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因果】贫贱富贵的前因与因果的三世性(净善法师)


【因果】贫贱富贵的前因与因果的三世性(净善法师) 



贫贱富贵各有因,这是前生修来的。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尊贵的人?又有下贱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就尊贵了?什么原因令他就下贱了?有五种道路,令人走到下贱这一种的果报上。

这五种的路是:
(一)骄慢。谈到这骄慢,对外面的人骄慢,这是一般人常有的;但这种的骄慢,是甚至对于自己的父母也骄慢,不恭敬父母。

(二)刚强。不敬师长,对师长不恭敬,没有一种诚敬的心。师长教化他,他也不听,这是刚强众生。

(三)放逸。就是不守规矩,不守规矩还不算呢,而且还不恭敬三宝,所以就去做下贱人。下贱是包括贫穷在里面,要是富有就不会下贱,因为他贫穷,所以就下贱了,因此常说贫穷下贱。

(四)偷盗。因为在前生欢喜偷东西,以偷东西为乐的生活。没有钱了,他就去偷,或者偷人家钱财、偷人家珠宝,偷来就把它卖了。卖了,就可以够维持一个时期的生活,可以什么事情也不做,每天吃、喝、嫖、赌、抽。吃,欢喜吃东西;喝,欢喜喝酒;嫖,就是找女人去;赌,是赌钱;抽,是抽鸦片,中国人叫大烟。偷了钱,他就不用做工;而这个钱用完了,再去偷;偷回来,就又不用做工了,就这样以偷盗来维持他的生活。这是第四个令他贫穷下贱的因素。

(五)负债。就是向人家借钱,逃避不偿还。做人啊,不要说多,就是一文钱也不能落到虚空,不能借了不还的。钱虽然是假的,可是你不能说,是假的就随便乱用,可要用它来做真事,一点都不可以马虎的。譬如说向人家借钱不还,你就逃到一边去了,以为这是便宜事。这不是便宜事,你负债逃避不偿还,等来生也就贫穷下贱了;因为你借人家的钱不还,自己将来就会受贫穷下贱的果报。

有以上这五种原因,受果报的时候,就会作下贱人,或者给人家做奴隶,或做婢使的人,很不自由的。也就是你这个身体给人做奴隶,你自己不能随便作主,不能想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听主人的指挥。

贫贱有这五种因缘,尊贵也有几种的因缘:

(一)要普遍做布施,施惠普广。惠,是恩惠,对任何人都布施,都有一种慈悲心,很普遍地,广大地对一切人慈悲。

(二)要恭敬父母师长。不能说父亲生了我,我非常地仇恨他:为什么你要生我?真是混帐!自己骂自己的父母。或者对自己的师父生出一种心:“你这个师父,让我一点自由都没有,什么都要听你的话,这个太不公平了!”对师父有种种不满意。面对师父的时候又叩头,又顶礼;背着师父就乱讲起来了,这叫不恭敬父母师长。这是不生尊贵家的一个理由,你看厉害不厉害!你不要管我这个师父好不好,你不能讲的;你一讲,就有罪过,将来你就不会出生在尊贵之家。前面讲的是不恭敬父母师长,所以有贫贱的果报;这个就要恭敬父母师长,才能生尊贵家。

(三)要恭敬礼拜三宝。前面是不恭敬三宝,不礼拜三宝;这里是要恭敬三宝,要礼拜三宝和一切的长者。

(四)要忍辱,没有嗔恨心,还要柔和谦下。谁骂你一顿,你要欢欢喜喜,一点烦恼都没有,要忍耐;有人打你,更要修忍辱行,没有瞋恨心,不发脾气。所以要得到好的果报,那都是不容易的。然后又要柔和谦下,对任何人都很和气,很客气。

(五)是博闻经律,多多听经,多多闻法,多多学习戒律。有这五种的原因,所以做尊贵人。尊贵人既有钱,又有势力,但并不是说有钱有势,这就好了,这都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这五种尊贵的原因,要是单有一种,就不会生到贫穷下贱的家庭去;要是完全有这五种原因,那就更好。

所以为什么有人就那么好?那么尊贵?这个富贵的人家,都是有德行,才能富贵;没有德行的人,就贫穷下贱,这是因为毁谤三宝,才会这样。所以你要是生尊贵家,这都是有德行的人,是前生修来的,不是今生这么简单就得到这种的福报。这样的人,也不须经历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因为他有上列五种原因,所以就可以直接投生到尊贵的家庭里面

