七个,想想这之间的差别,简直太悬殊了。所以,遇到佛陀出世容不容易?你自己应该好好琢磨。这次讲《前行》不赶进度,不要求大家马上听完,只要将每天讲的内容贯穿于心,在心里再三地思维,定会对修行有非常大的利益。

总之,暗劫和明劫就这样轮番交替出现,如果遇到了暗劫,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更不要说行持佛法、转绕、合掌、顶礼了。有些道友常抱怨自己太笨、太懈怠,其实你再怎么懈怠,每天还是能行持一些善法;再怎么笨,念“嗡嘛呢巴美吽”、“南无阿弥陀佛”应该没问题,与广大漫长的时日里身处暗劫的众生比起来,你的因缘已经相当殊胜了。

前世今生:一位泰国僧人的轮回故事

前世今生:一位泰国僧人的轮回故事 


 泰国,超空法师曾是一位颇受敬重的住持和尚。超空法师于1908年10月12日生于苏林省斑拿巴,乳名求德。就在他刚刚出生后,他的舅舅奈楞因病去世了。奈楞生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夜里都打坐内观。他生前十分关心疼爱他的妹妹——超空法师的母亲南仁。

  超空法师开始学说话了。他妈妈教他认识他的舅舅和姨妈,可是他却称他们为“兄弟”和“姐妹”;他还把姥姥(外祖母)叫作“妈妈”。对于自己的母亲南仁,他叫出了她的小名“伊玛”,并且说她曾经是自己的妹妹,而他则是奈楞再世。当别人问他奈楞的妻子和三个女儿的名字时,他都正确地说了出来。超空法师还能准确地说出奈楞生前走访过的地方和他认识的人。在人们测试他对于奈楞究竟知道多少时,超空法师还能把以前属于奈楞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区分开。


  在超空法师的家乡,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记起他的前世,那么他的父母必须尽一切可能使他忘记过去,否则这个孩子会变得固执,不好管教而且短命。因此,每当年幼的超空法师说自己就是奈楞时,家人就会“处罚”他一番:有时候,他们把女人的衣服盖在他的头上,让他从梯子下面走过;有时候他们把他放进木桶里转来转去。这使得超空法师感到难受和灰心。在一次痛苦的“处罚”之后,他决定假装忘记了前世,不再当众说自己是奈楞了。可是,他并没有真正地忘记。

  在超空法师四十多岁时,他在曼谷的一个寺庙中过着僧侣生活。那时,寺庙住持克朗龙向他询问是否认识能够回忆前世生活的人,他说他本人就能。于是,超空法师再次开始谈论他的前世。后来,克朗龙长老劝说超空法师把自己记忆中的生前往事记录了下来,于1969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发表.


  在这份记录中,超空法师生动地描述了在上一世奈楞的死亡过程和灵魂转世的细节∶

  “1908年8月,我(奈楞)已经断断续续病了几个月了,正躺在床上。妹妹南仁已经有了七个月的身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两兄妹时常梦见对方。南仁这次怀孕的反应与前几次不同,她不像以前那样想吃酸的水果或其他食品,而是对佛教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信仰,特别喜欢打坐。她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祈佛和打坐,经常去寺庙参加活动,甚至想成为比丘尼。在那一年佛教斋戒节的前一晚,她离家前往一处寺院。在那里,南仁剃光头发,穿上白袍,与其他人一起祈佛和打坐,直到十一月仪式结束。我虽然躺在病床上,可是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却始终能够清楚地看到妹妹的一切活动。我似乎总是在她身后约两米远。我没有和她说话,只是定睛看着她,好像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不过,自从她回来的那天开始,有两三天我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到了第三天下午,我感觉清醒了,我知道自己正在生病。

  “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听到亲戚们议论∶‘昨天夜里南仁生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听到这儿,我想,要是我没有病我就可以去看妹妹。这时,我感觉躺着的姿势很不舒服,我想翻身对着墙,却掌握不了身体的平衡,只好又变成平躺着。我想睡一会儿可能会好,于是我重重地叹了几口气便合上了眼睛。就在这时,我感觉我恢复正常了。我很有力气而且可以轻快地四处移动。我的身体很轻好像根本没有重量。我非常高兴,赶忙冲过去和房里的亲戚们一起谈话。可是他们谁也看不到我。我拽拽这个人的手,拉拉那个人的胳膊,还是没人理我。


