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叩开《伤寒论》千古之门-民间伤寒智慧


叩开《伤寒论》千古之门-民间伤寒智慧

岐伯有道


《伤寒论》六经辩证,是把各种外感病侵入人体后的所有发病阶段,用阴阳学说的方法,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

初涉伤寒六经之时,这三阴三阳把我难了好些时候,虽有师承,能占很大便宜,但读懂伤寒绝非易事,你讲太阳太膀胱经,何不直说膀胱经呢?讲胃经又加个阳明,我只好不去管想不通的问题。而直接进入方证之中,后来慢慢看出来,这阴阳只能分析事物属性两个方面,面对复杂人体,古人将阴阳各分为三,也只是大纲的分法,要推究任何事物层层深入之理,还可向前分,这又明白了阴阳为何又有无穷可分的道理。

面对任何事物的每一方面,其阴面,或阳面,还存在有偏多偏少之不同,其作用也有差异,为了说明这种差异的不同,就出现了三阴三阳。这样三阴经和三阳经合起来就成了六经,凡读过《伤寒论》的人,都知道是以六经辩证的。

故而《灵枢·经脉篇》,以太阳代表膀胱与小肠,阳明代表胃与大肠,少阳代表胆与三焦。

太阴代表脾与肺,少阴代表肾与心,厥阴代表肝与心包络。进而根据各脏腑,外连体表的经络,由胸走手,由手走头,由头走足,由足走腹至胸的循行规律中,包含了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与足三阳在内,于是手足相加,就由六经推演成十二经。

六经辩证是以各脏腑到经络体表在发病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证型,作为各经实体疾病的主要代表而首先列出辩证的,继而再以此去引深辩识本经的其它证型,或经证,表证,腑证,变证,以及它们的传变规律。

所以六经实指三阴三阳所系各脏腑,经络,体表,在生理,病理上之界限划分,而并非只是经络之经。对于某些《伤寒论》注家所言:《伤寒论》是因为足经长,手经短,所以未提手经,只言足经。说足经就包括了手经了。这是不很正确的说法,所以学习伤寒论必须要搞清三阴三阳是怎样一回事,是如何代表阴阳两面,又各分为三,进而概括了整个人体的。这样就理解了六经这个代名词的真正含义了。

伤寒传经指什么?

按张令韵云:传指之法,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气以次相传,周而复始,一定不移,此气传而非病传也。本是太阳之病不解,或入于阳,或入于阴,不拘时日,无分次第。如传于阳明,则必见阳明证,传于少阳,则必见少阳证。传于三阴,则必见三阴之证。应知正气流行相传,自有定期,病邪相传,病势不同,则无一定。须随其证而治之,何待拘于日数?岂有一日太阳,则见头痛,发热等证,六日依次相传,七日又复于太阳之理者?而能复观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吗?

且三阴三阳,上奉天之六气,下应地之五行,中合人之脏腑。合而为一,分而为三,共称阴阳。而今人言太阳,止膀胱,言阳明,止于胃,少阳则止于胆,三阴亦然,所以形成伤寒传足不传手的说法,不分脏腑有形,而三阴三阳无形,故以无形可以统有形,而有形不能概括无形,亦如阳可以统阴,气可以帅血之理也。所以,凡言三阳,即包括手足三阳在其中,凡言三阴,亦手足三阴自在其中。故《伤寒论》六经首节,只提太阳之为病,而不言足太阳之为病,何况论中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手太阴肺之症不是很多吗?所以传足不传手之说,是不存在的。而许多后世注家没有看穿这一点,就把一,二,三,四……理解为六经病依序传递病证的日期和先后的次序了.这一点我们在临床上也能证实清楚.不能让前人没弄清的东西,再把我们也搞糊涂了。

首先掌握六经提纲
纲为提网之总绳,先举纲,而后自能张开眼目。故必以六经提纲为切入点,才能触会贯通,网络全书一百一十三方,而使三百九十七法,渐成行于自己胸中。

前面已经弄清了六经是怎样代表三阴三阳,从六个方面统领了十二经络,而概括了人体整个脏腑与体表的。下面切入提纲,阐述太阳肌表,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的异同关系。

在对于外感风寒表证的辩证中,提纲条文代表了桂枝汤证与麻黄汤的共同主证。

太阳病的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

风寒外感的共性与病因病理:

由于外感风寒邪气的侵袭,与人体肌表卫外的正气,相抗交争于体表,卫气趋向作用于体表,这就产生了浮脉,风寒邪气侵入肌表,卫外失守,毛孔开合失职,则产生了恶寒现象,卫气不得正常向外宣泄。又郁而发热,这种恶寒重,发热轻的症状就叫“恶寒发热”,在太阳经的循行之地,头脑后与颈项处,发生了头痛与颈项强直的症状,就叫“头项强痛”。所以提纲提出了它们相同而又是主要的症状。

风寒表虛与风寒表实的差异与病因病理::

由于寒性主收引,风性主开泄,故而被风寒侵袭后,汗腺表现为开而不合者,则汗出恶风。汗腺表现为合而不开者,则无汗而喘。无汗而喘则是肺气不得向体外宣泄,肺气逆转于内的病态现象。

故仲师以有汗为表虚,用桂枝汤调和营卫,
无汗而喘为表实,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都是在“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这个太阳主证的相同前提下,分出不同表虚证与表实证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的条文,与“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分别结合提纲太阳主证把它们归纳出来:

脉浮缓,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恶风,有汗,用桂枝汤。

脉浮紧,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者,用麻黄汤。

在临床外感风寒表证中,除了部分有汗的桂枝汤表虚证,与无汗而喘的麻黄证外,更多見的是:恶寒无汗但不喘的外感之证。即风寒不虛不实之证。

不虛者,指无汗。不实者指无肺喘。

因虽然同为风寒在表,程度较桂枝证重,故表闭无汗。程度又较麻黄证轻,故仅无汗,却未逆肺宣之气而不内喘。

证見脉浮,头痛项強,恶寒发热而无汗,或兼身痛,鼻塞流涕,喷嚏,或略有咳逆,苔薄白等。

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一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解读:太阳病就是指具有太阳主证的脉浮,头痛项強而恶寒发热等症状之病。得病八九天左右,经历了如疟状的既发冷又发热的状态,疟疾是寒热往来,且有定時,此则寒热并作,无定時,故称如疟状,发热恶寒是指发热重而恶寒轻,说明是热多寒少,“太阳”阳气恢复的好现象。其人不呕,是太阳外感之邪未转入少阳。清便欲自可,是小便清利如常,病邪未及深入,有向愈可能。

一日二三发,是再次指出太阳发热恶寒与少阳,疟疾,发热恶寒各不相同。少阳发热是寒往热来,热往寒来,疟疾寒热往来,则定時一日而发,或定時二日一发,或定時三日而发。而太阳发热,则寒热并作,一日可发二或三次,

为何脉微缓者,也是朝着向愈方向的顺证呢?此時诊不到浮紧或浮缓的脉象,而见到了微缓不足的脉象,这是由于邪衰而正气亦有所衰的正常表现,因受邪所伤后,病邪在退,脉气也回归而安于里,故不見与邪相争之浮脉了。所以判断,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由于外邪沒有深入发展,又不同于表虛自汗的桂枝汤证,也不同于无汗而喘之麻黄汤表实证,而形成了太阳风寒证中,不虚不实之证,不虚者,指无汗出,不实者,指无肺喘,虽然同为风寒来袭,程度较桂枝证重,故表闭无汗。程度又较麻黄证轻,故仅表闭无汗,但未逆肺气而内喘。这种证见脉浮,头痛项强,恶寒无汗,或兼身痛,流涕鼻寒,或兼略有咳逆,苔白淡等。就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进一步思考与辨解:
人体肤表是荣卫循行之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而卫气附根植于荣气,在营气的化生,养护,支撑下担负着温暖肌肉。充养皮肤,肥状腠理,职司毛孔开合。调节体温,抗拒外邪等卫外活动。将营卫的这些活动功能概括为太阳经络之功能,故称太阳为一身之藩篱。

若有初学者在此提出:肺主皮毛,主表证的理论来,我回答:这是仲师站在人体太阳的阳面,就象以气统血的方法样,用了以阳统阴之法切入人体阴阳的,已经从阳经讲到,包含了阴经,也讲清了人体阴阳互含互抱,循行相贯的整体关系。抛开麻黄汤治寒喘不说,君不见麻杏石甘证是治肺热之喘,而并非是治太阳肌肉之喘,而太阳寒水之经,也却是以风寒为主,讲到了温病。

不然以后的温病学,又如何能站在人体的阴面,从太阳肺经切入,借用伤寒三焦,与卫,气,营血,借用麻杏石甘汤等方,从风热开始,而能弥补《伤寒论》对热性疾病治法之不足,而成就后世经典《温病学》呢?

太阳中风是风伤卫,太阳伤寒是寒伤荣,这种人云亦云的解释,源于金代医学家,伤寒注解大家成无已以来,许多《伤寒论》注家都有的错误认识。

历代注家都解释说:风属阳,卫亦属阳,寒属阴,荣亦属阴,同类相从,所以阳邪则伤卫分,阴邪则伤荣分。似乎于理说得通,其实深究起来,是讲不过去的。风凭啥伤卫不伤荣?仲师为何又以桂枝汤和营?寒又如何伤营不伤卫?毛窍必而无汗不是卫分开合失职?仲师为何又以麻黄汤发汗解表而驱卫邪?

虽然清代医家如唐容川也看出了这个错误,又提出了是寒伤卫,风伤荣,但是照样未能理清楚风与寒,营与卫的生理病理关系,故而使桂枝证与麻黄证经历上千年而未得众用。使我们越辩越难懂。在理解上真是困难重重。

其实前人这种不顾提纲而直辩纲下眼目的读书方法造成了使自己强把风,寒,荣,卫分了家,才到了欲明反晦的境地。所以,就算你凭借: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是《伤寒论》的原文,不准随意纂改,我还是说,前辈们犯了不抓纲,只看目的错误,求到了眼目的差异,而放弃了纲的相同之处。

所以,纠正过来就应该是:太阳中风是风多于寒,太阳伤寒是寒多于风,而中风与中寒同属风寒证。而并非伤阳中风证无寒,中寒证无风。不然这提纲用来干啥呢?学伤寒者,提纲不可不背。

