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百城烟水近善知识心无懈的善财童子

 

 2017-01-29 作者:明贤法师 禅林网


善财童子(梵名Sudhana kumāra),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叙述善财童子为求佛道,受文殊菩萨教诲,陆续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公案为汉传佛教四众弟子所熟悉,一方面是因为善财童子百城烟水近善知识,心中无懈,稀有难得,感人至深;一方面是因为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本就是大乘甚深佛法的表法,给予广大修行人以深刻的教诲与启发。


百城烟水五十三参,近善知识心无疲懈

关于善财童子经历一百一十城,参学五十三位善知识的经过,明代《三藏法数》曾作扼要陈述。其文如下: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为众说法。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






【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至彼求觅,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于是善财往诣顶礼,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时德云比丘为说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云比丘。

【二参】善财承教,向海门国,参海云比丘。为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住比丘。

【三参】善财承教,至楞伽道边海岸聚落,参善住比丘。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为说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持大悲戒,乃至离垢戒等,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伽大士。

【四参】善财承教,至达里鼻荼国,自在城,参弥伽大士。为说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普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等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解脱长者。

【五参】善财承教,渐次游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参解脱长者。为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碍智,乃至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幢比丘。

【六参】善财承教,至阎浮提畔利伽罗国,参海幢比丘。为说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等,而我云何能知其妙行,辩其功德。复令参休舍优婆夷。


【七参】善财承教,至海潮处,普庄严国,参休舍优婆夷。为说离忧安隐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毗目瞿沙仙人。

【八参】善财承教,向那罗素国,参毗目瞿沙仙人。为说菩萨无胜幢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胜热婆罗门。

【九参】善财承教,至伊沙那聚落,参胜热婆罗门。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语善财言: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尔时善财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焰,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时胜热婆罗门告善财言: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如诸菩萨大功德焰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慈行童女。

【十参】善财承教,至师子奋迅城,参慈行童女。为说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满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见比丘。

【十一参】善财承教,至三眼国,参善见比丘。为说菩萨随顺灯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如来家,真正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自在主童子。

【十二参】善财承教,至名闻国河渚中,参自在主童子,为说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一切众生数及能知一切诸法差别等,而我何能说其功德,示其所行。复令参具足优婆夷。


【十三参】善财承教,至海住大城,参具足优婆夷。为说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尽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明智居士。

【十四参】善财承教,至大兴城,参明智居士。为说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宝手,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法宝髻长者。

【十五参】善财承教,至师子大城,参法宝髻长者,为说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普眼长者。

【十六参】善财承教,至藤根国普门城,参普眼长者。为说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乃至安住平等寂灭之乐,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厌足王。

【十七参】善财承教,至多罗幢城,参无厌足王,至彼城已,问无厌足王所在之处。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于正殿,坐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时善财依众人语,寻即往诣。乃见其王,将诸罪人,或断手足,乃至或以汤煮,或以火焚。善财念言: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今者此王,灭诸善法,作诸恶业。云何于此而欲求法,救护众生?作是念时,空中有天告言:善男子!汝莫厌离。善财即礼其足,王令入于宫中,遍观所住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王复告言: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色身、如是眷属、如是富赡、如是自在?遂为善财说菩萨如幻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生忍,乃至普入一切平等三昧,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光王。

【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妙光城,参大光王,为说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慈心普荫诸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说其德。复令参不动优婆夷。


【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安住国,参不动优婆夷,为说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如金翅鸟,游行虚空,无所障碍,能入一切众生大海,见有善根已成熟者,即便执取,置菩提岸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行外道。

【二十参】善财承教,至都萨罗城,参遍行外道。为说至一切处菩萨行已。乃云:如诸菩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乃至以无我智,周遍照耀,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鬻香长者。

【二十一参】善财承教,至广大国,参鬻香长者,名优钵罗华。为说调和一切香法已,乃云:如诸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断烦恼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婆施罗船师。

【二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楼阁大城,参婆施罗船师。为说大悲幢行已。乃云:如诸菩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上胜长者。

【二十三参】善财承教,至可乐城,参无上胜长者。为说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师子频申比丘尼。

【二十四参】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为说成就一切智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须蜜多女。


