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好的修行人,既能吃苦也能享福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十四,为了财物宣说甚深教言,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一般情况下,大圆满和大手印之类的修行诀窍,是不能随意传播的。只有遇到真正想修行,一心想走解脱道的人,就不应该考虑供养,而应无条件地传授。但若是为了金钱、供养而传播甚深密法,就是修行人的耻辱。佛教的课程应该是免费的,不应该收取昂贵的费用。

佛陀当初三转法轮,每一次都是免费的。从来没有说佛在灵鹫山传法的时候,一张门票多少钱。

如今国外、国内都有这样的情况,租一个大型礼堂,然后灌顶、传法等等。因为其中会产生一些费用,卖价格适当的门票,以抵消支出也理所当然。但若任意贩卖佛法,以正法做钱财交易,换取高额利润,就是非常不如法的,这是修行人莫大的耻辱!

十五,想方设法自赞毁他,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赞美自己、贬低别人,本来就是很严重的错误。如果真是这样,还会犯失菩萨戒。我们应该尽量查找、披露自己的不足与罪过,隐瞒、宽容别人的缺陷。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别人的过失。在没有什么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应该极力赞叹其他人。当然,这也要看情况,如果赞美的对方不知好歹、自不量力,一受到表扬,就自以为了不起,傲慢心油然而生,自视甚高,甚至歧视他人,就不能随意赞扬。但如果没有这些后患,就应该多赞扬别人,多讲别人的优点。

凡夫都是这样,即使发现了别人的功德和长处,也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一旦看到别人稍稍有一点点缺陷,哪怕还不能确定其真实性,就添油加醋、四处张扬,恨不能让世人皆知而后快。自己稍微有一点点功德或优点,就无限放大,到处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自己的过失、缺陷,却包藏隐瞒、极力粉饰,这就是凡夫的本性、本能。我们要有能力识别什么是言过其实的妄语,什么是符合事实的赞扬。

无论任何团体,无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学生团体还是宗教领域,其理论与成员的行为之间,永远都会有距离。这个距离是人为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原封原样地按照理论奉行,这不是理论体系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很多人却没有分辨能力,时常将理论和个人行为混为一谈。


打个比方,假如治病的时候被某个医生骗了,不但没有治好病,反而把钱全部卷走了。我们可以说:“我从此以后宁可死掉,也不再找这个医生看病了。”但我们能怪罪于整个医疗体系,并干脆不治病、不看医生,也不吃药了吗?这是没有道理。
当然,如果真的看见对方有功德,那大声说出也无妨。但如果根本没有看见对方什么功德,就不能凭空杜撰、害人害己。但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诽谤别人。如果自己能够承受,那诽谤一下自己也很好。

但有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却恰恰颠倒而行,自己承受不住诽谤,却乐于诽谤别人。常常几个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诽谤、攻击一个人,之后大家都很开心,平时的郁闷、烦躁一扫而空。大家都知道八卦新闻,八卦新闻就适合治疗抑郁症。这个明星怎么了,那个明星又怎么了。从别人的婚姻、感情、家庭,说到别人的血型、头发、嗜好……这是最好的娱乐和消遣。但如果一说到自己的毛病,立即脸色突变。说重一点,就会翻脸不认人。


十六,为他人传讲教言,自相续却违背正法,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口里给别人传讲佛法的理论和诀窍,但自己的很多行为却严重违背了佛法的要求,这真正是修行人的大耻辱。


 十七,独自坐不住又不会与人相处,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但长期住在城市里,每天和很多人一起工作、生活、打交道,争端不断、是非重重,吵架、赌气,看谁都不顺眼,整天搬弄是非、说人过失,还动不动就嚷着要躲到僻静地方静下来一个人闭关。可真正有一天去闭关了,却心猿意马、待不下去,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最理想的状态,是独自居住的时候,能安安静静、开开心心地打坐修行,甘于平淡、安享孤独。在人群中生活,也能万事随缘,与人和睦相处。
  

十八,承受不住快乐又忍耐不了痛苦,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大容器中哪怕装了很多水,也不会倒出来。而小小的瓶子里即使装一点点水,也会洒得满地。我们就像小瓶子,痛苦无法忍受,幸福也不能安容。稍稍有点过人之处,立即傲慢自大、不可一世。这是人最大的问题,更是修行人的耻辱。

幸福、顺心、走上坡路的时候,要懂得珍惜、低调、韬光隐晦。有些修行人就是这样,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什么与众不同,内在的境界却非同凡响。

正常的修行人,应该既能吃苦,也能享福,既不自暴自弃,也不目空一切。依靠佛陀传承下来的修法,学会有勇气面对生老病死等痛苦、灾难、坎坷,将痛苦转为道用。因为懂得因果都是自作自受,就不会逃避、抱怨,而会从容不迫地面对、直视痛苦。

过去很多修行人堪称这方面的光辉典范,他们即使关在监狱里,都过得非常开心。有些普通人在监狱里与这些成就者待在一起,经过长期熏染,等到出狱的时候,已经境界非凡了。


面对痛苦与幸福,是对一个修行人最严峻的考验,也是检验修行境界的试金石。不说对后世与解脱的指导,仅仅在现世生活中,佛法也是安抚心灵、舒缓压力的最佳良伴。若能在遇到痛苦的时候,学会自他相换,学会有勇气去代替众生的痛苦,那我们就与菩萨的精神相距不远了。

面对幸福的时候,一方面要懂得低调、珍惜,还要学会真诚地把幸福分享给大家;同时要知道,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是无常、短暂的。在它即将稍纵即逝的一瞬间,一定要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但我们却恰恰相反,认为一切的拥有,都是永恒的,然后死执不放,更不愿将其分享,不能充分利用其价值。但现实是残酷无情的,一切说变就变,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反差巨大,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巨变,先是精神崩溃,继而是体质衰弱,接着就是生命的结束。这都是不懂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规律,甚至企图改变自然规律的后果。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