在临床外感风寒表证中,除了一部分桂枝表虚,恶寒无汗而喘的麻黄证外,更多的则是恶寒无汗但并不喘的。风寒不虚不实之证,不虚者,指无汗出,不实者,指无肺喘,虽然同为风寒来袭,程度较桂枝证重,故表闭无汗。程度又较麻黄证轻,故仅表闭无汗,但未逆肺气而内喘。这种证见脉浮,头痛项强,恶寒无汗,或兼身痛,流涕鼻寒,或兼略有咳逆,苔白淡。

相关思考材料:

这是一九八二年,某中医高等学院桂枝汤方与证的考试题原文。
桂枝汤是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主治什么证候?
答:桂枝汤是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的。本方为调和营卫的方剂。桂枝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为主药。白芍酸敛和营,与桂枝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辛温,能散寒止呕。大枣甘温,能补脾生津。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主治外感风邪,发烧,怕风,头痛,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者。

对比前面分别结合提纲,太阳主证把它们归纳出来的:
脉浮缓,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恶风,有汗,用桂枝汤。
脉浮紧,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者,用麻黄汤。

根据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对比八二年,中医高等学院桂枝汤方与证的考试题原文,主治外感风邪,发烧,怕风,头痛,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者。这温病不象,伤寒又不是,临床有此病吗?请问你们学院派学生如何学呀?

再看八七年,由北京,天津,南京,辽宁四大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诊断学,一百零一页,

一,六经病证
(一)太阳病证
[临床表现]主脉主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证型有两种: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有汗,脉浮缓。
太阳伤寒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证候分析]太阳病为正邪亢奋,交争肌表所致。
太阳中风主要病机,风邪伤卫,营卫失调所致。阳气浮越,则发热,营阴失守;则汗出;汗出肌腠疏松,故恶风。此属表虚证(与太阳伤寒表实相对而言)。

(二)太阳伤寒主要病机:寒邪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致。寒邪伤阳则恶寒,阳气被郁则发热,寒为阴邪,凝涩营卫,故见诸病,寒主收引,闭塞收引,闭塞皮毛,故无汗;外寒内舍于肺,肺气失宣,故作喘,寒邪盛实,故脉紧。此证属太阳伤寒表实证。

我不懂:这太阳病证的主脉主症咋会成了摆设?头项强痛而恶寒在两种证型中不能合?而脉浮缓与脉浮紧为何又在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分別体现了?不完整的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只能最后作出分别不完整的证候分析了。幸而我无福进学院。

七八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内科学(上册,中医专业)由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共有十大中医学院参与)二十一页
1.太阳病
(1)主要证候:以恶寒或恶风,头痛,脉浮为主证。还可见全身酸痛,项背牵强等症状。
(2)病机概要:太阳主一身之表,头项为太阳经脉循行之所,感受风寒,故头项强痛恶寒。
(3)治疗:表实无汗者,宜辛温解表,用麻黄汤,表虚有汗者,宜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二十二页,二,卫气营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1.卫分证
(1)主要证候:以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口干等为主证。可伴有头痛,咳嗽,咽痛或头昏,胸闷,泛恶等。
(2)病机概要:温邪外袭,表卫郁阻,故见发热,微恶寒。如偏风温可见头痛,咳嗽,咽痛如偏温,可见头昏,胸闷,泛恶。
(3)治疗: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383],桑菊饮[322]等。如挟湿,宜芳香化湿,用藿朴夏苓汤。

传统中医辨药思微:
药乃方之内涵,故药品之性不可不辩

桂枝
素问曰,桂枝辛甘发散为阳,虽然这是不变之理,但也要看使用的方法是怎样的。桂枝甘草汤纯净辛甘,反能止汗,而治发汗过多之证,这是甘缓之性过多而胜于辛行之理。桂枝甘草汤,即桂枝,甘草二味。如果以辛味与苦味相兼,发汗就峻烈了。桂枝味辛而不苦,且与甘味相兼,色赤性温,有条纹似脉络,气质也较轻,故只能于营血与卫气之间,调和气血,温散风寒之邪,所以,桂枝温经散寒是指具有温通经脉与肌腠而散除寒邪。不能识桂枝为发汗驱邪之药。白芍酸苦微寒,酸主收敛,一者收其开而未合之毛窍,一者敛其营分之阴津。白芍味苦则主泄,一泄营分少许之郁热,一则内合肝肺之气,泄肺壅滞之气,助肺肃降,下泄之机。所以,桂枝,白芍虽曰一散一收,其实芍药收中有散,而并非有补益之性,观真武汤之用白芍,知其非为补阴之用,与地黄,元参等滋腻大有不同。麻仁丸重用白芍是助麻仁大黄润泻之力,小健中汤重用白芍取其收蔹而入里,非取白芍之泄,故必加饴糖才能补中,而取大甘与微温之性合于中土,故能得内经之旨,调以甘味,而治虚寒弱证。如补脾之药物有六:人参,白术,大枣,甘草,粳米,饴糖,皆能治脾虚之腹痛,但痛分寒热虚实兼挟之不同,又有宜,有不宜之用,不在此论。故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调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是用桂姜协草枣以化阴,芍药以化阳,故言芍药治腹满而痛,又用于虚劳里急,悸衄等证也。

生姜
生姜是老姜所生之子姜,干姜则为老姜干制之品,干姜得秋气多,故性热收敛温而且守。生姜得夏气多,其性生发,功主横散。故温太阴宜用干姜,宣阳明宜用生姜,虽然一物,母子之性不同,分治脏腑则各有不同。生姜气薄发泄,可以由胃通肺以散邪,凡外感风寒,鼻塞,气,胸癖,喉问凝痰,结气等证皆治,惟不能止咳。