  “到了开饭的时间,亲戚们要走了。一个人过来摸摸奈楞(我)的脚。而我就在她后面,我想抓住她的手和肩膀,我大叫着∶‘我在这儿。我没有病了;我已经好了。别害怕,我没事了。’可是没有人明白我在说什么。他们哭起来,很伤心。有人出去通知其他的亲戚朋友们,大家都涌进房来。就在此刻,我发现我无所不在:我可以同时在两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人们的活动。还能够清楚地看到和听到他们的声音。我可以快速地四处活动。我不饿也不渴,也不觉得累。在葬礼期间,我感到自己好像被提升起来,不论其他人是坐着还是站着,我总是比他们高。

  “我(奈楞)的尸体被火化之后,我忽然想到了妹妹南仁。”听说她生了个小孩。我还没有去看过她呢。我一直忙着接待客人。现在我可以去了。当时,我正在火化场,想去看南仁的念头一出,我转向她的房间的方向,瞬间,我就到了那里。我看到新生的婴儿正和妹妹南仁一起熟睡着。他很可爱。我想∶‘我怎么样才能抚摸亲吻他呢?’一会儿,南仁醒了,她睁开眼睛看到了我,说“亲爱的哥哥,你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请不要再出现在我们面前,不要再牵挂我们。”(这是唯一一次人们看到我并和我说话)。我有点不好意思,便躲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又想看一眼孩子,妹妹再次睁开眼睛,说了同样的话。我又退开了。我虽然想留下,可是我知道我必须走。但是在离开之前,我想好好地看看那个孩子。这次,我决定离得远一点,不然妹妹又要说我了。于是,我伸出头去,看过了孩子,我准备走了。就在我回头的那一刻,我的身体像陀螺一样开始快速地旋转起来。我无法平衡身体。我用手蒙住头、脸和耳朵,然后我失去了知觉。我觉得我死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恢复了知觉。我不知道我在哪里。记忆中我知道不久前我是奈楞。我感觉自己充满活力。回想起过去,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现在会处在这样无助的境地,我感到沮丧。后来,我认出了来看我的人,我记得他们的名字。我向他们挥手想叫他们,可是,却只发出了婴儿般的声音。这时有人注意到我的动作便把我抱了起来。我很开心,大笑起来。

  “在我学说话和走路期间,一天外祖母来了,我称她为‘妈妈’,因为过去的记忆控制着我。外祖母指着南仁问我∶‘如果我是你的妈妈,她是谁?’我说∶‘那是我的伊玛(泰语意为小狗)’。‘伊玛’在泰语中是对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的昵称。外祖母接着问∶‘那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奈楞。’我很奇怪他们居然认不出我。


  这时,在一旁的南仁突然说道∶‘难怪我在产后几次见到了哥哥奈楞。他一定是转生了。’她于是问我∶‘如果是这样,孩子,你的妻子叫什么?你住在哪里?’等等。我准确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这样,家人终于确信奈楞真的转生了。”

  奈楞的女儿帕说,超空法师在年轻时像她的爸爸(奈楞)一样喜欢赤裸着上身活动,而且另一个相似之处是他们都喜欢参拜寺庙。超空法师和奈楞同样都在十六岁时进入了寺庙修行,不过两人的不同之处是奈楞在二十五岁离开了寺庙,娶妻生子,而超空师则终生为僧。

  超空法师生活的地区中有几位老者都证实:超空法师能够回忆前世的事件在当地非常有名而且人们都很相信。超空法师对于前世的印象一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退去,直到六十多岁时他仍然保持着新鲜而生动的记忆。他把这归因于在上一世,他(奈楞)勤于打坐。




“我执”的真面目

“我执”的真面目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立这种感觉,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害。

再如我们去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难过,正是由于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中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觉立刻就不同了。

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呵,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到伤害更严重的事件呢?当一个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们会觉得人皆有一死,未足为奇;可当亲人或我们自己面临死亡时,就不会如此坦然面对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叹自己薄命。

