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我执消失时,才存在真正的付出


我执消失时,才存在真正的付出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十,将一切胜利奉献别人、自取失败,是圣贤之相
这一条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也是《修心八颂》最核心的部分。但做起来却难度很高,因为我们还没有断除我执。只要我执还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就一定会有自私和爱我执。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再完美、再圆满,对众生的付出,也一定会有缺陷。即使没有发现我执做了什么,但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执一定参与了工作。凡是有我执参与的工作,都是不完美的。因为我执参与的方式,就是自私。

如果没有证悟空性,所有的度化众生都会考虑到回报,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感受到而已。唯有从本质上、源头上铲除了我执,才能真正地付出。

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刚开始学大乘佛教的时候,是会有自私心的。做到所有的成功奉献给别人,所有的失败自己去接受,的确要求太高了,我们根本做不到。但至少要知道自己的卑劣龌蹉,而且要力争总有一天可以做到。具体方法,就是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修法。

在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上,我们有可能做到自轻他重或自他相换。比如在单位同事之间,明明自己做的事情,同事却在领导面前邀功,本来我们可以不高兴:怎么是你做的呢?明明是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完成的。但因为学佛了,所以还是愿意将光彩让给别人。即使领导批评自己工作没有做好,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失败。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自他相换。但在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要做到自他相换就有点难度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做,如果一直裹足不前,我们将永远停滞不前。

哪怕在家庭成员之间,学佛群体中间,也不要那么斤斤计较。比如,有些人学佛以后,家人强烈反对。如果针锋相对、依然故我,只会激化矛盾,永远无法化解纷争。此时的正确方法,是改变自己。如果学佛以后,自己的性情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善解人意、心胸宽广,就会一方面给自己的学佛带来顺缘,同时也能感化家人加入学佛的行列。

在接受失败的时候,不要生气、不要烦恼、不要失落,要知道这是一件光荣、伟大的事,现代社会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我们可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总结一下:今天我做了哪些成就奉献别人,失败自己接受的事情,然后打上记号。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以前的上师们一样,可能每天都是空白。逐渐地,就有一两件、三四件。经过慢慢训练,数量越来越多,难度系数越来越大,最后再难的事情,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了。

很多佛教徒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从最基础的去做。喜欢追求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深之法。很多目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忽略、放弃了。而我们想做的,又做不到。这样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不会有任何成就,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十一,心态、行为与其他世间俗人截然不同,是圣贤之相。

以上是圣贤的十一相,与之相反是非圣贤的相。 

所谓与“世间俗人截然不同”的意思,不是世间人超车走左边,我们要走右边等反常、怪异的行为,而是指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世俗人没有出离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今生的金钱、名誉等世间八法。佛教徒却不仅仅是为了这一生,更不是为了世间八法,而是有其他更高的追求——出离轮回的决心。

第二,世间人很自私,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大乘佛教徒却与之不同,一切所言所行所思,都是为了所有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快乐。

第三,世俗人把所看到、所听到的一切,都当作是真实的,并执著这一切。而学习大乘佛教的人,却把这一切看作如幻如梦。

同时,修行人与世俗人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要遵守共同的社会秩序、交通规则、法律法规等等。只是在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方面,与世俗人要鉴别开来。
以上十一条,是圣贤的标志。与之相反、对立的,就是非圣贤的标志。通过佛陀的教育和方法,就可以把非圣贤转化或升级为圣贤。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