不仅小柴胡汤咳去生姜,仲师痰饮门凡咳者,亦皆不用生姜。以生姜辛散之性伤肺而不宜止咳。如太阳病,表未解而有咳,方用小青龙汤也不用生姜,何必再论其它呢。再如金匮肺萎门中,用泽漆汤不用麻黄直宣于外而用生姜者,治脉沉则有伏饮在里,以泽漆紫参等苦寒之品自能驱泄于外,以生姜桂枝辛甘发散于上,而能治肺家实邪,亦非太阳之表病可比,若用麻黄则失之上散,用干姜则嫌于中守也。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都治水饮而咳,有用干姜,有用生姜者。小青龙汤是治外寒与内饮相搏,以麻黄,桂枝散外寒,细辛半夏蠲内饮,以芍药为枢转,使内之水气借肺肃降,经由三焦,下泄由小便而去,故仲师曰,当从小便去之,从小便去之之邪非指麻黄桂枝外散的风寒之邪,实指在内扰肺之饮邪,故用干姜温肺,以水饮得温方可散也,故此方为内外分解之法。以五味敛肺而收摄入肾。交通肺肾之气而后得以从小便去之之路,非以后世,有邪而不用收敛一说。

射干麻黄汤治喉中咳逆有水鸣声者,挟有火气之痰涌于喉中不得下而作声,故用射干清肺利咽,以辛夏蠲饮,小青龙导内饮之水走小便,故用白芍,此散上逆之痰在喉中,故用生姜。并非干姜不能温肺,此处则因干姜不能散邪,故此则用生姜。

辨伤寒“太阳”病之主证,三证三方同位一体方法

即然要辨伤寒“太阳”病之主证,就得将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先提出来。時時不能离纲。

深入思微法:思有汗与无汗,喘与不喘,将一病分作三证。

鼎足于“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为共同主证的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及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异同点的思路,以下简称各半汤。

将同位一体的“太阳证”,视作滚筒或鼓形状,两端之侧面,一端为表虚的桂枝汤证,一端为表实的麻黄汤证,中间正面则为不虚不实的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它们就是这种三方同位一体的关系。

三种不同证型属同一风寒外感疾病,故有“太阳病,脉浮,头痛项强”的共同主证。临床亦用此法,先辨出三方共证,然后再细分辨证。

由于疾病与人体气机功能,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出现汗出恶风的,归于表虚,无汗而喘的,归表实,无汗不喘的,归不虚不实。

根据不同差异,三方三证各不相同,表虚用桂枝汤,表实用麻黄汤,表不虚不实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在相同的主证之下,通过辨別其有汗,或无汗;无汗而喘,或无汗而不喘,将太阳病一分为三了。

浅出归纳法:(三证是同中求异,必以提纲中共同主证,排居各证之首)

风寒表虚之证: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微似汗,调和营卫。
风寒表实之证: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不虚不实证: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不喘——各半汤——微汗解表,温阳暖卫。
在临床外感风寒表证中,除了部分有汗的桂枝汤表虚证,与无汗而喘的麻黄证外,更多见的是:恶寒无汗,头痛项強,但不喘的兼全身四肢酸楚,的外感之证。

即风寒不虚不实之证。方义:三方均取桂枝温散风寒表邪。1.桂枝证,表虚不欲汗者,自汗出,不宜重发其汗,故桂枝为太阳通肌表,散外邪,入膀胱化水湿的专药,如五苓散证.

桂枝汤

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
此言误人太多,此言误人太久。

无论此言出自何人之口:都是错误的.
桂枝汤解肌,取微似汗,即是指患者能自觉有轻微的汗出,这是伤寒汗法中最轻的一种.所以能用于汗出之证,达到解除表邪而止汗的效果.

然而这止汗之功,是通过药物配伍的作用而达到的,并非是桂枝辛甘发散为阳的作用.既然辛甘发散为阳,又何谈桂枝止汗呢?桂枝得甘草,以甘味胜过于辛,而有止汗的作用.观桂枝甘草,仅此二位,反能止汗,,就知道这层道理了.何况方中有敛营之白芍?故既不能以为桂枝为发汗之药,也不要认为桂枝是能止汗之药.

麻黄汤发汗解表,以克敌相当的力量,用于表实无汗之证.达到汗出而解除表邪的效果.然而这发汗之功,相须桂枝温散之力相助,才得以有成,观伤寒麻桂并用之方,就可以知道这层道理了…….

大小青龙汤证,无汗而皆有桂枝,(桂枝麻黄各半汤无汗也有桂枝)

桂枝麻黄各半汤用桂枝温散助麻黄发汗解表,以治表实而不喘之证,自与麻黄汤证不同.故介于桂枝汤与麻黄汤之间,为太阳证最常用之方。

小青龙汤化饮解表,治太阳表未解,必下有水气,以桂枝从外助麻黄除表邪,又从内助辛夏温化水饮之邪,更显桂枝之妙用…….