可见,一切烦恼皆围绕“我”展开。

我们将缘起的念头和想法当作是“我”,将种种不是我的当作是“我”。若不是受这种错觉的影响,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进而伤害我们呢?如果没有“我”的干扰,世间的无常变化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客观规律,就如我们能够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荣那样。

那么,色身总该属于“我”的吧?其实不然,色身亦是因缘的产物,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前者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后者是蕴藏无量种子的阿赖耶识,其中并无“我”的属性。当阿赖耶识最初投胎时,将父母的基因执以为我,赋予“我”的感觉,从此难弃难舍。因为执著时间太久,故对我们的影响也特别大。

其实,色身从成长到衰老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现如今,医学更发达到可以替换人体器官,可以更换“我”的组装零件。其中,又有哪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我”呢?至于我们的想法,一生中也在不断变化,青年不同于中年,中年不同于老年。而感情就更是无常,亲人可能反目为仇,仇人也许握手言欢。在人间这个大舞台上,这样的情节时时都在上演。

身内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汽车、房子等身外之物呢?所有这些,我们只有暂时的使用权,都不能代表我们自己。一件无主的物品,只因附加了“我”的感觉,却成了能够伤害我们的武器,越是在乎,杀伤力就越大。

那些爱钱如命的人,一旦失去财产,就如遭受灭顶之灾,甚至丧失活着的勇气。造成痛苦的根源,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金钱的执著。

我们每做一件事,也会介入我执,成功了,觉得“我很成功,很有面子”;失败了,觉得“我很失败,屡受挫折”。事实上,事业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如果两者是一体,事业失去时,“我”是否也会随之失去呢?感情、家庭也是同样,各人在乎的对象不同,烦恼的重心也不尽相同。因为感觉的力量也是缘起的,取决于我们的培养。

由此可见,“自我”只是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并无实际内容。凡夫因无明所致,将拥有的一切赋予“我”的错觉,进而执著它。其实,被执以为“我”的一切,只是出自我们的设定而非事实本身。我执是流转生死的根源,唯有从根本上舍弃它,我们才能超越三界和轮回。否则,学佛只是隔靴搔痒,或充实一下业余生活,对于改善生命并无真实力用。

我们的心,本像虚空那么空明浩瀚,那才是心灵的真相。情绪只是虚空漂浮的云彩,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积累的渣滓。而凡夫因看不清事实真相,始终纠缠在云彩中,将之作为虚空,作为心的本质。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却如天地悬隔。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点,就能驱散遮蔽虚空的浮云,使生命回复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

一念行者:因果的故事

一念行者:因果的故事 


因果有三种:我的因果,人的因果和老天的因果。我的因果是,当我相信一个不真实的念头我痛苦,当我不相信我不痛苦,这是有关个人的因果---内在因果。人的因果是关于因果的故事,它和善恶、是非、好坏、对错等混合在一起,甚至它完全不关真实因果---老天的因果。老天的因果是因果本身,它不含有善恶、是非、好坏、对错概念,它不针对人,它是纯粹的事物间的变化规律。

一、我的因果
我的因果完全是个人的,内在的。当我相信一个与真实不符的念头,我痛苦;当我不相信,我不痛苦。相信一个不真实的信念是因,承受这个念头所带来的情绪反应是果,这就是内在因果。内在因果是修行者可利用的因果,修行它,对个人是有益的。当你质疑一个充满压力的念头或勘破某个念头的虚妄性,“因”破除了---那果自然消失。终止个人内在的因果循环,可以解脱。这是我的因果。

二、人的因果
人的因果,是人们关于因果的故事,它充满善恶、是非,对错、好坏等,是人借着因果的规律给自己说的故事。当人们把自己有关因果的故事和真实因果(老天的因果)相混淆---将自己的因果故事凌驾于真实因果之上时,困惑就产生了。

例如,人们以为“善行就应该有善果”、“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努力就必须有结果”等,相信这样的概念,是人的一厢情愿。认为“善应该有善报”、“恶应该有恶报”、“努力就应该有结果”的想法,是一种企图用自己因果的故事掌控老天因果的证明。

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期待“好人应该有好报”、“善行应该有善果”、“努力就应该有结果”,而实际有一部分现实却是:“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善行不一定有善果”、“努力不一定有结果”。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原因有三:一、人的因果故事小于老天的真实因果,想象改变不了规律本身;二、人们在看待老天的因果故事时加入了时间概念,只截取了一段时空内的现象片段看的;三、我们的眼光不全,对于庞大复杂的因果系统,只看到了其中几条脉络或很少的原因发生点。基于上述三种原因,我们常看到的现象和认为的不符。它再一次向人们说明:老天的因果不关人的因果故事!