一封「無情」家書,教孩子不啃老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人人生日想收厚禮,但日本一名剛成年的20歲男生,所獲賀禮卻是父母的「無情」家書,信中表明若他續在家裏住就須交租,借錢又要付息等。看似冷漠,卻最能教出不啃老孩子!
20歲男生 住在家中須交租
在日本,到了20歲當作成年人,既有成年儀式,部分父母更會送贈名牌首飾、包包當成年禮,較本港隆重得多。但是,當地一名剛過20歲生日的男生長谷川雄麻,沒有收到父母的名貴禮物,反而只得一封信,他在上周日把這封信的內容上載到Twitter後,竟在網絡瘋傳,轉載高達約2.4萬次。
網民反應熱烈,皆因這封家書夠「無情」!雖然該信開首第一句祝賀兒子生日快樂,惟之後隨即「警告」兒子,父母的養育責任已經完結,未來請做個負責任的成年人。怎樣才算負責任?父母直接談起錢來,明言兒子若想繼續在家裏住,請交租金、伙食等費用,盛惠每月2萬日圓(約1,300港元),而且未來若想向父母拿錢,就當作借錢,兼要付利息。此外,長谷川夫婦在信中還給了一連串忠告,例如要儲蓄等。
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無私,在金錢方面,是否不應太計較?在信中表明不再承擔養育責任,又談租金、談借錢收息,未免太冷漠?不過,日本網民卻對這封信一片讚好,既有不少人稱羨慕有這樣的父母,又有網民笑稱,這對夫婦開出的租金非常划算,甚至連長谷川雄麻本人,亦毫不生氣,稱讚自己的父母就是最好。
得到大力讚賞,其來有自,信中文字並非真的冷冰冰,反而看似無情卻有情,能教出對孩子一生受用的道理!
此信正是要點醒孩子,自立、不依賴的重要。固然,20歲的年輕人入世未深,甚至仍是在學的學生,故此父母每月僅收取千多港元的租金雜費,明顯還是對兒子有一些「資助」,但就起碼要兒子建立為自己負責的意識,不要以為可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切的食宿、水電,不會平白而來。
借錢要還 天下無免費午餐
即使跟兒子談錢,借錢要收利息,也是要兒子有金錢觀吧!父母願意在財政上幫助子女,但更不願意孩子誤以為賺錢容易,借錢有條件、有借要有還,且要有付利息的代價,就是讓孩子知道在天底下,根本沒有免費午餐。
眾所周知,近年困擾日本社會的其中一個社會問題,就是「啃老族」昌盛。當地不少有氣有力的青年,既不是在學,又沒有工作,未能給父母家用之餘,反過來要父母繼續供養,2013年日本政府發表青少年白皮書,就估計在15至34歲的青年組群之中,有高達63萬名的啃老族。
日本青年搵工難 啃老族盛行
啃老族盛行的原因,固然複雜,例如一定程度與日本經濟沉淪多年有關。大企業減少招聘全職員工,增加聘請兼職工、外派工,導致青年難找好工作,收入縮水,如此環境之下,部分人更出現不願辛苦掙錢、寧願留在家裏更好的消極心理。
大環境不好,青年難處多,但是否就是不爭取向上的藉口?以為有父母給予一切就足夠?父母對子女的財政支援,總不能被當作天經地義,畢竟父母難以養子女一世,子女最終也要為自己負責!
今次長谷川夫婦的做法,既對兒子提供部分協助之餘,又要兒子對家庭盡部分責任,不能抱持依賴心態,正是給其兒子、給社會一個正面教材,難怪當地人非但沒批評,反而拍手叫好。
「無情」信的背後,其實藏滿父母對孩子的愛。相對來說,本港情況較日本好得多,青年大多有全職工作,亦願支付家用,未有嚴重的啃老問題。惟部分父母亦被指太溺愛孩子、幫得太多,令孩子容易有依賴性格;要教出自立孩子,這封信對本港父母可也有啟示?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有时做事失败,反而是因为福报好

有时做事失败,反而是因为福报好 

南怀瑾 


  在古代的时候,当一个人中了蛇毒,中医会让他尝舔白矾,如果嘴巴感到苦,说明还有的救,如果感到甜味,那就说明中毒已深,无救了。

  修行人也是如此,当我们做了不如法的事情,或者做了一个错误的抉择,一切变得顺利的时候就要警惕了。

  曾经有人到圆霖老法师处请教佛法时,问可否开一个饭店?法师说不要开,不要开。此人不听,回去就开了一个大饭店,结果生意无比兴隆,每天用来做蛇宴的蛇就要20筐。有了钱家人不合,经常吵架,有次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吵架时,掀翻了餐桌,酒精炉子引起火灾烧掉了此人的半边脸,惨不忍睹。

  这只是现世的花果,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剧苦无边,此人真正的果报,真是恐怖到不敢去想。试想如果一开始生意不好,也许此人就会反省自己:哦,师父说的是对的,由于不听师父的话,所以才导致现在的结局。但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福报不够啊!

