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我是来帮忙的... ..."

"我是来帮忙的... ..."



妙融法师 

在很多社群团体中,常常会听到这句话──「我是来帮忙的」,我自己也常常这么说,并且这么想,还有这么认为。

两段伤心往事

曾经我总是在想,我帮翻译、我帮祈愿法会、我帮上师、我帮法王……
记得有一次,在知道上师竹清仁波切要来台湾弘法之后,我兴奋的想要跟随上师,于是发了一封信给上师,提出自己想要跟随学习的想法,并且附带的提出一句:“我可以帮忙翻译。”

过了两天,我收到上师秘书的回复,信中只说了一句上师的回答:“我不需要你的帮忙。”当时,只感到上师的无情与拒绝,只感到自己的可怜与伤心,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来年在新加坡跟随上师翻译,吃饭时,听说上师要让长年跟随的英语翻译阿里,去某个地方学习,但是这段时间,却是上师要去欧洲弘法的时候,当时我就插嘴,并且以为自己在提醒上师的说:“上师,这样阿里就不能帮你翻译了。”上师却回答:“我不需要他。”听到这儿,心中也为阿里感到凄凉,觉得上师过于冷漠无情。

原来是上师的教导

但是很多年下来,自己也经历了不少事情之后,想起了这两段伤心的往事,才发现,原来这是上师给予的教导,这是上师给予的提醒;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需要,而是我们自己需要被需要;才发现,原来「来帮忙的」这样的思想,也可能是一种我慢,一种需要被帮助,却不肯承认的骄傲。或者,是一种想要试试看,却又不敢承诺的过渡期。
当我们带着自己是在帮别人,为别人而做的心情时,就容易产生一些觉得自己牺牲或委屈的心理,或是期待着对方,能够时时给予温暖的响应与感谢。长此以往,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是给予者、是付出者、是帮助者,而相对的,也会感到,自己是委屈的、是牺牲的、是吃亏的、是不得已的……

当这一切情绪生起之后,帮忙,就不再单纯了,我们一方面帮助,也在一方面不断地索取。而一再地索取,并且满意了几次之后(也许是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安慰,多一点温情,甚至多一些福利)就会变得越来越无法满足。

如此每下愈况,「帮忙」变成一种威胁:我答应来帮忙,所以你应该如何如何,我这么帮你,你不应该如何如何。于是,帮忙,也可能成为了彼此的压力,成为了彼此的折磨。

奇妙的是,到后来,来帮忙的,也许成为了需要被帮助的;来付出的,也许成为了来索取的。其实,帮忙的最初动机,很多是因为一份感动,一份愿意,一份发心,或是一份承诺。而在帮忙的当中,我们往往也能够有所成长,有所突破,有所进步,甚至有所收获。回到最初的动机……

回头看看我自己,因为帮忙翻译,因此,进步了藏语能力,学习到了许多教导。因为帮祈愿法会,因此,学习了做事的方法,体验了团体合作的技巧,结下了很多善缘。
因为帮上师,因此,有机会跟随着上师,亲近了善知识,获得了许多指引;因为帮法王,因此,增长了见识,增进了修持,增广了见闻。以上这些我以为的帮忙,积聚了福智资粮的,是自己;净除了障碍覆障的,是自已,很难说得清楚,是谁在帮谁,又或者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我们以为帮了别人的同时,其实,我们只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因为对方慈悲地给予了我们机会,在帮助与被帮助的互动之间,最终是让我们,看到了自我的面貌,获得了自己的学习,完成了自身的修持,通过了自心的考验。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