有人做善事反被杀,善良反被人欺,做恶好像倒活得挺滋润,有人学习很努力,考上一本、研究生的,反倒不如一位学习不怎么好但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找的工作好;等等---这些故事恰是因果的使然;恰说明了老天的真实因果和人们的因果故事无关;恰说明了老天的因果非常纯粹,人们的善恶、是非、好坏、对错等观念左右不了它。

三、老天的因果
老天的因果,是纯粹的因果自身,是可以观察到的客观规律。它不受善恶、是非、对错、好坏等概念的污染。它不针对谁,它只是发生,不可操控。

老天的因果不关善恶。你不能把因果和善恶挂起钩来。当然,你挂起钩来也没关系,因为善恶里也有老天的因果;善恶的发生,正是因果规律的使然。更重要的,善与恶是相对概念,是在一定的时空段内评价的,是从人为认知好恶的角度评价的,总之都是人加上去的,非实际本有。真实因果本身无善恶、无好坏、无对错,它只是因果。它不和任何善恶、是非、对错、好坏等纠缠。此起故彼起,此有故彼有---它不问你造的是善还是恶,做的是对还是错,它坚定不移地按它的来;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它不管你是王子还是平民,拥有的是黄金还是泥巴,它始终如一地照它的办。

老天的因果不针对人。它不选择赵钱孙李而发生,也不避免周武郑王而不发生。它无我,它只是被动的、如梦如幻的起伏流转。你只是在因果之网或之链上,附着了一些你的故事,而这和它有什么关系?老天的因果不择善,不避恶,不向对,不背错,没有好,没有坏,不关是,不关非。它“目中无人”、“铁面无私”、“一视同仁”,它不分别、不判断、不选择,我喜欢它的空和平等性。如是因果,空空无作者;如是因果,荡荡无受者。如是因果,让世界生生不息,生命腾腾不止。

说到底,因果是人讲的故事,说老天的因果也已落入人的因果故事里,只这故事更加不受人的主观左右而已。

对因果比较透彻的认识至少须有两点:一、每一个因果的发生都是法界整体的一件事;二、因果如幻。这世界并非无数个体的总和,而是本无个体。因无个体,故一法即是全体法;因无个体,故因果缘起如幻。要想深入地了解因果,应深入的观察缘起无自性。一旦你真正了解了缘起无自性,因果的确是梦幻般的。我爱因果的纯粹性、无自性,爱这幻法的机制。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德奧民眾送暖 自發迎接難民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戰火無道,人間有情。德國及奧地利向難民打開國門後,連續兩日有近兩萬逃避戰亂的難民陸續抵埗,兩國皆有民眾自發到車站迎接並送上物資,告訴他們最壞時刻已過。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昨日呼籲,歐洲每個天主教教區收容1個難民家庭。惟歐盟政客此時仍在吵架,唯一共識就是難民問題短期無法解決。
難民為脫離戰亂虎口孤注一擲,男孩伏屍海灘一幕震撼全球,喚起各方關注難民苦況。滯留匈牙利的難民過去兩日開始進入奧地利與德國,首先遇到的非嚴陣以待的邊檢,而是為他們打氣的面孔。
送物資打氣:最壞時刻已過
在奧地利維也納及薩爾茨堡,有市民到火車站舉起標語歡迎難民到達,並送上食物和衣服。善心市民在周六下午擠滿了火車站,以至當局需要呼籲公眾不要前往當地。
數以百計奧地利鐵路工人義務加班,鐵路公司免費向難民服務,務求盡快將他們送到目的地。部分奧地利人更駕車前往邊境提供順風車,當局則警告民眾不要過境接載,否則會觸發偷運人口法例。
德國亦出現類似溫馨場面。在慕尼克火車站,市民為到埗難民拍掌歡呼,並贈送糖果和巧克力。有民眾表示從媒體聽聞難民遭遇,感到不能袖手旁觀,一聽到難民到站的消息就動身前來伸出援手。
8千難民抵德 萬人到奧地利
至昨午已有約8,000難民抵達德國。奧地利當局則表示有1萬人入境,外長庫爾茨(Sebastian Kurz)形容,這兩日的情況反映歐洲已是一團糟,他希望各國能以此為鑑,設法控制難民潮。
教宗方濟各亦呼籲,歐洲每個天主教教區每個宗教團體、每個修道院、每個聖所收容1個家庭。梵蒂岡的兩個教區,將接收兩個難民家庭。
歐盟多國外長日前在盧森堡開會後未有共識,東歐多國堅決反對德國提出的移民配額制。歐盟外交高級代表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坦言談判艱難,難民問題將會持續,各國必須適應。

