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不存在的驱蛇木棍 |《维摩诘经》导读 ③

不存在的驱蛇木棍 |《维摩诘经》导读 ③ 

 宗萨仁波切

🛁
 
A Celebrity FallSick




不存在的驱蛇木棍




目犍连  ︳Maudgalyayana


🐍
目犍连佛陀僧团中的另一位大人物。他常在佛陀身边,是佛陀最亲近的弟子之一。成为证悟者佛陀的弟子,有点像放弃自己在艺术名校的学业,而去追随伟大的雕塑家或艺术家做学徒。的确,许多伟大的阿罗汉都奉献一生,如影随行地追随佛陀。

如果我们遇到目犍连,很可能会错认他为佛陀本人,因为他们的相貌如同出自一个模子。在经文中,目犍连舍利弗经常一同出现;在寺院的壁画中,舍利弗通常站在佛陀右侧,而目犍连佛陀左侧。在他的众多殊胜功德中,目犍连最为人知晓的是他的神通力。

所以,在舍利弗不肯代表佛陀去探望维摩诘之后,佛陀很自然地就转向目犍连目犍连会接受这个任务吗?

“不,尊者。”目犍连与舍利弗一样恭敬虔诚地回答。

又一个令人讶异的回答,其他的弟子必定感到不解与好奇。这位离车族的维摩诘,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佛陀弟子当中最有成就的两位阿罗汉,都极力地要避开他?

“我认为我不太能胜任。”目犍连说。接下来他描述了上一次见到维摩诘时所发生的事。


当时目犍连正在为一群在家人说法,忽然间维摩诘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出现在他面前。

“目犍连,”维摩诘说,“你不能那样教授佛法!”

想象这个场景发生在今天。想象有位闻名的当代佛法大师在说法时,被一个油头粉面的小个子打断;这家伙蓄着长长的黑发、戴着镶钻的金表、雪白闪亮的牙齿间,还叼着一支粗大昂贵的雪茄。当这家伙说“你不能这样教授佛法!”时,想象这位大师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那些阿谀奉承的弟子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或许他们会说:“他竟胆敢告诉我们完美的老师应该如何说法!”

不管当时众人的反应如何,维摩诘完全不加理睬,径自详尽地解构了“教授佛法”的真正含义。

既然没有灵魂、没有众生、没有自我、没有出生、没有死亡、没有个人、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词汇、没有语句、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抛弃,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获得,那还有什么可教授的?所谓的“教授”只不过是一种造作;同样地,所谓的“听闻”也是如此。只要还有造作存在,便无一字一句的法可以宣说。因为只有“造作”,所以没有所谓的“听闻佛法”或“教授佛法”,所有一切都只是造作。这就有如魔法师幻变出两个人,一个是说法者,另一个是听闻者,但“说法”和“闻思”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维摩诘的话语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但不幸的,像我们这样心胸狭隘的人,不但无法理解他的话,甚至还会被他的话惹恼。他到底在说什么?一个神圣的教法怎么会只是造作?教导人们不要杀生、偷盗和说谎有什么不对?这种教法是人们所需要的,所以当然应该如此教导!这种教法不仅对我们自己有益,也可帮助我们去利益他人。至于业力与转世,怎么可能是造作呢?这不都是佛法的核心、心灵道上的精髓吗?

我有个讯息要给那些所谓的“佛教徒”,尤其是那些英国的佛教徒;他们洋洋得意地标榜自己是“没有信仰的佛教”以及“超越转世的佛教”这些理念的先驱者。我要告诉他们:你们迟了两千五百年!这些理念完全来自于那个粗鲁无礼、崇尚享乐且喜好布施的毘耶离商人。

在这里我可能假设得太多,但维摩诘的意思不正是说,只要思维和幻相被当成真实,就会有迷惑。只要有迷惑,就会有将我们从迷惑中唤醒的道途或方法。但就如同幻相并非真实的,令我们从幻相中解脱的方法也是并非真实的。它怎么可能真实呢?如果你昨晚梦见的蛇是幻相,那么在梦中用来驱蛇的木棍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木棍是真实的,那么蛇就也必然是真实的。所以维摩诘似乎是在说,如同每件事物都是幻相,因此令你从迷惑中解脱出来的方法也同样是幻相。这里的方法指的就是教法,因此说法、听闻、理解、了悟,全都是幻相。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还要教导佛法?”

我们教授佛法是出自于悲心,为了那些误以幻相为实,尚未了解幻相非实的人们而教导,也为了那些习气深重的众生而教导。悲心驱使我们运用每一种可能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这也就意即我们必须假装在教法。利用教法,我们可以提供各式各样的木棍,让梦见蛇的人拿来驱蛇,而藉此,我们承事佛法。我们教授佛法的唯一理由,必须出于最崇高的发心——也就是无条件的大悲心(无缘大悲)。若是我们出自于悲心而运用教授佛法的善巧方便,那么佛法僧的光芒,将持续不断地照耀。

现在有些西方人喜欢为自己组合一种拼凑式的修行之道。他们将佛教教法的传统大树中,那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分支随意地抛弃,例如他们贬抑转世,认为那只不过是印度文化的习俗,只是个幻相;同时,他们却又拼命地抓住佛法中其它的分支,例如正念、禅修、道德和伦理等,大肆加以宣扬,并从中获利。

回到芒果园中,目犍连说完了他的故事,并且说:自从那次遇见了维摩诘之后,他就彻底地失去了自信。但是切记,这次的相遇,几乎可以确定是维摩诘目犍连出于悲心而为我们这种人所上演的一出戏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