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如何对治“傲慢心”

如何对治“傲慢心” 



傲慢心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是佛法中所讲的五毒情绪之一,按照相关论典,慢有七种:

1
傲慢:观待下等众生而认为我更胜一筹的自满之心。

2
过慢:观待与自己同等的人,认为我已经胜过他们。

3
慢过慢:观待功德比自己超胜的人,认为我比他们更优秀。

4
我慢:将本来不是我的五蕴执著为我。

5
增上慢:自己本来没有阿罗汉、菩萨等圣者的功德及神通神变,但却认为自己已获得。

6
卑慢:自己觉得比下面的人高一点,比上面的人差一点,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就是卑慢。

7
邪慢:本来得到的不是功德而是过患,反而认为获得了功德。

在佛陀时代,有个人叫尼提,专门替人除粪来维持生活。他每次挑着粪桶走在路上时,任何人都蔑视他,甚至有些小孩用石头打他。后来他被佛陀摄受,并度化出家。佛陀告诉他:“江河之水,谁都可以饮用,同样,我的教法,不管是高贵者还是低贱者,谁都可以修行。”尼提出家后精进修持,很快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卑贱的尼提证果后,最初很多人都不认可,但因为阿罗汉的智慧和功德无边,后来大家也不得不折服。
   
 当时有弟子问佛陀:“尼提是什么因缘生为种姓低劣者?又种了什么福德,能蒙佛摄受而证阿罗汉道?”佛陀说:“在迦叶佛的时候,尼提是一位寺院的住持,他骄傲恃势,经常让弟子们为自己做事,甚至以珍宝器盛装自己的大小便,驱使弟子拿出去弃舍。在他的弟子中,有已证初果的圣人。因为他非常傲慢,令初果圣人除粪,从此五百世中为人除粪,到了今世,仍是一个最下贱的粪夫。(所以有些上师不要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如果下面的弟子已经得果,而自己还是一个凡夫,随便让弟子做事非常可怕。当今这种现象也比较多……不说了!)好在他过去曾出家,由于严持戒律的功德,才有因缘遇到我闻法得道。”

傲慢心来源于分别心。从分别自己和他人开始,然后执著自我的名、利、观念等等而产生。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教育,已经让我们习惯于思维自己是独特的,鼓励发展自我,这种环境助长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傲慢。傲慢心的产生一定会伴随其他负面情绪如嫉妒心、嗔恨心等,由于它隐藏在其它情绪背后,所以很难被发觉并根除。
  
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脸部有时会显露出坚硬、尴尬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上也会表现出十分别扭,不能够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不愿意与别人合作;不愿意将利益众生的事分享给他人;喜欢掌控别人,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更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有傲慢心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但对他人的不足之处却观察得十分仔细,喜欢了解和谈论他人。由于傲慢心十分细微,有时我们对别人的赞扬和随喜,表面上是善业,但其背后却是傲慢心。当我们与他人对比,他人失败时,内心感到满足,这时我们内心已种下了深深的恶因。傲慢心能够滋生出嫉妒心,而造种种身口意恶业,自己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产生自卑、挫败的感觉。
  
傲慢心对修行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特别是一些悟性比较高、有点学问的修行人,即使具德的师父在他们身边,也由于自己的傲慢心而错过求法的机会;有些人自以为从理论上懂了,自己很了不起了,已经根本不需要修行了;有些人做了少许善业就看不起没有做善业的人;刚入门学佛就看不起不学佛的人;禅修有一点觉受就看不起不禅修的人。有傲慢心的人很难生起对众生真正的慈悲心,内心积累不了任何功德。藏地有句谚语“在骄傲的山上存不住功德的泉水”。
  
但傲慢心中有一种自信的傲慢是属于正面的能量,傲慢心同自信的傲慢比较难区分,需要有个标准来衡量。傲慢心建立在外界无常的事物上,比如金钱、地位、能力、学问等,夸大对自我的评价。自信的傲慢则建立在内心正知正念的基础上,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有自信的人内心快乐、充实,对自己的财富、地位、修行有满足感,不需要同别人宣讲,更不需要同别人对比。
  
我们需要放低自我,这样修行境界才会提高,内心的智慧和慈悲才能真正的开展。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我们的恭敬心来调伏傲慢心。处处想到诸佛的功德,并生起欢喜心;处处发现自己的过患,并生起忏悔心、惭愧心;看到众生的痛苦,我们立即放下自我的想法,利益他人;身口意礼拜,恭敬诸佛是调伏我们傲慢心的最好方法。
  
如果是没有学佛的人有傲慢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修行人看不到自己的傲慢心,那是对佛法的玷污。我们好好想一想,自己现在还没有证悟,有什么值得傲慢的?过去的证悟者都那么地谦卑,我们又凭什么傲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