【二十五参】善财承教,至险难国,宝庄严城,参婆须蜜多女,为说菩萨离贪际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鞞瑟胝罗居士。

【二十六参】善财承教,至善度城,参鞞瑟胝罗居士,为说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观自在菩萨。

【二十七参】善财承教,至补怛洛迦山,参观自在菩萨。既至彼山,处处求觅,见其西面喦谷之中,泉流莹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时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坐。无量菩萨,恭敬围绕,为说大悲行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正趣菩萨。

【二十八参】善财承教已,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从空中来,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观自在菩萨遂令善财参礼,时正趣菩萨,为说菩萨普疾行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普于十方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天神。

【二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墯罗钵底城,参大天神,为说菩萨云网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犹如帝释,已能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安住地神。

【三十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中,参安住地神。为说不可坏智慧藏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常随诸佛,能持一切诸佛所说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三十一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说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普贤无边行愿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普德净光主夜神。

【三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参普德净光主夜神。为说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菩萨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法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三十三参】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右边,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为说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三十四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说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三十五参】善财承教,参寂静音海主夜神。为说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法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

【三十六参】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如来会中,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为说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能说一切语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


【三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此佛会中,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为说出生广大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三十八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夜神。为说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德圆满神。

【三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岚毗尼园,参妙德圆满神。为说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以一念为诸劫藏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释迦瞿波女。

【四十参】善财承教,至迦毗罗城,参释迦瞿波女。为说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摩耶夫人。

【四十一参】善财承教,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亲近。时有宝眼神及莲华法德等神,住虚空中,种种赞叹摩耶夫人。复有罗刹鬼王语善财言:汝应普礼十方求善知识。时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现见大宝莲华从地涌出,摩耶夫人在于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遂为善财说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王女天主光。

【四十二参】善财承教,遂往天宫,参王女天主光。为说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友童子师。




【四十三参】善财承教,从天宫下,至迦毗罗城,参遍友童子师。别无指示,但言可问善知众艺童子,当为汝说。

【四十四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善知众艺童子,为说四十二字母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贤胜优婆夷。

【四十五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婆怛那城,参贤胜优婆夷。为说无依处道场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复令参坚固解脱长者。

【四十六参】善财承教,至沃田城,参坚固解脱长者,为说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获无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月长者。

【四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本城参妙月长者,为说净智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胜军长者。

【四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出生城,参无胜军长者。为说菩萨无尽相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最寂静婆罗门。


【四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城南法聚落,参最寂静婆罗门。为说菩萨诚愿语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五十参】善财承教,至妙意华门城,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为说菩萨幻住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勒菩萨。

【五十一参】善财承教,至海岸国,大庄严园,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善财于楼阁前,恭敬顶礼,赞叹称扬,一心愿见弥勒菩萨。时弥勒菩萨从别处来,为说种种法要。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闻不可思议微妙法音,善财即得无量诸总持门,住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复令参文殊师利菩萨。

【五十二参】善财承教,到普门国,苏摩那城,思惟观察,希欲奉觐文殊师利。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为说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光明,乃至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于是善财渴仰欲见普贤菩萨。

【五十三参】善财于文殊师利所,得三昧已,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身诸毛孔,出光明云,令诸众生,生大欢喜。善财见已,踊跃无量。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为说诸法。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







唯参善识圆满诸门,心空信解决定成道

《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在妙意华门城,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为善财童子广说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利益与应有的心行:

“善男子!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见善知识,勿生厌足;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听闻一切菩萨诸行,成就一切菩萨功德,出生一切菩萨大愿,引发一切菩萨善根,积集一切菩萨助道,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显示一切菩萨出离门,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安住一切菩萨功德法,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增长一切菩萨坚固心,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门,得一切菩萨清净藏,生一切菩萨定光明,得一切菩萨殊胜愿,与一切菩萨同一愿,闻一切菩萨殊胜法,得一切菩萨秘密处,至一切菩萨法宝洲,增一切菩萨善根芽,长一切菩萨智慧身,护一切菩萨深密藏,持一切菩萨福德聚,净一切菩萨受生道,受一切菩萨正法云,入一切菩萨大愿路,趣一切如来菩提果,摄取一切菩萨妙行,开示一切菩萨功德,往一切方听受妙法,赞一切菩萨广大威德,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摄一切菩萨胜自在力,生一切菩萨菩提分,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识者,能净诸障,能灭诸罪,能除诸难,能止诸恶,能破无明长夜黑暗,能坏诸见坚固牢狱,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诸魔网,能拔众苦箭,能离无智险难处,能出邪见大旷野,能度诸有流,能离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说波罗蜜,能摈恶知识,能令住诸地,能令获诸忍,能令修习一切善根,能令成办一切道具,能施与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种智位,能令欢喜集功德,能令踊跃修诸行,能令趣入甚深义,能令开示出离门,能令杜绝诸恶道,能令以法光照耀,能令以法雨润泽,能令消灭一切惑,能令舍离一切见,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复次,善男子!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远达想;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识生船师想,于所说法生舟檝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又应于自身生苗稼想,于善知识生龙王想,于所说法生时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于善知识生毘沙门王想,于所说法生财宝想,于所修行生富饶想;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识生良工想,于所说法生技艺想,于所修行生了知想;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识生勇健想,于所说法生器仗想,于所修行生破怨想;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珍宝想,于所修行生捃拾想;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于善知识生父母想,于所说法生家业想,于所修行生绍继想;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识生大臣想,于所说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着于水;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而信心与智慧的增上,往往与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的修持相辅相成。自古以来,诸佛菩萨、高僧大德无不以亲近善知识为修行之重,赞叹此行,亲践此行。

禅宗最负盛名的师资教授名著《禅林宝训》重点描述了亲近、依止善知识的核心要义,其中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依止阇黎,实为入道捷径;第二,敬师重法,则必成大器。

亲事善知识,为何是入道捷径,何以必成大器?善财童子以历一百一十城,参学五十三位善知识的典范,亲证了这一大乘佛法修行的关要。

弥勒菩萨赞叹善财童子曰:

汝是真法器,当具一切法,
当修一切道,当满一切愿。
汝以信解心,而来礼敬我,
不久当普入,一切诸佛会。
善哉真佛子,恭敬一切佛,
不久具诸行,到佛功德岸。

并进一步开示亲事善知识的重要性:

虽遇佛兴世,亦值善知识,
其心不清净,不闻如是法。
若于善知识,信乐心尊重,
离疑不疲厌,乃闻如是法。
若有闻此法,而兴誓愿心,
当知如是人,已获广大利。
如是心清净,常得近诸佛,
亦近诸菩萨,决定成菩提。

弥勒菩萨所谓以清净心亲近善知识,可以离疑不疲厌,决定成菩提,已然道出,善财童子唯以参善知识一事即得圆满无量法门,其殊胜之处在于了知身心众生平等,无人我相。故善财童子的参学乃是净信至极,精诚所至,自然契入。憨山大师《圆觉经直解》云:

“此中修行,不说六度万行,但只事善知识、断憍慢心一行为本。即如善财童子一生圆旷劫之果,唯以参善知识一事,即得圆满无量法门。所谓依善知识教,不生二念故,观合离逆顺之境,犹如虛空。且了知身心与众生平等,此无人我相,乃受道之器也。以此心此行,方与圆觉法体相应,故能入耳。”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虛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虚云老和尚云:

“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海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每一行都是尽法界虚空界,极为周徧圆融,我们学菩萨道的,就依此大行修去,为学菩萨道的标准。然而在这五士三位善知识当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童男童女,有国王宰官长者居士,有菩萨,有徧行外道等,意思就是大乘佛法,一律平等,不执色相,只消有道德智能超胜于我的,还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诚为后世学菩萨道的模范,吾人须知,是为至要。

故唐代宰相裴休在《劝发菩提心文》“次劝亲事诸佛善知识”一章中普劝大众效学善财童子承事一切诸善知识:

“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誓欲承事诸佛,一切诸大菩萨、诸善知识。见善知识情无厌足,事善知识心无疲懈,闻善知识所有教诲欣乐顺行,常学善财童子所行之行。力虽未及,常运此心,念念相续,不令间断。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住初心一念正觉,明了自心始参知识

善财童子开始五十三参前,先参见了文殊菩萨,闻菩萨说法。即《入法界品》所云:

“文殊菩萨观察善财而告之曰:‘吾当为汝说微妙法。’即为分别诸佛正法;分别诸佛次兴世法;净眷属法;转梵轮法;诸佛色身相好,清净庄严之法;一切诸佛具法身法;诸佛音声妙庄严法;说一切如来平等正法。”

善财童子闻法即根本智,入圣智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文殊菩萨作大赞叹,鼓励童子:

“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

变为善财童子说可乐国土,令其前往参学功德云比丘。善财童子即开始了这一轮著名的参学。

善财童子的参学是先成正觉,再广求菩提道,广行菩萨行。恰如禅宗修行之先破本参,明心见性,再加工进步,令所证渐得圆满。

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指出善财童子是以十住位菩萨发心,以无证而证法性根本,觉道后再进求菩提道,云:

“以此善财十住初心,于妙峯山上德云比丘所,得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即便成正觉。然后始诣诸友求菩萨道,行菩萨行。当知正觉体用之时,即心无作处,即是佛故。不须修行,设当行满,亦不移今。”

“佛智慧现前,无得无证,即是佛也。还如善财证觉之后,方求菩提道、菩萨行。所以然者,为觉道之后,方堪入缠处俗无缚,始能为众生说法解缚。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说时前后,法是一时故。当知若欲行菩萨行,须先成正觉。”

古云: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华严理事圆融之义正由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而得一“现身说法”。故《宗镜录》云:

“若执只要单刀直入,不用广参者,则善财初见妙德发明之后,不合遍参法界。故知初后心等,理行同时,所以善财至弥勒佛果圆后,却指再见初友文殊。如先德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是则理事冥齐于一旨,本末匪越于剎那。曷乃守一疑诸,顿迷法界,舍此取彼,宰割虚空?又若以智慧为非,则大智文殊,不应称法王之子。若以多闻是过,则无闻比丘,不合作地狱之人。应须以智慧合其多闻,终不执诠而认指;以多闻而广其智慧,免成孤陋而面墙。所以云:有智无行,国之师;有行无智,国之用;有智有行,国之宝;无智无行,国之贼。是以智应须学,行应须修,阙智则为道之雠,无行乃国之贼。”


五十三参自心逐证,一法即摄无尽妙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相似遍参诸门,遍学诸法,一一皆是自心逐位所证法门;实则见闻觉知悉入无边法界,观物见性即得无量三昧,一门便入无尽妙门,一法即摄无边万法。故五十三参,参参皆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

故《宗镜录》云:

“善财所见五十三位善知识,若人若神,或男或女等,一一皆是自心逐位所证法门。如三乘说解而非行,如说人名字而不识其人。若此宗镜一乘之理说者,即行即解,如看其面。不说其名而自识也,或托事说,或立况说。若大乘中所明,托事以显法,即以异事而显异法。多是一事表一法,如室表慈悲,衣表忍辱等。今明一事,即法即人,即依即正,具无尽德,随一事即摄无尽,以称性为事。事何有尽?从真起相。相复何穷?

“又三乘所说教门,但以别教而诠别义,所以得理而忘教。若入此圆宗者,而教即是义,以一法纔兴,即一切无边万法皆悉同时具足相应故。此一法外,更无余法。所以经云:知从一法出一切法,而能各各分别演说。以一切法种种义,究竟皆是一义故。以一心能生一切万法,演出无边义趣,展即遍满法界,还摄种种法义,归于一心。不动一心,而演诸义,不坏诸义,而显一心。即卷常舒,如来于一言语中,演说无边契经海;即舒常卷,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草木四微,从地而生,还归地灭。犹波浪鼓动,依水而起,还复水源。”

“一即摄余一切故,是故善财,或覩山海,或见堂宇,皆名入法界。二圆融门,谓以理融事故,令事无分剂,微尘非小,能容十剎。剎海非大,潜入一尘也。以事显理故,令理非无分,谓一多无碍,或云一法界,或云诸法界。然由一非一,故即诸,诸非诸,故即一,乃至重重无尽。是以善财暂时执手,遂经多劫,纔入楼阁,普见无边,皆此类也。”


天台智者大师《四教义》云:

“故经说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道,但三藏教四门尚开无量门入道,何况通教别教圆教,各有四门而不得各明开无量门也。故《华严经》明善财童子见四十二善知识,各言我唯知此一法门,如是见一百二十善知识,乃至无量善知识,皆各云我唯能知此一法门。是则大乘法门无量无边也。此经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乃至八千菩萨,皆说入不二法门。”

五十三参已然表明大乘修行之要门乃在一门深入,门门皆通。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善学佛者,当从一门深入,一通一切通,故无须博学也。非但无须博学,二法同学亦不可。法二心亦二,不能深入故。永嘉云: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古之高僧,深入佛法者,无不是置心一处,而能成就也。


不动本位身遍十方,直了真心一念亿劫

成佛说法,不离一念。善财童子参学,谓行解在躬,于一生中,圆多劫果。

《宗镜录》云:“《华严经》中,毗仙人执善财手,实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剎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乃至或经百千亿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乃至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是知不动本位之地,而身遍十方;未离一念之中,而时经亿劫。本位不动,远近之剎历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时宛尔。”

可知善财童子之参,达本心原,知万法皆如幻化而无实体。知从心所生,皆同幻化,但直了真心,自然真实。契入佛性,即如佛境界,欲时自在,欲境自在,大小相融、一多互摄。于如如不动中,观一尘遍于无边界,世界不细尘不粗,于一念中,知佛无分别尽来际,一一刹那现众行。

故善财童子见弥勒菩萨,弹指出声,楼阁门开,善财入门,但见其中一切皆可以阿僧祇计,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诸处悉如是见:

“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阿僧祇宝以为其地;阿僧祇宫殿、阿僧祇门闼、阿僧祇窗牖、阿僧祇阶陛、阿僧祇栏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宝成;阿僧祇幡、阿僧祇幢、阿僧祇盖,周回间列;阿僧祇众宝璎珞、阿僧祇真珠璎珞、阿僧祇赤真珠璎珞、阿僧祇师子珠璎珞,处处垂下;阿僧祇半月、阿僧祇缯带、阿僧祇宝网,以为严饰;阿僧祇宝铎风动成音,散阿僧祇天诸杂华,悬阿僧祇天宝鬘带,严阿僧祇众宝香炉,雨阿僧祇细末金屑,悬阿僧祇宝镜,然阿僧祇宝灯,布阿僧祇宝衣,列阿僧祇宝帐,设阿僧祇宝座,阿僧祇宝缯以敷座上;阿僧祇阎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杂宝诸形像、阿僧祇妙宝菩萨像,处处充遍;阿僧祇众鸟出和雅音;阿僧祇宝优钵罗华、阿僧祇宝波头摩华、阿僧祇宝拘物头华、阿僧祇宝芬陀利华,以为庄严;阿僧祇宝树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宝放大光明。如是等无量阿僧祇诸庄严具,以为庄严。”

知三界法皆如梦故,灭诸众生狭劣想故,得无障碍广大解故,住诸菩萨胜境界故,入不思议方便智故,能见如是自在境界。《宗镜录》云:

“是以文殊师利化善财童子,现三千世界满中台观。善财观之,忽然不现,世界皆空,问世界来去之处。文殊答言:从来处来,却归去处去。即是清净法界中来,却归清净法界中去。故知诸法所生,唯心所现,生灭去来,皆如来藏。斯乃穷迹达本,见法明宗矣。”


《华严经》弥勒弹指“善男子起”,成就禅宗“打禅七喊起字”修行要门

善财童子历百城烟水后,至弥勒楼阁,一心称礼弥勒菩萨,终见菩萨现身。童子求教“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弥勒菩萨作大赞叹,为之说法。此时,《华严经》卷七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云:

“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还闭。”

善财童子进入楼阁,以弥勒菩萨威神之力,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是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生大欢喜,踊跃无量,身心柔软,离一切想,除一切障,灭一切惑,所见不忘,所闻能忆,所思不乱,入于无碍解脱之门。普运其心,普见一切,普申敬礼。

善财童子于三昧中观不可思议境界,经文继续描述:“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如影、如像,悉不成就。’尔时,善财闻弹指声,从三昧起。”

