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修行人如何圆融三乘教法?

修行人如何圆融三乘教法?


 


上师:我从很多人的角度听闻了一些问题,基本上都是从修行方面或是从见解的角度提出的问题。诸如刚开始步入修行时,对于他来说该怎么修行?或者当自己修行一段时间后,随着个人修行等多方面有所进展,那时候见解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树立?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见解更上一层楼?我们平常讲得最多的可能基本上是这些方面。

但平常我们还更需要重视的是“行为”,也就是持戒,持戒方面非常非常重要!我相信有时候我们会单纯看看自己的修行、见解,或一直关注着个人的果实成熟了多少,却不由自主地把行为搁置一旁,也就是把持戒搁置一旁。认为只要在座上好好修修法,或者在座上对自己所谓的“见解”有所了解以后,就应该得到一些该得的结果。但实际上,还需要一些更多的持戒和行为,这是必不可缺的。我们这段时间一再提示,我们每天真正修行的时间是非常非常短的。比如说,一天1个小时、2个小时,或者是3个小时,那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其外的时间里,若是没有更好地提起正念,此时不知不觉当中就在触犯戒律,都有可能性的。

自从我们进入密宗起就在讲解净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八万四千种不同根机而宣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所有的一切教法总摄于三乘教法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和密乘。三乘教法对治内心是一致的,这一点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也曾经说过:“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说,无论从八万四千种法门的角度讲解,还是从总摄三乘教法的角度来讲解,一切都是为了“自净其意”,都是调伏自己的内心,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至于调伏内心的方便,由于三乘教法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调伏烦恼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小乘调伏烦恼叫“断除”,断除一切烦恼,因此小乘在戒律方面比以上之乘法更多一些。尤其从身和语的角度,比如这样的事情不能做、那样的事情不能说等等,有很多很多戒律。这样树立很多戒律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自净其意。就像我们前段时间所举的例子一般,比如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毒,无论是毒草,还是毒果,谁要是触碰到它则一定会中毒,甚至可能死亡。现在我们就应该远离此毒。这一点,三乘教法都是一如的,小乘也要远离此毒、大乘也在远离此毒、密宗也在远离此毒。要远离之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触碰此毒以免自己中毒,在这一点上三乘教法是一如的。

小乘不让自己中毒的方式就是压根不接触它,叫断除烦恼,因此它就树立了很多根本戒和支分戒。根本戒,就是压根不接触此毒;甚至外面再画个圈,与它相近的地方都别去,因此又树立了很多支分戒条。这样树立很多戒律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远离此毒,要是长期如是远离此毒的话,就永久不会被毒沾上,也就是说,永远不会中毒,这就叫断除烦恼。平常修学过程中,我们在学习“业之因果”时,什么叫“十不善业”?诸如以贪嗔痴而起现的十不善业,这个不能做、这个不能说以及这个不能想等,要断除这一系列恶行,这就是小乘教法的基本做法,叫断除烦恼。

要是有人问:我们今天作为密宗弟子,是否也需要断除烦恼呢?当然需要断除烦恼!当然,有一天当你已经圆满获得密宗见解时,由于密宗见解当中已经具有断除烦恼的一切含义,所以就用不着再树立很多方便,当然可以的,已经做到了。但是,当我们初次进入密宗时,虽然我们也在执行一系列密宗的条件,但由于很多方面还需要借助下乘派的方便,此时断除烦恼也是必不可缺的。因此,我们平常一再告诫每位修行者,要多阅读“业之因果”,诸如若是产生什么样的恶行——不善业,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报等等,在上面多学习一些!知道后面的结果而断除其因,这就叫断除烦恼。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没有被此毒染污上,这就是小乘教法的法规,要断除烦恼。

大乘教法也知道这个是毒,要是直接去碰毒的话,一定会中毒的。这一点大乘教法也知道,但是大乘教法针对的是中等根机,因为其条件比下等根机更高一层,因此具有更殊胜的方便去对治它,也就是说叫“转变烦恼”。直接去触摸的话,可能会中毒,我现前就把此毒和另外几种药相配,或者用另一种方便把它改变一下,其毒性就没有了。甚至不仅没有毒性,反而从身体的角度来说,还能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不仅不会中毒让我们堕入三恶趣,甚至还会变成一种迅速成办解脱之功力,这就叫“转变烦恼”。


怎么“转变”呢?此“毒”指的是贪嗔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念”。若是顺着此妄想去飘动,是飘泊轮回之根本。但妄想中再树立善与恶,菩提心也是一种起心动念,从这个角度去创造条件,就会变成迅速成办解脱之因。

也就是像刚刚所说的,把前面这个毒稍许改变一些,其毒性功能消尽,剩下的还能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甚至从创造心性的角度来说,成为一个迅速成办解脱的条件,这就叫转变烦恼。
大乘教法这样的做法,最终也没有让自己染上毒。不仅没有染上毒,这个毒甚至已经起到了治病强身的作用。与小乘对比,小乘仅仅是断除,虽然没有触摸中毒,当然也没有产生这样的后果,但是仅仅是没有染上此毒,是凭借没有染上毒来创造一些其他的善行。但是大乘教法在直接面对此毒的时候,既没有染上毒,甚至还变成一种治病强身,或迅速成办解脱之方便,这就叫转变烦恼。我们平常也听说过很多中药里面有些药物本身就是毒物,但若是在太阳底下晒多少次、煮多少次,其毒性就会慢慢慢慢消尽,剩下的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药之功效。若是放进某一个药方里面,它就能起到完全治病,甚至达到最好疗效的作用。大乘教法这种做法称之为“转变烦恼”。我们平常是否也在运用“转变烦恼”呢?当然,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行为要符合小乘教法,就是平常要断除烦恼;思想要符合大乘教法,就是告诫我们思想必须更广大一些,要树立菩提心。虽然它也在心识范围当中,但这种心识能起到迅速成办解脱的作用。
下面是密宗,密宗叫“运用烦恼”。

由于密宗所传讲的法乃至针对的根机条件为上等,所以下面两乘派无法面对,它本身就有这样一个非常强大的功力——以“以毒攻毒”的方式,就不需要前面去断除,也不需要去改变,直接面对毒物。由于它本身就有一个对治一切毒物的强大力量,因此在以毒攻毒的过程中,既不会中毒,还能将其毒性变成强身乃至迅速成办解脱的作用,所以叫“以毒攻毒”。就像孔雀,平常在外面吃的毒草越多,其身体就会越强健,羽毛就会长得越好。若是其他鸟类吃了这些毒物,就会中毒死亡。但是孔雀有一个特殊的胃,吃了这些毒草,不但不会中毒,反而成为强身,甚至像刚刚所说的起到羽毛更加鲜艳的作用。密法便具有这样的功能,因为一瞬间就开始讲解净观或者讲解空性,在执受空性的前提之下,一切万物均变成其庄严,所以既不需要去断除,也不需要去改变。在以毒攻毒面前,一切都任运自成。所以这时候既没有中毒,甚至也不需要让自己有一个不中毒而改变的过程。一瞬间就能起到当下成办解脱的作用,这就叫“运用烦恼”。

这种运用烦恼,从密法本身的角度来说,称之为“依见而修”。就是当下已证到这样的见解,如如不动地修行,这是密法的特点。但是对所有修学密宗的弟子来说,一瞬间都能达到这样的地步是不可得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那我们现前就把密宗所讲解“以毒攻毒”本身的见解运用到修行中,叫“依修而见”,就是“净观”。所以一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对治烦恼的方式就是直接观想一切都是清净,而不说断除,也不需要改变,一切都是清净。吉珍江华加参曰:“我现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现前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都是我的本尊。”以及惠能大师说:一心向善者,也就是当内心清净的这一瞬间,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这就充分地说明清净刹土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当下。密宗的特点就是当前去运用这个刹土,因此净观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们一进入佛门起就开始作净观。比如地处为西方极乐世界,导师为阿弥陀佛,眷属为男女菩萨,时间为第四时大平等时,法为大乘以及密乘,所以平常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加以运用。在这样净观之下,没有一个能令自己产生烦恼的起因,也没有烦恼之事产生,这就是密宗的见地。虽然如是传讲,但是我们平常是否时时都是这么在做?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每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弟子,我都告诫他们:每天念诵21遍百字明、108遍金刚萨埵心咒,原因就在此上。虽然自己认为的从个人感觉的角度来说,今天可能没有造自己认为是恶行的事。但是细致观照,我们每天“不净观”的一切显现,都是在犯罪、都是在造业,因为密法的特点本来就是净观。这时候为了清净自己的业障,每天念诵金刚萨埵忏悔是必不可缺的,这是一方面。当然与它相关的,面对现实生活,无论是面对导师,还是面对所有眷属,都应该有一个清净观。何时内心对他产生嗔恨心或不满的时候,你就已经触犯了十四条根本誓言,尤其是其中的第一条和第三条。


如此这种显现,在我们以后的修行中可能时时具有。单看今天早上直至现在这段时间,虽然我们没有去接触更多的人,因此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缘,让我们产生一些烦恼之事,所以认为自己是清净的。但这种清净是站在小乘角度的,虽然我们没有去造业,但是还是没有做到清净观哪!没做到清净观,就意味着我们还是在犯戒。因此,平常多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必不可缺的,要时时去观照自己的内心。
有时候单纯站在修行赤裸见解、成办解脱的角度来说,好像修行真的很容易。有时候观观自己平常的行为和思想,好像离解脱很遥远一般,因为我们时时提起正念、运用到正法当中的时候非常非常少。若是真运用,也只能说是在座上的时候。座上很多人说自己散乱太多,“散乱多”就意味着你当时已经提起了正念,已经开始辨证什么是善与恶,所以才感觉到自己的修行有不足的地方。其外的时间里,我们连这个都没有发觉,那么平常处于散乱之中就更不用谈了。所以,这时候再去观照一下自己当前所修的法以及现前并没有执受这个见解的时候,就越来越感觉到,我们天天所期盼的见解,恐怕也不是这样无因无缘就能创造得了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加精进修法!所以持戒方面,真的需要多去观照一些。

当然,从某些方面来说,凡是触犯一切戒律的主要原因是无知和烦恼沉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认知的人,就应该多学习一些教理。比如自从进入佛门起,我们是从三皈依戒开始入手的,那么受了三皈依戒应该守持什么样的戒律?若是再守个居士戒的话,要守持什么样的戒律?受个菩萨戒的话,菩萨戒的根本戒和支分戒指的是什么?受过灌顶以及赐予解脱窍诀法以后,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以及无上窍诀大圆满有守持和无守持誓言,守持誓言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以及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等。但这些都是从十四条根本誓言开始分类的。若是能守持十四条根本誓言,下面的一切戒律基本都在守持之中。再看看自己平常行为上是否触犯过这些戒律?要多去学习一些。

另一方面,即便我已经了解了这样的一些道理,但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难免还是会触碰一些这样的戒律,那时候应该更加忏悔、精进修法。所以每天念诵21遍百字明、108遍金刚萨埵心咒是必不可缺的。甚至平常我们也在修一些相关的法,比如刚开始步入修行时,修学一些前行,再开始逐渐进入正行状态当中,一切都是为了积资净障,那以下就应该更加精进地修着法走。

若是从修行、见解、行为持戒等多方面做得很好的话,所谓的结果就近在眼前了,不需要费很大的劲就能赤裸在你的面前。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这样好好修行着走。我刚刚说过今天早上,我大体从持戒的角度给你们说一些,至于其它的很多,我今天就不说了。(N0506)



從我的iPhone傳送

【PEOPLE OF HONG KONG】從吸毒過量到皈依信佛 大角咀髮型師的奇幻人生

PEOPLE OF HONG KONG

【PEOPLE OF HONG KONG】從吸毒過量到皈依信佛 大角咀髮型師的奇幻人生

在大角咀晏架街有一間小型髮型屋以 Zen(禪)命名,店內枱面擺放着《一次完全讀懂佛經》。佛學與現代沙龍毫不相干的強烈反差引起了記者的好奇,五官深邃的髮型師阿 Ming 微笑解說:「我信佛的,故事有點特別。」

阿 Ming 今年 35 歲,爸爸有印度血統,媽媽則是雲南人。在阿 Ming 約七歲那年,爸爸一次外出喝酒被人打傷,造成單眼永久失明。自此爸爸晚晚喝醉酒,終日暴打媽媽和他們三兄弟,「全家有十年時間都活在陰影下,我們在鯉魚門邨搬過七次家,由邨頭搬到邨尾,因為常常打架被鄰居投訴。」而至今,打傷爸爸的犯人仍然逍遙法外,「我覺得好不公義。所以年少時認識很多黑社會的人,為了炫耀自己、不想被人欺負。」

18 歲,阿 Ming 開始賣毒品賺快錢,自己亦吸毒。他記得有一次,被人發現他手持「足足一個報紙袋」的毒品,幸而當時對方放他一馬。之後,他不敢再販毒,轉到髮型屋打工,雖然遇上啟蒙他的好老闆,甚至結了婚育有一個女兒,但他仍然吸毒。

直至 21 歲,他因為吸毒過量入院,被送往深切治療部,他自言「我感覺到我死了」;「我到過地獄。」

阿 Ming 鮮活地形容,瀕死時看見的景象。他看見擁有多頭多眼的怪物在說印度話;看見床與刑具、火與血肉。接着有一道白光輕柔地擁抱他,聽見已離世的嫲嫲的聲音:「以後靠你自己了,我只幫你一次。」後來有一道藍光對他說:「行者我給你一次機會,你要重新一次做人。」瞬間,阿 Ming 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如像重回身體,他漸漸甦醒過來。

是幻覺?是夢?是真實?阿 Ming 深信自己真的去了一趟地獄,在醫院醒來時眼角有淚。而後來發生的事,更令他不得不信是命運安排。留院時,阿 Ming 幫忙推一位伯伯上廁所,在伯伯的輪椅上發現很多書,其中一本是《地藏經》。阿 Ming 借閱後看得出神,自此不斷自修佛經、茹素、聆聽了一法師講經。近年,他更正式皈依佛門,法號慧明。

死裏逃生後,阿 Ming 專注鑽研剪髮,在去年更自立門戶。他說以前覺得剪頭髮好有型,現在則認為「剪髮是我的使命,是這份職業選擇了我。」因為唯獨在剪髮時他更能夠探索自我。而自從信佛,他學會了原諒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包括昔日拋下他和半歲女兒的前妻,以及暴戾的父親。

「原諒是不容易的,需要時間。而你最需要原諒的人是你自己,要原諒自己內心狹窄,無法包容所有傷害你的人。」而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五年爸爸性格變好,變得顧家,亦很疼愛阿 Ming 的女兒,「他好像想彌補當年對我們所做的壞事。」

人是會變的。要相信,人是會變好的。

撰文、圖片:彭麗芳 @amypang.word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7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7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我们继续讲解《上师瑜伽导修》,这几次传讲这部教言的时候,时时都在讲解,作为次第修行者时时要圆满四精要法:传承法脉清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
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以上我们已经讲完了,如今所传讲的是通达方便。通达方便主要是站在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之上。前行之前行和入座前行以上讲完,今天开始所传讲的是共同外前行。以上所传讲的这两个要点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时时要铭记心中,也就是前行之前行之中必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入座前行之中具备的三个条件: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必须一一了知为妙。当然,我们这次在传讲过程中,相信所有的信众都已经知道了,但是光从文字上稍许了解还有些不够,还要把里面所传讲的一切道理铭记于心,这样一来,平常实修过程中就不需要再去翻阅什么书,直接可以在修行当中如是运用,要做到这个地步当然需要多去阅读一些。

今天所传讲的是共同外前行,我们时时都在讲解共同前行的重要性,萨迦班智达曰:“站在根机的立场之上,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如今我们所传讲的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是否为殊胜之见解完全取决于你的根机之上。比如如今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你的修行是否很精进,尤其在修行过程中,你的出离心是否已达到上士道出离心等等。若是具备这些条件的话,当然可以称之为你的共同前行修的很不错;若是做得很不圆满,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共同前行还需要扎实。要时时观修,不仅仅是我们每天只是走一个过程,在座下的时候时时要观想共同外前行。就是由于共同前行基础没有扎实的缘故,修行那么懈怠,修行很容易推迟拖延等等,以及出离心也不是那么很扎实,尤其是面对现实生活当中一些羡慕的事情,仍旧还是那么羡慕,这就充分的告诫我们,我们的出离心修行得并不扎实,还需要从共同前行开始入手。书面上的共同前行并不难理解,最难理解的是把书面当中所传将的道理,完全纳入心相续如是运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共同前行的重要性,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昌根阿瑞以上历代传承祖师,按照次第方式而成办方便教授的过程中是怎么修的呢”?当得到共同外前行的教授之后,必须闭关一百天之后方能修学其他的法门,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共同前行的重要性。如今我们作为次第修行而成办解脱者,共同前行一样重要,尤其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共同前行更加时时观想为妙。

昨天主要讲解人身难得当中什么为暇满人身,所谓的“暇满”主要是指十八种珍宝人身。作为初次进入佛门以及记忆力并不是那么很好的人,由于数量太多的缘故无法记在心中,所以我们以密法方便教授而传讲内外密三种圆满。这一点我相信也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也就是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如今我们具备这样条件的人身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比如难得的善知识,我们已经遇到了很多很多,如今藏传佛教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以及喇嘛仁波切等等,类似这样的高僧大德我们已经遇到很多了。甚至在汉地,汉传佛教当中也有很多高僧大德,以及其他教派当中也有很多高僧大德,我们不仅仅谒见过众多高僧大德,并且还听闻过众多高僧大德的教授。不管是小乘教法,还是大乘教法,还是密乘,总之在众多导师面前已听闻过众多教授,这样的人身更难得。当然,谒见一面导师,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很难,但是能在导师面前听闻众多教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如今我们在座的信众们都已经具备。

光听闻教义,但身心不投入修法之中的话,以上所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加持而已,真正加持纳入心相续还需要靠自己去创造。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因此,以下一切加持能否纳入心相续,还是要靠自己。如今我们已把身心投入修法之中,并且正在修法之上,这样的人身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我们应该值得高兴,也值得庆祝,因为我们今生已经具备这么好的条件。想想如今这个时代,具备这样条件的众生又有多少呢?当然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家庭所有的成员,以及旁边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如同自己一般进入佛门,但有时候并不像自己心里所想的一般那么容易。信仰佛教,虽然它是一种信仰,心里的一种对佛法的敬佩和一种清净心,但是很多人很难进入到这样的法门之中,这就充分地说明获得暇满人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何历代传承祖师一直教诫我们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因为只有在暇满人身的基础之上,才具有成办解脱之缘起。若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是无法成办这样的果位,如同汉地有一种俗语叫“种瓜得瓜”,因为因果永远不会颠倒。像无利益之身和虚度之身,即便有这样的人身,但他能获得圆满解脱吗?是不可能的,即便有这样显现,就如同因果颠倒般。比如我们在地下播一块石头,上面会长出一个瓜出来,不可能的,因为因果已颠倒。如同这个道理般,获得今生这样的人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我们昨天已经讲了很多了,比如什么为暇满人身,内外密三种圆满之身,外相获得一个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至于第一条的重要性昨天已经讲了很多遍,因为初次进入佛门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否称之为功德,完全取决于导师所引导的方便之上。如果导师所为你传讲的一切都为邪见,即便这位弟子所修学法有多么精进,永远不会成办解脱,因为这个因果必须和合方能成办这样的果位。
第一个条件重要性我们昨天已经讲了很多遍,相信我们在座的信众不仅仅今天听闻上师瑜伽,平常很多人都在看一些像⟪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圣者言教⟫,还有⟪前行备忘录⟫等等,里面讲授了关于初次如何依止导师的一些教言。第一个条件非常重要,因为昨天已经讲过,今天我们不必再重复传讲。第二个条件更为重要,但是如今由于我们宿世有很好的善因,今生已具备这样的果报,也就是五根齐全。

第三、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当然,相对来说我们是具有出离心,若是没有出离心的话,永远不会进入佛门。进入佛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凑个热闹,也不是图个什么快乐等等,不可能的。尤其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仅仅带着当时这一瞬间的心态,我相信可能是一种喜悦,但是随着时间的飘动,修行还需要苦行。所以这时候,暂时由于对很多调顺烦恼之方便不了解的、烦恼也沉重的人,像这种长时间的喜悦感很难呈现。所以我们如今进入佛门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如同世间般的追求这么暂时一点点现象,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是具有出离心的。

我们把出离心总分为下士道出离心、中士道出离心和上士道出离心。下世道出离心相信所有一切信众都能做得到,有人问你:三恶趣之中痛苦最小,相对一切好一点的就是旁生道,如果让你投身为一个旁生,你愿意吗?世上没有一个人会说我愿意当旁生,因为他已经认知到旁生的痛苦,紧接着以下恶鬼道和地狱的众生就更不用谈了,相信没一个人有兴趣到这两个道当中去受这样的痛苦,这就充分地说明凡事有点智慧者都知道三恶趣是厌离之处。(除此之外,)追求的多数可能是人天福报,有些人认为人间很好,有些人认为天界很好,天界可以说是他心中的一个圣地,但现前他还无法感受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当人间很多条件圆满的时候,对人间产生羡慕之心有时候还是具有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观想出离心,因为凡是三善道也没有离开过痛苦之处。

从根本的角度来讲解,在于根本三苦之上。第一,变坏苦者,比如一个人在受快乐的时候,他这种快乐是永恒的吗?不会的。今天是快乐,明天变成痛苦也有可能性;要不今早上是快乐的,下午可能会变成痛苦也有可能性,因为它是变化的。前面是快乐,突然变成痛苦,像这种事情,人间以及我们身边,以及在你自身面前时时都具有,这是第一个。

第二种苦叫苦苦者。前面的苦没有消尽,后面的苦紧接着产生,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一生当中也感受到很多很多。比如当自己身体不好正在遭受痛苦的时候,家里又来一个灾难,一种不顺心以及痛苦的事情等等,像这个前面的痛苦没有消尽,后面的痛苦紧接着产生的事情也时时具有。

第三是行苦者。我们现前不仅仅遭受痛苦,乃至自己感觉快乐的时候,细致想想感受快乐的这个缘还是在造恶业。比如平常不管是吃一顿饭,还是你自己感觉一切快乐的时候,这时候所造的这个缘,细致想想还是来源于贪嗔痴烦恼。以及还在造很多恶业,虽然临时没有产生痛苦,但因缘和合的时候还要遭受更大的痛苦,所以凡是六道轮回都具备有三苦者。三恶趣就更不用谈了,即便是三善道也具有这样的痛苦。所以,我们不仅仅前面要具备小士道出离心,还要具备中士道出离心,要畏惧六道轮回,还要具备上士道出离心。

中士道出离心主要所传讲的是寂静涅槃,寂静涅槃虽然已经从六道轮回当中超越,但是由于当时所获得的见解并不圆满,因此当下为众生做事业等一系列的功德还没有成熟。所以我们还是不追求自己获得这样的果位,也不把所有一切众生安置在这样的果位之上,应该要有上士道出离心,就是要安置到佛的果位。

什么是佛呢?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对佛的理解好像是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据点有一个刹土。就像我们如今所住的这个地方一般,离开这个地方到另一个星球也好,反正在另一个地方创建着这么一个繁华的世界,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初次可以这样去理解,但又要记住的是,从内心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自现,心清净当中呈现的就是这样繁华的圣地,如禅宗惠能大师曰:“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

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总分为自性西方极乐世界、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和显现西方极乐世界。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和显现西方极乐世界,乃至于自性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说,当贪嗔痴烦恼消尽,完全呈现本来面目之时,这个本来面目就叫自性西方极乐世界。当自性已赤裸的时候,功德——信心和慈悲心圆满就叫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它还含摄更多的功德,但主要功德取决于信心和慈悲心之中,此时西方极乐世界也就在他的眼前。顺着清净显现,西方极乐世界也在眼前,不需要谁去打造。能不能获得圆满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取决于能否赤裸自性西方极乐世界之上,因此刚刚所说的,要创造这个条件,出离心更为重要。

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你的出离心如何。比如你的出离心只具备小士道之出离心,但是当时所修的法不管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不管是哪一样的法门,最终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因为你出离心只具备小士道出离心,一切取决于它。你若具备中士道出离心,当时修学的就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最终得到的也就是寂静涅槃,原因是一切取决于你的出离心之上。你若具备上士道出离心,所从事的一切善行都成为成办解脱之上,所以我们时时都在讲解这个道理。

如今很多从事佛教事业的信众,有时候听到旁边很多人的一些谣言,很容易把很多没有什么道理的事情交杂在一起。比如信仰佛教以后要从事善行,平常没有信仰的人,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心地很善良,认为这两者之间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天大之区别!怎么说呢?因为前者,就是一个信仰佛教者,由于他已具备出离心,他也已经了解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出离心之差异,因此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均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后者,一个完全没有信仰的人,他完全不懂这些道理、这些因缘,所以仅仅在表面上做一些善事,这样一来,形成西方极乐世界之因是不可能的。创造这样的条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出离心非常重要啊!