  真正有福报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好不顺的结果警醒你;福报不够,就会为魔所持,干起坏事来无比的顺利。

  曾经本焕老和尚对一个弟子开饭店一事感慨:看他的福报了,福报好的话,饭店倒闭,不好的话,就会兴隆。后来此人饭店倒闭了,由此甚幸。

  为何福报大反而表现的是诸事不顺呢?第一是提醒我们,你做错了,赶快回头;其次,逆境,困苦是修行的助缘。

  因此当我们遇到逆缘,诸事不顺时要深深感恩这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尤其是在我们违背师教,师心自用时,此时的不顺当是三宝最慈悲的加持,也是较有福报的表现。祈愿上师三宝,于一切时普垂摄护!若我与一切如母有情,误入歧途时,愿以大悲,降下粗暴果报、痛苦逆缘之甘雨,令我等愚痴下劣者,能自警醒,降伏我慢,弃恶从善,永离众苦!上师三宝,悲愿广大,方便无极,定当能满此愿!

  不要因为干坏事无比顺利而沾沾自喜,没有福报的人才会干坏事也顺利,其实很可能马上要大祸临头了。

灵性修持让我们从误解中解脱

灵性修持让我们从误解中解脱 

一些佛教徒认为佛法就是宗教,并将之作为宗教来修持。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观念与修持。某些看似资深、自称大修行人的人,也落入佛法就是宗教的陷阱。这种根深柢固的观念是一种重大的误解。 

首先,正如之前所言,将佛法视为灵性的哲学是非常重要的。灵性修持或修持佛法,会让我们从误解与各种细微及粗重的痛苦中得以解脱。而深信佛法是宗教并缺乏灵性了解的话,修持会被误解为惩罚与救赎,给人们带来更多烦恼。 

譬如发生台风、海啸或地震等天灾,碰到意外或不幸的事情时,我们总会归咎于某事或某人。我们会说:「啊!神在惩罚我们!」 

如果神是惩罚者,那我们最好不要相信神或皈依神。如果神是制造烦恼的人,那么神是个坏蛋,一点也不慈爱。神被人们视为最慈爱的主宰,但直至今时今日,许多人还在受苦。事实上,我们不能怪神,上述只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神。我们必须明白一切是业力所致,而业力,是由于我们当下的大意。透过这种理解,不再将一切的不幸归咎于他人。反而我们需要努力精进,对自己的心念与行为保持警觉,不再重蹈覆辙。 
如果你说佛陀在惩罚我们,这更是一种误解。因为佛陀从不会惩罚你,即使你犯下弥天大罪,佛陀也不会生气。 

有些人会问:「那天灾呢?它可不是人为的,同时我们也无法控制不让天灾发生。」 

其实,发生天灾是由于我们的共业。共业是群体众生共同的决定或行为的后果。 

佛陀只能指示证悟之道 

释迦牟尼佛多次开示,他只能藉由自己的教法来给予众生帮助。他说:「我只能指示证悟之道,你得亲自踏上这条道路。」他无法将证悟授予他人。 

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如果佛陀无法直接帮助不修持的人,又如何能伤害人呢?这是个伟大的教法。佛陀临终前对众弟子说:「我已传授了一切法教,这就是你们必须修持的。如今一切掌握在你们手中,而非在我手中。除此之外我不能再做什么了。」因此我们需要实践佛陀传下的指导与教法。这是佛法修行人的真正修行之道。这是我们需要相信的,而非变得迷信或老是归咎于于别人。

文/嘉旺竹巴法王《灵性革命》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龙树菩萨揭秘人生的四种未来

龙树菩萨揭秘人生的四种未来 


  训练能让我们在死亡来临时内心平静,远离痛苦,甚至能让我们化恶为善,做到内心平静、毫不后悔。然而,只做到不后悔还远远不够,还要能做到死后有一个好的前途。死亡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死后的生活却是极其漫长的,我们要努力争取死后能投生到一个光明的地方。

  龙树菩萨说,人有四种未来:

  从光明到光明; 从光明到黑暗;

  从黑暗到光明; 从黑暗到黑暗。

  从光明到光明

  菩萨便是属于拥有这种未来的人。他们一生身口意的行为,对佛法是如法的,对众生是有利益的,现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的,死后也会去到光明的地方。