弥勒菩萨于毗庐遮那楼阁前“命善财入”,弹指作声言“善男子,起!”,善财童子即闻声从三昧起,禅宗以此训诫,广开后世禅林共修方便,确定了喊“起”字成为打禅七的传统必修仪轨。

在禅七中充分行香之后,维那师即击香板喊“起”字,大众即调整姿势,勾头弯腰,两手扶两侧大腿,踮脚尖,边跑香边随喊“起———”,之后,方丈和尚再喊“起”,大众亦随喊“起”,班首师父一一喊“起”,大众师一一随喊。最后,维那师又喊“起”,大众师随喊时,一声站板下来,大众立定直腰,众中功夫相应者,即于此一刹那现量契入而与法界相应。

禅七喊“起”字已成为禅宗修行方法最为秘密和重要的传统。历史上虽然没有详细解读,但作为修行的秘密善巧,是对进入弥勒楼阁,即进入不可思议法门的实践,是比量受用进入现量菩提大道受用的关键性变化。这一法门依理性方式绝难充分诠释,后世禅和子通常代代口耳承传直接沿用,不做解释,成为禅宗修行的重要法则。


观普贤道证真法界,入如来境与诸佛等

虚云老和尚曾有开示:

“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初见文殊,领得根本智。经历百城烟水,末后参弥勒,弹指楼阁门开,见弥勒与十方诸圣,谈唯心识定,差别智慧,现受用身。须知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然法身无相,借色身而显现。如当人一念差别,便落诸缘。诸缘不昧处,佛眼亦难窥。”

善财童子先见文殊菩萨,再行五十三参,于弥勒菩萨处已然一心圆满佛果。而弥勒菩萨更令其再参文殊菩萨。善财童子至普门国苏摩那城,思维文殊菩萨,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摩善财顶,为其宣说不思议法,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无边际三昧、无边际神通、无边际智,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此后文殊师利还摄不现。

善财童子循文殊菩萨指示,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以普眼观察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众所见境界,皆作得见普贤之想;以智慧眼观普贤道,其心广大犹如虚空,大悲坚固犹如金刚,愿尽未来常得随逐普贤菩萨,念念随顺,修普贤行,成就智慧,入如来境,住普贤地。即见普贤菩萨及无量无边智慧境界,得一切佛剎微尘数三昧门,次第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无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议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故《宗镜录》总结这一段最后的参学,指出再访文殊盘算是“返照心原”“但了自心空是真见文殊”,而普贤菩萨是“自心所证法界无尽妙行”:

“善财不出道场,遍历一百十城之法,是以文殊即自心能证之妙慧。善财至弥勒,一心佛果满后,却令见文殊。因位将极,令返照心原,更无有异。未始动念故,再访文殊不见其身者,但了自心空般若故,是真见文殊。普贤是自心所证法界无尽妙行,善财虽遍法界参诸善友,欲见普贤,不假别指,便于初会始成之处、如来座前,而起念求随念即见。普贤在如来前,初无动移,此正显观心即见希奇之相,见闻证入,由覩前相,即是见心。所以普贤身相如虚空遍一切处,故以普眼菩萨等入百千三昧求觅普贤不见,只谓离念入定。厌境求真。不知尘尘是文殊,念念即普贤故。

“是以善财一人,运悲智而横广十方,修愿行而竖穷三际,从初至后,因满果圆,明显一心以为牓样,总摄一切,始行菩萨。诸观行人,皆仿此修,离此观心,别无殊胜,乃至六度万行,若不了自心,皆成权渐,果归生灭,报在人天。若能运心,福智无尽。”

又云:

“善财所参,始于文殊,末至弥勒普贤,五十三善知识……各各处大道场,互为主伴,同说舍那境界。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此法界法尔常住,无有变异。又如善财至弥勒佛所,初登一阁,入已,见其阁中广博无量,同于虚空,别有不可说楼阁布列其中,一一亦等虚空,一一阁中皆闻。弥勒菩萨转一生菩萨所有法门,一一阁内境像之中,会三世事无有前后。弥勒是当来成佛,善财即始发心,一念之间而能相会。此乃依于法界智乘成佛,非论前后,以古印今,以今通古,融合无二。又以一阁是总,一智含其万善,多阁为别,体用重重,自在无碍。此是善财乘本不动智乘,从凡入圣,至此楼阁中,与三世佛,会同无二……

