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之观心无常
蘭心序:四念处师父已经讲了两个了,今天是观心无常,观心无心,一起加
師父所講文字版:
身念处、受念处呢,大家知道了。
第三个呢就是心念处,以心的这个内容来做观察,那么从一般的角度来讲呢,这个心是什么呢?这个心就是指众生的认识、了解事物的这个能够生起作用这样的一个现象,就称为心。
就我们人有心,动物也有心,要依这个六道来讲呢,天人有天人的心,修罗有修罗的心,恶趣里面刚刚讲了还有畜生道,那么再有呢饿鬼道,地狱道众生也是有心的。只是地狱里面来讲呢,这恶业所感呢,称为苦器,就是苦的地方,苦的世界,这个心里面哪,纯粹是这个感受种种的苦,八寒八热地狱嘛,所以这个思考性的活动呢来不及,没有多少思考性的活动。
就像我们人哪,比如说一个人哪,生大病,病得不得了,他没有心思想别的,就光应付了这个病苦了就不得了了,很难过。有时候受了外在的这个伤害,比如说像什么东西压住了,打击了,或者利器伤害到身体了,疼痛不得了,难忍,所以也无法有更多的一个思维,就只是对应这个事情有反应。
那当然呢,他这个比较性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有没有心啊?要是没有心那没有感觉了,也不知道了,也不相关了,还是有。这里就是从广的角度上来谈这个心,它是一个认识认知这样的活动,它有种种的这个生起,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个事实叫做心。
那么其他的无情,比如说这个石头啊、桌子椅子啊、你不会碰它,它就哎呦一声,它不会,它没有认识活动,没有感觉,跟我们这个生命哪有情啊不一样的。有情的生命呢,都有心,那就是有认识、有了知的作用,能够起这些。观心的时候哦,就是观察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讲心在哪里呢?它只是一个现象,你要找本质,要找一个可靠的依据来定位,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观心呢,主要的特征是观心无常哪,变化很快。我们坐的时候观呼吸,然后学东西我们现在听讲,你这个心里面都是念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随着这些相关的事情呢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没有停留,这个是没有停留的,所以我们在睡眠的时候只是无知觉,这个时候其实还是很细,它也不是没有。
像我们修定啊,得了定以后啊,打破一般的时间界限,空间界限,超越了这个范围,所以有时候坐了两个小时就觉得一刹那就坐过去了,一会的功夫,那实质上呢时间有很久了。但是他心里的感受认知啦,是处在定的状态,不同于我们一般的时候这个状态,可是在这个定状态的本身来讲呢,它还是刹那刹那这个生灭变化。就是缘了同样的事情,所以表现为平整,表现为一致,跟其他的事情呢,像物质现象呢我们看呢,它外观的东西感觉稳定的特征呢、特性呢多一点,要回顾到我们的心念、心理活动,那简直是变化的太快的、没有停留的样子了。
那么再结合现象就是说具体的心理活动,那就是时时的保持觉察,这样来开始入手练习,所以自己心里面呢,有什么心就知道什么心:有贪心知道有贪心,有嗔心知道有嗔心,有痴心知道有痴心,有慢心知道有慢心,有疑惑心知道有疑惑心,有昏沉的心知道有昏沉的心……具体要多一些了解这些心理活动哪,那就是要这个像经典论典里面说的那些范围去学习,知道有好多的不同的心理状态,那么这个基础具备啊,来观心呢,可能就观察的更多更细致一点,就是对应起来呢比较明确。
那比如说观这个贪心,这个你喜欢的东西啦,然后有贪爱啊,那个有贪心;你对一个事情呢有喜好啊,然后追逐这个事情呢,这个又是有贪心;所以当你贪心起来的时候知道有贪心;当这个贪心灭去了,那你知道灭去了;那么这个贪心又起来的时候,那你又知道又起来了;所以这个起灭啦都做观察,不管它是生起了,还是灭去了,你都观察。
这个心里的活动呢,它是生灭生灭这样的一个相续,内容呢老在转化,只是人呢纠结某一个事情的时候想的多一点。就像有些人呢,他某段时间呢,彷徨的一个事情,要应付、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所以就总想这个事情,别的东西呀要想呢可能就是草草率率的想好了、做好了,一回头呢又想这个彷徨的事情了,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其他的呢就是简单的对应一下就算了,就是草率应付甚至于是。