我等大恩根本上是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一开始进入佛门,什么都不懂的前提之下,拿着一本书去念诵,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我们天天树立另一种名称,叫亏本的买卖不做,什么意思呢?由于多方面成办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以及他的道理不精通,所以你所从事的一切善法,不知道已飘向哪一处。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懂得这些道理,并且还要落实到行为当中去运用,这样才能构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因此上师一直告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懂得该怎么去修行。要不修是修了很多年,但最终自己心中带着一种愿望,认为可能依靠这种方式我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有时候细致问问自己的内心,虽然这是一种信心,但这种信心就叫迷惑之中的信任,就叫迷信,因为他完全不懂什么叫佛教。我们天天都在讲解佛教是一切理论之王,里面所含摄了所有一切道理,这就充分地说明我们需要去探索,还要圆满通达这些道理,这是出离心。

信心也如同这两天所传讲般的,当然,初次可以通过对理论的了解而理解更深更高的信心,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也根据个人的条件逐渐创造让信心增上。也有很多人说,成办解脱唯一之条件是信心,原因是什么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除信心之外一切条件都具备,他们也学理论,他们平常也在打坐,但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最终两者命终的时候都堕入三恶趣。这对我们后代弟子示现了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若是缺乏信心,即便所有一切道理,所有一切方便有多么圆满,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的先例。

若光具有信心,而其它一切条件不具备,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当然。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的时候,虽然那若巴尊者初次通过闻思已得到守持天竺四门的一位班智达。当时在天竺,由于佛教的圣地并不是很大,所以四处有很多外道教的人,他们天天用理论来争论等等。为了反驳他人的道理,所以在四门当中树立四个班智达,守持西门的班智达就是那若巴尊者。有一天,文殊菩萨亲自降临在他的身边说,你即生想成办解脱光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若真正欲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应该到某一个地方,有一位叫帝洛巴尊者的,这就是你宿世因缘的一位导师,你要依止这位导师。

那若巴尊者一听到帝洛巴这个名称之后,突然生起无比的一种信心,当时放弃一切,背着一个包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帝洛巴导师。到了这个地方,当然帝洛巴当时也示现不同的形象,初次也不摄受他等等,但最终说,你真正要在我面前当弟子的话,反正我什么都不会教,你就跟随在我后面吧。那时候那若巴尊者的信心已经非常非常坚固,当时把帝洛巴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当做是佛的事业,所以就紧跟随帝洛巴尊者的身边,经历了二十二个小苦,十二个大苦,二十四个苦行之后,如是证悟道上师的密意。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帝洛巴尊者并没有给那若巴尊者讲解一部教理,用文字诠释的道理并没有讲解一句,更长的时间就更不用谈了,也没有叫他念诵什么样的心咒,磕什么样的头,怎么去打坐等等什么都没有传讲。但就是对上师的信心而如是苦行,那若巴尊者在经历二十四个苦行之后如是证悟的上师的密意,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后代弟子,成办解脱之密意就在于信心之上。因为当时那若巴尊者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就是唯一靠信心而追循着导师的教言经历了二十四个苦行。所以信心就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因此时时要培养自己的信心。

我也听到很多出家人甚至居士说,初次我对某某导师的信心非常大,但随着时间的飘移,到一定的时候就生起一些不好的心念,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在生起不好念的第一时间,要把这个心收回来,因为时时要告诫自己,生起这样的心不在于导师的过失,而是在于你眼根不净业力沉重的表现。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也是这么想的,我相信他们也不是为了没事而找个事,在他们眼前真正觉得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圣者,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是欺骗之语、欺骗之心,所以没对释迦牟尼佛以及释迦牟尼佛的法生起丝毫之信心,他们也感觉到一切都源于外面的不对,认为我是清净的。如今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之上若产生这样的显现,第一时间要打破这种妄念,因为成办不了解脱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疑惑或诽谤。也就是说,具信心方面而言,当然这是一种诽谤,所以时时要铭记自心,当出现这种念头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把心收回来。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未修行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若是时时不站在信心的立场之中,净观一切即为清净之相的话,随着贪嗔痴而飘动,永远达不到平等以及清净之相,永远觉得一切都不清净。眼看得见的是不清净的,面对一位导师的时候也觉得导师不清净;看一本书的时候,也好像觉得和自己不合理,也不对的,所以一切都觉得那么混乱,那么不清净。但细致想想,一切来源于他自己,所以要时时铭记心中为妙,当出现这样的显现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把心收回来。

现前如是调伏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因为我们这两天说过,如是修学的目的仅仅为了走个过程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如是修学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在面对生活当中生活越来越好,尤其在生活当中越来越没有烦恼,在从事自己事业的时候,事业越来越成就,越来越顺心,这是我们今生最大的心愿。以及在临终的时候能了脱生死,因为到这个时刻谁也帮不了我们,我们下面还会讲解无常之道理,只有自己孤独面对这个可怕的事情的时候能获得自在,未来的时候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如今我们所成办一切善行的目的。当然,在修的过程中是一门苦行,相信都会觉得,因为它不能顺着我们的习气而飘动,我们平常想这样,可能这种行为是那样的,不能跟随着自己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要时时铭记这一点。要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且能守持这样的戒律,因为这个约束并不是谁强迫给我们的,是我们一种自愿性,所以在从事过程中决不会觉得它是一门苦行,这完全取决于你对法的理解之上。

我们先举个例子,释迦牟尼佛在六年苦行过程中,一年尝一粒米和一滴水,多苦啊!密勒日巴一生在山洞之中时时吃野菜度日,多苦啊!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进入茅棚,平常吃的也非常简单,多苦啊!但是相信这些高僧大德内心是非常喜悦的。为什么喜悦的缘故呢?刚刚我们所说的,暂时在修行的过程中可能是一门苦行,但是这种苦行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要是强加给我们的话,当我们自己情绪飘动的时候,不会追随着它而走,但这种都是一种自愿,自愿守持戒律是一种非常喜悦的事情。比如如今很多汉地的居士爱吃素,所以很多爱吃肉的人说,天呐!吃素多苦啊等等。但是我相信吃素的这些信众们在吃素的时候觉得非常非常快乐,我相信他决不会在吃素的时候,说我多苦啊天天吃着素,那这样能坚持到多少天呢!因此完全取决于这个自信,要懂得这个道理。

好了,就是这样的,信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这种信心,首先成办解脱对自己要有自信。你要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话,即便法有多么殊胜,总觉得自己修学这个法永远不会成就。所以我们在讲解发心的时候要讲解三种心力:小士道心力、中士道之心力、上士道之心力,这个心力非常重要,因此要给自己一个圆满的这么一个自信。这个自信来源于何处呢?我们本具有如来藏一切功德,这个佛的坛城不需要到外面去求学,在自己的内心当中本具有的。现前已具备呈现这个本具有功德的一切缘——导师、一切教法以及自己身心投入修法之中的一切缘都具备,那么这个本具有的果实迟早会呈现在你的面前,这是特定的事情,因为一切条件都具备。就好比什么呢,你到了一个地方,已经有很多干柴,也有火柴、也有个灶、也有个锅、里面也有水,还有什么各式各样的菜等等,此时一切条件都具备,紧接着下面就开始做,那决定会煮出非常香的一顿饭出来,这是决定的!成办解脱也同样一个道理,因此时时要给足于自己自信。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起信心当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平常要多阅读一些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并且平常还要把三门投入到修法当中去修行。因为信心不能增长的缘故,是贪嗔痴烦恼极重的原因所致。如果把三门投入修法之中,消尽自己的烦恼,功德越来越增上也在眼前,所以这些道理都得精通。

以上所传讲的主要是十八种珍宝人身、暇满人身,已具备这样的人身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具备暇满人身者,他才具备成办解脱之因,所以我们时时要观待这一点。就像要种个瓜,必须是瓜的种子,以及上面还要上一些肥浇点水等等,这些条件一切具备,上面长个瓜是特定的事,所以十八种珍宝人身非常重要。

获得这样的十八种珍宝人身的大概含义已经知道了,获得这样的人身是很容易的吗?谁都能获得这样的人身吗?当然不是。紧接着下面我们就要讲解难得之因、难得之喻和难得之数,从三个角度讲解十八种珍宝人身有多么难得。如今我们已获得这样的人身之时,我们应该把他用在相对的境之上,应该精进修法迅速成办解脱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应该要这样。我们如今已具备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在我们的手中让他就这么消失的话,那太不值得了,因为获得这样的人身可不是小小的一件事情就能获得的,而是宿世几千年几万年修善而得到的果报。

