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正见,一双可以看见光明的眼睛

正见,一双可以看见光明的眼睛 


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就是多数人的现实。我们不知道,一旦错失今生,接着又是长劫轮回,很难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学佛,就是帮助我们把握这一难得易失的宝贵人身,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改造它,升华它。在此过程中,正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见,即远离颠倒妄想的如实知见。西方心理学的认知疗法,也是通过改变观念来解决问题。佛法所说的正见,不仅是要我们改变局部问题,更要帮助我们断除无明,回归生命的本觉状态,这才是究竟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途径。当我们体证无常,就不再有执着恒常带来的烦恼;当我们体证无我,就不再有执着自我带来的痛苦。
  
前面说过,佛教有不同宗派,并有各自所依的正见。虽然契入的角度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从不同角度建立对世界的如实认知。
  
在《阿含经论》中,重点是建立无常、无我的观念。很多人对佛教所说的“无我”心存恐惧,以为那就意味着“我”不存在。其实,“无我”并非否定这个色身的存在,而是要否定我们附加其上的种种设定。正是这些错误设定的障碍,使我们看不到世间是无常的,看不到五蕴是无我的。问题是,这种忽略并不能改变无常的现实。我们习惯于有常、有我,一旦无常到来,将会构成突如其来的打击。反之,若能如实了知无常,就能坦然接受一切变化了——因为它本来就是世间的真相,无须改变也无法改变。
  
在《中观经论》中,重点是讲述缘起性空的观念。告诉我们,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构成,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没有丝毫自性可言。而我们对客观现象赋予的种种判断,如美丑、贵贱等,只是我们附加其上的标签,和对象本身并无关系。但我们建立这套设定后,就会执着于此,将它当作真实。认为好看的确实好看,值钱的确实值钱,属于我的就确实属于我——烦恼便由此而生了。如果我们了知这些存在现象的虚幻,那么,附加其上的标签就更是龟毛兔角,了不可得,还有什么值得在乎和烦恼的呢?
  
在唯识经论中,则是通过三性的理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所谓三性,即认识世界的三个层面。一是意识错误认识的境界,为遍计所执相;二是缘起显现的影像,为依他起相;三是诸法的真实相,为圆成实相。比如这张桌子,我们以为它就是自己看到的样子,千真万确。但唯识宗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桌子,只是被我们认识加工过的桌子影像,和实际上的桌子并非一个东西。这种区分,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对现象的错误设定和执着。

在佛法修行中,将见的作用比做眼睛——看清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否则,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可能南辕北辙。但抵达终点的道路并不是唯一,我们可以从无常无我的正见入手,可以从缘起性空的正见入手,也可以从唯识的三性理论入手,只要确立正见并加以运用,就能从改变观念到改变行为,最终改变人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