“未见普贤,起等虚空广大心,即闻普贤名字,便见自身,入普贤身,观普贤一一毛孔中,皆有广大剎土……如是念念经过不可说劫,不能尽其一毛孔之边际,反观自身一一毛孔,普贤亦在其中。一一毛孔,悉同虚空,不相障碍。斯乃法尔之门,恒真法界,行依理现。用称体周,即是善财常行,普贤行满。”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因满果圆,入如来境,与诸佛等,实是入法界圆满之参,非是泛俗小参、平常行脚。若非大愤志,大愿心,大精进,实难至此。





故弥勒菩萨赞叹善财童子云:

具修菩萨行,普摄诸群生,
如是广大人,今来至我所。
为求诸如来,清净之境界,
问诸广大愿,而来至我所。
去来现在佛,所成诸行业,
汝欲皆修学,而来至我所。
汝于善知识,欲求微妙法,
欲受菩萨行,而来至我所。
汝念善知识,诸佛所称叹,
令汝成菩提,而来至我所。
汝念善知识,生我如父母,
养我如乳母,增我菩提分,
如医疗众疾,如天洒甘露,
如日示正道,如月转净轮,
如山不动摇,如海无增减,
如船师济渡,而来至我所。
汝观善知识,犹如大猛将,
亦如大商主,又如大导师,
能建正法幢,能示佛功德,
能灭诸恶道,能开善趣门,
能显诸佛身,能守诸佛藏,
能持诸佛法,是故愿瞻奉。
欲满清净智,欲具端正身,
欲生尊贵家,而来至我所。
汝等观此人,亲近善知识,
随其所修学,一切应顺行。
以昔福因缘,文殊令发心,
随顺无违逆,修行不懈倦。
父母与亲属,宫殿及财产,
一切皆舍离,谦下求知识。
净治如是意,永离世间身,
当生佛国土,受诸胜果报。












【相关阅读】


长按二维码 以支持禅林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黄念祖开示】此种发菩提心称之为邪

【黄念祖开示】此种发菩提心称之为邪 


出自《黄念祖居士内部学修开示》
  所以菩提心非常重要。菩提心,省庵大师说,就有八个对比。首先就是两对——邪与正,真跟伪。(夏)老师这提了两方面,他开得细一点儿,实际(跟省庵大师)是一致的。省庵大师说:什么叫邪?我们听了恐怕也得吓一跳!你看他头一句话,“世有行人”,世界上有这样的修行人,“一向修行”,一直在修行,老是在修行,“不究自心”,不去究明自个儿的心,“但知外务”——除心以外的事都叫外务——他就知道外头这些事,办道场啊,修庙啊,讲经说法呀,种种种种的都叫外务。因为这与你心无关呐,你不究本心,去忙这些,这叫邪!真是尖锐到极处。你说他祖师能够危言耸听吗?真实是这样,大家要知道。这句话就很让人惊心动魄呀。嗳,看看,不邪的人就不多了。清朝初年佛教最盛的时侯,看有多少庙,多少和尚,多少道场,多少人念佛,最盛的时候,可是省庵大师流涕痛哭呀。佛教衰败到今天了,为什么这么些庙,这么些塔呀,他为什么说衰败?有教无人呐。教是存在,多热闹啊,但真正能究明自心的人少了,都是不究自心,就忙忙热闹会,到头大家胡乱一场。就像我举的那个例子一样,那个人坐的胎,她也觉得我是坐了个胎,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就叫做邪呀!这句话的份量好重。但是,一开头就这一句话,所以对于祖师的话我们不能随便忽视,我们不明白不要紧,起码要重视,这么一个祖师他这么说,起码要予以重视,不能否定。
  底下就好懂了。这样的,我们也知道是邪了,或者是求利养,得点好处;或者是喜欢名闻,喜欢出名。这个就说是博士啦,到处有人讲啦,很多人都赞叹啦,名满四海呀,喜欢名闻呐;或者是希望现世欲乐,生活享受很好;或者是希望来世很好,这样修行人统统叫邪!现在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怎么才是不邪呢?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单独的——唯物唯心的唯——就是为了要解决生死问题,唯独是为觉悟,为了菩提,这个发心叫做正。前头那发心就是邪呀!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梦参老和尚】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如何得清净心 