(1)观察难得之因
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具备呢?如经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是想知道今生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是前世靠什么样的因得到的,下面所讲解的要具备三个因,尤其是十八种珍宝人身。哪三个呢?第一,持戒。守持清净戒律是获得人身之根本。所以我们平常都在讲解,作为一个出家人,各方面的一切戒律是很多的,应该如是守持为要。即便在家居士也同样一个道理,根据自己所守持的戒律,一样应该精进守持为要。这两天我们所着重讲解的是见解和修行,但守持行为方面也应该要重视一些,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之中曰:“作为一个密宗弟子,今生已得到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教授,并且如是护持着这样的见解,平常多行持善法并且守持戒律者,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事。”这里头讲的还是要守持戒律。从别解脱戒小乘戒律开始入手,比如当时守持的是根本五戒之中的哪几条,有一戒,多戒和圆满戒等等,不管守持着哪一样的戒律,菩萨戒根本戒与分支戒律,密宗共道十四条根本誓言,以及无上窍诀大圆满依上师三门而分支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以及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等,主要把根本誓言守持得圆满,那支分誓言也同时圆满。
尤其作为密宗的弟子,平常虽然我们时时观待着自己的戒律,但有时候难免会破一些支分戒律,这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平常多念诵一些金刚萨埵心咒,尤其是百字明,一天不间断地念诵21遍百字明108遍金刚萨埵心咒,这不仅仅是消尽今天一天自己所触犯的一切戒律,甚至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也得以清净,因此不间断地念诵这么多,这是一天必做的功课,这个必须得学会。平常不管早上起来的时候念诵,还是中午在外面行走的时候念诵,甚至在什么时候,总之一天不间断地念诵108遍金刚萨埵心咒和21遍百字明,这很重要。这个念诵的方式,可以按照《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当中有一个金刚萨埵的观修法,这个非常非常简单,平常在高原地方共同修金刚萨埵的时候大概都是这么念的。
【守持清净戒律是获得人身之根本(戒律包括: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及密乘三昧耶戒)。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曰:“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
守持清净戒律是获得人身之根本,主要所讲解的戒律包括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以及密乘三昧耶戒。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诸佛称赞净戒律”,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的时候,阿难及一切信众问释迦牟尼佛,我们的导师佛陀即将要示现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作为导师呢?释迦牟尼佛说“以戒为师”,守持戒律才是真正的导师,才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因。如今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守持清净戒律是我们行持一切善法当中的根本,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根据自己所守持的戒律,作为一个信众,比如从三皈依戒开始我们守持不同的戒律,即便是三皈依戒,三皈依戒总分为三所断、三所修、三同分、及阿底峡尊者所传讲的五种支分之戒条,时时观待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守持的如何。
再紧接着小乘别解脱戒的时候,若是居士戒,居士戒有一戒、多戒和圆满戒,根据自己所守持者的。作为一个出家人,当然是在五戒的基础当中还要守持沙弥戒以及比丘戒等等,这些也根据历代传承祖师所传讲的方式,总之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像大乘菩萨戒,大乘的学处主要在于二根本戒的基础当中而讲解多种支分戒律。二根本戒指的是舍弃众生和舍弃众生成佛,不管是哪一个菩萨戒都是由它开始入手。当你舍弃一位众生成佛的时候,你已经犯了大乘菩萨戒,根本戒已经破了,所以我们平常在修持菩萨法的时候,是以菩提心为主的,守持誓言的时候也要以守持这样的法作为根本,大概就是这样的。
密乘的三昧耶戒,刚刚已经说过,《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尤其是前三条,第一,不诽谤金刚上师;第二条,不违背导师的教言;第三条,金刚道友之间要互相和合。若是触犯这些戒律的话,过失非常非常大,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戒律。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得学一些戒律,若是不学戒律的话,虽然已经从事着不同的传承,运用着不同的善法,但由于对戒律不了解的原因,即便不是自己有意去犯这样的戒,可能在无意当中也在触犯这样的戒,是需要了解一些,但从总的角度来说,也没什么可不了解的地方。因为我们平常不管是念诵仪轨,还是所学的引导文之中,都做有一些解释的。如今五明佛学院的很多堪布,平常也讲解了很多关于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以及密乘一些誓言,像《三戒论》等等,汉地戒律方面也有很多很多种,总之应该如是守持戒律。
“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如是传讲如是造行,应该要按照导师们的教言而守持。“获得善趣戒为本”,能不能获得三善道,一切取决于戒为本。反过来问问我们自己,我们现前所追求的是解脱,首先看看守持戒律如何。连起码戒律都没有守持好,连获得三善道的这个本钱都不具有,追求解脱谈何容易啊?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戒律守持的如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我等当励力持戒,如护眼珠般守持净戒,】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一个条件。
就是说,获得十八种珍宝人生首先要持戒。宿世我们已经持过戒,而今生已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现前我们已经在修行当中,还要追求未来能否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先问问你的持戒如何?若是戒律持的并不是那么清净,未来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看看你做的如何?要不仅仅追求着我现前这么做,未来可能也会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第一个要持戒。
且于行道中圆满修学六度,】“六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细致问问自己平常修行过程中,不管你修学的方式是站在一个次地的立场之中圆满六度波罗蜜,还是一瞬间当中圆满六度波罗蜜,总之我们必须在修行期间要圆满六度波罗蜜,这是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不管我们平常从事着什么一件善事,都应该具有六度波罗蜜。若不具备六度波罗蜜的话,当时你所说做的善行只是作为一个形式上的善行之外,能否成办解脱很难所言。比如每当我们在外面看见一些乞丐,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当时所生起来的慈悲心对他做一些布施,不管是金钱还是用什么方式去布施,也得具备六度波罗蜜。第一,你把你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东西赐予他称之为布施。
第二,持戒,你所给的这些东西也不是自己完全没有什么用的,可以扔掉的,甚至自己已经不能用的东西赐予他人的话,这不称之为布施,你所布施的这个物也是自己能用的东西,因为它是清净的,所以称之为持戒。尤其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他,按照一个真正布施的要求,当你在布施过程中,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恩赐,因为它是一个修行之方便,所以应该具备第二个条件持戒。
你所赐给他的东西,是自己平常也是这么做的,比如你要给他一碗饭,这个饭一看上面已经长毛了,自己不能吃了而给他的话,这不叫布施,因为你布施的这个物品自己也在这么用的,这是第一布施。在做的过程中不伤害他,即便从身的姿势,甚至言语之上都应该和气一些,这是第二持戒。
第三,忍辱。你在布施过程中,远远把这个东西从那边扔过去等等,要不在做的过程中为了怕自己劳累等等,这些都不是一种行持善法的方便,所以应该具备忍辱。也就是说,为他做布施的过程中,直接走到他的面前,非常和气地把布施的东西赐予到他的手中,这是第三。
第四,精进。当时决不能懈怠,因此刚刚所说的,从上面很远的地方扔过去等等,这些都不如法的。
第五,禅定。在布施过程中不能胡思乱想,尤其是从名和利的上面去给他东西的话,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要做到心不散乱。
第六,般若。尤其知道所布施的对境,布施者布施的物,它的本性即为空性而做布施的话,当然是般若度,所以不管从事着什么样的善行,都要具备六度波罗蜜,时时要观待自己。我建议平常在座的信众们要多看看一些《普贤上师言教》,比如闻法者也要具备六度波罗蜜,传法者也要具备六度波罗蜜,平常即便放生的时候,我们也要具备六度波罗蜜,上供的时候也要具备六度波罗蜜,总之我们平常行持一切善法,都要具备六度波罗蜜。不具备六度波罗蜜的一切善行,只是一种表面的善行之外,它并不是成办解脱之因,要记住这一点。
刚刚所说的第一持戒,第二行为当中具备六度,第三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前世由于我们具备这三个因,今生已获得这样的果报,未来能否获得这样的果,就看看今生是否具备这样的因。因此从这些条件当中,明显的可以感觉到我现前应该精进修法,再不能等待着未来的时候我会怎么怎么(解脱)。尤其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从整个角度来说有很多暗劫,既没有佛菩萨呈现,也没有佛教的时候,即便你当时心里有这样一些善根,但投生在这样一个边际的地方,你想修行也没有一个修行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在今生当中成办解脱,决不能推迟到什么时候再成办解脱等等,就是告诫这一点。
所以刚刚所说的,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方能具备,【并作发愿,如是方能获得如珍宝般之人身。若未具足上述三种因缘,则难获暇满人身。】所以,我们今生已获得这样的人身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今生我们应该把他用在相对的境之上要精进修法,如是去理解的目的,就是告诫我们应该更加精进修法才对。这是从难得之因上观察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有多么难得。
(2)观察难得之喻
从比喻上来说,因为这个比喻不是一个凡夫凭空想象,认为可能是这样,不是这样的。而是释迦牟尼佛在光明境界当中如是看见而做的比喻,就是真实性的,要记住这一点。我们平常做个比喻,一般会说“大概”、“要是这样的话”等等,都是我们凭空想象的,但是这些比喻都是释迦牟尼佛在光明境界当中如是看的一清二楚而做的比喻,所以这些都是真实语,叫谛语。
【佛经中曾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漂浮着一个带孔的木轭,海底有一只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若要这只难得出海盲龟之颈钻入随处漂浮的木轭之孔,是何等困难之事,而获得暇满人身则较此更难。】
三千大千世界成为一个大海,海面上浮着一个带孔的木轭,就是一米多长的一个木棍,因为在高原地方,以前在汉地也是这样,两头牛一起耕地的时候,在两个牛角当中放的一米多长的那个木棍,这么一个木棍。海底下有一只没有眼睛的乌龟,这只乌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佛陀问:这只没有眼睛的乌龟一百年的时间只浮出一次,它从海底浮到海面一次的时候,乌龟的颈和木棍能不能碰到一起呢?我们想想,不要说是三千大千世界比喻成一个大海,甚至就是这个小小的小区成为一个湖,下面有只没有眼睛的乌龟,因为它上来的时候完全是碰到什么就是什么,又看不见上面有没有一米多长的这个木头,所以两者一上来的时候,它的颈和上面这两个合在一起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刚刚所说的是三千大千世界,是何等困难之事,而获得暇满人生则较此更难。这个已经可以说是没法碰到一起,那获得一次十八种珍宝人生比这个还更难得到,那想想获得一次十八种珍宝人生有多么难得。可以说无始以来至今我们得到的这样人身可能是一次,非常非常难得到,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人身。
【寂天菩萨也说:“如海中盲龟,颈如木轭孔,人身更难得。”佛经亦云:“如针尖堆豆,一粒亦难留。”】寂天菩萨曰:比如海中有一只没有眼睛的乌龟,海上飘着一个木棍,有孔的一个木棍,上面所讲的比喻般的,人身更难得到,获得一次暇满人身更为难得。佛经当中也曰:如同一个针尖上面堆豆,即便在针尖上面留一粒的话,其外这些全都会往下落。就是说在无始以来至今即便获得一次珍宝人身,恐怕是生生世世当中的一次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人身,现在就要开始精进修法。若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也只能像其他人一般过一天算一天,到达死亡的时候就离开这个世界之外,没有丝毫之办法。但如今我们已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之下,应该珍惜这个人身,要把这个很有价值的人身要用在相对的境之上,应该更加精进修法为要,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从无常的角度来说,莲花生大师曰:“今生的时间只是少许个月而已,与未来的时间对比,今生的时间太短暂了,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如今我们已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之时,当然要创造时间更长当中快乐之境,这才是更重要的。短短时间当中即便是快乐,过两天就会消失,我们现前需要的是,当然也不是单纯在未来寻找某一个快乐的时间,也从今天开始做起,但主要取决于未来更长的时间,大概就是这样的。
【由如上之喻应当了知人身极为难得。在这无尽的生死长河中,我们竟能获得人身,真乃不可思议之事,还有什么理由虚度人生呢?】细致想想真是这样的,像刚刚所讲解的,不管从难得之因还是难得之喻来观察,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恐怕我们生生世世当中,这是唯一的一次。如果现前不加以精进修法,未来恐怕就要遭受更多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就要精进修法为要。在今生这么好的人身当中,为什么说今生这么好的人身呢?因为难遇得到的善知识我们当今已经遇到众多善知识,很难闻到的法,如今我们已经闻到很多很多教言。尤其从某种角度来说,汉地的很多信众非常有福报,因为不是年年月月日日都可以谒见众多高僧大德,甚至在自己的家门口可以选择哪个导师哪个导师等等,但是往昔在高原地方寻找一位导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前两年写了一本叫《普遍胜利》的画册,里面也讲述了我一生当中的一些故事,即便是这样,可能从历代传承祖师的角度来说,我所经历的这些苦行已经不算什么苦,但还是经历过这样的一些。细致想想,我们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只不过是自己选择的对与错之外,大部分都是在门口选择的,是吗?一出门就可以选择导师,说这个好还是那个好,问问这个导师长得胖还是瘦,所以直接到门口可以去选,就如同到一个超市里头选择各式各样的食品一般,所以非常有福报,从这些角度来说真的很有福报。想想高原地方很多居士,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当地有很多和尚和一些活佛,但是如是能天天听到佛法的机会恐怕很少吧,我相信你们可能平常也听闻过,但非常非常少。但如今在汉地,很多导师不停地降临在汉地讲解不同的法门,这是多幸运、多大的福报!还有什么理由不修行呢!应该更加修行为要,真是这样的,真是这样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是一种开玩笑,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如今已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之时,我们再不能虚度人生,应该精进修法。若不懂得怎么修法,即便想做修法也不知道从何做起,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但现前我们并不是初行者,相对来说已经对法有所了解,因此应该把所理解的法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相信你的见解会越来越会增上。当然,通过修行获得的功德,也不要看得太近,说我已经修了五天怎么没什么感觉啊,修了十天好像也没多大感觉。别这么去想,因为感觉并不代表功德,尤其在传讲《大圆满直视本性论》当中说过,有各式各样的感觉,这就充分地说明还没有断绝所知障之前,各式各样的觉受是很多的,说明它并不是究竟果位。这些在后期我们在讲解禅定的过程中会传讲,这以上是观察难得之喻。
下面是观察难得之数,从数量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想,如今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当中有多少人口?其中对佛法感兴趣的有多少人?感兴趣的人不代表已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真正把身心投入修法之中,如上具备一切条件的又有多少人呢?已经少中又少,少得没法再少了。刚刚所说的第一,要获得一位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当然,有些能得到一些灌顶,平常也得到一些传承、一些教理等等,但并不叫圆满教授,获得圆满教授的又有多少呢?第一个条件很难具备。第二个条件相对来说由于宿世因缘即便具备,但第三个条件更为难得,具备这样条件的可一点都不多,可以说少中又少,少得没法再少!如今我们在座的信众,可能就是少中又少之中的其中之一,当然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就像上面说所的,还有什么理由虚度人生,不精进修法等等呢?所以应该珍惜时间,真的要好好修法。
(3)观察难得之数
【如经云:“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大雪;而人及天人仅像指甲上的微尘一样。”】非常非常稀少!六道众生从数量的角度来说,人天众生是最少的。我们平常也觉得人也很多,整个地球有多少多少亿人口,但是相对六道众生来对比,人间已经很少了。现在已经进入春季,快要夏季,在外面一个小小的草滩上面,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就这么个小小的范围当中有多少旁生道,恐怕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比我们整个地球上人的数量还多。这就充分地说明三恶道当中的数量已经多得没法再数。所以从总的角度来说,人天众生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其中对佛法生起信心,尤其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的人,更为难得、更为少,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当中去推测就能知道。
六道之中人道众生本已稀少,对佛法生起信心而趋入正道修法者,更是少之又少。】已经少得没法再少了。我们现前是少中又少之中的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难得的果报要用在相对的境之上,从现在开始精进修法,再不能往下拖延时间,以及懈怠等等现象,应该现在就要精进修法。
经过如此细致观察,回忆自己经历的人生旅程,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沉无意义中度过,】像往昔小时候直到现在,多数时间都是在无义当中度过的,这是没得说的。可能这些都是由于宿世业力习气沉重的缘故所致,但如今我们智慧启发的时候,再不跟随着这个懈怠而漂泊,必须做到这一点。
又有多少时间在行持善法呢?如果一生都如此空耗而过,那么恶趣决定是最终的归宿。】真正行持善法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如果一生都如是空耗而过,一生当中都像以前一样走的话,即便是一位相信佛教者,对佛法的信心虽然没有什么可退转,但是从修行的角度已经算不上一个修行者,这样去空耗而过的话,恶趣决定是最终的归宿。即便我们有多么不愿意趋入恶趣,但是由于我们时时播的种子都是恶趣之因,所以最终成熟恶趣之因,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应该现前就要开始精进修法,再不能这样虚度下去。当然,所谓的虚度,人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不去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者,所做的一切都称之为虚度。但是如今我们所说的“虚度”,是站在佛法,比如从世间福报、智慧多方面圆满的基础当中,与它相违的一切都称之为虚度,大概就是这样的。
【让如此宝贵的人身成为堕入恶趣之因,还有比这个更愚痴、更让人心痛的事吗?暇满人身极为难得今已获得,切莫无义虚度光阴,故应精进修持佛法。】应该从今天做起,因为我们以上已知十八种珍宝人身有多么难得,如今难得的人身我们今生巳获得,现前就应该精进修法为要。
《入行论》中说:“已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无惑,除此更无痴。”故唯有努力行持善法,才能不枉此生。】现在就要开始精进修法,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以后在行持善法过程中,时时要铭记当今我们所获得到的这么珍贵人身,应该用在相对的境之上,了知这些道理就是更加珍惜这个人身,把未来更多的时间用在修学佛法之上。这是以上所传讲的人身难得。
2.寿命无常
难得之身我们当今已经获得了,但是若不加以精进修法,无常随时都会夺走我们的生命,比如今天、明天、下个月、明年等等,总有一天我们要从人间消失,这是必定的事情。即便当时我们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还是只能走这一条路。紧接着讲解的是无常之真理。
【人的生命从出生开始便趋向死亡,】就如同今天来说,今天早上离我们死亡的时间有五天的时间,但现在已经到了今天下午,只有四天多一点的时间了,因此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正在往死处靠近。虽然我们说前两天是春天,现在逐渐开始进入夏季,但细致想想,离我们死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所以我们现前再不能这样虚度下去,应该现前就得珍惜时间精进修法。
【任谁都无法把握何时死亡及死于何处,】我们谁都不知道。比如在座所有的众生,我们可能想象的是,如今我也不需要去做这些危险的动作,也不需要去做这样的事,因此我可能死的地方应该是在家里,可能最多也就是老了以后会死等等。但是谁有把握呢?谁有把握我们明天还活在世上,谁有把握我们下个月还活在世上呢?当然,由于无始以来自己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我们总认为可能会活下去。但相信在我们身边已经消失的这些人,他们活着的时候也是如是想象的,他们也想“可能不会死”,但“可能不会死”不一定没有死,他们已经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了,现在该轮到我们在想“可能不会死”。有可能吗?完全没有可能,决定没有可能!可能会死的,这个“可能”是决定会死的,不是“可能”,死于什么时间死于何处,我们都不知道。
前段时间我在外面行走的过程中,路上遇到一些因车祸造成死亡的情景,当时我们在说,这个人今早上出门之前,他决没有想到他今天会死,不管当时他到外面去探亲、出差还是做什么事情,总之在出门之前,他决没有想到这一件事情,但可怕的事情在路途上已发生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时间,现前就开始精进修法。
百年之后,现今之人将无一存于世间。】再过一百年的时候,包括今天刚生的婴儿,到一百年的时候,谁都已经不在世上,包括我们在座的人。从我们在座的人当中来说,再过五十年,最长的时间五十年,大部分都已经不在世上了,这是特定的事!即便当时我们有多么不愿意,就像刚刚所说的,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当时只得走。所以这个可怕的事情尽早降临在我们的身边是特定的事。
【无常并非遥不可及,就在自己呼吸之间。】呼吸一停止的时候就叫死了,你再也无法享受当今你自认为所拥有的一切,已经不属于你的了。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今想着属于自己的时候,也已经不属于自己,这个房间只不过是心里安慰一些,这是我之外,但你和它,你是谁?哪个叫你?这个身体这两个无法合在一起,只不过是一种安慰而已,但在临终的时候更没有自在,所以这个可怕的事情即将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所谓的死亡就在自己呼吸之间。
【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回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恍若隔日,】不要说去寻找一个老年人,就问问自己,从小时候直到现在有多么长的感觉,就好像昨天是小孩子,今天突然变成大人一般。去年的今天直到今年的今天,一年三百六十天已经过去了,这三百六十天虽然时间有三百六十天,在我们的回忆当中恐怕就是昨天,甚至刚刚是昨天,去年的今天突然变成今年的今天般的,时间走得非常快!余下的时间还有多少个三百六十天呢?因此我们应该精进修学佛法,再不能拖延时间。
仿佛刹那间就到了今天,而风烛残年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死魔之主刹那逼近,这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之事实。】】就像刚刚所说的,即便我们现前的官位有多高,平常从事自己事业当中做的有多么大,在家中你的地位有多么高,平常亲朋好友有多么多等等,总之到达临终这一时刻一切都结束了,所有所有一切对你不会带来丝毫之快乐。所以到达这一时刻,还是要凭自己生前所修持的法来面对这一切,若是生前精进修过法的人更不用谈了。
我给你们讲过很多公案,我们家乡的一位老和尚,当时说他今年就不打算走了,到了明年再说等等,神识有多么自在!我在亚青寺禅堂的时候,那位老和尚病情那么严重的时候,说出来的这一句话有多么自在!
我们家乡以前还有个老和尚,有一次他们家人去给他送一些闭关期间用的食品,当时这位老和尚告诉他们家人,你们能不能明天把两百斤的青稞磨成粉拖到他这儿来,他有件事情可做,他有点用处,你们把这两百多斤的米磨成粉拿到这来。
第二天,他们家人把两百斤的青稞炒完以后磨成粉,就是糌粑,拿到老和尚身边。老和尚说,从今天开始算起,到一个月的时候,不要早来也不要迟来,一个月的时候你们就到这来看我,这段时间谁都不要来见我,因为这段时间我的闭关可能会比平常更严格一些,因此即便你们过来的话,可能我也无法与你们交往,所以这段时间谁都不要过来。
家人也不知道这位老和尚是什么意思,他们也遵照这位老和尚的话,从今天开始直到三十天的那天再来看老和尚。那段时间谁也不知道,因为这个山沟里头只有这个老和尚,所以老和尚就把所有两百多斤的糌粑也就是青稞面,把它揉成一些糌粑坨,要不有时布施给旁边的这些鸟类,有时候布施给水中的这些鱼类,总之在一个月当中,可能平常就做一些这样的布施和上供。
到了二十九天的时候,他们家有一个侄儿有一次出牧场,因为牧场的家天天都是移动的,在移动到一个地方之时,他就要回到他们有房子的地方。老和尚的侄儿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想,我还是回去看看我的舅舅吧。就这样,二十九天那天,他从那边弯过来看舅舅,当他快要到那个老和尚居住的地方,看见老和尚的门窗全都打开着,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家的侄儿在那边一看,老和尚就坐在一个很薄的垫子上,身体直直的已经圆寂了,旁边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没有了。他们家的侄儿以为是不是谁打劫了,就急忙跑回家里说老和尚已经圆寂了。家里人都跑到这边一看,老和尚已经圆寂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圆寂的。因为藏地老和尚平常有一种习惯,把日历放在旁边,每到一天的时候,今天一号的时候,拿个红纸就贴到一号,又到二号的时候,又把它搬到二号,就这样。从三十号那天往上算,大概在二十三号那天就没有移动过,也就是说,他圆寂已经有七天的时间了。
我们平常在讲解成就的时候,有时候用三个禅定夜、五个禅定夜、七个禅定夜,有时候三天、五天、七天,如是安住这样奇迹的事情也挺多的,总之老和尚已经圆寂七天了。这时候他们想旁边所有的东西到哪里了,发现老和尚在圆寂之前,把所有的东西已经搬到另一个修行的场所,全都放在那边,自己圆寂的地方,下面只放着一个很薄的垫子,把所有的法衣一穿上就圆寂了,就这么自在!
从这些公案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历代及近代这些老和尚,由于生前精进修法的缘故,有多么自在!像类似这样的现象非常非常多。小时候我们家乡寺院当中,也有很多个老和尚类似这样的显现,非常多。
还有一位老和尚也是牧区的一位老和尚,那位老和尚已经七十多岁了,到六七月份天气非常热的时候,因为牧区平常要跟随着牛一起搬来搬去,他不能在一个地方固定建一个房子,所以都是搭的帐篷。到六七月份的时候,本来天气已经热了,再加上高原地方紫外线强,所以帐篷里头的温度也至少有三十多度,没有四十度,也有三十多度,非常非常热!有一天老和尚告诉家人,你们能不能把我所有的旧衣服都洗一下,因为牧区老和尚一般不像农区的人一样那么干净,所以他们就觉得,老和尚今年为什么突然和以前不一样了?他的衣服都得洗呢?反正他们家人也不敢问什么,大家就遵照老和尚的话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了。洗干净以后,老和尚全都叠在那边。
有一天早上,老和尚提前把自己该念的经全都念完,他把家人全都叫过来,家人一进小帐篷的时候,看见老和尚好像要走的这么一个现象,经书也已经全包起来了,上面供的护法杯里面的这些茶已经倒出来,这个已经立在上面,所以认为好像这个老和尚要走的样子,下面垫子也只放下一个垫子,法衣等等全都穿上,都想这老和尚干嘛,身体又那么好。老和尚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再继续住下去恐怕只能连累你们,没多大意义了,所以他准备今天走。他旁边有个很傻的侄女问:你去哪里?年龄这么大你去哪里呢?她有一个弟弟告诉她,不是,这个老和尚说他就要圆寂了。这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哭,老和尚说,你们不要这么哭,因为我已经在家七十多年了,现在继续下去也没多大意义,你们天天早上给我送饭,中午送饭,晚上送饭,我老了走动也很不方便,所以现在是该走的时候了,紧接着说你们家人不要哭,就把自己平常吃的剩下的一些糌粑、酥油和一些奶渣子,就把这个糌粑给他的弟弟说,好了,现在我作为一个老和尚,平常不到外面去做佛事的缘故,也没有什么财产,留下这半袋糌粑,反正都是家人,就作为一个礼品送给你,以后你就吃它吧。又告诉他的侄女,从他开始直到现在,一直都是你在护持着他,实际上我应该给你留一些资产,但现在我老和尚什么都没有,留下的就是酥油和奶渣,也是你们给我的,现在我把它留给你,所以这也是一个礼品。紧接着你们也不要哭,我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该走的时候了。这时候告诫他们,现在你们也不要哭,也别说什么话,可以出去了,把我的帐篷门关上,五分钟的时间,你们不要在外面闹闹吵吵就可以了。就这样老和尚就面对着东方圆寂了,就这么圆寂了。
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个小帐篷里头的温度至少有三十六度以上,据说当时老和尚们到他身边的时候,不要说是臭的味道,而是越来越香。平常老和尚由于年龄太大的缘故,脸上都是皱纹,当一圆寂的时候,突然变成一个童子般的脸,一点都看不见他的这些皱纹,眼睛也张着,只不过没有呼吸和心跳之外,就像一个非常正常的人,就这么打坐着眼睛也睁开着。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旁边很多老和尚,因为我们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也没有那么多高僧大德,当时这些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唤醒这个禅定夜的有很多仪轨方式,但也不懂,所以全都跪在这位已经圆寂老和尚面前说,你现前想去哪个刹土就去吧,因为这么热的天气之下,你已经七天还是这样等等……他们就做了一些祈请。到了下午的时候,圆寂老和尚的头慢慢慢慢低下来,两个鼻孔里出现红白菩提,完全示现了已经圆寂的现象,这七天里那个帐篷里香得可不得了!
我在《普遍胜利》当中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这位老和尚叫甲琼老和尚,后期我们去把他埋在下面,当时动物把上面的草皮已经挖掉了,所以当时我跟随着一个和尚去看的时候,那些肉正在腐烂期间。那时候我很小,因为当时小孩子也很纯真,臭就是臭,香就是香,但是我眼看见的这些,都是那些肉在往下掉,但一点臭味都没有。那时候我怎么能闻到这个味道呢,因为我旁边的那个老和尚告诉我,你去看看他的头上说不定有文字佛像等等,你拿着布去擦,因为这些都已经开始在腐烂。我就拿着一个布在上面擦,看有没有什么文字,有没有什么佛像,所以就对着他的那些腐烂的肉很近很近,但一点臭味都没有。
但这些我们只讲解功德,我们现前所讲解的是像这些高僧大德临终的时候有多么自在。人活在世上应该得这样,今生要快乐,临终的时候自在,未来的时候获得西方极乐世界,这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要不今生即便有多么快乐,在我们的面前,在我们的回忆当中,就如同流星般一下就过去了。比如从小直到现在,你是活在世上最快乐的这几十年,但是对于今天来说又得到多少呢?还不是已变成回忆了,以前我舒服过也快乐过等等,所以我们现前应该面对现实,要获得大自在。
大多数人会不以为然地认为: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一个人都会死的,没有什么可稀奇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但是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谁又想到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呢?我们先举个例子,生老病死是人间的规律,一个人在医院没有查出他有什么疾病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好,但当一进医院说,他已经晚期病情很严重的时候,为什么突然倒在地上呢?不是说生老病死是人间的规律吗?你已经病了,这也是规律,为什么这么恐惧呢?这没有什么稀奇嘛!但不是的,平常没有什么这种灾难的时候,总觉得这只是一个言语,说出来就说出来,实际上心里想都没有想过。但是真正已经降临在你身边的时候,它不是大自然的规律,好像所有一切灾难都降临在你的身边,这时候就会喊天不公平,地不公平等等。所以我们时时要面对现实,决不能用言语欺骗自己。
何必活着的时候就要思维这个无奈必然之事,徒添无谓之烦恼。】天啊,还没有死之前天天想无常,天呐!多么恐惧啊,何必还要去添个烦恼。因为不添加烦恼的缘故,你现前不会精进修法,不会投入修法之中,这样一来到达临终的时候烦恼会更大。所以我们现前如是观想的目的,它并不是说一种“本来是不具有的,只是我们现在在上面添加一个烦恼”,当然不是这样,它是特定的事,也可以说客观的定律。即便你信任它不信任它,相信它不相信它,它一样在我们面前生效,谁也逃脱不,那为何我们不提前面对它呢?就像刚刚所说的,如果我们到一个荒野的地方旅游,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准备,带上足够的水和足够的干粮,去准备这些东西呢?因为等两天你必须去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像刚刚所说的,我们现前必须这么去观想,若是不这么观想的话,最终得来的是更大的烦恼。
世上所有一切众生真的都不怕死吗?没有一个不怕死的人,都吓得不得了。比如说吧,是不是很不怕死,当他在过节的时候你给他送个礼,要不送个钟表,即便你这个钟有多么贵,表多么贵,他可能气得不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怕死啊,送钟送钟就是叫你快死的意思,如果真的要是连这样一个缘起都这么恐惧,那么真正面对无常的时候,他内心有多么痛苦!这就充分地说明我们原形是非常非常脆弱的!现前决定不能以这样的言语以及一些欺骗之词来掩盖自己,现前可能欺骗得了自己,但是面对临终之时,你的原形必定会呈现,所以应该时时观想无常为要。
然而一旦死主降临于自己身上,这从未有过的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坦然承受呢?】说无常来了,好的,这也是我一生等待的这么一件事情,没什么恐惧的,类似这样你见到过多少人?以前喇嘛仁波切讲过这样一个公案,多科下区有两个和尚从小开始依止导师,他们一起在幽静山林打坐。到老的时候,有一个老和尚得了病,病情很严重,即将要圆寂这一时候,老和尚口中一直都说今天很难受很难受。另一个老和尚从另一个帐篷里出来在他耳边说,“你可不能现在说难受,今天可能是我们一生等待的事情,今天可能要呈现,你可不能这么脆弱。”这个老和尚一听见这句话说“知道了”,他再也不说难受,就这么圆寂了!现前世上有多少个人就像这位老和尚,当听到这一件事情更加喜悦地离开这个世间。若是当时有人告诉你可能要死了,不要说是病魔夺走他的生命,吓得可能自己把自己的寿命给夺走了,所以我们应该现前面对这些。
那时只有双手抓胸,欲哭无泪,自己所喜爱所执著世间的一切皆远离自己而去,谁不悲怅!】那时候谁心里不痛苦?不可能的,不可能。所以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时时要观想无常,让自己在修行上面更加精进为要。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修行能不能精进完全取决于共同法之上,因为如是所传讲的共同法都是客观的定律,我们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的事情而在上面添加这么一个烦恼,当然不是,全都是客观的定律。所以我们现前要坦然去面对,到达临终这一时刻就能获得自在,就像历代高僧大德一般。类似这样的公案我们以上已经讲过很多,像这样非常非常多,可以阅读一下各式各样传承历代高僧大德的一些传记即知。          
大概就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已经讲到寿命无常,今天恐怕讲不完寿命无常,但不要急,慢慢讲着走。总的来说,要记住刚刚所说的这些道理,这些都非常重要!别想到今天讲无常多恐惧。对,从某种角度来说,必须让自己产生一种恐惧感,有恐惧说明自己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我们现前应该寻找把握的力量,此时这就知道精进修法的重要性。要不,若没有看见自己脆弱的一面,总觉得自己非常伟大,如今在社会当中地位又高,从事事业多方面条件又成熟,相对来说也有一些烦恼的事情,但还是算是一个成功人士。只要有一些困难,旁边的亲朋好友都会跑到你身边来帮助你,旁边也有很多亲人,作为一个父母,有很多孝顺的儿女,作为儿女有非常慈祥的父母等等。但现前,也就是说暂时可能你拥有一切,但这个所拥有的一切能延续到多长时间,我们真没有把握。明天一切都结束也有可能性,后天一切都结束也有可能性,类似这样的显现天天都在呈现。
如今这个时代,由于信息发达的缘故,所以我们平常能听见、能看见很多很多人,一个接着一个都离我们远去了,这充分地告诫我们也应该早点做好准备。因为早点做好准备,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的时候,也是从今天开始让自己幸福起来。因为刚刚所说,若不加以精进修法就不能消尽自己的烦恼,现实生活当中也不会快乐;若不加以精进修法消尽自己的烦恼,临终的时候恐怕不能自在;若现在不加以精进修法消尽烦恼,未来的时候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三世能否获得快乐,完全取决于你能否精进修法之上,精进修法的前提必须具有共同外前行,这些都是一个因果关系,前面的因是必不可缺少的,应该如是修学。
记得当时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传讲不同教法期间说,每天所传讲的法,回去的时候应该多做一些思考,尤其就两天所传讲的,并不像一个老人给小孩子讲故事一般,一切都推到他人身上。比如我们平常在看电视的时候,上面有很多战争片,这个人打死了,那个人站起来等等,好像这个人死了,那个人死了,如果对我们一点都没有无常的感觉,这就说明什么呢?我们把一切都推到他的身上,好像自己和他没关系。但现前可不能这样去观想,我们所看见的一切,现在可能没关系,但迟早有关系,这种可怕的事今天不呈现,明天可能会呈现,后天可能会呈现。就像刚刚所说的,今天明天不呈现,五十年之内呈现是特定的事情,即便我们有多么不愿意,所以我们现前应该加以精进修法为要。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传讲的法,这两天先暂时这样讲下去,因为这两天讲解的是共同法,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到后期讲解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的时候,可能会更高一点,尤其是刚入门的信众听起来可能也有一些陌生的地方,但不要紧,以前没有看过上师瑜伽导修,尽可能多看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跟随着我们这两天讲解的课程般,你就可以提前往前面看,这样一来讲的过程中接受能力更强一些。若已经看过并且在修行之上的信众,只有等待着即可,原因是,即便怎么说,我们在这段时间修行也有一定的感受。大概就是这样,今天就讲这么多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们有几个人真修到静?

我们有几个人真修到静?