大青龙汤亦无汗之证,用桂枝助麻黄解表而发散风寒之邪,但大青龙证兼有太阳传入阳明化热之邪,因而烦躁,故以石膏治烦躁.再如小青龙加石膏汤,也是兼有阳明之热郁闭.故以小龙化水饮,以石膏清里热而除烦躁。金匮治肺胀,烦躁而喘,亦用此法。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既桂枝与石膏一味之差,而寒热各异,相同者,都治肺喘,一为恶寒无汗而喘,一为发热汗出而喘,这不是有汗且是温热大汗之证用麻黄?不知古人配伍之妙.何必传言?

所以我说:有汗可以用麻黄,无汗更要用桂枝。就看会不会用.多一症,而多一药,是仲师用药法度.只要用药者肯去学。

怎样理解风寒外感病的“恶寒发热”?

在太阳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的主证当中,分出了有汗表虚的桂枝证,有发热的症状.又分出了无汗而喘的表实麻黄证,也有发热的症状.更有无汗不喘,最能代表太阳主症的各半汤证,同样有发热的症状,这是太阳病(风寒外感之邪发热,都是以恶寒为前提的发热症状)寒多热少,以恶寒为重,发热较轻的共同表现,所以称作“恶寒发热”.太阳病可以表现为不发热,却不可以表现为不恶寒,故提纲只举出恶寒二字.

《伤寒论》太阳病辩证,其实就是一切风寒外感病的辩证,它们合则为一,主证相同,分则为三,各有差异.各半汤证,桂枝证,麻黄,……论治,合则为一,桂枝麻黄为一方,分则为三,桂枝麻黄各一汤.

虽然《伤寒论》太阳篇最大,涉及证型,方剂最多,而能代表太阳主证型的就只有各半汤,桂枝汤,麻黄汤三方.

各半汤不仅在理论上最能代表太阳病的主证(太阳病主证型症状:脉浮,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身痛,流涕,喷嚏,无汗,舌淡,苔薄白.),而太阳病的主证在临床上,其实也代表了风寒外感病的主证,也是以无汗,不喘的为多见。

所以各半汤证不但可称之为太阳主证第一方.其实可称风寒外感病的第一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不能供养自心!

不能供养自心!

黄念祖 居士

为什么不要大家供养自心?你所能想得到的这一切,都是在意识里头的东西,都是分别意识的东西,所以只有绝了这个意识。所以开悟的人是什么情况?就是妄想他中断了。很多人就以为我看了很多经,我懂了好多经,我甚至也能讲讲这些经,佛教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远不是这么回事,这些经都是指路的路牌,指路牌。叫你看月亮,月亮在哪,你没看见。看地图,一看,这是巴黎。这是巴黎吗?这是北京法源寺。你说这是巴黎。你看地图上,你可以这么说,这是巴黎,我这是巴黎。这都是地图上的事情。所以在思虑之中,但是脑子妄想不断,你的意识中所能够思惟到的,也就是看地图、看指路牌。但这个还是要好好的看,这个你要不好好看,你更没有法子认路,更没有法子看月亮。
但是你要把这个当成了月亮,比如我说这个是灯,你就以为我家灯就是这个样子,你就是错到极点了。我说这个是灯,指著那儿,灯在那儿,不是这是灯,但我话说的这个是灯,你就以为我这个是灯。所以大家很多理解就是这样的理解。所以不能供养自心,慎勿信汝意,绝虑。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宁玛巴大圆满虹身成就者的殊胜特质

宁玛巴大圆满虹身成就者的殊胜特质

阿底宝藏 

身轻如棉(身体重量犹如棉絮)
光前无影(光照之下身体无影)
隔身透明(隔身透视万物景象)
二便无秽(大小二便没有异味)
身心无碍(身体不受万物束缚)
岩壁彻行(岩壁之上行走自如)
入地无障(地下运行没有阻碍)
于水不沉(身体入水不会沉溺)
语言成就(语言到处广利众生)
自现万法(举止言说与法相应)
不思饮食(以定为食身无饥饿)
等持定中(时时刻刻处于定中)
五气平和(气脉充盈相得益彰)
身心清净(身心清净无垢无染)
悲心无尽(慈悲大海滋润万物)
无明断除(自相续中烦恼已断)
容光焕发(色身青春容颜永驻)
头无白发(头发永葆原初本色)
面无皱纹(容颜不再呈现衰老)
发甲不长(毛发指甲不再生长)
★光照:包括阳光之下,月光之下,灯光之下。

据《白玛登德传》记载:白玛登德(1816-1872),出生于富贵家庭,早年丧父后,受到当地人们轻视和欺负。他到处流浪,以念观音心咒来维持极为贫困的生活。后来依止法界自解脱等金刚上师,求得殊胜密法。在托嘎神山闭关九年时,靠取精华的窍诀仅吃大米、小米、石头做的丸子,后来顿悟了赤裸觉性,获得生死自在。在他刚证悟时,甚至连凡夫的眼识都能现量见到周围的山、石、人、房屋等不清净的显现都变成了彩虹。一次,弟子为他扎腰带时,竟扎了个空,腰带被抽成了一个小结。还有一次他从木头中捏出了水来。其所摄收的弟子中,有13大金刚名,900证悟实相者等。最后圆寂时嘱咐弟子七天中不得打开帐篷。七天中,数百弟子只见从帐篷中不断放射出光芒。七日后,其座上只剩下了十个脚指甲、十个手指甲以及头发,关于他虹身成就,全知麦彭仁波切也有专门论述。从《传记》里看到他一生的苦行和无上的成就,令人对密法生起极大信心。
~节选自《噶陀金刚寺志》

