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印卡十日内观之修行报告
作者:刘磊(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四月的中旬,我前往我国的小清新之都厦门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内观修行,现在我回来了。
很多人都问我,那十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磊子你有没有什么感悟之类的,这也是一些朋友在我内观前就翘首以盼的事儿。我想,具体流程什么的其实并不用说,网上都有,大家百度“十日内观”或“葛印卡内观”,里面都会有老学员的课程分享,并不用我多说。
至于我的个人感受呢,思来想去,其实也没什么必要说。虽然在大家的设想中,我这经验分享的重头戏应该就在这里,但我的感受对你真的并不重要,那只是我自己的东西。网上也有很多分享感受的学员,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说,大家的感受千差万别,没有啥借鉴的必要。
如果说共性,基本上来讲就是前几天如同身在地狱,后几天则雨过天晴,整个人喜悦无比。至于个中的具体滋味,你不来参加,我说了也只是猎奇,即便在我身上发生过再神奇的变化,对你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没错,这也是内观的一个原则,不要执着于感受,那都不重要,所以我决定,尽量不涉及那十天中我个人的感受。
所以,思来想去,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的切身感悟有两个。
第一个,先是给这种内观课程泼个冷水——我觉得,在这十天的内观课程里,有一个很大的“陷阱”。
事实上,这个陷阱从课程开始之前我就感受到了。
那是在刚上山时,修行并没有开始,周围人谈话的遣词用语便已经几乎全都不自觉的换成了佛教用语。比如称呼彼此为“师兄”、“师弟”,张口一个“法喜”,闭口一个“轻安”、“随缘”。而后九天的禁语略过,到了第十天大家聊天,在喜悦和真情流露之外,我发现那些法工(也就是义工)和很多同学都心悦诚服的说,葛印卡老师于佛陀在世之时就是罗汉,而后经过无数次的转世,这辈子生前已经是三果罗汉之身。还有很多同学说,这条修行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自己能修到什么什么阶段之类。
就是这样的满口佛话,满身佛气。
期间我也向老师,也就是主持修行的人提过两次问题(禁语期间只能和义工或老师说话),但他给我的回答让我感觉他只是在照本宣科,并没有在认真的听我说什么。
后来有个义工跟我说这很正常,因为老师只是葛印卡教授信念的传播者而已,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用葛印卡教授的话回答我,所以当然不会那么的严丝合缝。
只是,这一切都让我感觉不舒服。
课前课后,我都体验到弥漫在周围几乎所有人身上的那种奴性——那种对佛、对法、对内观禅修毫无置疑的全盘接受。的确,葛印卡老师在开示中说,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判断,要全身心的投入,去给这个方法一个实践的机会——但这并不等于一心的盲从。
所以,我直觉的感到,这并不是佛陀或葛印卡老师所要达到的效果。
佛陀修行的本意是彻底看穿这身心的造作,以达涅槃和解脱。不但他说的很清楚,葛印卡老师在录音的开示中也一再强调,凡是没经过你自身体验的真理,都不是你的真理。
话说的极对,极对。
但就是这句话,几乎被所有人都主动的忽略了。
你亲眼见到了葛印卡老师是三果阿罗汉么?并没有。
你实证到那些身心寂灭的境界了么?并没有。
你真的能做得到从此不生气,永远的心平气和下去么?做不到。
但几乎所有人,就直接的相信了这一切——只是因为佛陀这么说,葛印卡老师这么说。
因为他们的自我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
于是,我想到在一本叫“僧侣与哲学家”的书中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必须先有一个强壮的自我,才能发现它的不存在。”
此话道理何在?下面慢慢分解。在这里,这句话直观的揭示出在内观课程、或者说在佛陀教诲中的一个“陷阱”——那就是,有太多的人,在都还没有一个强壮自我的时候,就开始妄想要去泯灭它。
先解释一下,何谓“没有一个强壮的自我”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在我看来,这就是指支撑一个人内心的力量都是来自外在,而不是来自他自己。不管他是用钱、地位这些看似三俗的东西;还是用各种感情、宗教信仰、学问知识、心理灵修理论乃至内观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来定义、支撑自己,都是一种自我孱弱的表现。
换句话说,一个人不管是用多么隐晦巧妙的方式暗示你他这个人是多么多么的有钱多么多么的牛逼;还是一到庙里就毕恭毕敬,一谈起佛陀就全身心做五体投地状;抑或是满脑子的哲学、心理学、灵修理论,其实从本质上讲都一样——这个人都还不是一个真正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
所以,倘若身在内观的课程之中,你自然就能体会到——那宽敞宏大的大雄宝殿,神圣的静默,葛印卡老师每晚的开示和那些咒语,这庄严肃穆的一切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场,把你完全拉离出俗世的生活。于是,那些本来自我就很薄弱的人会很快就被这个力量场所感染,继而主动的将内观当作了自己未来人生的一大终极目标。
而当一个人去这样盲目信仰的时候,他本来就薄弱的自我便又被削弱了。
另一方面,在葛印卡老师每晚的开示中,他数次提到自我是不存在的,是需要被看穿、超越的,随着修行境界的深入,人就会看到心理的实像,证到无我。
没错,真相当然就是如此。
但问题是,眼下的这些修行人,又有多少能达到那个无我的境界呢?