南怀瑾先生 

如何先取至静呢?如何能达到静呢?大家学打坐,有谁真达到静呢?恐怕没有,越坐越闹倒是真的。唉唷!脚痛,头涨,妄念又来了。为什么不能达到静?因为没有方法,修行的法门没有专一,真专一,这一切都没有了。例如念佛也一样,心心念念在佛号上,阿弥陀佛,念到阿就定住了,两个小时以后才念出弥字,中间没有杂念,也没有身体的感觉,那才算是念佛专一了。 

告诉各位,这些都是法门,就看你们的智慧够不够。我现在那么明白跟你们讲,你若等闲视之,那就错了。刚才讲专一,专一到极点,把杂念、妄想都打下去了,把念佛这一念停住了,或者某一个观念停住了,这样才达到静。我问你,至静你做到了?其实,中国的老子也讲过至静,“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生命的根本是静,静到了极点,才能够把握住生命的真谛,才能够恢复生命的本能。无论念佛也好,修止观也好,要先专一,才能修到静,静还不算,要达到“至静”,但是,我们有几个人真修到静?真修到静,则忘掉身体了,也的确可以祛病,因为静到极点,病也空了,受也空了,苦的感觉也没有了。很多人打起坐来,这里痛,那里痛,都在苦受之中,哪里静得了?真静的话,病苦也静了,烦恼也静了,妄想也静了。

讲到静,一般人都会想到打坐,打坐只是修静的一种练习,打坐本身并不一定是静。真正的静必须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觉,心念不动了。其实心念不动这个话是不对的,应该说心念静下来了。心念静下来,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觉,并不是无知。什么都不知那是昏沉,大昏沉!平常打坐所谓气脉发动,感觉舒服不舒服,这些是生理的反应,有此反应,已经不是静了,那是慢慢向静的路上走。

静到后来,身体的感觉都没有了,静到什么样子呢?只能勉强以“万里晴空”作比方,没有一点云,没有一丝妄念,这才是静的境界。话讲起来很简单,有人一生,甚至好几生,能不能修到还是个问题。但也不一定,也有人一下子就到了,这也不是这一生修来的,那是过去前几辈子积累而来。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9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9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在这次传讲《上师瑜伽导修》期间,我们把整个上师瑜伽修法分为总说和细讲两个部分,第一以上讲完,此讲解的是第二。第二步总分为四种精要法: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第一了知传承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以上讲完,现前所讲解的是第二通达方便。通达方便总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第一部和第二部分以上讲完,现在所讲的是第三个部分,也就是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总分为四厌离法: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

前三个部分以上讲完,今天所传讲的是业之因果,每当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传讲一个科判呢?目的就在于平常修学上师瑜伽的时候应该如是了知为妙。要不平常修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些要点,虽然说是在修上师瑜伽,甚至也打着修上师瑜伽的旗号,但是最终没能像无上窍诀大圆满般,迅速让见解增长、烦恼消尽、功德赤裸,这些都充分地告诫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可能不圆满的原因所致,所以必须得懂。
这次所传讲的前行之前行要具两个条件,但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第二入座前行分为三个要点:身要、气要和意要,但这个也并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当然在做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得了的,这一点我们在讲入座前行的时候,按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对弟子们的要求般,我们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即便是身要,也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得圆满,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

当然,初次开始修学期间,相信在短短一段时间,不要说是令自己的内心清净,恐怕这一段时间,要不是痛,要不感觉到昏沉和掉举时时侵犯自己的心相续,感觉到自己没法修行,但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是初步阶段。尤其是这段时间,仅仅身要就需要一段时间去修练,也就是说要变成一种习惯,所以它都需要一段时间,其外的这些就更不用谈了。因此在实修过程中,决不能把成就的时间看得太近。当然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它并没有什么时间的局限,但是如今未法时代,由于我们烦恼习气沉重的缘故,如果像法中所传讲般,当下消尽烦恼,功德圆满也很难所言,因此要懂得这些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对共同前行的重要性,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共同前行非常非常重要,它不光是平常有懈怠、拖延时间的时候如是观修四厌离法,甚至每当在修行之前也需要这样。因为作为初次进入佛门的一位信众,平常被昏沉或掉举,被习气和烦恼束缚我们的心相续,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与正法相违的一些心念、行为等等也很正常,这时我们必须以共同四厌离法来消尽一切烦恼,因为它是直接对治烦恼的一种方便,这是必不可缺少的。

初次修学期间,总觉得这只是文字上的解释,也没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但需要记住的是,文字上面的解释,光从文字上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如今如是闻思的目的,就在于把闻思上面的这些道理一一纳入心相续,自己的心相续何时已变成文字道理的时候,你才算圆满。在没有达到之前时时都得去观修,不懂的地方还要翻阅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并且还要落实到行为当中一一去造行。

但这些都是昨天以上所传讲的,尤其是观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要断绝今生对轮回的贪执,必须依靠观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来断绝;要断绝对未来轮回的贪执,必须依靠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来断除。总之观四厌离法就是为了对治贪执今生和未来一切轮回之显现的一种对治力,因此它是非常殊胜的一部教言。这一点我们这次传讲的时候,主要是站在上师瑜伽导修修学之中讲解的,但这些只是作为一个方便传讲,所以,即便是文字,还是解释,虽然并不是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共同前行可以轻视。

今天我们开始讲业之因果,业之因果也就是告诫我们,由于我们宿世所造的不同业力而今生受着不同的果报。比如宿世所造的一切都是善因,今生就可以享受很多快乐福报;宿世所造的一切都是恶业,今生就要遭受很多很多痛苦,这就叫业之因果。这是特定的,谁也改变不了的事情,如同汉地有一句话“种瓜得瓜”,这个因果关系永远颠倒不了,以下我们开始讲解业之因果。

4.业之因果
【六道众生由造善恶业因而感受苦乐果报;】所有一切众生,如今我们所显现的一切都是宿世所造的因。高兴的时候,并不会想到这是宿世造的善因而得到的果报,但是当有一些不顺心、烦恼的事情,当时就会怪这个、怪那个。细致想想,若是怪的话,就怪无始以来造的恶业,若以前你没有这个造恶业的因,今生决不会遭受这样的果报,包括我们平常在行走过程中遇到一些小小的灾难,比如脚一崴,这两天脚就很不方便,这些都说明宿世你造过这样的恶业。若不是这样的话,今生决不会遭受这样的痛苦,因此应该一一知道是前世的因造成今生这样的果报。如今我们不管是造善还是恶因的时候,临时因缘不成熟的缘故,虽然无法感受到果报,但是不久的将来呈现果报是特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它,因此应该断恶取善,时时都要做到这一点。刚刚所传讲的就是这些道理都是从总括的角度讲解,至于细节支分我们下面也稍微讲解一些。

【转生恶趣或善趣,亦唯由业力牵引,如是无误取舍因果为要。】能不能获得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获得善趣,会不会堕入到三恶趣,完全取决于所造的这个业来牵引,一切取决于它。如今我们所行持一切善法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这个因果关系,要时时铭记这一点。比如当今我们在享受果报期间,有不顺心的事情,有时候心里很烦恼,但这些都是宿世造的恶因所致。若是宿世造过善因的话,今生会享受很多很多快乐之福报,这时候若是怨的话,就得怨前世为何自己去造这样的恶因。

记得好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汉地的时候,有一个刚入门的信众问我:“如今作为一个初次信仰佛教徒,进入佛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当然,要信任因果,若要信任因果,必须得相信有前世和后世。”他说:“若是相信有前世和后世的话,我们现前又无法回忆到前世自己是谁,怎么又能说明我们有一个前世呢?如今还没有死亡,怎么又能说明我们还会有一个未来呢?”所以当时这位刚入门的这个人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平常不仅仅在自己面前也会出现这样的疑问,我相信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刚入门,甚至对佛法不了解的人,在讲解因果关系的时候也会问我们同样的一个道理。这时候铭记这一点,如今在世上能忆念到自己前世是谁的人比比皆是,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甚至国外像这样奇迹的事情也很多很多。
就像我们平常所讲解的,以前我在英国一个杂志上看到一个英国小孩子,小时候会说话的时候,他就说,他不是这个家庭的,他的家在某某一个地方,他的妻子叫什么名字,他有几个小孩子等等。后期由于他所生的地方离他所说的这个地方很遥远,政府为了看这个小孩子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后面提供方便这么去寻找的时候,真正找到这么一个家庭。后期据说这个家庭的母亲,就是他前世的妻子来看这个小孩子的时候,小孩子一头扎进他的怀中说:“我的妻子。”

像类似这样的显现,如今在世上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非常非常多。但是对我们来说,恐怕我们都觉得,我不能忆念到我前世是谁,我又怎么能证明我有前世呢?我们现前虽然不能忆念到我们前世是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就在受前世的果报。若要不是在受前世的果报,今生在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等的现象呢?比如同样在追求生活,同样在追求事业,为什么得到的结果还会有些好、有些坏呢?类似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在大人面前时时具有。

但这些可能有时候会说,由于智慧薄弱,有些智慧高,有些智慧弱,要不多方面一些条件原因所致。那我们从小孩子那时候说起,像有些小孩子刚开始会说话,能行走的时候,有些小孩子非常善良。比如有些小孩子见到父母在杀生的时候,还在旁边哭,说不要杀生,能不能把这个生放回大自然之中等等,类似这样奇迹的事情在人间比比皆是。像有些小孩子天生就爱杀生,不仅仅父母杀生的时候要求父母能不能这个生我来杀,甚至有时候在外面看见一个小小的昆虫,对他没有什么伤害,他也要到前面去把它踩死等等,类似这样的现象也挺多。像有些小孩子,即便他家庭条件有多么成熟,比如在学校里同桌的两个小孩子,有一个小孩子家中条件比另一个小孩子的家庭条件更好,但是这个家庭条件好的小孩子有时候手很不干净,他要跑到旁边,有时候偷偷他人的笔,偷偷他人的本等等。难道他真正缺这些笔和本吗?不是的,他的条件可能比其他条件好得多,但难道这个偷是父母教他的吗?是老师教他的吗?都不是的!他天生就这么一个习气,看见什么东西就想拿走,有些事情并不是他自己能控制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像有些小孩子天生就爱说谎,这个事情明明不是这样的,他就说个谎;有些小孩子天生就非常正直,说什么话永远不会打妄语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也挺多的,像这样现象平常在小孩子当中多得不得了。

当然,我们现前在从事自己事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很多,有时候自己感觉这件事情应该能成功,但还是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左右着我们,这个无形的力量是什么呢?就是前世造的业,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福报。若是这个福报很弱的话,今生即便其他的条件有多么成熟,这件事情成功的效率决不会很高。若是你具备有这样的因缘,今天多方面条件也不是那么很好,但是还是成功了。像这样奇迹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所以如今在世上,人们把它称之为运气好与坏。什么是运气呢?恐怕世上没一个人会讲出什么叫运气,说白了,还是讲解因果道理,这个只有靠佛法来解释,因为它是个无形的力量。

你所谓的这个运气,是真凭自己的智慧吗?好像也不是啊!我们先举个例子,如今在世上所有的官员以及从事着不同企业的大老板,他们真正才有这样的头脑,他们才唯一能做到这件事情,但我相信世上比他们大脑更好的人多的是,但为何他们不行,而这些人行呢?因为这些人天生就有福报,这个福报,这个运气很好。什么是运气呢?还是宿世修来的福报,不得不用因果关系来解释这个道理,要不无法解释。

我们刚刚所说过,虽然我们现前不能忆念自己前世为谁,但是现前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在受前世的果报,要不世上永远不会有这样不平等的现象。如果没有前世造的业,没有这个力量飘动着今生的话,那么今生根据自己所造的缘而呈现这样的效率,付出代价越多的人得到的就会更多,付出代价越少的人得到的就越少。但世上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想想,乞丐和一个正常的人对比,乞丐付出的代价,我想乞丐一天付出的代价,恐怕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月都不需要经历那么大的苦行,但是乞丐最终得到也只是一碗饭。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受前世的果报。

虽然我们现前还没有死亡,但是未来就如同昨天晚上的梦境一般。昨晚上你在睡觉的时候,人躺在床上,但是你的意识已经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当中。当时你所睡觉的地方只有几平方米的地方,但是晚上进入梦境的时候可以装下五千甚至更多的大象在你身边都行,所以完全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当中。这如同未来的境界一般,与昨晚上的梦境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当时有呼吸和没有呼吸的区分之外,就如同昨晚上的梦境。

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你今生有没有成就的希望、机会,就取决于自己的梦境。晚上做梦的时候,要是梦中能得到自在,成就就在眼前,因为未来好比梦境,梦境能达到自在,未来就能自在。我们把梦境分为下等根机、中等根机和上等根机之境界,但这些当然也取决于座上和座下用功的力量。这些在讲解梦境中阴的时候会讲授,虽然当时也会讲解一些观想方法等等,但是要记住,这些观想都在于昼天的时候一种修法。因为进入梦境的时候,若是前面没有很好的力量,就会完全进入另一个世界当中,就无法获得自在,所以未来如同梦境一般。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为什么未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比如在梦里眼前呈现不同的形象,当你认识一切皆为梦境、梦相的时候,在睡眠之中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时候,这些梦还会损害到你的心相续吗?也就是说,它会让你遭受痛苦,它会让你内心产生一些起伏的现象吗?不会的。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皆为虚幻,这时候还可以改变梦境,所以天天所说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也不在某一个据点之上,只要具备这个条件者,当你一忆念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眼前。

我平常也告诫很多居士甚至出家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出家人和居士,他们平常到西方极乐世界如同逛邻居家一般那么轻松,因为他在梦中已达到自在的缘故,可以把这些梦转变。比如前面有这样的梦境,当你认识到一切虚幻的当下,可以改变这种梦境呈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谁去设计,也不需要谁去打造,它是一种清净心的显现,是本具有的,所以就在眼前!像类似这样的显现非常非常多,我相信平常修行很好的弟子们,自己也有类似的感觉。

由于现前在高原地方修行,相对来说更好一些吧。因为如今在汉地也能见到很多很多很好的修行者,但是多数地方现在把很多佛教的事业当做是一种商业化,就已经变成很多都是商业化。比如早晚要做个早课、晚课等等,可能要走这么一个过程,要不这个寺院是很多人所依止的依处,所以必须示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前面和后面可能有这么一个过程,其外的很多很多事情都已变成商业化,就开始准备门票谁来收,以上这件事情这些人谁来招待等等。