  现代社会有这样一种人,生活环境、衣食住行、亲人眷属等各方面都很有福报,同时,他们的所言所行也都是善良的,一心一意地修行禅法,大公无私地利益他人,这样的人不但这辈子活得很幸福,死后所去的地方也是光明的。这里的光明不仅是指人天善果,更主要是指解脱轮回,或是往生净土,或是证得佛果。

  从光明到黑暗

  世间有一类人,他们过去世做过很多好事,累积了很多福报,所以此生获得了令人羡慕的美满生活——身体健康、荣华富贵、眷属如意等等。但是他们一生都沉溺于享乐,没做过什么利益他人的事,常常挥霍钱财,甚至常年泡在赌场、夜总会一类的场所之中,染上诸多恶习,更没有机会修习佛法。这种人虽然这一生光明,过的是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他们死后就会堕入恶道,感受无穷无尽的黑暗和痛苦,所以叫做从光明到黑暗。

  从黑暗到光明

  有些人在这一生中,由于过去世的恶业积累,生活或是贫穷困苦,或是经常生病,或是眷属不合,总之处处皆不如意。但是他们明白这些现状都是因为自己过去世的善行不够所造成,于是便在这辈子尽力做好事,努力学佛修行。虽然他们这辈子过得很艰苦,但由于此生善行的积累,死后就会去到光明的地方,这就是从黑暗到光明。

  还有一类人,虽然此生做过很多坏事,但是后来他们感到深深的后悔,真诚地回心转意,变得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也属于从黑暗到光明。从这个角度说,忏悔心是更重要的,行为是次重要的。

  我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修行者在山上闭关苦修,他有一个很好的猎人朋友,生活都由这个猎人供养。猎人每天猎到什么动物就供养什么,这个修行者每天也就吃什么。闭关房有一扇窗户,修行者每天会把吃剩的骨头丢到窗外,久而久之,窗外的骨头已经堆得跟窗户一样高了。

  有一天,猎人看到这些骨头,心想,“我已经杀了这么多动物,而且还让修行者也吃这些动物,我造的恶业实在太多太大,看来以后只能堕入地狱,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了。”猎人越想越后悔,非常痛心,就不想再活了,因为这样活下去意味着还会杀更多的动物、造更多的恶业。于是他就跑上悬崖,跳下去自杀了。

  因为猎人的忏悔心太强烈,在他还没有摔落在地时就飞升而上,投生到了天界。

  这件事被修行者知道,他心想:“猎人朋友一辈子杀了那么多动物,都能飞上天界,我闭关苦修这么久,就更应该能飞上去。”于是他跑到猎人跳崖的地方,跳了下去,结果被摔得粉身碎骨。

  所以,忏悔心是特别重要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特别重要的,这位猎人就是从黑暗到光明,修行者就是从光明到黑暗。

  从黑暗到黑暗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释。从因上来看,有些众生与生俱来就爱好造业,伤害生命等等,无论投生到何处,都会自然而然地喜欢造恶业,这就是因上的黑暗。从果上来看,有些众生从生下来就会遭受痛苦,由于不会行善断恶,所以不论投生到任何一道,都只能生生世世与痛苦相伴,无法自拔,难以解脱,这就是果上的黑暗。(文:太桥旦曾堪布)

“不忘初心”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 



“不忘初心”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度娘说,“初心”,
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
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不过,
“初心”一词是因为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才大红大紫的。


“铃木俊隆”曾在美国弘法12年,
并创立第一所美国禅院,对乔布斯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心是空空如也的,
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
只有保持这颗初心,
随时准备好去接受、怀疑,
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
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
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书中说,
初学者不会有“我已经达到了什么”的这种念头,
所有自我中心的思想都会对我们广大的心形成限制。
当我们的心很慈悲时,它就是无边无际的。   

所以,不要把目光放在特定的东西上,
不要想取得某种特别的成就。

在你自己的清静本质中,你已经拥有了一切。

倘若你明白这个最终的事实,就会一无所惧。
你也许会碰到一些麻烦,却不会感到恐惧。
  

这个“初心”,你理解对了吗?

当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如何放下呢?

当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如何放下呢? 