精神病會斷尾嗎?

坊間瘋傳,某醫生治療精神病有秘方,能夠斷尾,於是爭相求診,結果失望而回。

1. 那些精神病會斷尾?
斷尾的的意思是在服藥一段時候後停藥而病徵沒有重現,患者感到安慰,並不表示終身不會復發。這情況在某些急性的,因環境因素引發的焦慮狀態是可能的。因為患者在藥物治療下得到舒緩,環境隨之變好(例如失業後又覓到新工作),壓力減輕,自然可以停藥。

有幾個條件是有利的:
‧一次性的,或幾年才發一次的,
‧短期的(能在約一個月內緩解),
‧對藥物反應快速有效的,(這些病人通常不能忍受血清素抗抑鬱藥的副作用,因為病情非因血清素不足而起),
‧無家族史的,遺傳影響不大的。

2. 為什麼要堅持斷尾?
在其他情況之下,例如病情由急性轉為慢性,環境因素沒有消除,藥物未見快速起效,能夠迅速斷尾的機會不大;所以堅持沒有意義。

3. 不能斷尾甚麼辦?
應耐心接受治療,附以其他方法(生活態度,運動,心理輔導等)。在其他慢性病中,如血壓,糖尿等,病人都沒有堅持要斷尾的。只因為精神病的標籤嚴重,故此人人都要擺脫這負面形象,以表示自己性格堅強,無須受藥物控制。

但各位有沒有深思,為什麼其他病可以接受由藥物治理,惟獨精神病要靠自己?

有如一個遇溺的人,在海中掙扎,這時不是要他靠自己,而是要放下水泡,施以求援,否則後悔莫及。

精神病比其他軀體疾病更受環境因素影響,你有可能身處的環境比別人差,又沒有遺傳到堅強的抵抗力,所以要靠外力協助,其中之一就是藥物而己。

因為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往往誇大了精神藥物的副作用,其實如果運用適當,副作用很低。相對而言,長期積壓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對腦部和個人健康的損害更大。如此看來,精神科藥物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腦部,免其受損。按照以上遇溺的例子,如果能夠學會游水,自然可以拋開水泡,無需倚賴了。所以在藥物之餘,也要學習如何適應環境,抵抗壓力,才是治本之道。但不要忘記,有些人士,因遺傳傾向,早年經驗,和環境因素等影響,對壓力的承受力低,恢復力弱,單靠個人努力是不能擺脫病魔,而是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其他輔助治療的。對此社會大衆應予體諒,不能對他們太苛刻,這種包容對社會的生産力也有稗益。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勞振威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慈诚罗珠堪布:伏藏

宁玛派最神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伏藏品。

虽然其他教派也有伏藏品,而且在那些教派的上师当中,也有很多人可以取伏藏品,但伏藏的源头却是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所处的时期是前弘期,那个时候只有宁玛派,所以绝大多数伏藏经文是宁玛派的。

伏藏是非常重要的藏经方式。譬如说:如果某一天发生核战争,整个地球被摧毁了,但伏藏密法也是毁不掉的,这一点我们大可放心。因为伏藏是藏在伏藏大师心里面的。

从外表上看,伏藏大师每次取伏藏的时候,或者是在湖泊当中,或者是在岩石、神山当中取出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伏藏的一个信息而已,真正的伏藏不需要外界的条件。