我要讲这个道理的目的在于何处呢?由于高原地方平常修行者很多的缘故,所以我们在高原能听到很多很多类似这样奇迹的一些公案。不管是一些老尼姑,还是一些老居士,甚至年轻的一些修行者,平常也会讲解很多很多奇迹的事情。但这时候的“奇迹”他不会讲解“他今天有什么感觉,看见什么样的境相”等等。当时所传讲的要不是见解、修行、行为和果,甚至也会讲解梦中的自在性等等。我们如今作为一位修行者也应该时时铭记这一点,我相信什么样的理论永远打不破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因为这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坚定之信,因为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本身就是这样的。刚刚已经说过,虽然我们现前没有死亡,但是死亡如同梦境一般,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一个现象。
前段时间我又看到国外一个博士,就是一个科学家,他聚集了三、四十人的志愿者,让他们当时服一种药,是他自己制造的一个药,自己也已经做了很多次实验。服药后,大概三十秒钟时间就会活过来,但在三十秒时间当中就如同一个死人,脉搏也已经停止,心脏跳动也停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可能这个人已经死了。他就看看这一段时间醒来的时候,在他们的感觉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从三、四十个志愿者后期得出来的结论来看,有些说他看见什么这样那样等等。如是测验的目的就告诫我们,未来为什么会具有,原因就在此上。以后如是去观想,我相信我们对佛法的信心会越来越增上,因为觉得它就是客观的定律,谁也改变不了它。就如同我们现前渴的时候喝水能解渴一般,站在众生的立场之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淡水可以解渴,就是这样,所以应该时时取舍因果为要。
【修行者须知,以众生各自所积累的善恶之业为因,而导致转生于轮回的善恶趣中。】但这一点作为一切修行者都已认知。因此,我们从初次进入佛门期间,小小的一件善事也得去取,小小的一件恶事也尽量去舍,因为一个小小的善事可能令你获得西方极乐世界,一个小小的恶业可能会让你堕入三恶趣,所以决不能这时候去轻视小的善事。像类似这样的显现等等,决不能这样,应该从小开始做起。
从因果的角度,往昔《普贤上师言教》当中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个人用泥捏了一个佛像,他想,如今这个世上很多众生都很可怜,虽然很多人都对佛法生起信心,但难免在外出内心散乱的时候,很难对佛生起信心,因此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方便,所以他用泥捏了一个佛像放在路边上,每当谁看见佛的时候都会生起一个恭敬心——这儿有个佛。就像我们平常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前面见到有个佛像,前面虽然心思散乱,但当一见到佛像就会恭敬,这时候你的这个信心会提起,正念会提起来。因此为了让众多信众得到这么好的一个善缘,所以他就用泥捏了个佛像就放在那边。就这样,很多人就在旁边走来走去。
又紧接着来了一个人,他想,这个佛像捏的很好,这么好就这样放在路边,万一要是下个雨那该怎么办呢?可能这个佛像明天就变成一个土,就没有这个佛像的庄严形象了,所以他想应该上面用个什么东西给他盖一下。他就在旁边找啊找,什么都没找到,只找到一个破鞋,非常肮脏的一个破鞋,放在那边,甩在那边。他把破鞋拿过来放在佛的头上,就用这个破鞋把他盖住。因为他内心想的是,这么庄严的佛像,上面若没有一个东西盖住,今天晚上若下个雨的话,明天庄严的佛像形象就没了,所以他就用破鞋放在上面。
又过两天,从那边过来一个人,一看见这么庄严的佛像之上还放个破鞋,多肮脏,所以他又把这个破鞋扔了。第一个捏佛像的,第二个在上面放破鞋的,第三个扔破鞋的,虽然他们都是在行走过程中同时办的一个小小之善行,但是最终获得很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以后在从事一切善法期间,也不要仅仅想到这是一个大善我得去做,小善反正就是很小的事情能做就做,做不了就算了等等,能做得到的话尽量多做一些。所以刚刚所说的,以众生各自所积累之善恶之业为因,而导致转生为轮回之善恶趣中。
轮回是由业而生,】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所谓的轮回树立在形象之上、平常遭受一切痛苦之中。但如今我们作为修行者时时要铭记心中,所谓的轮回就是这个起心动念,因为它是漂泊轮回之根本。平常在闻思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意念,有时候转变成二法来讲解,叫能所二取,三法的时候叫身口意三门,五法的时候叫五蕴,六聚、十二处、十八界、二十随烦恼、五十一心所法、八万四千个烦恼来传讲。当然多数都站在五十一心所法当中讲解什么叫逆缘,怎么树立顺缘等等,虽然支分很多种,但是若是摄收到一法当中,就是这个起心动念。因此一切轮回显现都来源于这个起心动念,就是这个意念,所以平常要认识到就是这个意念。这个“业”指的是什么呢?这个意念是什么造成呢?因为它是贪嗔痴形成的很多很多识聚聚集成的这么一个心态,这就叫“由业而生”。
并且感受业的果报。】就是由于前世已造下这样的业,今生才遭受如是这样的果报。【转生到善趣或恶趣没有其他作者,也不是偶尔的因缘所生,】而都是前世所造的业而呈现今生之果报,这是特定的事。【因此应当随时随地观察善不善之因果,断除一切不善业而行持一切善法。】时时得这样。
我们平常也可以多阅读一些像《百业经》,类似讲解因果方面的很多很多教言,都可以去阅读一些,这些比《上师瑜伽导修》里面所传讲的业之因果之教言更多一点。像《普贤上师言教》、《圣者言教》、《前行备忘录》、《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里面讲的很细致,所以我们当然可以阅读一些这方面。不管从教证、理证,还是公案当中,更加认识到因果不虚的道理。总之,时时要断除不善业而行持善法。
此中十不善业,其每一种不善业复各有四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这个我昨天也少许说过,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信众,不管初次进入佛门期间所信仰的是南传佛教——小乘教法,还是汉传佛教——大乘教法,还是藏传佛教——密乘。总之我相信我们平常也阅读过众多因果不虚的一些教言,甚至也听过很多导师在传讲因果不虚之教言,总之对因果不虚之道理应该有所了解。但是我们今天再传讲一些,我相信以后在修行过程中,尤其在面对自己生活和事业当中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你不会怨天,也不会怨地,而会怨自己无始以来习气与烦恼,知道该怎么去对治。如是了解的话,你的内心不必像以前那么烦恼,甚至如是行持善法,你以后不顺心的事情以及烦恼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解因果道理的主要目的。
我们刚刚所说的,不管是十不善业,还是十善业,它都各有四种果报,我们首先从十善业当中的放生来讲解。如果你以前是一个放生的信徒,最终异熟果报会获得三善趣,比如人间、天堂等等。若是获得人间的话,第二就要受“等流果”,等流果有“用等流果”和“受等流果”。由于你以上是一个放生的行善者,所以在受第二“等流果”的时候,第一“用等流果”,你从小时候心地非常善良,就像我们平常所讲解的,有些小孩子小时候就心地非常善良,尤其对于放生方面很感兴趣,看见父母杀生的时候也希望父母不要去杀生,甚至自己平常看见一些小小的动物也会放回大自然。这些是什么习气呢?刚刚所说的,他决定前世是行持放生善业的一位修行者,若不是,今生决不会有这种“用等流果”。第二“受等流果”,前世由于放生的缘故,今生他从小时候开始就是无病长寿的一个小孩子,没有什么病,尤其是寿命非常长,就这样。
紧接着他还会有“士用果”,“士用果”会呈现在他的地处,比如生长得地方什么都丰收的一个地方,四季非常美,尤其也没有什么战争,一切都很好的地方,会投生在这样的一些圣地,这就是“士用果”。由于前世放生从事善行的原因,即便环境也会投生到很好的环境当中。“增上果”指的是,由于前世已经放过生,今生也具备这样的习气,时时放生,这个功德越来越增上,究竟可以获得佛果位。这就是仅仅以放生作为一个例子而讲解四种果报。
刚刚所讲解的是他的顺缘,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解,他的逆缘是杀生。比如一个人以前是杀生者,天天都杀生。他杀生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投生到三恶趣,尤其是地狱遭受痛苦,这就是第一个异熟果报,就要遭受地狱之痛苦。在地狱遭受很多很多年以后,即便能从地狱当中稍微脱落,比如获得一些人身的话,紧接着就要受第二种果报,就是“等流果”。“等流果”就如同刚刚所说的,第一是“用等流果”,由于他前世是杀生者,这个习气仍旧存在的缘故,小时候开始他就有杀生的这种念,看见什么东西,他心里起的都是要杀掉它,即便是小小的昆虫,自己能做得到的尽量去杀这些众生,因为他以前杀生的习气仍旧存在,这是“用等流果”。
受等流果,由于他以前杀生的业力,今生在等流果之上遭受果报,他从小开始可能是多病,甚至寿命是很短的人,甚至像这样的人还招来他人的伤害。比如这个人今天在外面行走的过程中遇到几个仇家,又被剁了几刀,要不被谁杀了等等,决定他前世杀过很多很多生,因为在遭受这样的果报,这是第二。
第三是士用果,树立在地处之上,他生长的这个环境,可能是非常不好的家庭和不好的地方。这种增上果杀生的业力越来越增上,因此最终还会堕入更严重的地狱当中遭受痛苦,这是杀生的业障。
我们再讲解平常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的一些事情。比如有一个家被小偷偷了,很多人就开始怨为什么?是谁?当然知道的前提之下,你把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拿回来就是;不知道的时候,若不懂佛法者天天都在烦恼之中,但是最终并没有得到一点点结果,反而伤害了自己身心,伤害了自己很多很多,这就不合算,这些都是由于不懂佛法的缘故所致。
我们先讲解偷盗,比如一个偷盗者,如果他前世偷盗,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就要遭受第一个异熟果报,会堕入三恶趣,即便从其中脱离获得人身,就要受等流果。等流果有用等流果,用等流果指的是,从小时候开始他就有点手脚不干净,从小小的事情开始就很爱偷他人的东西,要不偷的不是很大,要不在学校里偷旁边同学的一本书、一个笔,反正就这么小小的东西偷来偷去,所以他的手一直都不是很干净。
紧接着还要遭受受等流果,就会遭受他人偷你的家。比如如今很多家庭说,我家昨天晚上进去小偷,偷了多少多少等等。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你前世决定造过这样的业,要不为什么这个小偷偏偏跑到你们家,说是巧合,这也太巧合了吧!这个小偷即便后期我们抓住的时候,他认识吗?谁都不认识,但为什么爬到你们家去呢?所以这些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没有前世的因今生决不会遭受这样的果报。
士用果会呈现在地处之中,比如你的家庭,乃至你所居住的地方可能小偷很多,这个家庭天天被他人偷,会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内心以及被他人(偷)又遭受这样的痛苦等等。尤其是自己平常这个习气不间断的缘故,越来越增上,最终还会堕入三恶趣。所以在遭受这样痛苦的时候,应该时时铭记心中,知道这些都是宿世造的业,应该精进忏悔为要。
一个修行者与他人不同的区别在于此上,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修行以后就变成任人宰割的对象,也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但每当产生这样显现的时候,它的调心方式与一般庸俗是决不同的,类似这样去做,当时遭受痛苦的时候,我相信你内心也知道很多这样的道理,甚至这样继续修行下去,忏悔下去的话,以后遭受这种痛苦的事情会越来越少,甚至不会具有。
像这样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要不平常在一个家庭里,两者之间产生不和睦等等显现的时候,这时候不要怪对方,若是真正怪的话,就多多怪怪自己。一方面可能你现前做的过程中要改变一些,另一方面是宿世造的业力。你宿世没有造过这样的业,今生还会受这样的果报吗?虽然都说一切都来源于他,若是来源于他,起先你们都是一个陌生人,但为什么你偏偏要选择他呢?所以这些都是有因果关系。若是怪就怪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业障,这样去做的话,我相信我们永远不会怪天,也不会怪地,时时怪无始以来自己所造的这种罪业。
尤其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污垢光尊者曰:“未修习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业障,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眼前,但是我们看不见的原因,怪谁呢?怪这个眼睛。当然这个眼睛也来自于业障呈现的眼,因为在讲解顿超的时候,还有四种及五种不同的眼睛,当然也可以怪眼。但是眼来自你的业障,所以还是怪你自己业障,就是被业障阻止西方极乐世界的缘故,我们现前无法呈现西方极乐世界。
为什么历代高僧大德说,当已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呢?是谁给他们打造的呢?没有一个人给他们打造,当内心清净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会呈现在他的面前。因此如今很多很多不顺心的事情,烦恼的事情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这个外缘吗?不会的,来源于你宿世造的因,所以应该多做一些忏悔。至于忏悔,我们平常在修金刚萨埵,甚至平常所从事的一切善行都是为了对治贪嗔痴烦恼,所以应该多学理论、多修法。至于修什么法都是一样的,金刚萨埵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是金刚萨埵,没有丝毫之差异,因此应该多行持善法,这样的话,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我昨天一直给很多居士说,今天我们稍微讲解一下因果之道理,原因就在此上。作为一位导师,我也非常希望,我也非常愿意所有在家居士,出家人更不用谈了,因为我们已经出家,从总的角度来说,内心烦恼应该逐渐消尽,因为你从行为当中,已经从轮回贪嗔痴烦恼当中越来越远离,所以在面对旁边金刚道友等等应该越来越和谐才对,这就不用谈了。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我也非常希望,非常愿意,根据自己现前所拥有的一切,应该做得越来越和谐为妙。有时候一听到谁家又有一些烦恼的时候,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是一个出家人,但是听到下面弟子家里又不和合,有些对修行又造成违缘的时候,我心里也不是很好受。但实际上也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修行者的家庭应该是越来越好才对,作为一个在家居士,由于你们如今不具备很多福报与智慧的缘故,不得不依靠这种方式来从事善法,但相信你成办一个家庭也是为了贪图一个快乐,但为什么形成家庭之后反而产生那么多个战争呢?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尤其很多不顺心、烦恼的事情,当时好像感觉来源于他,细致观想,一切来源于自己。
比如我们到了一个荒野的地方,或者一个沙滩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水,这时候很渴。此时不懂者就会说:“这个鬼地方没有水,我现在渴得要死了!”但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外面没有水的缘故,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是来源你宿世的业力。要不你为什么今天到这个荒野的地方,甚至到这个沙滩的地方?不管是旅游,还是在这边做什么事情,跑到这边来干嘛?世上所有的众生今天这一时间都在渴吗?不,当你在渴的时候,其他人正在喝水。但为什么偏偏渴的是你呢?还不是来源于自己的业障。所以应该多忏悔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业障,多修修法。有时候依靠这种方式去调伏自己的内心,我相信在面对自己的家庭,面对所有一切面前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应该是这样的。
我也在问旁边很多出家人,这段时间我也在讲解一些法,那么我所讲解关于世间方面讲得多一些,还是出世间方面讲得多一些呢?出世间当中关于见解方面讲得多一些,还是修行方面讲得多一些呢?有时候我自己也在反思,应该得这样,不得不这样。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想,尤其我们这次听法的大部分都是居士,在讲解业之因果的过程中如是传讲,不仅仅对你今后调伏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今生来说,家庭和睦一切烦恼消尽也起到切实之作用,应该得这样,所以时时反观自己的过错。
修行好坏有时候说是见解高低,当然也是,另一方面当业力产生的第一瞬间,你是否认识到这是业障,若是认识到,你就是很好的修行者;若没有认识到,跟随着烦恼飘动一阵时间才认识到,你可能是中等;说完全不认识,到了后面一切烦恼消尽再开始和睦的时候,你是下士道,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当时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开玩笑说,据说以前当地有一个老和尚一直都自称自己的见解很高很高。有一天他到一个牧区家去化缘,高原地方牧区由于平常要用这些狗,家里养着的狗要守护他们家的牛羊,所以每家每户外面都拴着几条狗。当时这个老和尚到他们家去化缘的时候,那个狗,因为平常那些狗非常厉害,它就不停地拉绳,拉了几下,绳就断了,就直接扑向老和尚身上,老和尚吓得在地上发抖。他们家人下来把狗撵走,把老和尚慢慢扶到家的时候,老和尚这么长叹了一口气说:“可能就是由于见解太高的原因,现在我不怕了。”都已经怕得,总不可能说一个人昨天怕了一次,今天还在怕,不可能的,是吗?因为我们天天说,我们的心是起伏性的,生起来又消失,一生起来又消失,这是我们心的规律。所以,要是类似这样的话,当然是下品者,就是我们平常在面对自己与佛法相违的一切行为,当一切都结束以后才发现的就是下品者。第一念产生的时候就会把这个心收回来的就是上品者。这个上品,即便现前这位导师赞不赞叹你并不重要,有时候很多修行者就如同小孩子一般,得到一位导师的赞叹当然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如是去运用,相信阎王爷决会给我们打一百分,在面对阎王爷期间,他决定会给我们开一条非常光明的路,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奖励。所以时时要反观自己。
有些说人好像当时放不下自己的这个颜面,本来就是他的错,为什么我得先去忏悔呢?这时候你去忏悔一下不要紧,形成一个家庭没有什么你我之区别,尤其在自己家人面前稍微矮一点,一点都不吃亏,一点都不吃亏!我们现前要顾的面,就要顾谁呢?顾阎王爷的面,只要把阎王爷的面顾好,所有一切好说。甚至你实在觉得不好意思的话,你就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这么忏悔,两个人跑到无人的地方说,我今天在你面前忏悔,就这样。只要心平静的时候就算已经到圆满,但这些都是这样,总之应该要做到这样,这应该是这样。
因为前两年,像很多很多家庭,以前夫妻之间产生很多很多矛盾,后期开始讲解佛法,逐渐改变他们的这种心态,家庭越来越和睦的时候,我作为一位导师心里也非常高兴。佛法佛法,拯救的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直到菩提间,就要拯救我们的灵魂,拯救我们的思想,消尽烦恼,消尽不顺心,这就是导师为弟子们传讲佛法的要义,也是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善说的目的。所以应该得这样,导师在传讲过程如是传讲,弟子在做的过程中应该这样做。
我们为何在这上面着重讲解的缘故,尤其现前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尤其是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家庭形成很多大大小小战争的时刻越来越多。因此有时候我听他人所说,每年家庭当中产生矛盾而导致成非常不好后果的显现,它的概率有多高多高,所以听到这些事情,尤其作为一个佛教徒并不应该是这样。当然轮回本身是无常的,完全不具有这也恐怕不会,让我们现前几句话就能改变是不可能的,因为轮回天天都在讲解它的过患,是这样的,但是相对来说,作为修行者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因此在面对所有所有一切之上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当时我也给很多弟子说过,若是谈到我有一点点功德的话,当谁在说谁好与不好的时候,我永远不会想到这个人为什么会说我不好等等。我会意念到可能是宿世我给他人说过不好的话语,所以今生又得开始受“受等流果”这种果报,所以现前该做的是要忏悔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这才是我现前该做的事情。若谈到有一点点功德,恐怕这就是我一点点功德吧,应该得这样,都得这样!
往昔有一位修行者在见到觉沃佛的时候说:“觉沃佛,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成佛,时时调伏自己的烦恼,因此现前成为佛,我从小时候开始一直为了自己,因此如今还在漂泊轮回,我们本来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你也有如来藏,我也有如来藏,但行为当中你完全为了他人,我完全为了自私,最终你成佛了,我变众生了。”我们刚刚所讲解的道理就是这样,类似时时观待自己内心的人就会快乐,不去观待自己内心,天天怪天、怪地、怪他的人天天都会烦恼,这个就不合算了。细致想想我们一生有多少年呢?尤其是从小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再想返回是不可能的,余下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如今在余下这段时间当中,应该好好快乐才对,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当然我们所谓的快乐不是仅仅世间当中所谓的这种快乐,是站在佛法的角度传讲。这就是四种果报,其外所有一切都可以这么去理解,一切都从这方面去理解,所以应该多从事一些善。其外的十善业与十不善业等等,我们可以按照刚刚这种规律去观想就能了知,总的来说应该懂得一些道理,在《普贤上师言教》之中讲得非常细致。
修行者对此均须了知而作取舍。详见《普贤上师言教》。以上为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四种共同外前行法,此乃一切解脱法必不可缺少的基础。
所有一切修行者都必须如是认知而作取舍,详见《普贤上师言教》。以上为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四种共同外前行法,也叫做四厌离法。四厌离厌离什么呢?厌离今生和厌离未来。能否从今生、未来当中超越完全取决于四厌离法之中,此乃一切解脱法必不可缺少之基础。
能不能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共同前行之上,我们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即便你对理论有多么通达,若是没有前行之基础,你所了解的道理很难相续修行下去,可能还会停顿在口头禅之上。即便对实修方法有所了解的信众,若没有共同前行之基础,相信你所做的一切,要不是今天没空,明天没空等,一直拖延着时间,一直懈怠着下去,终究不会有修行和成功的时候,因此共同前行是成办解脱必不可缺少之方便以及基础。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以及历代高僧大德,比如汉传佛教禅宗历代高僧大德从一祖到六祖,及一花开五叶以下的这些高僧大德,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相信都是靠共同前行而推动着他们精进修法成办解脱。即便是净土法门历代高僧大德以及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依靠共同前行作为成办解脱之基础而精进修学佛法,最终获得诸佛菩萨的密意,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下一代弟子们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这么讲解好像懂,但是现实生活中以及修法期间是否已做到这一点,问问自己,当你早上一起床的时候,这种感觉是我今天早上又可以修法而心里非常喜悦吗?还是早上一起来,天呐!那么早又得修行,要不能不能再睡半个小时,要不昨天工作太忙的原因,我昨天好像比平常迟睡半个小时,是否今天再多睡半个小时等等。如果对修法产生一些刚刚所说的,与正法相违的一切思想与行为的时候,这些都是由于共同前行基础没有扎实的缘故所致。所以共同前行基础是否扎实不需要很远的地方去辨别,问问当前我们修行的状态即知。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在座所有信众共同前行基础非常好,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是说我们天天都会像今天一样,这很难说。但从今天的角度来说,若不是这样的话,相信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暂时这两天把这些事情搁置一旁。搁置一旁明天不做可以吗?可能都得去做。但这个即便我今天下午少休息几个小时,少睡几个小时,中途我也得先把该求的法求完,后期我再去做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共同前行的推动之力。若没有共同前行推动之力,世上所有的众生都没有想到我要去闻法修法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共同前行基础没有扎实的原因。
至于共同前行,很多人说是信者则有,不信者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那我们也不信,谁信这个无常!我们也希望几千年、几万年都能在世上就这么过着,现在相对来说有吃有喝,但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这样,当然不是!若是这样的话,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不信仰佛教的人,不是一个接着一个都消失了吗?我们现在信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对现实,因为迟早呈现的事情我们现前去面对。但这一点我刚刚已经说过,除佛法以外,世上所有的众生都知道后面要产生的事情,必须提前要做,这一点谁都知道,但就是由于业障烦恼沉重的缘故,这一点该做的没做到,不该做的大部分都做到了。
甚至这两天有很多人说,我到高原地方去旅游,路上应该带什么样的衣服,若是像现在对生死什么都不管的人,应该什么都不管,管他高原地方冷不冷,我就直接走呗,但没有这么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傻子,但为什么一到成办解脱之上,全都变成这么傻傻呆呆的人。我们真不能这样,真不能这样,我们在小事之上要这样,大事上面更应该得这样,要不小小的这个世间能维持到多久呢,就如同莲花生大师曰:“与未来的时间对比,仅仅是稍许个月啊,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考虑这个大事,这以后的事情,我们现前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所以如今从事一切善法,不管是听闻,还是修行,都要这么做的目的,我们就在提前做这样的准备。比如不管世上信仰,还是不信仰,总之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冬季期间应该要多穿一些衣服,甚至晚上盖的被都应该厚一些,现前到了春季的时候,他会把去年冬季的这些厚衣服都会扔掉吗?说不管了,不管了,我只有只顾着前面!不会的,全都会把它叠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等待着冬天的时候我还得穿。但为什么现前对未来的事情就这么迷惑呢?有时候细致想想,真的是烦恼很沉重,这是非常非常沉重的表现。我们现前已经有这么好的智慧,尤其是具有这么众多诸佛菩萨的加持等等,现在应该是非常幸运的时期,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所以应该更加精进修法为要。
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及藏汉历代高僧大德,均以共同外前行为修行支柱,进而成办解脱之妙道。】刚刚已经说过,若没有共同前行,释迦牟尼佛能坚持六年的苦行吗?没有共同外前行的推动之力,密勒日巴一生能在山洞之中吃野菜度日吗?没有共同外前行的基础,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独自进入茅棚和山洞过着朴素的生活,能坚持修行吗等等,相对我们来说,没有共同前行的基础,我们现前还会这样精进修法吗?因此一切都是共同前行的力量,进而成办解脱之妙道。
故我等亦应随行先圣之足迹,】历代高僧大德是怎么做的,把共同前行作为解脱之基础而如是精进修法,【决不可因其为共同法而轻视之,】否则所有一切一切就这么过去了,因此共同前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讲解共同前行,虽然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期间,讲解几天的共同外前行应该算不错的,但是若是真正讲解共同外前行,光靠几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的法为要。【否则必将蹉跎岁月,虚度此甚难获得之暇满人身而沉溺于怖畏恶趣之中,】因此,时时都这样虚度下去,对今生所获得的暇满人身起不了丝毫之作用,共同前行非常重要,就像刚刚所说的,为什么沉溺于怖畏恶趣之中呢?如今很多不信仰佛教者时时都在懈怠之中,是由于共同前行完全不理解也好,要不即便是一个修行者对于共同前行轻视的缘故所致。若是能把共同前行基础扎实,相信修行越来越精进。尤其《普贤上师言教》之中,对于共同前行历代高僧大德如是成办解脱的,像这样的公案也非常非常多,所以我们平常多阅读一些挺好的。
无论修学何种传承及法门,都应具足前行之要义,故每一个修行者皆须认真观修。此为一切成就者所共许,故当慎之!】这以上就是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通达方便当中的第三个要点:共同外前行观四厌离法,观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我们以后在修的过程中决不能像今天一样,今天讲完就又开始进入下一阶段,所以不能这样做。我们平常修的时候,一切都应该要如是修学,什么时候可以毕业,就是圆满,根据自己心相续所得到的成就来断定。
这以上是共同外前行,下面我们所讲解的是念诵仪轨。至于念诵仪轨,像有些修学无上窍决大圆满以及禅宗的弟子们,当然禅宗可能从某种角度来说,念诵仪轨并不是那么多,相对来说,像方便方面并不是那么很多。像无上窍诀大圆满修行者很多人也不重视方便,但这一点我们这两天已经讲过,初次开始修学期间,方便与智慧应该共同驾驭,最终成办解脱的时候,它本身就是一如的,这是没得说,所以在修的过程中也决不能轻视方便道。
下面念诵仪轨,像每天早上一起床的时候,我们先念诵三遍加倍咒【嗡 桑巴ra 桑巴ra 波玛纳萨ra玛哈 藏巴瓦 吽呸索哈】,念诵三遍就如同下面噶当祖师的教言当中所传讲般,能增上一千万倍的功德。也就是说,你下面念诵《大自在祈祷文》,念诵一遍就有一千万遍之功德。那么一千万遍的功德在具有前面菩提心的基础之下,一千万遍之功德就变成多少呢?就变成无量个一千万之功德,就已变成了无量个功德。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罪业虽然沉重,但如今我们具备这么殊胜的法门,因此消尽烦恼也并不可怕。
也就如同这两天所说的,针对往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的烦恼对比,我们现前的烦恼已经很沉重了,以前只有山楂般的,现在已变成西瓜大的这样的烦恼。虽然烦恼已沉重,但如今我们具备这么殊胜方便道,也就是说,我们手中也有切西瓜的刀,我们的刀也可以改变,因此这样一来,烦恼虽然沉重,但是对治力加倍的缘故,它也可以迅速消尽烦恼即生成办解脱,这一点完全不需要疑惑,紧接着我们下面在讲解一些教言的时候也会传讲,所以修上师瑜伽前面,念三遍加倍咒功德不可思议。
但有些人问,平常在念诵其它心咒的时候,前面念诵三遍加倍咒,可不可以?完全可以。有时候我们修行也决不能轻视像这些方便法、缘起法,决不能诽谤。当你见解还没有达到圆满之前,决不能诽谤方便,也好比什么呢?你现前是站在凡夫的立场之中,你决不能说水不能解渴、不需要解渴等等一系列的话语,现前不说最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现前渴的时候还得靠水。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像有些非常诳的一些诳行者,一探讨到一些道理,上师说他的根本上师昌根阿瑞就开始直接反驳他们:别说这些诳语,你平常吃饭的时候真不需要用碗吗?难道渴的时候不需要喝水吗?不要说这些诳语。明明到渴的时候要喝水,还说我这种境界不需要喝水等等,这些都叫什么?都叫诳言。理论上虽然是这样,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你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决不能这么去诳行,也不要去诳言,也不要去诳行,因为你做不到而说出来的话,已变成,尤其是变成一些极端的执著就是诳言,做的就是诳行。
我当时给你们举过一个例子,我在亚青寺的时候来了一位和尚,他说他是修禅宗的,但是据他自己说,我已经开悟了,已经证得明心见性了,当时说了很多关于空性方面的道理。但是经多方面去观察,他并不像什么开悟,由于我们是初次见面,如果我直接说你没有开悟,他会相信我的话吗?我就说,你讲了那么多空性之道理,是不是开悟我真不知道,但是你也不要伤心,觉得在导师面前无法辩证我是否开悟,而心里产生其它的想法,不需要。但我相信我们这里面有一个东西能证明你是否开悟,就是外面的外墙,是土打的墙,里面有不大不小的石头,你的头直接往上面去撞,若是能通彻过去,你真的明心见性了,没得说的,开悟了!谁说不是,你也是的!若是头上长个包,甚至晕过去,若是重者,直接到了西边的话,那只能说是……你自己也知道的事。

我要这样讲解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并不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当见解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因为理论是从文字上面所了解他人的一种功德,说某某时候,就好比我们现前在电视剧里很多都是一些想象力,以前有没有谁也不知道,说什么武功天上飞、地上钻等等,这些都是想象力,现在你能这样吗?不行,我们都不行。如今我们在文字上所了解的都是历代高僧大德的功德,但不是你的功德,所以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之前,你必须面对着自己的相应法而做修行,这时候决不能拿着这些词句去诳言、诳行,这对你今生修法真没什么利益。所以自己已达到什么样的地步,相信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即知。

我们这两天已经说过见解,好的,出定,出定指的是什么呢?作为在家居士,比如你的家人甚至朋友等等对你说一句不好听的时候,你的情绪和以前有多么不一样,还是和以前一样?如果认为“为什么给我说这句话”等等,只能说明你的见解还是非常差劲,晚上做梦的时候还是被梦牵着行走。说我这两天还算可以吧,没什么梦境。没什么梦境也是被梦牵着行走,你在没有梦境的时候能改变成有梦吗?你做不到的话,没有梦还是没梦,有梦还是有梦,还是被梦牵着行走,你一点都不自在,这些充分说明什么呢?不要太诳言。修行决不能太高攀,诳行当中一切都是这样、那样等等,没有意义。

好多年开始,我在高原给很多汉族弟子说,是的,我们在高原地方,这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所知道的其它大的城市里全是柏油马路,坐上的都是打的,多舒服!但是我们在高原地方能坐得上拖拉机就谢天谢地了。我们所说的大城市就像理论一般,是那边城市的功德,但我们现前不得不面对现实。在修行过程中,说诸佛菩萨的功德有多么多么大,所以把这些词句拿来贴在自己的心上,说我也是这样,这时候远远不合理的。反而成为什么?反而成为轻视方便。觉得这个方便,说轻视,可能他口中不会说方便不需要,说是我在见解当中方便均变成妙力,因此不需要着重于方便,实际上他的修法已进入偏邪之中。萨迦班智达为什么告诫我们“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以堕入声闻之灭谛矣”,原因就在此上,所以必须要面对现实。你现前的根机在哪一个层次之上,你必须按照哪一个方式去做。也就像刚刚所说,你现前渴的时候,只得用喝水来解渴,你必须去喝水,如果你太诳说不需要喝水、不需要喝水,相信不到七天你就会死的,会渴死的,因此决不能诳行。因此刚刚所说的,从通达方便的角度来说,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以及我们下面所讲解的念诵仪轨也必不可缺少,这样一一去做的话,相信你的见解增长得更快一些。

这次我们着重讲解的是,也有很多长时间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一直都在问一个问题:我修了那么长时间的上师瑜伽,为什么见解没有很好,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进展,没有像上师所传讲般这么很好的进展呢?我想,若是想问的话,先问问自己的修行是否圆满?我们天天都在讲解四精要法,四种精要法是否一一圆满?若前提圆满而见解还是无法增上的话,我们只能说是金刚持在欺骗我们。但会吗?不可能的!因此要时时观待自己。
以前在修顿超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次堪布昂琼面前来了一个弟子,说他在修顿超的时候,不需要顿超的坐式与看法,直接可以看见顿超的光明境界。那天导师可能也很烦,就说,如果你说的是对,那只能说普贤王如来和金刚持说的就是假;金刚持和普贤王如来说的是真话,那你说的就是假话。指的是什么呢?普贤王如来与金刚持所传讲的是,顿超光明境界初次依靠坐式和看式来呈现光明之境界,但是你说不需要,当然这时候导师并没有讲解明点和风点,什么叫明点呢?妙力起现之相为明点,业风飘动之相为风点,所以并没有这么讲解,只是大体当中讲,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话,就告诫我们一切都是假的,因此还是时时观待一下你自己,可能我们哪一方向有些有不对的地方,前两天我们不是也说过这方面吗?