调身、调息、调心的调,就是调整的意思。打坐时候的动作、姿势与调身有关;调息则与呼吸的出入有关。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会平静下来。心息相通,心能平静,各种胡思乱想,种种心理活动及冲动,自然也会稳定下来,是为调息、调心。
念佛与呼吸无关,与调心有关。心绪非常昏乱,念佛可以念得急促,心绪相当平静,念佛就当缓慢。念佛数数也是从一数到十,再回头重复的原因,是为防止变成机械式的数数,即口在数数,而脑在胡思乱想,数目却仍数得很好。我们从小就已会数数,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数息时一不小心,一数就数到一百、二百,并认为数到二百比数到十还容易。
每十个数字要回头一次很麻烦,但我们的目的不在数数,是要使我们的心随时随地专注在一点上,不离开这个范围。亦即心不离开我们用功的方法。数息不离呼吸出入的感觉,念佛不离佛号,也就是把心收回来摄在一点上。其目的是希望达到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肯定的功能。
若对自己的心念活动不清楚,即表示对自己是不够了解的;若对自己的了解越深刻,则对自己的信心便越坚固,能发挥的能力也越强大。对自己越不了解,越容易做错事、说错话,那是因为心不由己地胡思乱想,口不择言地胡说八道,身不由主地轻举妄动,这些在在都显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无法掌握自己。
想避免发生这些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现象,就必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对自我了解越清楚,发生错误的机会就越少;相对的,自我的思考、判断及言行举止,也会越正确。当我们对自己的心念越能掌握,对自己的信心便越加强,就能达到从自我认识而自我肯定而自我成长的目的。
佛法是教我们要放弃自我、要无我的,但在达到无我之前,先得要建立自我;先要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当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如何放得下呢?

不悲过去, 不贪未来 ,心系当下 ,由此安详!

不悲过去, 不贪未来 ,心系当下 ,由此安详! 


1、不悲过去 不贪未来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么快乐?”
  释迦牟尼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佛 祖简简单单的回答,告诉了人们人生自在的真谛在于活在当下。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你现在所在的地方、现在与你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当下是我们 唯一能够支配的时间、人和物。“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副的精神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 来临的时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有活在过去的,有活在未来的,但能真正活在当下的,少。我们习惯说“等到……的时候,我就会很快乐。”到了年老就变成说“过去……的时 候,我很快乐”,然而无论未来你怎么样,或是过去你曾怎么样,结果都是一样,当下的你并不多么快乐。真正的快乐不关心你的过去,也不关心你的未来,它一直都在现在。

2、活在过去就会失去现在
人不能没有过去,但不能总是沉迷于过去。过去是一种无法更改的东西,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管过去有多么幸福,有多么好的心爱的东西和心爱的人,而现在不在身边,你都不用过多地去追忆。如果我们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我们就无法享受当下的生活快乐。

3、活在未来可能会失去现在
还有许多渴望成功的人士不是活在过去,而是活在未来,他们与家人在一起休闲时,也表情凝重,有人甚至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担心什么;又有些人不一定是在想某一件事,但他们整体的精神状态,会让人觉得他们存在于另一个遥远的地方,飘飘荡荡的。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来改变未来,但是它们发生的方式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要把握未来,就要清空头脑对未来的妄念,全神贯注地做好当下该做的。做好当下该做的,就必定能改善现在,这是对过去最好的回报,也是对未来最大的贡献。

4、活在当下就是专心地享受现在
有一个佛经故事,说的是: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
他抬头向上看,是虎视眈眈的猛兽;往下看,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他往中间看,发现身边有一朵花,里面有一滴花蜜正要滴下来。这个人忘记了老虎、毒蛇以及将要断掉的藤条,专心地去品尝这一滴甜美的花蜜。这种心态就是活在当下的幸福。
可能有人会说眼看着就要死的人了,怎么还有闲情逸致品尝蜂蜜?关键在于他还没有死。活在当下的人,即使死亡即将到来也无所谓,因为那是下一刻,而他一直活在此时此刻。当我们存在时,我们就还没死,而当我们死亡之后,我们就不存在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5、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好好享受当下生活给你的一切,把心思全放在当下的努力和享受上,可以让你增添愉悦感。林清玄对此深有体会:每一次把茶拿起来喝的时候,先生起一个念头,好好 地喝这杯茶吧!因为这辈子再也不可能喝到两杯一模一样的茶,这样,你会觉得那杯茶真好喝,因为你整个身心融入了那一刻,融入了那个当下。

6、好好享受当下可以让你融洽关系
当你和别人相处时全身心投入,去聆听他们,那么你就会是一个更好的母亲、妻子、朋友、女儿或是朋友。你们可以更好地对话,令关系得到维系。

7、活在当下可以减轻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
只要抓住每一天每一刻,就可以把精力拉回到现在,不为将来的事情担忧焦虑。
当然,活在当下不等于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一种生命的洒脱和豁达。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