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根據臨床證候,如在腎病綜合症中,如果表現以水腫為主者,一般診斷為水腫病;如果水腫不明顯,以小便泡沫增多、尿蛋白為主者診斷為尿濁;如果小便短少、甚至無尿者診斷為癃閉;如果出現腎功能不全,臨床出現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面色無華、納呆欲嘔等表現者診斷為虛勞,屬腎衰;如果在虛勞基礎上出現少尿或無尿,同時併發嘔吐等症狀者,屬於關格。
對於慢性腎臟病,中醫首先需要確定屬中醫什麼病,如水腫病、淋證、癃閉、虛勞、關格、尿濁等均屬中醫腎病範圍,這是中醫的辨病思維。
然後再分析病人存在的證候,結合病人的舌脈等分析其屬哪一種中醫證型,如淋證屬腎虛還是膀胱濕熱證。
在慢性腎臟病早期,由於腎臟的代償機制,許多腎臟病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在這些情況下可參考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辨病,如根據血肌酐、蛋白尿、血尿等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如體檢發現少量蛋白尿,可以參考尿濁進行辨證論治。
在此基礎上根據中醫的四診分析中醫的證型,一般來說腎臟病要做到既辨證又辨病。
慢性腎臟病早期由於腎臟功能的代償機制,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造成相當多的病人沒有能夠做到早期診斷,因此例行體檢十分重要。同時又由於早期腎臟病的臨床症狀不特異,如腎臟病病人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差等,這些症狀又可見於其他很多疾病,甚至勞累或休息不好也可以見到這些情況,如不重視也可能造成漏診、誤診。
如果腎臟病進一步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下降、噁心、嘔吐、睡眠障礙、倦怠、精力不充沛、瘙癢、抽筋、異常的出血、浮腫、貧血、呼吸困難等,則表明可能病情已經進入腎功能衰竭。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徐大基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