就这样,念诵三遍加倍咒,念完三遍加倍咒以后,下面是《大自在祈祷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时时教授我们大自在祈祷文的功德。自在,我们这两天所说过,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由于不自在的缘故,时时被生活牵着内心漂走,因此导致成很多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情;临终的时候作为一个凡夫,由于不自在而无法了脱生死的缘故,又带来很多恐惧和痛苦;未来不自在而漂向于六道之中,这些都是不自在的缘故所致,如今我们修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大自在。大自在,创造大自在的一种缘起,平常依靠口里念诵这样的一些殊胜祈祷颂,功德不可思议,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迅速趋向大自在境界的一种辅助。所以平常念诵就根据你早上修行的时间来定夺,如果早上修行的时间有一个多小时,就念诵三遍等等,我相信如今对密法有信心者,《大自在祈祷文》大部分都会念诵,所以一天不间断地念诵三遍,相信非常非常好。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推广到所有一切上,由于我们智慧不自在的缘故,所以天天都在讲解般若;由于福报不自在的缘故,所以平常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心等等。若是一切自在的话,福报圆满、智慧圆满、达到无病长寿等等,这些都是一种自在的表现,是吗?只不过是用另一个名称树立而已,因此念诵三遍《大自在祈祷文》功德不可思议。

但是念诵过程中,像我们这样看,左边是音译,右边是意译,但是平常很多人念诵过程中,按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一种传统习惯,很多人都爱念音译。但是作为汉传佛教的一位信众,平常在念诵音译的时候,若是不懂其中的一些道理,也有些不够,所以你们平常在念诵音译的同时,有时候也看看一些意译,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慢慢做一些对照。

但这一点之上也有很多很多人问过我,比如我们这个上师瑜伽导修,除《大自在祈祷文》念诵音译之外,大部分都是意译,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很多导师非常提倡弟子们用音译来念诵,但为什么我们反而写个意译呢?这一点我以前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叭仁波切面前也问过很多次,我说:“上师,如今很多很多汉传佛教的信众到高原地方来求学佛法,这些弟子以后念诵仪轨,引导文之上我们必须用汉字来解释这个道理,要不谁也不懂这个什么意思,念诵过程中应该用什么好?因为有些提倡音译,有些提倡意译。”上师说,当然是意译最好!在念诵过程中,若做不到依文明观,这个念诵如同什么,就完全是录音机,完全没有意识的人就这么发出来的声音一般,这个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功德,但是相对来说,调整自己烦恼光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然是意译最好。就是由于得到上师这样教授的缘故,所以后期我把很多念诵仪轨都翻译成意译,因为意译当你在念诵的同时,就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先举个例子,你在说“苹果”的时候,再说“苹果”的同时知道苹果的形状,在自己大脑当中有印象。藏地苹果叫“勒”,又叫“勒岁,在讲“勒岁”的时候,他也在称苹果,但有些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口里说出来,就没有这种印象。所以上师为我们提倡,不仅仅口里念诵,还要在内心当中有这种印象,靠这种力量来消尽自己的烦恼,意译的重要性就在此上。但是按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也好,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平常跟随着弟子们一起念诵过程中,一种传统习惯按照音译,但这也是亿念导师的一种恩德,忆念导师的这么一种心态,我们就按照音译念诵也非常好,但是意译也稍微了解一下,当然是必不可缺少的,就这样《大自在祈祷文》念诵三遍。

念诵三遍《大自在祈祷文》以后,紧接着就是解缚咒和狮吼咒。解缚咒,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曾经不仅仅给五明佛学院所有的信众以及亚青寺,并且所有一切修行者都授记,如今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即便是一位修行者及修行的过程中,魔王波旬等一切眷属时时会给修行者制造很多违缘和障碍等等,由于我们初次见解多方面条件并不成熟,就要依靠解缚咒这样的智慧宝剑来消尽一切魔障。能否在修行当中越来越顺利,消尽一切魔障完全取决于我们手中的这个智慧宝剑,这把宝剑能不能消尽一切魔障,就在于解缚咒之上。所以告诫所有的修行者,平常在念诵之中,不间断地念诵着解缚咒,对我们以后修行消尽烦恼、功德增上起到切实之作用,这是时代的,可以说是心咒。我们作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弟子,以后也遵循着导师的教言去修学,既得到导师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加持,并且依靠念诵咒语的力量,消尽修法之中的一切违缘,令见解迅速增上起到切实之作用,所以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不间断地念诵三遍。当然有时候念诵五遍、七遍等等也可以,但是后期我们得修上师瑜伽,所以前面根据时间来定夺,三遍、五遍等等就可以了,大概就是这样,这是解缚咒。

至于念诵方式,过两天我们把上师瑜伽导修念完以后,我们会共修一座。众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为了念诵更通顺一些,我们可能会唱着念诵,但是你一人在家念诵的时候,怕唱着念诵时间太长,直接念诵完全可以,因为独自一人念诵的时候,很少有人唱着念诵,都是这样默默地很快就把它念了,就开始打坐。但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如果都在这么默默你念念我念念,就非常不整齐,为了变成一个整齐,通常依靠唱着念诵会更通顺,通畅一些,大概就是这样。

下面是狮吼咒,文殊师吼咒,就是为了令自己的智慧增上。不是也有很多人说,在出世间的角度对很多理论不通达,以及修法烦恼不能消尽,一切都是智慧薄弱的缘故所致,我非常希望我的智慧能增长,那这个狮吼咒功德无量。即便是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上,我相信在座的众多信众,平常自己也创造着、打造着自己的一番天地,这个时候也应该要有一定的智慧来成办这些事情,也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智慧,因此如是念诵增长智慧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修上师瑜伽之前,也不间断念诵三遍,这就这样。

念诵完解缚咒、狮吼咒三遍以后,下面的这四句偈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为上面这两个咒语而树立的两个发愿文,这个念诵一遍即可。把前面的这个心咒念完以后,下面的发愿颂念诵一遍即可,就这样。

这以上就是念诵的,下面就开始进入上师瑜伽,首先开始念诵上师的祈祷文,但是在对面观想上师的过程中,其中还有一些道理需要讲,比如我们应该把上师观想成什么样的导师才算可以,像别解脱戒当中,修行期间把导师应该观想成什么样,大乘法当中应该要观想成什么样,密乘当中应该要观想成什么样?若不这样观想,对自己的修法又会构成什么样的一些障碍等等,但这个明天我们再讲解观上师皈依境于自己前方当中,把上师怎么观想成佛菩萨,明天会讲解。因为今天已经到时间了,大概就这样,因为我们这两天一天讲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已经很不错了,大概这么多。

总的来说,这两天所传讲的这些法主要是站在共同的法之上,也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但是昨天已经说过,为了这次讲上师瑜伽导修更具备接受能力,平常有时间的话,建议还是多看看一些《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当然我相信我们有很多的书需要看,在这两天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接受能力更强一些。因为平常各个导师讲法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传讲风格,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多看看一些上师瑜伽导修的这个传讲,稍微对上师瑜伽导修有所了解的时候,再紧接着听闻,我相信尤其是后期在讲解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方面,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要不以下就要讲解不仅仅是一种方便,还要讲解一些体会,如果你现前没有一点点感受,后期直接讲解一些,由于你往昔完全没有理解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过的一些陌生的名词的时候,就总觉得自己离它很遥远,甚至听起来感受也不是那么很强烈等等,会导致成这一系列的现象,所以还是多看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大概就是这样,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

明天正式进入上师瑜伽,紧接着下面我们可能也不会要很多时间,主要还是取决于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方面,可能会用一点点时间,其外念诵仪轨上面,从文字上面的解释可能不会很广,因为我在《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之上,从文字上也稍许做了一点点解释,但只要现前从文字上有所了解,随着自己禅定增长,我相信你对文字的了解越来越会深奥。因为现前只是从文字上,文字了解也可以分为外相、内相和密相,现在从外相的角度有所了解,随着自己见解增上,你前面的理解会转变成内相和密相,这是决定会的。所以我们这次讲解文字上面的解释,也只是大概解释一下,主要还是在后面这两点之上,大概就是这样,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0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0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如同前两天所传讲般,分为总说和支分两个部分,第一以上讲完,此传讲的是第二个部分。第二上师瑜伽导修圆满传讲总分为四个要点:传承法脉清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第一以上讲完,现前所讲解的是第二通达方便。按照上师瑜伽的修学方式,通达方便总分为五个部分: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与共同外前行以上讲完,今天我们所传讲的是念诵仪轨。

这两天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逐步往下讲解,但是平常在实修过程中,以上所传讲的一切教言应该时时铭记心中为要,以前所传讲的所有教言时时也要铭记心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今我们平常也根据个人的条件在听闻着不少的教言,不管是小乘教法、大乘教法,还是密乘,总之所有一切教言,从总的角度来说支分为见修行果。有时候从见解的角度讲解这部教言的见解是如何树立的;有时候站在修行的方便之上,讲解依靠什么修行方便来成办这样的见解;有时候站在行为持戒的立场之上,比如别解脱戒需要怎么去持戒,大乘菩萨戒需要怎么去守戒,密乘三昧耶戒应该怎样去守持等等;有时候站在行为当中传讲;有时候站在果实之上,比如依靠以上这些方便暂时能得到什么样的果位,究竟可以实证什么样的果位等等,从果位的角度进行讲解。

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就是说,不管我们平常学什么理论,一切都没有离开过这两天所传讲的这些实修之上。随着我们以下传讲,以下还要讲解见解,所有一切见解从什么样的见解开始入手,逐渐达到什么样的见解,有一系列的传讲方法。修行方式有很多很多种,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传讲般,入门方式众多,所以各有各的特点,最终所获得的见解也有着自己的不同。就像刚刚所说的,平常不管学什么样的道理,永远没有离开过见修行果。比如从见解的角度,修行之方便之上,行为当中如何守持戒律,果实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永远没有离开过这四个法,这四个精要就聚集在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教言之上。

以上所传讲的传承法脉清净具普遍之信心,以及通达方便,虽然它主要传讲的是修行之方法,但紧接着我们还会印证见解,还会讲解行为以及果实。所以平常在实修过程中以及理解之上,应该如是去理解,这一来,相信不管是听闻什么样的教言,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修行都能起到切实之利益。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我们平常需要了解的地方。

那么用实修的方法调伏自己内心的过程中,以上所传讲的这些教义时时都不能忘失,相信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懂得人很多很多,谁都懂。就看看他以前是否看过这些书,甚至若是让一个人从口中说出来,相信他说得一点都不会差,但是我们现前要的是,他的口才好与坏这并不重要,因为三岁的小孩子也会说空性。如今我们所修学的最高之境界,难道空性之外还有更好的词句描述吗?没有的,就叫大空性之境界。三岁的小孩子口中说出来的空性,难道就是心的本性吗?他已经真正证悟到无上窍诀大圆满诸佛菩萨的密意吗?当然不可能!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仅仅从文字上稍许了解一些是道理远远不够的,尤其从实修的角度来说有很多很多漏洞的地方。

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相信按照书面上面的解释人人都会说,因为即便我们对佛法的了解有多么不通达,但是从文字上面理解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但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内心当中要实证这样的见解,这些理论必须完全纳入心相续,已变成自己见解的时候才算圆满,具备这种条件的人可不是人人都具备。所以平常在我身边乃至所有信众前,我也时时告诫他们应该多做一些修行,因为等两天你见到阎王爷的时候,你说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一切显现皆为虚幻,妙力和本体本来一如等,用这一系列的美妙词句来蒙骗阎王爷,阎王爷决不会吃这一套,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在欺骗自己。就是说,你的见解已达到什么样的层次,问问自己即知。

平常都认为自己的烦恼并不沉重,从某种角度来说,我相信这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的性格很好天生,因为他就是这样的,所以相对来说烦恼就不是那么很沉重。有些人小时候就能看得宽一些,因此相信在面对生活乃至一切之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见解有多么高,可能完全趋向于他的性格之上。