白玛邓灯尊者(1816—1872),法号卡恰林巴(又音译为“卡纽林巴”,或意译为“遍空州”)、楚西多杰、却林巴,莲师授记的“噶陀十万虹身”的最后一位。
白玛邓灯尊者是米拉日巴式的伟大实修者,是近200年来虹身证量示现最高者。
白玛邓灯尊者160多年前就预言自己所取伏藏大圆满遍空自解最应机当代社会,尤其和汉地最有缘。
白玛邓灯尊者是在全世界都有威望的虹化大成就者,他的虹化事迹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中,及《噶陀大史》均有详实记载。
白玛邓灯尊者虹化后,仅剩余头发和指甲作为具信者之圣缘物,余此之外身支分,悉皆化为净虹光
~全知麦彭仁波切语
尊者是近两百年来,有记载、大家公认,广大利生且达到如此虹化证量显现的最高者。
名词解释:虹身成就
无垢光尊者《句义宝藏论》
1、无余微尘而成就
2、为度化众生以满天彩虹之光身而成就
3、光身消于虚空而成就
4、肉身直接消于虚空而成就
另,密宗成就者圆寂时大致有四类不共同征相∶
一、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
二、以智慧火完全焚烧了异熟肉身,或仅剩下头发、指甲;
三、以智慧火焚烧异熟身后,身体缩小,未完全消失;
四、出现其余虹光、彩云等等瑞相。密续中就把生前所证到的透明光蕴体及圆寂时的这四种成就称为“虹身”或“光身”。

宁玛巴大圆满虹身成就者的殊胜特质


阿底宝藏 2024-06-26 06:16 辽宁 听全文

身轻如棉(身体重量犹如棉絮)
光前无影(光照之下身体无影)
隔身透明(隔身透视万物景象)
二便无秽(大小二便没有异味)
身心无碍(身体不受万物束缚)
岩壁彻行(岩壁之上行走自如)
入地无障(地下运行没有阻碍)
于水不沉(身体入水不会沉溺)
语言成就(语言到处广利众生)
自现万法(举止言说与法相应)
不思饮食(以定为食身无饥饿)
等持定中(时时刻刻处于定中)
五气平和(气脉充盈相得益彰)
身心清净(身心清净无垢无染)
悲心无尽(慈悲大海滋润万物)
无明断除(自相续中烦恼已断)
容光焕发(色身青春容颜永驻)
头无白发(头发永葆原初本色)
面无皱纹(容颜不再呈现衰老)
发甲不长(毛发指甲不再生长)
★光照:包括阳光之下,月光之下,灯光之下。

据《白玛登德传》记载:白玛登德(1816-1872),出生于富贵家庭,早年丧父后,受到当地人们轻视和欺负。他到处流浪,以念观音心咒来维持极为贫困的生活。后来依止法界自解脱等金刚上师,求得殊胜密法。在托嘎神山闭关九年时,靠取精华的窍诀仅吃大米、小米、石头做的丸子,后来顿悟了赤裸觉性,获得生死自在。在他刚证悟时,甚至连凡夫的眼识都能现量见到周围的山、石、人、房屋等不清净的显现都变成了彩虹。一次,弟子为他扎腰带时,竟扎了个空,腰带被抽成了一个小结。还有一次他从木头中捏出了水来。其所摄收的弟子中,有13大金刚名,900证悟实相者等。最后圆寂时嘱咐弟子七天中不得打开帐篷。七天中,数百弟子只见从帐篷中不断放射出光芒。七日后,其座上只剩下了十个脚指甲、十个手指甲以及头发,关于他虹身成就,全知麦彭仁波切也有专门论述。从《传记》里看到他一生的苦行和无上的成就,令人对密法生起极大信心。
~节选自《噶陀金刚寺志》

白玛邓灯尊者(1816—1872),法号卡恰林巴(又音译为“卡纽林巴”,或意译为“遍空州”)、楚西多杰、却林巴,莲师授记的“噶陀十万虹身”的最后一位。
白玛邓灯尊者是米拉日巴式的伟大实修者,是近200年来虹身证量示现最高者。
白玛邓灯尊者160多年前就预言自己所取伏藏大圆满遍空自解最应机当代社会,尤其和汉地最有缘。
白玛邓灯尊者是在全世界都有威望的虹化大成就者,他的虹化事迹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中,及《噶陀大史》均有详实记载。
白玛邓灯尊者虹化后,仅剩余头发和指甲作为具信者之圣缘物,余此之外身支分,悉皆化为净虹光
~全知麦彭仁波切语
尊者是近两百年来,有记载、大家公认,广大利生且达到如此虹化证量显现的最高者。
名词解释:虹身成就
无垢光尊者《句义宝藏论》
1、无余微尘而成就
2、为度化众生以满天彩虹之光身而成就
3、光身消于虚空而成就
4、肉身直接消于虚空而成就
另,密宗成就者圆寂时大致有四类不共同征相∶
一、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
二、以智慧火完全焚烧了异熟肉身,或仅剩下头发、指甲;
三、以智慧火焚烧异熟身后,身体缩小,未完全消失;
四、出现其余虹光、彩云等等瑞相。密续中就把生前所证到的透明光蕴体及圆寂时的这四种成就称为“虹身”或“光身”。


從我的iPhone傳送

心跟外境接触时,试着不要讲话,心马上安静了!