当年莲花生大师给弟子们灌顶、传法之后,就把各种灌顶、修法、仪轨的传承,交付给不同的人,并特别嘱咐不同的护法神保护这些伏藏。莲花生大师也同时授记:未来什么时候需要这些伏藏法,什么时候就能取出来。正是依靠这种殊胜因缘,才使藏密不会断绝。



只要有一位标准的伏藏大师,就可以从他的心田里取出伏藏。在取出的伏藏中,灌顶、修法、仪轨的传承应有尽有,而且传承非常清净。这是莲花生大师特有的、非常伟大的弘扬密法、续佛慧命的窍诀!依靠这种窍诀,藏密永远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毁灭!除非众生的福报穷尽了,那只有另当别论。

伏藏品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等等,真可谓应有尽有,但最重要的是佛经。佛经里面的一部分是灌顶内容,一部分是与灌顶有关的修法,还有一部分是修法仪轨,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从前行到正行的一系列具体修法。

伏藏品的传承非常清净,是由莲花生大师直接传给伏藏大师的。如果我们去听这个法,修这个法,则莲花生大师跟我们之间就只有一个人的传承间隔。

嘎玛仁波切:重复负面的回忆,是自己伤害自己

一再重复负面的回忆,是自己伤害自己 

 嘎玛仁波切



很多人认为自己受到伤害都是别人造成的。如果别人给我们一个烂苹果,我们肯定马上丢掉,可是我们却喜欢紧抓不放负面的情绪。找到痛苦的根源,明白是五毒让人觉得伤害无所不在,转变心念,让生活不再困难重重。





如果我们愿意面对问题,愿意寻找痛苦的根源,就会明白为什么把贪、嗔、痴、慢、疑称为“五毒”,它们真的和毒品一样,慢慢吞噬着我们的心,但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察。

大多数人都很喜欢诉苦,恨不得能把自己经历的所有痛苦以及如何苦,一遍遍重复给别人听,生怕别人不认同自己的苦难,似乎世界上最苦的就只有自己。其实,能说得出口的苦,还不是真的苦,要是苦到无从说起时,才是真正的苦。

所以,当我们还能发牢骚时,就找个人说说,这样也有助于排遣一些不良情绪,倒不是真有多苦,只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自愈方式。但是发完牢骚以后,要记得思考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负面情绪?

很多人认为,是别人的错误造成自己受苦,可是静下来好好想想,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自己没有任何缺失,别人不可能给自己带来痛苦;偶尔一两次或许有可能,但不可能每次都是别人的过错,而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知道苦是不良思想引发的,也就是负面的起心动念与情绪所引起,照理说应该要尽力避开,可是事实却非如此。

“负面”听起来是个贬义词,没人会喜欢,但很多时候负面情绪却是我们紧抓不放的,一次次地反复揽在心里把玩着,沉溺其中,爱着并享受那种被伤害的感觉。

这样的爱,称为爱欲取,是一种处于无明状态的贪执,念念不忘,跟我们平常所讲的爱不一样。不只是爱着,还取过来伤害自己,受了苦却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人就是可以赖皮到这种程度而不自知。




我这里有很多来告状的人,后来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回忆受伤害时的情景。这就好像两个人吵架,对方用刀刺了你一下就走了,发生那件事、那个当下其实早已结束,但被刺的你,又到自己的意识里把它翻出来,把刚才刺你的那把刀捡起来,一遍遍详细地回放刚才那一幕,想着刚才那个人是如何拿着刀,用怎样的嘴脸、语言伤害我,最后狠狠地刺了我一下。

想到这里,自己就用同样的方式在身上又刺了一刀,然后告诉其他人,那个人当时就是这样伤害我的。等到伤口已经慢慢愈合时,又把当时的过程重演一遍,再拿起刀刺自己,之后还向别人抱怨那个人怎么可以把我伤害成这样。

用这个角度去检视受伤害的过程,听起来好像非常夸张而且可笑,但悲哀愚痴的我们,就是如此重复地伤害自己,而且丝毫没有意识到,别人伤害你的那个当下早就过去了,是你自己一直念念不忘,一次又一次让自己沉浸在被伤害的时空里。