我们现前所要的,不能顺着自己的性格而树立见解高低,而是先问问晚上做梦的时候,梦里能否认识到梦境。比如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不管是有梦,还是无梦,你能改变自己的梦相吗?若是不能,我们只能说你如今所具备的见解还是与庸俗同道,说得多么好,也是那么回事。所以时时告诫我们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把所理解的一切道理落实到行为当中一一修学,目的就在于此上。要不,所谓的面对临终之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我们今生时时所期盼的解脱,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因此时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时时要调伏好自己的内心。因为现前不管怎么做,我相信都好说,但是最难具备的是什么呢?就是即生成办解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两年不管我在高原地方,甚至在汉地不同地方也遇到不少有智慧者,仅仅站在理论上,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头头是理,但是反问自己的内心,所说出来的这些道理与自己的心相续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若你内心已具备这种条件的话,你才是真正的善知识;若是不具有的话,只不过是口里说得好一些之外,内心仍旧与庸俗同道没有丝毫之利益。就好比什么呢?好比有人在念诵《金刚经》、《般若心经》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听着他所念诵的这些词,我相信殊胜得不得了,但是他内心真具备这样的条件吗?因此我们平常一直都在告诫所有的信众,初次进入佛门之时要选择好一位导师。选择好什么样的导师,不是说这位导师口中说出来的话有多么精彩,他平常在描述佛教的过程中用的词句有多么美妙,这一点都不重要!也不重视他平常有没有什么名声,一点都不重要!我们要的是他内在是否具有这样的功德。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告诫后一代弟子们,即生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承法脉清净、导师功德圆满。导师功德不在于口上,禅宗惠能大师曾经曰:“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口里说出来的,内心不具备见解者都叫与庸俗同道。若是说客气一点的话,他懂得一些理论非常了不;说一些不客气的话,就是与庸俗同道,因为他仍旧在凡夫阶段之中。我们要的是内心之功德,所以我们现前不说他人有没有功德,自己内心是否具有功德,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即知。
刚刚所说过,由于个人性格的原因,有时候面对所有一切法之时觉得好像看得很轻松,没有那么多的烦恼,那反过来问问晚上做梦的时候,你在梦中能认识到一切皆为虚幻吗?不知道的话,充分地说明你的见地还是非常低,没得说的!说修行过多少年,做过法师,做过这样那样,一切都是虚幻,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以后自己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也要时时从这个角度去观察,自己在修行过程中,要时时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之中调伏自己的内心,决不能欺骗自己。要不,修是在修行,可见解没有丝毫之进展,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因此要铭记这一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两天我们主要所传讲的是,在修学上师瑜伽导实修过程中如何修行,先从前行之前行开始,总分为两个部分传讲。入座前行讲解三个部分:身要、语要和意要。共同外前行分为四厌离法,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今天进入念诵仪轨,昨天以上把初次念诵仪轨等一系列方法稍微讲了一些,今天进入上师瑜伽的修法。
观上师瑜伽皈依境于自己前方,并作如下祈祷。首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之中,如果仅仅是一种形象,但对上师的信心仍旧站在与下乘派同等之上,那么你内心得到的加持决不会很大。因此,这些还是取决于你对上师的这种信心来定夺得到多么大的加持。
往昔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若把上师当做一个凡夫而做祈祷的话,你只能得到凡夫之加持,即便导师功德有多么圆。,就是由于你这个信心分为很多个分类,所以你对导师的信心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凡夫而做祈祷的缘故,所有一切加持都被你这个分别烦恼阻挡在外面,无法纳入心相续。因此,一切取决于自己对导师的了解和当时的信心来定夺。无垢光尊者曰:你若把导师当做一个旁生的话,只能得到旁生的加持,旁生还能给予什么加持呢?!自己在六道轮回当中遭受种种痛苦,它还能有什么加持赐予他人呢?所以一切取决于个人的信心。
若导师是一个圆满功德者,即便当时你对导师有信心,但能否获得圆满之加持,就看看你这个信心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若是仅仅站在初步阶段当中的信心,只要有多少信心,你就得到多少加持。我们先举个例子,上面有一个桶打一个洞,这个洞的大小,下面滴下来水的大小依它而决定。如果你所打的这个孔只有一点点的话,掉下来的水可能是一滴一滴,即便上面的水有多么多,但最终你得到的就是一滴一滴的水,若是你把这个洞打得越大,你所得到的的水就会越多。因此,如今我们祈祷上师的过程中也同样一个道理,得到多么大的加持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信心。站在凡夫的立场中,你对导师的信心,认为导师和我没有多大的区别,可能比我的智慧稍微高一点而做祈祷的话,只能得到这么一点点加持。若是把导师当做如同天界的一些仙和神一般的话,只能得到仙、神的加持。
不是导师是佛吗,为什么不能得到佛的加持呢?因为你的信心已经阻挡你当时的这个心态,已经阻挡了所有的加持,所有只能得到这么一点点,因此信心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我们讲解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信心的时候多次提示过,能不能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完全取决于你的信心,当你信心已偏袒乃至不圆满的时候,得到的加持也是不圆满的。
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在我们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身边亲近了二十五年,但就是由于内心无法生起清净之信心的缘故,所以最终也无法获得丝毫之加持。是由于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力量太弱的缘故,而无法纳入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的心中吗?当然不是的。而是由于他两者不具备信心的缘故,所有一切加持都挡在以外无法纳入心相续。历代传承祖师有这样一个公案,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大地都会照亮,但是唯一看不见光芒的就是猫头鹰。因为一到白天的时候,它是瞎子,看不见光明,就是说瞎子者面前,即便光明呈现在面前也无法享受光明。因此,诸佛菩萨的加持能纳入心相续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来定夺,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当然从理论上面这并不会很困难,理论我相信,要是好好学学理论这一点都不累,但是要落实到行为当中一步一步去做,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刚刚我们所说的,从信心的角度也同样一个道理。
如今我们在修学上师瑜伽的时候,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对面之中,你对上师的信心是怎么具有的?怎么祈祷上师的?把上师当成什么样的身份而做祈祷?比如站在别解脱小乘教法之中,把所依止的导师看成是声闻缘觉圣者,即便不看做是圣者,思维是一个有功德的凡夫也可以,小乘教法当中就是这样的。但要记住的是,如今我们所学的不仅仅是大乘,还是密乘,因此对导师的理解,对导师的信心,必须超越小乘教法与大乘教法对导师的信心。刚刚已经说过,在别解脱戒当中,把所依止的导师看成是声闻和缘觉的圣者,就是一个罗汉;或者是不把他看成是一个圣者,当做是一个具有功德者凡夫也可以的,这是小乘的修法。但是在菩萨乘之中,把上师视为住地大圣者或者是佛陀的化身,要不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就可以了,大乘教法当中是这样讲解的,这些都需要了解一些。
为什么这么传讲呢?因为各个教派当中对导师的认识必须有一定的法规。不是说我对导师挺好的,导师对我也很有慈悲,因此站在感情的立场觉得这位导师好。有时候觉得导师平常所从事的一切都是善行,总觉得这个导师非常贤善,因此尊重导师。若是仅仅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之上祈祷导师的话,你内心得到的加持决不会很大。因此我们刚刚已经讲了一些关于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的(对导师的认识),像刚刚所说的,大乘教法当中,即便你对导师的信心有多么不具备,也要把他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的修行者,你才能获得加持。
如今我们所修学的是大圆满,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圣者阿罗汉,或者是圣者菩萨等等都是不行的。甚至把上师看成是佛陀的化身,或者是佛陀的报身等等,也是不行的。前面这些就更不用谈了,因为报身和化身,仅仅站在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的立场树立这么一个清净对境之外,两者和密法有关系,也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紧接着把上师观想成佛陀的化身、佛陀的报身等等,可不可以呢?都不可以。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化身和报身是法身而呈现的一种相,顺着众生的愿力,这个相也会有生灭的显现。比如众生如同一个湖里的水,佛的法身如同天空中的月亮,他的化身和报身如同水中呈现的月亮影子。当水分干的时候,月亮也随着它会消失,当然消失的只是一个月亮的影子,天空中的月亮永远不会变动。作为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若把导师——自己所依止的上师看成是佛的化身、佛的报身等等,都不行,都不圆满!必须看成什么呢?是佛的法身!就像刚刚所说的,如同天空中的月亮般,他就是上师!上师不是呈现出来的一种影子,他本身就是法身,这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啊!当然,游舞三身,从本体三身的角度来说永远没有离开过,他本来就是一如,但是从呈现,乃至生起信心的角度来说有着一定的区别。
要记住刚刚所说的,这些都不行!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成是佛陀的法身,什么是法身呢?佛的真正密意是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圆满究竟之境界为法身,上师就是他!上师不是哪一个而呈现这样的形象等等,刚刚已经说过,若要把上师观想成佛陀的化身和报身,对一个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看成他就是佛陀的法身!这个比喻我们刚刚已经说过,就如同天空中的月亮般,这个月亮就是上师,而不是这个影子是上师。当然,月亮和影子之间本来就是一如的,但是从呈现的角度来说,月亮的影子有生灭的现象,但是月亮本身没有生灭。
若是能做到恭敬及信心虔诚祈祷的话,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缘,也能在自相续当中生起证悟之智慧,这一点必须铭记心中。因为我们的前提是什么呢?对上师的认识!我相信很多人对导师的认识,可能会想到导师功德不可思议,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是登地菩萨面前呈现的报身之相等等。对一个真正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来说,如果对上师的恭敬仅仅站在这么一个相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看成上师即为佛陀之法身,他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超越因缘之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即为圆满。
像类似这样内心当中生起证悟者,在印度有那若巴尊者、龙菩提等等,有很多很多,在藏地也有很多,全知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等等,都是把上师视为佛陀之法身而做祈祷,最终如实般证悟到上师之密意。如今我们作为后一代修行者,在对上师的认识上也应该如是认识为要。比如如今很多很多都依止着导师,但是平常对导师的信心并不够圆满,因此,虽然在修行着上师的教言,但就是很难让自己的见解增上,是什么原因呢?可能就是这方面不够圆满,尤其从信心的角度和对上师的认识上不够圆满,所以以后应该要这样。
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要成办解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像刚刚所讲解的信心就是唯一成办解脱必不可缺少之方便。所以先从对导师的理解以及对导师的信心之上来成办解脱,因此对导师的理解非常非常重要!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要把上师当做他就是佛陀的法身,必须先知道以下五点。
第一点、了知上师是佛。了知上师是佛这一点,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的时候,阿难及一切信众祈请释迦牟尼佛:“佛陀即将要示现涅槃,我们以后依止谁而修行呢?”释迦牟尼佛曰:“你们不要这么伤心,末法时代我会呈现不同的善知识之相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所以导师即为佛,首先必须认识导师就是佛,尤其是从导师本具有的功德来说,导师已经获得断证一切功德,就是已断除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漂泊轮回之根源,已经获得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诸佛菩萨的密意。就像刚刚所说的,必须先了知上师即为佛,在依止上师之前,需要观察好上师,这一点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很多遍了。首先必须观察好自己所依止的导师,看看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若为具德上师的话,应该身心完全投入到上师之上,要听从导师的教言,前面观察真不可缺少。当已知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的时候,应该从以下五个点去观想上师即为佛。
第一要认识上师是佛,上师是佛,刚刚所说的,初次进入佛门选择好自己导师以后,当时对导师生起信心,但是难免有时候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生起一些分别,各式各样的一些心,这也是很正常的。为了让自己的心相续时时能护持着上师即为佛的净观,应该先认识到上师就是佛。至于这个佛,刚刚已经说过,按照从公案来说,释迦牟尼佛曾经授记过,末法时代我呈现不同的善知识之相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因此上师就是佛。
第二、了知上师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之事业。上师是佛的话,平常口里所做所行一切都是佛的事业,一位真正具德上师不管从事着什么样的事业,相信一切都是佛陀的事业。当然,有时候可能呈现不同的形象,但实际上就是佛陀的事业,因为上师本具有诸佛菩萨密意的原因,所以这一点之上,我还是建议所有的信众,首先必须观察好自己所依止的导师是否是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若不是一位具德上师的话,尽量不要盲目去依止导师,因为一位导师若不具备诸佛菩萨的密意,相信他口中所说的,甚至所做的很多很多与诸佛菩萨的事业会反道而驰,这样一来对修行者会导致成很大很大的障碍,所以我们初次开始选择上师的时候,应该观察好这位导师是否是真正的导师。若是一个真正的导师,就如同第一点所讲解的,上师即为佛,上师真正是佛的话,所做所行一切都是佛陀的事业,这是没得说的。因此,我们也应该如是净观为妙。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的时候,帝洛巴尊者不管示现什么样的形象,那若巴都把它当做是佛陀的事业,而遵照帝洛巴尊者的教言,因此经历了二十四个苦行,最终如实般证悟到上师的密意。类似这样的显现,历代高僧大德多得不得了,因此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也同样一个道理。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这一点我们天天都在传讲,比如往昔是示现过很多很多诸佛菩萨的形象,诸佛菩萨也示现在人间救度过很多众生,但当时由于我们福报智慧不够的原因,并没有获得这些高僧大德的摄受,如今还在轮回之中漂泊。现今对佛法有所了解的一切都来源于导师的恩德,所以,从恩德的角度来说,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这个我们常常也在讲解,比如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由于上师即为佛陀之法身的缘故,法身本具有三身之功德,因此不管是报身,还是化身,一切显现都没有离开过法身,他就是诸佛菩萨的总集之相。若是了知到这一点,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不需要依赖其他的教法,仅仅依靠这门信心也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密意。因此我们刚刚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对面的时候,就应该生起如是之信心。要记住,若是没有这样的信心很难获得加持。
举个例子,十个人同时在祈祷上师的时候,十个人得到的感受和见解增上,烦恼消尽完全不同。是导师慈悲和加持力不同的缘故,而导师十个人修行不同的原因吗?当然不是!而是由于十个修行者信心不同的缘故,得到的加持就不同。诸佛菩萨本具有的加持是圆满的,但是在心相续当中能接受多少加持,完全凭自己的信心而定。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时时要铭记这一点,信心非常非常重要!
这时候我们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对面,这个皈依境《上师瑜伽导修文》前面也有。至尊上师蒋阳龙多加参尊者——上师瑜伽皈依境,就是前面这一页,由于好多次印刷的原因,前面的照片也有点清楚,也不是那么很清楚,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平常也有很多更清晰的一些照片把它洗成大一点,挂在自己修行的对面也很好。自家要是有个佛堂的话,就在佛堂里挂着,长时间就这么看着上师,观想的时候可能观想得更清楚一些。
但要记住的是,修行期间仅仅一个像并不重要,主要还是来源于信心,当你信心已到位的时候,即便像并不是很清楚都不要紧,主要还是取决于信心。若是你的信心仍旧停顿在下乘派,以及连下乘派之信心也不具有,但是观想的能力你很强,都观想得很清楚的话,这只是一个像而已。比如我们看着这个墙面和看着一个上师的皈依境,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这么一个像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一切来源于自己的信心。所以在具有信心的前提之下,能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得很清楚,当然多多益善,所以要这样去观。但是有些观的过程说,我观想能力太差的原因,平常观想并不清楚。有时候我就听到他所谓的观不出来,好像他说看不见皈依境。我们所说的“观”是心里想出来的一种皈依境,而不是真正要眼睛看见一个皈依境。心里想出一个皈依境,就说明我们应该从信心净观的角度去观想皈依境,如果这时候感觉并不是那么很清晰等等,也不是很重要,但总的来说信心必须到位。就这样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对面,并作如下祈祷。
前面是大恩根本上师蒋阳龙多加参祈祷文,这个祈祷文,我在《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之中也做了一些解释。像有些弟子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由于个人的一些因缘,依止的导师可能有各式各样的,所以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所有导师一切恩德都是平等的,因此站在自己感情的立场,觉得在祈祷文之上,我多加几个祈祷文念诵可不可以。完全可以,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比如你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喇嘛仁波切的这个上师瑜伽仪轨,在念祈祷文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对面,并且观想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也就是我以上所依止过的导师,以及没有依止过的导师,所有一切导师的总集是上师,如是做祈祷的话,即便下面不念诵其他的祈祷文,也一样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因为祈祷不在于念诵仪轨,而在于信心之上,只要你的信心和净观到位就能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但有时候还是觉得需要念诵几遍,觉得心里更踏实一点的话,当然可以念诵各式各样几个导师的祈祷文,完全可以,这一点都不会产生矛盾。但是要记住的是,内心当中应该生起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净观,因为我们念诵第二个祈祷文,并不意味着前面的祈祷文不圆满而念诵第二个方能圆满。比如一个圆满的整体为1,前面只能得到0.5,后面要再念0.5才变成一个整体的1,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由于我们内心更加清净,以及从感情的角度如是多念诵一些而已,实际上前面念诵的同时已圆满一切,这个信心必须得具有,要不你的内心很容易散乱。这就是大恩根本上师蒋阳龙多加参祈祷文,文字上面的解释,你们平常多看看一些《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就可以了,祈祷文念诵完以后,紧接着就要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总分为内外密三种上师相应法,即便所观想的对境上也要分为内外密三种。外相上师相应法,它着重于在自己的对面观想一种皈依境,所以我们前面做祈祷的时候也如是观想。内相后期也会继续讲解,内向着重是调伏内心,因为一切万法都是由心所现,调伏自己的内心,一切显现都在调伏之中,因此内相着重是调心。现前我们先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开始入手,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对面,要具备以上这些条件,大概就是这样的。
皈依发心
啊!
把上师观想在对面之中,以下就开始作皈依和发心,念“啊”字的时候,这个“啊”字是音译,在藏传佛教当中,“啊”字表示不生不灭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念诵“啊”字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没有丝毫之改造,要学会这么一种状态,因为“啊”字本身的诠释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如今我们初次修学期间,虽然达不到这样圆满之境界,但相对来说尽量往这方面去发展,就把心稍微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紧接着开始树立下面的皈依和发心。
本来自显之上师,远离破立作皈依,】“本来自显之上师”,从文字上来说指的是密相上师瑜伽,因为他并不在于一个依靠调伏内心而成办解脱之上,而是直接印证心的本性,这个见解。上师总分为所诠形象之上师和能诠胜义之上师。“所诠形象之上师”是既看得见,又能听得着,也能触得到的这位导师,就叫所诠形象之上师。也就是通常我们观想上师皈依境的时候,把他观想在对面的这个实有之相称之为所诠形象之上师;“能诠胜义之上师”指的是心的自性,一切万法,也就是一切妙力都来源于本体,妙力虽然呈现一切之相都永远没有离开过本体,他本来就是一如的。所以,执受本体、体用一如之境界,称之为能诠胜义之上师。
这里“本来自显之上师”指的是能诠胜义之上师,心的本性是什么呢?心的本性即为上师,这种叫什么呢?叫本来自显之上师,“本来”指的是这个上师他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他没有时空之限制。这种没有时空的无为法当中,自显当中上师,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在执受本体的前提之下,呈现的上师就叫本来自显之上师,这种境界,它本来就是远离破立的。有一个破除烦恼而树立一个见解的时候,他不是本来自显之上师。本来自显之上师是没有丝毫之造作,也没有稍许之散乱之境界,就是没有丝毫之破除烦恼,也不需要再树立一个什么空性、自性、本体等等见解,他本来就是体用一如的,就在这么一个状态当中作皈依,这个皈依叫什么呢?当然叫果皈依。我们平常也可以学一些像《前行备忘录》等类似这样一些很殊胜的教言,因为里面在讲解皈依的时候,也讲受了关于因皈依和果皈依之间的差异。这里面所讲解的“皈依”当然是见解,见解本身的角度没有一个所皈依之境,也没有一个能皈依之者,本来就是一如的,这就是“本来自显之上师”。这个本具有的特点是什么呢?远离破立,因此如是作皈依,就没有能所对立之法,这就叫密相之皈依。
但是如今我们初次进入佛门,见解还没有达到圆满之前,能做到这一点吗?当然做不到。这时候就像刚刚所说的,把上师观想在对面之中,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因此我在上师足前作皈依,从今天乃至菩提间,我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在上师足下作皈依。
一切有情本来佛,为复成佛而发心。】《二观察续》当中曰:“诸有情皆佛,然为客尘障。”这种障碍何时消尽的时候现真佛。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具有佛,指的是原始本来之状态,它就是佛的境界。“为复”指什么呢?“为复”不是说这个佛还要把他成为更大的佛,而是由于当时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遮止本来之面目,消尽这个污点而呈现本来之境界就叫“为复”,“为复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前站在共同的角度也可以这样去发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悟佛果,因此而发菩提心。
明观资粮田
在实修过程中如何观想皈依境。
啊!】就是上面所说的,这时候自然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
万有清净光明刹,】作为修学密宗的第子,时时要具备五种圆满:地处圆满、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时间圆满和法圆满,这是在《普贤上师言教》以及所有一切前行法当中如是传讲的一个殊胜教义。如今我们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当然永远不能离开这五种圆满,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不例外。
第一、地处圆满。如今我们所修行的场所即为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在见解本身的角度,它就是光明刹土,再去寻找一个光明刹土是不可得的,这是按照密相上师瑜伽的要求而树立五种圆满。但为初次进入佛门者,当时能示现五种圆满是很难做得到的,因此我们应该依靠净观来树立五种圆满,净观地处圆满为光明刹土、西方极乐世界;导师圆满,诸佛菩萨之总集;眷属圆满,一切都是男女菩萨;时间圆满,就在这样殊胜的时间当中,超越时空之第四时状态当中修学;法圆满,无上窍诀大圆满,在净观的立场树立五种圆满。“万有清净光明刹”指的是地处圆满。
第二、导师圆满。【无有誓智尊二执,】“无有誓智尊二执”当中,即已包含了什么呢?包括了眷属圆满,也包括了时间圆满,还包括了法圆满,指的是什么呢?无有誓智,“誓”指的誓言者,“智”指的是智慧尊,没有这样誓言者和智慧尊。什么是誓言者呢?在讲解生圆次第的时候,修学本尊的这个修行者为誓言者,因为依止本尊而守持誓言,所以誓言者为修行者,所依止的本尊为智慧尊。那么在见解本身的角度,没有你我之对立,两者本来就是一如的。就是说,没有一个我修行之者,也没有我所修行的法和这样的一个本尊,两者本来就是一如的。这样一来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所依止的导师,导师即为眷属,眷属即为导师,这就是在见解本身角度,既是导师圆满,又是眷属圆满,要记住,非常重要!前两天说过,前两天的法很容易懂,现在听起来可能就觉得越来越模糊了,因为开始趋向于密宗的时候必须懂得这些道理。
第三、时间圆满。在没有誓言者和智慧尊体用一如的境界当中,还有一个时间的限制吗?当然没有,已经超越时空,因此它就叫第四时大平等状态,叫时间圆满。还有一个叫法圆满,没有誓言者和智慧尊体用一如的境界当中,没有因缘之法,所以称之为无为法,因为它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空间,就是无为法,超越因缘之法称之为无为法,这五种圆满就是这样树立的。
不是很多人都说,我是修学密宗的弟子吗?是否为密宗的弟子,看看你平常不管是修上师瑜伽,还是修本尊,能否做到这五种圆满。五种圆满有次第净观和顿时圆满两种,如今我们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从文字上面是讲顿时圆满五种圆满,就是在一个见解的同时圆满五种,它不需要依靠什么净观,本来就是如此,但是我们按照次第修学者应该怎样呢?当然要按照次第的方式净观五种圆满。总之,顿时圆满五种,理解这些道理也必不可缺少,否则无法体现你是密宗的弟子。
大恩根本上师性,蒋阳龙多加参尊。】紧接着树立上师的形象,相信以前学过生圆次第法的信众,尤其是学生起次第的时候,生起次第的一切修学要具备四钉。在法性不变密意钉的基础之下开始树立前三钉,这时候观想皈依境的形象以及皈依境,最终的上供下施等等,要具备前面的三钉。下面紧接着所讲解的就是前面的这个三钉,主要是如何观想本尊或上师的形象,以及他身上所装饰的一切,乃至他身的姿势表示着什么含义,下面就是这个。【便智莲花日月上,有寂无二跏跌坐,双手执持休息印,身着三乘三袈裟。】这些都是一种标志性的,我相信你们平常也在看。【三部圆满通人冠,尊身梵顶五光中,大圣根曲列邓尊,】根曲列邓是喇嘛仁波切的上师,前面那张照片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双手铃杵报身相。复上法身普贤佛,周匝持明海会众,空明无执中安住。】这以上就是明观资粮田。
积资净障七支供
我们平常所从事的一切善法,都没有离开过七支供。七支供落实到行为当中,分为次第共同和不共两种。如今我们所学的上师瑜伽导修,它本身的文字解释都是不共同七支供,里面是怎么解的呢?
啊!】是不生不灭的含义。
顶礼识聚自解脱,】顶礼总分为内外密三种顶礼,密相顶礼如同《大圆满直观本性论》当中曰:“啊,本基解脱大圆满,离作敬行而顶礼”,称之为密相顶礼,所以这个“顶礼”是识聚自然解脱的时候,它并不在于五体投地之这么一个敬行之上,也不在于内心调伏之一种起心动念之中,而是在执受解脱之见解当中,一切识聚均变成本体之庄严的时候就叫密相顶礼。如果认为顶礼应该是五体投地,一种姿势才叫顶礼,这只是一个外相,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就靠这种五体投地的方式去做顶礼,但是逐渐之时,不是说它就是特定的叫顶礼,当然不是这样的。尤其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七支供仅仅是一个顶礼之上,我们也要从因地到果位的整个过程都树立在顶礼之上,若懂得这些道理者才是真正的一位善知识。
奉献等净万物供,】在见解本身的角度,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本体之供品。比如当你执受见解的时候,眼前所看见一切之相,耳前所听得见一切声音,以及属于你自己的,还是不属于你自己的,一切均成为本体之庄严,也就成为本体之供品,那想想这个供品,完全已经从数量当中超越。我们平常在念诵《普贤行愿品》当中,在无数个佛面前以无数的供品做供养,虽然说是无量个供品,但无量还是有限制性的。因此当你执受见解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所显现一切均成为本体之供奉的时候,这个资粮就大得多了,因为他的这种供奉完全没有一个时间的局限,它早己经从时间和空间当中超越,这是第二供奉。
罪堕无为法中忏,】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应该怎么忏悔呢?在见解本身的角度,所做的一切罪业均成为本体之庄严,这就叫“无为法中忏”。什么是“无为法中忏”?没有一个所忏悔的障碍,也没有一个能忏悔之者对治力,它本来就是一如的。如同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当中所传讲的,若能执受本体,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即便是罪业均成为本体之庄严,这就叫无为法。
随喜普现自解脱,】不管怎么呈现均成为解脱,因此在执受解脱的状态当中,一切均成为本体之庄严,就叫随喜。
祈转无言说法轮,】在见解本身的角度,它不需要依靠文字诠释教义去传讲,也不需要做表示。因为表示,一切前面都需要靠起心动念,见解本身的角度本来就是如此,因此这就叫无言说法轮,指的是心印传承,这才是真正大圆满的传承和教授方法。
祈请永住超三时】祈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谁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呢?心的本性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祈请永住超越三时,见解本身超越时空的缘故,它本来就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以这种方式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永久住世,本来就是这样的。
离意善根何所作,回向三界尽解脱愿诸获得大乐地。】后面是回向,当你已圆满通达三轮体空的时候,它就是真实回向,并愿望所有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大乐地——佛的境界,这叫不共同之七支供。
今天刚入门,对见解不是很了解的人,听起来还是觉得有些陌生,我们从共同的角度怎么说呢?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因此我在上师足下做顶礼,这是七支供当中的第一个顶礼;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做的一切善根,不仅仅自己,以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所做的一切善行,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在上师面前做供养,这是第二供奉;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在上师足下做忏悔,这是第三忏悔;他等一切众生在从事一切善行的时候,以及稍微有快乐之时,我要随喜他人从事的善行,以及他人所得到的快乐,而决不去嫉妒,这是第四随喜;祈请上师永转法轮为第五;祈请上师永不涅槃而住世为第六;所做一切善根,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都能证悟佛果,因此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称之为回向,这是第七。七支供应该这么去观想,我们现前做的过程中根据个人的见地来定夺,当然不共同的角度有所了解,也依靠这种方式做一些净观也非常好的,虽然见解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但是靠这种方式去创造一个缘起,也是很了不起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发起尊意
嗟!】“嗟“是音译,什么时候在藏文当中念这个“嗟”字呢?当你遭受很多痛苦而呼唤一切诸佛菩萨,乃至自己遭受痛苦的时候,那时候的呼唤就是“嗟”。
三传总集上师尊,三根本海胜遍主,三信广大法性中三门无别祈加持。(三遍)】这些文字并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就在上面稍微看一下。
祈请成就
嗡啊吽!班扎儿格热班玛思德吽】“嗡啊吽!班扎儿格热班玛思德吽”是莲花生大师心咒。但可能有些会说,现在我们所念诵的是上师瑜伽仪轨,为什么上师瑜伽仪轨当中,念诵的心咒也是莲花生大师心咒呢?因为莲花生大师心咒是所有一切上师之心咒,也是所有一切本尊之心咒,也是所有一切护法之心咒。原因是,从总的角度来说,“嗡阿吽”表示一切诸佛菩萨的身金刚、语金刚和意金刚,身语意三门金刚以文字诠释为“嗡阿吽”。“班扎”是本尊的意思,“格热”是上师的意思,“班玛”是空行和护法的意思,“思德”就是赐予共与不共同之加持的意思,“吽”是种子字,这里所祈祷的不光是哪一位,而所祈祷的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在祈祷之中,但是又要理解的是,心咒为什么不做翻译呢?因为它是多义,我们刚刚只是从某个角度做一些解释之外,其中还具备更多的含义,所以它不做翻译。但是稍微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就在念诵一切诸佛菩萨的心咒,知道这个道理即可。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我们现前就要修学认识智慧、禅定,以及善巧运用,如何调顺烦恼都要加在这上面。
此处应尽力念诵莲师心咒,若能与寂止契合,则更妙善。】这里面所传讲的是,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时候,你若为初行者,刚开始修上师瑜伽的话,我还是建议,在一段时间当中以念诵为主,寂止为次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寂止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修得了的,尤其是成就,就更为难得,这时候我们依靠前面念诵仪轨来逐渐消尽自己的烦恼,而一步一步趋向于寂止状态,所以我们把念诵作为重点,寂止作为次要。比如一座期间,多数时间都在念诵之上,中途当中稍微有一点平静的状态,那少许修一点点禅定。
可能有些会问,这样修行会不会违背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教言呢?当然不会,因为我们时时都在传讲,修行没有一个特定的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立的。刚开始入门依止修学上师瑜伽期间,如果让他直接进入寂止,由于前面没有一定基础的缘故,尤其这个寂止一下时间很长,恐怕会造成第一、坐不住,第二、昏沉和掉举一旦束缚心相续的时候,总觉得我并不是修寂止的根机,因此可能对此法反而产生一种反感,所以修行必须善巧和灵活一些。怎么做呢?刚开始修行期间,念诵作为重点,也就是说,一开始打坐期间先不要寂止。当然,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和观想皈依境的同时也具备一些寂止的成分,但是我们后面所讲的这些寂止,指的是暂时念诵和观想搁置一旁,仅仅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这个先少做一些。
记得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若单纯寂止的角度来说,寂止称之为一心不乱,当你做到一心不乱的一切行为都含有寂止成分,指的是什么呢?比如一个人在写字的时候,昌根阿瑞曾经说过,若是天天写字的人,他也会练出很好的一个寂止出来,因为写字期间心决不能散乱,要是一旦散乱,你可能写不好字,这是一个;要不一个画画的人,他的心必须很清静,如果心在散乱期间去画画,这个画决定画不好,所以他时时都要瞄准着,就在这么一个状态我要把这个画画好,在非常清醒的状态当中不让心散乱,要做到这一点才能把这个画画好,所以他也具备有一定的寂止成分。
就是说,当我们在念诵和观想的同时也在修寂止,但是后期这样专注于寂止之上暂时先慢一点,前面先仅仅依靠念诵作为重点。但这个修行到什么时候可以把寂止作为重要,念诵作为次要呢?根据当时自己禅定的修行来定夺。比如前面先念诵作为重点、观想作为重点,安住的时间可能稍微短一些。到达后期的时候,安住越来越增上,什么时间开始安住都可以消尽昏沉和掉举,在非常清醒的状态当中安住之时,观想和念诵可以作为次要,寂止可以作为重点。因为前面所做一切口诵、身做礼拜等一系列善行,都是为了达到心清净——寂止,就是这么一个禅定。前面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培养禅定,当禅定达到一定的时候,禅定本身含有一切共同法的含义,前面口念诵心咒、身做礼拜等一系列功德都在禅定之中具备。因此我们在实修过程中时时要铭记这一点,决不要高攀,如果修两天的时间就完全取决于寂止之上,但要记住的是,当你这个寂止还没有稍微稳定下来,还没有一点清净的时候,你要是直接高攀着重于寂止的时候,短短几天的时间可能会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飘动,过一阵时间你就觉得昏沉和掉举太散乱,怎么也无法修下去,这就充分地说明前面的基础并没有扎实。
因此刚刚所说的,初次修行期间,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作为重点,再配合着一些寂止,总的来说,念诵和寂止时时都应该契合到一起,但契合方式有止观交修和止观双修两种。止观交修指的是什么呢?观的时候观、止的时候止,这是初步阶段。当你见解已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观中有止、止中有观,就叫止观双运,也称之为出世间胜观,但是这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得到的事情,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有个圆满次第道,决不能高攀。若是高攀的话,不要说是后面所讲解的止中有观、观中有止的这个胜观之见解赤裸,连前面止观交修的这个“止”字都无法达到很好的境界,这就是由于高攀的缘故所致。因此,我们以后修行应该按照一步一步方式调整自心为要,大概就是这样的。
【首先于自己前上方,观上师皈依境,并净观三种功德:具遍知、大悲及救度众生之力,】但这一点前面我们在念诵上师祈祷文的时候已经讲授过,根据当时个人的信心来定夺,以信心而论得到的加持多少,现前也同样一个道理,要净观三种功德:具遍知、大悲及救度众生之力量,只要内心当中有坚定之信念,上师即为佛陀之法身的话,具备这三个条件是自然性的。我们后期还要更明确地再把这些道理讲出来的缘故是什么呢?就是让你的信心更加圆满一些,更加理解到怎么去净观。
【复以金刚诵(声音不高不快,自己能听清为度)念诵莲师心咒。】金刚诵指的是什么呢?在念诵莲师心咒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念诵心咒的时候也不要太快,要是过于太快的话,很容易漏掉字,也不要太慢,这样慢的话,可能念诵到一定的时候就感觉得挺累,必须达到一个舒适之状态。什么为度呢?声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小,自己听清楚为度。比如我刚刚在念诵期间,我自己能很清楚地听得见我在念诵什么心咒,但你们听不见,如同这种念诵般,所以平常念诵各式各样心咒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这叫金刚诵持诵,就是这样的。
【观想及念诵时,意识不可太紧,】观想也不要死死盯着这个观想,有时候观不出来心里很烦等等,这些都用不着。因为我们刚刚所说过,观想皈依境的目的主要为了培养信心,只要前面具有信心之下,即便当时观想不清楚的话,你依靠这种净观一样可以得到加持。若是长时间如是培养下去,我相信观想就会越来越清楚。
以前华智仁波切有一天他告诉旁边的弟子们,他在五秒钟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他骑马的时候把左脚放在上面,从上面跳到马上面几秒钟的时间当中,他可以观想出七百二十五种不同的本尊形象和不同的姿态。当时弟子们觉得,这么短短的时间当中观想一尊佛也很困难,若是在短短这么一个时间当中能观想七百二十五尊不同形象、不同姿态的本尊,那多么难!就问华智仁波切这是什么原因。华智仁波切说,就是由于他时时观想这七百二十五个本尊,长时间如是观想而习惯的原因。这就充分的告诫我们,我们第一次观想不清楚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我们还不熟练,只要长时间如是观想下去,观出皈依境也就越来越清楚了。
【应松缓、专注、清晰而修持。】时时要保持着这个清醒度。也就是说,过于太紧张的话就会产生,比如观想皈依境短短的时间当中感觉到很劳累,甚至观一段时间又会消尽的这种现象。若是太松缓的话,一点都观不清楚。所以在不松不紧的状态当中能观出皈依境的话,当时内心之中的这种感受也好,多方面条件更为成熟。
【如若自心趋向平静状态,此时契合寂止而作修行。】就是说,这样一边念诵着,一边观想皈依境,当心稍微觉得平静一点的时候,就可以修以下的寂止。但是刚刚说过,以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修学上师瑜伽经验的弟子们,当然,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观想皈依境以及寂止,根据当时的状态,你可以把它分为两份,一座期间,一半是念诵,一半是寂止,也可以。要不念诵和观想分为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作为寂止,也可以。但要记住的是,刚开始修上师瑜伽的弟子们,一座期间有时候修不成几个寂止,就是几秒钟的寂止,几分钟的寂止,都不要紧,慢慢去创造。寂止并不是那么容易修出来的境界,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因此先依靠观想和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作为重点来逐渐培养寂止,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以上的这些道理也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也就是告诫我们平常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时候,根据你对修学上师瑜伽的经验来定夺,以及当时妄念起现的程度来定夺。总之,初次修行上师瑜伽的弟子,应该先着重一些方便,寂止先作为次要,因为这时候直接进入寂止并不是很理想。前面修行到一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开始培养寂止,寂止越来越增长的时候,这时候念诵越来越少,寂止越来越延长,当然是最好不过的,总之要记住刚刚所说的这些。
但这个寂止什么时候修呢?比如当你一边念诵莲师心咒,一边观想着皈依境,修到一定的时候,感觉到心非常平静,自己感觉非常平静的时候,就可以修一些寂止。这个寂止修行时间,即便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可不可以?完全可以,又开始提起正念观想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但总之时时要提起正念,也就是提起精神,即便当时有昏沉和掉举,第一时间要认知到我在昏沉、我在掉举,要记住这一点。当你修行期间,心在开始散乱,散乱到一定的程度才发觉到自己在散乱的时候,这就充分地说明你的正念提得并不是很好。要不开始昏沉,昏沉到一定的程度才知道自己在昏沉,说明你的正念提得并不是很好。作为一个修行者,修行好与坏完全取决于正念之上。若是没有正念护持的话,昏沉和掉举时时会侵犯你的修行,要不一下昏沉,要不一下掉举,尤其昏沉和掉举跟随着飘动一段时间之后,才发觉到我在昏沉与掉举,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若是忘失正念的前提之下,这时候是制造罪业的最大过失,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提起正念。
但可能有些会说,正念应该是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应该超越一切思维才叫正知正念,那么当时若是提起正念,必须在起心动念之上,那它还能叫正知正念吗?当然叫正知正念!因为正知正念适用范围很广,我们不能把一切都特定为正知正念是心的本性,那么以上一切过失,该怎么去创造这个正知正念呢?在十七部续《金刚萨埵续》部当中,根据二十一个不同的根机有二十一种不同的印证见解法,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即便见解有那么多个层次,正念也有那么多个层次,那么多个分类。所以我们初次修行期间,这个正念,它是需要起心动念,但是起心动念的这个正念,能起到不让自己昏沉和掉举的作用,那你说,它叫正知正念吗?当然是正知正念!因此时时不能忘失正念。
我们把这个正念支分为两种,叫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我们现前所提的就叫改造意念之正念,时时依靠起心动念来护持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心在护持?当然要靠心在护持。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心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需要调伏和断绝的,但是初次进入佛门期间,若是不依这个心转为道用来成办解脱的话,永远获不到涅槃之果位,所以初次依靠心转为道用乃至关重要。现前我们所做的这个正念,起心动念就叫刚刚所说的意识转为道用,后期我们在讲解调顺烦恼之方便期间,还会讲的更细致,所以从总的角度来说,要记住时时提起正念。
有没有昏沉,在第一时间稍微有一点昏沉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自己开始昏沉,这时候用不同的方式去调伏。有一点点掉举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认清到自己开始散乱了,若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修行不仅仅在于寂止当中就叫修行,即便在散乱、调伏烦恼的过程中也叫修行。所以我们现前要做到的是,不管在昏沉的时候,不管在散乱的时候,还是在平静的时候,时时都在调伏内心,这就是最好的修行,要做到这一点。刚刚已经所说过,时时要提起这个正念,若是能提起正念的话,你就能控制一切。也就是说,当时妄念起现的程度,你也分得非常清楚——现前妄念有多么粗大,是什么样状态等等,就如同把一个东西放在手掌之上,看得非常清楚般,当时妄念如何起现,你都看得非常清楚,应该要提到这么一个明分之上。稍许有点平静状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寂止。
【寂止可分为有相定与无相定。】我们先从有相定开始入手。有些会问,有相定是什么样的禅定呢?从禅定的角度来说,它是一切禅定之起发点,从它开始入手。这个禅定其它教派当中是否也从他开始入手呢?只能从它开始入手。因为作为一个夫凡,除非他的根机很高直接进入到无相定,以及直接能明心见性,那当然就不需要前面的过程,只要是次第根机,他一步一步行走。比如只要他是一个很正常的人,这个小孩子刚一生出来以后,他什么都不会,逐渐开始长大的时候有个爬行的过程,逐渐开始站起来,再行走等等,这些都是个过程。除非这个小孩子非常神奇,不需要爬行的过程直接站起来走,但这个另当别论。我们所讲解的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当中应该是这样,所以有相定是一切禅定之基础,先从它开始入手。有相定该怎么修呢?
有相定:放下念诵,专缘于上师皈依境,无有昏沉掉举中尽力而安住。】当稍许平静的时候,口里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先暂时放下,把心专注在上师的皈依境之上。这个所谓的专注也不要太实执,就是说,这个心不要太粗大,虽然心所缘到上师的皈依镜之上,但应该学会自然,越来越自然状态当中修学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总之在这个时候,口里念诵心咒暂时放下,心里所缘着上师的皈依境,想到上师的皈依境,就这样开始安住。安住到一定的时间当中,若还有昏沉和掉举产生的话,又开始观想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又念诵到一定的时候,觉得有些平静的话,又把心所缘到上师的皈依境之上安住。有一个所缘的对境和能缘者,当然当时还是在一个非常细的,实际上也有能所二取的立场之上,但这个能所二取已经开始逐渐越来越细的状态之中,这时候心里所缘着上师的皈依境开始修,就这么开始修,这就叫有相定,有一个所缘的对境。
有人说,我直接不所缘上师的皈依境,把心安住在空性状态之中,这个禅定叫什么呢?这也叫有相定,只不过是你把所缘的对境,前面是皈依境,后面转变成所缘一个空性之外,还是有一个所缘的对境——我把心安住在空性之上,有一个所缘的空性这样一个对境,这也叫有相定。若是平常把心安住在本体和妙力是一如的,心是很平静的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心里创造、改造出来的一种见解,它还是仍旧有个所缘的对境。从有相定本身的角度来说,它还不如有相定,因为前面都是一种粗大分别当中创造出来的一个见解,因为有相定虽然它具有能所二取,但已经进入到很细致的状态之中,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这一点。
这两天说过,理论当然非常非常重要,但是要让自己的内心达到这样的见地,必须按照次第的方式去成办。若是仅仅拿着理论掩盖自己的实修,比如一开始打坐,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它的本性是空性的,显现与本体本来即为一如的,所以两者分不开的状态当中去修学,这就叫第七识末那识,完全是自己内心造作出来的一个见解——这是这样的,这是这样的,这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你刚刚所造作出来的这个见解来源于文字之上,文字上面都是讲解诸佛菩萨的功德,自己要变成这样的境界,必须按照次第的方式去创造,先从什么样的法开始入手,逐渐进入到什么样的境界之处。
刚刚所传讲的是先从有相定开始入手,所缘于上师的皈依境。可能有些问,我所缘什么样的境都可以吗?都可以的,比如在持名念佛的时候,口里念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心所缘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之上,这也是一个有相定的修法。若是其它教派当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有些所缘一个像,有些所缘一个口里念诵的咒语字,总之有个所缘的对境都称之为有相定。当然有相定又要记住,紧紧依靠第六识状态,时时执著于某一个境之上就叫有相定,但这恐怕也不是吧,这叫第六识。因为有相定本身是一种禅定,“定”字已经具备一心不乱的含义,“禅”字当中也不和仅仅意念完全相同吧,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先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大概就是这样。
现前我们已经进入禅定,也就是第三个阶段——认识智慧。认识智慧和善巧应用在实修过程中已经包容到通达方便之中,但总之我们现前已经开始讲解禅定,下面还会有更深的禅定和更细致的禅定可讲,因此今天先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回去的时候先去体会一下有相定,有相定大概是这么一种境界,紧接着以下我们会讲解更高的一些禅定。我这次已经说过,在讲解禅定的时候,禅定也会印证高一点的层次,当然解脱等一系列的这些见解,印证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总的我这次也会讲解一些,但主要是善巧运用,就是调顺烦恼而成办见解之上的方便,可能会讲的更殊胜一些,更高一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传讲的法,今天已经到时间了,大概就这样吧。
上面这些也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本来这两天也算可以的,但今天我头痛的不得了,头痛得非常非常厉害,说着话当中一直都要想到头。虽然明天我们在讲觅心法的时候,还要讲解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但用我今天的感觉来说,现在的心好像已经有点可得,在头上,太痛了!大概就是这样,明天我们还会继续讲解禅定,明天这些禅定应该要细致一点,对刚入门的信众来说,明天所传讲的禅定以及今天上面所讲解的一些文字解释,恐怕就觉得越来越遥远,好像越来越陌生一般,但不要紧,慢慢来。我当时也给你们讲过这样的公案,就是告诉你们,初次进入佛门,一切听不懂都很正常。
以前我身边有一位老和尚,那时候我在我们家乡,他说,今年开春的时候要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和尚到外面寻找一位导师。当时这位老和尚自己在家里打了很多天的卦,甚至还用不同的方式打着卦说,应该寻找哪一位导师为妙。因为当时这位老和尚,他自己感觉最好的是,有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还有新龙以前有一个叫喇嘛年扎的,也是那个老和尚的一个上师,还有色达县有一个色拉阳智。那时候法王如意宝,可能是我们那边由于地方太偏僻的原因,没听说过。就这样,他天天打卦,天天打卦,到后期说,打来打去还是到色拉阳智那边去一趟最好,所以我们就到色达去见色拉阳智这位瑜伽士,这位活佛。
到半路的时候,听说有一位叫法王如意宝要灌时轮金刚的顶,所以我们就这样拐到五明佛学院,在那边听了两个月的法。后期法王如意宝叫这位老和尚把我留在那边,但那时候由于我也小,我想,我第一次出门,若是把我甩到这边的话,完了!我该怎么办呢?心里一点都不想住在那边。第二、老和尚当时心里也有一种固执,他想还是先去问一下色拉阳智。就这样我们离开五明佛学院,去见色拉阳智前。见到色拉阳智以后,他非常高兴,并且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加持品,他对我说,我的根本上师是阿秋法王,你必须回到阿秋法王那边,此时也带了不少的礼品,里面记得有《大圆胜慧》的法本,有各式各样的一些,说带着这些东西,说是色拉阳智供养给阿秋法王的,并且把他所说的一切话带给阿秋法王。
就这样,我们又从那边来到了亚青寺,正好亚青寺当时正在建寺院。到了亚青寺的时候,那一天上师已经开始在讲《初学悦耳宝藏库》,就是龙萨派的前行引导文,已经讲了一天了。那天下午老和尚带着我们去见了阿秋法王,见了以后就说,我们去见色拉阳智,当时色拉阳智是怎么授记的,并把色拉阳智带给你的这些都供养给阿秋法王,就这样。上师说,色拉阳智就是他的根本上师,心里非常高兴说,是他的上师亲自派你们过来的,虽然我今天已经把前行引导文讲了一天了,为了你们和为了他上师的教授,所以从明天开始他重新再讲解,因此这次必须给你们讲一遍完整的前行引导文,第二天开始就讲前行引导文。
那时候我第一次到高原地方,一方面因为我是农区的,牧区的方言和农区的方言有很大区别,所以我第一次到牧区的时候,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话,再加上上师平常讲课的时候都是按照上面佛教的一些词句在传讲,那更听不懂了。第二天上师开始讲前行引导文,我就这么听听听,听了大概七天,还是八天左右,前行引导文就结束了,结束以后我们就准备回家。
那天下午,从我们家乡回来的也有几个和尚,所以那个老和尚就把我们旁边所有的和尚聚集在他身边说,上师已经讲了那么多天了,就问问你们,你们在这一段时间听得最懂的是哪一阶段?我说,我听了七、八天没听见什么。你们说,可能吗?当然不可能,一天至少讲了三、四个小时,讲了七八天,我还在想没听懂什么。旁边有一个比我们年龄大一点的和尚,老和尚就问他,你听懂什么?他说当时在讲前行的时候,他就听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的一些观想方法。我在旁边想,天呐!没说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他是怎么听见的,为什么我没听见?又另一个和尚说,他听见皈依、发心。我更没有听见皈依、发心,我说前行真有皈依、发心吗?就这样,所有和尚说完以后就轮到我说了,说你听懂什么了?我说没听懂什么。他说,什么都没听懂,不可能!七、八天讲了那么长时间,一句都没听懂?我说,听懂了一句。什么呢?有一天,上师问我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吃的,可能那天太饿的原因吧,说要是没有什么吃的,可以到他们那边去拿,我说就听懂这一句话。其外的呢?我说其外一句都没听懂。七、八天呐!一句都没有听懂!就这样,就要回去开始修加行了,我都不知道什么叫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那天虽然坐在下面,但什么都听不懂,反正时间过了就跑出去玩了,也没有在哪一个人面前去问前行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就这样,我们离开亚青寺返回家乡,要修加行。
又到了另一个活佛身边,那个活佛正在闭关,我们去见他的时候,就说,我们是来自柯日寺的,因为当时这个活佛和柯日寺龙萨派很有缘分,因此他也非常高兴,就把《初学悦耳宝藏库》这个前行引导文的这本书就赐予我们一本。当时拿回去以后,那时候我认字还不错的,反正拿回去就看了一下,天呐!里面真有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想,前两天我怎么没听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呢?
我要讲这个公案的目的,就是说前面的这些法称之为共同法,相信没什么听不懂的地方,但现在开始可能就要讲解一些境界。所以以上没有修过法,没有很好经验的,以下的这些理论就是理论,大概可能有这么一个境界之外,就无法感受到当时的这种状态,但不要紧,慢慢来吧。因为这两天我们在讲的过程中,我也会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是根据什么样的根机讲解的,这是根据什么样的,我们把它分开来讲解,这样一来,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总的来说,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都重要,但是紧接下来,尤其是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前面当然重要,但从今天开始以下的法更为重要,尤其明天我们再细致讲解一些吧,希望明天不像今天一样那么头痛,今天就这样多吧,好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治肝癌、肝腹水、肝硬化,一定要用这个经方!

