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VS佛教>
从2017年12月开始,“佛系”这个词刷遍了朋友圈、红遍了网络,并且很快就派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员工”、“佛系乘客”、“佛系买家”等一系列热词,形成了一种遍及中国的佛系文化。不知道禅师您是怎么看待佛系文化在中国的流行?佛系跟佛教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禅师
没有关系。“佛系”的流行,说明这个社会对佛教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偏见,所以才会把某些现象贴上佛教的标签,但实际上佛教的精神并不是这样的。
“
被误读的佛教
!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我是个学佛人;顺丰快递总裁王卫讲:我曾目空一切,是佛教让我折服;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周总理是虚云老和尚的皈依弟子;名垂千古的禁毒英雄林则徐是不折不扣的佛门居士……难道他们也“混不下去”了吗?
信仰佛教,不是人生遇到了挫折,对世间生起厌离心、万念俱灰、走投无路下,才选择学佛乃至出家的,在大乘佛教理念中,就算为了一个众生离苦得乐,哪怕付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甚至入地狱感受无量痛苦也心甘情愿,世间这些区区小苦,又怎能忍受不了?
——恭录自《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
四法印:真正的佛教!
人们之所以对佛教产生严重的误解,原因很多,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的片面宣传,以及未深入了解而人云亦云等。那么,佛教到底在讲什么呢?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四法印”,这些理念是佛教和非佛教的最大区别,以此可印证或辨认是否属于真正的佛法。即使你没听过“四法印”,用现代理念来观察,其中道理也不得不承认。
诸行无常:万法每个瞬间都在变化,春夏秋冬在变化,整个宇宙在变化,我们的内心、家庭、父母、感情、生活等也都在变化,可我们却视而不见。
可惜的是,不少人总以为自己离死亡很远,对死期从来就没想过,一辈子的时间都在汲汲经营名利,完全没把解脱放在心上。他们平日放逸无度,却不知无常会突然降临,死亡的极大恐怖瞬间就会将其击垮。
佛门有句话:三途一堕五千劫!五浊恶世,人极容易堕入三恶趣,而来世再得个人身如盲龟值木般渺茫。为免堕三途,为来世不感受无尽痛苦,佛陀不止要求佛弟子,还教导世人尽力行善积德,单从这点可知佛教是积极面对现实的。
有漏皆苦:人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每个人若总结自己的一生就会发现苦多乐少,什么样的人都不例外。藏地一位著名学者说过:“富人在富贵的生活中哀嚎,穷人在贫穷的生活中烦恼。”
三界无安,六道皆苦,佛陀还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在无尽的轮回里当过自己的父母。目睹他们的痛苦和茫然不知取舍,很多佛弟子急在心里但又无可奈何。赶快修行,使自己有能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门弟子责无旁贷的使命!修行如扑火救母般迫在眉睫,哪有时间消极懈怠!
诸法无我:现实中的“我”,佛教是承认的,但用智慧去剖析,它又确实不存在。人们将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坚固的存在,进而在执著、求取、计较、分别中,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坠入深渊。

空性是佛法的核心,是世间最深的学问,现代量子物理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空性的认识往前迈了一大步。只有证悟空性才有能力度化众生,才能根治由无明引起的诸多烦恼和痛苦。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地修行。很多人误以为出家僧众就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疗养心性,这是由于不了解佛教教义造成的。人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修行人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不知道他们心里的责任有多广,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更不知道他们心里有多爱我们!
涅槃寂静:通过修行证悟无我,不单单是痛苦,包括烦恼障、习气障等阻碍我们彻证的一切障碍,会全部消失,这种解脱的境界,叫涅槃寂静。

世人往往将理解不了的东西灌以“迷信”之名,即使亲眼见到也将信将疑,如前世记忆、千年不腐的肉身舍利、高僧虹化现象……这些超胜境地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而有几人去深究探索过?

“
“佛系”变佛子!
现在流行的所谓“佛系”,以“随缘、放下”著称,以“都行、可以、没关系”闻名。其实这些除了调侃、牵强附会以外,与真正的佛教并无多大联系。
随缘,是积极做事,但对结果如何不放在心上,尽人事,听天命;
放下,不是让你什么都没有,或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对什么都不执著,没执著就不痛苦,这种智慧并不消极,它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为了利益广大众生,历史上法显法师、玄奘法师、鉴真和尚等冒着生命危险迎请、弘扬佛法!释迦牟尼佛、寂天菩萨、安世高等毅然抛弃王子的高贵身份和美满家庭去探索真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佛教中的随缘、放下是何等的气魄与智慧,而世人口中的“随缘、放下”,不过是“获得更多”换了种说法而已。
佛教非迷信而是智信,非消极而是积极,非出世而是入世,如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所言:佛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是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佛法深似海,我们只有静下心来,通过实实在在地闻、思、修行才能领受其中的奥义和美味,才能由“佛系”变成名副其实的佛子。
愿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这份人世间最好的精神食粮!
本文教言恭录自:
《佛法与当代社会——首都经贸大学演讲 》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索达吉堪布微博》
從我的 iPhone 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