我想,不止是这次参加禅修的一百多人,即便放眼全国,全世界,能到如此境界者不说没有,也寥寥无几。
其实葛印卡老师说的一点没错,智慧上的洞见需要配上修行的实证,否则便是知障。
但无我的实证实在是太难太难,而这个说法听上去又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舒服——于是,无数人都这样自觉的认同了“人应该无我”这个概念,认同了人的本质是无我,并没有人存在,这个我只不过是一大堆生灭的“次原子粒子”。
就这样,对他们的自我便又是一次更加猛烈的打击。
好吧,一个人的自我被轮番打击后,已经脆弱到了不堪的地步,那怎么办?
没办法,只好去信仰,成为内观的神奴——即便无论是佛陀、葛印卡老师还是他们自己,都说正法是没有宗教派系的,是体证的。
但这个内观课程中那隐隐然的宗教性,总会吸引那些自我薄弱者投进去,这不是内观的错,更不是佛陀的本意。
胡适说,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隶建造起来的。
同理,成佛,或者说体证到某种境界,这种内在的功课比对外征战建立一个国家更难,更不是一群所谓“无我”的神奴能够达成的。
这便是我所谓的“陷阱”。
那么,以上说了这么多内观的坏话,我们还要不要内观呢?
答案是要,当然要,内观简直太有必要了。
我必须承认,这次内观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相当美妙的经验,它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收获。首先,无论你的用功程度如何,内观一定会让你收获一颗沉静的心(至少是暂时的沉静之心),这颗心可以帮你破掉很多的迷障和执着,让我们看到很多事情的真相。比如通过观察各种情绪、思想、习气,感觉的生灭,让你逐渐脱离对这些东西的攀援,清理内在垃圾,改善你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等。
下面说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很多时候我们都听过一句老话,说看人不能光看外表。比如谈恋爱,作为一个男人,你就不能只知道喜欢长得漂亮或身材好的,要学会看内在,内在的美才是真的美——这句臭遍了街的话想必每个男人都耳熟能详,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当在街上遇到漂亮姑娘时,我们仍旧会动心,频频侧目,心想要是能和这个美女聊聊就好了,即便她的内在不美那又如何?至少还养眼嘛,要是顺便能偷个腥也是极好的。
于是,著名文学家郭君德纲断言,男人都是装正经——沾酒不醉喝的少,见色不迷那是摸不着——不得不说以前我也是如此的认为。但在这次的内观结束之后,我却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那天课程结束以后,当我走在厦门的中山路步行街的时候,由于算是中心城区的商业街(类似天津滨江道),所以往来的美女源源不断。一开始的时候我依然是下意识的去看,但很快,一颗沉静的心让我觉察到了一些更微细的东西——在此之前,一看到美女的美貌我们就忘了一切,但现在,这颗微细的心让我开始留心起一个以前不曾注意过的地方——那就是这些美女们的表情。
随即,我马上就不无惊讶的发现,那些或身着暴露、或全身名牌儿、或温良恭俭让,看上去一片岁月静好范儿的美女们。从她们的表情里——她们有可能正在说话,在笑,在左顾右盼,或者只是在走路——但是,从她们的表情里,我分明直观的感受到了如下这几个词。
“混乱、傲慢、狰狞、轻浮、愚蠢。”
当然,绝不是说所有的美女都这样,但我必须说,至少在步行街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有相当多的所谓美女都是如此,而其中又以表情轻浮者居多。
而当你作如是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面与心不合,桃花般的面容之下是一颗混乱无比的心,随即,你就会很直观的觉得她们真的不好看,甚至很难看,从而不会再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你看,这里面没有任何的强制力,自然而然,这便是静心后的效果。
后来我和我的一个同修说起这件事,他比我更无节操一些,所以说的更直白:
“我也是如此。当我透过她们的面相,看到了她们那颗心的混乱,然后或许我依旧会对她们的肉体有欲望,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姑娘一旦沾上,片刻欢愉之后将会是无穷无尽的麻烦,所以我唯恐避之而不及。”
同理,正如我在内观之前所说,很多问题都是心不静而造作的。只要你拥有这样一颗宁静的心,很多事情都将不再是问题。
再比如那天我还遇到了一个乞丐,衣衫褴褛,拿着个小碗找行人要钱——其实,你根本不用去思考他到底是不是个骗子,该不该施舍之类,只要你的心足够静,你就能通过当下的感知直接觉察到他给你的感觉,然后你就在当下决定要不要施舍,整件事情就结束了——除此之外,去抽象的讨论什么仁慈、博爱或奉献都是没有意义的,都有着虚伪的成分。
就是这样,内观的方式训练了我的专注力,当一个人专注力足够深的时候,他的定力也会深入,对人对事的洞察力也会大幅提升,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到一扎到底的透彻。同时,强大的专注力会超大幅度提升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回津之后我就发现,几个小时一万多字的文章就轻松写完,十公里多的长跑也丝毫没有任何疲累的感觉,这都让我不得不感叹专注力的强大,以及我们的这颗心在定境之下所能达到的效率——它以往被太多的思考、情绪、攀援所干扰,的确是无法发挥出它本来的力量。
总之,内观让我收获良多,但下面这句结论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那就是:
内观让我获得的最大收获,其实不是情绪的平和,也不是内心的安宁、专注力提升之类,而恰恰是在我前文提到的自我方面——通过内观,我感觉自己的自我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换句话说,内观让我的自我变得更加强大了。
是不是有些奇怪?本来是以泯灭自我为目的的修行,怎么会让修行者的自我变得越发强大呢?