心跟外境接触时,试着不要讲话,心马上安静了!

净界 法師


诸位你慢慢记得,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试着,你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我们的妄想活动,它必须有道路。什么道路呢?就是言说,言语是道路。

所以禅宗的高明,他为什么打你?他为什么骂你?就是把你那个妄想的道路把它切断,截断妄流,让你心中不再说话。你心中不再说话的时候你就发觉,原来生命是这么回事,我们加了太多的调味料,把这个菜炒到已经失去它的菜的原来的味道了,我们把一切法加了太多个人的名言,就失去它本来的面目,也创造我们很多的妄念。

所以恢复本来面目,从禅宗的角度很简单,你把你心中的话停掉,你心中不要讲话,你的六根接触六尘就是保持原状,那样就是那样。这个就是停止妄念的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消除生死业力的最简单的方式,破除心中的名言分别,让生命回归到原来的样子,不要加太多的调味料在里面,就是把生命简单化,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所以才把一切法回归到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这个就是一心真如。



從我的iPhone傳送

阿知仁波切~成不了佛的原因就在这里

阿知仁波切~成不了佛的原因就在这里

阿知事业林 奥明宫学馆 

师:发菩提心是非常殊胜的,心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的话,会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哪怕是那些在世俗观念中非常低劣的众生。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非常脏的厕所里会有蛆。在我们心目中,蛆是很肮脏的,是很低劣的众生,会这么想吧?但是观音菩萨没有这样的分别。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公案,观音菩萨观察到在一个很大的公共厕所里有很多的蛆,它们完全没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观音菩萨马上就化身为一只蛆,来度化它们。不仅蛆里面有观音菩萨的化身,六道的每一类众生里面都有佛菩萨的化身。
佛菩萨有无量的化身,但对于我们来说,佛菩萨只有化身为人,我们才能和他沟通,从而引导我们,度化我们。不然的话,假设我们突然就听见一个声音跟我说话,我还是很紧张的,我肯定会怕的,是不是?如果是示现为人的样子,慢慢跟我接触,跟我相处,就更容易把我的思想转变过来。
如果我们心相续中生起了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即使我造了什么业,堕落到地狱了,我度化众生的心是绝对不会消失的,我会以地狱众生的身份来度化众生的,而且下堕地狱的业很快就会消除,因为已经生起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所以就有这么个力量。
我们的罪业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自私自利和分别心而造的,自私心造的罪是用利他心来消除,分别心造的罪是无分别心来消除,利他和自私这两个不是对立的吗?分别心和无分别心不是对立的吗?无分别心生起来就没有办法分别了,利他心生起来就没有办法自私了。就像我们这个房间是很暗的,灯光一打开,黑暗就消失了。亮和黑暗不是对立的吗?明亮一示现,这个黑暗必定会消失,这两个没办法同时存在。同样地,我们的利他心生起来了,自私心就会消失;无分别心生起,分别心就没有了。菩提心既是利他心,又是无分别的平等心,这个叫菩提心。所以,修持菩提心,可以消除自私心造的罪和分别心造的罪。
但这还不够,还成不了佛,还必须修胜义菩提心,才能证悟实相,究竟成佛。菩提心能帮助接近证悟,但是无法彻底证悟,要是发菩提心就能证悟的话我们也没有必要证悟空性了,证悟空性是多余的了。从三主要道来讲,要修出离心和菩提心,还需要修空性。我问你们,为什么只是发菩提心的话还不足以圆满成佛呢?
弟子C:把没有的当作实有的了。
师:没有的东西怎么当成实有呢?
弟子C:就是他光有菩提心,没有空性的智慧,还是会把一些没有的东西当成是实有的,是这个意思。
弟子B:他会想着利他,但因为没有证悟空性,就还是认为有个我,还是在二元对立当中。
师:对,说的很对,我们说利益众生,就是有被利益、也可以说所利益的对境,和能利益的我,这还是二元呀。如果认为能利益的我和所利益的众生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二元对立。但佛不是二元对立的状态,佛是合一的状态。
能所本来是不是真实存在呢?能所不是真实存在的,能所本来就是合一的、一体的,但是无明的缘故,我们认为能所是分开的,能是独立存在,所也是独立存在的,这是我们实有的观念造成的。但能所是不是独立存在的呢?完全不是。能所是自性、如来藏的一种显现而已,如梦幻泡影一般,它不是如来藏以外独立存在的,是合一的,但我们误认为能所是分开的,这完全是一场误会。所以,虽然发菩提心非常了不起,但还是二元对立的状态,只是停留在这个状态的话,是无法能所合一的。你说的把没有当作有、不实存的当作实存,这些都包括。主要是什么呢?主要就是二元对立。而实相是合一的、一体的。成不了佛的原因就在这里。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7月16日 星期二

阿知仁波切~佛慢

阿知仁波切~佛慢

阿底宝藏 

弟子C:还有一个问题,我看阿格旺波尊者的传记,他说自己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感觉生起了佛慢。然后我总觉得傲慢是个不好的词,这个“佛慢”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呀?
师:现在我们认为自己就是众生,不是佛,所以我供佛,佛加持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生起次第的角度来说,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佛,佛就是我,这么一个合一,就会越来越接近佛了。原来我就是我,佛就是佛,有这么一个概念;现在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就是一种合一。生起次第全部是自生仪轨来修。
弟子C:那就是说如果观想本尊的话,持续观想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这也是佛慢?
师:对呀,这就是一种佛慢。
弟子C:哦。
师:现在,所修的本尊和能修的我还是对立的,慢慢慢慢本尊就是我,我就是本尊。这样的话,两个就变成一个了,这也是一种能所合一的方式。
弟子C:哦,明白了。


