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自我與痛苦:瑜伽經的智慧(3)

註:我們活著,每天都為一個「我的」而拼博,如「我的財富,我的丈夫,我的事業,我要有權勢,或是我要有影响力,我要別人看得起我,我要受別人尊重。」每天在「我」中盤旋,自覺的或不自覺的,沒有一天是真正「自由、解脫」( Fully emancipate) 過,我們若細心想一下,是否真的有那麼周遭的人関注我們?你穿得漂亮與否是否那麼多人有興趣?還是人們「自心的投射」而已?你數一數身邊人關注的人和 事,不外大部份是與「我」有関的!真正關懷別人的慈悲心,畢竟是少見的。由「自我」演變成「自私」,就耗費了我們大部份的一生了!我要滿足每剎那,每剎那 要透過外境帶動「我的覺受」,小如五官的欲樂,深如愛戀情痴權勢的膜拜,以為這種滿足可以不斷无限伸延,一生勞苦愁煩,什至千世萬世輪迥追逐。得到是快樂 還是欲樂?痛苦還是不平靜?凡夫很多時一生都处於混亂的狀態。一切皆因「我」在作崇。

「有五種心的變動,它們不是痛苦的,就是不痛苦的」

這五種心大致可以分成痛苦式不痛苦兩大範疇。注意:它沒有說思想分成痛苦與快樂。它是說「心」,(不是指我的意識,定義如(1) ) 。因為什至所謂的快樂思想,也許最終會帶給我們痛苦。有些思想開始於痛苦,結東時卻使我們處於寂靜的狀態。例如:憐憫他人的痛苦當然會促使我們苦惱,但是最終它擴展了我們的內心與理智,帶給我們對自心更多的了解,使我們住於寂靜。

假如我們把两個其它字來取代「痛苦」或「不痛苦」的術語,它們稱作「自我的」思想與「無我的」思想。自我的思想最終帶來痛苦。例如:去愛某物或某人是 快樂的。但我們的經驗過,同樣的愛如何帶給人許多的不快樂、痛苦、憎恨、猜忌等等,為什麽?因為那個愛不只是一個純粹的愛,而是基於一些期待的回報,裡面 含有自私的成份。期待金錢上的舒适,一些名声,一點物質快樂。帶著這種期待,愛很少持續很久。所以愛似乎是一種沒有痛苦的思想,假如它基於自我,最終也結 束於痛苦。

另一個例子是生氣,一個像生氣的思想在開始時也許帶來痛苦。一個無我的人生氣時,背后並沒有自私的動機,開始時可能令人不悅,最結卻幫助人改正自己,引導向更好的生活。不管思想是什么,假如背后沒有自我,永遠不會真的給人帶來痛苦。它的結果不是痛苦,亦非快樂,而是寂靜。
觀察這個實相,分析我們的動機,並試著培養無我的思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