其实这一点儿都不奇怪。
在思考许久后,我得出了如下这个结论:
如果你的自我不够强大,那么你的确很容易掉入内观的那个“陷阱”,从此以内观解脱为信仰,以内观的要求去指导自己的生活——但这并不是内观修行这个法门本身的错,它一而再、再而三的教导人们不要盲目信仰,只可惜,它本身无意间自带的“宗教感”极容易造成自我薄弱者的盲目崇拜。
这样的话,你仍将获得内观修行的好处,你的生活会更加和谐,状态会更加健康,会找到曾经受过伤害的郁结,会用内观法门治愈它,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平和与喜乐——但这并不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好的状态,而是解脱——这种解脱,一定需要一个强大的自我才能完成。
这就像禅宗里的那个比喻:我们要到达彼岸就需要坐船,但一旦我们上了岸,就没必要还继续把船扛在身上——在这里,这个船就是指的我们的自我,这则公案说的就是自我泯灭的阶段。
但是,我们凡夫俗子更多的状态是——我们还在此岸,望着彼岸,还没过河,就先不遗余力的要把自己的船凿沉了。
这就不对了。
所以,如何正确的使用内观这个方法呢?
在我看来,你应该有意识的,把从内观中所得到的洞见拿来支撑自己,滋养自己的自我,让自己得以拥有更为强大的心理力量和觉知去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相反——因为无论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探索还是对自我道路的坚持,乃至修行,都需要一个强大的自我。
我个人理解,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世尊释迦牟尼佛在刚刚出生之时,就向四方各行七步,然后举起自己的右手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自我肯定。在我看来,这暗示着佛陀在出生之日起即已经完成了自我实现的步骤,开始迈向更深的修行。
也就是说,他在出生之日就已经有了一艘足够坚固的大船,开始驶向彼岸——但对不起,我们没有。
话说回来,所以,当我们抱着上面这个正确的使用方法,那么内观修行这件事的意义便明了了——
通过修行,我们的身心会更加和谐,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和坚持也都会更容易,自我的声音在内观的背景下也会越发的明晰而有力量,从而为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打通道路。
反过来也同样的,自我的逐步实现也可以让内观、让这条修行之路上的阻碍变小,从而可以更顺畅的到达戒定慧的深层境界。
总之,无论那条路,都是艰难险阻无比,两者互为助力,无论缺了哪一方,对方的路几乎都是无法完成的——没有一个坚强的自我,内观修行就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达到无我的境界;而没有内观修行的加持,一个混乱四散的心也不可能听见自己真实的声音,也就更谈不到什么自我实现。
这便是我想要阐发的最终结论——自我的足够强大是一切的前提。至于到时候你想选择哪条路,在什么时候又想走上另一条路,则纯属个人喜好。
假如,到时候你的人生目标和意义依旧是内观修行,那很好,那你就要继续遵守基本的八条戒律,它们是生定生慧、是让我们安心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人强制你去持戒,而是完全发自你一个坚定的自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修行的道路上一路精进,直达彼岸。
而如果你选择了自我实现,那也很好,成为你自己就是修行,为了这点,你很有可能破戒,因为一个天生的将军必定会造杀业,一个风流的情种见到了留情的机会也不可能顾得上那不邪淫的戒律,这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认清自己,保持内观的好习惯但不强求,让它成为你的助力,然后痛快的去按自己的本性过好这一生,也是极好。
如果你问我,我选择后者,当然没有哪条路比对方更高贵,我选择自我实现只是因为我喜欢它罢了——比如我喜欢文学,但在修行者看来,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还是大部分的艺术,它们所描绘的一切从根本上讲都毫无意义,那些男欢女爱,那些人性中的挣扎与扭曲,都不过只是一些需要被超越的东西罢了——嗯,至少目前,我在情感上还不太能接受这个说法。
至于你,你是你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