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达摩血脉论》
“我对着与我无二无别的本尊顶礼,同时本尊也在对我顶礼。”了知本尊与礼拜者无别不二,才是究竟的。~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從我的iPhone傳送

虚云老和尚~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虚云老和尚~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奥明宫学馆 

《楞严经》云:“不被物转,则能转物。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
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
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
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
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
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再次申明:所谓开悟,就是取消了主、客观的对立性。

我再次申明:所谓开悟,就是取消了主、客观的对立性。

贾题韬 

我们知道,释迦佛原来就是一位非常活泼的人,他能够放弃一国之主的大权,而去出家修行,试问:人类整个历史上,像佛那样难舍能舍的究竟有几人?佛参访了印度当时很著名的好几位仙人以及种种外道修行者之后,竟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的,请看这是多大的气派!六年苦行,于生死大事一无所获,便毅然舍弃,结跏趺于菩提树下而开始了新的内征,请看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毅力!、更是何等的智慧哪!
佛大彻大悟之后,首先就去度化他的两位老师,半点儿也不含糊,因为他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真理。现在,有些人对禅宗妄加指责,殊不知佛本人就是一位具有科学态度与反抗精神的‘逆’劲十足的人,本来非常活泼的佛教,越来越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了。

这里,我再次申明:

所谓开悟,就是取消了主、客观的对立性。开悟就是证悟了空理,也就是见到了真如,更是见到了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因此,一旦真正地证悟了以后,一切的矛盾盾当下即化为和谐

,到这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对立可言呢?

大乘十地中,第一地就是‘欢喜地’。无量的不可尽述的喜乐都在开悟之后才得以享受。那时,你才会真正地认识到出家并没有吃什么亏。开悟是何等的高级和妙不可言的享受哪!我祝愿众位同学早日开悟!



從我的iPhone傳送

左手学唯识,右手读金刚(经)。

左手学唯识,右手读金刚(经)。

净界法師

为什么你今天遇到事情你会选择这样做,他会选择那样做?那就是你不同的执著嘛,过去生留下的盲点太多。所以这个唯识学你必须要了解自己。佛法是讲平衡,如果你《唯识学》学完以后,你看到你的八识,你可能觉得很有挫折感,那你赶快去学《金刚经》,把《金刚经》读一读,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平衡一下,你平衡一下,因为这个东西本来是虚妄的嘛。
但是你一天到晚读《金刚经》,哦,我本来清净,你产生高慢了。你觉得自己好像什么毛病都没有,那请你读读唯识,你就知道你很多的毛病。所以佛法里面有鼓励性的佛法,有务实性的佛法,这两个都很重要,有些人专挑鼓励性的佛法学习,他从来不面对自己,这里以后会有问题!你的盲点病根,你今生既然会轮回,那你一定有问题,是不是?你病根不拔掉它永远在,它不会自动消失掉!
诸法因缘生,你没有创造一个让它消失的因缘,不可能消失掉,你带着病根来念佛,所有的佛法都被你染污,所有的佛号全部变成有漏,带有病根的佛号,每个佛号都带有业力,不是佛号有问题,是你的心态有问题,因为你的佛号是从你的心释放出来。
所以唯识学虽然复杂,但是这是我们必经的过程,你只有透过唯识,你才能够务实的了解自己,找到你的盲点,然后勇敢的面对它,用佛法的药去跟自己沟通改变自己。


從我的iPhone傳送

每晚功德回向,改变叛逆子。

每晚功德回向,改变叛逆子。

净界 法師

几年前有一个斗南的居士,这个居士是方丈和尚的信徒,他有两个儿子。这个大儿子非常的孝顺,也很自爱,读书什么,都不要父母亲的担心。第二儿子就是有问题,看到父母亲就不欢喜,这个过去生是要讨债的,你跟他讲什么,他也不理你,到学校也不好好上课,回到家里面,就偷父母亲的钱,怎么跟他讲就是不听。你再多讲,他就两、三天不回来。这个信徒他很苦恼,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的儿子,是又爱,内心又生气,爱恨交加,就是问方丈和尚。
方丈和尚说:这之间有一点恶因缘,你每天晚课以后,把功德回向给他,把你们冥冥之间过去结的恶因缘,把它消灭掉。喔!果然这个居士他是有信心,他做了差不多是从开学以后,做了半年,快到放假的时候,差不多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以后,他再跟方丈和尚报告,这个事情就有转变,这个小孩子就放暑假、寒假,不但不出去,回来还帮忙洗碗,还帮忙扫地。所以这个世间上的因缘是会转变的。       
所以我们这一念心力的确不可思议,你冥冥观想他,把功德回向给他,这个因缘就转变了。虽然我们只是内心的作意,但是这个世间这个因缘就转变了,你能够 「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够度化他,但是大家先结个缘,这第一点。所以有些人,他能够讲经说法,那是他缘结的很广;有些人会讲经说法,缘比较淡薄,这个就是跟过去生有关系,这是就着这个利他来说。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