那么这个主线的烦恼啊,严重的时候有的人觉得说了没有办法了,这个烦恼啊,怎么去都去不掉。但是呢,它并不会真的就去不掉,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呢,时间哪会考验一切,比如烦心一个人也好、烦心一个事也好,今天烦,明天烦,烦了十天,烦了半年,烦了一年,烦了三年,烦了十年,恐怕没有多少事情能够烦的那么长的,到了一定时间呢又忘记了,想别的事情去了,想不动了,或者想了以后又想的生厌了,不想想了,所以在转换,多数都在转换。
所以烦恼啊,如果从现象的角度上来讲呢,灭不灭得了啊?现象界的角度啊灭不了,你不灭它也灭了,生灭生灭嘛,灭什么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呢,烦恼啊它都会灭除。那我们讲断烦恼、灭烦恼是从根源上呢觉悟了、洞察了这个心理活动的本相,洞察了变化的事实,所以有什么好烦的呢?有什么又烦不起的呢?都可以烦,烦了烦了又没有了,你高兴也不要高兴的太过,高兴一久啊又没有了,紧接着其他什么事情又缠绕你。
所以知贪心的生灭,知嗔心的生灭,知欢喜心的生灭,知愚痴心的生灭,就是这样相续的观察,观察到深度呢,就会得定了,那我们观心就无心了。你观这个心啊,深度观察、深度观察啦,发现这个心的变化事实的时候,纠结的力量它就开始衰减,就会潜退,着不了力。
像读经典哪我们有的地方都不懂嘛,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它事实上就是变化不停,没有可住、没有可建立、没有可安稳、没有可安定,都安定不了,你安到哪里啊?你以哪个为你的这个真实依据啊?都不会的。就像过眼烟云,就像过客,住几天又跑了,住几天又跑了,从来不会在这个地方呢一直停下来的,坚持下来的。
这个六根六尘哪,我们心识啊生起了,就六识嘛,种种的贪嗔痴慢啊、各种烦恼啊纷至沓来,又悄然而去,打招呼啊不打招呼都一样,你稳不住它,也别想挽留它,它来了你也挡不住,来了就来了,喜欢不喜欢都来了;那要走呢,你想办法留它也留不住,它又走了,所以又来又去,走走来来,就生灭心里的现象就这个样子了,所以哪里可住呢?是本无住。
所以了解了这个事实呢,我们对于念头当中的各种事情呢,就不要加重彷徨的力量。所以洞察越精微,心里越不那么彷徨,你不做功夫的人呢那没办法。所以有的人呢,遇到个事情呢,想不透啊、想不通啊,绞尽脑汁在想,挖空心思在想,想的烦烦恼恼的,其实呢有什么事啊?放大一点看,放久一点看,都不是个事,渺小犹如微尘一样的,也没有什么重要的,这个天底下啦,天下本无事啊,庸人自扰之,庸人自扰。
所以我们众生就颠倒啊,烦恼不断哪,各种困扰啊互相障碍了,就自害害他,自害是先自己心里不舒服,然后就去烦别人哪,让别人也不舒服,那自害害他嘛,缠绕其中嘛。就像这个丝啊,这个蚕吐丝啊,吐出来啊,它吐的越多裹的越紧,最后全部包裹起来了,我们心里面呢就是这样子。
所以解这个结、解这个茧呢,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心,看我们自己心里的事实,你是不是能够稳得住它?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当中停留得了?停留不了啊,观心生灭,观心无常,观心而不可得,到了一定的程度得定一些,得了定以后呢再洞察,再虚破心的假象。
不然的话我们还会容易啊形成一些错觉,认为我这个心啊很有力量,上下古今过去未来我都想得到,我今天认识事情、昨天认识事情、明天认识事情都是这个心,其实不是,昨天的心啊不是今天的心,今天的心也不是明天的心,这过去心不可得啦,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哪有可得呢?
它就是前后关联互相参照形成一个一个的活动,这个一现起马上就成为过去了,念头一转就又没了。如果一个人呢他真的忘性好的话呢,他什么事情都牵连不到,那实质上呢有没有关联呢?又有关联,都是以他的所知所见,内心所想为背景、为参照,形成了反应,形成了感受,形成了认知。
所以我们每个人呢看事情、想问题都不一样,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不管记得不记得啦,事情它都是这样的一个关联,所以实实在在的去洞察啦,就打破这个界限了,了解了这个事实了,心里面呢归于平寂,这个就是心念处的这个练习,心念处的一个观察。
好,我们继续打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