对方只伤害了你一次,你却把自己不断伤害自己的账,一并算在别人身上,这样是不是很赖皮?很多人就是这样被伤害到不能自拔、钻牛角尖的地步,苦不堪言。可怜的是,还不知道是自己把自己一步步逼到这种处境的。

身处社会之中,如果没有正确良好的心态,那么被伤害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当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同、看法得不到理解、意愿得不到满足,或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别人偏要在你面前做,或你不喜欢的人,却被别人赞美了。如此一来,就会觉得伤害似乎无所不在,生活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星云大师:把爱净化就是慈悲

星云大师:把爱净化就是慈悲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简单地说,是从“爱”而来的。爱是生命的根源,没有父母相爱,吾人何能得生?

把爱净化就是慈悲,把生命升华就是本性。爱情,例如我们爱大自然、爱山、爱海、爱树、爱花,但我们没有想要占有。甚至于我们看到一栋房子建得很艺术,看到一部车子造型很新颖,看到一个人长得很漂亮,我们也会生起爱心,但是我们并不想占有。所以,爱情是人的本性,不是罪恶。

爱欲不同于爱情,爱欲就是想要占有、想要获得,因而成为自私的贪欲。因为有贪爱,因此染污了自性,故曰爱情与爱欲是迥然不同的情感。

人类从爱情而到爱欲,所以不管家庭里或社会上,总在欢乐与烦恼里纠缠不清。甚至即使是修道的人也有烦恼,烦恼的来源也是因为在爱情里存在着爱欲,所以心海荡漾、不能平静。

不过,爱情纵有烦恼,它是春风细雨;爱欲的烦恼,那就是漫天风云,往往排山倒海而来。英王爱德华“不爱江山爱美人”,这是情与欲的混杂,两者皆有;戴安娜王妃则是过于纵欲,因此遭遇悲惨的结果。

唐玄宗爱杨贵妃,完全是欲的冲动,即使乱伦也毫不顾忌;吴三桂爱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完全置国家社会于不顾,这也是欲的冲动。

修道的人也有爱,如佛陀为年老的比丘穿针引线,为生病的修道者倒茶侍候。佛陀对周利盘陀伽、尼提、阿难、优婆离、罗睺罗等弟子,都有很多爱的故事。那是净爱而没有欲染。

爱情与爱欲,最不好的后果就是嫉妒,因爱生妒。有人说,在世界上可以找到不吃饭的女人,但找不到不吃醋、不嫉妒的女人。其实,嫉妒也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嫉妒。男人在外应酬,酒色财气,太太都能忍耐,假如是太太跟其他男人一席谈话、一次往来,往往情海生波、家庭生变,可见男人也会嫉妒、吃醋。

人在佛教里称为“有情众生”,人间不能没有爱心,有爱才有力量,才能升华。希望我们的社会,人人都能把爱情转化为慈悲,并且把过度的爱欲断除吧!

施一口水

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坐着吃饭,看见舍利弗来了,顿发瞋心,既不请坐,也不叫他走,他只坐着吃,吃了洗手漱口,看见舍利弗还没走,竟把满嘴的漱口水吐在舍利弗的钵中,说道:“就以此布施给你罢”!
舍利弗一点怒意也没有,并说道:“使汝长夜受福无量”。即回去了。这样倒使长者怕起来,刚才我那么无礼,道人一点也不见怪。
于是叫一人跟在舍利弗后看看,究竟怎么样?那知舍利弗直接回到精舍,把长者的漱口水和泥调和起来,铺在佛所经行的地方,并且向佛说道:“那个悭贪长者,今施一口水用泥调和铺在佛所经行处,唯愿世尊经行其上,使彼长者受福无量”。
佛即为经行三昧。长者所派遣伺探的人,把所见的情形告诉长者,并说道:“佛舍去国王不作,出家修道,托钵求食,非有所贪求,乃为的欲度众生啊”!长者听了这许多话,十分懊悔不应当以傲慢态度对待沙门。 
随即率领全家大小来到佛前,求哀忏悔,说明自己愚痴,愿祈佛世尊宽恕重罪。佛是大慈大悲,随为授三皈依,说种种法,长者心开意解,即从佛法,得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