问: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这个问我清净心。咱们就举这个念佛例子吧!当你念佛的时候,当你正念“阿弥陀佛”,心里全神贯注,忆佛,想佛。这个时候你的心只有一个佛,什么外边境界都断绝了,清净,只是这么个时候。当你不念了,马上就不清净了,就想别处去了。光口里念,心里不想,那极乐世界跟你门儿都没有、边儿都没有。你得忆佛念佛,当来必定见佛。所以你修行不是全心全意的注重到它。像我们在家道友也有念经的,也有拜忏的,为什么效果不大?因为你付出的不够,心不能全心全意都在佛的境界。
我刚才说你忆佛念佛,不仅口里念佛,还要心里全是想佛,你试验看看。你这样忆念地做一个星期,你每天晚上做梦都梦见佛,你结合了,到你临命终的时候,当然能生到极乐世界去。那就泛泛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口里在念佛,心里想别的事,这类事很多。信佛的道友很多,真正进入的道友很少。真正的,你这个进入佛门还得要经过多生累劫,去修吧!这生没修成,来生;来生没修成,再生,渐渐的进入。如果你一生成就,闻到了就自己实际去做,真正付出,付出才能有收入。泛泛的只能得什么利益呢?生天、得福报、发财、升官、家庭平安、孩子听话、读大学读得很好,这个得的到。这个你一念佛、一学佛法就能得的到。至于谈到了生死、证解脱,这个不容易了,这个你得修,不修得不到。

这才是完全纯净的 出离心


这才是完全纯净的 出离心 



  现在回过来谈这种纯真的“出离心”。我非常确定如果你到佛教的中心去,他们跟你谈论“出离心”的话,他们一定是劝你把世间的东西都放弃掉,要对这个世间非常厌恶,然后把你的头剃掉,躲在山洞里面,这种叫做“出离心”。但是在这个战士的传统里面,这个并不是我们谈的“出离心”。

  在战士的训练里面,“出离心”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接受一切东西,但你随时准备放掉你已经接受到的。你可以享受任何在你生命里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给你上百万的钱,你也可接受,但是你随时准备好把这些放弃掉,你要随时准备好从这个状况离开,这个就是我们谈的纯净的“出离心”。

  一般我们认为出离的,譬如说当和尚,这些出家人也许在某一方面说呢,他们从世界的某一个地方出离,但是他们又进入了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很多出家人,很多佛教徒,他们开始对如像佛像他们认为很神圣的东西产生了很多执着。很多人认为佛或是学佛,就要否定这个世界上很多优雅美好的东西,这是不对,佛教并不是一个告诉你,如何去毁灭这一切世界上优雅的东西的宗教,反之佛教是告诉你怎样去;感谢世界上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一个战士必须随时准备好接受,在他走向战斗的这条路上出现的任何一个状况。当你经过这个战场的时候,会有人赞美你,说你长得很漂亮,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修行人。像这一类会让你感到非常高兴、骄傲的事情,也许有人会向你顶礼,供养你东西。像昨天晚上谈的那样,身为一个人类,我们永远不愿意去听我们应该听的,我们只想听我们喜欢听的。我不相信如果有一个人跟我们讲了,我们真正应该要听的话时,我们会非常感谢那个人跟我们讲了这些。

  像今天早上你的朋友跟你讲了“早安”,他也许并不想跟你说早安,或你也跟别人讲早安,你也许并不想跟别人讲早安。这一生你至少有一次,当你跟别人讲早安的时候真的希望别人早安吗?当我们说“你好吗?”,我们并不是真的很关心那个人说是否好,而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讲的话,我们的表现就不像一个绅士。所以为了令我们的表现象一个绅士,我们跟他说“你好吗?”,实际上我们根本不在乎那个人到底好不好。我们真的在乎他吗?也许我们所爱的人我们会很关心他。可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也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东西,我们平常所谓的爱,实际上是一种我们要非常去注意的东西,尤其对各位战士来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