治肝癌、肝腹水、肝硬化,一定要用这个经方!

倪海厦汉唐学堂 

导读:劳伤既成,经络气血运行迟滞,瘀血内留,日久而成“干血”。干血内结,新血不生,则面、目、肌肤等俱不能荣,临床以形体羸瘦、两目黯黑、肌肤甲错、腹满不食为特征。瘀血内停,自当化瘀为法,然瘀由虚起,劳先瘀成,故临证不宜猛攻,宜用丸剂以缓图之,并酌加扶正之品。大黄䗪虫丸为“缓中补虚”之剂,临床用于久病正虚而内有瘀血之候。

大黄䗪虫丸

【方药】

大黄十分(蒸)(7.5克)、黄芩二两(6克)、甘草三两(9克)、桃仁一升(9克)、杏仁一升(9克)、芍药四两(12克)、干地黄十两(30克)、干漆一两(3克)、虻虫一升(9克)  蛴螬一升(9克)、䗪虫半升(4.5克)、水蛭百枚(9克)

【用法】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克,每服一丸,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十八)

【解说】

本证为“干血劳”。过饱、过饥、忧都、暴饮、房事、疲劳过度诸因素,均可损伤人体脏腑,耗损元气,渐至劳伤。劳伤既成,经络气血运行迟滞,瘀血内留,日久而成“干血”。干血内结,新血不生,则面、目、肌肤等俱不能荣,临床以形体赢瘦、两目黯黑、肌肤甲错、腹满不食为特征。瘀血内停,自当化瘀为法,然瘀由虚起,劳先瘀成,故临证不宜猛攻,宜用丸剂以缓图之,并酌加扶正之品。大黄䗪虫丸用大黄、䗪虫、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活血通络逐瘀在先,以地黄、芍药、黄芩、杏仁养血润燥清热于后,俾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也。本方专治虚劳而有瘀血干结之证,属“缓中补虚”之剂,临床用于久病正虚而内有瘀血之候。

【运用】

一、胁痛(早期肝硬化)

岳美中医案:张某某,男性,49岁,机关干部。1968年秋出现肝区疼痛不适,食欲减退,疲乏消瘦。1970年1月突发高热,体温达40℃,昏迷24小时,伴有呕吐、抽搐等症状,经驻京某医院诊断为肝昏迷,抢救后转入某院住院治疗。入院检查:肝肋下4.5厘米,血压110/56mHg(14.66/7.47kPa),黄疸指数14单位,谷丙转氨酶220单位。经治疗症状缓解出院。1个月后,又因高热,昏迷,肝区疼痛,恶心,腹泻入院治疗。此后即常常反复发作,屡经中西医药治疗无效。于1972年发现脾肿大,体有肝臭味,肝区疼痛,经某医院确诊为早期肝硬变。

于1972年10月来诊:脉大数有涩象,面黧黑,舌边尖红有瘀斑,目黄,胁痛。肝炎虽然多数由湿热为患,但日久失治可以有多种转归,或肝肾阴虚,或脾虚肝乘,或阴损及阳,或气阴两虚。当求其本以治,不可概用清利湿热之剂。此例病久入络,结合舌硬。处以大黄䗪虫丸,日2丸,早晚各服1丸,并用《冷庐医话》化瘀汤,日1剂。药后体力渐增,疼痛渐减,药病相符,遂以此法进退消息,计服䗪虫丸240丸、化瘀汤180剂,其间间服柴芍六君子汤加当归、瓦楞、橘叶,1年后肝脾已不能扪及,肝功化验正常,面华神旺,恶心呕吐消失,纳佳食增,胁肋疼痛基本消失,至1974年4月基本痊愈,恢复工作。

按语:

肝硬化、脾肿大,见脉涩、舌边尖有瘀斑,乃久病入络在血,用大黄䗪虫丸合化瘀汤,令瘀消结散,病渐向愈。

二、臌胀(肝硬化腹水)

白炳森医案:王某某,男,47岁。1975年7月19日诊。患肝炎5年余,前年见胁痛、腹水、鼻衄、肌衄,经诊断为硬肝变腹水、脾亢,治后症状好转。近2月来又右胁刺痛,腹胀,纳呆,鼻衄,面色晦黯。査两胁拒按,肝肋下二指,剑突下五指,脾肋下五指,血小板5万。舌体胖大色紫黯有瘀点、苔厚腻,脉沉弦滑细。

用大黄䗪虫丸,早晚各1丸,配服三甲散(穿山甲、龟板、鳖甲等各份)。

服药后泻下棕色黏冻状大便,污气逼人。1月后诸症悉减,腹胀消退。査肝脾缩小二指,血小板8.3万。连服2月后改服归脾丸、道遥丸、三甲散,半年告愈。随访多次,未见复发,并可参加体力劳动。

按语:

《医学入门》:“凡胀初起是气,气下走则阻塞血行,久而成水。”本例素性躁急,肝气郁滞过久,脾胃受损,遂成血瘀气滞痰凝,故见右胁刺痛,肝脾肿大。既有瘀血,新血难以生成,纵有生成,然脉络受阻难以运送,故面色晦暗,肌衄,鼻衄。大黄䗪虫丸缓中补虚,去瘀生新,药中肯綮,故疑难之疾迎刃而解。

三、癥瘕(多发性肝癌)

李颂华医案:刘某某,女,25岁,洪都拉斯华侨,住院号52089,198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去年10月起肝区胀痛不适,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消瘦。曾在当地作CT等检查诊为“多发性肝癌”,并于12月行肿瘤切除术。但因开腹后见病灶广泛,且与腹主动脉粘连,难以手术而终止。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肝区疼痛呈刀割样,需常服止痛片,故回国寻求中医治疗。入院体检:形体消瘦,肝区叩击痛明显,肝大肋下3厘米,舌暗、苔白,脉弦。实验室检查:麝浊8单位,麝絮(++++),锌浊18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1:512。血液流变学提示高黏滞。B超:肝右叶上下斜径14.3厘米,左叶大小9.1厘米×5.9厘米,右后叶见一包块,大小8.9厘米×9.2厘米,边缘不整。西医诊断:①多发性肝癌。②乙型肝炎。中医诊断为癥瘕,证属瘀血内结。服用大黄䗪虫丸(由本院制剂室生产),每次8克,一日三次,并辅以养肝护肝的中西药。服用2个多月后,肝区疼痛基本消失,停服止痛片。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肝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麝浊4单位,麝絮(+),锌浊14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1:64。B超:肝右叶上下斜径12.7厘米,右叶10.0厘米×5.1厘米,包块缩小至7.9厘米X8.0厘米。病情好转稳定出院。一月后回院复查稳定,带药回国,追访一年病情稳定。

按语(原按):

本例肝癌病人服用大黄䗪虫丸效果显著,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肝脏和肝癌缩小,肝功能和HAA明显好转,提示对癥瘕一类血瘀者,本方的破瘀作用可消癥瘕。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感谢您的关注,点亮再看,让更多的人受益~



從我的iPhone傳送

正念:打掉妄念,心在当下。

正念:打掉妄念,心在当下。

一行禅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流失在妄念中,会为未来忧虑,被贪、嗔、痴迷惑,认识不到当下的美妙。试着想一下,如果有三十个人观赏美丽的落日,究竟会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到这其中的美妙呢?如果你只是站在那儿,让念头流失在忧郁丶嗔恨中,就不能欣赏到日落之美。要享受美妙的日落,必须切断念头的过去与未来,让念头融入当下。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手拈一朵花,他的弟子非常想知道佛陀的本意,他们的念头就流失到妄想当中去了,却无法体会佛陀的本意。但是有一个人,他当时没有拼命去想,因此他明白了,佛陀手中的一朵花的深意,他就是大迦叶尊者。    

因此当有人,手里拿一样东西让你看时,表明他想让你看。如果你能够不让念头流失在过去丶未来中,那麽你就会欣赏到,他要你看的东西;否则,你就不会欣赏到任何美妙。

正念: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佛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以正念来修行,即以正念来体会生活的当下,将正念融入生活。曾有一个小沙弥,不想以正念来观照事物和自己,而他却想真理是什么,开悟是什么。他不想去观照自己及周围的事物。当他饮茶时,他不去想他正在饮茶,而是想其他的东西或者事物。当他看到月圆时,也不去深入体会,不去观想,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充满着妄念。

所以他和同修一起修行时,他没有办法以正念修行。他想开悟,但他的方式是经由思考、概念、语言、文字这些名相来琢磨,所以他根本是时时在错过,而没有办法去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小沙弥陷入了涅槃、佛性、轮回等概念的寻求中,思维这些问题。要了解佛是什麽,真理是什麽,就不要去执着于概念、思维、观念。因为真正的涅槃、开悟的本质,不是以观念思维所能得到的。

很多学佛法的人喜欢观念、概念这些名相,而不喜欢亲身去体验,去修证,因而无法真正深入观照自身及事物的本相。真正的本相是——美好的黄昏、落日,共修的朋友,美妙的柏树。真理即佛陀手中的那朵花,那就是佛陀要告诉弟子的全部真意。在我们修行的道场,与一般人的生活一样,有扫地、吃饭种种事情,不同处是以正念来做。吃饭时以正念来吃、来体验,要体会涅槃、佛性,并不是非要到禅堂,才能实际体会,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会。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